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第十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省邵东县第十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432123

大小:246.78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邵东十中高三生物第三次月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汉坦病毒(HTV)引发的心肺综合征是致命的疾病。下列关于 HTV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培养基进行 HTV 培养时,应适当添加动物血清 B. HTV 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 分析 HTV 醎基种类和比例可确定其遗传物质的类型 D. HTV 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C 【解析】 A、汉坦病毒(HTV)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繁殖,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 错误; B、HTV 结构简单,不含核糖体,B 错误; C、分析 HTV 碱基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其遗传物质的类型,C 正确; D、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D 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2. 关于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氦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子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甘氨酸 B. 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 C. 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D. 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 R 基引起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内绝大多数氨基酸化学结构中,都含有一个中央碳原子, 其上连接着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一个 H 和一个 R 基团,不同氨基酸的 R 基 团不同;两个氨基酸分子发生脱水缩合便形成二肽,其间的键称为肽键,如果许多个氨基酸 以肽键的形式连成一个长链,便成为多肽。 【详解】A、分子量最小的氨基酸是甘氨酸,A 错误; B、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但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B 正确; C、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 正确; D、不同氨基酸的 R 基团不同,氨基酸种类由 R 基决定,D 正确。 3.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 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可被水解 C. 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 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布 生理功能 核糖 五碳糖 脱氧核糖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单 糖 六碳糖 葡萄糖 动 植 物 细 胞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蔗糖 麦芽糖 植物细胞二 糖 乳糖 动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淀粉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植物细胞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多 糖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详解】A、还原糖包括单糖、麦芽糖和乳糖,葡萄糖和果糖均是还原糖,正确; B、葡萄糖不能被再水解,错误; 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错误; D、乳糖属于二糖,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错误; 故选 A。 4.下列关于“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基绿和吡罗红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 B.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 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 RNA D. 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 DNA 与蛋白质分离,不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 和力不同,甲基绿与 DNA 的亲和力强,吡罗红与 RNA 的亲和力强,甲基绿能将 DNA 染成绿色, 吡罗红能将 RNA 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 DNA 和 RNA 在 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 中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详解】A. 该实验中甲基绿和吡罗红应该混合使用,A 错误; B. 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 正确; C. 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绿色的叶绿体,影响观察 效果,C 错误; D. 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 DNA 与蛋白质分离,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D 错误。 5. 唾液腺细胞合成蛋白质并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的膜结构及穿过的膜层数分别是 A. 内质网 → 高尔基体→细胞膜、3 层 B.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4 层 C. 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4 层 D.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0 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细胞膜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物质运输的方式的考查,回忆细胞膜之间的协调配合的实 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解答。 【详解】唾液腺细胞合成蛋白质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是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氨基酸经 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由细胞膜分泌到细 胞外,蛋白质的分泌过程是胞吐,不是跨膜运输,因此穿过了 0 层生物膜。 故选:D。 6.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 DNA B. 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 ATP C.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 ATP 均来自线粒体 D. 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 DNA 和 RNA,A 正确; B、叶绿体在光下能合成 ATP,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 错误; C、细胞所需的 ATP 除来自线粒体外,还可以来自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C 错误;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不相同,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7. 右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B. 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 和蛋白质的场所 C.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RNA 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D. 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 RNA 通过的地方)、核仁(与某些 RNA 的 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 【详解】A、①是染色质,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链状结构;故 A 错误。 B、②是核仁,是产生核糖体的场所,蛋白质形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故 B 错误。 C、核膜由两层膜组成的,共四层磷脂分子,蛋白质、RNA 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孔进出细 胞核;故 C 错误。 D、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如 DNA 不能自由进出细胞核;故 D 正确。 故选:D。 8.下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甲所示,A 代表清水,B、C 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 后结果如图乙,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 表示漏斗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 图甲中 B 的浓度一定大于 C 的浓度 B. 图乙中 B 的浓度一定等于 C 的浓度 C. 图甲 A 中的水分子扩散到 B 的速度大于 A 中水分子扩散到 C 的速度 D. 图乙 A 中水分子扩散到 B 的速度等于 B 中水分子扩散到 A 的速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乙可知,B 中吸水比 C 中多,所以图甲中 B 的浓度比 C 的浓度高,A 正确;图乙 中 A 和 B 的浓度大小比较还要考虑液体压力的作用,液体压力的作用与浓度差的作用达到平 衡状态,所以 B 与清水的浓度差要大于 C 与清水的浓度差,因此 B 的浓度一定大于 C 的浓度, B 错误;图甲中由于 B 浓度大于 C 浓度,所以水分子从 A→B 比从 A→C 的速度快,C 正确;图 乙中达到动态平衡时,水分子由 A→B 和由 B→A 的速率相等,D 正确。 9.如图中曲线 a、b 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不包括胞吞和胞吐)的方式,下列表述错误的 是( ) A. 只有在氧气存在时才会发生方式 b 的物质运输 B.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通过方式 a 进出细胞 C. 方式 b 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 b 的运输方式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A 【解析】 主动运输需要氧气存在,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而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故 A 错误;水分 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故 B 正确;方式 b 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运输速率与载体蛋白数 量有关,数量越多最大速率越大,故 C 正确;b 的运输方式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能体现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故 D 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10. 与主动运输相比,协助扩散的特点是 A. 运输物质没有选择性 B. 运输物质的速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C.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 只能将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 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详解】A、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运输物质主要通过细胞膜上载体选择;A 错 误。 B、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运输物质的速度与物质的浓度相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的浓 度越大,运输速率越快,但因为膜上载体数量是有限的,所以物质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运 输速率不再增加;B 错误。 C、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共同点是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 错误。 D、协助扩散只能将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动力是浓度差;D 正确。 故选:D。 11.饭后,小肠腔中葡萄糖浓度比小肠上皮细胞中的高,下列关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但消耗 ATP 分解释放的能量 B.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 ATP 分解释放的能量 C.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也消耗 ATP 分解释放的能量 D.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消耗 ATP 分解释放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各种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 由 扩 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 助 扩 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 动 运 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 K+,Na+等 【详解】根据题意,小肠腔中葡萄糖浓度比小肠上皮细胞中的高,则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 糖的运输方向是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也消耗 ATP 分解释放的能量。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只需记住主动运输的特点。 12.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装片 酒精灯上加热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细胞会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 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够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 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 在 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 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用的是活细胞,因此不能放在酒精灯上加热,A 错误; B、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细胞会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B 正 确; C、如果 KNO3 溶液浓度过高,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再滴加清水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 原,C 错误;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失去正常生理功能,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 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3.下列关于人体内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 B. 线粒体中大量产生 ATP 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 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 ATP 的含量较多 D. 一分子 ATP 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一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 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 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 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 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 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 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 是生 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 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A、ATP 是直接的能源物质,细胞内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直接提 供的,A 正确;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多,产生的 ATP 多,此阶 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 正确; C、ATP 在细胞内含量很少,所需要的大量的 ATP 依靠 ATP 与 ADP 的快速转化来提供,C 错误; D、ATP 是由一分子含氮的鸟嘌呤碱基,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组成,因此一分子 ATP 脱去 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一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是 ATP 的结构和功能,ATP 在细胞中的含量,细胞的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的综合 应用,ATP 与 ADP 在细胞中快速转化的意义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14.有人进行实验以研究化合物 P 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反应温度升高 A 点上移 B. 实验中应保持 pH 不变 C. 曲线 1 代表对照组的实验结果 D. 化合物 P 对淀粉酶有抑制作用 【答案】A 【解析】 解:A、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若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则反应温度升高后 A 点会下 移,A 错误; 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化合物 P 的有无,其他无关变量都要相同且适宜,所以实验中应保持 pH 不变,B 正确; B、曲线 1 代表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曲线 2 代表实验组的实验结果,C 正确; D、由图可知,加入化合物 P 的一组,其反应速率低于没有加化合物 P 的一组,说明化合物 P 对淀粉酶有抑制作用,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提取有 效信息,准确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及化合物 P 的作用.此外要注意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本 题没有说明该实验条件是的温度是否是最适温度,所以反应温度升高后,A 点可能会下移,也 可能会上移. 15. 下列有关酶和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H]被消耗的过程中都会伴随 ATP 含量的增加 B. 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可以加入过氧化氢酶 C. 测定胃蛋白酶的活性时,将 pH 由 2 上升至 6 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保持不变 D. 植物的根细胞吸收钾离子的过程中,ATP 中两个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都会释放出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 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有氧呼吸的过程: 酶的催化能力的发挥有一个最适 pH,在低于最适 pH 时,随着 pH 的降低,酶的催化能力逐渐 降低;高于最适 pH 时,随着 pH 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下降。 ATP 的结构简式 A-P~P~P,~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 A 的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 【详解】A、叶绿体内暗反应过程中消耗[H]和 ATP,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ATP 含量减少; 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H],释放出大量的能量,部分用于形成 ATP,故 A 错误; B、常温常压下,加入过氧化氢酶,能使得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说明酶具有高效 性,故 B 正确; C、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是 2,当 pH 由 2 上升至 6 时,酶的活性降低,故 C 错误; D、植物的根细胞吸收钾离子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而 ATP 水解时是远离腺 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故 D 错误。 故选:B。 16.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 C02 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 A. —定是有氧呼吸 B. —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C. 一定是无氧呼吸 D. —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发酵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发酵的产物:乳 酸。 【详解】A.呼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可能是有氧呼吸,也可能是产酒精的无氧呼吸,A 错误; B.可能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B 错误;C.可能是无氧呼吸,也可能是有氧呼吸,C 错误;D.— 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因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产物没有二氧化碳,D 正确。故选 D。 【点睛】注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只根据是否产生二氧化碳确 定呼吸方式。若产物有二氧化碳,可以肯定一定不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17.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 4 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 CO2 和 O2 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 CO2 外,还有乳酸 B. 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 丁条件下,产物中的 CO2 全部来自线粒体 D. 丙条件下,1mol 葡萄糖分解产生的 ATP 最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是乳酸,A 错误;乙条件下,二氧化 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在乙条件下,由图可知, CO2 的释放量为 8mol,则 O2 的吸收量为 3mol,因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 碳的量,所以吸收 3mol 的氧气就释放 3mol 的二氧化碳,这样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 8mol-3mol=5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 3mol 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 0.5mol 的葡萄糖, 根据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 5mol 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 2.5mol,所以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 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少,B 错误;丁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 所以只进行有氧呼吸,二氧化碳只来自于线粒体,C 正确;丙条件下产生的 ATP 不是最少的, 产生 ATP 最少的是甲仅仅只进行无氧呼吸的条件下,D 错误。 【点睛】(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 反应方程式:C6H12O6+6H20+6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C6H12O6→2C2H5OH (酒精)+2CO2+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 基质。 (2)依据 O2 吸收量和 CO2 的释放量判断呼吸作用的方式: ①不消耗 O2,释放 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O2 吸收量=CO2 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③O2 吸收量<CO2 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 CO2 来自无氧呼吸。 18. 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 4 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完成 e 时期的子细胞变化方向有两种可能,一种如图所示,另一种将分化成某种组织 B. 该细胞中含有 4 条染色体的时期是 a、b、d C. 不同物种的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受温度影响 D. 从 b 到 b 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A 【解析】 完成 e 即有丝分裂结束后的细胞变化方向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继续进行有丝分裂,一种可能 分化成某种组织,不再分裂,A 正确。由图分析可知 a 是间期,b 是前期,c 是中期,d 是后 期,e 是末期,含有 4 条染色体的时期是 a、b、c、e,B 错误。不同物种的细胞周期的长短主 要受基因决定的,C 错误。从 a 到 a 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 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方法名称 表示方法 用字母表示细胞周期 扇形图 A→B→C→A 为一个细胞周期 直线图 a+b 或 c+d 为一个细胞周期 坐标图 a+b+c+d+e 为一个细胞周期 柱形图 B 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正在进行 DNA 复制,C 组细胞处于分裂期 19. 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a)、核 DNA 分子数目(b)的柱形统计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 DNA 已完成了复制 B. 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 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 DNA 分子数目也随之加倍 D. ②→③表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 DNA 分子也随之平均分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 表示染色体数目、b 表示 DNA 数目,①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 DNA 数=1: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②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DNA 数=1:1,且含量 均为体细胞的 2 倍,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DNA 数=1:1,且含量 均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A、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该时期 DNA 和染色体的复制均已经完成,A 错误; B、③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核膜、核仁重建,但不会出现细胞板,B 错误;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 DNA 分子数目不变,C 错误; D②→③可以表示由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核内 DNA 分 子也随之平均分配,D 正确。 故选:D。 20.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不同 B. 在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相同 C. 在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D. 在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功能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是相同的,A 错误;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 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赤道板位 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B 错误;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动物细 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 正确; 在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分裂无直接关系,而植物细胞中 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 错误。 【点睛】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 DNA 的复制) 相同点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前期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 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中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后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 0,染色体加倍 不同点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 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 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末期 相同点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21.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 DNA 含量与 细胞数的变化。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 A. 通过抑制 DNA 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 通过促进 DNA 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C. 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D. 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间期复制之前和末期细胞核中的 DNA 数目为 2n,经过 S 期 DNA 复制 后,细胞核中 DNA 的含量为 4n。由图可知,药物处理后,DNA 数目为 4n 的细胞数目增加。 【详解】A、若药物抑制 DNA 的复制,则处于 2n 的细胞数目会增加,A 错误; B、若药物促进 DNA 的复制,则细胞周期可能缩短,但分裂间期仍大于分裂期,即 2n 的细胞 数目仍应该多于 4n 的细胞数目,B 错误; C、若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则细胞分裂会停留在分裂期,DNA 数目为 4n 的 细胞数目会增多,C 正确; D、若药物促进着丝点分裂,2n 的细胞数目仍应该多于 4n 的细胞数目,D 错误。 故选 C。 22. 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 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 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 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成个体的潜能.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 志,若无个体产生,不能体现全能性.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 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但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 错误;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但该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B 错误; C、小麦花粉是生殖细胞,不是体细胞,C 错误;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该过程也体现了体 细胞(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D 正确。 故选:D。 23.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B. 效应 T 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C. 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 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 DNA 复制 和转录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 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 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 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 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 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个体衰老一定是细胞衰老引起的,多细胞构成的生物体,若是细胞普遍衰老,则 会导致个体衰老,A 正确; B、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因此,效应 T 细胞可以与靶 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B 正确; C、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不是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C 错误; 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DNA 不能解旋,影响其复制和转录,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细胞凋亡与细胞坏 死的区别,DNA 分子的复制与转录过程,对于细胞衰老、凋亡、坏死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4..下列关于干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干细胞是具有正常分化能力的细胞 B. 造血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 C. 胚胎干细胞只能分化,不能分裂 D. 干细胞发生的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干细胞基本上可分为 3 种类型:全能干细胞,它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胚胎干细胞 就属于此类;多能干细胞,它具有分 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却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 的能力,如造血干细胞;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类型或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分化, 如皮肤生发层的干细胞。 【详解】A、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细胞为干细胞,A 正确; B、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形成多种血细胞,属于多功能干细胞,B 正确; C、胚胎干细胞能分裂分化形成多种体细胞,C 错误; D、干细胞发生的分化一般是不可逆转的,将一直保持分化状态,直到死亡,D 正确。 的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干细胞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抓住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特点即可。 25.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 纯合子相互交配产生 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 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 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杂种自交和测交后代均会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纯合子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可能 出现不同于双亲的性状。 【详解】A、杂种自交后代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A 错误; B、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 状,B 错误; C、环境影响基因的表达,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 正确; D、狗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易错选 A 项或 B 项,错因在于对性状分离概念理解不全面,对显隐性状判断方 法理解不全面。测交后代会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但不属于性状分离;对于不完全 显性,纯合子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不是显性性状。 26.某种植物的某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取 AA 与 aa 的植株杂交得 F1,F1 自交得 F2,取表现 型为显性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显性和隐性个体的比例为 A. 8:1 B. 3:1 C. 9:1 D. 16: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求出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 的概率。 【详解】AA 与 aa 植株杂交得 F1,F1 自交得 F2,F2 为 AA:Aa:aa=1:2:1。表现为显性的个体是 的 的 AA 和 Aa,故 AA 占 1/3,Aa 占 2/3。可求得 A 占 2/3,a 占 1/3。子代隐性个体 aa 概率为 1/3×1/3=1/9,显性个体占 1-1/9=8/9,所以显性:隐性=8:1,A 正确。 故选 A。 【点睛】易错点:在子二代中 AA 占 1/4,Aa 占 2/4,当只用显性性状的个体繁殖后代进行计 算时,要把 AA、Aa 的比例转换为 1/3、2/3。 技巧:当亲本自由交配时,用基因频率(配子比例)计算更为简单。 27.“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 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B. 由 F2 出现了 3:1 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 F1 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 1:1 D. 若 F1 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 F2 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 1:2:1 【答案】C 【解析】 【详解】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是对实验现象加以解释,并对验 证的结果加以预测。所以若 F1 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 接近 1:1 是正确的,选 C。 28.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 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 F2。下列表述正确 的是 A. F1 产生 4 个配子,比例为 1:1:1:1 B. F1 产生基因型 YR 的卵和基因型 YR 的精子数量之比为 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 F1 产生的 4 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 F1 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 YR 和基因型为 yr 的比例为 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详解】A、F1 产生 4 种配子,比例为 1:1:1:1,A 错误;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F1 雌性个体 和雄性个体产生的 YR、Yr、yR、yr 的配子的种类比例是 1:1:1:1, B 错误;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 F1 产生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C 错误; D、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F1 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 YR 和基因型为 yr 的比例为 1:1,D 正确。 29.现有 AaBb 和 Aabb 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 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 1/2 B. 1/3 C. 3/8 D. 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于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进行自交,由 于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都含有两对基因,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由题意知 AaBb 和 Aabb 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数量各自比例均为 1/2,在自然状态下, 豌豆闭花受粉、自花传粉,在全部子代中 AaBb 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1/2×1/4=1/8,Aabb 的 后 代 中 纯 合 子 占 的 比 例 为 1/2×1/2=1/4 , 故 子 一 代 中 能 稳 定 遗 传 个 体 所 占 比 例 是 1/8+1/4=3/8。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及 对豌豆繁殖特点的认识情况。 30. 假定某一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CCDdEeff;成对的基因均分别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 律,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种类为 ( ) A. 6 种 B. 12 种 C. 16 种 D. 32 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该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CCDdEeff,每对基因均分别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则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种类数为 2×2×1×2×2×1=16 种。所以 C 正 确。A、B、D 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简答题 31.如图甲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不同时期 DNA 含量的测定结果,图乙是具有四条染色体的某细 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就乙图来说,作为一个细胞 周期还缺少处于 _____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 (2)甲图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在 _________段,对应于乙图中的_____图。 (3)乙图中染色体数目开始加倍发生在______图所示时期,对应于甲图中的___________段。 乙图中观察染色体数目时期是_______图 (4)甲图中 cd 段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______,ab 段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可见,母细胞和子细胞中 DNA 的含量是稳定的,其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f~l (2). 间 (3). bc 或 hi (4). B (5). A (6). de 或 jk (7). C (8).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9).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 成 (10). 保持亲代细胞和子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不同时期 DNA 含量的测定结果,其中 ab 段和 fh 段表示 分裂间期;bc 段和 hi 段表示前期;cd 段和 ij 段表示分裂中期;de 段和 jk 段表示分裂后期; ef 段和 kl 段表示分裂末期。 分析乙图:A 细胞处于后期;B 细胞处于前期;C 细胞处于中期;D 细胞处于后期 【详解】(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即甲图中 f~l;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乙图中各细胞都处于分裂期,还缺少分裂 间期的细胞。 (2)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在前期,即甲图中的 bc(hi)段,对应于乙图中的 B 图。 (3)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即乙图中 A 细胞所在的时期,对应于甲图中的 de(jk)段。 (4)cd 段位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ab 段位于有丝分裂间期,此时细胞正在进行 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5)图中母细胞和子细胞中 DNA 的含量是稳定的,说明有丝分裂能保持亲代细胞和子细胞遗 传性状的稳定性。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 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 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甲图中各区段 代表的时期和乙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 32.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 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 47 只为灰身大翅脉,49 只为灰身小翅脉,17 只 为黑身大翅脉,15 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______ 和____________ 。 (2)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雄蝇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____________,其理论比例为_________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______,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_______ (5)两个亲本中,雌蝇与雄蝇杂交,后代灰身大翅脉的概率为 _________ 黑身小翅脉的概率 为________ 【答案】 (1). 灰身∶黑身=3∶1 (2). 大翅脉∶小翅脉=1∶1 (3). BbEe (4). Bbee 。 (5). 4 种 (6). 1∶1∶1∶1 (7). BBEe 或 BbEe (8). bbEe (9). 3/8 (10). 1/8 【解析】 【分析】 (1)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 律。 (2)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为判断亲本的基因型:若后代全为显性性状,亲本至少有一方是显 性纯合子;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1,则亲本均为杂合子;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则亲 本为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若后代全为隐性性状,则亲本为隐性纯合子。 (3)计算子代灰身小翅脉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可先计算灰身小翅脉在子代中的比例,再计 算灰身小翅脉纯合子在子代中的比例,再计算二者的比值。 【详解】(1)子代中 47 只为灰身大翅脉,49 只为灰身小翅脉,17 只为黑身大翅脉,15 只为 黑身小翅脉。体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灰身=47+49=96,黑身=17+15=32,所以灰身∶黑身 =96∶32=3∶1;翅脉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大翅脉=47+17=64,小翅脉=49+15=64,所以大翅脉∶ 小翅脉=64∶64=1∶1。 (2)雌蝇为灰身大翅脉,可知基因型为 B_E_,雄果蝇为灰身小翅脉,可知基因型为 B_ee, 而后代中出现黑身(基因型 bb),也出现小翅脉(基因型 ee),而后代的基因来自双亲,由此可 知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基因型为 BbEe,灰身小翅脉的雄蝇基因型为 Bbee。 (3)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知雌蝇(基因型为 BbEe)产生卵的基因组成有 BE、 Be、bE、be 共 4 种,其比例为 1∶1∶1∶1。 (4)由于亲本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产生 4 种基因组成的配子 BE∶Be∶bE∶be=1∶1∶1∶1,而 亲本中灰身小翅脉的雄蝇产生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 Be∶be=1∶1,所以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 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BBEe 或 BbEe,子代中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bbEe。 (5)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BbEe 和 Bbee,所以产生灰身大翅脉(B_E_)的概率为 3/4×1/2=3/8, 黑身小翅脉(bbE_)的概率为 1/4×1/2=1/8。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等遗 传规律,减数分裂;遗传规律是近几年的考查热点,该题难度适中,高考考查的热点我们在 备考时多加注意。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