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丽衢十二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金丽衢十二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ID:425871

大小:622.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金丽衢十二校 2019 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资治通鉴》记载:“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诚之词于 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 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这说明春秋 时期 A. 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的依据 B. 宗法制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C. 世官制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D. 嫡长子承制已经难以稳定政治秩序,所以立贤不立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战国时期的赵简子认为幼子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可见以血缘 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故 B 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转型 时期,宗法制受到挑战,但不等于不再作为权力分配的依据,故 A 不符合题意;从材料来看, 没有涉及选官制度问题,故 C 不符合题意;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权力等继承的基本原则, 故 D 不符合题意。 2.历史存留的一些信息或者碎片,承载着文明进步的脚印。下表所列中国古代文明的信息, 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大司马;《神农本草经》;五经博士 ② 稷下学宫;《商君书》;《道德经》 ③ 二府三司;《梦梁录》;米芾 ④ 风力水车;《天工开物》;《杏园雅集图》A. ②①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①④③ D. ③②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神农本草经》是成书于汉代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汉武帝 设五经博士,故①为汉代。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商君书》是战国时期 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道德经》是春秋晚期老子所作,故②为春秋战国时期。宋代实行二 府三司制度,《梦梁录》是宋代吴自牧所著,米芾是宋代书法家,故③为宋代。明清出现了风 力水车的记载,《天工开物》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杏园雅集图》是明代画家谢环创作 的绢本设色画,故④为明代。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③④,故排除 BCD,A 符合题意。 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名言,下列言论也是出自于他的是 A.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B.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D.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现若无私,则无心矣 【答案】A 【解析】 【详解】“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观点,意思是:想要打败山里 的贼寇非常容易,但是想要击败心理的阴暗面就非常困难了。该言论出自《王文成公全书.答 聂文蔚》,而王文成公即王守仁,故 A 符合题意;B 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C 出自《老子·德 经·第六十五章》,D 出自李贽的观点,故 BCD 不符合题意。 4.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史料来源,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下表选项中对应不正 确的是 事件 诗歌 A 平定三藩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滇平》(1681 年)B 册封达赖 天高大漠围青嶂,日午微风动綵旃。《塞上宴诸藩》(1681 年) C 收复台湾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中秋日闻海上捷音》(1683 年) D 亲征噶尔丹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瀚海》(1696 年)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天高大漠围青嶂,日午微风动綵旃” 出自康熙帝《塞 上宴诸藩》,与蒙古贵族“围班”朝觐相关,故 B 符合题意;“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 长安”与 1681 年康熙平定三藩叛乱有关,故 A 不符合题意;1683 年,施琅水师攻下澎湖岛, 统一台湾,故 C 不符合题意;1696 年与康熙亲征噶尔丹相关,故 D 不符合题意。 5.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护国家主权的伟大斗争。下图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示意 图,与图中地点发生事件相符的是 A. 1870 年,阿古柏率军侵占②B. 1871 年,阿古柏出兵强占① C. 1875 年左宗棠率清军从④西征 D. 1880 年,左宗棠在③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1880 年,左宗棠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而③即哈密,故 D 符合题意;1870 年阿 古柏攻占吐鲁番,②为喀什葛尔,故 A 不符合题意;1871 年,阿古柏出兵强占喀什葛尔,而① 为伊犁,故 B 不符合题意;1875 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军出征是 在 1876 年,故 C 不符合题意。 6.孙中山在 1924 年国民党一大言中如是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 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此则 口口口口之要旨也。”“口”中应该填入的是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节制资本 D. 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孙中山的“节制资本”指限制私人资本的剥削,防止其操纵国计民生,根据“有独 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 之”可知 C 符合题意;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指反对满洲贵族的压迫,推翻清王朝,故 A 不 符合题意;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 B 不符合 题意;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指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地租及地 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故 D 不符合题意。 7.“即以不进化之社会言之,其间亦不无微变例如吾辈不满于康先生,而康先生曾亦不满于 张之洞与李鸿章,而张之洞、李鸿章亦曾不满于清廷反对铁路与海军之诸顽固也宇宙间精神 物质,无时不在变迁即进化之途。道德彝伦,又焉能外……试更以演绎之法,推论孔子之道, 实证其适用于现代与否,其断论可得而知之矣”这表明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实质目的是A. 传播西方进化论思想 B.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 批判封建专制唤醒民众觉悟 D.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道德彝伦,又焉能外”、“吾辈不满于康先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 动。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使多数国民思想觉醒,反对专制提倡民主,故 C 项符合题意;传播西方进化论思想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而是借助思想传播达到 解放民众的目的,故 A 项不符合题意;袁世凯尊孔复古实行专制统治是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的原因之一,但从材料不能反映,故 B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反映抨击立宪道路和号召 暴力革命的内容,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8.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 重要城市,历史悠久,明代时就有“九省通衢”之称下列发展史实 与武汉无关的有 ①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 ②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③《昭文新报》出版,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④北伐战争期间曾收回法租界 ⑤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汉阳铁厂是 1890 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汉龟山下动工 兴建,1893 年 9 月建成投产,但属于民用企业。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 天”,纺织业的中心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 中心。1873 年 8 月《昭文新报》在汉口创刊,创办人艾小梅。北伐战争期间,收回汉口、九 的江英租界。1980 年,四川省广汉县在全国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故①②④⑤符合题意, 排除 ABC,D 符合题意。 9.下表是小明亲历某次婚礼的实况记录表,下列 6 处标记记录中错误的有 1925 年上海的婚礼实况(新郎和新娘身份:留洋归来的新青年) 项目 内容 新郎新娘服饰 新郎白色①西装、新娘西式白色婚纱和高跟鞋。 乘坐的交通工具 新郎新娘:汽车。来宾:②公共汽车、③有轨电车、④地铁、 自行车。 来宾得到婚礼消息的途径 电报,电话.⑤电视转播 来宾穿着 男宾:西装、中山装、长袍马褂。女宾:⑥改良旗袍、西式 裙装、上衣下裙。年纪大的女宾裹脚,年轻女宾穿高跟鞋 A. 1 处 B. 2 处 C. 3 处 D. 4 处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华民国政府大力移风易俗,倡导西式婚俗,存在穿新郎白色的西装现象,故①正 确。1925 年的上海出现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故②③正确。1965 年 7 月 1 日,新中国第一条 地铁——北京地铁正式开工,故④错误。我国的电视转播出现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故⑤错误。 中华民国时期,我国新潮女性喜爱改良旗袍,故⑥正确。可见有两个错误,排除 ACD,B 符合 题意。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下列关于抗战时期 著名的战役表述正确的是A. 沪抗战: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B. 太原会战: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一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 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 枣宜会战: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张自忠率部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1938 年 3 月到 4 月的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故 C 符合题意;1932 年“一·二八”事 变后,驻守淞沪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故 A 不符合题意;1937 年 9 月,一一五师在在平型关大败日寇,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歼敌一万余人,沉重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的是台儿庄战役,故 B 不符合题意;1940 年中的枣宜会战中,第五战 区司令长官是李宗仁,而非张自忠,故 D 不符合题意。 11.王意如在《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与谎言》中写道:率先指出中国有“四大发明”的是英国人 李约瑟。1937 年,37 岁的李约瑟开始学习中文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1942 年,急需提高 军民士气的蒋介石把李约瑟以及与他一起搞研究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接到重庆,让他们到中 国来实地研究中国科技史一年后(1943 年在重庆搞出了“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轰动了世 界。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四大发明”这一概念的提法来自于西方的学者 B. 李约瑟在“四大发明”的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 C. 搞“四大发明”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军民的士气 D. “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提到“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轰动世界,但没有涉 及李约瑟在“四大发明”的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故 B 符合题意;由材料“率先指出中国有‘四 大发明’的是英国人李约瑟”,可见“四大发明”这一概念的提法来自于西方的学者,故 A 不 符合题意;由材料“1942 年,急需提高军民士气的蒋介石”,可见搞“四大发明”的研究是为 了提高军民的士气,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故 CD 不符合题意。12.日记作为第一手史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竺可桢先生在日记中写到:二点即乘车赴中南 海怀仁堂……及全体代表由车运至天安门外之广场上,为过去反抗帝国主义、封建魔王而殉 难之志士以及解放军之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七点,回中南海继续开会。竺可桢同志最有可 能参加的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结合所学,1949 年 9 月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 年 9 月 30 日奠基,故 A 符合题意;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 1949 年 3 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中 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45 年 4 月至 6 月在延安召开,都和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无 关,刚 BCD 不符合题意。 13.下图是时任国防部长张爱泮将军亲临某地视察,并以示祝贺的亲笔题字。据此判断,张爱 萍将军柷贺的事件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 成功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C.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D. 中国在西昌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答案】C【解析】 【详解】由材料“1984 年”“通天盖地”可知与 1984 年的通信科技成就有关。1984 年 4 月 8 日,中国拥有了第一颗通信卫星,故 C 符合题意;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于 1964 年 10 月,1970 年 2 月 24 日成功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送入预定轨道,2003 年 10 月中国 在西昌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故 ABD 不符合题意。 14.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合作 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列外交事件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②积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③第一次举办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 ④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③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1990 年 4 月,中国第一次派出了 5 名军事观察员,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00 年 9 月 7 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在中国倡议下历史上首次在美国纽约华尔道 夫饭店举行会晤。中国第一次举办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是 2001 年 10 月的亚太经合组织领 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 年 6 月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④③,排除 BCD, A 符合题意。 15.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 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对上述规定的正确评价有 ①有利于缓和大州和小州的矛盾 ②有利于缓和南方和北方的矛盾 ③给这部宪法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④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两种不同 议员产生方式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利益关系,调和 了其间的矛盾,材料没有反映参议院的产生方式,无法体现协调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利益,故① 错误。协调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保留黑奴制,只给黑人一部分公民权体现了种族歧 视,故②③符合题意;美国 1787 年宪法调整了各种社会关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创造 了条件,故④正确。故②③④正确,排除 ABC,D 符合题意。 16.从 1789—1848 年,发生在英法两国的李生大变革——双元革命。它们不应该被视为只属 于这两国的大事,而应该被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李生喷发口,而且还在继 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下列选项与“双元革命”中“英国革命”有关的是 A. 推动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B. 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C. 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 D. 极大促进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世界连接为一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双元革命”指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是瓦特改良 蒸汽机,它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故 C 符合题意;18 世纪中叶,英国责任 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故 A 不符合题意;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的是 1688 年光荣革 命,排除 B 项;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尚未连接成为一体,故 D 不符合题意。 17.年复一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络绎不绝地参观新泽西的某一实验室,纪念一位为人类留 住声与光的伟人。下列选项属于“这位伟人”的成就的是 A. 试验电车成功,发明了留声机和电话 的B. 在费城创建了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C. 与助手试验了很多种不同的耐热材料,发明了铂丝灯泡 D. 与乔治伊斯曼共同发明了电影放映机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为人类留住声与光的伟人”,说明该发明能记录音频和视频。1894 年,爱迪 生和乔治伊斯曼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第一台电影放映机,故 D 符合题意;1881 年德 国人维尔纳·冯·西门子发明有轨电车,1877 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1876 年贝尔发明电话, 不能留住“光”,故 A 不符合题意;1882 年, 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市珍珠街建成第一座中心 发电厂,把输电线联成网络,故 B 不符合题意;发明了钨丝灯泡的是库里奇,故 C 不符合题 意。 18.下表是 1929 一 1938 年美、苏、德、日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表,表格中数 字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国家 1929 年(%) 1932 年(%) 1937 年(%) 1938 年(%) ① 11.1 10.6 11.4 13.2 ② 43.3 31.8 35.1 27.8 ③ 5.0 11.5 14.1 18.7 ④ 2.5 3.5 3.5 3.8 A. ①德国②美国③苏联①日本 B. ①美国②德国③日本①苏联 C. ①日本②苏联③美国①德国 D. ①苏联②日本③德国④美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美国自 1896 年就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受 1929 年到 1933 年经济危机打击,美国工业总产值比重下降,由于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逐渐恢复,故②为美国。从 1928 年到 1937 年,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成为世 界第二号工业强国,故③为苏联。德国是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到 1937 年才被苏联超 过,故①为德国。④工业总产值在世界比重不大,当为日本。故排除 BCD,A 符合题意。 19.“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 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 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初和精降,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得到。” 材料中的这本书是 A. 《共产党宣言》 B. 《资本论》 C. 《法兰西内战》 D. 《神圣家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资本和劳动”。《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故 B 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 思主义的历史观,故 A 不符合题意;《法兰西内战》概括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故 C 不符合题意;《神圣家族》是马克 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故 D 不符合题意。 20.1933 年罗斯福发表了第三次“炉边谈话”,在交谈中,他申明:“在战争中,在夜战的朦 胧中,战士们都在肩头儿戴着明亮的标志,以避免同志们自相射击。根据同一原则,在这项 计划中合作的人,也必须随时都能互相识别。”,“我正在要求工人们以谅解和协助的精神和 我们同行”。材料中的“炉边谈话”旨在支持 A. 金融诚信 B. 工人权利 C. “以工代赈”D. 行业公平竞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互相识别”“计划中合作”所述内容为罗斯福新政期间的蓝鹰运动。结合所 学,《工业复兴法》颁布后,成立工业复兴署,要求企业与政府合作,遵守行业公平竞争的企 业颁发蓝鹰徽章,故 D 项符合题意;A 与调整金融业有关,B 是要缓和劳资矛盾,C 是要进行 救济,吸纳失业人口,故 ABC 不符合题意。 21.二战后,美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阶段,通货膨胀率 60 年来最低,出现了 29 年来的首次财 政盈余,失业率降至 30 年来最低点。下列选项关于这一阶段的表述无误的是 A. 实施了以凯思斯主义为指导的“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B. 采取了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减税、鼓励消费等措施 C. 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基本实现了高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D. 这时期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克林顿政府创造了经济 扩张的奇迹,但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没有变,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 存的两极社会,故 D 符合题意;材料“通货膨胀率 60 年来最低……失业率降至 30 年来最低 点”反映的是“新经济”时代美国经济运行机制的新变化。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全面干预经 济,而克林顿政府时期“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实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故 A 不符合题意;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是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 等措施,故 B 不符合题意;美国“新经济”时代是伴随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基本 实现了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故 C 不符合题意。 22.自成立以来,进行过八大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关税税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发达国家 的平均关税已从 1948 年的 36%降到 90 年代中期的 3.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期降至 12.7 %。这种大幅度地减让关税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所未有的,对于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很 大作用,为实现贸易自由化创造了条件。这一组织是 A. WBB. GATT C. IMF D. WTO 【答案】B 【解析】 【详解】GATT 即关贸总协定,1948 年成立,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 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故 B 符合题意;WB 即世界银行,宗旨是向成员国 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故 A 不符合题意;IMF 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责 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故 C 不符合题意;WTO 即世界贸易组织,1995 年 1 月 1 日成立,时间不符,故 D 不符合题意。 23.1955 年,在半坡遗址(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出土了人面鱼纹彩盆,现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学者推测是半坡居民的日常生活盛器。有学者认为是祈求丰收、 祭祀祖先的祭具,半坡人用这种“绘有巫师面具形象的陶器代替巫师现场作法”鱼纹“既象 征鱼的丰收,又象征农业生产的丰收或许还有驱灾避祸,大吉大利的含义”。后经考古发现, 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把天折的儿童置于陶瓷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在房 屋附近。学者确认这是一种特制的葬具,是儿童瓮棺的棺盖。这反映出 A. 历史解释一定要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 B. 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解释的问题 C. 后来的历史解释更加趋近于历史事实的真实性 D. 历史解释以考古的发现为依据更加具有说服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经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学者确认这是一种特制 的葬具,是儿童瓮棺的棺盖。”,可见历史解释以考古的发现为依据更加具有说服力,故 D 符 合题意;材料中“半坡居民的日常生活盛器”“祈求丰收、祭祀祖先的祭具”均为根植于人 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但猜测被推翻,故历史解释不一定要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 故 A 不符合题意;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解释的问题的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故 B 不符合题意;如果没有更新的考古发现,后来的历史解释不一定更加趋近于历史事实的真实 性,故 C 不符合题意。24.二战期间盟军在异常恶劣天气情况下展开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录作战,使战略态势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次登陆战发生在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 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②处即为诺曼底,①处登陆航程太远,而③处德军防备充分,④ 即西西里登陆地点,故排除 ACD,B 符合题意。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 25.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7 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 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接照当时的标准来看,也近于至善,是以共自信心也日积月深。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表现。并请用一句话评价为“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材料二:唐初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铸出多姿多彩的大唐风采。隋唐之重建 西安以一种宏大的眼光,构成一座计划城市。……唐朝具有世界主义的色彩。……当中国皇 帝成望最高的时候,恒河边上的印度王子接受了他的宗主权,一个阿萨密的篡位者被押赴西 安受审;使节来自高丽和日本;中国的都城有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吐蕃人与安南 人来定居。国子监亦即国立大学中,有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其中量具热忱的是日本人,其中 有些像今日大使馆的文化参贊,在中国即曾居留达几十年。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根据材料二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以唐太宗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予以说 明“唐朝具有世界主义的色彩”。 材料三 以文成公主和亲吐善为契机,唐太宗开启了汉文化大规模传入吐蕃地区的大门, 其历史功绩可以和孔子创立儒学、占ト、历算、工巧等的贡献相媲美,唐太宗和符号化的孔 子在政治与文化上的“至高性”和“重要性”就成为这二人所具有的共同点,唐太宗与孔子 都可以算作汉文化的代表。 ——摘自韩腾、石硕《从藏文史料对唐太宗的记戟看藏族史学观》 材料四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和材料三之间的历史联系。指出材料四建筑体现“汉文化”的 表现。 【答案】(1)表现: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经济上:曲辕犁推动农业的发展; 推行均田制;唐三彩风行一时;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 技术;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评价: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2)观点:唐朝开明开放,兼收并蓄;唐朝长安是国际大都会;唐朝带有世界主义的色彩。 史实:对外来宗教,提出“示存异方之教”;对与中国相隔较远的印尼、东罗马等遣唐使,唐 太宗都复信回礼;召见天竺取经回来的高僧玄奘;召见来唐游学的朝鲜、日本僧人。 (3)联系: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了红山宫,此为布达拉宫 前身。表现:殿顶飞檐翘角;梁架,斗拱,藻井。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唐朝在政治上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在经济上,可以列 举农业上的曲辕犁,土地制度上的均田制,手工业上的制陶业和制瓷业,商业上的草市等。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2)由材料“唐初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构成一座计划城市……唐朝具有世界主 义的色彩。”可以从唐朝开明开放外交政策、长安是国际大都会和唐朝带有世界主义的色彩。 关于史实,可以列举对外来宗教的态度、遣唐使、召见玄奘和召见来唐游学的朝鲜、日本僧 人等。 (3)图片即为红山宫,系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它是布达拉宫的前身。表现可以从汉族 特色的建筑风格反映“汉文化”。 26.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时期,中国在积极寻求与英美进行远东军事合作的同时,也提出了收回香 港的问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重庆国民政府新任駐英大使顾维钓,就曾奉蒋介石命向英 国政府说明香港是中国政府渴望尽快解决的问题之一。抗战末期,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 中国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开罗会议后,人们在欢呼《开罗宣言》关于将日 本从中国掠去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这一规定的同时,也殷切期待着香港能回到 祖国怀抱。……重庆国民政府虽然出于稳定自身统治目的,希望收回香港主权,但为取得英 关对其反共灭共这一中心目标的支持,不愿在香港问题上与英美闹翻,最终不得不属从美国 压力,对英国受协致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收复香港的极好机会。 ——摘自袁成亮《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香港问题的态度,结合所学,从中国视角分析抗战 胜利前后没有收复香港的原因。并简要阐述中国人民欢呼《开罗宣言》的理由。 材料二 不少人都会问,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势如破竹之时不一举解放香港,而把这个问题留到几十年后解决?从今天看来,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必要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的最初几年,中国政府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经济……,审时度势,区别轻重缓急, 集中カ量处理一系列更紧迫的大事。……1978 年的中国,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时 候的回际形势,较之从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大为和,和平 和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善为中国实现统一大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同时,随着 1997 年日趋接近,新界租期漸近届满,香港的前途也渐成为各方注意力汇集的焦 点。 ——摘自《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建立后“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势如破竹之 时不一举解放香港”?并扼要概括当时中国政府提出的主张。 材料三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題。一个是主权问题; 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保持香港繁荣……关于主权问 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 时机已经成熟了…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 看法是小波动不可进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 动。…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 个灾难,做出决策。…我担心的是今后十五年过渡时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 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我们进行磋商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两国 政府,而且包括政要约束厂商及各行各业,不要做妨碍香港繁荣的事。 ——摘自《邓小平文选・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2.924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会谈中邓小平提出的解决方案,并指出中英双方 达成的共识。 材料四: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事有行政 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致区基本法》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定《基本法》的机构。根据材料四概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位,并 概述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的历史意义。 【答案】(1)态度: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明确要求收回香港。 原因:中国国力衰弱:国民政府腐败(为取得英美支持其反共灭);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方针,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 理由:有利于美英中三国协同对日作战: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恢复领土 神圣权利得到国际 公认(为统一台湾提供国际法依据)。 (2)原因: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经济;为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大 陆的国际通道,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 主张:中国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 (3)解决方案:收回香港主权,坚决否决英方用主权换治权提议;提出一国两制的方案共识; 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 (4)机构:全国人大。 地位: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或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意义: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实践证明,“一 国两制”构想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也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并 为解决国家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解析】 【详解】(1)由材料“抗战时期,中国在积极寻求与英美进行远东军事合作 同时,也提出 了收回香港的问题”,可见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明确要求收回香港。关于原因,抗日战争前, 中国综合国力弱小,国民政府腐败无能;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方针,为维护大 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寻求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开罗宣言》有利于美英中三国协同对日作 战;由材料“关于将日本从中国掠去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这一规定”,可见中国 人民坚持抗战,恢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2)由材料“中国政府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经济”,可见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经济。建国初 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为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中国没有 立即收回香港主权。结合所学,香港问题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而造成的,故中国 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由材料“随着 1997 年日趋接近,新界租期渐近届满, 香港的前途也渐成为各方注意力汇集的焦点”可知,中国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 (3)由材料“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可见收回香港主权,坚决 否决英方用主权换治权提议;由材料“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结合 所学,邓小平在 80 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由材料“不单单是两国政府”,可 见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 (4)制定《基本法》的机构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材料“中华人民共 的 的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高度自治,事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 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意义从洗雪百年耻辱、开创 新纪元、证明“一国两制”构想的可行性、为解决国家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范例等角度分析。 27.法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体现和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它是惟一的法律……对 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一个理想的 国家,是要通过不同因素之间的协调而获得和谐。” ——(古罗马)西塞罗 (1)概括材料一中西塞罗 思想主张。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 体现。 材料二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 是习俗。随着商业和噜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因 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关于万民法,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①万民法的国际法精神体现在当时的各个领域。② 万民法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侧重分析①,结合古罗马的思想和文化遗产 进行说明。侧重分析②,阅读材料二,结合万民法的积极影响进行阐述。 材料三 1834 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規定:从 1835 年 7 月 1 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我们可以看到,新济贫法实际上是 对旧有济贫法的一次重大变革与修改,在救济方式、救济对象的确认以及具体的管理方面都 做出了巨大的变化。从旧济贫法到吉尔伯特法、斯皮钠姆兰法,政府的教济在不断的宽松, 而济贫法则一反常态,使济贫要求变得严厉起来。 ——摘自百度百科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规定的主要目的。并扼要说明此法出台的历史背景。 【答案】(1)主张: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人人平等、权力均衡。体现:理性 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反对 政府专制。 (2)我选择①,西塞罗继承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大斗兽场将希腊柱式和罗马拱门相结合,将 的建筑的力度与外观的的美感融为一体;图拉真广场两边的柱廊和乌尔皮亚廊柱大厅庄重宏伟; 万神殿集希腊柱式、三角形墙和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于一体,这些文化遗产都体现了古罗马 的国际法精神。 我选择②,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 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 个领域。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 行为;裁决了大量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调节了债务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 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 (3)目的: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背景:政治上,英国逐渐确立工业资产阶级的主 导地位;经济上,工业革命进行,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思想上,自由主义盛行。 【解析】 【详解】(1)关于主张,由材料“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 帅的神”,可知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由材料“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通 过不同因素之间的协调而获得和谐”,可知人人平等、权力均衡。关于表现,结合所学,可知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列举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2)选择①,结合古罗马的思想和文化遗产进行说明,如:西塞罗的自然法、大斗兽场、图 拉真广场、万神殿等,这些文化遗产都体现了古罗马的国际法精神。选择②,结合万民法的 积极影响进行阐述,如:对当时,从巩固罗马政权,促进罗马共同发展、影响到国家和个人 生活的各个领域等角度作答。 (3)关于目的,由材料“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实际是要维持资本主 义自由劳动力市场。关于原因,由材料“1834 年”可知当时英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结合工 业革命是的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分析说明,如工业资产阶级的主导地位、机器生 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和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