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市中方县一中2020届高三语文预测考试试卷(带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怀化市中方县一中2020届高三语文预测考试试卷(带答案Word版)

ID:431558

大小:48.5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族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其基本要素有服饰、节庆、语言文字、 饮食方式、居住形态等。这些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与当地气候、 山川、风物、传统等浑然一体,是民族历代先祖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区 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 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 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 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 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 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 存在。 在上古时代,埃及、两河流域、恒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大约在公元 前后,这些地区的文明被外来文明所置换。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文明等, 是在外来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当地的上古文明,人们称之为“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这些属于被外来侵略者强制消灭的文明。历史 上还有因为自身原因而失落的文明,中国的契丹文明就是典型代表。唐宋时期, 契丹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之一。他们建立的辽国,与宋朝南北对峙,有自己 独特的文化;但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注意保存文化,丧失了彼此 认同的核心,最终走向了消亡。 中华文明是迄今唯一没有发生断裂的古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延续 中华文脉、振兴中华、再造辉煌,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有 人举起多元文化的旗号加以反对,认为如今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再提主体文化就 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亟须澄清。 多元文化是就全球文化而言的,多民族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多元的文化。由于地 理、气候、物产、历史等生存条件的差别,各民族的文化面貌各呈异彩。各民族 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都有其合理性,应享有平等的尊严。哥伦布发现新大 陆后的大约 500 年中,西方殖民者垄断了全世界的资源,长期奴役许多地区的人 民,毁灭了他们的文明。殖民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为合理,制造出了“西方文明 中心论”,企图摧毁异质文明的自尊。 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无缺的。多元文明并存,正好可以相互补充、 相互学习。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本土文化的存在,如果本土文化都失落了,又用什 么去交流?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传媒十分发达,各国、各民族的交往更为便利, 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也更为频繁。但有一点始终无法改变:文化依然是民族生 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民族国家还将长期存在的人类 社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 (摘编自彭林《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服饰、节庆、语言文字、饮食方式、居住形态为基本要素的民族文化是一 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 B.今天的印度文明已不是上古时代的印度文明,因为古印度文明早已被外来侵 略者强制消灭了。 C.在人类社会早期的几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至今没有发生断裂,是人类文 明史上的奇迹。 D.任何文明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这为多元文明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并且最终融 为一体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提出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同一民族内部的所有成员 都凝聚在同一文化之下,有着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 B.文章第三段以契丹民族已经彻底消亡为例,正面论证了固守本民族文化的重 要性。 C.文章在前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D.文章第五段为论证多民族存在多元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合理性和平等性的 观点,举了西方殖民者“西方文明中心论”的例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在民族内部,民众在民族文化的特征 上趋于一致。 B.在顾炎武看来,“亡国”指民族内部政权兴替而文化性质不变,“亡天下”是 民族政权覆灭且伴随种族消亡。Z C.从历史的角度看,文明的消亡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被外来文明置换,二是 因自身原因而逐渐失落直至消亡。 D.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保护本 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 2 月 5 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 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 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 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 满足三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实现中国乡村现代 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摘自《现代农业科技》) 材料二 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词进入国家高层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 潮正在席卷全国。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 放乡愁的载体。在本质上,田园综合体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新范式,是旧乡民、 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 了农业的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 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 利益最大化。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 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 材料三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面临着文化重塑的过程,任何一个田园综合体的 开发者,所面对的风景是田园风景,但是所面对的当地居民可能是被异化的中间 人(失去了乡民原本的淳朴,失去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中间人”既不是纯粹的乡 下人,也不是纯粹的城里人)。让中间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 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 中产阶级的新田园文化和农民的旧田园文化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机制。这种 平衡机制的建立不依赖于管理运营者,也不依赖于任何商业模式,而是依赖于一 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未来,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乡 贤文化形态。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四: “留住绿水青山,守住淡淡乡愁。”长久在钢筋水泥中生活的都市人大多有一个 田园梦,秀美的风光、传统农耕场景,蕴藏着从古至今的乡村美好意蕴。 浙江省绍兴市漓渚镇素有“国兰祖地、春兰故乡”的美誉,如今正在进行“花 香漓渚”田园综合体试点,其中的棠棣村是千亩花海的核心区块。“村庄美、产业 兴、农民富、环境优”,2018 年,棠棣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 3A 级景区村庄。 漓渚利用兰花经济、美丽乡村、乡村治理等优势条件,创建生态经营示范项目, “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即将美丽绽放。 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 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改变着当地及周边乡村的发展格局,一幅 推动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摘编自《钱江晚报》《“田园综合体”载起乡村未来》) 4.下列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新型产业综合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 区为一体,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B.田园综合体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其本质还 是乡村社区,不过是以新范式来呈现。 C.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与城市经济逻辑不同,追求的是“农业 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 D.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是被异化的“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找回田园 心性,这样才能进行真正的文化重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当前我国乡村正大力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 合体,“花香漓渚”项目就是一个例子。 B.田园综合体不仅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同时也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提供了载体, 因此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建设浪潮。 C.具有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的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 的本质,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特点。 D.材料二指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本质,材料三关注建设中的文化重塑,材料四则 用真实的事例说明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6.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有怎样的文化价值。(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绝代勇将张自忠 1940 年 5 月 23 日,10 万军民聚集在湖北宜昌城内外,为一位殉国的将 军送行。就在前一天,将军的灵柩被抢运到宜昌,本想用汽车将将军的灵柩运 到长江码头,然后乘船溯江前往重庆安葬,但宜昌的军民不肯,坚持要用十里 长街相送、人工抬棺材的方式,送将军走完这抗日战场上的最后一程。 这是一位连最残酷的敌手、凶暴成性的日军,都为之脱帽致敬的绝代勇将: 在湖北战场上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二战时期, 盟军军衔最高的阵亡将领。 战火仍在延续,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城上空盘旋,随时有轰炸人群的可 能,但 10 万军民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哀送将军。日军似乎也很配合,尽管战机 几次低空盘旋,但他们并未轰炸送葬的队伍。 那是 1929 年,张自忠升任西北军第六师师长,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存 款,张自忠查实后,立即集合全师干部,当众责打了这个营长 200 军棍,并撤 职镣押。张自忠经常在深夜巡视士兵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 经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受伤的士兵。平日里,他和士兵们穿着一样 的军服,吃着一样的大锅饭。为了磨练官兵意志,他在冰天雪地里自己带头脱 掉大衣,要士兵们跟着他一起进行雪地行军训练。由此,张自忠的部队以“将 不畏死,兵不惜命”而著称。 1937年,在卢沟桥抗战后,二十九军决定战略转移离开北平,军长宋哲元在 撤退之际,要求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留下担任北平市长与日军进行周旋。外界 并不知张自忠奉了密令留下,当时国内的报纸,纷纷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将 其称为“张逆自忠”;为了洗刷这个罪名, 张自忠秘密潜逃离开日军监控,南下 向蒋介石汇报北平战守经过。 1938 年返回部队后,张自忠面对部队官兵痛哭失声:“今日回军,除共同 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 1940 年,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为了进攻重庆, 连续进攻襄阳、鄂西一带。 5 月 1 日,张自忠亲笔给三十三集团军的各部队和将领写信昭告:“国家到 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 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 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5 月 16 日,日军获悉国军有高级将领正在南瓜店一带指挥作战,随即调集 飞机和重兵,猛烈轰炸我方阵地,三十三集团军属下的七十四师主力弹药将尽, 部队电话询问张自忠可否先行退却,张自忠回答道:“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正是军人杀敌报国之时,子弹打完了,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 牙齿咬。” 上午 11 时许,三十三集团军的警卫团阵地被日军突破,激战到中午时, 张自忠手下的 2000 多官兵几乎全部战亡,他身边仅剩下几十名警卫人员, 将士们也仍然誓死保卫着他,并一面高喊:“司令快走,司令快走!” 张自忠的副官马孝堂,向来救援的国军讲述着:“总司令猛然前扑,旋 又立起,右肩后流血了!很显然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到了十里长山,还在 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但是总司令仍然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大声呼喊 着,指挥着。”“他的腿上也流了血,血湿透了袜脚。我见总司令突然向后一 歪,右胸就往外喷血,总司令脱了上衣军装,让我给他裹伤,血如泉涌。我 刚包扎完,敌人就一窝蜂上来了!” 对于张自忠将军的阵亡过程,侵华日军在《231 联队史》中也有记载: “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 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站起来,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 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从他射出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 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射 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 此时,藤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心起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 的身躯深深扎去。这个高大身躯再也支持不住了,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 地。” 噩耗传开后,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张自忠将军的尸体,最终 经增援的 38 师官兵浴血奋战,张自忠的遗体被抢运回后方,因此也就有了 宜昌十万市民为将军送行的感人场面。不久,蒋介石为张自忠题词:“一战 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为张自忠题词:“尽忠报国”。(节选自《捍疆卫士张自忠》,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宜昌军民十里哀送张自忠将军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悲恸的气 氛,表达了抗战军民对这位爱国将领的崇敬之情。 B.小说在构思上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制造悬念,吸引 读者,再写主人公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故事。 C.“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这既表达了张自忠 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也暗示他唯有战死沙场才能洗刷汉奸罪名。 D.国共两党的领导人都对张自忠将军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蒋介石着重于称 颂其战绩,而毛泽东则着重于褒扬其爱国主义精神。 8.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点。(6 分) 9.小说中,中日两国军人对张自忠将军阵亡过程的叙述,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以述勋封新 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 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 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 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 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 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我父子,尚肯相假③乎?今欲何 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 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 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从秦王④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 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 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 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 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 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 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 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 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 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 删改) 【注】①尚:娶公主为妻。②高祖:指唐高祖李渊。③假:宽恕,饶恕。④秦王:与后文的 “太宗” 均指李世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 所事/士及卒不对 B.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 所事/士及卒不对 C.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 所事/士及卒不对 D.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 所事/士及卒不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祖,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唐明皇、宋太宗、明成祖、汉武帝。 B.昭仪,古代后宫嫔御的一种。西汉始设,仅次于皇后,位同丞相,爵比诸侯, 后世至明均曾设置,地位已经下降。 C.刺史,“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 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D.南衙,唐宫城在长安城北部的中央,宫城以南有皇城,中央的省、台、寺、监 各官署都设在宫城之南,故称南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宇文士及深得皇帝信任。隋炀帝曾将女儿嫁给他,让他随从巡视江都; 后太宗又把宗室之女许嫁给他。 B.宇文士及深有远虑。他没有参与谋逆弑杀隋炀帝;宇文化及兵败之时, 曾劝其归附唐朝,但未被采纳。 C.宇文士及卓有战功。跟随秦王李世民消灭了宋金刚;后随同秦王消灭了 王世充等叛军,多次得到提拔。 D.宇文士及通变谨密。常被太宗征召入阁,却终不曾向妻子解释;面对太 宗的故意为难,常能从容应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 下士。 (2)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韩仲止 戴复古 何以涧泉号?取其清又清。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注】韩溉,字仲止,自号涧泉,南宋诗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 人。 B. 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求。 C. “孩视几公卿”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 形象。 D. “丘壑”即指自然,意思是说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 者形象。 15. 尾联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与前面内容有什么关联?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逍 遥 游 》 中 , 叙 述 宋 荣 子 面 对 外 界 的 称 赞 与 非 议 的 反 应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说》中,韩愈用“ , ”两句表现了千里 马被埋没终身的现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 分) 停留于观念,其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理念创新必须进入实践领域, 将观念形态 为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才能实现其价值意义,而文化消费 则是实践层面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在逐步进入全 面小康之后,精神文化消费必然成为人们普遍的需求。文化消费表面上看来只是 一种市场行为,受到商业规律的 ,但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其特殊性是 的:文化产品所传递的审美趣味、价值理念,无时无刻不都在 地影响着 消费者,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乃至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对文化消费的考察,就远 不能仅仅局限于从一般商品消费行为去着眼。事实上,( )。精神文化消费 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品味、精神风貌 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 和民族的未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转化 制约 显而易见 潜移默化 B.转变 制约 显而易见 耳濡目染 C.转变 限制 不言而喻 耳濡目染 D.转化 限制 不言而喻 潜移默化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物质富足之后需要进行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B.精神文化消费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 平,而且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C.精神文化消费不仅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 明水平,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D.物质富足是前提,之后还要着眼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 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精神文化消费的品位,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显示,更是一个民族审美 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B.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显现,更是一个民族 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C.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 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 量。 D.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显示, 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 ① ,不分男女老幼, 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 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 ② ,包括大脑对 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 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 ③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 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21.下面是某校学生会给各班下发的通知的片段,其中有四处口语不得体,一处敬 辞使用不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5 分) 校学生会定于 10 月 18 日下午 4 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进孟子”读书交流会,到 时在孟子研究领城享有很大声誉的杨玉清教授将莅临指导,并向各班敬赠其最新 研究著作。请各班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诉他们千万按时到会。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20 年庚子鼠年的四月四日清明节上午十时,山河呜咽,举国同悲,五星红旗 半垂,汽笛警钟长鸣。全国人民深切悼念抗击新冠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 胞。假设你是学生会会长,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表达缅怀和致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 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 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 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D 项,错在“多元文明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并且最终融为一体”这个地方。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但有一点始终无法改变:文 化依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民族国家还将 长期存在的人类社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即除了民族之间要加强交流 互鉴,但“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故 选 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 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 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 (递进结构)两种。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 采用排除法。B 项,“文章第三段以契丹民族已经彻底消亡为例,正面论证了固守 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显然是从反面论证,而不是正面论证。文化是民族生存发 展之基。文章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 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 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契丹民族的消亡,正是从反 面论证了“固守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故选 B。 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 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 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 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 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 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 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 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B 项,“且伴随种族消亡”的表述不正确。从原文“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 迭归纳为‘亡国’‘亡天下’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 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 个种已不复存在”可知:应是“作为文化意义上的”的“种”而不是生物意义上 的“种族”。故选 B。 4、答案 D [D 项,“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 的关键”,而非“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两者内涵不同。] 5、答案 B [B 项,强加因果,从原文看,“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 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是陈述对象,并非“建设浪潮正在席 卷全国”的原因。] 6 答案 示例:①重构现代田园理想,留住乡愁。②激励“中间人”传承民俗文 化,找回田园心性。③创设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生成全新乡贤文化形态。(每 点 2 分) 7.C(“他唯有战死沙场才能洗刷汉奸罪名”错) 8.①治军严明。如惩治侵吞士兵存款的营长②关爱士兵。如深夜给士兵盖被子, 常拿钱和物品给受伤的士兵③忍辱负重。如留守北平,背负汉奸骂名④英勇无畏。 如指挥军队抗日,视死如归⑤爱国抗敌。心系国难, 多次表达杀敌报国的愿望和 决心。(一点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 9.不同:①叙述角度不同。张自忠将军的副官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而日军是以 第三人称叙述的。②侧重点不同。副官马孝堂的叙述着重于张自忠将军流血牺牲 的具体过程,而日军的叙述着重于表现张自忠将军临死前的威严眼光和高大身躯。 (4 分,一点 2 分。答其它方面,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作用:①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敌我两方叙述同一情节,增加故事的可信度。②使人物 形象更鲜明。敌我两方的叙述多角度地展示了人物英勇无畏的精神。 ( 2 分, 一点 1 分。答其它作用,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10.D 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1.A 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唐明皇”“汉武帝”不是庙号) 12、B 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宇文士及没有参与谋逆弑杀隋炀帝是因为他是隋炀帝的女婿,宇文化及没有告诉他 这件事,并非是他的深谋远虑。) 13.①当时突厥多次侵犯边境,宇文士及要树立威望来镇摄炫耀边境,每当出 入(边境),都要摆列气势浩大的兵士卫队,又深切地降低身份礼待士人。(关 键词:寇、边鄙、陈。关键词一个 1 分,大意 2 分) ②又有一次切肉,用饼揩手,太宗多次看他,宇文士及佯装不知道,慢慢地吃 着。(关键词:目、阳、省。关键词一个 1 分,大意 2 分) 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附:参考译文】 宇文士及字仁人,是京兆长安人。父亲宇文述,在隋朝官至右卫 大将军。隋文帝开皇末年,凭借父亲的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文帝杨坚曾把他带进卧室, 同他交谈,认为他是优异人才。他按诏令娶炀帝杨广的女儿南阳公主为妻,任尚辇奉御, 随从炀帝巡视江都。因父亲去世守孝离职,期满复职任鸿胪少卿。他哥哥宇文化及秘密策 划叛乱时,由于他是炀帝的女婿,对他严守秘密,弑杀炀帝后,才封他为蜀王。 从前,宇文士及任奉御,李渊任隋朝的殿内少监,平素和他有密切交往。在跟随宇 文化及到黎阳时,高祖亲写诏书邀请他去。宇文士及也暗地派遣仆人秘密赶到长安,表 白心迹,并进献了一只金环。高祖高兴地说:“我曾和士及共事,今天进献金环,这表 明他要来了。” 宇文化及的军事形势一天天紧迫,宇文士及劝他归附唐朝,宇文化及不听,他就 和封德彝借口要求去督运军粮。宇文化及很快失败了,(宇文士及)就和封德彝等人主动 投奔长安。高祖责备他说:“你兄弟二人率领要求打回京城的人马确定了进攻关中的方 略,那时如果打败了我李家父子,还会放过我们吗?你现在能到哪儿去安身?”宇文士 及道歉说:“按我的罪过是该处死,但是我从前在涿郡,曾经和陛下在半夜里议论时局, 后来又进献金环,希望用这个办法赎罪。”高祖笑着对裴寂说:“他和我谈论治国平天下 的大业,至今六七年了,您诸位都在他的后头。”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为高祖的昭仪,得 到宠爱,因此宇文士及受到亲近尊重,进授仪同三司头衔。   跟随秦王李世民消灭了宋金刚,论功行赏,恢复了他在隋朝的新城县公封号,娶宗室 女为妻,提升为秦王府骠骑将军。随同消灭了王世充等叛军,晋封郢国公。武德八年 (625),代理检校侍中,兼任太子詹事。秦王即位后,拜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并且以中书 令的身份到凉州任都督。当时突厥多次侵犯边境,宇文士及要树立威望镇守边关,每当出 入,都要摆列气势浩大的警卫队伍,又一个劲地降低身份,尊重下级军民。有人告发他谋 反,审查起来没有根据,调回朝廷任殿中监,因生病离京任蒲州刺史。主持政务崇尚宽松 简略,人人心情舒畅。后来回京升任右卫大将军。 太宗把他带进内宫交谈,有时半夜才出来,碰上他在家休假,往往派人催马召见他。 宇文士及更加谨慎,他妻子曾问朝廷催他去干什么,他始终不应声。太宗有一次观赏宫中 一棵普通的树说:“这是一棵珍贵的树!”宇文士及就在旁边大加赞美起来。太宗板起脸 来说:“魏征经常提醒我疏远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我还不知道指的是谁,现在我可 相信他的话了。”宇文士及道歉说:“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宰相们冒犯威严直言劝 谏,弄得陛下手足无措。现在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将就一点儿,您虽然处在尊贵的天 子地位,又有什么意思?”太宗的不满消失了。太宗又有一次用刀切肉,用饼揩手,递 给宇文士及,时不时地瞅瞅他,宇文士及佯装没有看见,慢慢地吃着。他的机智颖悟都像 这样。过了很久,又任殿中监。去世后,追赠左卫大将军,安葬在太宗预先为自己营建的 昭陵墓地。 14. D 15. ①借景抒情或因花而产生联想,(其他手法,只要合理即可给分) ②借“黄花秋意”暗喻高洁品质,自然引出爱菊之陶渊明,表达了对陶渊明式的 韩仲止的敬仰之情。 ③前面是韩仲止的生活态度和乐趣,这一联是对他精神品质的总结。 16 (1). 小楼昨夜又东风 (2).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6). 骈死于槽枥之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17.A(转变: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转化:指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 下各向其相反方面变化。此处强调创新理念通过“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来承载, 不是情况的变化,而是矛盾双方的变化,故应为“转化”。制约:一事物的存在、 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限制:不让超过的界限;局限在范围内。 此处强调商业规律对文化消费的制约关系,不强调界限,故应为“制约”。不言而 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 极容易看清楚。此处二者均可。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 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 影响。此处对象是文化产品,应用“潜移默化”。) 18.C(根据文段的对象“精神文化消费”和末句的“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 来”的顺序可确定答案。) 19.B(“品味”不能做下面句子主语,递进关系应先“经济实力”后“精神审 美”,还要注意一面对两面的关系。) 20.①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 ②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 ③心理问题(每句 2 分) 21、【答案】①“到时”改为“届时”;②“很大”改为“极高”;③“敬赠”改为 “赠送”;④“告诉”改为“告知”;⑤“千万”改为“务必”。 22 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