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望浏宁四县(区、市)2020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版+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省长望浏宁四县(区、市)2020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版+解析版

ID:432382

大小:351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科目:语 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 11 页,共四个大题,23 个小题。总分 150 分,考试时量 150 分钟。 2.接到试卷后,请检查是否有缺页、缺题或字迹不 清等问题。如有,请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和 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的姓名、考号和科 目。 4.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 姓 名 准考证号 绝密★启用前 2020 年长望浏宁高三 3 月调研考试试卷 语 文 总分:150 分 时量: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019 年 12 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2020 年 1 月 20 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月 23 日武汉封城,国家信息中心抓取了近 1000 万条网络数据,得出武汉封城一周内 12 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通过分析,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最受关注,接下来是 物流司机、解放军和建筑工人,他们奋斗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 1 月 24 日,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我国第一株 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中国国内首次发布 的重要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同日,沪研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检验。 1 月 26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近日应急审批通过 4 家企业 4 个新型冠状病毒 检测产品,进一步扩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供给能力,全力服务疫情防控需要。 1 月 30 日,世卫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了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的采访时 说“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有助于加速工作机会回流到北美。” 2 月 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追踪统计(截止 2020 年 2 月 4 日下年 15:30) 全国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 死亡人人数 治愈人数 20479 23214 426 675 较昨日 +3241 +1656 +65 +200 (摘编自《人民网》)材料二: 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良知告诉人们,抗击疫情 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上下一心、一体联动、联防联控,本着公开、 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 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 作。中国行动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中国力量获得了交口称赞。正如西班牙中国政策观 察网站的文章所指出的,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得到充分显 现,14 亿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决心和行动,也为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作出 了贡献。“这不仅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保护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人民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阻止疫情向世界蔓延作出了巨大努力,世界进步力量都 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世界各国政要的由衷称赞,表达出世界对中国的信心与支持。 环球同此凉热,人间自有真情。迄今已有 50 多个国家的 70 多位政要以及近 20 个国际 组织的负责人通过致函或其他方式,积极评价并支持中方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 情所作努力,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 哈萨克斯坦、匈牙利、伊朗、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 11 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中方捐 助的疫情防控物资已运抵中国,俄罗斯、越南、德国等国政府也纷纷主动捐赠防疫医疗物 资。德国中学生齐唱《让世界充满爱》,日本小姑娘 90°鞠躬为武汉募捐,俄罗斯民众用汉 语为中国加油……无数感人的瞬间,无不是讲述真情交融、命运交织的故事,展现“我们 都是一家人”的情怀。 这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 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世界的共同目标。当此之时,世 界需要的不是好事者的趁机聒噪,不是狭隘者的偏见和歧视,更不是西方一些媒体乱贴标 签、刻意歪曲的不义之行。团结向善才是主流,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 长潘基文所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胜利之时,历史铭记的不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优势,也有各国携手合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 风雨同舟,中国与世界在一起。2014 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响应, 率先行动,紧急驰援;如今,南非 U-Mask 公司向中国捐赠医用口罩,科特迪瓦足球运动员 亚亚·图雷录制视频为武汉加油,更有非洲最大银行的上万名员工“穿红衣,挺中国”…… 患难与共,这是世界面对风险挑战的应有态度,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释放的强大感召力。 (摘编自 2020 年 2 月 4 日 《人民日报》) 材料三: 文化符号是指经过时间沉淀而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是某种独特文 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比如中国的龙、书法、京剧、中医、针灸、长城、故宫、儒学等等。瘟疫的文化符号,包括很多艺术家描绘的瘟疫的惨状和瘟疫之后 的状况,比如丢勒的《死亡之吻》等等,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对历史上 的大瘟疫有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印象。 前边讲到的穿戴鸟喙服饰的的瘟疫医生形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觉形象。这个形象不 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 1630 年代的发明。这种形象的瘟疫医生主要是治疗鼠疫患者的医 生,其实在医学专业能力和当时的社会地位上,并不算是一流的医生,一般由二流的医生 去从事这个行业。据记载,甚至有一位水果商也在瘟疫时期跟市政签约,从事这一职业。 发明防护服的是一位一流医生查理·斯德拉莫。他是路易十三、路易十四的御医。防 护服的外层上了一层蜡,使其变得光滑,可以防水、防气。面罩是带有玻璃眼孔的,鼻子 是鸟喙状,在鸟喙里塞了香草、稻草和香料。他们手里还会拿着一根魔杖代替手来检查和 指导,不需要直接接触病人。防护服使医生在接触病人时和有害气体隔绝开,而被充分保 护起来。这说明人们逐渐认识到当瘟疫发生时,空气会被污染、毒害,所以就要把有毒、 被污染的空气隔离开。 我们需要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当我们没有亲身经历瘟疫的时候,我们能 从哪些渠道来获取相关知识?一方面是通过教育,从医疗知识或者历史学方面获取;另一 方面就是文艺作品——它会给我们一个再现情景的直观感受。 瘟疫史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 (摘编自 2020 年 2 月 3 日《澎湃新闻》略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对武汉封城一周内 12 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统计分析,其中医护人 员和防疫专家的人数最多。 B.2020 年 2 月 4 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统计中,治愈人数大于死亡人数说明武 汉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C.材料一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事记的相关内容,能作为材料二抗击疫情离 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佐证。 D.材料二中齐唱《让世界充满爱》的德国中学生,90°鞠躬为中国募捐的日本小姑娘 都属于材料三中瘟疫的文化符号。[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行动,中国力量,中国制度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得到充分显 现,高度体现了命运共同体意识。 B.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公开、透明、及时的疫情信息,都是我们获取相 关疫情知识与防治经验的渠道。 C.世界的全球化使国际社会成员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团结 向善、防控阻击应成为抗疫的主流。D.因为艺术家对瘟疫进行的描绘能转化成为文化符号,所以瘟疫史能够启示我们:瘟 疫会使人类既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坚持相互尊重、实现经济互利共赢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亚太各国命运与共、 相互依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 B.“整整燃烧了 5 个多月的澳洲大火,让很多森林资源顷刻之间化为灰烬,使袋鼠、 考拉等 5 亿只动物丧生,有些动物正在面临灭绝的危险。” C.“当今的世界,不仅经济是全球化的,人类生活的一切都是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 面对疾疫,惟有团结协作方能筑起捍卫人类生命的长城。” D.“中国将在 2 月 22 日前派出一个由权威专家组成的灭蝗工作组奔赴巴基斯坦,协 助巴方制定有针对性的灭蝗方案,共同应对蝗灾的挑战。”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来源:学,科,网] 5.“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舅舅的林麝 刘立勤 舅舅早先是个猎人。每逢舅舅来我家,我总是缠着舅舅讲那一望无际的大森林,讲森 林里猎人打猎的奇闻逸事。 舅舅讲过老枪,说老枪一枪打死过十三头野猪。一枪怎么能打死十三头野猪呢?我说 舅舅吹牛。舅舅说:“真不是吹牛,是野猪笨。怎么笨呢?”舅舅继续说:“那十三头野 猪是一群野猪,群里有个领头的。当那群野猪被驱赶到老枪面前,老枪对住领头的就是一 枪,领头的野猪中枪后滚到悬崖之下,后面的野猪以为领头的给它们找到了一条康庄大道, 就跟着跳了下去,所以说老枪一枪就打死了十三头野猪。” 舅舅还说过老黑。舅舅说老黑是个有本事的猎人,胆大心细,创下了一枪打死两头熊 的奇迹。我说:“熊又不笨,总不会又遇上了一个坏领队吧?”舅舅说:“不是,是一对熊夫妻。熊夫妻在林子里寻找食物,老黑一枪打死公熊,母熊立马追逐老黑意欲报复,吓 得老黑蹿上了一棵大树。熊也会上树呀,跟着追上了树。母熊追到树顶,看老黑无处可逃, 就想休息片刻,踅摸着从哪里下口吃了老黑。老黑却在母熊思考的当口儿,捞出身后的柴 刀,砍下一个树枝,把一头削尖削锐,趁着母熊再次扑向自己的那一刻,猛地把树枝插进 了母熊前胸间的白疤——心脏部位。母熊扑通一声掉下树,就死了。” 我说:“老黑真是一个有本事的猎人。”舅舅说:“不是每个有本事的猎人都是好猎人。 比如老黑,他就不是一个好猎人。老黑喜欢干些猎人做不得的事。我们打猎有‘三不打’ ——怀孕的不打、太小的不打、蛇不打。老黑不管,老黑有时专门打怀孕的,打小的,打 蛇,还打上了瘾。这样的事情做多了,老黑就让蛇用枪打死了。” “蛇怎么能用枪呢?”我认为舅舅是骗人。 舅舅说,那是他亲眼所见。 那天,老黑和舅舅相约去打熊。熊没有找着,他们遇见了一条大蛇,全身浅绿,夹杂 着金色花斑。舅舅见了,急忙躲避,而老黑却抓起猎枪就打。呱唧,枪放了哑炮——引信 响了,枪没响。老黑立马更换引信。呱唧,又是哑炮。一连三枪都是如此,舅舅知道这是 不祥之兆,急忙拽住老黑的手臂要他走,老黑却用力甩开舅舅的手腕,急忙追赶奔跑的大 蛇。老黑已经来不及装引信,就握着枪管用枪托去砸大蛇。随着枪托下去,只见蛇尾往上 一甩——砰!枪响了。老黑哼都没哼一声,就被蛇打死了——蛇尾扣动了扳机。 我疑惑:“蛇尾可能碰巧扣动了扳机,那没有引信的枪怎么会响呢?”舅舅说:“蛇 有灵性。” 舅舅还说:“山里许多动物都有灵性。” 接着,舅舅就讲了他的老麝。 老麝是舅舅在朱大碗的套下救出来的。 那天,舅舅本来是打羊鹿的,他收了人家的钱。舅舅喜欢打羊鹿、打狐狸、打狼,它 们爱糟害人,舅舅一打一个准。蛇有蛇路,鳖有鳖路,羊鹿也有羊鹿的路。舅舅 却在羊鹿 的路上遇上了老麝。那真是一只老麝,土黄的身体披着深黑的鬃毛。舅舅知道老麝有灵性, 打算绕开,可老麝冲着他叫唤。舅舅跑过去一看,原来老麝被钢丝套套住了。钢丝套是朱 大碗下的,舅舅认识。朱大碗那人不好打交道,舅舅想走。老麝又叫起来,叫得凄切。舅 舅发现这是只就要下崽的母麝,屁股后的羊水吊得多长了。舅舅心一软,就解了钢丝套, 把老麝放了。一不做二不休,舅舅干脆顺着那条鹿路,把那一线的套都解了。 舅舅说,他突然没了打羊鹿的心情,背起枪准备沿着原路回家。这时,那条路上出现 了一只行踪怪异的小林麝,看看他,走几步,走几步,又看看他。舅舅就好奇地跟着那林 麝往前走。走到一片青冈木林,林麝忽然不见了,舅舅在小林麝站立的地方发现了一片猪 苓。猪苓虽然不多,可抵得上三只羊鹿的价钱了。 舅舅想,这是老麝在报恩呢。老麝真是在报恩。后来舅舅再上山,总会遇见一只林麝领着他找到意想不到的好东西, 要么是猪苓,要么是人参,要么是金钗石斛,那些东西怎么计算都比打猎挣钱。从那以后, 舅舅很少打猎了,改为挖药。每次挖药,舅舅都会把遇见的钢丝套解了。为了这,舅舅还 和朱大碗美美地打了一架,打得舅舅卧了半个月的床。 再后来呢,禁止打猎了,接着是封山,后来连药也不准挖了。政府要求那里的群众搬 迁。舅舅说:“得了老麝那么多好处,要搬迁了,总该和老麝打声招呼吧。” 舅舅说:“老麝真的有灵性。当我来到初见它的林子时,老麝好像知道我要走了,领 着一大群林麝蹲在那片林子里。阳光灿烂,林麝的小眼睛亮晶晶的,一闪一闪地放着亮 光……” 舅舅每次说到这里,昏花的老眼立马亮晶晶的,一闪一闪放着亮光。 (选自《百花园》2019.10)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老枪打野猪和老黑打黑熊两个故事中的野猪与黑熊的本能反应显得笨拙可笑,可笑 之中也蕴藏着作者对人类“聪明”的反思。 B.作者巧妙地设置蛇与老黑的情节,让有本事的老黑死于蛇尾扣响的枪下,表现了好 猎人既要有本事还要有德行的观点。 C.羊鹿、狐狸和狼爱糟害人,舅舅一打一个准,这是站在人类利益的立场对野生动物 的偏见,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D.小说对朱大碗着墨不多,但通过“不好打交道”“美美地打了一架”等词句刻画出 了其利益至上的性格,与舅舅形成鲜明对比。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情节大起大落,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主人公的言行举止仿佛就在读者眼前, 于无形中增强了小说形象的生命力。 B.文章开头以“奇闻逸事”总领全文,接着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了老枪、老黑、朱 大碗和舅 舅打猎的神奇故事,善恶自见。 C.全文选材合理,布局巧妙,通过有关野猪、黑熊、蛇、羊鹿、狐狸、狼和林麝的描 写,间接表现出了不同猎人的不同个性。 D.文章结尾巧妙地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山野生灵的灵性和草根猎人舅舅的善 良,使小说主题闪射出人性的光辉。 8.恩格斯认为“细节描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要素之一”,请谈谈本文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 刻画形象的。(4 分)9.有人评价本文“散射着灵性与悲悯的光芒”,请结合文意简析其“灵性”和“悲悯”及 其深刻意蕴。(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少即通百家,善言老、庄。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 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太宗初,召诣京 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欲官之,不受。显庆中,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 固辞。上元 元年,称疾还山,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思邈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孟诜、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问曰:“高医愈疾, 其道如何?”答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 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霜雪,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有四支五藏,一觉 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①,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 人所同也。失则蒸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端则燋槁,发乎面, 动乎形。天地亦然。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 疾,天有可振之灾。” 照邻曰:“人事奈何?”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如临深渊,如履 薄冰’,小之谓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 ‘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 复问养生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生必先知自 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 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 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 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 永淳初,卒,年百余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选自《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①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 /及长/居太白山B.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C.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D.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子博士,古代国子学的学官名。主要职掌教授国子学学生的学业,有的还担当政 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 B.太宗,和“文帝”“高宗”一样是帝王的庙号。开国皇帝常为“太祖”,第二代多为 “太宗”,这里是指唐太宗。 C.推步,推算天象历法,也指推命。古人谓日月五星转运于天,及其对人的影响,犹 如人之行步,可推算而知。 D.牲牢,古代特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祭祀者和受祭者不 同,以及所用牺牲的搭配不 同,分为“太牢”和“少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思邈自幼聪明过人。年轻时就精通诸子百家,擅长谈论老子、庄周的学说,被洛 州总管称赞为“圣童”。 B.孙思邈学问渊博高超。他擅长阴阳、推步、医药,有自己独到的行医之道,孟诜、 卢照邻等都尊他为师。 C.孙思邈不图功名利禄。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唐太宗想封他做官,后又请他做谏 议大夫,他都不接受。 D.孙思邈思想天人贯通。他认为人和天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无论行医治病还是行事 养生,都要顺应天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称疾还山,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4 分) (2)“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4 分) 14.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孙思邈所说的“养生之要”。(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 15~16 题。 满江红·汉水东流① 辛弃疾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②,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 过耳,谈 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③,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 别。况故人新拥,汉坛④旌节。马革裹尸⑤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 风,裴台月。 【注】①淳熙四年(1177)年春,稼轩由京西路转运判官改官江陵知府(今湖北省江陵县)兼湖北安 抚使。此词为是年送李姓友人去汉中前线担任军事要职而作。 ②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③王郎, 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④汉坛,指刘邦为拜韩信为大将而筑的坛。 ⑤马革裹尸,语出东汉名 将马援之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阕前三句,描写战争的惨烈,汉江水被髭胡的血染红了,表达作者对胜利的欢呼。 B.上阕后八句,借赞颂李广的将才功业,并以王粲为喻,赞勉友人继承祖功奋发有为。 C.下阕前四句,以战国时冯谖弹铗为喻,叹息自己报国无门,只能聊以杯酒为友饯行。 D.下阕五六句,暗用刘邦筑坛拜将之事,喻友人新膺重任,定能像韩信一样一展抱负。 16.下阕最后四句与前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词,谈谈这四句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5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贺铸的《清玉案》中写道:“锦瑟华年谁与度。”这个句子化用了李商隐《锦瑟》 里的诗句“ , ”。 (2)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中华大地,形势十分严峻,但经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抗疫魔, 疫情已渐渐消退,就如陆游在《游山西村》里所说的,尽管曾是“ ”, 不久必将是“ ”。 (3)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从师为例证明了“ ”的观点,而郯 子的学问不及孔子又与后文 “ ” 的观点相呼应,论证严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20 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 )也越来越大。当中国文化 在世界各地愈加受到 之时,进一步对外阐释、传播好中医药文化,不但是中医药自 身 发 展 的 内 在 要 求 , 也 是 更 好 地 传 播 中 华 价 值 观 、 践 行 “ 一 带 一 路 ” 倡 议 的 重 要 之一。随着“治未病”理念 ,中医药必将给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不但在亚洲文化圈内“中医热”“针灸热”不断延续,在欧美等国家,中医疗法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凭 借屠呦呦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 中发挥重要作用后,进一步让中医药热在全球升温。 中医药文化绝不是与西医对抗,而是以中医文化为纽带,在相互尊重彼此的 医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共同交流医学经验。在多元文化交织共生的时代,文化冲突 在所难免,而对话和交流无疑是( )。特别是在应对疾病、获取健康这一人类的共 同课题前,共同交流医学经验,共享医学成就,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更好地造 福世界人民。 18.真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追捧 着力点 深入人心 弘扬 B.吹捧 着力点 家喻户晓 发扬 C.吹捧 着眼点 深入人心 发扬 D.追捧 着眼点 家喻户晓 弘扬 19.文中画横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凭借屠呦呦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后,中医药热进一步在全球升温。 B.凭借屠呦呦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让中医药热在全球升温。 C.屠呦呦在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后,中医药热进一步在全球升温。 D.在屠呦呦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后,中医药热在全球进一步升温。 20.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短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来源:Z.Com] 21.下面是某地医药 图书馆一则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 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 经过一年的建设,我省第一个市级医药图书馆即将胜利开馆了。叩谢您一年来对市医 药图书馆建设的抬爱和支持!开馆以后,市医药图书馆全体员工将竭诚为您效命。近日, 市医药图书馆已开通微信公众号,您可以在微信上搜索“市医药图书馆”公众号并关注它。 您进入公众号后,可在线阅读图书、期刊,也可在线办理书目查询及图书续借等事情。该 公众号难免有不完善之处,欢迎您对公众号的改进提出浅见!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概括和压缩。保留关键信息,压缩后的句子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为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1 月 31 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延迟 学校开学的通知》,明确指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 2020 年春季开学时间不早于 2 月 17 日, 高等学校开学时间不早于 2 月 24 日。同时要求,开学之前,各类学校(包括培训机构)不 得组织学生返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线下集中教学活动、集体活动和培训活动。2 月 1 日, 湖南省教育厅又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地各校切实做好 2020 年春季延期开学的相关工作, 同时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做好疫情防 控期间的教学工作,确保“推迟开学不停学”,在保 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 体健康的同时,最大程度满足中小学校和学生延期开学期间对教育教 学的需求。各地纷纷响应,深入贯彻落实相关部署要求,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充分利用 “互联网+教育”模式,确保了停课不停学。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同心戮力,齐抗疫魔, 许多一线人员,不辞辛劳,不畏艰险,日夜奋战在抗疫战场,特别是广大医护人员冒着被 感染的危险,逆行而上,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与疫魔作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可 歌可泣的英雄战歌。目前,部分地区为了表彰广大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纷纷出台各种关心和嘉奖政策,其中包括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今年参加中考的子女给予加 10~30 分的奖励等决定。我省有关部门也预备出台相应的表彰奖励政策,为慎重起见拟召 开一次听证会,就是否给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今年参加中考的子女加分和是否还有其他更具 科学性、全局性和公平激励性的奖励办法等问题展开讨论和论证。 假如你被邀请作为中学生代表参加此次听证会,你会发表怎样的意见?请事先准备一 份书面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学校 和属地信息;不少于 800 字;署名一律用“陈心”。科目:语 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 12 页,共四个大题,23 个小题。总分 150 分,考试时量 150 分钟。 2.接到试卷后,请检查是否有缺页、缺题或字迹不 清等问题。如有,请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和 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的姓名、考号和科 目。 4.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 姓 名 准考证号 绝密★启用前 2020 年长望浏宁高三 3 月调研考试试卷 语 文 总分:150 分 时量: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019 年 12 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2020 年 1 月 20 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月 23 日武汉封城,国家信息中心抓取了近 1000 万条网络数据,得出武汉封城一周内 12 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通过分析,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最受关注,接下来是 物流司机、解放军和建筑工人,他们奋斗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 1 月 24 日,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我国第一株 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中国国内首次发布 的重要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同日,沪研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检验。 1 月 26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近日应急审批通过 4 家企业 4 个新型冠状病毒 检测产品,进一步扩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供给能力,全力服务疫情防控需要。 1 月 30 日,世卫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了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的采访时 说“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有助于加速工作机会回流到北美。” 2 月 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追踪统计(截止 2020 年 2 月 4 日下年 15:30) 全国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 死亡人人数 治愈人数 20479 23214 426 675 较昨日 +3241 +1656 +65 +200 (摘编自《人民网》)材料二: 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良知告诉人们,抗击疫情 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上下一心、一体联动、联防联控,本着公开、 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 作。中国行动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中国力量获得了交口称赞。正如西班牙中国政策观 察网站的文章所指出的,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得到充分显 现,14 亿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决心和行动,也为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作出 了贡献。“这不仅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保护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人民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阻止疫情向世界蔓延作出了巨大努力,世界进步力量都 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世界各国政要的由衷称赞,表达出世界对中国的信心与支持。 环球同此凉热,人间自有真情。迄今已有 50 多个国家的 70 多位政要以及近 20 个国际 组织的负责人通过致函或其他方式,积极评价并支持中方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 情所作努力,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 哈萨克斯坦、匈牙利、伊朗、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 11 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中方捐 助的疫情防控物资已运抵中国,俄罗斯、越南、德国等国政府也纷纷主动捐赠防疫医疗物 资。德国中学生齐唱《让世界充满爱》,日本小姑娘 90°鞠躬为武汉募捐,俄罗斯民众用汉 语为中国加油……无数感人的瞬间,无不是讲述真情交融、命运交织的故事,展现“我们 都是一家人”的情怀。 这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 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世界的共同目标。当此之时,世 界需要的不是好事者的趁机聒噪,不是狭隘者的偏见和歧视,更不是西方一些媒体乱贴标 签、刻意歪曲的不义之行。团结向善才是主流,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 长潘基文所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胜利之时,历史铭记的不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 度优势,也有各国携手合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 风雨同舟,中国与世界在一起。2014 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响应, 率先行动,紧急驰援;如今,南非 U-Mask 公司向中国捐赠医用口罩,科特迪瓦足球运动员 亚亚·图雷录制视频为武汉加油,更有非洲最大银行的上万名员工“穿红衣,挺中国”…… 患难与共,这是世界面对风险挑战的应有态度,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释放的强大感召力。 (摘编自 2020 年 2 月 4 日 《人民日报》) 材料三: 文化符号是指经过时间沉淀而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是某种独特文 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比如中国的龙、书法、京剧、中医、针灸、长城、故宫、儒学等等。瘟疫的文化符号,包括很多艺术家描绘的瘟疫的惨状和瘟疫之后 的状况,比如丢勒的《死亡之吻》等等,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对历史上 的大瘟疫有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印象。 前边讲到的穿戴鸟喙服饰的的瘟疫医生形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觉形象。这个形象不 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 1630 年代的发明。这种形象的瘟疫医生主要是治疗鼠疫患者的医 生,其实在医学专业能力和当时的社会地位上,并不算是一流的医生,一般由二流的医生 去从事这个行业。据记载,甚至有一位水果商也在瘟疫时期跟市政签约,从事这一职业。 发明防护服的是一位一流医生查理·斯德拉莫。他是路易十三、路易十四的御医。防 护服的外层上了一层蜡,使其变得光滑,可以防水、防气。面罩是带有玻璃眼孔的,鼻子 是鸟喙状,在鸟喙里塞了香草、稻草和香料。他们手里还会拿着一根魔杖代替手来检查和 指导,不需要直接接触病人。防护服使医生在接触病人时和有害气体隔绝开,而被充分保 护起来。这说明人们逐渐认识到当瘟疫发生时,空气会被污染、毒害,所以就要把有毒、 被污染的空气隔离开。 我们需要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当我们没有亲身经历瘟疫的时候,我们能 从哪些渠道来获取相关知识?一方面是通过教育,从医疗知识或者历史学方面获取;另一 方面就是文艺作品——它会给我们一个再现情景的直观感受。 瘟疫史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 (摘编自 2020 年 2 月 3 日《澎湃新闻》略有改 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对武汉封城一周内 12 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统计分析,其中医护人 员和防疫专家的人数最多。 B.2020 年 2 月 4 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统计中,治愈人数大于死亡人数说明武 汉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C.材料一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事记的相关内容,能作为材料二抗击疫情离 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佐证。 D.材料二中齐唱《让世界充满爱》的德国中学生,90°鞠躬为中国募捐的日本小姑娘 都属于材料三中瘟疫的文化符号。 【答案及解析】]C(A 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只是最受关注的职业;B 偷换概念,全国数 据不能说明武汉疫情,也不能得出“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的结论 D 现实中的人物需要经 过时间沉淀被赋予了某种独特内涵时才能成为文化符号)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行动,中国力量,中国制度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得到充分显 现,高度体现了命运共同体意识。B.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公开、透明、及时的疫情信息,都是我们获取相 关疫情知识与防治经验的渠道。 C.世界的全球化使国际社会成员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团结 向善、防控阻击应成为抗疫的主流。 D.因为艺术家对瘟疫进行的描绘能转化成为文化符号,所以瘟疫史能够启示我们:瘟 疫会使人类既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 【答案及解析】D 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坚持相互尊重、实现经济互利共赢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亚太各国命运与共、 相互依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 B.“整整燃烧了 5 个多月的澳洲大火,让很多森林资源顷刻之间化为灰烬,使袋鼠、 考拉等 5 亿只动物丧生,有些动物正在面临灭绝的危险。” C.“当今的世界,不仅经济是全球化的,人类生活的一切都是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 面对疾疫,惟有团结协作方能筑起捍卫人类生命的长城。” D.“中国将在 2 月 22 日前派出一个由权威专家组成的灭蝗工作组奔赴巴基斯坦,协 助巴方制定有针对性的灭蝗方案,共同应对蝗灾的挑战。” 【答案及解析】C(A 不能论证“疫情”命运共同体;B 对动物的影响,不能论证人类 命运;D 蝗灾不是疫情)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参考答案】 一是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1 分)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从中国行动与世界态度 两个维度论证“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 分) 二是运用多种论证方法。①引证法。引用外国媒体评论和各国政要的称赞等,论证中 国行动的效力和中国力量的伟大,以及中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士的人类共同体意识。②例 证法。列举各国对中国物质援助和精神鼓励,论证各国政府和人民在面对人类公共卫生事 件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③对比法。把国际友人的支持与好事者、狭隘者、一些西方媒体 的不义之行进行正反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在疫情面前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 (2 分,答出两种即可,每点 1 分) 5.“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6 分) [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 【参考答案】 一方面,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①瘟疫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它像一个魔 鬼一直缠绕人们的生活,人类时刻面临着被它吞没的危险。②在历次流行性疾病和瘟疫中, 总会有大量人员死亡。③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人类还没有足够的共同体意识和技术力量共同战胜瘟疫。 另一方面,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伟大:①中国政府和人民 在抗击新型冠状肺 炎疫情中体现出强大的中国行动、中国力量与中国制度优势。 ②中国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 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体现了人类在面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命运共同 体意识。③人们可以既可从瘟疫史与亲身抗击瘟疫的现实中获取医疗知识,积累抗疫经验, 也可从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获得直接的感受,增强抗疫的信心。 (每点 1 分,答案不求一致,有理有据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舅舅的林麝 刘立勤 舅舅早先是个猎人。每逢舅舅来我家,我总是缠着舅舅讲那一望无际的大森林,讲森 林里猎人打猎的奇闻逸事。 舅舅讲过老枪,说老枪一枪打死过十三头野猪。一枪怎么能打死十三头野猪呢?我说 舅舅吹牛。舅舅说:“真不是吹牛,是野猪笨。怎么笨呢?”舅舅继续说:“那十三头野 猪是一群野猪,群里有个领头的。当那群野猪被驱赶到老枪面前,老枪对住领头的就是一 枪,领头的野猪中枪后滚到悬崖之下,后面的野猪以为领头的给它们找到了一条康庄大道, 就跟着跳了下去,所以说老枪一枪就打死了十三头野猪。” 舅舅还说过老黑。舅舅说老黑是个有本事的猎人,胆大心细,创下了一枪打死两头熊 的奇迹。我说:“熊又不笨,总不会又遇上了一个坏领队吧?”舅舅说:“不是,是一对 熊夫妻。熊夫妻在林子里寻找食物,老黑一枪打死公熊,母熊立马追逐老黑意欲报复,吓 得老黑蹿上了一棵大树。熊也会上树呀,跟着追上了树。母熊追到树顶,看老黑无处可逃, 就想休息片刻,踅摸着从哪里下口吃了老黑。老黑却在母熊思考的当口儿,捞出身后的柴 刀,砍下一个树枝,把一头削尖削锐,趁着母熊再次扑向自己的那一刻,猛地把树枝插进 了母熊前胸间的白疤——心脏部位。母熊扑通一声掉下树,就死了。” 我说:“老黑真是一个有本事的猎人。”舅舅说:“不是每个有本事的猎人都是好猎人。 比如老黑,他就不是一个好猎人。老黑喜欢干些猎人做不得的事。我们打猎有‘三不打’ ——怀孕的不打、太小的不打、蛇不打。老黑不管,老黑有时专门打怀孕的,打小的,打 蛇,还打上了瘾。这样的事情做多了,老黑就让蛇用枪打死了。” “蛇怎么能用枪呢?”我认为舅舅是骗人。 舅舅说,那是他亲眼所见。 那天,老黑和舅舅相约去打熊。熊没有找着,他们遇见了一条大蛇,全身浅绿,夹杂 着金色花斑。舅舅见了,急忙躲避,而老黑却抓起猎枪就打。呱唧,枪放了哑炮——引信响了,枪没响。老黑立马更换引信。呱唧,又是哑炮。一连三枪都是如此,舅舅知道这是 不祥之兆,急忙拽住老黑的手臂要他走,老黑却用力甩开舅舅的手腕,急忙追赶奔跑的大 蛇。老黑已经来不及装引信,就握着枪管用枪托去砸大蛇。随着枪托下去,只见蛇尾往上 一甩——砰!枪响了。老黑哼都没哼一声,就被蛇打死了——蛇尾扣动了扳机。 我疑惑:“蛇尾可能碰巧扣动了扳机,那没有引信的枪怎么会响呢?”舅舅说:“蛇 有灵性。” 舅舅还说:“山里许多动物都有灵性。” 接着,舅舅就讲了他的老麝。 老麝是舅舅在朱大碗的套下救出来的。 那天,舅舅本来是打羊鹿的,他收了人家的钱。舅舅喜欢打羊鹿、打狐狸、打狼,它 们爱糟害人,舅舅一打一个准。蛇有蛇路,鳖有鳖路,羊鹿也有羊鹿的路。舅舅却在羊鹿 的路上遇上了老麝。那真是一只老麝,土黄的身体披着深黑的鬃毛。舅舅知道老麝有灵性, 打算绕开,可老麝冲着他叫唤。舅舅跑过去一看,原来老麝被钢丝套套住了。钢丝套是朱 大碗下的,舅舅认识。朱大碗那人不好打交道,舅舅想走。老麝又叫起来,叫得凄切。舅 舅发现这是只就要下崽的母麝,屁股后的羊水吊得多长了。舅舅心一软,就解了钢丝套, 把老麝放了。一不做二不休,舅舅干脆顺着那条鹿路,把那一线的套都解了。 舅舅说,他突然没了打羊鹿的心情,背起枪准备沿着原路回家。这时,那条路上出现 了一只行踪怪异的小林麝,看看他,走几步,走几步,又看看他。舅舅就好奇地跟着那林 麝往前走。走到一片青冈木林,林麝忽然不见了,舅舅在小林麝站立的地方发现了一片猪 苓。猪苓虽然不多,可抵得上三只羊鹿的价钱了。 舅舅想,这是老麝在报恩呢。 老麝真是在报恩。后来舅舅再上山,总会遇见一只林麝领着他找到意想不到的好东西, 要么是猪苓,要么是人参,要么是金钗石斛,那些东西怎么计算都比打猎挣钱。从那以后, 舅舅很少打猎了,改为挖药。每次挖药,舅舅都会把遇见的钢丝套解了。为了这,舅舅还 和朱大碗美美地打了一架,打得舅舅卧了半个月的床。 再后来呢,禁止打猎了,接着是封山,后来连药也不准挖了。政府要求那里的群众搬 迁。舅舅说:“得了老麝那么多好处,要搬迁了,总该和老麝打声招呼吧。” 舅舅说:“老麝真的有灵性。当我来到初见它的林子时,老麝好像知道我要走了,领 着一大群林麝蹲在那片林子里。阳光灿烂,林麝的小眼睛亮晶晶的,一闪一闪地放着亮 光……” 舅舅每次说到这里,昏花的老眼立马亮晶晶的,一闪一闪放着亮光。 (选自《百花园》2019.10)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老枪打野猪和老黑打黑熊两个故事中的野猪与黑熊的本能反应显得笨拙可笑,可笑之中也蕴藏着作者对人类“聪明”的反思。 B.作者巧妙地设置蛇与老黑的情节,让有本事的老黑死于蛇尾扣响的枪下,表现了好 猎人既要有本事还要有德行的观点。 C.羊鹿、狐狸和狼爱糟害人,舅舅一打一个准,这是站在人类利益的立场对野生动物 的偏见,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D.小说对朱大碗着墨不多,但通过“不好打交道”“美美地打了一架”等词句刻画出 了其利益至上的性格,与舅舅形成鲜明对比。 【答案及解析】C(“站在人类利益的立场对野生动物的偏见,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局限 性”不正确,分析作品内涵不能脱离作品本身去贴标签,在文中舅舅是一个猎人,接收山 民的请求去打糟害人的羊鹿、狐狸和狼,符合猎人的身份和形象特征,对羊鹿等的看法在 文中的语境中不能算偏见。舅舅打猎并非遇到什么打什么,也并非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顾 一切去猎取野生动物,在塑造舅舅这个形象时并没有体现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情节大起大落,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主人公的言行举止仿佛就在读者眼前, 于无形中增强了小说形象的生命力。 B.文章开头以“奇闻逸事”总领全文,接着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了老枪、老黑、朱 大碗和 舅舅打猎的神奇故事,善恶自见。 C.全文选材合理,布局巧妙,通过有关野猪、黑熊、蛇、羊鹿、狐狸、狼和林麝的描 写,间接表现出了不同猎人的不同个性。 D.文章结尾巧妙地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山野生灵的灵性和草根猎人舅舅的善 良,使小说主题闪射出人性的光辉。 【答案及解析】A(“本文情节大起大落”有误,从朱大碗小时候爱下套到长大后去深 山老林下套,再到禁猎了依旧下套、最后被自己下的套套死,缓缓道来,步步推进,情节 上没有大起大落。) 8.恩格斯认为“细节描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要素之一”,请谈谈本文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 刻画形象的。(4 分) 【参考答案】①写老黑用枪打蛇时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凶狠,与舅舅的形象形成 了鲜明对照,不动声色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倾向;②写被钢丝套套住的老麝的形象时运用 细节描写,表现了 老麝的灵性、舅舅的善良,同时也侧面表现了朱大碗的恶;③结尾处写 林麝和舅舅告别时眼睛都亮晶晶的细节,表现了一位被山林兽类感恩的真正的好猎人形象, 深化了主题。 (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找出两处并能分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即可。每一处细节 和人物形象特征各 1 分,答对两条可得满分。参考答案以外的细节描写分析到位同样可以 给分。)9.有人评价本文“散射着灵性与悲悯的光芒”,请结合文意简析其“灵性”和“悲悯”及 其深刻意蕴。(6 分) 【参考答 案】①大蛇碰巧扣动扳机、被套的老麝向舅舅求救、林麝的报恩和最后告别 时的感动等表现了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灵性的,也体现了作者对善类的悲悯情怀;②作者 以朴实浑厚的语言娓娓讲述,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作恶无数的老黑死在自己的枪下, 舅舅救下老麝的套并且解开一路的套等,体现了对有灵性的山野生灵的悲悯情怀;③文中 的灵性和悲 悯深刻揭示了主旨:无论世俗的诱惑有多大,人都应该心怀善念,不能为了一 些现实的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和立场、情感和精神。 (本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与灵性和悲悯相关的内容,然后揭示蕴含在其中的意蕴 和人文精神,实际上也就是对主旨的开掘。每点 2 分,共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少即通百家,善言老、庄。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 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太宗初,召诣京 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欲官之,不受。显庆中,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 元年,称疾还山,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思邈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孟诜、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问曰:“高医愈疾, 其道如何?”答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 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霜雪,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有四支五藏,一觉 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①,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 人所同也。失则蒸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端则燋槁,发乎面, 动乎形。天地亦然。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 疾,天有可振之灾。” 照邻曰:“人事奈何?”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如临深渊,如履 薄冰’,小之谓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 ‘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 复问养生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生必先知自 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 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 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 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 永淳初,卒,年百余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选自《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注】①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B.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C.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D.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答案及解析】C(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 及长,居太白山。)[来源:Z.Com]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来源:Z.xx.k.Com] A.国子博士,古代国子学的学官名。主要职掌教授国子学学生的学业,有的还担当政 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 B.太宗,和“文帝”“高宗”一样是帝王的庙号。开国皇帝常为“太祖”,第二代多为 “太宗”,这里是指唐太宗。 C.推步,推算天象历法,也指推命。古人谓日月五星转运于天,及其对人的影响,犹 如人之行步,可推算而知。 D.牲牢,古代特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祭祀者和受祭者不同,以及所用牺牲的搭配不 同,分为“太牢”和“少牢”。 【答案及解析】B(“文帝”是谥号,不是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思邈自幼聪明过人。年轻时就精通诸子百家,擅长谈论老子、庄周的学说,被洛 州总管称赞为“圣童”。 B.孙思邈学问渊博高超。他擅长阴阳、推步、医药,有自己独到的行医之道,孟诜、 卢照邻等都尊他为师。 C.孙思邈不图功名利禄。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唐太宗想封他做官,后又请他做谏 议大夫,他都不接受。 D.孙思邈思想天人贯通。他认为人和天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无论行医治病还是行事 养生,都要顺应天理。 【答案及解析】C(请孙思邈做谏议大夫的是唐高宗,不是唐太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称疾还山,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4 分) 【参考答案】孙思邈称病请求回太白山,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送给他鄱阳公主封地 的庄园让他住。(第句补出主语“孙思邈”1 分,第二句补出主语“唐高宗”1 分,“假”1 分,“居之”1 分。语句不通,整体理解不当,酌情扣分。) (2)“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4 分)【参考答案】“不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己原则,不因为付出了义举而感到内心愧 疚。”这就是叫做行为方正。(“为”1 分,“回”1 分,“义”1 分,“方之谓”1 分。语句不 通,整体理解不当,酌情扣分。语句不通,整体理解不当,酌情扣分。) 14.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孙思邈所说的“养生之要”。(4 分) 【参考答案】①谨慎支配自己的行为,自觉遵自然规律,②对待大道、自然、万物、 他人和自己有敬畏之心,③有忧患意识和戒备之心。(第 1 点 2 分,第 2、3 点各 1 分) 【参考译文】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人。年少时就精通百家学说,擅长谈论老子、庄周。北周洛州总管 独孤信见他很年轻,感到很惊讶,说:“这是一位神童啊,只是他本领太大,在我这小小 州衙难得施展。”孙思邈长大之后,隐居在太白山。当时,隋文帝辅助国政,以国子博士的 职务征召孙思邈入朝,孙思邈没有受。唐太宗初年,征召孙思邈到京城,虽然年纪老了, 可听力视力都很好。太宗想封他做官,他没接受。显庆年中,高宗再次召见他,任命谏议 大夫,他坚决推辞。上元元年,孙思邈自称有病要回太白山,高宗赐给他骏马,送给他鄱 阳公主的住宅让他住在那里。 孙思邈在阴阳、推步、医药等方面无不精通,孟诜、卢照邻按照孝敬老师的方式礼待 他。卢照邻问孙思邈说:“高明的医医生治愈疾,他的医道是怎样的?”孙思邈回答说: “我听说会谈自然规律的,一定是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一定是以自 然法则为根本。天有四季和五行,寒暑交替,阴阳之气和洽就形成雨,激奋就形成风,凝 滞就结成霜雪,舒展就成为虹霓,这是老天的日常规律。人的四肢五藏,一醒一睡,吐故 纳新不断运行,阴阳之气流动就形成气血,彰显在外就成为神色,抒发出来就成为声音, 这是人的日常规律。在外表现为形貌,在内表现为精气,天和人都是一样的。一旦失去规 则就会气血升腾而出现热症,气血阻隔而出现寒症,气血郁结而成为瘤赘,气血溃陷而成 为痈疽,气血狂越就会气喘疲累,气血滞竭就会形容枯槁,或在面容上表现出来,或在形 体上流露出来。天和地也是这样。高明的医生用药物导治,以针砭救治;圣人用高尚的德 行加以疏导,再用恰当的人力加以辅助。所以身体上有可治愈疾病,自然中有可解救的灾 难。” 卢照邻问:“人事如何处理?”孙思邈说:“胆子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 决。《诗经》中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的就是小。《诗经》中说‘赳赳武夫,公侯干 城’,就是说的大。《左传》中说‘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就是说的方。《易经》中说‘见 机而作,不俟终日’,说的就是圆。” 卢照邻又问养生的要诀,孙思邈答曰:“天有满盈和虚亏,人有艰难曲折和危险,如 不能谨慎决定自己的行为,就不能调节好自己。所以养生一定要先知谨慎支配自己。而谨 慎又以敬畏为根本,所以读书人无所敬畏就会缺少仁义,农民无所敬畏就会毁堕农耕,工 匠无所敬畏就会无视规矩,商人无所敬畏就不能增加财货,子孙无所敬畏就会忘记孝悌,长辈无所敬畏就会废弃慈爱,大臣无所敬畏就不能建立功勋,君主无所敬畏就不能治理乱 世。因此,至上是敬畏大道,其次是敬畏上天,其次是敬畏外物,其次是敬畏他人,其次 是敬畏自身。对自身担忧的人就不会被他人不所束缚,对自己敬畏的人就不会被他人所钳 制,在小处谨慎的人就不会在大处畏惧,对眼前的事警戒的人对未来的事就不会轻慢。 永淳初年,孙思邈去世,年龄达到一百多岁,留下遗嘱要求家属从简治丧,墓穴中不 要藏放陪葬品,祭祀时也不要用牲畜祭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 15~16 题。 满江红·汉水东流① 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②,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 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③,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④旌节。马革裹尸⑤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 台月。 【注】①淳熙四年(1177)年春,稼轩由京西路转运判官改官江陵知府(今湖北省江陵县)兼湖北安 抚使。此词为是年送李姓友人去汉中前线担任军事要职而作。 ②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③王郎, 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④汉坛,指刘邦为拜韩信为大将而筑的坛。 ⑤马革裹尸,语出东汉名 将马援之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阕前三句,描写战争的惨烈,汉江水被髭胡的血染红了,表达作者对胜利的欢呼。 B.上阕后八句,借赞颂李广的将才功业,并以王粲为喻,赞勉友人继承祖功奋发有为。 C.下阕前四句,以战国时冯谖弹铗为喻,叹息自己报国无门,只能聊以杯酒为友饯行。 D.下阕五六句,暗用刘邦筑坛拜将之事,喻友人新膺重任,定能像韩信一样一展抱负。 【答案及解析】A(以滚滚东流的汉水起兴,写战争过去,汉水冲净了胡人尸体上的膏 血,人们敌情意识薄弱了,表达作者对抗金主张不被采纳的内心不平。) 16.下阕最后四句与前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词,谈谈这四句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5 分) 【参考答案】最后四句与前文以典为喻,间接抒情不同,虽也用典,但直抒胸臆,(2 分)勉励友人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休恋儿女私情,同时也希望友人莫忘知己。(2 分),并 借此表达作者坚持抗金、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对友人深切关怀。(1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贺铸的《清玉案》中写道:“锦瑟华年谁与度。”这个句子化用了李商隐《锦瑟》 里的诗句“ , ”。 (2)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中华大地,形势十分严峻,但经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抗疫魔,疫情已渐渐消退,就如陆游在《游山西村》里所说的,尽管曾是“ ”, 不久必将是“ ”。 (3)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从师为例证明了“ ”的观点,而郯 子的学问不及孔子又与后文 “ ” 的观点相呼应,论证严密。 【答案】(1)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 又一村 (3)圣人无常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20 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 )也越来越大。当中国文化 在世界各地愈加受到 之时,进一步对外阐释、传播好中医药文化,不但是中医药自 身 发 展 的 内 在 要 求 , 也 是 更 好 地 传 播 中 华 价 值 观 、 践 行 “ 一 带 一 路 ” 倡 议 的 重 要 之一。随着“治未病”理念 ,中医药必将给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不但在亚洲文 化圈内“中医热”“针灸热”不断延续,在欧美等国家,中医疗法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凭 借屠呦呦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 中发挥重要作用后,进一步让中医药热在全球升温。 中医药文化绝不是与西医对抗,而是以中医文化为纽带,在相互尊重彼此的 医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共同交流医学经验。在多元文化交织共生的时代,文化冲突 在所难免,而对话和交流无疑是( )。特别是在应对疾病、获取健康这一人类的共 同课题前,共同交流医学经验,共享医学成就,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更好地造 福世界人民。 18.真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追捧 着力点 深入人心 弘扬 B.吹捧 着力点 家喻户晓 发扬 C.吹捧 着眼点 深入人心 发扬 D.追捧 着眼点 家喻户晓 弘扬 【答案及解析】A((第一空:追捧,追逐捧场。吹捧,吹嘘捧场。此处并非“吹嘘”, 而是指受到各国追逐捧场,故选“追捧”,排除BC 两项。 第二空:着力点,指力的作用主 要集中之点;致力于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时重点着手之处。着眼点,着重考虑和注意的方 面。此处根据前文“传播”“践行”可见是指完成工作,应选“着力点”,排除CD 两项。 第三空:深入人心,指思想、理论、学说、主张等被大家所深刻理解并拥护。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此处前文有“理念”二字,应选“深入人心”。 第四空: 弘扬,大力宣扬。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发挥。此处是指要大力宣扬、 提倡,选“弘扬”。)) 19.文中画横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凭借屠呦呦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后,中医药热进一步在全球升温。 B.凭借屠呦呦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让中医药热在全球升温。 C.屠呦呦在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后,中医药热进一步在全球升温。 D.在屠呦呦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和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后,中医药热在全球进一步升温。 【答案及解析】D(原句中成分残缺,“凭借”介词,导致第二句“让”缺乏主语;应 把“中医药热”作为第二句主语,排除排除B 项。语序不当“进步”修饰“升温”,应靠近 “升温”,排除AC 两项。) 20.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短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参考答案】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化解冲突的最佳渠道(每空 2 分) 21.下面是某地医药图书馆一则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 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 经过一年的建设,我省第一个市级医药图书馆即将胜利开馆了。叩谢您一年来对市医 药图书馆建设的抬爱和支持!开馆以后,市医药图书馆全体员工将竭诚为您效命。近日, 市医药图书馆已开通微信公众号,您可以在微信上搜索“市医药图书馆”公众号并关注它。 您进入公众号后,可在线阅读图书、期刊,也可在线办理书目查询及图书续借等事情。该 公众号难免有不完善之处,欢迎您对公众号的改进提出浅见! 【参考答案】“叩谢”改为“感谢”,“抬爱”改为“关心”“关注”,“效命”改为“服 务”, “该公众号”改为“我们的公众号”,“浅见”改为“宝贵意见”。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概括和压缩。保留关键信息,压缩后的句子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为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1 月 31 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延迟 学校开学的通知》,明确指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 2020 年春季开学时间不早于 2 月 17 日, 高等学校开学时间不早于 2 月 24 日。同时要求,开学之前,各类学校(包括培训机构)不 得组织学生返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线下集中教学活动、集体活动和培训活动。2 月 1 日, 湖南省教育厅又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地各校切实做好 2020 年春季延期开学的相关工作, 同时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 教学工作,确保“推迟开学不停学”,在保 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最大程度满足中小学校和学生延期开学期间对教育教 学的需求。各地纷纷响应,深入贯彻落实相关部署要求,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充分利用 “互联网+教育”模式,确保了停课不停学。 【参考答案】湖南省教育厅宣布 2020 年春季延期开学,(2 分)要求各地各校不得开展 线下集中性活动(1 分),拿出切实举措(1 分),确保生命健康与停课不停学(1 分),各地 纷纷响应。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同心戮力,齐抗疫魔, 许多一线人员,不辞辛劳,不畏艰险,日夜奋战在抗疫战场,特别是广大医护人员冒着被 感染的危险,逆行而上,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与疫魔作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可 歌可泣的英雄战歌。目前,部分地区为了表彰广大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纷纷出台各种关心和嘉奖政策,其中包括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今年参加中考的子女给予加 10~30 分的奖励等决定。我省有关部门也预备出台相应的表彰奖励政策,为慎重起见拟召 开一次听证会,就是否给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今年参加中考的子女加分和是否还有其他更具 科学性、全局性和公平激励性的奖励办法等问题展开讨论和论证。 假如你被邀请作为中学生代表参加此次听证会,你会发表怎样的意见?请事先准备一 份书面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学校 和属地信息;不少于 800 字;署名一律用“陈心”。 参考答案略,按高考作文阅卷要求评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