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35328

大小:1.01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南阳市 2019 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19 世纪德国 M.J.Schleiden 和 T.Schwann 等科学家提出了细胞学说,其意义在于(  ) ①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 ②明确了生物体结构的差异性③揭示出细胞的统一性 ④标志着生物 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 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①认识到细胞的统一性,①错误; ②“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明确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②错误; ③揭示出细胞的统一性,③正确; ④“细胞学说”的研究对象为细胞,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④正确。 综上,选 D。 【点睛】理解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是解题关键。 2.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 ①乳酸菌、青霉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②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 DNA ③T2 噬菌体(一种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因为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④细胞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有些细菌只含有 RNA A. 1 项 B. 2 项 C. 3 项 D. 4 项 【答案】A 【解析】 乳酸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青霉菌为真核生物,①错误;乳酸菌、酵母菌的遗传物 质都是 DNA,二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②正确;T2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 内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核糖体,其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③错误;蓝藻细胞 没有叶绿体,但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④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 核生物既含有 DNA,又含有 RNA,⑤错误。综上分析, A 正确,B、C、D 均错误。 3.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只有 DNA B. 纤维素是植物体的结构成分和能源物质 C.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核酸结构的多样性 D.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等基本知识,以考查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及蛋白质和 核酸之间的关系。 【详解】A、细胞中的核酸有 DNA 和 RN A 两种,它们都能携带遗传信息,A 错误; B、纤维素是植物体和细胞的结构成分,不能氧化供能,所以不是细胞的能源物质,B 错误; C、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所以核酸结构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C 错误; D、碳原子连接成的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D 正确; 故选 D。 【点睛】蛋白质和核酸都有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 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千变万化,而肽链的氨基酸序列根本上是由基因的碱 基排列顺序决定的。 4.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检测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变性的蛋白质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构成物质都是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只是使用的方 法不同 C. 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个实验中,先滴加甲基绿将细胞核染成绿色,然 后滴加吡罗红将细胞质染成红色 D. 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用显微镜可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是:DNA 和 RNA 对甲基绿和吡罗红的亲和力不同,甲 基绿能将 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细胞质中的 RNA 染成红色,最后观察到细胞核被染成绿 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说明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斐林试剂 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g/mL 硫酸铜溶液) 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 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 0.01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 A 液后再加入 B 液。 【详解】蛋白质变性后肽键没有断裂,所以变性的蛋白质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 紫色反应,A 正确;斐林试剂的乙液是质量浓度为 0.05g/mL 的 CuSO4 溶液,双缩脲试剂的 B 液是 0.01g/mL 的 CuSO4 溶液,所以构成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硫酸铜溶液浓度不同,B 错 误;由于 DNA 和 RNA 对甲基绿和吡罗红的亲和力不同,所以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 分布”这个实验中,可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液进行染色,C 错误;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 细胞,用显微镜可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 错误。 故选 A。 5.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②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③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④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⑤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⑥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①正确;叶绿体中的色 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表面,②错误;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③正确;酶的 成分是蛋白质或 RNA,抗体都是蛋白质,不同的激素成分有差异,有些激素的成分是蛋白质,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产物是蛋白质,④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吸收营养物质,其细胞内 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⑤正确;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 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⑥正确;所以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6.因提取、分离出抗疟疾“中国神药”青蒿素,20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主要干 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 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大分子营养物质需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B.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胁细胞生存 C. 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 D. 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 胞吞过程不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A 项错误;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 项错误;疟原虫含有线粒体,是需氧型生物,C 项错误;疟原虫的表膜和线粒体均属于生物 膜系统,青蒿素通过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使其形成自噬泡,导致细胞凋亡,D 项正确。 7.下图为核膜上核孔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核孔对物质透过的选择性可能与中央运输蛋白有关 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向到核内外的信息交流 C. 核膜由内膜和外膜构成,其中共含有两层磷脂分子 D. 中央运输蛋白是由附着于核内膜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核孔的结构示意图考查核孔的功能、核膜的结构等知识,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 考查。 【详解】A、中央运输蛋白是核孔的组成成分,因此可能与物质透过核孔的选择性有关,A 正 确;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核孔,B 错误; C、核膜由内膜和外膜构成,每一层核膜都含有两层磷脂分子,C 错误; D、中央运输蛋白是由附着于核外膜上的核糖体合成的,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易错点:对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要敏感才能减少错误;核 膜是双层膜结构,生物膜都有两层磷脂分子作为基本支架。 8.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 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 B. 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 过性 C.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 5%的 NaCl 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 其发生了质壁分离 D.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 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 移而变化的曲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乙可知,图甲中③吸收水分使液面升高,所以①的浓度小,A 正确; B、图甲和图丙都有半透膜,图丙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 正确; C、植物细胞可以吸收 Na+、Cl-,使细胞液浓度升高,所以根毛细胞处于质量分数为 5%的 NaCl 溶液中时会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 错误; D、将图丙所示根毛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时,细胞渗透失水,体积逐渐 缩小,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体积不会无限收缩,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 变化的曲线,D 正确。 9.下图是葡萄糖和 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根据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 葡萄糖由小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协助扩散 B. 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为主动运输 C. Na+由小肠腔进出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 D. Na+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需载体蛋白的协助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可知葡萄糖通过主 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消耗 ATP,A 错误; B、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葡萄糖顺浓度梯度出小肠上皮细胞,说明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出小肠 上皮细胞,不需要消耗 ATP,B 错误; CD、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 协助扩散,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点睛】巧判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根据分子大小与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2)根据运输方向: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10.ATP 是细胞中能量的通用“货币”。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 中的“A”与 RNA 中的“A”表示同一物质 B. 剧烈运动和寒冷环境下,人体细胞内 ATP 的含量都是较少的 C. 一般情况下,ATP 中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都能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D. 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但不可以转化为光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目考查 ATP 的结构、转化和能量的来源与利用,以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情况。 【详解】A、ATP 中的“A”是腺嘌呤与核糖的结合物—腺苷,RNA 中的“A”是碱基—腺嘌呤, A 错误; B、细胞内 ATP 的含量少、转化快,剧烈运动和寒冷环境下对能量需求增多,但人体细胞内 ATP 的含量仍是较少的,B 正确; C、一般情况下,ATP 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C 错误; D、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光能,如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即 ATP,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易错点:ATP 中的五碳糖是核糖;ATP 在细胞中的含量少、转化快;ATP 中有两个高 能磷酸键,但易水解的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 1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思维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类比推理——摩尔根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B. 同位素标记法——鲁宾和卡门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氧气来自 H2O 还是 CO2 C. 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 D. 假说一演绎法——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教材科学史中科学探究思维和方法的运用,以考查对知识的熟练度和对相关方法的 理解。 【详解】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 错误; 【 【 B、鲁宾和卡门分别用 14O 标记的二氧化碳和水作为绿藻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光合作用产物 氧气来自 H2O 还是 CO2,B 正确; C、对比实验中没有对照组,都是实验组,而且实验结果未知;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 验是对比实验,C 正确; D、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易混点:类比-推理得出的是假说,没有验证环节;假说演绎法中有验证,得出的结 论是正确的。 12. 把乳酸菌接种在鲜牛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即可得到酸奶。 在此过程中若揭开盖子,下列过程减慢(或减少)的是( ) ①葡萄糖的利用 ②二氧化碳的释放 ③ATP 的形成 ④乳酸含量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密封后产生酸奶的原因是其中的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有氧条件下无氧呼 吸受抑制,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密封装置揭开盖子后,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减弱, 葡萄糖的利用减少,ATP 和乳酸的生产量也减少,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 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3. 早春开花植物——雪滴兰,雪落花开,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远髙于其他细胞,但 ATP 的生成量却远低于其他细胞。据此推知,雪滴兰的花序细胞() A. 依靠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供能 B. 比其他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低 C. 比其他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低 D. 呼吸释放的热能比其他细胞多 【答案】D 【解析】 雪滴兰花序细胞 耗氧速率明显大于其他细胞,说明花序细胞呼吸速率较高,而植物的有氧 呼吸过程会产生大量的 ATP 和热量,但是 ATP 的生成量明显低于其他细胞,说明大部分的能 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D 正确。 的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各阶段所产生的能量的形式。 【名师点睛】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中,总共分成 3 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H】 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 14.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 a~f 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 A. 若 a 装置液滴不移动,b 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B. 若 a 装置液滴左移,b 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C. 连接 e→c→d,给装置通空气,d 中石灰水变混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D. f 放置一段时间后,连接 f→d,d 中石灰水变混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装置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烧瓶中气体量的变化为氧气量的变 化。若 a 装置液滴不移动,说明 a 装置中无氧气的消耗,b 装置液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 大于消耗的氧气,综合可得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 正确;若 a 装置液滴左移,说明 a 装置 中有氧气的消耗,b 装置液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大于消耗的氧气,综合可得酵母菌既进 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 错误;连接 e→c→d,给装置通空气,e 能吸收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是检验二氧化碳的,因此该装置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C 正确; f 放置一段时间后,可消耗其中的氧气,连接 f→d,d 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 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 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 能进行综合运用。 15.不同质量分数的 Cu2+对白蜡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如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是 A. Cu2+对白蜡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B. Cu2+质量分数与叶绿素 a 的含量呈正相关 C. Cu2+质量分数大于 1.0×10-3 时,净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导度降低无关 D. Cu2+质量分数为 2.0×l0-3 时,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唯一因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目结合铜离子对白蜡幼苗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数据,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净光合 作用和生长的关系,各项指标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能力。 【详解】A、当浓度为 2.5×10-4 时 Cu2+对白蜡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A 错误; B、从表中数据只能看出 Cu2+质量分数与叶绿素 a 与叶绿素 b 的含量比呈正相关,B 错误; C、Cu2+质量分数大于 1.0×10-3 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以净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导度 降低无关,C 正确; D、质量分数为 2.0×l0-3 时,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因素还可能是 Cu2+影响了酶的活性等因 素造成的,D 错误; 故选 C。 【点睛】关键点:植物的生长与净光合作用对有机物的积累直接关联;注意叶绿素 a 和 b 的 比值是相对含量而不是叶绿素 a 的含量。 16.对于下列 4 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氧气浓度为 a 时,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需氧呼吸的 3 倍 B. 乙图中 b 点代表光饱和点,b 点 CO2 固定量为 12 C. 丙图中,光照强度相同时,t2℃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D. 丁图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 e 代表类胡萝卜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 作用的影响、净光合作用与实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吸收光 谱,回想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题图曲线判断选项。 【详解】A、氧气浓度为 a 时,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由 于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是 3:1,因此产生等量的二氧 化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 1:3,A 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b 点时,12 是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12+4=16,B 错误; C、丙图中 t2℃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差最大,因此净光合作用最大,C 正确; D、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丁图中 e 代表类胡萝卜素, D 正确. 故选 B. 17.在某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可以获得不同产量的小麦。适宜温度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 点条件下限制小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B. C 点条件下限制小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湿度 C. 比较 D、E、F 三点时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 D. 据图所知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是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两个方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显示,D 点在施肥和土壤湿度相同的条件下,限制春黑麦增产不同的主要因素 是光照强度,A 正确;C 点条件下限制春黑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湿度,B 正确;比较图中 D、E、F 三点,土壤湿度均为 60%,施肥状况都是已经施肥,所以实验自变量是光照强度,C 正确;三组图示光照强度有弱光、中光和强光;土壤湿度有 20%、40%和 60%;有施肥和不施 肥的对照.据图可知,影响春黑麦产量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土壤湿度、施肥情况(无机盐 离子含量、矿质元素含量),D 错误。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8.图甲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 CO2 释放量和 O2 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植 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假设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若图甲代表水稻,图乙代表蓝藻,则图甲的 c 时与图乙的 c 时细胞中产生 ATP 的场所都有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B. 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 c 相当于图乙的 b 点 C. 图甲植物的 d 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 8 个单位的 CO2 D. 图乙的 a、b、c 点光合作用限制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因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 图中氧气的产生总量可表示实际光合速率,a 点时的二氧化碳释放可表示呼吸速率;当叶肉细 胞 释放量大于 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 呼吸作用速率。 图乙中,a 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 点为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 点为光饱和点。 【详解】A、若图乙代表蓝藻,因为蓝藻为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线粒体和叶绿体,A 错误; B、图甲中 c 点 产生总量与无光照时 释放量相等,说明此时呼吸作用量等于光合作用 量;图乙中的 b 点为光的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 相同温度下,图甲的 c 相当于图乙的 b 点,B 正确; C、d 点时氧气的产生总量为 8 个单位,即需吸收 8 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因为呼吸作用产生的 的量仍为 6 个单位,所以细胞要从环境吸收 2 个单位的 ,C 错误; D、图乙中 a、b 点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 点光照强度已经不是限制因素,此外 还有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在解答过程中需准确分 析图解,从图解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并且需比较两幅图中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解题 需应用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公式灵活解题。 19.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等物质,如肝细胞发 生癌变时,AFP 会持续性显著增高。所以当验血报告单上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 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肝细胞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 B. 肝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 AFP 的合成和运输 C. 细胞癌变时原癌基因高效表达,使人体产生大量 AFP D. 癌细胞可将癌基因整合到周围组织细胞从而快速增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甲胎蛋白(AFP)等物质是在细胞发生癌变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所以可以通 过检测 AFP 等物质的含量初步分析癌变细胞的多少,为进一步筛查癌症提供医学依据。 详解:肝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A 错误;甲胎蛋白位于细胞 膜上,其运输和加工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B 正确;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都正常表达 ,C 错误;癌细胞快速增殖挤占正常组织细胞的空间与养分,压迫正常器官的活动,而不是 将癌基因整合到正常细胞,D 错误。 点睛:癌细胞与正常相比,具有一般真核细胞的细胞基本结构和代谢特征,但也有其特有的 特征,如在适宜条件下,可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糖 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易于分散转移等。 20.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 对所有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都不是同步的 C. 抑制细胞内色素的积累可终止细胞凋亡的过程 D. 细胞衰老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等生命现象的特征和机理等知识,以考查对相关知识点的识 记和理解。 【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 错误; B、对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是同步的,B 错误; C、细胞中色素的积累是细胞衰老的表现之一,抑制细胞内色素的积累不能终止细胞凋亡的过 程,C 错误; D、细胞衰老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变化,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涉及细胞的生命现象对个体的影响时,要注意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的差异;基因的 选择性表达不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21.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的 ②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③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DNA 与细胞质 DNA 平均分配 ④二倍体生物细胞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是随机的、不均等分配 ⑤二倍体生物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染色体数为 2 的倍数,不含同源染色体 ⑥二倍体生物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 的倍数,含同源染色体 A. ①④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二倍体动物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在有丝 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使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加倍,并且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使每 一极均存在于与体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平均分配的,因此染色体上的 DNA 是平均分配的;而细胞质的 DNA 是位于线粒体中的,由于细胞质在分裂过程中是随机分配的,因此细胞质 DNA 分配也是随 机的。 【详解】①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①正确; ②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已经不含姐妹染色单体,②错误; ③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 DNA 平均分配,而细胞质 DNA 是随机地、不均等 地分配的,③错误; ④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质 DNA 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的,④正确; ⑤⑥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2 的倍数,不含同源染色体,⑤ 正确、⑥错误; 综上①④⑤正确。 故选 B 22.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 4 个四分体,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 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依次为 16、0、16 B. 某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 8 条染色体,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 4 个四分体 C. 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 36 个着丝粒,该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有 36 个着丝粒 D. 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 基因型为 AaXb 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b、Y、Y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 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 赤道板上;(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 程(类似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以 2n 为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详解】A、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该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 四个四分体,说明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8,则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 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 DNA 分子数依次为 8、0、8,错误; B、某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染色体 8 条,则该细胞含有 16 条染色体,此细胞在减数 分裂过程中可产生 8 个四分体,错误; C、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 36 个着丝粒,即 36 条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含有 18 条染色体,则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含有 18 个着丝粒,错误; D、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 AaXb 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 A 和 a 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了 AaXb 和 Y 两个 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子相同,即 AaXb 次级精母细 胞产生两个 AaXb 精子,Y 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两个 Y 精子,所以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b、Y、Y,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和 DNA 分子的区别,考生应牢牢 掌握各种的概念,在减数分裂的各个过程中区别各个概念的关键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减数分 裂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23.下图是某哺乳动物个体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材料应选自该生物的精巢或卵巢 B. 图 3 所示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C. 与图 1 中 EF 段相对应的是图 2 和图 3 D. 图 4 所示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图 1 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 线图,图 2 为位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图 3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 精母细胞,图 4 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详解】A. 图 2 细胞质为均分,故实验材料应选自该生物的精巢,A 错误; B. 图 3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 错误; C. 图 1 中 EF 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相对应的是图 3 ,C 错误; D. 图 4 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 4 个染色体组,D 正确。 【点睛】根据图 2 细胞质为均分,判断该动物为雄性个体及熟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相 关物质变化是解题关键。 24.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 3:1 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 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 3:1 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 形成的配 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 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 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详解】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要足够多,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①正确; ②F1 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这是实现 3:1 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②正确;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这是实现 3:1 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③正确; ④F2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要相等,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之比,④正确;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之比,⑤正确;故正确的有 ①②③④⑤,D 正确。 25.某紫花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开紫花、红花、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9:3:4。据此不能得出的结 论是 A. 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间能够随机结合 C. 子代紫花个体中有 5/9 的个体基因型与亲本相同 D. 若对亲本测交,子代分离比为 1: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紫花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开紫花、红花、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9:3:4, 为 9:3:3:1 的变式,故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的基因控制,假设 A 和 a、B 和 b 是分别位于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_(A_bb) 或 aabb,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_bb(aaB_),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_B_.亲本基因型为 AaBb。 【详解】A、紫花、红花、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9:3:4,为 9:3:3;1 的变式,故花的颜色由 两对独立的基因控制,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 B、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间能够随机组合,B 正确; C、子代紫花个体有 1/2×1/2=1/4AaBb 的个体基因型与亲本 AaBb 相同,C 错误; D、基因型为 AaBb 的开紫花的植株和开白花(aabb)的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为 1/4A_B_, 1/4aaB_,1/4A_bb,1/4aabb,所以紫花、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或接近)1:1:2, D 正确。 26.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 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产生 F1, F1 自交产生 F2。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病植株存活率 是 1/2,高秆植株存活率是 2/3,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 100%,据此得出 F2 成熟植株表现型的 种类和比例为 A. 2 种 3 : 4 B. 4 种 12 : 6 : 2 :1 C. 4 种 1 : 2 : 2 : 3 D. 4 种 9:3 :3: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现象,考查对自由组合定律理解和应用,属于能力层次的考查。 【详解】据题意可知,F1 的基因型为 DdRr,F2 理论值是:高杆:矮杆=3:1,抗病:易感病=3:1, 按题中存活率计算:高杆:矮杆=3×2/3:1=2:1,抗病:易感病=3:1×1/2=6:1,按照自由组合 定律,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6:1)×(2:1)=12 : 6 : 2 :1,表现型 是 4 种,故选 B。 【点睛】思路: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两对基因遵循自由 组合定律;根据分离定律的思维方式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先分开分析,得到的数据再 相乘。 27.下图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①②的放大图,①②为性染色体,且①中存在红眼基因。 将某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 全为红眼,F2 中红眼与白眼果蝇之比为 3:1。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图示果蝇为雄性,且亲本中红眼为显性性状 B. 眼色基因无论在Ⅰ或Ⅱ片段上,均可符合上述结果 C. 若对该果蝇的核基因组进行测序,需测定 5 条染色体 D. Ⅲ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只能在限定性别中遗传,且可用显微镜观察 【答案】D 【解析】 图中①②为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说明该果蝇是雄果蝇;将某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 F1 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A 正确;假设果蝇眼色受 A、a 的控制,若基因在Ⅰ 片段上,则亲本基因型为 XBXB、XbYb,子一代全部为红眼,子二代红眼:白眼=3:1;若基因在 Ⅱ片段上,则亲本基因型为 XBXB、XbY,子一代全部为红眼,子二代红眼:白眼=3:1,B 正确; 若对该果蝇的核基因组进行测序,需测定 3 条常染色体和 X、Y2 条性染色体共 5 条染色体,C 正确;基因突变是基因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在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D 错误。 28.某 XY 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雌雄异株,叶形阔叶和细叶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 现有两株阔叶植株杂交,F1 表现型及比例为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细叶雄株≈2:1:1.已知带 有 d 的精子与卵细胞受精后受精卵无法成活。分析错误的是: A. 该相对性状中,阔叶为显性性状,D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B. 亲代雌株能产生 2 种配子,判断依据是 F1 中的雄性有两种表现型 C.若 F1 中的雌雄株相互杂交,理论上 F2 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细叶雄株 =3:2:1 D. 若 F1 中的雌雄株相互杂交,理论上在 F2 中 D :d=13:3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阔叶♂×阔叶♀的后代阔叶:细叶=3:1,说明阔叶为显性性状,细叶为隐性性状。 2、叶形阔叶和细叶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两株阔叶植株杂交,F1 表现型及比例为阔 叶雌株:阔叶雄株:细叶雄株≈2:1:1。推测 D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 XDXd 和 XDY。 【详解】通过题干可知,F1 阔叶:细叶=3:1 该相对性状中,阔叶为显性性状,F1 表现型及比 例为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细叶雄株≈2:1:1 推测 D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A 正确;亲本的基 因型为 XDXd 和 XDY,亲代雌株能产生(XD、Xd) 2 种配子,判断依据是 F1 中的雄性有两种表现 型,B 正确;F1 中的雌(1/2XDXD、1/2XDXd)、雄(1/2XDY、1/2XdY)株相互杂交,已知带有 d 的精子与卵细胞受精后受精卵无法成活,则理论上 F2 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阔叶雌株:阔叶雄 株:细叶雄株=2:3:1,C 错误;F1 中的雌(1/2XDXD、1/2XDXd)、雄(1/2XDY、1/2XdY)株相互 杂交,已知带有 d 的精子与卵细胞受精后受精卵无法成活,理论上,F2 中雌性基因型为 1/4XDXD、 1/12XDXd、1/2XDY、1/6XdY,故 D 的基因频率:d 的基因频率为 13:3,D 正确;故选 C。 29.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研究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下图力肺炎双球菌转化 的细胞形态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艾弗里的实验中得到的 R 型活细菌被 32p 标记后可以用来培养 T2 噬菌体 B. 实验①只获得少数转化的 S 型细菌的原因是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低 C. 实验①获得转化为 S 型细菌中的 DNA 与原 S 型细菌中的 DNA 完全相同 D. 艾弗里的实验能说明 DNA 可以从一个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个体内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为背景,考查噬菌体的特性、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的理解, 以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A、T2 噬菌体专一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不能用肺炎双球菌培养,A 错误; B、由于 R 细菌对 S 细菌的 DNA 的摄入率低,所以实验①只获得少数转化的 S 型细菌,B 错误; C、实验①获得的转化 S 型细菌中只含有的原 S 型细菌的部分 DNA 片段,C 错误; D、艾弗里的实验能说明 DNA 可以从一个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个体内并能够表达,因此 该实验是基因工程的先导,D 正确; 故选 D。 【点睛】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 R 型细菌获得了 S 型细菌的含有相关基因的部分 DNA 片段, 从而使性状发生了改变。 30.下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己用 32p 标记,A、C 中的方框代表 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 P 应含 32p 标记 B. 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 35S 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 图中若只有 C 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 DNA 侵入了大肠杆菌 D. 实验中 B 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染细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图示,考查对噬菌体结构、实验操作、实验原理及误差 分析,以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A、图中锥形瓶内是用来培养含32p 标记的噬菌体的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的培养液, A 错误; B、要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蛋白质,还要再设计一组用 35S 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 验,两组相互对照,B 正确; C、C 是被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若只有 C 中含大量放射性,而 B-噬菌体外壳中没有放射性, 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 DNA 侵入了大肠杆菌,C 正确; D、实验时间过短,导致部分噬菌体未侵染细菌,DNA 还在蛋白质外壳以内,则 B 对应部分会 有少量放射性,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实验通过相互对照判断 DNA 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噬菌体的哪一部分物质进入 细菌则那部分物质是遗传物质。 31.7-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某 DNA 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 总数的 30%,其中的鸟嘌呤(G)全部被 7-乙基化,该 DNA 分子正常复制(所用原料都正常)产 生两个 DNA 分子,其中一个 DNA 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数的 45%,则另一个 DNA 分子中 7- 乙基鸟嘌呤所占比例为 A. 5% B. 15% C. 20% D. 35%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新的情景重点考查对 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 理解和应用,同时考查分析和计算能力。 【详解】由题意知,该 DNA 分子中 A=T=30%,G=C=20%,如果鸟嘌呤(G)全部被 7-乙基化, 则 G 不与 C 配对而是与胸腺嘧啶 T 配对;若复制形成的一个 DNA 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 数的 45%,则该 DNA 的模板链中 7-乙基鸟嘌呤占 DNA 碱基的 45%-30%=15%,所以另一个 DNA 分 子中 7-乙基鸟嘌呤所占比例为 20%-15%=5%,故选 A。 【点睛】DNA 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 碱基相等;DNA 分子复制是以亲代 DNA 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 DNA 分子的过 程;DNA 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32.图为人体内苯丙氨酸 部分代谢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可以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3/8 C. 若酶 1 是由 m 个氨基酸形成的蛋白质,则 A 基因至少有 3m 个碱基对(不考虑终止密码) D. 细胞衰老以后,由于 B 基因的活性下降,使黑色素合成减少,头发变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其中酶 1 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若机体没有 A 基因会导致酶 1 缺乏,苯丙酮酸积累过多会引起苯丙酮尿症;酶 3 能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 酶 2 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苯丙酮酸。 【详解】A. 由图示过程可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 性状,A 正确。 B.患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 说明夫妇均为杂合子,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3/4×1/2=3/8,B 正确。 的 C.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根据 DNA 的碱基数:RNA 的碱基数:氨基酸数= 6:3:1,在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的情况下,合成含 m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至少需要 6m 个碱基即 3m 个碱基对,C 正确。 D. 细胞衰老以后,由于酶 3 的活性下降,使黑色素合成减少,头发变白,D 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解,考查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人类 遗传病,要求考生分析题图,明确图中各种酶的作用及苯丙酮尿症形成的原因,能结合图中 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33.雌性火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W,将 3 只表现正常的雄火鸡与多只正常雌火鸡(无亲缘关系) 交配,共得到 229 只幼禽,其中有 55 只白化幼禽且均为雌性。若不考虑同源区,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 火鸡白化性状属于隐性性状 B. 控制白化性状的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 C. 表现正常的幼禽基因型可能不同 D. 表现白化的幼禽不一定都是纯合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和用于,涉及显隐性的判断、基因位置判断及根据表现型基因 型的相关分析,以考查分析能力。 【详解】A、正常的雌性火鸡交配,后代出现了白化,子代性状分离,说明白化是隐性性状, A 正确; B、3 只带有白化基因的雄火鸡与多只正常雌火鸡交配,后代雄火鸡都是正常的,白化的都是 雌火鸡,说明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B 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火鸡的基因型是 ZBZb、ZBW,子代雄性的基因型是 ZBZB、ZBZb,表现 型都正常;表现型正常的雌性的基因型是 ZBW,C 正确; D、结合 C 项分析可知雌性白化幼禽的基因型是 ZbW,所以表现白化的幼禽都是纯合子,D 错误; 故选 D。 【点睛】火鸡是 ZW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 ,ZZ 是雄火鸡,异型的 ZW 是雌火鸡。正常的雌性火鸡 交配,后代出现了白化,说明白化是隐性性状,且白化只在雌性出现,说明是伴性遗传,从 而判断相关基因型。 34.如图是患甲病(等位基因用 A、a 表示)和乙病(等位基因用 B、b 表示)的遗传系谱图,3 号 和 8 号的家庭中无乙病史。下列叙述与该家系遗传特性不相符合的是 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正常情况下 5 号个体的儿子可能患乙病,但不能肯定是否患甲病 C. 如果只考虑甲病的遗传,12 号是杂合体的概率为 1/2 D. 如果 11 号与无病史的男子结婚生育,无需进行产前诊断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系谱图可知,7 号、8 号均患甲病,二者的女儿表现正常,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 号、4 号均不患乙病,而他们的儿子患乙病,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 3 号的家庭中无 乙病史,所以乙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正 确; B、对系谱图分析可知,5 号的基因型为 aaXBXb, 其 Xb 染色可能会传递给其儿子,使其儿子患 乙病。其儿子是否患甲病,要看 5 号婚配的对象是否携带甲病基因,而 5 号的婚配对象未知, 故不能肯定其儿子是否患甲病,B 正确; C、如果只考虑甲病的遗传,7 号、8 号的基因型均为 Aa, 12 号患甲病,是杂合体的概率为 2/3,C 错误; D、因为 8 号的家庭中无乙病史,所以 11 号的基因型为 aaXBXB,其与无病史的男子(aaXBY)结 婚生育,其子代不会患病,因此无需进行产前诊断,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根据口诀“无中生有显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显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 来判断系谱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B. 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上出现不同基因一定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C. 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 染色体变异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通过比较、分析理解所学知识的 要点的能力。 【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A 正确; B、姐妹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置上出现不同基因也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B 错误; 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数目发生改变,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 正 确;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以发生染色体变异,D 正确; 故选 B。 【点睛】密码子的简并性使得基因表达过程中具有了较强的容错性,有利于遗传的稳定性; 染色体上的 DNA 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 DNA 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复制时的基因突变可以造成 姐妹染色体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 36.日前,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孟德尔显性遗传病及糖基化疾病——卵子死亡,表现 为某些患者卵子取出体外放置一段时间或受精后一段时间,出现退化凋亡的现象。疾病的致 病基因为细胞连接蛋白家族成员 PANXl 存在突变,突变通过影响蛋白糖基化、激活通道、加 速 ATP 释放,致表现型出现。这是目前发现的 PANX 家族成员异常的首个离子通道疾病。下列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疾病发病过程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方式 B. 推测细胞能量供应异常是卵子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C. 科学家研究的患者家系中,PANX1 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D. 该疾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女性不孕及试管婴儿反复失败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思路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的科学发现为背景,考查基本遗传知识和提取信息、利用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和解释的能力。 【详解】A、该疾病发病过程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方式,A 错误; B、突变影响 ATP 释放,因此细胞能量供应异常是卵子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B 正确; C、基因突变产生多种等位基因的现象是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 正确; D、试管婴儿应用了体外受精技术,女性不孕及试管婴儿反复失败可能是该疾病致病基因导致 的,所以该基因的发现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D 正确; 故选 A。 【点睛】记牢和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途径是解答 A 项的关键;注意区别基因突变的随机 性和不定向性。 37.2018 年,我国科学家将酿酒酵母的 16 条染色体重新设计并人工合成为 1 条染色体,这 1 条染色体就可执行 16 条染色体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仅带有这条染色体的酵母细胞在自然环境中可能竞争不过野生酵母细胞 B. 合并过程中,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 16 条染色体上的 15 个着丝粒 C. 可用这条染色体替换酵母细胞原有的染色体来研究染色体的功能 D. 仅带有这条染色体的酵母细胞只能转录出 1 条超长的 m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酵母菌含有 16 条染色体,则应该是 8 对同源染色体,将这 16 条染色体 拼接成了 1 条染色体,则染色体上的着丝粒由 16 个变成了 1 个,应该去除 15 个;由于拼接 后酵母菌只含有 1 条染色体了,则无法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了。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含有 1 条染色体的酵母菌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则其无法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其在自然环境中可能竞争不过野生酵母细胞,A 正确;根据以上 分析可知,将 16 条染色体合并成 1 条染色体的过程中,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 16 条染色体 上的 15 个着丝粒,B 正确;根据题意分析,这 1 条染色体由酵母菌的 16 条染色体组成,可执 行 16 条染色体的功能,因此可用这条染色体替换酵母细胞原有的染色体来研究染色体的功能, C 正确;仅带有这条染色体的酵母细胞,其含有若很多个基因,可以转录出多条 mRNA,而不 是 1 条超长的 mRNA,D 错误。 38.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 由⑤和⑥杂交得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 若③的基因型为 AaBbdd.相关基因之间独立遗传,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1/4 D. 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育种知识的应用,涉及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 的区别与联系,重点是记忆和理解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育种的原理。 【详解】A、③→④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萌发的种子发育过程只有有丝分裂,没有 基因的自由组合,A 错误; B、⑥植株是多倍体,所以由⑤和⑥杂交得到⑧的育种过程为多倍体育种,遵循的主要原理是 染色体变异,B 正确; C、③的基因型为 AaBbdd,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和一对纯合基因,自交子代中纯合子即能稳定 遗传的个体占 1/2×1/2×1=1/4, C 正确; D、由③到⑦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和细胞发育为植株过程中的有丝分裂 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 正确; 故选 A。 【点睛】③④表示诱变育种,③⑤⑩表示杂交育种,③⑥表示多倍体育种,③⑦⑨表示单倍 体育种。 39.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 连接酶 B. 所有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 形成重组质粒时,用 DNA 连接酶将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D.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则实验结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知识,涉及基因工程的概念、工具和操作程序,属于识记水平的考 查。 【详解】A、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 DNA 重组技术,DNA 的切割和拼接需要限制酶、DNA 连接酶,A 正确; B、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往往识别不同的核苷酸序列,B 错误; C、形成重组质粒时,用 DNA 连接酶将核苷酸间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连接,C 错误;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还需要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每一种限制酶只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在特定的位点断裂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 二酯键而不是氢键。 4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研究对象是群落 B. 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D. 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涉及进化的单位、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等,以考查系统掌 握现代生物进化论的情况,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A、生物进化的研究对象是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A 错误; B、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 错误; 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这种现象称作共同进化,共 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C 正确; D、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基因突变是不定向,不能定 向改变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定向改变基因频率,D 错误; 故选 C。 【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要点: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 形成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41.某实验小组研究了城市樟树人工林林冠上下层叶片一天内的净光合速率和光照强度的变 化情况(甲、乙两层叶片的呼吸速率几乎无差异),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叶肉细胞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甲表示林冠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叶片。根据图示分析,甲层叶片的净光合速 率在 12:30 后急剧下降,其原因是中午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植物蒸腾失水多,引起 ______。此时叶绿体中 C3 的含量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3)根据 7:30~14:30 测得的相关数据,可判断甲层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率更高,理由是 ________。 (4)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 Mg2+,可被 H+、Cu2+等置换。在用该植物的绿叶做“色素的提取与 分离”实验时,滤液用 5%的 HCI 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____的颜色相似,呈 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 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 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粒) (2). 上层 (3). (部分)气孔关闭, 使 CO2 的吸收量減少 (4). 下降 (5). 7:30~14:30,甲、乙两层叶片的光照强度相等, 但甲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更大 (6). 碳酸钙(CaCO3) (7). 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有关研究结果考查光合作用的场所、过程、色素的提取等基本知识,并考查从图和 题干获取有效信息解释相关问题的能力。 【详解】(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将光能转换为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叶绿 体基粒)。 (2)相同时间时,甲层叶片的净光合作用比乙层大,所以甲表示林冠上层的叶片。甲层叶片的 净光合速率在 12:30 后急剧下降,其原因是中午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植物减少蒸腾失水, 引起部分气孔关闭,使 CO2 的吸收量減少。CO2 的吸收量減少,二氧化碳固定速率降低,而此 时三碳化合物还原速率不变,所以此时叶绿体中 C3 的含量下降。 (3) 7:30~14:30,甲、乙两层叶片的光照强度相等,但甲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更大(呼吸作 用速率相等),因此甲层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率(总光合作用强度)更高。 (4)滤液用 5%的 HCI 处理时,叶绿素中的 Mg2+可被 H+置换,使叶绿素被破坏,碳酸钙可以防止 叶绿素被破坏,研磨时未加碳酸钙,叶绿素被破坏,所以颜色相似;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 定,用含 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 【点睛】光能利用效率即指光合作用强度,图中曲线纵坐标为净光合作用强度,当呼吸作用 速率相同时,净光合作用速率大则总光合作用速率大。 42.研究人员对珍珠贝(AaB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 分析,甲图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乙图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 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对值 (1)图甲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_____,其对应于图乙中____类型细胞,该细 胞中 a 基因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在____类型细胞中,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分裂是正常的,当进入 后期时,对应于乙图中的细胞类型细胞可以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 d (3).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4). b (5). 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6). a、b、c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需要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 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详解】(1)图甲中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 胞中,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乙 d 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一个染 色体上有 2 个 DN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因此与甲图对应;细胞中原来有 a 基因, 减数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原因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 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2)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二后期,b 时期细胞染色体数为体细胞染色体 数,一个染色体上有 2 个 DN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在图 乙 b 类型细胞中;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 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 a 时期细胞内染色和 DNA 都是体细胞染色体和 DNA 数目的二倍,可能是有丝分裂的后期; b 时期细胞染色体数为体细胞染色体数,一个染色体上有 2 个 DNA,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c 时期细胞内染色和 DNA 都和体细胞染色体和 DNA 数目相等,可能处于减二后期。 【点睛】正确识别乙图是解题关键:a 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 2 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细 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 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 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 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 43.植物体内的转录因子 OrERF 是一类蛋白质,在植物抵抗逆境,如干旱、低温和高盐时发挥 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对水稻 OrERF 基因进行系列研究。 (l)科研人员对水稻 OrERF 基因中的转录非模板链上游部分进行测序,结果如下: 各个元件分别在高盐、干旱、低温不同信号的诱导下,导致此基因表达出不同的 OrERF 蛋白, 以适应高盐、干旱、低温环境,此现象说明基因的表达受_________________影响。 (2)实验检测 OrERF 基因在高盐条件下的表达水平结果如下图。 实验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 OrERF 基因的表达能力____________,高盐处理后____小时,OrERF 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 (3)植物感受外界干旱、高盐、低温等信号,通过一系列信息传递合成转录因子。转录因子 OrERF 对下游基因调节过程如下图。 转录因子 OrERF 合成的场所是____,发挥作用的场所是____。它通过与_______结合,启动转 录的过程。 【答案】 (1). 环境 (2). 较低 (3). 12 (4).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5). 细胞核 (6). RNA 聚合酶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知识,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 条件等知识是准确答题的基础。 【详解】(1)基因各个元件分别在高盐、干旱、低温不同信号的诱导下表达出不同的 OrERF 蛋白,说明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影响。 (2)实验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盐浓度为 0 时)OrERF 基因的表达较低,高盐处理后 12 小 时 OrERF 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 (3)转录因子 OrERF 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作用于转录过程,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 细胞核,因此转录因子 OrERF 作用的场所是细胞核;由图可知,转录因子 OrERF 通过激活 RNA 聚合酶转录复合物,启动转录的过程。 【点睛】信息类题目,分析问题时紧紧围绕图中信息进行思维是解答的个关键,从图中可以 看出转录因子 OrERF 与 RNA 聚合酶转录复合物结合在一起。 44.家蚕蛾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其触角节数有多节数、中节数、少节数之分,且分别受 位于 Z 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一组基因)B1、B2、 B3 控制。现用中节数雄性家蚕蛾与多节数雌性家蚕蛾杂交,所得 Fl 中雄性家蚕蛾均表现为多 节数,雌性家蚕蛾中中节数:少节数=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复等位基因 B1、B2、B3 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Fl 中雌性家蚕 蛾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让 F1 中的家蚕蛾相互交配,得到的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不考虑性别)。 (2)已知纯合中节数家蚕蛾的抗病能力较强,请利用 F1 中的家蚕蛾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代杂交 实验获得纯合中节数雄性家蚕蛾。(家蚕蛾性别易区分) 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选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1 对 B2、B3 均为显性,B2 对 B3 为显性( 或者 B1 >B2>B3) (2). ZB2W 和 ZB3W (3). 多节数:中节数:少节数=8:5:3 (4). 设计方案:让 F1 中多只多节数雄性家 蚕蛾分别与中节数雌性家蚕蛾杂交,分别统计每一对杂交组合的后代的表现型 (5). 挑选 方案:若某杂交组合的后代中出现中节数雌性家蚕蛾(或不出现少节数家蚕蛾),则从该杂交 组合的后代中挑选出中节数雄性家蚕蛾,即纯合中节数雄性家蚕蛾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复等位基因的情景考查 ZW 型性别决定方式下的伴性遗传,以考查遗传定律的应 用、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中节数雄性家蚕蛾(ZB2ZB3)与多节数雌性家蚕蛾(ZB1W)杂交, Fl 中雄性家蚕蛾基因型为 ZB1ZB2、ZB1ZB3,均表现为多节数,所以复等位基因 B1、B2、B3 的显 隐性关系为 B1 对 B2、B3 均为显性,B2 对 B3 为显性,Fl 中雌性家蚕蛾的基因型为 ZB2W 和 ZB3W。 F1 产生的雄配子中 B1:B2:B3=2:1:1,雌配子中 B2:B3=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子代家蚕蛾相 互交配,得到的 F2 的雌性中多节数、中节数、少节数占子代总数的比例分别是 2/8、1/8、1/8, 雄性中多节数、中节数、少节数占子代总数的比例分别是 4/16、3/16、2/16,不考虑性别子 二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多节数:中节数:少节数=8:5:3 。 (2)Fl 中雄性家蚕蛾基因型为 ZB1ZB2、ZB1ZB3,雌性家蚕蛾的基因型为 ZB2W 和 ZB3W,要获得 纯合中节数雄性家蚕蛾(ZB2ZB2),需用 F1 中多只多节数雄性家蚕蛾(ZB1ZB2 或 ZB1ZB3)分别与 中节数雌性家蚕蛾(ZB2W)杂交,单独统计每一对杂交组合的后代的表现型 。ZB1ZB2 与 ZB2W 杂 交子代不出现少节数雌性家蚕蛾,ZB1ZB3 与 ZB2W 杂交子代出现少节数雌性家蚕蛾,从不出现少 节数雌性家蚕蛾的组合后代中挑选出中节数雄性家蚕蛾,即纯合中节数雄性家蚕蛾。 【点睛】思路:根据题中给出的亲子代表现型写出基因型,再用分离定律的的思维方式进行 分析 关键点:注意 ZW 型性别决定方式下性别与性染色体组成的对应关系。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