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9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2019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9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附解析Word版)

ID:433282

大小:403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历史 专题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二: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考点三: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考点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 交活动 一、选择题 1.(2019 年江苏卷 T1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 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 “世界环境”是 A. 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 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政治格局是 多极化趋势出现,因此中美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政治多极化 的影响,C 选项符合题意。中国重返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 对峙的格局,不能说改变,A 选项排除。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基本 矛盾基本消除的说法明显错误,B 选项排除。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 系的主要力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虽然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 2 但是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且中国也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决定国际关系, D 选项排除。 2.(2018 年江苏卷 T12)1984 年 10 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 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 庭’方,‘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 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 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处理相互 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 质,进一步提倡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 化,故 A 项正确;中苏两国开创友好局面是在 1950 年,故 B 项错误; C 项错在“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 2001 年,故 D 项错误。 3.(2017 年江苏卷 T12)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 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 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 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B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1953 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的外交原则,材料中“两国总理”说明这一信息,故 B 项正确。 4.(2017 年海南卷 T20)1964 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 年,法 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 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 域。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 值取向 【答案】A 5.(2016 年全国卷ⅠT31)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 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 1957 年的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 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交往。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恶 4 化,所以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故选 B。20 世纪 60 年 代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也就谈不上与西方国家 外交关系正常化和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 6.(2016 年上海卷 T28)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 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建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对于新中国成立后三次建交 高潮中第三次是发生在 1979 年。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1979 年所取 得的最重要得外交大事就是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引发了西 方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因此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发生在新中 国成立初期(20 世纪 50 年代);C 选项是 20 世纪末的事情;D 选项 发生在 1972 年。 7.(2016 年天津卷 T11)1990 年 11 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 678 号 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 1991 年 1 月 15 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 5 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 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答案】A 【解析】根据“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 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可见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故 选 A;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而不是否决票,不能说明中国政 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而且 B 项也过于笼统,仅凭题干的事例也 不能说明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的一切决议,故 B 错误;联合国 安全理事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但是常任理事国的弃权或者缺席 不被视为否决,不影响决议的通过,因此题干不能说明联合国的军事 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故 C 错误;题干反映的是联合国安理会的 决议而非联合国大会的决议,而且与“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 无关,故 D 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 建树。 8.(2016 年江苏卷 T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 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 16 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 6 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A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争取越南......停战”“促使法军撤出” “反对美国干涉”可知该国际会议参与国有中国、法国和美国,且与 和平解决越南问题有关。这应为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1954 年,中、美、英、法、苏及有关国家外长,在日内瓦举行的会 议。故 A 项的表述正确;B 项的参与国为亚非国家,故排除;中国并 未参加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故排除 C 项;第 26 届联合国大 会召开于 1971 年,晚于法国殖民者撤出越南的时间“1956 年”,故 排除 D 项。 考点: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日内瓦会议 9.(2015 年江苏卷 T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 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 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 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答案】D 7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愿同美国 谈判”“ 中国尤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的信息说明中美关系改善 将直接决定台湾问题,故 D 项正确。 10.(2015 年广东卷 T17)表 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表 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 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 【答案】B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 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与表 2 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 A 项错误;新中国成 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表 2 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一致,故 B 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与表 2 中“中美贸 8 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 C 项错误;1961 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 与表 2 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 数据不一致,故 D 项错误。 11.(2015 年山东卷 T22)1950 年 1 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 年 6 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 年 3 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 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英建交 【答案】B 【解析】1950 年中美关系并没有好转,此时美国奉行的是孤立和不 承认的态度,故 A 项错误;中英关系从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 再到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演变都是从两个的利益和显示的需要出发, 故 B 项正确;欧洲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 C 项错 误;中英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依然存在,故 D 项错误。 12.(2015 年安徽卷 T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 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 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 9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D 【解析】“冷战”由西方发起,旨在通过非武装手段对抗、遏制共产 主义的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于 其他社会主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故 A 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 实现的标志是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故 B 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在 是否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观点, 不能据此断章取义说“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故 C 项错误;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投票的结 果……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等关键信息说明世界 上大多数国家认可新中国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故 D 项正确。 13.(2014 年广东卷 T18)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 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 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10 【答案】B 【解析】本题以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 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另起炉灶”“打扫干 净屋子再请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主要是针对旧中国与 帝国主义建立的外交关系。对于新兴的亚非拉民族国家,我国积极与 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我们并未放弃“一 边倒”的策略。故 B 项正确。 14.(2014 年四川卷 T8)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答案】B 【解析】本题以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为切入点,旨 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的表述过于绝对,故 A 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 特点是不结盟,故 C 项错误;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 系从对抗开始走向缓和,故 D 项错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 故 B 项正确。 15.(2014 年福建卷 T17)下图为 1972—1978 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 11 意图。它表明(  )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答案】A 【解析】 本题以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贸易的发展变化为切入点,旨 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1972 年尼克 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中美贸易额也开始快速增长,但由 于中美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中美关系出现波折,影响了中美贸易的 发展,A 项正确;B 项不符合示意图体现的趋势,排除;C 项错在“随 即”;D 项错在“消除”。故选 A 项。 16.(2012 年北京卷 T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 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 50 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12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外交成就。在新中 国成立以后民非洲各国的关系中中非关系快速了展是亚非会议之后 的事情,是 5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没有发起不结盟运动以,上合组 织成员国主要是中俄及中亚地区国家,所以只有 A 项正确。 17.(2011 年上海卷 T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 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 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1955 年亚非会议。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就是亚非 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这是亚非各国能够实现团结合作的共同基础。 C 正确。 18.(2010 年全国卷ⅠT17)1960 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 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组建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 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 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 美苏两国间的变化 D 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13 【答案】B 【解析】三个世界理论是毛泽东 70 年代提出的;美苏关系在 60 年代 是紧张关系;D 与题干不符 二、材料题 1.(2015 年天津卷 T13)(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 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信息商谈贸易问 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 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 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 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 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把持态度的国内背景。(6 分) 材料二 1901 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 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 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 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 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6 分)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 14 苏、澳、加、法、荷等,1946 年 5 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 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 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 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 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斗争依据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4 分) (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2 分) 【答案】 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 以天朝上国自居。 英国进行工业 革命,国力强盛。 屈辱的服从地位。 19 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 本,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 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4)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对世 界的贡献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中“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 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可知,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座位次序之争。 清廷官员要求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这反映了 清廷官员 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 15 主席的突出位置是因为英国当时在进行工业革命,国力空前强盛。所 以英国态度坚硬。 根据材料二中“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 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 举行,并躬亲入座”可知看出,清朝处于屈辱的被动的外交地位。外 交是国家实力的交锋。因为当时的西方主要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 段,他们积极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而 当时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是因为实力对比悬殊, 所以中国在外交上才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在国际场合争席位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梅汝璈在远东国 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 苏、澳、加、法、荷等。他要求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法官次序排位。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这也是梅汝璈在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敢于斗争的主要原因。 (4)外交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各国外交都受该国政治、经济制 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综合国力是一国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还有国 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等因素的影响。 2.(2015 年福建卷 T38)(3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 年 1 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 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 16 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 不利的地位……1971 年 6 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 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 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 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 月 28 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 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 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 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 50 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 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 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 交”……1972 年 9 月 29 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 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 视。但是,自从 1894 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 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 17 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 有利地位”的原因。(8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 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8 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 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10 分)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 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10 分) 【答案】 (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 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答对其中 4 点即可,8 分) (2)问题:台湾问题。(2 分) 理解: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 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 中 3 点即可,6 分) (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 分) 原因: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 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8 (8 分) (4)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 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 和平。(6 分)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 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 分) 【考点】 (1)中美关系正常化;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邦交正常化 (4)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侵华日军的罪 行;中日邦交正常化 【解析】(1)根据材料一“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 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 可以归纳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 利地位;根据材料一“1971 年 6 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 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 日本)的看法”可以归纳为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 个力量中心之一。 (2)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理解, 根据材料二“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 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19 可以归纳为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再结合所学,《联合公报》 的发表意味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 (3)第一小问反应,根据材料三“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 顶外交’……1972 年 9 月 29 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是日 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 “50 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可以归 纳为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 来越高”可以归纳为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1972 年 2 月尼 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可以归纳为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 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角度作答。 (4)注意题干要求“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从日本方面, 根据材料四“自从 1894 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 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作答; 从中国方面,应该吸取教训,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等等,只要言之有 理。 3.(2015 年广东卷 T39)(27 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 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 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 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 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 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 世纪是 20 “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 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 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 20 世纪 80 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 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 分) 【答案】 (3)原因: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思想解放。(6 分) 注意:持借鉴态度,不能照搬,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坚持唯物史观。 (3 分) 【考点】(3)中美关系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史学理论——史学观念 【解析】(3)第一小问原因,结合 20 世纪 80 年代的国内和国际史实 概括背景即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西方 “现代化研究”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思想解放、“双百方针” 为史学研究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对西方现 代化历程研究的深入等。第二小问注意,综合三则材料进行归纳,比 如材料中“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 的模式”可以看出要结合本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持借鉴态度等。 21 4.(2014 年浙江卷 T39)50 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 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 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 分)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 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 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 2014 年 3 月 24 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 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 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 挑战。”——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 《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 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 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 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 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 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1)结合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9 22 分)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 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 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9 分)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 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 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8 分) 【答案】 (1)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 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 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 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 能真正解决。 (2)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司汤达。《红与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 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世纪的文 化的一座桥梁”。 (3)更注重①: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 23 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论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语境, 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 更注重②: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和对外战争都具有双重性,但从根本上 说,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 更注重③:拿破仑一生的经历错综复杂,有很强的阶段性。无论是政 治活动还是对外战争,都有必要区分不同阶段,给予恰当评价。 更注重④:拿破仑拥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法兰西文 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评价时需区分活动的不同领域,得出比较全面 的结论。 【解析】本题以中法建交 50 周年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 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 料中“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材料二中“二战 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 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一边倒”到“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美苏两极格局以及中法拥有灿烂文明的角度分 析作答。第(2)问结合所学分别从文学流派的角度思考,从雨果思考 浪漫主义,从巴尔扎克思考现实主义,从罗曼·罗兰来思考 20 世纪 现实主义;其艺术特色结合所学从对世界文学的贡献角度组织答案。 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评述历史人物要史论结合。同意第一种观 点,从拿破仑所处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殊时代作答;同意第二种 观点,从拿破仑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的同时又侵略欧洲其他国家组织 答案;同意第三种观点,把拿破仑一生的事迹划分成不同阶段去评析; 24 同意第四种观点,从拿破仑多重身份以及对法兰西文明贡献的角度分 析作答。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