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十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10文化传承与创新(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2019十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10文化传承与创新(附解析)

ID:428165

大小:557.82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政治 专题 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 1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2019·全国卷Ⅰ·T19)2019 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 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 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的途径。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 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 化不一定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②说法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 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③错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华文化在交流、 借鉴与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④正确。故选 B。 2.(2018·江苏高考真题)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 3D 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 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电商将青花面盆销往中东国家;结合现代 3D 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对现代 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强调现代技术的发展促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不 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 C。 3.(2017·全国卷Ⅲ·T19)80 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 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 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 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①②符 合题意。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自身具有的,不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③错误。④:革命文化具有价值, 不是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才有的,④错误。故本题选 A。 4.(2016·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 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这佐证了 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传媒的现代化对文化进步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①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 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故④错误;某县政府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 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这说明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故②③正确。故选 C。 5.(2015·北京高考真题)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 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 款热销产品。故宫博物院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历史价值,人们以这种古建筑为背景创新了热销产品。 这说明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C 正确且适合题意;文化继承的核心是主要是保存其 文化价值,A 说法不准确;本题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而不是保持稳定,B 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应排除;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而不能市场动作,D 说法错误;故本 题答案选 D。 6.(2014·江苏高考真题)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 优美的图片、悦 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 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中的“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没有涉及深远持久的特点;②符合题意,“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 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表明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大 众文化的作用;④符合题意,通过“读首诗再睡觉”微信公众号,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及所起的作用,表明大 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故选:D。 7.(2013·山东高考真题)16 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型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类似中国的缠 枝莲,壶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因此而来的文化创新,而不是特指中国的文化,故①不符合题意, 排除。根据题意,题中意大利的青花瓷壶,既有中国的特点,又有欧洲的特点,很明显是一种文化创新,坚 持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②入选。题中评价意大利青花瓷由“进口”中国青花瓷 而得到灵感,很明显文化的交流是通过商贸活动实现的,即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故③入选。④选 项观点错误,通过文化交流,保持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而不是世界文化多样 性的消融,故排除。故本题选 C。 8.(2012·福建高考真题)下表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情况 群体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少年 喜爱的文化活动 听戏曲、打太极拳…… 看电视、阅读书报…… 上网、听音乐…… 某班同学分析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 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 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 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上述图表的信息可以发现,不同的年龄群体,有着不同的喜爱和活动,因此在文化 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故选项 C 正确;其他 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答案选 C。 9.(2011·福建高考真题)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 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徐悲鸿的作品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两幅作品都实 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A 说法正确;B 没有体现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排除;C、D 两项中“不可 承袭”“不可复制”的说法明显错误。 10.(2012·四川高考真题)与各国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 分。下列选项体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文化主张的是 A.”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B.“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C.“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B: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文化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 共,天下大同”意思说的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各个民族和国家丰富多彩优秀文化,只有通 过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天下太平,B 正确。ACD:三项都不是反映文化的平 等交流、借鉴和融合,ACD 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 11.(2016·全国卷Ⅰ·T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 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 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 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 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 的掩护之下……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 10~30 个字) 【答案】(1)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 想的混乱。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负面影响。 (2)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 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 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3)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社会、人民作贡 献的本领;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解析】(1)本题考查知识范围明确具体,即价值观的知识,设问指向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解答时明确知识指向: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然后调动 运用知识,结合材料观点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知识,设问指向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措施类试题。可以从弘扬 民族精神、文化强国建设、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修养等角度思考,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3)本题设问指向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属于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 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发言要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倡导性原则。语言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 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 12.(2018·天津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 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 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 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 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答案】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华的内涵。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 文化特点(文化需求)。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 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有效 信息并回扣《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来分析说明德化瓷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其制作既 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可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 出新来分析说明;“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 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来分析说明。 13.(2017·全国卷Ⅲ·T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 国建成了营运总里程达 2.2 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 年 4 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 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 1.5 万 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 年内将有超过 3 000 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 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 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 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1)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就如何加快高铁更好地“走出去”提 出两条政策建议。 (2)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答案】(1)积极作用:有利于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打 造“中国品牌”,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议:完善对外贸易政策环境;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2)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 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本题以高铁走出去作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 问题可从中国高铁走出去,会带动相关产业出去,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中国品牌,增强国际影响力 和竞争力。高铁的走出去不是单一的输出产品,而是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 出的转变,这有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供给侧改革发展。建议可围绕高铁走出去需要更优化 的市场环境、外贸环境,还需要优惠政策的支持如财政税收金融等。第(2)问的文化意义,可从高铁走出 去,会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这些文化传播的途径,通过高铁及其中国产品这些载 体,将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中国文化带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 文化,加强对优秀外国文化的借鉴和吸纳。 (1)此题要求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就如何加快高铁更 好地“走出去”提出两条政策建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取材料信息。此题共两小问。 第一小问为意义类 试题,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考查方向可以做如下解答:首先,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去产能”,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化解国内相关产业的过剩 产能,而合作的过程其实就是相关产业“走出去”的过程。其次,中国高铁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就必然要提高 自身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因此,中国高铁“走出去” 可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再次,中国高铁以优异的成绩在国际市场上大展 拳脚,提升了“中国品牌”的价值,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扩大。最后,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形势对相关产业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产业为了配合中国高铁更好地“走出去”势必需要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科 技水平,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小问为建议类试题,高铁要更好地“走出去”,首先要有一个良好对外 贸易的环境,这就需要国家外贸政策的支持。其次,需要资金支持,因此国家可以从财政、税收方面对高铁 产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此题要求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此为意义类试题。解答 此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取材料信息。首先,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角度分析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 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中国高铁 “走出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商业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过程。其次,文化的传播需要合适的窗口, 中国文化要想在国际上扩大影响也需要一个展示的窗口。中国高铁“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为 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再次,文化交流的过程需要人的互动交往,中国高铁“走出去” 势必会带动大量的中外人员进行交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外国民众了解到了中国文化,也让中国民众了解 到了外国文化,这是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最后,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同时带动了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高 铁在哪里建成,中国文化也会在那里驻足,因此,高铁“走出去”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考点 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2019·北京高考真题)“刀把楼、北京结、天梯、鹰飞倒仰……”箭扣长城因其形如“满弓扣箭”得名,城 楼和山崖融合在一起,残垣断壁,雄浑苍凉,别有一种深沉之美,是明代长城最险段之一。箭扣长城的修缮 不求结构完整,而是保持其残缺状态,开发方式也将区别于其他传统景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②“箭扣之美”具有独特性,修缮和开发方案应量身打造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箭扣之美”来自时间,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 ④文化需要发展,只有旅游开发才能让长城文化“活”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区域性的相关知识。箭扣长城因其形如“满弓扣箭”得名,城楼和山崖 融合在一起,残垣断壁,雄浑苍凉,别有一种深沉之美。这表明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 历史文化信息,①正确;箭扣长城的修缮不求结构完整,而是保持其残缺状态,开发方式也将区别于其他传 统景区。这表明“箭扣之美”具有独特性,修缮和开发方案应量身打造,②正确;时间是衡量文化价值的因素 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更不是根本因素或决定因素,所以并不是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③中的“越古老的文化 越有价值”说法错误,排除;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旅游开发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 唯一因素,④中的“只有旅游开发才能让长城文化‘活’起来”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A。 2.(2018·全国卷Ⅰ·T19)2018 年 2 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 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 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 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 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 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 展。“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③ ④正确。故选 D。 3.(2017·天津高考真题)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 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 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汉服文化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 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所以,②④的说法是正确的,①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③也未能在材料中 体现出来。故本题选 B。 4.(2016·北京高考真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 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 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 文物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们文化 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 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 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选 C。 5.(2015·江苏高考真题)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 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B 【解析】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 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C 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 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教育具有文化传 承的特定功能。故本题选 B。 6.(2014·浙江高考真题)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 变化。这表明 ①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③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④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中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说明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 重要影响,③符合;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说明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 力发展水平,④符合。①②观点与题意无关,题中没有涉及事物发展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也没有涉及物质资 料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 7.(2013·广东高考真题)2013 年 1 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 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文化发展的根源是社会实践,①错误;③夸大了书法教育的作用;乙认为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是没有 看到作为传统文化的书法的价值,②正确;④对书法教育的作用认识正确,当选。故答案选 D。 8.(2012·江苏高考真题)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 60 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 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 3D 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答案】B 【解析】A 观点与题意不符,材料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无关,排除 A; B 观点符合题意,题干说到通 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 上观看 3D 版的《大闹天宫》,说明科学技术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故 B 当选;C 观点错误,文化发展的 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排除 C;D 观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能表明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故选: B。 9.(2011·天津高考真题)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 15 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 15 年收到了 15 张汇款单和 56 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 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深远持久的,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C 适合题意;传统道德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传统 道德准则中的优秀部分适应现代生活,A 是错误的;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做到因时而变,不是亘古不变 的,B 是错误的;D 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 C。 10.(2011·北京高考真题)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 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 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③④ 正确且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错误。故本题 答案选 D。 11.(2018·海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 年 11 月 3 日,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新“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动,火箭运载能力提 升了 2.5 倍以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长征五号”新研产品比例高达 90%,攻克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大型 低温捆绑火箭等十二大类 247 项核心关健技术。在“长征五号”研制过程中,我国航天人发扬自力更生、自主 创新、锐意进取、顽强拼博的精种,采用全数字化三维设计方法,改善受力设计和焊接工艺,累计开展 7000 余次、1000 余项地面各种试验……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 62 年来,已建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先后向 9 个国家出口 11 颗 卫星,与 37 个国家、4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 121 项双边合作协定或者协议,为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秘鲁 等国提供卫星服务,支持他们防灾减灾,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了积极贡献。 (1)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创新的观点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怎样以创新来推动中国运载火箭实现 跨越式发展的。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代表的航天成就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答案】(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推动科技的发展。航天人创新思维方式,研 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实现创新设计;推进实践创新,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推动中国运载火箭实现了 跨越式发展。 (2)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航天成就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创造活力,提升创新能力;航天 人的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国际航天合作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了积极贡 献,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本题以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新“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 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从创新观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航天人是怎样以创新来推动中国运载火箭实现跨 越式发展的。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可以遵循四个步骤: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 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 “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故可以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 践创新推动科技的发展、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实现创新设计以及创新推动实践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 可。 (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代表的航天成就对提升我国文化 软实力的作用。主要考查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着重可以从提升创新能 力、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12.(2017·全国卷Ⅰ·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 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 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 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 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 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 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 11 亿 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答案】(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 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 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 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3)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 微信公众号。 【解析】(1)《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在于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文化,立足实践,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 形式进行创新。 (2)此题考察范围是社会历史主体,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角度作答。 (3)学校可以通过演讲、辩论、宣传节目等方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3.(2016·海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 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 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 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 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拥有 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 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1)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 (2)运用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建立“智慧学习平台”的文化意义。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4 分)推进终 身学习,是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出的要求。(3 分)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3 分) (2)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为改进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2 分)智慧学习平台为全 民学习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条件;(2 分)有利于人们实现个性化学习、探索性学习和终身学 习;(2 分)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2 分) 【解析】(1)本问可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 角度;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而认识也要不断发展;时代是发展的,需要认识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 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实践发展的角度论述。 (2)本题可先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改进学习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提供了优质教育 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条件等角度进行说明;之后再从科技进步有利于人的终身学习,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展开论述。 考点 3 文化创新 1.(2019·天津高考真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 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 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这启示 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 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 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 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 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大意是说,诗文创作要 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现实,这启示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工作者应立足当代实际,反映时代呼声,①符合题 意;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到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 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说明这些经典著作和千古名篇既是伟大思想家和诗人反映当时时代的思想精华,又流 传千年经受住历史检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为后人继承,这启示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工作者应继 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②符合题意;流行文化从性质上看,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因此“摒弃流行 文化”表述绝对化,③错误;材料强调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涉及革命文化,④排除。故选 A。 2.(2018·全国卷Ⅲ·T19)2018 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 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 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 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表 述错误。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 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又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②③符合题意。故选 C。 3.(2017·江苏高考真题)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 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B 【解析】A 表述错误,“超越”生活的表述错误,应该立足生活实践;B 符合题意,“从诗经、楚辞、汉赋,到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说明文艺 创作只有立足实践,扎根生活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启示我们文化创作应该立足实践、扎根生活;C 表述错 误,满足大众说法错误,大众需求很多,不可能都满足,应该是要发展我们所倡导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的大众文化; D 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因此与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无关。故选 B。 4.(2016·全国卷Ⅰ·T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 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 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 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 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华阴老腔”的成功说明传统文化要不断创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才能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①②适 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③是错误的;传播手段和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不是 前提,排除④;故本题选 A。 5.(2015·山东高考真题)下图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 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 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说明文化创 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自信,立足于社会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①④适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和有益成果,③是不科学,故本题选 B。 6.(2014·重庆高考真题) “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 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 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2013 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 入其中,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故①选正确;这些公益广告发挥了积极作用,故③正确;题肢 ②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是实践,故答案选 A。 7.(2012·山东高考真题)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 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答案】B 【解析】A 不合题意,题干中只提到茂腔这种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没有涉及多民族文化。B 符合题意,文 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茂腔动漫剧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 是因为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了时尚元素,体现了文化创新在推动文化繁荣与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C 说法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 不合题意,题干只提到山东的 地方戏剧,没有提到不同地方文化。故选 B。 8.(2012·福建高考真题)下列选项能体现图漫画寓意的有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符合题意,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文化创新;④符合题意,文化创 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故选 D。 9.(2011·广东高考真题)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 30 年的奋斗历程创造 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分析该同学举的事例,“深圳 30 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 的‘ 深圳精神’”一句体现了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而且切合主 题,故①③入选;事例中虽然反映了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但不切合“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 故排除②;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但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切合主题, 故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 B。 10.(2011·天津高考真题)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 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这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A:根据材料“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 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可以判断 A 正确。B:因为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是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 错误。C:因为文化的反作用是双重性质的,C 错误。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 无关,D 排除。故本题选 A。 11.(2017·全国卷Ⅰ·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 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 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 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 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 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 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 11 亿 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答案】(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 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 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 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3)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 微信公众号。 【解析】(1)《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在于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文化,立足实践,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 形式进行创新。 (2)此题考察范围是社会历史主体,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角度作答。 (3)学校可以通过演讲、辩论、宣传节目等方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2.(2014·全国卷Ⅱ·T39)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 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 20 多有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收益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 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术、 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 宝素等 10 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 2008 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 638 万字, 插如图 53 幅。书中收录 3505 种中草药,附方 40000 多例。《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 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3)结合学习冯洪钱的事迹,班级举行“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理想、奋斗、价值”为关键词 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 100 字左右。 【答案】(1)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 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果应用, 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3)评分量表 关键词 答案提升 分值 评分要求 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事业发展的强大 动力。要将个人需要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 相结合,树立和坚定理想。 0-2 分 仅答出“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事业发展 的强大动力”或“将个人需要同国家与社会的 需要相结合”给 1 分。 奋斗 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0-2 分 仅答出“勤奋学习”或“勇于实践”的给 1 分。 价值 以冯洪钱为榜样,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 价值,让青春无悔。 0-2 分 答出“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相近意思 即可得 2 分。 (围绕主题和关键词的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知识定位“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试题类型为措施类试题。首先我们要依据设问检索知识 库,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包含有哪些知识要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基本途径: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然后提取材料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引出知识点,对接原理,正确调用 知识。从材料中“访过数百个兽医站、搜集民间处方”体现了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 “追踪国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首先要总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然后分开阐述实践决定认识的四 个方面,并结合材料分析即可: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提供了研究课题);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为 《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验证了兽医中草 药成果的科学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果应用,体现了创 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知识定位: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课本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围绕着“价值”这个关键词,可 以阐述“要在劳动和奉献在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围绕着“奋 斗”这个关键词,可以阐述“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 自强不息”;围绕着“理想”这个关键词,可以阐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与国 家的需要相结合,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即可。 13.(2012·江苏高考真题)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 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 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 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 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 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 的主题缺乏了解。 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 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 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 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 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 (2)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遍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 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 (3)端午节即将到来,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 说明活动的意义。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文化缺乏现代 元素,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产方式下人们的文化诉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由于价 值取向的偏差,致使人们对节日文化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 (2)政府要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充分发挥财政对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支持作用。发挥 市场作用,引导企业开发具有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的产品,加强节日文化的传播。城乡基层自治组织通过民主 管理,推动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传承。 (3)主题活动示例:以“重读《离骚》,追思屈原”为主题的阅读节。 活动意义: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化民族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分二步,第一步是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阐述人民不喜欢传统节日的原因,是由于传统节 日缺乏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可知,是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 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 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即经济社会现状在文化上的反映,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的原理。另外,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 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 的热闹场景。体现了一些地方政府过分关注经济利益,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第二步既运用上述哲理阐述相 关材料即可。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具有学科内综合的特点。   建议类题目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同时本着建议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根据材料,政府是重要主体,要 积极履行职能,发展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产业来宣传传统节日,加强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开发旨在宣传、传 播、弘扬传统节日的文化产品,通过民主管理,开展群众性的传统节日的内涵建设等。只要符合题目要求, 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属探究性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以端午节为依托,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主 题,因此在设计流动时,要寻找能充分体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爱国主度)的资源。   意义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文化对人、对社会的影响,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 神等角度回答。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