山西省朔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历史5月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西省朔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历史5月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

ID:438537

大小:122.1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试卷 第 I 卷 本卷共 34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51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期,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 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 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中央集权削弱 B.宗法分封制完全崩溃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中原文化逐渐扩展 2.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层层分封与效忠而形成血缘——文化——政治共同体,既是亲戚, 又是君臣,如同一个大家族。从士、大夫、公卿到诸侯、周天子形成了宗法性分层网络,有 一套严密而复杂的周礼加以维系。这反映了西周 A. 最高统治集团权力集中 B. 宗法伦理成为统治纽带 C. 君主专制注重礼法并用 D. 官僚政治强化统治秩序 3.西汉初年,谋士贾谊提出两方面治国措施:其一曰:割地定制,即“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地尽而止”;其二曰:定礼制,对同姓王在制度、名号、衣、器物等方面提出具体礼制来标示 其等级尊卑。这些措施 A. 希望重建西周制度 B. 意图放弃无为而治 C. 意在加强中央权威 D. 利于诸侯巩固统治 4.黄河古称”河”“河水”。《待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 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 A. 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 B. 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 C. 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D. 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 5.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 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 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A. 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 B.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C.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D.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6.宋代,一些商家每逢节日就采取促销活动,如东京汴梁,“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 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旌旗)。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这说明,当 时( ) A. 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 B. 商家注重打造品牌效应 C. 节日消费成为了新时尚 D. 政府重视发展节日经济 7.“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 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 D. 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 8.“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的是科举制,这一制度创立于隋唐,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 曾有人对唐朝进士出身情况做出了如下统计,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A. 依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 兼顾寒素、小姓,扩大选拔范围 C. 沿袭以门第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 D. 杜绝了世代公卿、门阀恩荫现象 9.晋文公召周天子参加践土会盟,《春秋》记之为“天王(天子)狩(视察)于河阳;臣杀君, 子杀父,《春秋》一律写成“弑君”、“弑父”,反之,杀掉乱臣贼子则一律写作“诛”。这种写 法,被称之“春秋笔法”;由此可见“春秋笔法” A. 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B. 表达对礼乐秩序的倡导 C. 强调对社会变革的赞赏 D. 寄寓对中央集权的诉求 10.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 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 备了翔实的资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 B. 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C. 经济中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 D. 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 11.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 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 B. 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 C. 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 D. 重农抑商政策难以为继 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 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 A.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 B.具有鲜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 C.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 D.提出了学校议政的方式 13.1869 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他 在《同文馆记》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踱方 步。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 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 B. “向西方学习”新思想尚未萌生 C. 传统观念制约近代教育转型 D. “中体西用”主张受到学界推崇 14.1916 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庆祝活动的纪录。正如某报 道所称:“共和重昭,阴霾肃清,人民皆以诚意祝祷……盛况,迥非往年所可比。”据此 可知,当时中国 A.新文化运动已席卷全国 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强 C.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 D.复辟帝制行为有违潮流 15.1878 年,有报刊记载:“德律风初兴,已属奇技,不谓更创一奇思出乎其右者。美国有爱 迭(迪)生者,其人本精格致之学,今德律风之用不独能传话,并能传字。以德律风之筒头 置膜处装一笔尖,筒口说话,空气击动其膜。膜即作凹凸形,声分轻重,膜亦分轻重,笔尖 亦随而轻重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德律风”在当时受到广泛追捧 B. 作者没有充分了解爱迪生改良的“德律风” C. 这一报道表明无线电报已传入中国 D. 大众报刊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16.民国河南中学生曾作《劝用国货歌》:“诸位同胞,大家记好,中国国耻,二十一 条。……提倡国货,经济绝交,雪耻妙法,没有再好。洋货虽丽,损坏甚早,国货虽粗,久 用不了。同胞苏醒,钱勿外抛,抵制外货,立志坚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歌词应创作于辛亥革命期间 B. 帝国主义侵略激发爱国热情 C. 抵制洋货使用国货已成共识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学生心中 17.20 世纪 20 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 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 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材料强调 A.弘扬传统文化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18.同盟会发动的多次起义常因经费和器械没到位而失败。而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却能利 用湖北的大量财政存款和汉阳兵工厂的军火坚持到清王朝大势已去。据此分析,武昌起义的 成功应得益于(  ) A. 湖北革命军奋勇作战 B. 同盟会准备工作到位 C. 洋务派官僚参与革命 D. 晚清改革的客观推动 19.太平天国追求古之“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集中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四有 两无”中,而在这个理想的地上“天国”中却有着许多古代中国所没有的“圣库”、“礼拜 堂”、“祈祷”等舶来品。这一理想“天国”是 A.阶级矛盾激烈碰撞的结果 B.农民阶级空想性的具体体现 C.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产物 D.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结晶 20.下表是上海县 1904—1909 年新式学校学生所授身份及任官表。这折射出当时 人数 具旧身份者 留学外国者 任官者 任官者所占比例 进士 10 1 6 8 80% 举人 20 6 14 14 80% 贡生 5 \ \ \ \ 总计 35 7 20 24 68% 注:资料民国《上海县续志》卷 16,“毕业生科第”。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21.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 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内容反映出 当时 A. 电灯已普及中国 B.西方先进科技深刻影响中国国民 C.民众生活很落后 D.民众对西方文明的认知存在局限 22.1927 年 5 月底,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发来紧急指示,主要内容是:动员革命农工,组建 自己的可靠的军队;成立军事法庭,惩办迫害工农的军官;开展土地革命等。这些指示 ( ) A. 大部分在八七会议上被推翻 B. 指明了挽救革命危机的关键所在 C. 破坏了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 D. 导致中共犯了“左”的错误 23.1953 年至 1957 年,我国生产资料 在进 口中所占比重年 均达 到 92.36%,高于经 济恢 复时期年均 84.7% 的水 平;消费资料所 占比 重仅为 7.64%,较 经济 恢复时期的 15.3% 有较大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经济发展加大消费资料供给 B. 经济建设深受外来模式影响 C. 生产关系变革减少进口需求 D. 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已经打破 24.如图是 1970—1975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 以对外关系的改善为基础 B. 反映出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C. 说明了发展经济成为中心 D. 反映出开放局面逐渐形成 25.1949 年初,美国政府某文件指出,国民党“在军事上战胜共产党是不可能的,如果要避免 共产党控制中国,便须另找解决办法”。此文件出台的主要背景是 A.苏联开始支持中国共产党 B.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C.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 D.国民党失去了美国政府支持 26.1992 年以前许多民营企业采取挂靠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形式进行经营,而此后则通过明确产 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采用了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A.国有企业转向了私有化 B.民营企业合法性的明确 C.西方股份企业模式影响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7.古罗马实行嫁妆婚姻制,并经历了“女儿出嫁给予嫁妆”从一种习俗变成法律的硬性规定; 嫁妆的数额由少到多;妻子对嫁妆的权利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关注妇女是罗马公民法的立法原则 B. 罗马法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 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财产分配 D.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8.成书于公元前 9 世纪以前的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诸神既有神的特性,又与人同形同性, 有人间的喜怒哀乐……也许这正是诗人的理想,要按照神的样子塑造人:既有人性的丰满 与热烈,又具有神的力量与克制。这说明 A.神学对古希腊历史影响深远 B.人文主义精神源远流长 C.反对天主教会统治任重道远 D.神学思想禁锢社会进步 29.以法国为中心的思想启蒙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 契约论》以及狄德罗的《百科全书》被称为资产阶级的“福音书”,这次思想启蒙……直接结 果是,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材料表明 A. 启蒙思想推动法国社会转型 B. 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思想 C. 大革命促进启蒙思想传播 D. 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 30.1830 年,妇女和儿童占英国棉花工业中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二。然而,随着 1833 年《工厂 法》的出台,童工雇佣量下降,童工位置逐渐被女工所接替,妇女成为早期工厂中主要的劳 动力。1870 年以前妇女在纺织业中占了总劳动力的 50%。由此可知(  ) A. 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B.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 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D. 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31.1928 年初,斯大林连发指令,要不遗余力的“打击粮食商贩和富农”,“逮捕投机商人和囤 积粮食的富农”,用严酷的刑罚惩戒“苏维埃政权的破坏者”,以震慑中农。促使斯大林发 出这一指令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D.战时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仍然存在 32.“冷战”结束后,随着信息技术革命飞速发展和多边经贸体制形成,世界各国间形成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这一格局折射出 A.经济全球化得到发展 B.区域贸易壁垒已消除 C.世界市场已完全统一 D.发展中国家地位提高 33.1939 年 9 月,“波兰战役”爆发,德国侵占波兰。次年,德国将这场侵略战拍成故事片《火 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对方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更名为《苦难的一幕》 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罗斯福和斯大林,这说明 A. 电影伴随着战争凸显宣传作用 B. 这时东西方文化存在严重对立 C. 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 D. 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功能 34.自宣布脱离“欧盟”以来,英国的“脱欧”进程一再受挫,由“脱欧”变成了“拖欧”。 此现象客观上反映出 A. 欧盟极力维护一体化进程 B. “脱欧”背离了英国利益 C. 英国与欧盟矛盾得到缓和 D. 全球化密切了彼此的联系 第 II 卷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16 世纪中叶,耶稣会士为在中日两国打开传教局面,遂以西医为百姓疗疾 来赢得人心。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向中国译刊一大批西医著作,向国人初步介绍了西医解 剖学、药物学等知识。此后,西医在中国渐趋实用。康熙帝任用传教士为其治疗心悸症和 上唇生瘤,获得奇效。在民间,一些传教士也为老百姓治病。但总体上西医在中国影响不 大。西医最初在日本传播时,传教士深入民间行医舍药,颇得民心,很多倾慕西医者受洗 入教。此后,以兰学(指经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洋学术)为代表的西医著作大量传入日本, 从理论上丰富了日本人对西医的认识。 -----摘编自田毅鹏《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 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 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 年选派 120 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 5 人从事医学工作。明 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 世纪 70 年 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 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 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 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 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过程中的不同点。(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 中国社会的影响。(8 分) (3)近年来在英美等国掀起“中医热”,世界卫生组织也在 2019 年把中医纳入全球 医学纲要。请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4 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 从洋务运动到今天 140 多年实际上是一个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就需要现代化的政治 载体,那么什么样的政治载体能使中国人适应现代化的那种挑战呢? 在不同的国际与国内条件的制约下,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政治载体。首先是各种内外客观条 件的压力和制约。其次是人们对于富强的各种主观的理解,人们的价值观念很大程度上也影响 和支配了他们做出的政治选择。第三,就是人们在当时可以借助什么样的政治资源来形成他们 的政治战略?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政治选择。 ——据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 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 分) 材料一 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 伦敦人口增长了 4 倍多,从 1550 年的 7.5 万增长 到 1650 年的 40 万,伦敦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 16, 17 世纪前后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伦敦先后爆发 了十多次大的瘟疫,对当时的社会危害极大,不仅造成人口大量的丧失,并且造成了经济 萧条、社会不安。 -----摘编自蹇常磊《16-17 世纪伦敦的瘟疫与社会》 材料二 伦敦发生鼠疫后,基督教会束手无策,民众对教会的权威性与神圣性产生 怀疑,进一步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在医学界的要求和建议下,政府以非宗教手段 加以防控-----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传统宗教疗法几 乎被完全抛....因加强对防疫工作的组织管理,既是稳定统治秩序的根本需要,同时又 是压制地方势力,拓展王权权威的现实要求。1578 年后,王室政府高度重视防疫工作, 专门在牛津大学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为国家防疫减灾提供医学咨询。伊丽莎白女 王时期,政府先后出台《政令大全》等法令政策,进一步加强隔离和对贫民救助力度。在 借鉴吸收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英国初步形成了符合本国特色的防疫制度和体系,这显然 加快了鼠疫在英国的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可能造成 16, 17 世纪伦敦瘟疫频发的主要原 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应对瘟疫措施的特点及其背景。(11 分) 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B C A D A D B B B A A C D B B C D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C D D B B A B B B B A A A A D D 35.(1)不同点:①传播过程不同。中国是先理论后趋于实用;日本是先实用后 理论;②民众对西医态度不同。在中国西医的受众较少;在日本更多的人接受西 医。 (2)背景: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西方文明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 (或答洋务运动的兴起);受到日本的影响。 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动摇了中医的地位。 (3)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肯定了中医学对人类健康所做出的贡献;有助于推动中 医的传播和发展,提高我国中医的影响力。 【解析】 (1)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过程中 的不同点,依据材料“耶稣会士向国人初步介绍了西医解剖学、药物学等知识。 此后,西医在中国渐趋实用”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2)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 背景极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依据材料“19 世纪中叶以后”、“洋务运动时期, 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等结合所学知识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3)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近年来在英美等国掀起 “中医热”的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中外文化科技交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开放性,总体难度偏高。 36.(示例)价值观念影响和支配了近代中国人的政治选择。(4 分) 19 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思想,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增强实力,维护清王朝统治,得到了中央、地方部 分大员的支持。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中体西用”思想,首先要 打破传统信仰和教条,不过,由于该思想的局限,洋务运动并未改变腐朽的封建制 度,也就注定了它的失败。19 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企图借助光绪帝的力量,进行变法,实现自 己的政治理想。结果,由于自身阶级局限、缺乏改革的经验,而归于失败。 综上所述,价值观念影响了近代中国人近代化道路的选择,也一定程度支配着近代 化实践的结果。(12 分) (说明:“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考生回答其他角度,言之 有理,亦可酌情 得分。) 37.(1)“圈地运动”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拥挤;伦敦逐渐成为国际贸 易中心,外来物种和人口流动频繁;工商业发展迅速,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医疗 水平低下,缺乏防疫观念等。 (2)特点:注重世俗化应对;积极采纳各方意见;政府高度重视;注重制度化、 体系化建设等。 背景: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医学及自 然科学的兴起;人文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欧洲的医学史实,考查造成 1617 世纪伦敦瘟疫频发的 主要原因以及英国应对措施及其背景。需要掌握近代英国工业化的影响。试题难 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准 确把握。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