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ID:429249

大小:6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考诊断性测试 历 史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 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子贡经商致富,“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样在 昔日“贵”的阶级之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昔日“贵”、“富”合一,现在“贵”、“富” 出现了分离。这表明春秋后期 A.世卿世禄制被打破 B.商品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转变 D.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2.戎氏是原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开始进入中原。学者在对其家族墓志的研 究中发现,第四代戎琼(卒于公元 655 年)的墓志,将其籍贯从“上游西域人”改为“恒州灵 寿人”。这一改动可以说明唐朝 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 B.统治区域扩大 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D.北方人口南迁 3.《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 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 设三省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集权 4.邓文如《谈军机处》载:“军机处所用苏拉(即听差),照例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 之幼童,称为‘小么儿’”,“从前京师士大夫的风习,达官多喜延接宾客,有往谒者无不答 拜(回访);惟军机大臣,例不向拜,人亦不以倨傲目之”。由此说明军机处 A.注重廉政建设 B.重视人员素质 C.强化保密意识 D.杜绝官场旧习 5. 1861 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 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 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这说明太平天国A.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B.渴求国家统一与民主政治 C.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D.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6.下表列举有关黄海海战的细节记述,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致远弹药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 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 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 刻沉没…… (清)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 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 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 浅野正恭 《日清海战史》 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 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 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 1895 年出版 《普拉茨塞海军年 签》 A.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 B.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 C.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 D.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 7.1929 年 4 月,红四军政治部在江西南部于都发布了 134 条标语,主要包括“针对国 民党以及帝国主义”、“共产党和红军的性质及任务”、“目前时局”、“共产青年团和青年妇 女以及商人和工人利益”等等。这些标语的发布 A.有利于土地革命斗争顺利开展 B.壮大了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力量 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达到高潮 D.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 8.1938 年初,当国民党军向黄河以南大撤退、日军继续向中国腹地进军时,八路军采 取“敌进我进”的策略,发动游击战,占领广大农村,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八路军的 这一战略 A.推动了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B.迫使日军放弃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说明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D.表明游击战成为抗战的主要作战方式 9.20 世纪 80 年代,在山西太原的一些农村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批大牲口不过一 千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一千五百元,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八百元 以上。”这主要是因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继续 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D.社会生产力倒退10.古代罗马法中规定:法官在审理诉讼案件时,如果原告有欺作、胁迫等行为,被告 如果也有可原谅的错误,法官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这一规定 A.提升了法官的司法权威 B.有利于维护诚信和公平 C.意在维护罗马公民利益 D.强化了人们的守法意识 1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教会组织改变了中世纪那种崇尚独处沉思和宣扬安贫禁欲 的宗旨,介入到世俗生活中,对各种社会问题倾注了更多的关心。这一转变表明 A.世俗权力大于宗教势力 B.人文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C.上帝的权威受到了冲击 D.教会主动地应对社会变革 12.14 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 本国解决;15 世纪中叶,法国颁布了“实利准许法”等法规,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 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这反映了一些西欧国家 A.宗教改革的成效 B.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 C.天主教会的腐朽 D.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 13.英国的《谷物法》规定,只有在本国粮价达到或超出每夸特(重量单位)80 先令 时,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而事实上,当时英国多年来粮价从来没有到过许可从国外输入 粮食的水平。该法案 1815 年出台,1846 年被废除。下列关于《谷物法》说法正确的是 A.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 B.其出台反映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C.其废除反映自由贸易的要求 D.主要体现对农民阶级利益的保护 14.1948 年 6 月 24 日,苏联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 形成了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不过,苏联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 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这表明 A.冷战态势尚未形成 B.两极格局正式确立 C.美苏对峙中保持着理性 D.柏林危机中美国占优势 1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各国人民之间的民 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了”。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时, “代替着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 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据此可知,经济全球化 A.消除了世界各地区间的民族差异 B.有利于形成世界性利益共同体 C.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均衡发展 D.推动了世界性阶级斗争不断深入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第 16 题 12 分,第 17 题 13 分,第 18 题 10 分,第 19 题 10 分,第 20 题 10 分。共 55 分。 1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6 到 18 世纪,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以粮食为主,棉布次之。应当指出的是, 16 世纪以前,粮食的长途贩运虽然也有相当的数量,但是,粮食流向一是流向歉收区,这 种流向是不固定的;二是流向人多地少的缺粮区。而在 16 世纪以后粮食长途贩运的流向, 虽然也存在从地多人少的余粮区,流向人多地少的缺粮区,但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从四川、 湖广、广西等以农耕为主地区流向江苏、广东等以种植经济作物、水果种植业以及手工业发 达地区。……除粮食外,棉布成为流通量最大的手工业产品。 ——《16 至 18 世纪中国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及其社会经济效应》 根据材料归纳 16 到 18 世纪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特点(4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成因 (8 分) 。 17.(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 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 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 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 之,譬如医者疗疾不同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李鸿章 1874 年《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在海防问题上, 郑观应认为“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我钝;轮船、火 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 “徒以分省设防画疆而守,遇有事变拨调他省师舰 以为接济,而号令不齐,医械不一。平日既无统属之分,临进难收臂指之效”。他还认为中 国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护华商”。而发展工商业又 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 ——摘编自《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外患”呈现出哪些新变化?(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观应的海防主张。(7 分) 18.(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西学的传播和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强大的势能……使得西方先进的文 化精神进入中国、改造传统变得异常艰难,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也要感谢这种传统势能 的强大。……二是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明的中国文化,早已成为世界人类共有的精神财 富,虽然至近代已经成为弱势文化,但其中不乏合理性和生命力。按照文化传播学“弱势文 化必然被强势文化所取代”的说法,假如没有抗争,中国必将抛弃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陷 入“全盘西化”的泥淖;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势能中自觉的成分因为西方文化的输入而被不断 地放大,并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了从“自在”到“自觉”,从“自省” 到“自悟”,从“盲目”到 “理性”的心路历程,开始了对坚持中国风格和气派的不懈探索。 把西方文化(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整合实现文化 转型,创造新的中国文化,这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自《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化自觉》 据材料归纳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4 分),并结合所学加以评价(6 分)。 19.(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螺纹标准化发展史(节选) 时间 成就 1841 年 英国惠特沃斯人设计制造统一制式螺纹,广泛应用于机器工业,并 提出世界上第一份螺纹国家标准。 1864 年 美国参照英国螺纹标准体系制定国家螺纹标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本国的螺纹标准。 1947 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并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螺纹委员会。 1973 ISO 颁布螺纹国际标准。 ——摘编自《螺纹标准发展概况介绍》等 从材料中至少提取两项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逻辑严密。)(10 分)20.(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外交演变轨迹 20 世纪 50 年 代 欧洲出于经济上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在外交上亦步亦趋, 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 20 世纪 60 年 代 1966 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提出对苏联、 东欧国家“缓和、谅解、合作”的计划。 1969 年,联邦德国勃朗特政府提出“新东方政策”,实现了 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 20 世纪 70 年 代 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在中东、南部非洲和中美洲 等问题上,违背美国的旨意,支持第三世界。 ——摘编自《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二战后“西欧国家外交演变”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表述全面。)(10 分) 2020 年高考诊断性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5 分,每题 3 分) 1.C 2.C 3.C 4.C 5.D 6.D 7.A 8.A 9.A 10.B 11.D 12.B 13.C 14. C 15.B 二、非选择题:(55 分,16 题 12 分,17 题 13 分,18 题 10 分,19 题 10 分,20 题 10 分) 16.(12 分)(1)特点:远距离贸易商品以粮食为主,棉布次之。粮食长途贩运的流向不仅 由余粮区流向缺粮区,还由余粮区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4 分) (2)原因:国家统一,交通发展;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明中叶以后, 人口激增;棉布需求增加,棉纺织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任意四点即得 8 分) 17.(13 分)(1)新变化:西方列强主要由海路入侵中国,东南海疆危机严重;列强侵华由 一国到多国,相互勾结;侵华列强凭借先进工业文明,装备精良,实力强大。(6 分)(2)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统一军事指挥权、建立海防与发展工商业结合;(3 分)评 价:有利于中国海防的近代化;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富国强兵的愿望和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 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4 分) 18.(10 分)态度:肯定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发扬文化的民族性;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相结合,创新中国文化。(4 分) 评价:焕发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促进了新思想的传 播,推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6 分) 19.(10 分)(1)工业革命推动螺纹标准化生产的兴起和发展。(2 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应用,机器工业发展,推动螺纹标准化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技术进步,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企业规模扩大,各国普遍制定本国螺纹标准。(8 分, 含逻辑分 2 分) (2)螺纹标准化制定由英国领先逐渐向各工业国扩展。(2 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并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率先制定螺纹标准, 并影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螺纹标准的制定。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 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加快,纷纷制定本国螺纹标准。(8 分,含逻辑分 2 分) (其他视角:螺纹标准化推动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推动螺纹标准化的 国际化等角度。) 20.(10 分)(1)二战后西欧外交从追随美国到寻求独立自主、联合自强。(2 分) 二战后初期,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西欧国家 在外交上追随美国,积极反苏反共;60 年代,西欧联合趋势不断加强,要求摆脱美国的控 制,法国退出北约、联邦德国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70 年代开始改善与发展中 国家的关系,支持第三世界等举措,也是西欧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8 分, 含逻辑分 2 分) (2)西欧国家外交政策的演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2 分) 一方面,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西欧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独立外交的愿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美苏争霸的格局下,西欧国家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 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70 年代,美国自身实力相对衰落,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也推 动了西欧国家外交政策的转变,逐渐走向独立自主、联合自强。(8 分,含逻辑分 2 分) (学生围绕二战后“西欧国家外交演变”,可以从演变的过程、原因、影响等角度设计论 题进行阐述)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