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纠错点睛升格卷(全国卷)(7)(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纠错点睛升格卷(全国卷)(7)(解析版)

ID:437703

大小:83.84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考语文二轮纠错点睛升格卷(全国卷)(7)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 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 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高 下之分,应以扬弃的态度审慎对待。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 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 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 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 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 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 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 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 入”,就如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 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 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 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 清时势, 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人的创作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 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 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 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 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 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 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 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样的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 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到了明代,从小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 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 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摘编自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 化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 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 学习。 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 对应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 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 彩。 C.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 作用。 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逬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 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 意义。 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进行考辨,有诠释,仍是 值得倡导的。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 书人。 D.文中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 来对待。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今年 6 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 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 40 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 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 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 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 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 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 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 的创新产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 年 11 月 23 日) 材料二 2017 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倾向领域 专业资料 文学书籍 教育文章 时事新闻 健康心理 其他资源 份额 36.30% 21.7% 15.60% 13.50% 9.10% 3.80%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 年 10 月 13 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 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 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 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 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 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 年 11 月 23 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 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 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 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 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 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 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 年 07 月 27 日) (1)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 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B.材料二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 2017 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 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 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的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这 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 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B.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 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C.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 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3)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吉祥如意 郭文斌 五月是被香醒的。娘一把揭过捂在炕角瓦盆上的草锅盖,一股香气就向五月的鼻子里钻 去。五月就醒了。五月一醒,六月也就醒了。五月和六月睁开眼睛,面前是一盆热气腾腾的 甜醅子。娘说,看今年这甜醅发的,就像是好日子一样。五月把舌头伸给娘,说,让我尝一 下。娘说,还没供呢,端午吃的东西可是要供的。五月和六月就呼的一下子从被筒里翻出来。 等他们洗完脸,爹和娘已经在院子里摆好了供桌,甜醅子和花馍馍已经端到桌子上了, 在蒙蒙夜色里,有一种神秘的味道,仿佛真有神仙在等着享用这眼前的美味呢。 爹向天点了一炷香,往地上奠了米酒,无比庄严地说: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吉祥/那儿吉祥/处处都吉祥…… 爹念叨完,带领他们磕头。六月不知道这头是磕给谁的。但他觉得跪在地上磕头的这种 感觉特别美好。 供完,娘说先垫点底,赶快上山采艾。说着给他们每人取了一碗底儿。娘说上山采艾时 必须吃一点供品,能抵挡邪门歪道呢。甜醅子是被筱麦酵的,光闻着就能让人醉。花馍馍也 让人不忍心一下子咽到肚里去。接着,娘给他们绑花绳,说这样蛇就绕着他们走了。又给他 们的口袋里插了一根柳枝。有点全面武装的味道,让六月心里生出一种使命感。 五月和六月在端午的雾里走着。六月看着姐姐五月手里的香包,眼里直放光。六月的手 就出去了,他把香包举在鼻子上,狠命地闻。五月看见,香气成群结队地往六月的鼻孔里钻, 心疼得要死,伸手要去夺,六月忙把香包送到她手上。五月盯着六月的鼻孔,看见香气像蜜 蜂一样在六月的鼻孔里嗡嗡嗡地飞。五月把香包举在鼻子前面闻,果然不像刚才那么香了。 再看六月,六月的鼻孔一张一张,蜂阵只剩下一个尾巴在外面了。嗨嗨,五月被六月惹笑了。 六月知道,五月今年已经试手做了两个香包了。娘说,早学早惹媒,不学没人来。五月 就红着脸打娘。娘说,女靠一个巧,巧是练出来的。五月就练。一些小花布就在五月的手里 东拼拼西凑凑。 但很快六月就忘了这个问题。因为他看见了蛇。五月既迅速又从容地移到六月身边,把 六月抱在怀里。六月说,我们不是绑了花绳儿了吗,不是吃过供过的花馍馍了吗?五月说, 娘不是说只要你不伤蛇蛇就不会伤你吗?六月说,娘不是说真正的蛇只在人的心里吗?这样说着时,那圆开始转了,很慢,又很快。当他们终于断定,它是越转越远时,五月 和六月从对方身上,闻到了一种香味,一种要比香包上的那种香味还要香一百倍的香味。 娘教五月如何用针,如何戴顶针。五月第一次体会到了往布里顶针的快乐,把两片布连 成一片的快乐。五月缝时,六月趴在炕上看。五月的针不防就滑脱,顶到肉里去,血就流出 来。五月疼得龇牙咧嘴。再看娘手中的针,怎么就那么服帖呢? 山顶就要到了,五月和六月从未有过地感觉到“大家”的美好。即使那些平时憎恶的人 看上去都是那么可爱。 五月和六月到了山顶。太阳从东山顶探出头来,就像一个香包儿。上山采艾的人们就像 听到太阳的号令似的一齐伏在地上割艾了。五月说,这艾就要趁太阳刚出来的一会儿采,这 样采到的艾既有太阳蛋蛋,又有露水蛋蛋。这太阳蛋蛋是天的儿子,露水蛋蛋是地的女儿, 把他们两人占全时,才叫吉祥如意。六月奇怪姐姐怎么把太阳和露水说成蛋蛋。蛋蛋是娘平 时用来叫他们的。六月蹲下来,拿出篮子里的刃子准备采艾。但是六月却下不了手。一颗颗 玛瑙一样的露珠蛋儿被阳光一照,像是一个个太阳崽子。六月一下子明白了姐姐为什么要用 蛋蛋来称呼太阳和露珠。一刃子下去,就会有好几个太阳蛋蛋死掉。 六月还是下不了手。姐姐又笑了,说,你觉得它们可怜,可以先把它们摇掉啊,让它们 躺到地里慢慢睡去。这一摇,又把六月的心摇凉了,让六月看见了一个个美的死去原来是这 样简单的一件事。他第一次感到了这美的不牢靠。而让这些美死去的,却是他的一只手。六 月第一次对自己开始怀疑起来。六月开始采艾。采着采着,就把露珠儿和手的问题都忘了。 他很快沉浸到另外一种美好中去。那就是采。刃子贴地割过去,艾乖爽地扑倒在他的手里, 像是早就等着他似的。六月想起爹说,采艾就是采吉祥如意,就觉得有无数的吉祥如意扑到 他怀里,湖水一样。 一山的人都在采吉祥如意。 多美啊。 现在,六月和五月每人抱着一抱艾,抱着整整一年的吉祥,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端午 里。他们的脚步把我的怀念踩疼,也把我心中的吉祥如意踩疼。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五月是被香醒的”,用“香”揭开了端午节民俗风情的喜庆序幕,也奠定了作品诗 意的书写基调 B.五月和六月“抢香包”的情节,运用夸张、比拟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对美好的热爱,也为下文写“缝香包”的情节做了铺垫。 C.发好的甜醅子“就像是好日子一样”,花馍馍“让人不忍心一下子咽到肚里去”小说着意展示 生活的美好,意在表现人物对生活的感恩与珍重。 D.小说结尼“也把我心中的吉祥如意踩疼”,“疼”中有对淳朴民俗的眷恋,有对童真心灵的赞 美,也隐含着对传统迷信的反思。 (2)小说中写五月和六月遇到蛇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在叙述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梁武帝修建庠序,其一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同辈咸嗟 服焉。 大同八年,宪时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采。在学一岁, 父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 树义。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 曰:“卿还咨袁吴郡,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脩,君正 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学司衔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 太建九年,除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 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 命。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宪 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 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给扶二人,进号云麾 将军,置佐史。皇太子颇不率典训,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 而心无悛改。后主欲立始安王为嗣,尝从容言之,吏部尚书蔡徵顺旨称赏,宪厉色折之曰:“皇太 子国家储嗣,亿兆宅心。卿是何人,轻言废立!” 祯明三年,隋军来伐,后主遑遽将避匿,宪正色曰:“北兵之入,必无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之。 臣愿陛下正衣冠,御前殿。”后主不从,因下榻驰去。宪从后堂景阳殿入,后主投下井中,宪拜哭 而出。 (节选自《陈书·袁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B.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C.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D.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建(569 年正月-582 年十二月)是南朝陈政权,陈宣帝陈顼的帝号,共计 13 年余。 B.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 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束脩,捆成一束的十条干肉,是古代相馈赠的一种礼物,也指古代入学拜师的礼物,《论语·述 而》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D.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其主要职能是掌管朝廷文官的任免、 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宪聪慧过人。年少时有令人折服的言论;十五岁时,面对众人围观,能从容辩论;在策试中面 对考官刁难,也能自如应对。 B.袁宪廉洁淡泊。袁宪为官多年,以担任要职日久为由,上书请求解除职务,但两次被高宗拒绝, 反而被委以重任。 C.袁宪刚正不阿。皇太子不遵守典章制度,皇帝想要废太子,立始安王为继承人,吏部尚书蔡徵 附议,袁宪严厉指责蔡徵。 D.袁宪忠心耿耿。在隋军来袭的危急情势下,他没有抛下皇帝自行逃命,而是建议皇帝整理仪 容,在前殿接见敌军,保持君主威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 (2)宪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 1-2 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惜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边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看。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 毛: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 秋风,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 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 谓别出心裁。 B.颔联中,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 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 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 畅叙别情。 C.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 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侧面 表现了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 予万物以活力。 D.尾联中的"君"指诗人自己,而"扶 病"二字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 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 结合全诗分析。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诗人仿前贤之信仰,坚守正道之决心。 2.《氓》中运用比兴手法表明女子容颜衰老,爱情枯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鱼和鸟作比,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期上映的影片《少年的你》将青春片与现实主义题材结合,聚焦高考、家庭教育等社 会话题热点,旨在从成人的角度反思能为正青春的少年可做的事。在进行剧本的修定时,导演曾国祥对该片就寄予了厚望,( )与《致青春》等选取的失恋、堕胎等疼痛青春的主题不同, 《少年的你》_________,把“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 “校园霸凌”话题并不陌生,无独有偶,于今年 11 月 12 日在新闻上曝光的 7 岁小女孩被 同班三个小男孩往眼睛里塞数十张小纸片的事件令人心痛,而大连 13 岁男孩杀害 10 岁女童 的消息更是让人_________。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对教育和 法律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面对青少年的施暴行为,有多少家长和老师只是_________的一 句:“都是小孩子,打闹而已”?所以才有了杀人男孩犯罪后得意洋洋的“还好我虚岁十四”! 《未成年保护法》竟然成了无知无畏者最后的保护伞!所幸,截止今年 11 月 29 日,《未成年 保护法》(修订草案)已出炉,新法是否有望减少校园欺凌,我们_________。同时,作为教育主体 的学校,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脚步不可懈怠,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心中更应该以法律为准 绳,以友爱为准则学会正确地和身边的人相处,让少年的你真正成为美好的代名词!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该片能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能有更大的格局和群像感,这符合他的希望。 B.他希望该片能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能有更大的格局和群像感。 C.更大的格局和群像感能在该片中呈现出来,能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是他希望的。 D.他希望该片能够有更大的格局和群像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落窠臼 不寒而栗 不以为意 指日可待 B.另辟蹊径 战战兢兢 不以为然 拭目以待 C.不落窠臼 不寒而栗 不以为意 拭目以待 D.另辟蹊径 战战兢兢 不以为然 指日可待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对教育和法律层面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B.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C.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D.究竟什么是“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对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8、下面这一段应用文,在文字和表达上有五处不规范、不合语境的地方,请找出并加以修 改。志愿者招募启示 各位同学: 2019年3月5日,我校将开一个盛大的建校百年庆典活动。为做好校庆期间的各项服务工作,同时激发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展现你们所有人的风采,充分体现“奉献、友爱、互助、 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特面向在校学生招募100名志愿者,主要从事校庆期间的大会礼仪、 接待引导、讲解服务和秩序维护等工作。 如果你想来,并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表达能力与组织能力,请2月25号前到学 生活动中心张老师处报名登记。 xx学校庆筹备委员会 2019年2月20日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 个字。 2019 年 7 月 6 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 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良诸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诸古城遗址是全人类共同 的宝贵财富,良诸古城遗址填补了东亚地区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早期文明遗迹方面的空白。7 月 7 日,良诸古城遗址公园网上预约系统上线。7 月中句,“良诸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 的五千年文明”特展也将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开展。申遗成功后,传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 产的“接力长跑”还将继续。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找工作屡屡碰壁的姑娘,苦恼中拍了一段短视频传到网上后,收到了上万陌生人的 安慰和鼓励。 ②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 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③某大学宿管阿姨徐根娣退休之日,受到寝室楼 800 多名同学集体“请愿”挽留。 ④云南小伙崔庆涛在高考结束后,与父母一起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收到北京大学通知书时,他正在工地上拌砂浆。 ⑤公交调度员王刚通过社交网络发动亲朋好友帮助在寒风中卖红薯的老人。 ⑥军事测绘员张民历时 38 载,踏遍千山万水,亲手绘制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军事 地图。 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触动我们心灵的故事。读了上面六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例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1)A;(2)D;(3)C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C.王 国维的“人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的,并不直指读书法。D.以偏概全, 过于绝对。原文“这样的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中的“这样的读书法”指上文“入乎其 内”“出乎其外”的读书法,并非“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按照历史发展顺序”理解错误。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文章只是谈论读书法贯彻了“学以成 人”“经世致用”的思想,并未阐释其必要性,且选项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1)C;(2)A;(3)①国家层面,要加大网络版权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商家合理发展; ②商家层面,要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优质服务; ③消费者层面,在消费过程中要更加理性,不能盲目消费,养成思考的习惯,注重能力的提高。 解析:(1)“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没有依据,尽管它存在作者所说的不足之处,但是人 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消除其消极影响。 (2)B“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说法错误,这类人可能 占的比例较高,但还有其它身份的人群。 C “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不正确,原文中只是说二者 变现方式的差别,并不是说互联网商业模式不符合国内创新产业热潮。 D “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说法错误,原文中“多采用免费服务”。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①掀起了姐弟俩采艾途中的紧张波澜,又呼应了前文吃供品辟邪、戴花绳防蛇的情节。 ②“五月既迅速又从容地移到六月身边,把六月抱在怀里”,表现了姐弟间的亲密情感。③ “只要你不伤蛇蛇就不会伤你""真正的蛇只在人的心里”,体现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对 美好人性的守护。(3)①以上供、戴香包、避蛇、采艾等端午民俗活动为叙述内容,极具地域特色。②以儿 童视角,写出儿童对于民俗民情的感受以及儿童纯真无邪的心理,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 传承。③运用了补叙的叙述方法。在采艾途中,穿插了六月对姐姐缝香包的回忆,丰富了小 说内容,也舒缓了情节节奏。 解析:(1)“也隐含着对传统迷信的反思”错误,小说并不认为采“吉祥如意”是迷信,而是 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怀念。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3.B; 4.(1)等到袁宪策试时,他们争相刁难袁宪,袁宪却随问随答,分析辨析 对答如流。 (2)袁宪说:“众心所望,希望您的圣体康复,处理您身后事的旨意,臣不敢接受。”; 解析:1.略 2.太建是年号。 3.面对袁宪自请解除官职,第一次拒绝他的是高宗,第二次是后主。 4.参考译文: 袁宪,字德章。幼年就聪慧机敏。梁武帝修建学校,其中有一座在袁宪住宅西边。袁宪经 常招入诸生,与他们谈论,(他发表的言论)同辈的人都叹服。 大同八年,袁宪十四岁,被朝廷征召为国学正言生。他拜见祭酒到溉,到溉目送他离开,欣赏 他的神采。入学一年,袁宪的父亲袁君正派门客岑文豪跟袁宪一道去问候周弘正,恰逢周弘正 要登座讲学,弟子们全都到齐了,周弘正就邀请袁宪进入讲堂,给他一柄麈尾,让他阐发义理。当 时学者满堂,旁观者很多,但袁宪面色平静神态如常,论辩应对自如。周弘正也发起多次诘难,始 终不能难倒他,于是周弘正告诉岑文豪说:“你回去和袁吴郡商议一下,这小家伙现在就可以充 任博士了。”那时学生门徒参加策试,大多贿赂考官,岑文豪也提出替袁宪准备礼物,袁君正 说:“我怎么能用钱为儿子买科第呢?”主管学校的官员对此怀恨在心。等到袁宪策试时,他们争 相刁难袁宪,袁宪却随问随答,分析辨析对答如流。 太建九年,袁宪被授予散骑常侍,兼任吏部尚书。袁宪认为自己处于清要显达的职位太久, 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宗说:“许多官员在职,屡次收到检举信。而你处理了很多事务,可以说 称得上纯洁清廉,另外甄别录用其他人(的话),就不要再说了。”等到高宗病重临终之时,袁宪 与吏部尚书毛喜都领受了遗诏。始兴王陈叔陵叛逆作乱,袁宪指挥部署,他的参与在平息叛乱中起了重大作用。后主病重时,拉着袁宪的手说:“我的皇儿还年幼,我的身后之事就委托你 了。”袁宪说:“众心所望,希望您的圣体康复,处理您身后事的旨意,臣不敢接受。” 至德元年,太子行冠礼,至德二年,举行了释奠之礼,这时袁宪上表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后 主不答应,还赐给他两名扶侍护人员,将他晋升为云麾将军,给他安排辅佐官吏。皇太子很不遵 守典籍制度,袁宪亲手写奏表提出了共十条谏议,都援引古今事例,措辞恳切率直。太子虽然表 面上接受,但内心并无悔改之意。后主打算另立始安王为皇位继承人,曾随口说了这一想法,吏 部尚书蔡徵顺着后主的意思称颂赞赏,袁宪正言厉色地指责他:“皇太子是皇位继承人,已经深 入万民百姓之心。你是什么人,敢轻率地谈说废立太子这样的大事!” 祯明三年,隋朝大军来袭,后主恐惧慌张将要藏起来,袁宪神情严肃地说:“隋军入侵,一定 不会有什么侵犯,事已至此,陛下要从容处之。臣希望陛下整理好衣冠,御驾前殿。”后主不同 意,就下榻跑了。袁宪从后殿景阳殿进入,(看到)后主投井,袁宪一边行礼一边哭泣着出来。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① 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诗人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 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 ② 颔联中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 依旧人已老的惆怅。 ③ 后两联诗人却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 解析:D 尾联中的“君”指秋风。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1.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2.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解析: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3.C 解析: 8 答案及解析:答案:①“启示”改为“启事”; ②“开一个”改为“举行”; ③“你们所有人”改为“莘莘学子”; ④“想来”改为“愿意参加”; ⑤“2月25号”改为“于2月25日” 解析:本题是一篇应用文文本,注意“启示”和“启事”的区别;“开一个”“你们所有人”“想来”, 都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2月25号”前缺少介词,且“号”应改为书面语“日”。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关键信息:①中国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②良渚古城遗址填补了东亚早期文明遗迹 的空白;③传承文化遗产的“接力长跑”将继续。 解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与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的能力。【解题思路】材料共 有五个句子。第一句交代事件,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第二句交代良 渚古城遗址在世界上的地位;第三、四句介绍了申遗成功后的传承良渚古城文明的具体做法; 第五句总结三、四句,点明传承文化遗产的“接力长跑”将继续。据此即可得出三条关键信息。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 让社会多一点温暖 找工作碰壁的姑娘收到上万的陌生人鼓励和安慰,舍管阿姨退休收到同学们集体挽留, 公交调度员发动亲朋好友帮助寒风中卖红薯的老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多一 点温暖! 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指路明灯,让迷失方向的人走向光明;温暖是雪地里的一个火堆, 让寒冷的人们感到扑面的热气;温暖是沙漠中稀有的一滴水,让口干舌燥的人感到甘甜。 我们温暖了社会,社会也就温暖了我们。冷漠与温暖,就像一道选择题,我们要做出正 确的选择,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弱绵薄,但群体的力量却可以温暖人间。只要我们伸出 温暖的双手,去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一个拥抱、一次握手。每个人尽自己所力去奉献爱 心,这个社会将时时刻刻满怀希望、散发温暖。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大连市的“守望生命”临终关怀支援服务队,帮助走向生 命尽头的人达成最后的心愿,让被帮助者没有遗憾的离开人世的同时,温暖了社会;“水滴 筹”等网络救助平台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病患者,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大学生徐本禹用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默默到贵州大山支教,用自己简单的方式温暖人间。正是因为这个 社会有温暖我们的人,正是这些人在背后默默为我们付出,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美丽,多彩的 世界,感受到社会的光明和温暖。 是的,这个社会需要多一点温暖,少一点冷漠,可是有些时候还是有很多让人痛心疾首 的事情发生。某地发生的女孩跳楼事件,底下的围观群众劝说的少,看热闹的多,很多人只 是拿着手机忙着拍照发朋友圈,甚至还有起哄让女孩跳的。这种冷漠最终促使女孩纵身一跃, 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香消玉殒。汶川地震中一跑成名的让我们感慨何以如此自私而丧失基本 的做人规范,而这两年网上热议的“扶不扶”更让我们追问,除了私德之外,是不是社会还 要照耀一些信任和温暖的阳光。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个善良的人,不只是让社会温暖我 们,我们,也要努力的去温暖这个社会。 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摘下冷漠的面具,捧着炽热滚烫的温暖,行走在人世间,穿梭在社 会中,尽我们所能,让社会多一点温暖吧! 散发你我的温暖 构建社会的温度 髙二 31 班杨昕航 面对求职道路上屡屢碰壁不知何从的姑娘,上万陌生人在她的短视频下留言,鼓励她别 放弃;面对寒风刺骨中孑然一身的卖红薯老人,好心人通过社交平台发动亲朋好友,一同为 他送去必需品;面对即将退休的宿管阿姨,寝室楼 800 多名学生集体“请愿”挽留,希望能 留下她…… 在这个“利益优先”“效率优先”的时代,这些来自城市各个角落的信号让我们知道, 无论接下来会迈向何处,仍然有人爱着我们。每个人都愿意散播温暖,就能构建社会的溫度。 几千年来,在以仁善与友爱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国社会,从来不会缺少来自他 人的温暖。正如泰戈尔所说:“在看不见方向与目标的日子里,来自素未谋面之人的潺潺暖 流,永远是一股足以撼动人心的力量。”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助邻友舍。”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敢为人先,为他人 之不敢为的大侠,但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温暖纯良,愿意去相信去关心他人的小侠。殊不知 每一条写者无意、看者有心的评论,每一双雪中送炭、济困解危的双手,每一句饱含深情、 充满留恋的挽留.都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影响。而在这一个个善举背后传递的一丝丝暖流, 在个体到个体之间传递、放大、发挥作用,在周而复始一眼望到尽头的岁月里,成为这个人 人因获得而满足,因安全而幸福的庞大社会最为有力的基石。但不可否认,这看似坚如磐石的基石却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使阳光想要照耀每 一个角落,但仍然有人性的阴影笼罩的地方。因为贪图钱财而对扶起自己的年轻人恩将仇报, 因为畏惧出声而躲在键盘背后对他人的生活妄加评说。如此种种,一次又一次沾污着人们的 精神世界,使本无杂念的帮助充满犹豫,使毫无顾虑的援手踌躇不决。可我们不能因为污浊 的侵蚀而放弃善良,更不能因为黑暗的存在不再追逐光明。还要不要坚持自己的初心?这才 是困扰着大多数人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藏在我们要走的路和要经历的未来里。所有的善良值得被世界 温柔以待,而脆弱的溫暖更是经不起世俗的欺蹁。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每一个自己做起,拼 尽全力去保护这一份不可缺失的善。从家人到朋友,最后落脚于每一个需要你的陌生人。请 别让任何一个行善 的人伤了心,因为正是所有人一起,才共同构成这个社会的温度。 甘地说:“从你开始向他人释放爱的时候,你就成为一个天使。”温暖并不是一种天性, 而是一个选择,是永远向着万 家灯火,永远向着最好的方向。但愿即使物欲橫流,私欲膨 胀,人性的温暖真实,永远不会停下发热、发亮,这些光和热 汇聚在一起,成为一束冲破 一切的光。 负重前行,助国腾飞 高二 32 班王清越 责任可以很大,大到忧国忧民。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 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军事测绘员张民历时 38 载, 亲手绘制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军事地图,英雄华发只为金瓯无缺。他们不惧艰难险阻, 承担责任,用智慧和汗水克服困难。责任也可以很小,小到北大少年工地上拌砂浆,用瘦弱 的双肩担起小家的重担。 若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承担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负重前行,中国的明天定能跃进腾飞。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有过人的责任感。张骞怀搞“实业兴国”的国家责任感,才成就 了历史上第一位实业家的英名。复旦大学钟扬教授背负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留下宝贵 生物种子,为生物学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假设没有了这一批以国家兴亡为责任的人,中国 就不会有如今的跃进; 如果没有鲁迅以笔医民心,军阀混战国民蒙昧的年代不知会持续多 久,如果没有潘伟建博士及其团队,量子化通信卫星就不可能升空,中国的科技就难以领先 世界。因为责任,每个人都有了乘千风破万里浪的壮阔理想。于是在荆棟之路上负重前行, 也能够心怀憧憬,向往远方。因为这群负重前行的人,中国才能够挺起胸膛,直起脊梁,在 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跃进腾飞。责任担当有大有小,但绝无高低之分。国是千万家,家 是小小国,责任既是为国也是 为家。当每个人都能挑起家庭 的重担,撑起家庭的天空,当无数家庭都宁静和美,何愁国 家 嬴弱?一个人的肩膀可以瘦弱,可当十四亿肩膀共同撑起中国的蓝天,中国的脊梁何愁 不笔直?千米大桥由每一颗螺钉、每一根钢索组成,百万平方公里的军事地图由每一寸土 地拼成,每个人前行的脚印推动中国进步,每个家庭的和谐 撑起祖国的富强! 梁启超说过:“人生需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负责 任的乐趣。”而没有这份勇气 的人必定是萎靡的、胆怯的, 是无法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的。习总书记也号召我们:“广 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在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既要挑起小家的责任, 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更要立志承担、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到中流击水, 志在与林鸣设计师并肩。少年梦即是中国梦,少年自强则国家自强。当我们为了国家进步而 负重前行,中国也一定会向着繁荣和进步展望。 脚踏实地,负重前行,志存高远,我们每一个人都当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尽自己的一 份力,助力大国跃起腾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生活中的六 则热点事件。然后说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触动我们心灵的故事。读了上面六个故事,你有怎样 的感触和思考。题目中的材料选取了现实生活中六个不同的人或事,但都有一种触及人心的 力量温暖着我们的社会。六则材料,内含异中有同。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则材料是安慰、鼓 励求职失意的姑娘,第三则材料是大学生集体挽留即将退休的宿管阿姨,第五则材料是公交 司机发动亲友帮助卖红薯的老人,三则材料都体现出了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第二则材料是 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和他的团队攻克难关,实现自主创新,为国争光,体现出的是一种责任 担当和国家情怀。第四则材料是小伙考取名牌大学仍在工地劳动,体现出的是“寒门贵子”的 自强与担当,第六则材料是张民跋山涉水,书写测绘传奇,体现出的是坚守与担当。引导语 “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触动我们心灵的故事”既是对材料内容的总括,更是对立意和写作的方向 作了明确的引领与限定。考生必须从这些材料中找到触动心灵的点,进行立意构思。 参考立意; 以一、三、五则材料为基础,可以提炼出“温暖你我就是这个社会的温度”; 以二、六两则材料为基础,可以提炼出“责任与担当的国家情怀”或“克服艰难困苦坚守 执着的精神的精神”;以一、四两则材料为基础,可以提炼出“既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在困境中更要自强不息”; 以一、五两则材料为基础,可以提炼出“网络时代拓宽了传递温暖的空间,也加快了传 递温暖的速度”,进而也可以引申为“科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发展,还有一种柔性的力量”; (如“水滴筹”网络渠道) 材料还可以有其它组合立意,不能只就一则材料立意。 素材: 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金钱不是万能的,关爱需要的是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罗曼•罗兰 关爱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当你给人时,别人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回敬你。 关爱别人,就是尊重他人。 失去爱,天地黯然失色;拥有爱,就拥有了世界。 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关心是一种付出,关心是一种奉献,关心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做 起,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爱人”是帆,“爱己”是船,只有彼此的推动和支撑,才能使爱心常存,爱意永驻。 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因为只有你关爱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才会回报你。 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在关爱我们自己,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仁不让。――孔子 铁肩担道义。——李大钊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1920 年,美国一个年仅 11 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 12.5 美元。 当时 12.5 美元可以买 125 只下蛋的母鸡,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 说:对过失负责。可他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个男孩 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终于还给了父亲 12.5 美元。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 美国总统的里根。 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 1917 年的 6 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 务所。20 世纪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 80 个春秋后的某一 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在 1917 年所设计,设计年限为 80 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80 年前盖的楼房, 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也不会有一个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还有人为它的安 危操心!操操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设计者,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自贬丞相:诸葛亮在失街亭之后,不仅挥泪斩了自己一向信任的马谡,而且自贬丞相之 职,这表明他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20 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 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 户失支了存款。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 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 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本文写作时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根据各人特长去构思即可,但是一定 要注意文体意识,不要写成四不像。下面以议论文展示写作示例:首先引用材料,开门见山 的出中心观点“让社会多一点温暖”;然后以优美的排比段落阐释温暖,展示文采,吸引读者, 接下来正面事实论证让社会多一点温暖,你温暖了社会,社会也温暖了你;再从反面论证有 令人寒心的事情,引起注意警醒;最后再一次呼告“让社会多一点温暖”,照应题目和开 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