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明光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滁州明光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427475

大小:129.8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试卷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单选题(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宋代私人编撰农书开始兴盛,并广为流传,既有综合性的《陈旉农书》,也有大量专业性 农书如《蚕书》、《荔枝谱》、《橘录》、《笋谱》、《菌谱》、《菊谱》《洛阳牡丹记》。这反映 了宋代(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发展 C.对农业科技的系统总结 D.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领先 2.汉代出现了专门保护土地占有的返还原物的诉讼和避免侵占的所有权确认文书“契”,这 些文契具有确认所有权的法律效力,是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确认物。这说明汉代(  ) A.法律体系完备 B.土地兼并日益盛行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政府依法治国 3.下表是根据《中国货币史》整理的晚明赋役折银及影响进程表,这些进程有助于(  ) 进程一 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从身份到契约-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 帮群体形成—市场化进程 进程二 农业从单一到多元—经管权与所有权分离—农业商品化—商业化进程 进程三 农村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城市化进程 A.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 B.中国白银的储备剧增 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4.《礼记﹒王制》记载:“平民祭祀祖先的献礼是: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子,秋天荐黍子, 冬天荐稻子;韭菜配以鸡蛋,麦子配以鱼,黍子配以小猪,稻子配以鹅。”这说明商周时 期(  ) A.重农抑商意识严重 B.小农经济的盛行 C.对农耕经济的重视 D.注意农牧业协调发展 5.982 年,北宋太宗下诏,将荒芜的土地分给那些“勤稼穑”而缺乏种子和土地的农户。并 要求“明立要契,举借种粮……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官司”。1155 年,南宋高宗下 诏:“若见佃人不愿承彻,即开具田段、坐落去处、所纳租课数目,另行招人承佃。”这 说明宋代(  ) A.人身依附关系日趋松弛 B.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 C.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D.人地矛盾突出危及统治 6.据统计,宋朝耕地面积为 5.6 亿亩,明朝增加到 5 亿亩,清朝又增至 11 亿亩—12 亿亩。 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其反映(  ) A.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 B.新农作物不断引进 C.疆域辽阔且不断拓展 D.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7.西周时,土地近常只耕种三年,三年后地力若本耗尽,另辟土地,重新分配。春秋中后期, 三年换土易居的耕作法逐渐取消,国家不再定期重新授田,而是一次性授田、由耕作者 在份地上自行轮种。这些变化反映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农民耕种土地积极性提高 C.土地私有倾向增强 D.铁犁牛耕生产方式的普及 8.汉代,蜀地百姓“帅导群妾,咸循蚕蔟。分茧理丝,女工是敕。”在齐地,平民“织作冰 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这反映出当时(  )A.家庭丝织业生产盛行 B.局部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C.丝织业地域分工形成 D.丝织业商品化趋势明显 9.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青铜器,越到晚期礼器越少,日用器则日益普遍,其器型越来越多姿 多彩,装饰性和趣味性也日益增强。上述变化反映了(  ) A.尊卑观念日趋淡化 B.社会发展的世俗化倾向 C.时代风尚骤然转型 D.齐国青铜铸造的独特性 10.明初规定,庶民厅房不得逾三间。明中叶后,江南平民百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建造住宅, 或“三间五架”,或“五间七架,九架十架”,富商豪贾则更加显著。这一变化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B.政府政令已难以在基层执行 C.江南百姓生活已经领先全国 D.商贾政治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11.据史料记载,长安在盛唐时期人口总数约 70 万,其中皇室及服务人员 15 万,在京官吏 约 3 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约 12 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 1 万,共需粮食 580 万石左右,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 32 万。据此可以推知盛唐时期(  ) A.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 C.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 D.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 12.628 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 子。自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  ) 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 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13.桑巴特提出资本主义的精神出于犹太教。资本主义采取了一种数量上的计算(quAnlitAtive CAlCulAtion),把所有的精力用于获得财物,“用武力,用魔术,用计谋,用新发明和用 金钱去获得财物”;“自从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每一个国家内部都有两种力量出现, 一是对黄金的贪婪,一是创设企业的精神,不久这两种力量凝结一气。”作者强调的资本 主义的精神是(  ) A.与犹太教的精神一致 B.对财富的追求 C.自由、创新 D.贪婪、剥削 14.16 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 而到 16 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 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 (  ) 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5.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 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 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 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 40, 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 1000,那么,下列关于 m、n 的四组数据,可能正确 的是(  ) A.m 为 700,n 为 300 B.m 为 600,n 为 400 C.m 为 500,n 为 500 D.m 为 800,n 为 200 16.大英博物馆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印度王朝)王子的细密画、贝宁(西 非国家)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夏威夷编篮头盔,等等。该展览单元的主题 可能为(  ) A.贸易与侵略(300—1100 年) B.变革与调整(900—1550 年)C.邂逅与连结(1500—1800 年) D.创造与征服(1800 年至今) 17.18 世纪中期以后的英国,倡导爱护自然的诗歌层出不穷,如彭斯的《杜河两岸》、布罗姆 菲尔德的《农夫之子》均描绘了少年时代乡村自然的美丽景色,克莱尔在《致倒下的榆 树》中则深情地把童年屋后的榆树作为朋友来看到,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社会转型的问题日益突出 B.农民向往理想的田园生活 C.文学创作实现了自我革新 D.诗歌主题以乡村生活为主 18.19 世纪以来英国多次进行议会改革。其中 1832 年改革使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1867 年改革进一步降低选举资格,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 年改革赋予农 业工人选举权利。19 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 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最终完成了议会改革的目标 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相适应 D.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19.有学者认为:18 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 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 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 原因在于(  )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20.图 4 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期间 1821—1913 年间英、法平均进口关税(  ) 图 4 A.英法工业地位发生逆转 B.自由贸易渐成英国风尚 C.世界市场争夺愈演愈烈 D.工业强国加紧商品倾销 21.19 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 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 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22.在 1895 年,美国制糖公司控制了全国 95%的砂糖生产,在 1900 年,美国烟草公司控制 了除雪茄以外其他烟草产品的 50%~90%,在 1906 年,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 91%的 石油精炼企业,摩根财团则左右了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这一现象(  ) A.体现了国家意志的主观要求 B.会导致生产过剩与萧条的产生C.说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D.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3.由表 1 可以推知,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 表 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4. 下表是 1913——1938 年英、法、德三国对外出口情况统计表 国家 1913 1928 1938 占欧洲总额 的百分比(﹪) 每个国家总额 中输往欧洲的 百分比(﹪) 占欧洲总额的 百分比(﹪) 每个国家总额 中输往欧洲的 百分比(﹪) 占欧洲总额的 百分比(﹪) 每个国家总额 中输往欧洲的 百分比(﹪) 英国 26.1 30.1 23.6 31.6 22.2 32.1 德国 24.7 66.3 19.3 69.9 21.1 65.1 法国 13.6 66.6 13.7 62.5 8.6 54.2 对表格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经济逐渐衰退,被德国赶上并超过 B.二战爆发前英国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 C.英国的海外市场大于法德两国 D.法德两国在欧洲的商品销售总额都大于英国 25.斯皮尔福格尔的《世界历史》中有如下记载:许多人利用铁路来到海边游览胜地——以 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一个从前经常光顾此类名胜的上流社会人士毫不掩饰地对 “一日游者”的反感:“他们塞满了海滩,四处喧嚷着,就是为了吸上一口新鲜空气。 他们三两成群,男人总是穿着黑外套,抱着孩子,毫无生气;他们的妻子瘦弱苍白,看 得出来同从前相比,还是尽量打扮一番……”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的生活状 况是(  ) 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②继续受到富人的歧视 ③有旅游等休闲活动 ④精神生活的丰富 多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二、材料阅读(第 26 题 18 分,第 27 题 16 分,第 28 题 16 分,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 材料一 殷商时,土地归商王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所有,西周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春秋以来,周天子失去了对土地的控制能力,土地所有权下移,土地归诸侯、卿大夫支 配使用。直到战国前期,在各国范围的土地的最高所有权仍属于诸侯。诸侯用分封、赏 赐、授田的方式,把土地分给封君、功臣。“从土地和权力的关系看,春秋一代与西周相 比,土地占有关系并无本质的突破,只是在多级占有关系中主导地位与非主导地位升 降……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是在战国中叶以后到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突破了一元性的多 级占有形式,而逐渐出现了土地占有形式多样化的局面。 ——摘编自张云樵、曹东方《试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转化及其特点》 材料二 古代社会的井田制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但这种制度是以静态社会为 前提,而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动态性相矛盾。抛开其他原因不讲,在随后的发展中, 中国地主土地私有制从秦汉时的不完全、不自由状态,到唐宋时的相对完全、相对自由, 再到明清时的土地市场发达和土地买卖交易活跃,中小地主和土地私有制在宽松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显而易见,从开放包容的视角看,中国的土地制度的确朝着让百姓享有 越来越充分的自由的方向发展……对传统农业社会的中国来说,由于土地是最重要的生 产要素,也是财富之母、财富之源,历史上的有为之君都善于处理土地利益分配关系, 从中筹集财政收入。 ——摘编自郭雪剑(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规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中叶以后土地所有制变化的原因(6 分),并指出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占有的几种形式(3 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趋势(6 分),根据上 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封建统治者调整土地制度的认识(3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自晚唐以来,江南经济区日渐崛起,至宋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太湖流城 “上四一亩,收五六石”,“虽其四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 尽以贸易”。宋太祖即位之初便拟定“薄税敛”以奖掖商人,仁宗年间订立放松政府专卖 品管制的“海行条法”,后南宋朝廷又重申此令。政府制定的各色税目,致使穷乡僻壤的 农民也不得不入市。仕官之人则“纤朱怀金,专为商旅之业,日取富足”。江南市镇不断 兴起,“市井繁阜,商货幅辏”。 ——摘编自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材料二 明代后期,江南市镇蓬勃繁荣。南浔镇“烟火万家”,时人称之“虽镇,一都会 也”,作为生丝集散地,各市镇商人皆运送蚕茧前来出售,这些生丝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 “湖丝”或“辑里丝”。盛泽镇则是“以绫绸为业”的大镇,“农家织绸,卖于绸庄,为 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镇上机工、曳花(操作提花织机的工 人)多达数千人。松江府的朱泾镇经营棉布贸易的牙行多达数百家,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繁 荣。各市镇作坊林立,外地客商“操重贵而来市”。生丝绸缎、棉布等商品在出口贸易中 持续增长,远销海外。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江南市镇兴起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宋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8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 材料一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 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 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过今波斯湾、红海 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 州、杭州、密州等 12 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款或市舶法,不许 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 400 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 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 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 18 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 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 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 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 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 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 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化的特点。(6 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规模、形成方式、主导国家、商品类型和市场 作用等方面分析中国古代丝路架构的市场与 19 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10 分)历史答案 一.单选 1--5 BBACA 6--10 DCABA 11--15 BBBCC 16--20 CACAB 21--25 DBBCB 二.材料问答 26.(1)原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与推广;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瓦解;各诸侯国为增加赋 税进行变法,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6 分)形式: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 地国有制.封建农民土地所有制。(3 分) (2)趋势:土地私有制逐步深化;对土地私有制由诸多限制变为认可和放任,国家干预渐 趋减弱;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6 分)认识:封建统治者往往运用政权力量对土 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增加政府收入;但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 地兼并不可避免,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与发展的必然产物,封建统治者对土 地制度的调整无法解决这一社会问题。(3 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政府放松 管控,鼓励商业发展,赋役制度促进农产品商品化;经商逐利的社会风气推动。(8 分) (2)特点:数量多、规模大,形成发达的市镇网络;手工业发达,专业化程度高,在江南 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雇佣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得益于正在形成中的世界市 场,推动了白银货币化。(8 分) 28.(1)历史变迁:①两宋路线比汉朝更发达(航行更远,线路更多);②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管 理越来越规范;③手工业产品出口种类增多;④民间外贸日益发达。(答出 3 点得 6 分) (2)区别:①市场规模方面:中国古代是区域性市场,世界近代是全球性市场;②形成方式方 面:中国古代以政治经济和平交往为主,世界近代还伴以武力征服和殖民掠夺;③主导国 家方面:中国古代以中国为主导,世界近代以英国为主导;④商品类型方面:中国古代 是以手工制成品和奢侈品为主,世界近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⑤市场作用方面:中国古 代丝路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近代世界市场具有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10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