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07遗传的基本规律(带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2019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07遗传的基本规律(带解析Word版)

ID:429967

大小:1.38 MB

页数:7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生物 专题 07 遗传的基本规律 1.(2019•全国卷Ⅰ•T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XY 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 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 X 染色体上,含有基因 b 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 XX 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 XY 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 b 的花 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 Xb 不育,而雌配子 Xb 可育。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 Xb 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 型为 XbXb 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 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 XBX-,宽叶雄株的基 因型为 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 XBXb 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 XbY,B 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 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 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 中 Xb 不可育,只有 Y 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 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 且母本的 Xb 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 XB 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 正确。故选 C。 2.(2019•全国卷 III•T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 BB 和 Bb 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 型为 bb 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 Bb 的该动物 1000 对(每对含有 1 个父本和 1 个母本),在这 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 BB、Bb、bb 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答案】A 【解析】双亲的基因型均为 B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Bb×Bb→1/4BB、1/2Bb、1/4bb,由于每对亲本 只能形成 1 个受精卵,1000 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 1000 个,且产生基因型为 BB、Bb、bb 的个体的 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数目为 1/4×1000=250 个,产生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数 目为 1/2×1000=500 个,由于基因型为 bb 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数目为 0。综上 所述,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故选 A。 3.(2019•全国卷 II•T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 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 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 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 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 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 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 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 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1∶1, 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 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 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 正确,A、C、D 均错误。 4.(2018•天津卷•T6)某生物基因型为 A1A2,A1 和 A2 的表达产物 N1 和 N2 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 即 N1N1、N1N2、N2N2 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 A2 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 A1 的 2 倍,则由 A1 和 A2 表达产 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 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A.1/3 B.1/4 C.1/8 D.1/9 【答案】D 【解析】基因 A1、A2 的表达产物 N1、N2 可随机结合,组成三种类型的二聚体蛋白 N1N1、N1N2、N2N2,若 该生物体内 A2 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 A1 的 2 倍,则 N1 占 1/3,N2 占 2/3,由于 N1 和 N2 可随机组合形成二 聚体蛋白,因此 N1N1 占 1/3×1/3=1/9,D 正确。 5.(2018•天津卷•T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 AaXBY 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 个 AAXBXb 类型的变异组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的核 DNA 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 和 a 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D 【解析】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BY,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复制, 即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 AAaaXBXBYY,而基因型为 AAXBXb 的细胞基因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 说明其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该细胞不是初级精母细胞,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A 错误;该细胞为次 级精母细胞,经过了间期的 DNA 复制(核 DNA 加倍)和减一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核 DNA 减半),该细 胞内 DNA 的含量与体细胞相同,B 错误;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A 与 a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 错 误;该细胞的亲本 AaXBY 没有无节律的基因,而该细胞却出现了无节律的基因,说明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 中,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D 正确。 6.(2018•江苏卷•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 3∶1 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 2 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 2 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统计时子二代 3 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答案】C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 代性状分离比为 3∶1,A 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 3∶ 1,B 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 2 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 3∶1,C 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 3 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 3∶1,D 正确。 7.(2018•浙江卷•T5)一对 A 血型和 B 血型的夫妇,生了 AB 血型的孩子。AB 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性状分离 【答案】C 【解析】一对 A 血型(IA_)和 B 血型(IB_)的夫妇,生了 AB 血型(IAIB)的孩子,说明 IA 基因和 IB 基因 控制的性状在子代同时显现出来,这种显性类型属于共显性,C 正确,A、B、D 均错误。 8.(2017•新课标Ⅰ卷•T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 (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 雄 蝇中有 1/8 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 BbXRXr B.F1 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 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 Xr 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 bXr 的极体 【答案】B 【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 1/4,而子一代雄性 中出现 1/8 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 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亲本雌蝇的基因 型为 BbXRXr,A 正确;F1 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3/4×1/2=3/8,B 错误;亲本基因型为 BbXRXr 和 BbXrY, 则各含有一个 Xr 基因,产生含 Xr 配子的比例相同,C 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为纯合子,配 子的基因型即卵细胞和极体均为 bXr,D 正确。 9.(2017•新课标Ⅱ卷•T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 3 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 完全抑制 A 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 a、b、d 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 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 均为黄色,F2 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 的数量比,则杂交亲 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 【答案】D 【解析】由题可以直接看出 F2 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 的数量比,F2 为 52+3+9=64 份, 可以推出 F1 产生雌雄配子各 8 种,即 F1 的基因型为三杂 AaBbDd,只有 D 选项符合。或者由黑色个体的基 因组成为 A_B_dd,占 9/64=3/4×3/4×1/4,可推出 F1 的基因组成为 AaBbDd;或者由褐色个体的基因组成为 A_bbdd,占 3/64=3/4×1/4×1/4,也可推出 F1 基因组成为 AaBbDd,进而推出 D 选项正确。 10.(2017•新课标Ⅲ卷•T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 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答案】D 【解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基因型相不 同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A 正确;在缺光的环境中,绿色幼苗由于叶绿素合成受 影响而变黄,B 正确;O 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 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 ii,表现为 O 型血,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 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 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 错误。 11.(2017•海南卷•T20)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 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 1 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 1 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答案】C 【解析】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可能黑色为显性或隐性,A 错。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 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显隐性,B 错。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量,故若该种群 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隐性基因频率大于显性基因频率,C 正确。1 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 全部表现为栗色,栗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D 错。 12.(2016•全国卷 III•T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 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 F1 自交,得到的 F2 植株中,红花为 272 株,白花为 212 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 F1 红花植株授粉, 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101 株,白花为 302 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2 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 F2 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2 种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F2 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 【答案】D 【解析】由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 A_bb、aaB_、aabb,即 F2 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 5 种,有纯 合体,也有杂合体,A 错误;亲本基因型为 AABB×aabb,得到的 F1(AaBb)自交,F2 中红花植株的基因 型有 AABB、AABb、AaBB、AaBb 共 4 种,B 错误;由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 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 错误;F2 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有 5 种,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 4 种,D 正确。 13.(2014•上海卷•T1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 3 准备了实验装 置,棋子上标记的 D、d 代表基 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 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两个装置中含有等量的 D 和 d 棋子,代表等位基因分离,雌雄个体各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从两个装置中各随机取一枚棋子合在一起表示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本实验不能说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选 A。 14.(2014•上海卷•T25)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 150g 和 270g.现将 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 中重量为 190g 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3/64 B.5/64 C.12/64 D.15/64 【答案】D 【解析】由于隐性纯合子(aabbcc)和显性纯合子(AABBCC)果实重量分别为 150g 和 270g.,则每个显性 基因的增重为(270—150)/ 6=20(g),AaBbCc 果实重量为 210,自交后代中重量 190 克的果实其基因型中 只有两个显性基因、四个隐性基因,即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六种,所占比 例依次为 1/64、1/64、1/64、464、464、4/64、。故为 15/64,选 D。 15.(2014•上海卷•T27)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 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图 9 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F1 中绿色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比 2:1,可知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且绿色纯合致死,故①正 确②错误;F1 后代非条纹与条纹为 3:1,且四种性状比为 6:3:2:1,符合自由组合,控制羽毛性状的两 对基因自由组合。故 C 错误 D 正确。 16.(2014•海南卷•T22)基因型为 AaBbDdEeGgHhKk 个体自交,假定这 7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 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 A.1 对等位基因杂合、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5/64 B.3 对等位基因杂合、4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35/128 C.5 对等位基因杂合、2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67/256 D.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 6 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 【答案】B 【解析】1 对等位基因杂合、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12/4×(1/4+1/4) ×(1/4+1/4) × (1/4+1/4) × (1/4+1/4) × (1/4+1/4) ×(1/4+1/4) =7/128,A 错;3 对等位基因杂合、4 对等位基因纯合 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32/4×2/4×2/4×2/4×2/4× (1/4+1/4) × (1/4+1/4) =35/128,B 正确;5 对等位 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52/4×2/4×2/4× (1/4+1/4) × (1/4+1/4) ×(1/4+1/4) × (1/4+1/4) =21/128,C 错;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12/4×(1/4+1/4) ×(1/4+1/4) × (1/4+1/4) × (1/4+1/4) × (1/4+1/4) ×(1/4+1/4) =7/128, 6 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 =C712/4×2/4×2/4×2/4×2/4×2/4× (1/4+1/4) = 7/128, 相同,D 错误。 17.(2014•海南卷•T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 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答案】C 【解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有方法有 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 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 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性状为显性。故选 C。 18.(2013•新课标卷Ⅰ•T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 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 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 【解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本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 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 交。所以选 A。杂交的两个个体如果都是纯合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方法是杂交再测交或杂交再自交, 子二代出现 1 : 1 或 3 :1 的性状分离比;如果不都是或者都不是纯合子可以用杂交的方法来验证,A 正确; 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 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 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 果很难说准确,D 错误。 19.(2013•海南卷•T16)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MN 血型和 Rh 血型是其中的两种。MN 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 1 对等位基因 M、N 控制,M 血型的基因型为 MM,N 血型的基因型为 NN,MN 血型的基因型 MN;Rh 血型由常 染色体上的另 1 对等位基因 R 和 r 控制,RR 和 Rr 表现为 Rh 阳性,rr 表现为 Rh 阴性:这两对等位基因自 由组合。若某对夫妇中,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均为 MN 型-Rh 阳性,且已生出 1 个血型为 MN 型-Rh 阴性的儿子, 则再生 1 个血型为 MN 型-Rh 型阳性女儿的概率是 A. 3/8 B. 3/16 C. 1/8 D. 1/16 【答案】B 【解析】由题中已生出 1 个血型为 MN 型-Rh 阴性(MNrr)的儿子可知,父母的基因型均为 MNRr。两对性状 分别考虑,后代为杂合子 MN 的概率为 1/2,Rh 阳性(RR 和 Rr)的概率为 3/4,题目还要求生 1 个女儿,其 在后代中的概率为 1/2,综上为 1/2×3/4×1/2=3/16。 20.(2013•天津卷•T5)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 验,结果如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 F1 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 F1 和F2 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 F2 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1/4 【答案】B 【解析】两对等位基因杂交,F2 中灰色比例最高,所以灰色为双显性状,米色最少为双隐 性状,黄色、黑 色为单显性,A 错误;F1 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色亲本(假设为aaBB)杂交,后代为两种表现型,B 正 确;F2 出现性状分离,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灰色大鼠中有1/9 的为纯合体(AABB),其余为杂合,C 错误;F2 中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1/3,与米色(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 (Aabb)所占比例为2/3,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D 错误。 21.(2013•上海卷•T30)基因 A—a 和 N—n 分别控制某种植物的花色和花瓣形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表 2。一亲本与白色宽花瓣植株杂交,得到 F1,对 Fl 进行测交,得到 F2,F2 的 表现型及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l∶1∶3∶3。该亲本的表 现型最可能是 A.红色窄花瓣 B.白色中间型花瓣 C.粉红窄花瓣 D.粉红中间型花瓣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白色宽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 aann,对该植株与一亲本杂交得到的 F1 进行测交,在 F2 中,由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l:1:3:3, 可知粉色 1+1=2,白色 3+3=6,所以粉红:白色=1:3,说明 F1 的基因型有两种,即 Aa 和 aa,且比值相等; 中间花型 1+3=4,宽花瓣 1+3=4,所以中间型花瓣:宽花瓣=1:1,说明 F1 的基因型有为 Nn,将两对相对性 状综合在一起分析,不难推出 F1 的基因型为 AaNn 和 aaNn,且比值相等。由于亲本白色宽花瓣植株的基因 型为 aann,因此另一亲本的基因型为 AaNN,表现型为粉红窄花瓣。 22.(2012•安徽卷•T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选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 病基因 R 对感病基因 r 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 rr 占 1/9,抗病植株 RR 和 Rr 各占 4/9,抗病植株 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 B.1/16 C.4/81 D.1/8 【答案】B 【思路点拨】根据提干信息: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可知亲代参与交配的全为抗病植株,且 RR 和 Rr 各占 1/2,由此计算得出 R 的基因频率为 3/4,r 的基因频率为 1/4,直接应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得子一代 中感病植株(rr)占:(1/4)2=1/16,B 选项正确。 23.(2012•广东卷•T2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 息可预测,图 8 中 II—3 和 II—4 所生子女是(多选)( )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8 C.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0 【答案】CD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推出,II3 的基因型为 BbXAXa,II4 的基因型为 BBXAY。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的 基因型为 1/2BB,1/2Bb,即女孩不秃顶,男孩有一半的可能秃顶;后代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 1/4XAXa, 1/4XAXA,1/4XAY,1/4XaY,即生出换色盲女孩的概率为 0,有 1/4 的可能生出患病男孩。 24.(2012•山东卷•T6)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 基因型为 AaBB, 且Ⅱ-2 与Ⅱ-3 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A.Ⅰ-3 的基因型一定为 AABb B.Ⅱ-2 的基因型一定为 aaBB C.Ⅲ-1 的基因型可能为 AaBb 或 AABb D.Ⅲ-2 与基因型为 AaBb 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 3/16 【答案】B 【解析】本题以遗传病系谱图为背景,考查对遗传定律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考查识图能力。 “Ⅰ-1 基因型为 AaBB”而个体不会患病,由此可推知基因型为 A__B__的个体表现正常,也可推知患病的个 体Ⅱ-2 的基因型必为 aaB__。 由于第Ⅲ代不会患病,第Ⅲ代个体的基因型一定为 AaB__,故Ⅱ-3 的基因型必为 AAbb,同时确定Ⅱ-2 的基 因型必为 aaBB,则Ⅰ-3 的基因型为 A__Bb,故选项 A 错误,B 正确。Ⅲ -1 与Ⅲ -2 的基因型都是 AaBb,故 选项 C 错误。Ⅲ -2 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 的子代中,正常的概率为 9/16 而患病的概率为 7/16,故选 项 D 错误。 25.(2012•天津卷•T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 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 代的雄果蝇 中约有 1/8 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 Xr 的配子占 1/2 C.F1 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 bb XrXr 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同时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据题干信息,可推出 亲本基因型为 BbXRXr BbXrY 故 A、B 均正确,C 选项,长翅为 3/4,雄性为 1/2,应为 3/8。D 选项,考查减 数第二次分裂中基因的情况,也是正确的。 26.(2012•江苏卷•T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1 的基因型 D.F2 的 3:1 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存在相互作用关系,A错;在完全显性条件下杂合子与显 性纯合子的性状表现相同,B错;孟德尔的测交方法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同时,可以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和 分离定律,C错;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的条件: ①所研究的每 一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②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 受精的机会均等。③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④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 要足够多。所以如果没有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雌雄各两种基因型的配子就无法得到比例相同的四种结合 方式,也应得不到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27.(2011•上海生命科学卷•T24)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 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 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 产生 4 个配子,比例为 1:1:1:1 B.F1 产生基因型 YR 的卵和基因型 YR 的精子数量之比为 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 F1 产生的 4 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F1 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 YR 和基因型为 yr 的比例为 1:1 【答案】D 【解析】据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 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 YR、Yr、yR、yr 四种配子,比例是 1: 1:1:1,不可能只产生四个配子,A 错误;F1 的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各自分别产生卵细胞 和精子,由于性原细胞及过程的不同,它们的数量没有一定的比例,B 错误;自由组合定律是指 F1 产生配 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裂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 错误;由于 F1 黄色圆粒豌豆(YyRr)能产生 YR、Yr、yR、yr 四种配子,比例是 1:1:1:1,所以基因型为 YR 和基因型 为 yr 的比例为 1:1,D 正确。 28.(2011•上海生命科学卷•T30)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 右表,若 WPWS 与 WSw 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A.3 种,2:1:1 B.4 种,1:1:1:1 C.2 种,1:1 D.2 种,3:1 【答案】C 【解析】WPWS 与 WSw 杂交,产生的配子随机组合,共产生四种基因型,分别是 WPWS、WPw、WSWS、和 WSw。根 据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它们的表现型分别是红斑白花、红斑白花、红条白花和红条白花,比例为 1:1:1: 1.因此,WPWS 与 WSw 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是红斑白花:红条白花=1:1。 29.(2011•上海生命科学卷•T31)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 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 27cm 的 mmnnuuvv 和离地 99cm 的 MMNNUUVV 杂交得到 F1,再用 F1 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 F2 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 3690cm,则甲植株可能 的基因型为 A.MmNnUuVv  B.mmNNUuVv  C.mmnnUuVV  D.mmNnUuVv 【答案】B 【解析】解:由题干已知,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基因型为 mmnnuuvv 的麦穗离地 27cm,基因型为 MMNNUUVV 的麦穗离地 99cm,所以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的高度是(99-27)÷8=9.现将将麦穗 离地 27cm 的 mmnnuuvv 和离地 99cm 的 MMNNUUVV 杂交得到的 F1 的基因型是 MmNnUuVv,高度为 27+9×4=63 (cm)。F1MmNnUuVv 与甲植株杂交,产生的 F2 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 36-90cm,(36-27)÷9=1,(90-27)÷ 9=7,说明产生的 F2 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 1 个到 7 个。 让 F1MmNnUuVv 与 MmNnUuVv 杂交,产生的 F2 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 0 个到 8 个,A 错误; 让 F1MmNnUuVv 与 mmNNUuVv 杂交,产生的 F2 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 1 个到 7 个,B 正确; 让 F1MmNnUuVv 与 mmnnUuVV 杂交,产生的 F2 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 1 个到 6 个,C 错误; 让 F1MmNnUuVv 与 mmNnUuVv 杂交,产生的 F2 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 0 个到 7 个,D 错误; 30.(2011•海南生物卷•T17)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 AaBBCcDDEe×AaBbCCddEe 产生的 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A.1/32 B.1/16 C.1/8 D.1/4 【答案】B 【解析】A.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 2 × 1 2 × 1 2 × 1 2 = 1 16不是 1 32,A 错误; B.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 2 × 1 2 × 1 2 × 1 2 = 1 16,B 正确; C.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 2 × 1 2 × 1 2 × 1 2 = 1 16,不是1 8,C 错误; D.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 2 × 1 2 × 1 2 × 1 2 = 1 16,不是1 4,D 错误。 31.(2011•海南生物卷•T18)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 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 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 F1 代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 F1 代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 F2 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答案】C 【解析】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 F1 代全为红花,因为 F1 只表现出红色显性,可能红色显性白色隐性融 合后显比隐强,并不否定融合也不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融合没有否定显隐性,只是没有互换分离,A 错误;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 F1 代全为粉红花,显性红花与隐性白花融合成粉红花,支持的是融合遗传方式, B 错误;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F1 代全为红花是看不出是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或是融合遗传方式,应 该看 F2 代,与融合理论对立的是颗粒学说,就是说基因具有单位性和纯洁性可以分离就是基因分离定律,C 正确;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既看不出孟德尔的遗传方式也看不 出融合遗传方式,D 错误。 32.(2010•北京卷•T4)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 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BbSs 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1/16 B.3/16 C.7/16 D.9/16 【答案】B 【解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采用分对研究最为简单。毛色遗传中,后代出现黑色的概率是 3/4。斑点遗传 中,后代出现白斑的概率是 1/4。所以子代中黑色有白斑小鼠出现的概率是 3/4×1/4=3/16 33.(2010•全国卷Ⅱ•T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 AA 和 Aa 个体全部存活,aa 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 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 AA、Aa 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 1:2。假设每对 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 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 和 Aa 的比例是 A.1:1 B.1:2 C.2:1 D.3:1 【答案】A 【解析】根据亲代 AA、Aa 两种基因型的比例为 1:2,求出 A 的基因频率为 2/3,a 的基因频率为 1/3。按 照遗传平衡,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为 AA=AⅹA=4/9 ,Aa=2ⅹAⅹa=4/9,二者的比例为 1:1。 34.(2010•江苏卷•T20)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 基因决定雄株,g 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 决定雌株。G 对 g、g—,g 对 g—是显性。如:Gg 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A.Gg 和 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柑.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答案】D 【解析】从题意可知,Gg、Gg—均为雄性,不能杂交,A 项错误;两性为 gg—可产生两种配子,B 项错误; 两性植株 gg-可自交可产生 g—g—雌株,C 项错误;若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则纯合子比例会比杂合子 高,D 项正确。 35.(2010•安徽卷•T4)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 和 B、b),这两 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 2 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 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 自交,F2 获得 137 株扁 盘形、89 株圆形、15 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BB 和 Aabb B.aaBb 和 Aabb C.AAbb 和 aaBB D.AABB 和 aabb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是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 状的遗传,由两圆形的南瓜杂交后代全为扁盘形可知,两亲本均为纯合子,而从 F1 自交,F2 的表现型及比 例接近 9∶6∶1 看出,F1 必为双杂合子。所以两圆形的亲本基因型为选项 C。 36.(2010•福建卷•T3)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原理: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 错误;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 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B 错误;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 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 正确;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 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 错误。 37.(2019•全国卷Ⅰ•T32)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 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 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 现 的 概 率 为 _________________ 。 图 中 所 列 基 因 中 , 不 能 与 翅 外 展 基 因 进 行 自 由 组 合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 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 F1, F1 相互交配得到 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 F1 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 F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能 够验证伴性遗传的 F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16 紫眼基因 (2)01/2 (3)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解析】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 X 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 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粗糙眼和黑檀体对应的基因均位于 3 号 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 染色体、2 号及 3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 由组合。(1)根据题意并结合图示可知,翅外展基因和粗糙眼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翅外展粗糙眼果 蝇的基因型为 dpdpruru,野生型即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二者杂交的 F1 基因型为: DPdpRUru,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 中翅外展正常眼果蝇 dpdpRU__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只有位 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图中翅外展基因与紫眼基因均位于 2 号染色体上,不能进 行自由组合。(2)焦刚毛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Y,野生型即直刚毛红眼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XSNWXSNW,后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 和 XSNWY,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焦刚毛的概率为 0。 若进行反交,则亲本为:焦刚毛白眼雌果蝇 XsnwXsnw 和直刚毛红眼纯合雄果蝇 XSNWY,后代中雌果蝇均为 直刚毛红眼(XSNWXsnw),雄性均为焦刚毛白眼(XsnwY)。故子代出现白眼即 XsnwY 的概率为 1/2。(3)控 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眼黑檀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Y,野生型即红眼灰体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 为:EEXWXW,F1 中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 EeXWXw,EeXWY,表现型均为红眼灰体。故能够验证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的 F1 中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灰体,F2 中红眼灰体 E_XW_:红眼黑檀体 eeXW_∶白眼灰体 E-XwY∶白眼黑檀体 eeXwY=9∶3∶3∶1。因为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故验证伴性遗传时 应该选择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F1 中雌雄均表现为红眼,基因型为:XWXw,XWY,F2 中红眼雌蝇∶红 眼雄蝇∶白眼雄蝇=2∶1∶1,即雌性全部是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 38.(2019•全国卷 II•T32)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 2 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a 和 B/b 控 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 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 1∶1,则丙植株所有 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 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 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1)绿色 aabb (2)AaBb4 (3)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解析】依题意: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说明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 aabb。实验①的子代都 是绿叶,说明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②的子代发生了绿叶∶紫叶=1∶3 性状分离,说明乙植株产生四种比 值相等的配子,并结合实验①的结果可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 aabb,紫叶为 A_B_、A_bb 和 aaB_。(1)依题意可知: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绿叶甘蓝甲植株自交,子代都 是绿叶,说明绿叶甘蓝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②中,绿叶甘蓝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绿叶∶ 紫叶=1∶3,说明紫叶甘蓝乙植株为双杂合子,进而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子代中有四种基因型,即 AaBb、Aabb、aaBb 和 aabb。(3)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紫叶∶绿叶=1∶1,说明紫叶 甘蓝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另一对为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 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对显性纯合的基因,因此丙植株所有 可能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 中紫叶∶绿叶=15∶1,为 9∶3∶3∶1 的变式,说明该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均为 AaBb,进而推知丙植株的基 因型为 AABB。 39.(2019•全国卷 III•T32)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 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________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 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答案】(1)显性性状 (2)答:思路及预期结果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 自交,得到 F2,若 F2 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 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F1 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 F1 自交,得到 F2,若 F2 中出 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F1 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 1∶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 证分离定律。 【解析】(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中存在控制该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其通常表现 的性状是显性性状。(2)玉米是异花传粉作物,茎顶开雄花,叶腋开雌花,因自然条件下,可能自交,也 可能杂交,故饱满的和凹陷玉米子粒中可能有杂合的,也可能是纯合的,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 离定律,首先要确定饱满和凹陷的显隐性关系,再采用自交法和测交法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①两种玉 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 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 自交,得到 F2,若 F2 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 律。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F1 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 F1 自交,得到 F2,若 F2 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F1 表现 两种性状,且表现为 1∶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40.(2019•北京卷•T30)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的杂种一代会 出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油 菜籽的产量。 (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在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我国学 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 _________性性状。 ②杂交一与杂交二的 F1 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 3 个基因(A1、A2、A3) 决定。品系 1、雄性不育株、品系 3 的基因型分别为 A1A1、A2A2、A3A3。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 A1、 A2、A3 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 (2)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 1、3 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YF1),供农业生产使 用,主要过程如下: ①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 3 的优良性状与_________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 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②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_________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 YF1。 ③为制备 YF1,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的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 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_________。 (3)上述辨别并拔除特定植株的操作只能在油菜刚开花时(散粉前)完成,供操作的时间短,还有因辨别 失误而漏拔的可能。有人设想:“利用某一直观的相对性状在油菜开花前推断植株的育性”,请用控制该性 状的等位基因(E、e)及其与 A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展示这一设想。 【答案】 (1)①一显②A1 对 A2 为显性;A2 对 A3 为显性 (2)①雄性不育 A2A3∶A3A3=1∶1 ②A1A1 ③所得种子中混有 A3A3 自交产生的种子、A2A3 与 A3A3 杂交所产生的种子,这些种子在生产上无杂种优势 且部分雄性不育 (3) 【解析】杂交一 F2 育性正常和雄性不育出现性状分离比为 3:1,说明控制雄性不育和育性正常是一对相对性 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育性正常为显性,雄性不育为隐性。杂交二,亲本雄性不育与品系 3 杂交,后 代全为雄性不育,说明雄性不育为显性,品系 3 的性状为隐性。F1 雄性不育与品系 3 杂交,后代育性正常: 雄性不育比例为 1∶1,属于测交实验。(1)①通过分析可知,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杂交二,雄性不育为显性性状。②品系 1、雄性不育株、品系 3 的基因型分别为 A1A1、A2A2、A3A3, 通过分析可知,杂交一 A1 为显性基因,A2 为隐性,杂交二 A2 为显性,A3 为隐性,由此推断 A1、A2、A3 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A1>A2>A3。(2)①通过杂交二,可将品系 3A3A3 的优良性状与雄性不育株 A2A2 杂 交,得到 A2A3,再与 A3A3 杂交,得到 A2A3∶A3A3=1∶1。②将 A2A3 种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 A1A1 的 品系 1 种成父本行,制备 YF1 即 A1A3。③由于 A2A3×A1A1 杂交后代有 A1A3 和 A1A2 两种基因型的可育油菜 种子,A1A3 自交后代皆可育,但是 A1A2 自交会出现 1/4A2A2 雄性不育,而导致减产。(3)将 E 基因移入 A2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使其紧密连锁,则表现 E 基因性状个体为不育,未表现 E 基因性状个体为可育,这样 成功去除 A1A2,只留下 A1A3。 41.(2019•天津卷•T10)作物 M 的 F1 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F1 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 1(以两 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 F1 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 F1 优良性状一致的 N 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 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途径 2。据图回答: (1)与途径 1 相比,途径 2 中 N 植株形成配子时由于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不会发生由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的基因重组,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杂合是保持 F1 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以 n 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理论上,自交胚与 F1 基 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_______,克隆胚与 N 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__________。 (3)通过途径___________获得的后代可保持 F1 的优良性状。 【答案】(1)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半 (2)1/2n100% (3)2 【解析】由题意可知,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获得 F1 的优良性状,途径 1 为正常情况下 F1 自交获得具有优良性 状的子代,途径 2 中先对 M 植株进行基因改造,再诱导其进行有丝分裂而非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导致其 卵细胞含有与 N 植株体细胞一样的遗传信息,再使得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克隆胚,该个体与 N 植株的遗 传信息一致。(1)途径 1 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而途径 2 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 不发生基因重组,且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减半,故与途径 1 相比,途径 2 中 N 植株形成配子时不会发生同 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2)由题 意可知,要保持 F1 优良性状需要基因杂合,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获得杂合子的概率是 1/2,若该植株有 n 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杂合子自交子代中每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 1/2n,故自交胚 与 F1 基因型(基因杂合)一致的概率为 1/2n。而克隆胚的形成相当于无性繁殖过程,子代和 N 植株遗传信 息一致,故克隆胚与 N 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 100%。(3)途径 1 产生自交胚的过程存在基因重组,F1 产 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经受精作用后的子代具有多样性,不可保持 F1 的优良性状;而途径 2 产生克隆胚的 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子代和亲本的遗传信息一致,可以保持 F1 的优良性状。 42.(2019•江苏卷•T32)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 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毛色 红毛 棕毛 白毛 基因组成 A_B_ A_bb、aaB_ aabb (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 F1 均表现为红毛,F1 雌雄交配产生 F2。 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F1 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 ③F2 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F 2 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F 2 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 ___________。 (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 I、i,I 基因对 A 和 B 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 基因不抑制,如 I_A_B_ 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 IiAaBb 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白毛个体的比 例为_____________。 【答案】(1)4 (2)①AAbb 和 aaBB②红毛∶棕毛∶白毛=1∶2∶1③4④1/31/9 (3)9/6449/64 【解析】由题意: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可知猪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 个 体相互交配,后代 A_B_∶A_bb∶aaB_∶aabb=9∶3∶3∶1,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 9∶ 3∶3∶1 变型的应用。(1)由表格知:棕毛猪的基因组成为 A_bb、aaB_,因此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 Aabb、aaBB、aaBb4 种。(2)①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 均为红毛猪,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 A_B_,可推 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F1 红毛猪的基因型为 AaBb。②F1 测交,即 AaBb 与 aabb 杂 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Aabb∶aaBb∶aabb=1∶1∶1∶1,根据表格可知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 红毛∶棕毛∶白毛=1∶2∶1。③F1 红毛猪的基因型为 AaBb,F1 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 F2,F2 的基因型有: A_B_、A_bb、aaB_、aabb,其中纯合子有:AABB、AAbb、aaBB、aabb,能产生棕色猪(A_bb、aaB_) 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共4 种。④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 A_bb∶aaB_∶aabb=9∶3∶3∶1,棕毛猪 A_bb、aaB_所占比例为 6/16,其中纯合子为 AAbb、aaBB,所 占比例为 2/16,故 F2 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2/6,即 1/3。F2 的棕毛个体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 1/6AAbb、2/6Aabb、1/6aaBB、2/6aaBb。棕毛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毛个体(aabb)的杂交组合及概率为: 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1/3×1/3×1/4+1/3×1/3×1/4+1/3×1/3×1/2×1/2×2 =1/9。(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的 I 基因对 A 和 B 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只要有 I 基因,不管有没有 A 或 B 基因都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 IiAaBb 个体雌雄交配,后代中红毛个体即基因型为 iiA_B_的个体。把 Ii 和 AaBb 分开来做,Ii×Ii 后代有 3/4I_和 1/4ii,AaBb×AaBb 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A_B_∶A_bb∶aaB_∶aabb= 9∶3∶3∶1。故子代中红毛个体(iiA_B_)的比例为 1/4×9/16=9/64,棕毛个体(iiA_bb、iiaaB_)所占比 例为 1/4×6/16=6/64,白毛个体所占比例为:1-9/64-6/64=49/64。 43.(2019•浙江 4 月选考•T31)某种昆虫眼色的野生型和朱红色、野生型和棕色分别由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F1 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是______。 (3)以杂交组合丙 F1 中的白眼雄性个体与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进行杂交,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 【答案】(1)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杂交组合甲的亲本均为野生型,F1 中雌性个体均为野生型,而雄性个体 中出现了朱红眼 (2)BbXAXa BbXAY 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为白色 (3)如图 【解析】根据杂交组合甲分析可得,等位基因 A、a 位于 X 染色体上;根据杂交组合乙分析可得,等位基因 B、b 位于常染色体上;同时结合杂交组合甲、乙、丙分析可知,白眼雄性个体是由于两对等位基因均呈隐 性表达时出现。(1)分析杂交组合甲可得,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受到性别影响,两个野生型亲本杂 交,得到全是野生型的雌性后代和既有野生型又有朱红眼雄性后代,故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析可得 A、a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后代中雌性无朱红眼,雄性有朱红眼,所以亲 本基因型为 XAXa 和 XAY,B、b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出现野生型∶棕眼=3∶1,故亲本基因型为 Bb 和 Bb,因此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AXa 和 BbXAY;F1 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可以发现是由 于 A、a 基因和 B、b 基因均呈隐性表达时出现。(3)由于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 AXa 和 BbXAY,故杂交组合丙 F1 中的白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bbXaY,可产生的配子为 bXa 和 bY,比例为 1∶1; 由于 B、b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丙组 F1 中出现棕眼个体且没有朱红眼个体,故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 的基因型为 BbXAXA 可产生的配子为 BXA 和 bXA,比例为 1∶1;因此可获得后代基因型有 BbX AXa、 bbXAXa、BbXAY 和 bbXAY,且比例满足 1∶1∶1∶1,故遗传图解如下: 44.(2018•全国Ⅰ卷•T32)果蝇体细胞有 4 对染色体,其中 2、3、4 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 状的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 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 雌 9∶3∶3∶1 1/2 有眼 1/2 雄 9∶3∶3∶1 1/2 雌 9∶3∶3∶1 1/2 无眼 1/2 雄 9∶3∶3∶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 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 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 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4 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 杂交,F1 相互交配后,F2 中雌雄均有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 3/64 时,则说明无 眼性状为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答案】(1)不能  无眼  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 (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位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 眼,则无眼位隐性性状 (3)8  隐性 【解析】(1)分析题干可知,两亲本分别为无眼和有眼,且子代中有眼:无眼=1:1,且与性别无关联,所以 不能判断控制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有眼为显性(用基因 E 表示),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XeXe 和 XEY,子代的基因型为 XEXe 和 XeY,表现为有眼为雌性,无眼为雄性,子代雌雄个体中没有同时出现有眼与无眼的性状,不符合题意,因 此显性性状是无眼。(2)要通过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在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可 以选择表中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无眼的性状进行杂交实验,若无眼为显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 眼雌雄果蝇均为杂合子,则该杂交子代中无眼:有眼=3:1;若无眼为隐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 雄果蝇均为隐性纯合子,则该杂交子代全部为无眼。(3)表格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 体残翅=9:3:3:1,可分析出显性性状为灰体(用基因 A 表示)和长翅(用基因 B 表示),有眼和无眼不 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用基因 C 或 c 表示),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的基因型可写为 AABB 和 aabb,可推出 F1 的基因型为 AaBbCc,F1 个体间相互交配,F2 的表现型为 2×2×2=8 种。F2 中黑檀 体(Aa×Aa=1/4)长翅(Bb×Bb=3/4)无眼所占比例为 3/64 时,可知无眼所占比例为 1/4,则无眼为隐性性 状。 45.(2018•全国Ⅲ卷•T31)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 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 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 F1 表现型 F2 表现型及个体数 红二×黄多 红二 450 红二、160 红多、150 黄二、50 黄多 甲 红多×黄二 红二 460 红二、150 红多、160 黄二、50 黄多 圆单×长复 圆单 660 圆单、90 圆复、90 长单、160 长复 乙 圆复×长单 圆单 510 圆单、240 圆复、240 长单、10 长复 回答下列问题: ( 1 ) 根 据 表 中 数 据 可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 控 制 甲 组 两 对 相 对 性 状 的 基 因 位 于 __________ 上 , 依 据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 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 F1 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 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F2 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 9∶3∶3∶1  一对  F2 中每对 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 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 9∶3∶3∶1 (2)1∶1∶1∶1 【解析】(1)因题干说明是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故杂交的品种均为纯合子,根据表中甲的数据,可知 F1 的红果、二室均为显性性状,甲的两组 F2 的表现型之比均接近 9∶3∶3∶1,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 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的 F1 的圆果、单一花序均为显性性状,F2 中第一组:圆∶长=(660+90)∶ (90+160)=3∶1、单∶复=(660+90)∶(90+160)=3∶1;第二组:圆∶长=(510+240)∶(240+10) =3∶1、单∶复=(510+240)∶(240+10)=3∶1;但两组的四种表现型之比均不是 9∶3∶3∶1,说明控制 每一对性状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基因位于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表中乙组的杂交实验得到的 F1 均为双显性杂合子,F2 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 9∶ 3∶3∶1,说明 F1 产生的四种配子不是 1∶1∶1∶1,所以用两个 F1 分别与“长复”双隐性个体测交,就不 会出现 1∶1∶1∶1 的比例。 46.(2017•新课标Ⅲ卷•T32)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 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 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 A/a、B/b、E/e 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 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 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 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 (1)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 F1 和 F2,若各杂交组合的 F2 中均出现四种表现 型,且比例为 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 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 F1 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 F1 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 的 F1 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 【解析】(1)实验思路:将确定三对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拆分为判定每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 对染色体上,如利用①和②进行杂交去判定 A/a 和 B/b 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实验过程:(以判定 A/a 和 B/b 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为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正常刚毛∶无眼小刚毛=9∶3∶ 3∶1,则 A/a 和 B/b 位于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否则 A/a 和 B/b 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2)实验思路:将验证 A/a 和 B/b 这两对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拆分为验证 A/a 位于 X 染色体上和 B/b 位于 X 染色体上分别进 行验证。如利用①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 A/a 位于 X 染色体上,利用②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 B/b 位 于 X 染色体上。实验过程:(以验证 A/a 位于 X 染色体上为例) 取雌性的①和雄性的③进行杂交实验: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子一代中雌性全为有眼,雄性全为无眼,则 A/a 位于 X 染色体上; 若子一代中全为有眼,且雌雄个数相等,则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 47.(2017•北京卷•T30)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 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因此在___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 整的______。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 S 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 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 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 PCR 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 2。 从图 2 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___发育而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 A、a 与 R、r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 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 A 或 R 时 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推 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 S 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 请根据 F1 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_______。 (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 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________________;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 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___________________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答案】(1)10 减数染色体组 (2)①卵细胞 ②紫粒亲本是杂合子 aaRr/Aarr ③单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白色,基因型为 ar;二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 AaRr;二者籽粒 胚乳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 AaaRrr。 (3)用 G 和 H 杂交,将所得 F1 为母本与 S 杂交;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 【解析】(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为 20/2=10。单倍体细胞中无同 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染色体随机分配,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2)①由 图可以看出,单倍体子代 PCR 结果与母本完全相同,说明单倍体的胚由母本的卵细胞发育而来。②A、a 与 R、r 独立遗传,共同控制籽粒的颜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紫粒亲本是杂合 子,两对等位基因各自相互分离后,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根据紫∶白=3∶5 的性状分离比,紫粒占 3/8,由“3/8=3/4×1/2”可推出亲本中紫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双杂合,白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单杂合+隐形基因, 即 aaRr/Aarr。③根据图中的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二倍体籽粒的颜色应为紫色,基因型为 AaRr;单倍体籽粒 由母本的配子发育而来,所以其基因型为 ar。胚乳都是由一个精子(基因组成 AARR)和两个极核(基因 组成都为 ar)结合后发育而来,基因型为 AaaRrr。(3)按照(2)③中的方法,可将 G 和 H 杂交,得到 F1, 再以 F1 为母本授以突变体 S 的花粉,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 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48.(2017•海南卷•T29)果蝇有 4 对染色体(I~IV 号,其中 I 号为性染色体)。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 体、长翅、直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 如表所示。 表现型 表现型特征 基因型 基因所在染色体 甲 黑檀体 体呈乌木色、黑亮 ee III 乙 黑体 体呈深黑色 bb II 丙 残翅 翅退化,部分残留 vgvg II 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1 的表现型是_______;F1 雌雄交配得到的 F2 不符合 9∶3∶3∶1 的表现型分 离比,其原因是__________。 (2)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1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F1 雌雄交配得到的 F2 中果 蝇体色性状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分离。 (3)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直刚毛灰体雌蝇杂交后,子 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 ♂∶焦刚毛灰体♂∶焦刚毛黑体♂=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控制刚毛性 状的基因用 A/a 表示)。 【答案】(1)灰体长翅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 II 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EeBb 灰体会 (3)XAXABB、XaYbb 【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甲为 eeBBVgVg,乙为 EEbbVgVg,丙为 EEBBvgvg。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子 代为 EEBbVgvg,即灰体长翅。F1 雌雄交配,由于 BbVgvg 均位于 II 染色体,不能自由组合,故得到的 F2 不符合 9∶3∶3∶1 的表现型分离比。(2)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即 eeBBVgVg×EEbbVgVg,F1 的基因型为 EeBbVgVg,表现型为灰体。F1 雌雄交配,只看 EeBb 这两对等位基因,即 EeBb×EeBb,F1 为 9E_B_(灰 体):3E_bb(黑体):3eeB_(黑檀体):1eebb,发生性状分离。(3)子二代雄蝇:直刚毛∶焦刚毛= (3+1)∶(3+1)=1∶1,雌蝇:直刚毛∶焦刚毛=8∶0=1∶0,表明 A 和 a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子二代雌 蝇都是直刚毛,表明直刚毛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雄蝇为 XAY,雌蝇为 XAXa,亲本为 XAXA×XaY。关于灰身 和黑身,子二代雄蝇:灰身∶黑身=(3+3)∶(1+1)=3∶1,雌蝇:灰身∶黑身=6∶2=3∶1,故 B 和 b 位 于常染色体,子一代为 Bb×Bb。综上所述,亲本为 XAXABB、XaYbb。 49.(2016•全国卷II•T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 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 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答案】(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解析】(1)由分析可知,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性状,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 (2)实验 1 中,有毛白肉 A(D_ff)与无毛黄肉 B(ddF_),后代全为有毛,说明 A 的基因型为 DDff;而后 代黄肉和白肉比例为 1:1,因此 B 的基因型为 ddFf.有毛白肉 A(DDff)与无毛黄肉 C(ddF_)杂交后代 全为黄肉,因此 C 的基因型为 ddFF。 (3)B 的基因型为 ddFf,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实验 3 子代的基因型为 DdFf,自交下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 =9:3:3:1。 (5)由于实验 2 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ddFf、ddFF,因此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ddFF、ddFf。 50.(2016•天津卷•T9)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 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 a1 和 a2,在鲫鱼中是 a3 和 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 P1、 P2、P3、P4 可两两组合成 GPI。以杂合体鲤鱼(a1a2)为例,其 GPI 基因、多肽链、GPI 的电泳(蛋白 分离方法)图谱如下。 请问答相关问题: (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 GPI 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 a2a4 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 GPI 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__________条带。 (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 GPI 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答案】(10 分)(1)P3P3 或 P4P4 (2)25% 3 (3)a1a2a3 100% 【解析】(1)由题图可知,鲤鱼中是基因 a1 和 a2 分别编码 P1、P2 肽链,则鲫鱼基因 a3、a4 分别编码 P3、P4 肽链,所以纯合纯合二倍体鲫鱼体内的 GPI 类型是 P3P3 或 P4P4。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基因型分别是 a1a2、a3a4,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 a1a3:a1a4:a2a3: a2a4=1:1:1:1,基因型为 a2a4 个体的比例是 25%;由于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因此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 鱼的组织进行 GPI 电泳分析,会出现 3 条电泳带。 (3)由电泳图可知,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 GPI 电泳分析出现了 P1P1、P2P2、P3P3,因此三倍体同时含有 a1、a2、a3 基因,三倍体基因型为 a1a2a3;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 51.(2015•新课标卷Ⅰ•T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 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 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 和 aa 的数量比为,A 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2:1,则对该结果 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答案】(1)1:1 1:2:1 0.5 (2)A 基因纯合致死 1:1 【解析】(1)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0.5:0.5=1:1。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a)× (A+a)→1AA:2Aa:1aa,则 A 的基因频率为为 0.5。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为 AA 的个 体不能存活,即基因 A 纯合致死。第一代 Aa:aa=2: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 A:a=2:1,自由交配,若后代都 能存活,其基因型为 AA:Aa:aa=1:4:4,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 1:1。 52.(2015•福建卷•T28)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现以红眼黄体 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 F2 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 F2 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 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 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 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由于三倍体鳟鱼,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答案】(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颜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 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解析】(1)孟德尔把 F1 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 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位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 aaBB。 (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 aabb 个 体表现为黑眼黑体。 (3)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 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 aabb 或 A-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 明有 aabb。 (4)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 ab 或 Ab,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 配子为 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 AaaBBb。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 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 53.(2015•安徽卷•T31)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 为黑羽,bb 为白羽,Bb 为蓝羽;另一 对等位基因 CL 和 C 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 为短腿,CC 为正常,但 CLCL 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 F1。 (1)F1 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 F1 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 中出现 _______________中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 CL 和 C 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 是____________;在控制致死效 应上,CL 是________________。 (3)B 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 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 B 和 b 基因进行测序 并比较,发现 b 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 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 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 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1/3 (2) 显性 隐性 (3) 提前终止 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4) 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 ZZ 为雄性,WW 胚胎致死 【解析】(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一只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 BBCtC,一只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 bbCtC,得 到 F1 的基因型为 BbCC:BbCtC:BbCtCt=1:2:1,其中 BbCtCt 胚胎致死,所以 F1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正常: 蓝羽短腿=1:2;若让 F1 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 的表现型的种类数为 3×2=6 种,其中蓝羽短腿鸡 BbCtC 所占比例为 1/2×2/3=1/3。 (2)由于 CtC 为短腿,所以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t 是显性基因;由于 CtC 没有死亡,而 CtCt 胚 胎致死,,所以在控制死亡效应上,Ct 是隐性基因。 (3)B 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 B 和 b 基因进行 测序并比较,发现 b 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 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提前终止或者从 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这种情况下,雌鸡的染色体组成为 ZW,形成的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 Z 或 W,卵细胞只与次级卵 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 ZZ 为雄性,WW 胚胎致死,所以后代都为雄性。 54.(2015•重庆卷•T8))某课题组为解决本地奶牛产奶量低的问题,引进了具高产奶基因但对本地适应 性差的纯种公牛。 (1)拟进行如下杂交: ♂A(具高产奶基因的纯种)×♀B(具适宜本地生长基因的纯种)→C 选择 B 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若 C 中的母牛表现为适宜本地生长,但产奶量并不 提高,说明高产奶是性状。为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根据现有类型,最佳杂交组合是, 后代中出现这种母牛的概率是(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 (2)用以上最佳组合,按以下流程可加速获得优良个体。 精子要具有受精能力,需对其进行处理;卵子的成熟在过程中完成。在过程 4 的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 其作用是。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过程 5 前应鉴定胚胎的。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过程的基因 重组有关。 (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取技术。 【答案】(1)生长发育或胚胎发育 隐性 ♂A×♀C 1/8 (2)获能或增强活力 ③ 供能 性别、高产奶和适宜生长的基因 ② (3)胚胎分割 【解析】(1)由于胚胎能在母体内进行正常的胚胎发育,所以可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纯种牛做母本。用纯 种高产奶牛与适宜当地生长的纯种牛杂交,获得了 C 牛,表现为适宜当地生长,但产奶量并没提高,这说 明不适宜当地生长是隐性性状,适宜当地生长是显性性状,高产奶是隐性性状,低产奶是显性性状。由于 控制奶牛的产奶量的基因和对本地的适应性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说明他们在遗传时遵循基因 的自由组合定律,若控制奶牛的产奶量的等位基因为 A 和 a,对本地的适应性的的等位基因为 B 和 b,可推 知雄牛 A 的基因型为 aabb,雌牛 B 为 AABB,C 为 AaBb,可见要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当地生长的母牛(aaB), 最佳的实验组合为♂A×♀C,此时后代出现所需牛(aaBb)的概率为 1/4×1/2=1/8。 (2)精子需获能后才具备受精的能力;由于排卵时排出的卵子只发育到减数 MⅡ,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 卵细胞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即卵子的成熟是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完成;在胚胎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 葡萄糖能为胚胎发育过程提供能量;为了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在胚胎移植之前需对胚胎的性别、 高产奶和适宜生长的基因进行鉴定;母牛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产生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的卵细 胞,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此有关。 (3)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可产生遗传性状相同的多个胚胎,从而提高胚胎的利用率。 55.(2014•天津卷•T9)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 (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 是雄果蝇 M 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果蝇 M 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 DNA 测序。 (3)果蝇 M 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4)果蝇 M 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 M 与黑身残 翅 个 体 测 交 , 出 现 相 同 比 例 的 灰 身 长 翅 和 黑 身 残 翅 后 代 , 则 表 明 果 蝇 M 在 产 生 配 子 过 程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 (5)在用基因型为 BBvvRRXeY 和 bbVVrrXEXE 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 M 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 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 M 杂交,F1 性状分离比如下: ① 从 实 验 结 果 推 断 , 果 蝇 无 眼 基 因 位 于 __________ 号 ( 填 写 图 中 数 字 ) 染 色 体 上 ,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 雌性﹕雄性 灰身﹕黑身 长翅﹕残翅 细眼﹕粗眼 红眼﹕白眼 1/2 有眼 1﹕1 3﹕1 3﹕1 3﹕1 3﹕1 1/2 无眼 1﹕1 3﹕1 3﹕1 / / ②以 F1 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红眼细眼 (2)5 (3)XEXe (4) B(或 b) v (或 V) V 和 v(或 B 和 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 (5)①7、8(或 7、或 8) 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示例: 杂交亲本:F1 中的有眼雌雄果蝇 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形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 【解析】(1)据图中信息,果蝇 M 含有显性基因 E、R,所以眼色的表现型为红眼和细眼的显性性状。 (2)要测定基因组的序列需要测定该生物所有的基因,由于 X 和 Y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不同,所以 需要测定 3 条常染色体+X 染色体+Y 染色体,即 5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 (3)子代雄性的红眼和白眼均只能来自于母本,因此需要母本同时具有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即 XEXe。 (4)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 B、v 和 b、V 分别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配子的组合,理论上后代 只有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出现等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说明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 换。 (5)根据表格结果,若无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 M 与无眼雌果蝇的后代中雄性都为无眼,与表格结果 不符,所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子代有眼﹕无眼=1﹕1,同时其他性状均为 3﹕1,说明有眼无眼性状 的遗传和其他性状不连锁,为自由组合,因此和其他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据图可知应该位于 7 号或 8 号染色体上。由于子代有眼﹕无眼=1﹕1,说明亲代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判断其显隐性,可选择 自交法(即有眼雌性×有眼雄性),若有眼为显性,则亲代均为杂合子,后代有性状分离,若无眼为显性, 则亲代均为隐性纯合子,后代无性状分离。 56.(2014•浙江卷•T32)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 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 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 2n)。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 变浅)。设种皮颜色由 1 对等位基因 A 和 a 控制,且基因 a 控制种皮黑色。 请回答: (1)甲的基因型是。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 (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 (3)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首先对种子胚进行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通过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然 后利用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出,才能进行分裂,进而分化形成植株。 (4)将乙与缺少 1 条第 7 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核型 2n-1,种皮白色)杂交获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现 型及其比例为,则可将种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 7 号染色体上。 (5)通过建立乙植株的,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因此,转基因 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 【答案】(1)AA 不完全显性(AA 为白色,Aa 为浅黑色) (2) 浅色丙(♂) 浅色丙(♀) P Aa × Aa 配子: A a A a F1: AA Aa Aa aa 白色 浅色 浅色 黑色 1 : 2 : 1 (3) 悬浮 细胞壁 (4) 浅色:黑色=1:1 (5) 基因文库 有生殖隔离的 【解析】:(1)由于甲与乙杂交后代均为浅色,说明甲与乙都是纯合子,所以甲的基因型为 AA,且 Aa 不 完全显现为浅色。 (2)遗传图解需要的要素包括:亲代表现型和基因型、配子类型、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比例。 (3)愈伤组织必须通过悬浮培养分散成单个细胞,而再生出细胞壁才能分裂分化为植株。 (4)乙的基因型为 aa,如果黑色基因在 7 号染色体上的话,缺失一条 7 号染色体的白色为 A0,根据分离 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为 Aa(浅色)和 a0(黑色),且比例为 1:1。 (5)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获取可以先建立基因文库从中获取。基因工程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使有生殖隔离的亲本的基因可以重组。 57.(2014•福建卷•T28)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 F2 中黄色 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 r 基因的碱基序列比 R 基因多了 800 个碱基对,但 r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 R 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 61 个氨基酸,推测 r 基 因转录的 mRNA 提前出现。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 7 种性状的 F1 中显性性状 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 F1 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 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 1∶1∶1∶1,说明 F1 中雌果蝇产生了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 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 型菌有 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 型菌是由 SⅡ型突变 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 S 型菌,有人认为 S 型菌出现是由于 R 型菌突变产生, 但该实验中出现的 S 型菌全为,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解释 DNA 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的高度精确性保 证了 DNA 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答案】(1)1/6 终止密码(子)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Ⅲ (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则其 F2 中的 黄色皱粒的基因型为 1/3YYrr 和 2/3Yyrr,则它们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 yy (2/3×1/4)×rr(1)=1/6。进一步研究发现 r 基因的碱基序列比 R 基因多了 800 个碱基对,但 r 基因 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 R 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 61 个氨基酸,由此可以推测 r 基因转录的 mRNA 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从基因表达的角度,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可以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 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讲 F1 中雌果蝇测交,子代有 4 种表现型, 可以肯定 F1 中的雌果蝇产生了 4 种配子。但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 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这一基本条件。 (3)由于突变存在不定向性,所以,该实验中出现的 S 型菌全为 SⅢ,就说明不是突变产生的,从而否定 了前面的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 DNA 分子的多样性, 此外,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 DNA 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58.(2014•安徽卷•T31)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______,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 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 个亲代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 F1 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 象给出合理解释:①________;②_________。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 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_______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答案】(1)a 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 (2)Aabb、AaBb 3/64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 基因突变为 a 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 A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愈伤组织 全部遗传信息 幼苗 【解析】(1)a 为隐性基因,因此若要表现为有香味性状,必须要使 a 基因纯合(即为 aa),参与香味物质 代谢的某种酶缺失,从而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2)根据杂交子代抗病: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从而推 知子代 F1 的类型有:1/8AABb、1/8AAbb、1/4AaBb、1/4Aabb、1/8aaBb、1/8aabb,其中只有 1/4AaBb、1/8aaBb 自交才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可获得的比例为 1/4*1/4*1/4+1/8*1*1/4=3/64。 (3)正常情况 AA 与 aa 杂交,所得子代为 Aa(无香味),某一雌配子形成时,若 A 基因突变为 a 基因或含 A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能出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 (4)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花粉先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单倍体植株,此过程体现了花 粉细胞的全能性,其根本原因是花粉细胞中含有控制该植株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形成的单倍体 植株需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可形成二倍体植株。 59.(2014•重庆卷•T8)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小鼠;杂交方法: 。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 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 C 被 T 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 或 UGA 或 UAG)的序列,导 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这种突变(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 。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 AaBb(A、B 基因使体重 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 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决定生 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 肥胖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①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 正反交 ②抗原抗体杂交(分子检测) CTCTGA(TGA) 不能 ③受体 (2)5/16 aaBb、Aabb、aabb (3)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解析】(1)①题中要确定基因位置(在 X 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和显、隐性关系。根据子一代性状 可直接确定显隐性关系。若要根据子一代性状来判断基因位置,可采用正、反交的方法。若是伴性遗传, 以纯合肥胖小鼠为父本,纯合正常为母本,子一代都为正常,以纯合肥胖小鼠为母本,纯合正常为父本, 子一代雌鼠正常,雄鼠都肥胖;若是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相同;②该激素为蛋白类激素,检测蛋 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题中告知“模板链的互补链”上“一个 C 被 T 替换”,产生终止密码,因而突 变后的序列为 CTCTGA(TGA) ,这种突变只能是基因的转录提前终止,形成大多肽链变短,不能使基因转录 终止;③激素作用需要受体,当受体缺乏时,也能引起肥胖症。 (2)由于 A、B 基因具有累加效应,且独立遗传,双亲基因型为 AaBb,子代中有 3 或 4 个显性基因则体重 超过父母,概率为 5/16,低于父母的基因型有 1 个或 0 个显性基因,为 aaBb、Aabb、aabb。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表现型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60.(2014•山东卷•T28)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 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 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或__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 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 E,e 和 B,b 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 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 F1 ,F1中 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 1 中 e 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Ee 的基因型频率为 ____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__。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 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 EE,Ee 和 ee 的果蝇可 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 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 F1 ;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 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I.如果 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 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答案】(1)EeBb ;eeBb(注:两空可颠倒);eeBb (2)1/2 (3)40%;48%;60% (4)答案一:①EE I.灰体∶黑檀体=3∶1 II.灰体∶黑檀体=4∶1 答案二:①Ee I.灰体∶黑檀体=7∶9 II.灰体∶黑檀体=7∶8 【解析】根据实验一中灰体∶黑檀体=1∶1,短刚毛∶长刚毛=1∶1,得知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 EeBb×eebb 或者 eeBb×Eebb。同理由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和丙的基因型应为 eeBb×EeBb,所以乙果蝇的基因型 可能为 EeBb 或 eeBb。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 E,e 和 B,b 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乙 的基因型可能为 EeBb×eebb,乙的基因型为 EeBb,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 eeBb。 ( 2 ) 实 验 二 亲 本 基 因 型 为 eeBb×EeBb , F1 中 与 亲 本 果 蝇 基 因 型 相 同 的 个 体 所 占 的 比 例 为 1/2×1/2+1/2×1/2=1/2,所以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1/2。 (3)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中,如果 aa 基因型频率为 n,则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1—n,则其产生雌 雄配子中 A 和 a 的比例为 n:(1—n),自由交配得到 F1 中黑檀体果蝇基因型比例=n2=1600/(1600+8400), 故 n=40%。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每一代中 e 的基因频率是不变的,所以为 40%,F1 中 Ee 的基因型频率为 2n(1-n)=48%,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 60%。 (4)由题意知,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如果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此黑檀体果 蝇的基因型为 ee,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 e。选用 EE 基因型果蝇杂交关系如下图。 选用 Ee 基因型果蝇杂交关系如下图。 61.(2014•四川卷•T11)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 A/a 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 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 灰鼠:3 黑鼠:4 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 黑鼠:1 白鼠 ①两对基因(A/a 和 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②实验一的 F2 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 1 代表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 F2 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F1 黄鼠随机交配:3 黄鼠:1 黑鼠 实验三 丁×纯合黑鼠 1 黄鼠:1 灰鼠 F1 灰鼠随机交配:3 灰鼠:1 黑鼠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 F1 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上述推测正 确。 ③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 A、B 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 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 3 种不同颜色的 4 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2 aabb ② 3 8/9 ③ 黑 aaBB、aaBb (2) ① A 显 ② 黄鼠:灰鼠:黑鼠=2:1:1 ③ 基因 A 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析】(1) ① 由实验一可知,两对基因控制的 F2 为 9:3:3:1 的修饰(9:3:4),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故 A/a 和 B/b 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而且 A_B_为灰色,A_bb,aabb 为白色, aaBB 为黑色(A/a 控制灰色合成,B/b 控制黑色合成)。有色物质 1 为黑色,基因 I 为 B,有色物质 2 为灰色,基因 II 为 A。 以为 F1 AaBb 为灰色可证实推论,亲本应该中甲为 AABB,乙为 aabb(甲和乙为 AAbb,aaBB 性状与题意不符 合)。 ② 由 两 对 相 对 性 状 杂 交 实 验 可 知 F2 中 白 鼠 基 因 型 为 Aabb 、 AAbb 和 aabb 三 种 。 灰 鼠 中 AABB : AaBB:AABb:AaBb=1:2:2:4。除了 AABB 外皆为杂合子,杂合子比例为 8/9。 ③ 由①解析可知有色物质 1 是黑色,实验二中,丙为纯合子,F1 全为黑色,丙为 aaBB,F1 为 aaBb,F2 中 aaB_ (aaBB、aaBb):aabb=3:1。 (2) ①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 说明新基因相对于 A 为显性(本解析中用 A+表示)。结合 F1F2 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 b 基因,其基因型为 A1ABB。 ② 若 推 论 正 确 , 则 F1 中 黄 鼠 基 因 型 为 A+aBB , 灰 鼠 为 AaBB 。 杂 交 后 代 基 因 型 及 比 例 为 A+ABB : 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 1。 ③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 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 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 4 个荧光点,2 种颜色。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62.(2014•北京卷•T30)拟南芥的 A 基因位于 1 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 基因无 此功能;B 基因位于 5 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 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 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 F2 中获得了所需植株丙(aabb)。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_________经_______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 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 (2)a 基因是通过将 T-DNA 插入到 A 基因中获得的,用 PCR 法确定 T-DNA 插入位置时,应从图 1 中选择的 引物组合是________。 (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 中有______种基因型的植株。F2 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 例应为_______。 (4)杂交前,乙的 1 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 C、R。两代后,丙获得 C、R 基因(图 2)。带有 C、R 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 ①丙获得了 C、R 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 C 和 R 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 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选用 b 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 C 和 R 基因位点间 ________,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_____的交换频率,可确定 A 基因的功能。 【答案】(1)四分体 同源 (2)Ⅱ和Ⅲ (3)2 25% (4)①父本和母本 ②蓝色、红色、蓝和红叠加色、无色 ③交换与否和交换次数 乙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交叉互换的概念及过程的理解。对考生关于减 数分裂的概念和有关知识要求较高,试题考查方式较为灵活,极具特色。属于中高难度试题。 (1)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会联会形成四分体,接着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2)确定 T-DNA 插入位置时,需扩增 A 中 T-DNA 两侧片段,在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从引物的 3’端开始合 成,即 DNA 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为 5’→3’,故选择Ⅱ、Ⅲ两个片段做引物; (3)由亲代甲(AaBB)、乙(AAbb)杂交,可知 F1 中有 AABb、AaBb 两种基因型。F1 自交到 F2(从图 2 可 知),得到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bb)所占的比例为 25%; (4)①本题目的之一是通过实验,检测 A 基因对于基因交换频率的影响。故需将 AA 个体与 aa 个体进行比 较,同时,为了鉴别是否发生交换,选择荧光蛋白基因 C、R 整合到相应染色体上。本题中亲代乙中 C、R 基因与 A 基因位于 1 号染色体上。故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部分片段互换, 致使 C、R 在 F2 中与 a 基因位于 1 号染色体上。所以丙获得 C、R 基因是由于 F1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 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 C 和 R 基因位点见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 的四个花粉粒,且四种花粉粒,即呈现出的颜色分别仅含 C 蓝色、仅含 R 红色、C、R 整合在一条染色体上红 蓝叠加呈紫色,不含荧光标记基因的无色;故产生的四个花粉粒的颜色是:红色、蓝色、紫色、无色 ③、本实验选用 b 基因纯合个体是为了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统计判断染色体在 C、R 基因间是否 发生互换,通过丙(aa)与乙(AA)比较,可确定 A 基因对于基因交换次数的影响。 63.(2014•江苏卷•T33)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基因 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 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中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 ,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 。 如果用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 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用F1棒眼长翅 的雌果蝇与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 翅果蝇的概率是 。 (2)图 2 是研究 X 射线对正常眼果蝇 X 染色体诱变示意 图。为了鉴定 X 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 F1 中 果蝇杂交,X 染 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 果 蝇 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 的解释是 ;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 F1 中 果蝇杂交,不 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答案】(1)3∶1 1∶2 1/3 1/27 (2)棒眼雌性 雄性 杂交后代中雄果蝇 X 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雌果蝇,且 X 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T 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 正 常眼雌性 X 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 【解析】(1)长翅与残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联,因此 P: VgⅹVg→长翅∶残翅=3∶1;XCIBX+ × X+Y→ X+X+ ,X+Y,XCIBX+和 XCIBY(死亡),故棒状眼和正常眼的比例为 1∶2; F1 长翅为 1/3 Vg Vg 和 2/3 Vgvg,残翅为 vgvg,2/3 Vgvg× vgvg→ 残翅 vgvg 为 2/3× 1/2=1/3,F1 正常 眼雌果蝇为 X+X+ ×正常眼雄果蝇 X+Y 所得后代均为正常眼,故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1/3×1=1/3;F1 长翅× 长翅→残翅,2/3 Vg vg× 2/3 Vg vg→2/3× 2/3× 1/4=1/9 残翅 vgvg,F1 棒眼雌果蝇 XCIBX+×正 常眼雄果蝇 X+Y→XCIBX+,X+X+,XCIBX+和 XCIBY (死亡),故棒眼所占比例为 1/3,二者合并产生棒眼残翅果蝇 的概率是 1/9×1/3=1/27。 (2)P:X CIBX+×X?Y→F1:雌性 XCIBX?,X?X+雄性 X+Y,XCIBY(死亡), F 1 中雌果蝇为正常眼 X?X+和棒眼 XCIBX?,正常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X+Y,由于 ClB 存在时, 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故 XCIBX? 不会交叉互换,X? X+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又由于杂交后代中雄果蝇 X 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雌果蝇,Y 染色 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故隐性突变可以在子代雄性中显性出来,所以选择 F1 棒眼雌性 XCIBX?与正常眼雄性 X+Y 交配,后代雄性将会出现三种表现型即棒眼,正常眼和隐性突变体。可以根据子代隐性突变个体在正常眼 和突变体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出该隐性突变的突变率;如果选择 F1 雌性正常眼 X?X+与正常眼雄性 X+Y 交配, 则雌性 X 染色体有可能存在交叉互换,故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 64.(2014•大纲卷•T34)现有 4 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 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 4 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 F1 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 F2 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 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 于______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___,而 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2) 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 F2 植株自交得到 F2 种子,1 个 F2 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 植株称为 1 个 F3 株系。理论上,在所有 F3 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 4 种,那么在这 4 种株 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1 分)自由组合(1 分)随机结合(1 分)相等(1 分) 抗锈病无芒×感锈 病有芒(1 分)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1 分)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2 分)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2 分)感锈病无芒∶感锈病 有芒=3∶1(2 分)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2 分) 【解析】(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 A/a、B/b 这两对等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4 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 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 F 1 与 F2 均相同, 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 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 芒),得 F1 均为 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才能使两组杂交的 F2 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 1 为 AaBb,F2 植株将出现 9 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 F2 自交最终可得到 9 个 F3 株系,其中基因型 AaBB、AABb、Aabb、aaBb 中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 1 、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65.(2014•海南卷•T29)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 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 表现为高茎紫花,F1 自交产生 F2,F2 有 4 种表现型:高茎紫花 162 株,高茎白花 126 株,矮茎紫花 54 株,矮茎白花 42 株。请回答: ⑴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在 F2 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矮 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⑵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 F2 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 4 种表现 型的数量比为。 【答案】一 F2 中高茎:矮茎=3:1 4 5 (2)27:21:9:7 【解析】(1)根据 F2 中高茎:矮茎=(162+126):(54+42)=3:1,可知株高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 设紫花和白花受 A、a 和 B、b 两对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受基因 D、d 控制,根据题干可知,紫花基因型为 A_B_、白花基因型为 A_bb、aaB_、aabb。根据纯合白花和纯合白花杂交出现紫花(A_B_),可知亲本纯合白 花的基因型是 AAbb 和 aaBB,故 F1 的基因型为 AaBbDd,因此 F2 的紫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dd、AABbdd、 AaBBdd、AaBbdd 四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 、aaBBdd、、aaBbdd、aabbdd 五种。 (2)F1 的基因型为 AaBbDd,A 和 B 一起考虑,D 和 d 基因单独考虑分别求出相应的表现型比例,然后相乘 即可。即 AaBb 自交,后代紫花(A_B_):白花(A_bb、aaB_、aabb)=9:7,Dd 自交,后代高茎:矮茎=3: 1,因此理论上 F2 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27:21:9:7 66.(2013•全国卷大纲版•T34)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 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①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 分离定律;②子粒的非糯和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③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 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 【答案】 亲本 (纯合白非糯)aaBB×AAbb(纯合黄糯) 亲本或为: (纯合黄非糯)AABB×aabb(纯合白糯) ↓ AaBb(杂合黄非糯) ↓⊕ F2 F2 子粒中: ①若黄粒(A_)︰白粒(aa)=3︰1,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②若非糯粒(B_)︰糯粒(bb)=3︰1,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③若黄非糯粒︰黄糯粒︰白非 糯粒︰白糯粒=9︰3︰3︰1,即:A_B_︰A_bb︰aaB_︰aabb=9︰3︰3︰1,则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 由组合定律。 【解析】常用的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杂交方案为自交法和测交法。植物常用自交法进行验证,根据一对 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3:1,则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根据两 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9:3:3:1,则两对性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 律;测交法是教材中给出的验证方法,若杂合子测交后代两种表现型比例为 1:1,则该性状遗传符合分离 定律,若双杂合子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1:1:1:1,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本题中 两种方法均可选择。 67.(2013•新课标卷Ⅰ•T31)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 (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 5 个基因 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 5 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 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 1 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 8 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 A、B、C、D、E、F、G、H 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上述 5 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写出其 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 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 5 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 该实验的思路。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 【答案】(1) 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2) 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 5 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 若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紫花 则该白花植株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若在 5 个杂交组合中如果 4 个组合的 子代为紫花,与其中的 1 个组合的杂交子一代为白花,则该白花植株的突变与之为同一对等位基因造成的。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由于 8 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 状,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后代几乎全部还是紫花植株(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说明是纯合 体,其基因型是 AABBCCDDEEFFGGHH。科学家从中选育出的 5 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 存在差异,白花品系自交后代全部为白花植株,白花为隐性性状,因而白花品系一定是纯合体,花色由 8 对等位基因控制,可以有至少 5- 6 个白花品系,并且与紫花纯合体 AABBCCDDEEFFGGHH 只有一对等位基因的 差异,又是隐性性状,其基因型可能是其中一对为隐性基因,其他全部是显性基因如: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 等。 (2)“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 1 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说 明是纯合子。 “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 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还是属于上述 5 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假设上述 5 个白花品系分别是 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则 “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可理解为 ff 或 gg 或 hh 的产生。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则该白 花 植 株 及 其 自 交 后 代 的 基 因 型 可 表 示 为 AABBCCDDEEffGGHH , 分 别 与 5 个 白 花 品 系 分 别 是 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 杂交, 其子代没有出现某基因的隐性纯合现象,即子代均为紫花;若该白花还是属于上述 5 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 则其基因型可能为 aaBBCCDDEEFFGGHH 、 AAbbCCDDEEFFGGHH 、 AABBccDDEEFFGGHH 、 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 其 中 的 一 种 , 假 设 为 aaBBCCDDEEFFGGHH , 其 自 交 后 代 的 基 因 型 也 应 为 aaBBCCDDEEFFGGHH,分别与上述 5 个白花品系杂交,只有组合 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 的子 代出现白花,其它均为紫花。 68.(2013•新课标卷 II•T32)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 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 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趐红眼:长翅棕眼:小趐红眼:小趐棕眼=3: 3:1: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 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 染色体 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 这样的假设还有种。 (3)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 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答案】:(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2)4 (3)0 1(100%)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的应用。(1)由于控制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 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故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后代出现长翅和小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但无 法判断眼色的显隐性。所以假设还有: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 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翅长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眼色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 眼为显性,即 4 种。(3)由于棕眼是显性,亲本雌性是红颜,棕眼是雄性,故子代中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 个体所占比例为 0,子代雄性都表现为红眼。 69.(2013•福建卷•T28)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 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 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 基因型 AA ---- Aa ---- aaB _ _ _ aa _ _D_ aabbdd 请回答: (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 基因型是,F1 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2)黄花(aaBBDD)×金黄花,F1 自交,F2 中黄花基因型有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 (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的个体自交,理 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 【答案】(1)AaBBDD 乳白花∶黄花=1∶1 (2)8 1/5 (3)AaBbDd 乳白花 【解析】(1)AABBDD×aaBBDD 的后代基因型为AaBBDD,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AaBbDd 和1aaBbDd,对照 表格可知其表现型及比例为乳白花∶黄花=1∶1。 (2)黄花(aaBBDD)×金黄花(aabbdd),F1 基因型为aaBbDd,,其自交后代基因型有9 种,表现型是黄花 (9aaB_D_、3 aaB_dd、3aabbD_)和金黄花(1 aabbdd),故F2 中黄花基因型有8 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 的比例是3/15=1/5。 (3)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则亲代需同时含A 和a、B 和b、D 和d,故可选择基因型为AaBbDd 的个体自交,子代白花的比例是1/4、乳白花的比例是1/2、黄花的比例是1/4×3/4×3/4+1/4×3/4×1/4+ 1/4×1/4×3/4=15/64、金黄花的比例是1/4×1/4×1/4=1/64,故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乳 白花。 70.(2013•四川卷•T11)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 (1)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 F1,F1 随机交配 得 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 B、b 表示): F1 F2 亲本 雌 雄 雌 雄实验一 红眼(♀)× 朱砂眼(♂) 全红眼 全红眼 红眼:朱砂眼=1:1 ①B、b 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______性。 ②让 F2 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 F3 代中,雌蝇有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 (2)在实验一 F3 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E、e 有 关。将该白眼果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 F′1,F′1 随机交配得 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F′1 F′2 亲本 雌 雄实验二 白眼(♀)× 红眼(♂) 全红眼 全朱砂眼 雌、雄均表现为 红眼:朱砂眼:白眼=4:3:1 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F′2 代杂合雌蝇共有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 为 。 (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下图所示。(注: 起始密码子为 AUG,终止密码子为 UAA、UAG 或 UGA) 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链为模板合成 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 含个氨基酸。 【答案】(1)X 隐 2 1/4 GCG GCG ATG GGA AAT CTC AAT GTG ACA CTG CGC CGC TAC CCT TTA GAG TTA CAC TGT GAC 甲链 乙链 (2)eeXbXb 4(PS:分别为 EeXbXb、XBXbEE XBXbEe XBXbee) 2/3 (3)乙 5 【解析】(1)根据实验一中 F1 随机交配得到的 F2 雌雄有性状上的差异可知,朱砂眼属于 X 连锁隐性遗传。 相关遗传图解如下,从中①、②两问不难回答(略)。 (2)根据实验二的 F′1 中雄蝇全为朱砂眼可知,亲本是 XbXb 白眼(♀)×XBY 红眼(♂),F′1 是 XBXb 红眼 (♀)、XbY 朱砂眼(♂)。再依据 F′2 无论雌雄都表现为 4:3:1,这一比例是 3:1:3:1=(3:1)×(1:1)的变式, 因此确定 F′1 的完整基因型是 EeXBXb、EeXbY 且 E 不影响 B、b 的表达,由此确定实验二的亲本的完整基因 型是:eeXbXb、EEXBY 又依据 F′1EeXBXb × EeXbY → F′2 雌蝇的种类有:(1EE+2Ee+1ee)(1X BXb+1XbXb)= 1EEXBXb + 1EEXbXb + 2EeXBXb + 2EeXbXb + 1eeXBXb + 1eeXbXb。可见,杂合雌蝇有 4 种,其中红眼占 2/3。 ⑶依据起始密码子为 AUG,终止密码子为 UAA、UAG、UGA 可知,基因的编码链上应有 ATG………………TAA 或 TAG 或 TGA,由此确定甲链为编码链,乙链为模板链。缺失“↑”碱基对,甲链变为……ATG GGA ATC TCA ATG TGA……,扣除终止密码子互补的 TGA 还剩 5 个,由此确定多肽链应含有 5 个氨基酸。 71.(2012•全国卷大纲版•T34)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 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自带中 47 只为灰身大翅脉,49 只为灰身小翅 脉,17 只为黑身大翅脉,15 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 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论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 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答案】(1)灰身:黑身=3:1 大翅脉:小翅脉=1:1 (2)BbEe Bbee (3)4 种 1:1:1:1[ (4)BBEe 或 BbEe bbEe 【解析】(1)子代中 47 只为灰身大翅脉,49 只为灰身小翅脉,17 只 为黑身大翅脉,15 只为黑身小翅脉; P 红眼(♀) × 朱砂眼(♂) XBXB× XbY F1 XBXb× XBY F2 XBXB XBXb XBY XbY 1 : 1 : 1 : 1 F2 红眼(♀) × 朱砂眼(♂) 1/2XBXB 和 1/2XBXbXbY F2 XBXb XbXb XBY XbY 红雌朱雌红雄朱雄 3/8 1/8 3/8 1/8 体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灰身=47+49=96,黑身=17+15=32,所以灰身:黑身=96:321=3:1;翅脉是另一对相 对性状,大翅脉=47+17=64,小翅脉=49+15=64,所以大翅脉:小翅脉=64:64=1:1 (2)雌蝇为灰身大翅脉,可知基因型为 BE,雄果蝇为灰身小翅脉,可知基因型为 Bee,而后代中出现黑身 (基因型 bb),也出现小翅脉(基因型 ee),而后 代的基因来自双亲,由此可知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基因型为 BbEe,灰身小翅脉的雄蝇基因型为 Bbee。 (3)根据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可知雌蝇(基因型为 BbEe)产生卵的基因组成有 BE、Be、bE、be 共 4 种其比值为 1:1:1:1。 (4)由于亲本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产生四种基因组成的配子:BE:Be:bE:be=1:1:1:1,而亲本中灰身 小翅脉的雄蝇产生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Be:be=1:1,所以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 或 BbEe,子代中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 72.(2012•福建卷•T27)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 1。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 明该等位基因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试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请写出一组 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AA 或 dd 的个体胚胎致死。 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遵循/ 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 2 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 A 的频率将 ___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答案】(1)杂合子 (2) (3)裂翅(♀)×非裂翅膀(♂)或裂翅(♀)×裂翅(♂) (4)不遵循 不变 【解析】 (1)F1 出现了非裂翅,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2)见遗传图解。(3)用一次杂交实验,确 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需要常染色体遗传的杂交结果与伴 X 遗传的杂交结果不一致才 能判断。可用组合:裂翅♀× 非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裂翅有雌也有雄,若是伴 X 遗传,裂翅 只有雌;也可以用组合:裂翅(♀)×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非裂翅有雌也有雄,若是伴 X 遗传,后代非裂翅只有雄。 (4)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 2 所示的个体只产生两种 配子:AD 和 ad,含 AD 的配子和含 AD 的配子结合,胚胎致死;含 ad 的配子和含 ad 的配子结合,也会胚胎 致死;能存活的个体只能是含 AD 的配子和含 ad 的配子结合,因此无论自由交配多少代,种群中都只有 AaDd 的个体存活,A 的基因频率不变。 73.(2012•北京卷•T 30)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 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 6 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 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1)己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 Ⅲ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____________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 定律。 (3) 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____________影响的结果。 (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____________。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 (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 1 个 G 突变为 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_____(填选项前的 符号)。 A. 由 GGA 变为 AGA B.由 CGA 变为 GGA C. 由 AGA 变为 UGA D. 由 CGA 变为 UGA (6)研突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 原因是蛋白质合成。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 的_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的_____________原因。 【答案】(1)常 (2)一对等位 孟德尔分离 (3)环境因素 (4)自发/自然突变 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 (5)D (6)提前终止 代谢速率 产仔率低 【解析】(1)考察基因的位置,据“脱毛、有毛性状不存在性别差异”可知,该性状与性别无关,位于常 染色体上。 (2 )考察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据Ⅲ组的繁殖结果可得有毛:脱毛≈3.8,接近一对相对性状 的性状分离比 3:1,可得出,该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3)考察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据Ⅳ组的繁殖结果,亲本都是脱毛纯合子,后代全部都是脱毛,说明该性状 是由基因控制的,而不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4)考察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说明突变基因的频率高。 (5)考察基因与密码子的关系,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 1 个 G 突变为 A,则密码子改变为由 C 变为 U,只有 D 选项符合题意 (6)基因突变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变小,说明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该蛋白质会使甲状 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减弱,新陈代谢速率下降。对比雌性脱毛小鼠和有毛脱毛 小鼠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雌性脱毛小鼠产仔率低。 74.(2012•重庆卷•T31)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 色体数为 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 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      种基因型;若 F1 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3/8,则 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该 F1 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占比例为      。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 体 不 分 离 , 从 而 获 得 四 倍 体 细 胞 并 发 育 成 植 株 。 推 测 低 温 处 理 导 致 细 胞 染 色 体 不 分 离 的 原 因 是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 (3)从青蒿中分离了 cyp 基因(题 31 图为基因结构示意图),其编码的 CYP 酶参与青蒿素合成。①若该基因一 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②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CYP 酶,则改造后的 cyp 基因编码区无(填字母)。③若 cyp 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 CYP 酶的第 50 位 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则该基因突变发生的区段是(填字母)。 【答案】(1)9 AaBb×aaBb、AaBb×Aabb 1 8 (2)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27 (3)① 3 2 ②K 和 M ③L 【解析】(1)在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 3 种(AA、Aa 和 aa, 及 BB、Bb 和 bb),由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基因间可自由组合,故基因型共有 3×3=9 种。F1 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占 3 8,即 P(A_B_)= 3 8,由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3 8可分解成 1 2× 3 4或 3 4× 1 2,即亲 本可能是 AaBb×aaBb,或 AaBb×Aabb。当亲本为 AaBb×aaBb 时,F 1 中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P(aabb)= 1 2× 1 4= 1 8;当亲本为 AaBb×Aabb 时,F1 中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P(aabb)= 1 4× 1 2= 1 8。即, 无论亲本组合是上述哪一种,F1 中此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都为 1 8。 (2)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但不发生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若 四倍体青蒿(细胞内的染色体是二倍体青蒿的 2 倍,有 18×2=36 条染色体)与野生型的二倍体青蒿杂交, 前者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 18 条染色体,后者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 9 条染色体,两者受精发育而成的后代体 细胞中有 27 条染色体。 (3)①若该基因一条链上四种含氮碱基的比例为 G1+T1 A1+C1= 2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互补链中 G2+T2 A2+C2= C1+A1 T1+G1= 3 2。②与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相比,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区是不连续的,由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外显子(图示 J、L、N 区段)和不编码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图示 K、M 区段)间隔而构成, 而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中不存在内含子区段。为了使该基因能在大肠杆菌(原核生物)中表达,应当将 内含子区段去掉。③cyp 基因中只有编码区的外显子区段能编码蛋白质,该基因控制合成的 CYP 酶的第 50 位由外显子的第 150、151、152 对脱氧核苷酸(3×50=150,基因中的每 3 对连续脱氧核苷酸决定一个氨 基酸)决定,因此该基因突变发生在 L 区段内(81+78=159)。 75.(2012•山东卷•T27)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 色体数是________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 Xr、XrXr、______和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 (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 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 现为灰身白眼。F2 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从 F2 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 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 F1 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 “M”)。M 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 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 X 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 M 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 X 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1)2 8 (2)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RXr XRXr Y (3)3:1 1/18 (4)M 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I 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II 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III 无子代产生 【解析】本题以果蝇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果蝇性状的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考查了遗 传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考查了识图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1)正常的果蝇为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3 对常染色体+XX(雌果蝇)或 3 对常染色体+XY (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果蝇细胞中,含有 4 对即 8 条染色体,含有 16 个核 DNA 分子,含两个 染色体组;在果蝇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及染色体组数目短暂加倍,此 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相同即 8 条。 (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后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 通过减数分裂可推知,XrXr Y 个体会产生 Xr、XrY、XrXr 和 Y 四种卵子。XrXr Y 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 代的基因型共有 XRXr、XRXrY、XRXrXr、XRY、XrY、XrYY、XrXrY、YY,其中能存活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XRXr 或 XRXrY。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 雌果蝇(AaXRXr)表现为灰身红眼, 雄果蝇(AaXrY)表现为灰身白眼。AaXRXr×AaXrY,其子代 F2 中灰身和黑身之比为 3︰1,白眼和红眼之比为 1︰1,灰身红眼和黑身白眼果蝇之比为3︰1;F2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子代中黑身占2/3×2/3×1/4=1/9, F2 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 XRXr,白眼雄果蝇为 XrY,子代中白眼果蝇占 1/2,故 F3 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 为 1/9×1/2=1/18。 (4)若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其基因型仍为 XRY,若是由亲本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其基 因型为 XrY,若是由于第三种原因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 XrO,它们分别与多只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表现 型不同,据此可确定是何种原因导致的。 79.(2012•四川卷•T31)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Ⅱ。(14 分)果蝇的眼色由两队独立遗传的基因(A、a 和 B、b)控制,其中 B、b 仅位于 X 染色体上。A 和 B 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 存在而 A 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一只纯和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 代全为红眼。 ① 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 代雌果蝇能产生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 将 F1 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使得 F2 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__,在 F2 代红眼雌果蝇中 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 T、t,与基因 A、a 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 t 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 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 F1 代的雌雄果 蝇随机交配,F2 代雌雄比例为 3:5,无粉红眼出现。 ① T、t 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② F2 代雄果蝇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 Y 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③ 用带荧光标记的 B、b 基因共有的特有的序列作探针,与 F2 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 上 B、b 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以确定细胞中 B、b 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 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_________个 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 【答案】(1)①aaXBXB(1 分) 4(1 分) ②2:1(2 分) 5/6(2 分) (2)①常(1 分) ttAAXbY(2 分) ②8(2 分) 1/5(1 分) ③2(1 分) 4(1 分) 【解析】(1)①根据题意可知,A_XB_为红眼,aaXB 为粉红眼,__Xb_为白眼。亲代中纯合的粉红眼雌果蝇的 基因型为 aaXBXB,子代全为红眼,说明子代中不会有 aa 的基因型出现,这样,亲代中的白眼雄果蝇为 AAXbY。F1 红眼的基因型为 AaXBXb 和 AaXBY。所以,F1 中雌果蝇产生 4 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F1 中雌雄果蝇杂交,产生 F2 中粉红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BXB、aaXBXb、aaXBY。这样雌雄的比例为 2:1。在 F2 中表现为红眼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AXBX_,在整个 F2 代中红眼雌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3/4X1/2=3/8。其中表 现为纯合的只有这样的一种基因型:AAXBXB,在整个 F2B、b 基因中所占有的比例为 1/16。这样,在 F2 代中 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16/3/8=1/6,所以,在 F2 代中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1/6=5/6。 (2)①T、t 基因如果位于 X 染色体上,这样,亲本中的基因型为 XBTXBT 和 XBY。这样,杂交后产生的 F1 再 随机交配,F2 中雌雄的比例为 1:1,与题意不符,所以 T、t 基因应该位于常染色体上。同时,子代中均没 出现粉色的个体,所以,亲本中均为 AA。最后,F2 中雌雄的比为 3:5,那么 F2 中有出现性反转现象,这样, 雌雄亲本分别含有 TT 和 tt。综合以上的说法,亲本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TTAAXBXB 和 ttAAXbY。 ②按照以上的思路,F1 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TtAAXBXb 和 TtAAXBY。它们相互交配后产生的 F2 中,雄性 的个体的基因型两种情况,一种是含有 XY 染色体的,考虑与 T、t 基因的自由组合,共有 3X2=6 种。另外 一种是雌性性反转形成的,其基因型为 ttAAXBXB 和 ttAAXBXb,2 种。所以总共有 8 种。恰好也就是这两种不 含有 Y 染色体,在全部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 2X1/16=1/8。所以在雄果蝇中不含有 Y 染色体的占 1/5。 ③出现性反转现象的雄性个体不育,实际上是含有两条 X 染色体,而正常可育的只含有一条 X 染色体。如 果是在有丝分裂后期观察细胞的话,上述的数量又会相应加倍。B、b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题目中有带有 荧光标志的 B、b 基因共有的特异性序列作探针,与 F2 代中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的 B、b 基因杂交,目的就是通过荧光点的数目推出 X 染色体的数目,从而判断出该果蝇是否可育。所以,可育的 雄果蝇应该是有 2 个荧光点,不育的有 4 个荧光点。 80.(2011•新课标卷•T32)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 A 、a ;B 、b; C 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 A_B_C_......)才开红花,否 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 4 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 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⑴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⑵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4 对。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 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 81/(81+175)= 81/256=(3/4)4,根据 n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 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判断这 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 4 对等位基因。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 交组合中所波及的 4 对等位基因相同。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能自由组合,其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 4 对等位基因,再综合杂交组合的其它实验结果,可进一步 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所涉及的 4 对等位基因相同.所以本实验中,该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 相对性状同时受 4 对等位基因控制。 81.(2011•大纲版全国卷•T34)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 有基因型为 BB 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 bb 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 (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 因型为_________或______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或___________。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 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1)女儿全部非秃、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2)女儿全部为非秃、儿子全部为秃顶 (3)BbDd bbDd Bbdd BBdd 非秃顶褐色眼、 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 【解析】(1)非秃顶男性基因型为 BB,非秃顶女性结婚基因型为 BB 或 Bb,二人的后代基因型为 BB、Bb。BB 表现型为非秃顶男、非秃顶女性。Bb 表现型为秃顶男、非秃顶女性。 (2)非秃顶男性(BB)与秃顶女性结婚(bb),后代基因型为 Bb,表现型为秃顶男、非秃顶女性。 (3)其父亲基因型为 Bbdd 或 bbd d;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 BbDd 或 bbDd。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 Bbdd 或 BBdd。若两人所生后代基因型有 BBDd、BBdd、Bbdd、BbDd、bbDd、bbdd。女儿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非秃顶 褐色眼、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 82.(2011•北京卷•T30)果蝇的 2 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 叉互换。(aa)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常果蝇复眼的暗红色 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a 和 b 是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 A、B 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 6 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 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的一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观察切片,统计的比例,并比较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答案】(1)隐 aaBb aaBB (2)白 A、B 在同一条 2 号染色体上 (3)父本 次级精母 携带 a、b 基因的精子 (4)显微镜 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 K 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雌蝇 【解析】(1)果蝇的 2 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褐色眼(b)基因,aa 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 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所以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aaBb、aaBB。 (2)母本双隐性纯合体雌蝇的基因型为 aabb,复眼为白色;AaBb 与 aabb 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暗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 A、B 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存在连锁现象。 (3)由题意可知,AaBb 与 aabb 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应为暗红眼:白眼=1:1,但是却全部是暗红眼, 说明父本没有提供 ab 配子,即父本的一部分次级精母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携带有 a、b 基因的 精子。 (4)为了检测是否产生 ab 配子,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统计视野中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的比例关系,并 比较之双杂合体雄蝇(K)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雄蝇间该比值的差异。 83.(2011•福建卷•T27) 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分别位于 3 号和 8 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 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 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 F2 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_____。 (3) 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 F1 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4) 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圆 圈中画出组合①的 F1 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 【答案】(1)自由组合 (2)AABB aabb 1/5 (3)AAbb(或 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 【解析】(1)题干中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b)分别位于 3 号和 8 号染色体上,因为两对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所以遵循自由组合。 (2)①紫色叶×绿色叶,F1 全是紫色,F2 中紫色:绿色=15:1,很明显只有在为双隐性也就是说 aabb 时 表现为绿色,其余只要是有任何一个显性基因都表现紫色,所以 F1 是 AaBb,亲本是 AABB 和 aabb。F2 中紫 色:绿色=15:1,在紫色中有 3 份是纯合子,所以理论上组合①的 F2 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 ÷15=1/5。 (3)组合②F2 为 3:1,典型分离比,说明 F1 基因有一对杂合有一对纯合,且纯合那对必然是两个隐性基 因(要不就不可能有绿色 F2),F1 可能为 Aabb 或者 aaBb,所以亲本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或者 aaBB),则 F1 与绿色叶(aabb)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abb:aabb=1:1(或 aaBb: aabb=1:1),即 紫色叶:绿色叶=1:1。 (4)F1 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如下: 84.(2011•四川卷•T31)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II.(14 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 42 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 表 示染色体,A 为矮杆基因,B 为抗矮黄病基因,E 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 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 F 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 A 与 a 可随的分开而分离。F 自交所得 F 中有 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 F 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 对,可观察到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 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条染色体。 (4)让(2)中 F 与(3)中 F 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 正常,则 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 【答案】(1)结构(1 分) 生物进化(1 分) (2)同源染色体(1 分) 9(2 分) 2(2 分) (3)20 (1 分) 4(2 分) 22(2 分) 1 1 1 2 1 1 (4)3/16(2 分) 【解析】(1)观察图可知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休结构变异,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 A、a 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甲植株无 Bb 基因, 基因型可表示为:AA00,乙植株基因型为 aaBB,杂交所得 F1 基因型为 AaB0,可看作 AaBb 思考,因此所 F2 基因型有 9 种,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2 种:aaBB aaB。 (3)小麦含有 42 条染色体,除去不能配对的两条,还有 40 条能两两配对,因此可观察到 20 个四分体。 由于 I 甲与 I 丙不能配对,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I 甲与 I 丙可能分开,可能不分开,最后的配子中: 可能含 I 甲、可能含 I 丙、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此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最多含有 22 条染色体。 (4)(2)中 F1 的基因型:Aa B,(3)中 F1 基因型可看成:A aE , 考虑 B 基因后代出现抗矮黄病性状 的几率为 1/2,考虑 A 和 E,后代出现矮杆、抗条斑病性状的概率为 3/8,因此同时出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 3/16。 85.(2011•重庆卷•T31)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某突变体可用于验证相关的基因的功能。野生 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 因(T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1)与拟南芥 t 基因的 mRNA 相比,若油菜 T n 基因的 mRNA 中 UGA 变为AGA,其末端序列成为 “—AGCGCGACCAGAACUCUAA”,则 Tn 比 t 多编码     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 为终 止密码子)。 (2)图中①应为     。若②不能在含抗生素 Kan 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是.若③的种皮颜色为, 则说明油菜 Tn 基因与拟南芥 T 基因的功能相同。 (3)假设该油菜 Tn 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 t 基因,则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 的基因为;同时,③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 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比列最小的个体表现为;取③的茎尖培养成 16 颗植珠, 其性状通常 (填 不变或改变)。 (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 (填是或者不是)同一个物种。 【答案】(1)2 (2)重组质粒(重组 DNA 分子) 重组质粒未导入 深褐色 (3)TnTntt; 黄色正常、黄色卷曲; 不变 (4)是 【解析】油菜 Tn 基因的 mRNA 中 UGA 变为 AGA,而末端序列为“——AGCGCGACCAGACUCUAA——”,在拟南芥 中的 UGA 本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而在油菜中变为 AGA 可编码一个氨基酸,而 CUC 还可编码一个氨 基酸,直到 UAA 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假设油菜 Tn 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是一个 t 基因,注意拟南芥是指实验有的突变体 tt,所以③ 转基因拟南芥基因型为 Tnt,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四分体是由于染色体进行了复制,基因也进行了复制,因 而基因型为 TnTnt t。 设③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卷曲与正常叶是由 B、b 基因控制,正常叶为显性,而该对性状与种皮性状为独立 遗传,则这两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则: ③转基因拟南芥 ╳ 双杂合拟南芥 Tntbb TtBb 进行逐对分析:Tnt╳Tt → 1/4TnT_、 1/4Tnt、1/4 Tt 、1/4tt 由于 Tn 和 T 的功能相同,所以表示为 3/4T_(深褐色)、1/4tt(黄色) bb╳Bb → 1/2 Bb(正常叶)、1/2 bb(卷曲叶) 所以后代中有四种表现型; 3/8 种皮深褐色正常叶;3/8 种皮深褐色卷曲叶 1/8 种皮黄色正常叶;1/8 种皮黄色卷曲叶 取③转基因拟南芥的茎尖培养为植物组织培养为无性生殖,所以后代性一般不变。(排除基因突变)由上可 知所得③转基因拟南芥 Tnt 和野生型拟南芥 TT 两个品种相当于发生基因突变,没有隔离,能杂交产生可育 后代,因此是同一个种。 86.(2011•山东卷•T27)荠菜的果实形成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还形状的遗传设计两对等位基因,分别 是 A、a,B、b 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途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 F1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 和 F2 的性状表现 及比例与途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 F2 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 F2 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 比例 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为_____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荠菜果实形成的相关基因 a,b 分别由基因 A、B 突变形成,基因 A、B 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 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 因频率由 (4)现有 3 包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和 aaBB 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请设计 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和卯四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Ⅰ如果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AABB; Ⅱ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AaBB; Ⅲ 如果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aaBB。 【答案】(1)AABB 和 aabb 自由组合 三角形:卵圆形=3:1 AAbb 和 aaBB (2)7/15 AaBb、AaBb 和 aaBb (3)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定向改变 (4)答案一 ①用 3 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 F1 种子 ②F1 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 F2 种子 ③F2 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Ⅰ 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15:1 Ⅱ 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27:5 Ⅲ 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3:1 答案二 ①用 3 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 F1 种子 ②F1 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 F2 种子 ③F2 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Ⅰ 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3:1 Ⅱ 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5:3 Ⅲ 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1:1 87.(2011•江苏卷•T32)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 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 9 号和第 6 号染色体上。W一和 w 一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 失区段不包括 W 和 w 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 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分别为 WW、Ww、ww、WW 一、W 一 w、ww 一 6 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 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 (2)以基因型为 Ww 一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 W—w 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 Ww 一 Yy 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4)现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WwYy(♀)×W 一 wYy(♂),反交:W 一 wYy(♀)×WwYy(♂),则正交、 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 wwYY 和 WWyy 为亲本杂交得到 F1,F1 自交产生 F2。选取 F2 中的非糯性白胚乳植株,植株间相互传 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ww(♀)×W—w(♂);W—w(♀)×ww(♂) (2)非糯性:糯性=1:1 (3)WY:Wy=1:1 (4)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3:1:3:1 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9:3:3:1 (5)非糯性白胚乳:糯性白胚乳=8:1 【解析】(1)题干中给出了 6 种植株的基因型,要求通过测交实验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 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解题的“题眼”是测交的概念:测交亲本之一为杂合体,符合题意的有①Ww 和②W-w;另外一个为隐性纯合体,符合题意的有③ww 和④ww-。其中①③测交,因为没有染色体缺失,不 能选;①④测交,正反交结果相同,无法判断,也不能选;②④测交虽然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但由于雌、 雄配子中同时出现染色体缺失,不能作出“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 只有②③组合是符合题意的,故测交亲本组合为 ww(♀)×W-w(♂);W-w(♀)×ww(♂)。 (2)根据题意可知,Ww¯作母本得到的可育配子为 W 和 w¯,W¯w 作父本得到的可育配子为 w,雌雄配子随机 结合后有两种后代 Ww(非糯性)和 w¯w(糯性),且比例为 1:1.(3)Ww-Yy 的个体可产生雄配子 4 种:WY、 Wy、w-Y、w-y,但可育的为 WY 和 Wy,且比例为 1:1,后 2 种均不育。 (4)正交:WwYy(♀)×W¯wYy(♂),(含 W¯的雄配子不可育),后代(1Ww:1ww)×(3Y_:1yy)即 3 Ww Y_:1Ww yy:3ww Y_:1ww yy,表现型为 3 非糯性黄胚乳:1 非糯性白胚乳:3 糯性黄胚乳:1 糯性白胚乳。 反交 W¯wYy(♀)×WwYy(♂),后代(1W¯W:1W¯w:1Ww:1ww)×(1YY:2Yy:1yy)即(3 非糯性:1 糯 性)×(3 黄胚乳:1 白胚乳),所以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9 非糯性黄胚乳:3 非糯性白胚乳:3 糯 性黄胚乳:1 糯性白胚乳。 (5)以 wwYY 和 WWyy 为亲本杂交得到 F1WwYy,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非糯性白胚乳植株的基因型有 2 种:WWyy 和 Wwyy,比例分别为1 3和2 3;“植株间相互传粉”这句话是关键,意味着这 2 种基因型的植株是自由交配的, 所以需要计算 W、w 的基因频率。W=2 3,w=1 3。所以非糯性白胚乳=WWyy+Wwyy=2 3 × 2 3 +2 × 1 3 × 2 3 = 8 9,糯性白胚 乳=wwyy=1 3 × 1 3 = 1 9,则非糯性白胚乳:糯性白胚乳=8:1 88.(2010•全国卷Ⅰ•T33)现有 4 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 2 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 个 表现为扁 盘形(扁盘),1 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 4 个南瓜品种做了 3 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圆甲×圆乙,F1 为扁盘,F2 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 2:扁盘×长,F1 为扁盘,F2 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 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 F1 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 1: 2: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a 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a 和 B、b 表示,以此类推, 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扁盘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 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 1 得到的 F2 植株授粉,单株收获 F2 中扁盘 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 论上有 1/9 的株系 F3 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________的株系 F3 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 1,有_______的株系 F3 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自由组合定律 (2) A_bb 或 aaB_ A_B_ aabb (3) 4/9 4/9 扁盘:圆:长形=1:2:1 【解析】第(1)小题,9 :6 :1 的分离比实际是 9:3:3:1 的变形,根据实验 1 和实验 2 中 F2 的分离比 可以看出,南瓜果形的遗传受 2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2)小题,根据实验 1 和实验 2 的 F2 的分离比 9 :6 :1 可以推测出,扁盘形应为 A_B_,长形应为 aabb,两种圆形为 A_bb 和 aaB_。第(3)小题中,F 2 扁盘植株共有 4 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9AABB、2/9AABb、4/9AaBb 和 2/9AaBB,测交后代分离比分别为:1/9A_B_;2/9(1/2A_B_:1/2A_bb);4/9(1/4A_B_:1/4Aabb:1/4aaBb: 1/4aabb);2/9(1/2A_B_:1/2aaB_)。 89.(2010•安徽卷•T31)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 60Co 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 状,诱变 I 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 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__性状,低酚是______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 I 代中棕色、高酚 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 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 I 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涉及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 虫高产(棕色、 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 【答案】(1)显 隐 (2)AaBB aaBb (3)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不出现白色棉)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变异、育种及细胞工程相关知识。亲代棕色、高酚自交后代是棕色、高酚, 白色、高酚因此棕色是显性,亲代白色、高酚自交后代是白色、低酚,白色、高酚因此低酚是隐性。诱变 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 aaBb,纯合体后代不发生 性状分离,因此应从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的区域中选择出纯合棕色、高酚 植株。育种时间短应选择单倍体育种方案。 90.(2010•福建卷•T27)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关(由等位基因 D、d 控制),蟠桃果 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H、h 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 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他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 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 死现象(即 HH 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F1 棕色、高酚 基因型 AaBb 基因型 AABB aabb P 棕色、高酚×白色、低酚 AB Ab aB ab (花药收集) 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 AABB AAbb aaBB aabb 自交 表现为棕色、低酚(AAbb)即为所要选育品种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答案】(1)乙 乔化 (2)DdHh、ddhh (3)4 1:1:1:1 (4)让蟠桃树种自交 蟠桃与圆桃之比为 2:1 蟠桃与圆桃之比为 3:1 【解析】通过乙组乔化蟠桃与乔化园桃杂交,后代出现了矮化园桃,说明矮化为隐性。两对相对性状的杂 交实验,我们可以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乔化与矮化交配后,后代出现乔化与矮化且比例为 1 :1, 所以亲本一定测交类型即乔化基因型 Dd 与矮化基因型 dd,同理可推出另外一对为蟠桃基因型 Hh 与园桃基 因型 hh,所以乔化蟠桃基因型是 DdHh、 矮化园桃基因型是 ddhh。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得知甲组乔化蟠 桃 DdHh 与矮化园桃 ddhh 测交,结果后代应该有乔化蟠桃、乔化园桃、矮化蠕桃、矮化园桃四种表现型, 而且比例为 1 :1 :1 :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这两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91.(2010•宁夏卷•T32)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 4 个纯合品种:l 个紫色 (紫)、1 个红色(红)、2 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 4 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紫×红,Fl 表现为紫,F2 表现为 3 紫:1 红; 实验 2:红×白甲,Fl 表现为紫,F2 表现为 9 紫:3 红:4 白; 实验 3:白甲×白乙,Fl 表现为白,F2 表现为白; 实验 4:白乙×紫,Fl 表现为紫,F2 表现为 9 紫:3 红:4 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写出实验 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a 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 A、a 和 B、b 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 2(红×白甲)得到的 F2 植株自交,单株收获 F2 中紫花植株所结的 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 有 4/9 的株系 F3 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答案】(1)自由组合定律 (2)如下图 (3)紫:红:白=9:3:4 或 【解析】纯合品种有四种,因此这对性状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实验 2 和实验 4 中的 9:3:4 实际上是 9: 3:3:1 的变形,故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92.(2010•重庆卷•T30)请回答有关绵羊遗传与发育的问题: (1)假设绵羊黑面(A)对白面(a)为显性,长角(B)对短角(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独 立遗传。 ①在两组杂交试验中,I 组子代只有白面长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 3:1;II 组子代只有黑面短角和白面短 角,数量比为 1:1。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I 组,II 组。 ②纯种与非纯种的黑面长角羊杂交,若子代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面长角羊,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 (2)假设绵羊的面色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则不同面色的羊杂交,其后代面色性状(填“能”或“不能”) 出现一定分离比。 (3)克隆羊多利是将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注入苏格兰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将此融合卵细胞培养后植入 母羊体内发育而成。 ①比较三种细胞内的 X 染色体数:多赛特羊交配后产生的正常受精卵多利羊的体细胞苏格兰羊的次级卵细 胞(填“>”、“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