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红色七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红色七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ID:425859

大小:198.48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西省红色七校 2020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科试题 (分宜中学、会昌中学、莲花中学、、任弼时中学、瑞金一中、遂川中学) 第 I 卷(选择) 1.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 干预朝政。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 出该时期 A. 当政者均重视社会舆论导向 B. 国人的意见对施政有制约作用 C. 原始民主左右了国家的决策 D. 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 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国人意见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故 B 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国人意见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并非强调统治者重视社会舆论导向,A 排除;“原 始民主左右了国家的决策”的说法夸大了“国人”的作用,不符合史实,排除 C;近代民主的 特点是代议制民主,D 不符合史实,排除。 2.关于“王国问题”,贾谊 主张,重在分王国为侯国;晃错的主张,在用武力削平割据之局; 主父偃的主张,则在把由王国分出的侯国,以推恩为名再加分裂。他们的主张是 A. 层层递进方式 B. 加强中央集权 C. 社会不稳根源 D. 分封制的延续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涉及的三人都主张削弱王国势力,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B。A 材料不能 体现,排除;三人都有利于社会稳定,排除 C。三人并不主张实行分封制,排除 D。 的3.据史籍所载,元朝把没收来的契丹和南宋的官田全部分给蒙古贵族,少的二十顷、三十顷, 多的五百顷、五千顷。又在各地收夺农民耕地,拨给驻军屯田或赏赐寺院,元顺帝在位时, 一次赐给大承天护圣寺的田,多达十六万二千余顷。这种行为 A. 加强了封建地方割据的基础 B.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 成为元政府敛财 重要手段 D. 制约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元代把没收的土地分给贵族、军队和寺院,剥夺了农民的土地, 这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故 D 正确;元代把没收的土地有一部分是拨给军队和寺 院,因此并不是加强了地方割据势力,排除 A;元代把没收的土地分给贵族军队和寺院不利于 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就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排除 B;根据所学可知,自耕农经济是政府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元代的土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排除 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元朝把没收来的契丹和南宋的官田全部分给蒙古贵族”“拨 给驻军屯田或赏赐寺院”,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 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 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解析】 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 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 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 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 D 而排除 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 的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 了,所以排除 B。 名师点睛:本题体现出来的命题趋势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戏曲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自 诞生以来,先辈艺人艰苦创业,历经以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为代表的三大 高峰期,它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宋元至清末明初)几乎独霸中国舞台。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 程式化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它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就是说,戏曲不仅只 属于东方,而且只属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特产品”。既是“土特产品”,它必定比 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和中国气派。我们不应只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形态,透过 它,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之演变;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中国人审美趣味、 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变化中,看到戏曲形态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5.1910 年,我国的股票风潮引发一次金融危机,之后稍有缓和。1911 年 10 月之后,传统金 融机构票号和钱庄再次大规模倒闭;新式金融机构银行,如上海的信成、四明,浙江的三大 商办银行,因在挤兑风潮中难以支撑而宣告停兑。这表明 A. 暴力革命带来了金融动荡 B. 官僚资本阻碍民族资产的发展 C. 传统票号已经不适应时代 D. 民国政府面临稳定财经的重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10 年,我国的股票风潮引发一次金融危机”“1911 年 10 月之后,传 统金融机构票号和钱庄再次大规模倒闭”“挤兑风潮中难以支撑而宣告停兑”等信息可知, 这时期金融秩序混乱,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动荡,说明即将建立的民国政府面临着稳 定财政秩序的重任,故 D 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暴力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 而在 1910 年辛亥革命还没有出现,而且这时期的动荡并非全由辛亥革命引发,故 A 选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僚资本出现在 20 年代中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选项错误;材料 中不仅传统票号,新式金融机构也出现了停兑,不能体现传统票号不适应时代发展,故 C 选 项错误。 6.抗战时期,佃权是减租中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两种方式对农民的佃权进行保护,一是从制度层面上约束地主不能因减租而撤租;二是通过中国共产党支持下的各种民间减租 组织强制地主不得撤租。上述史实表明,抗日根据地 A. 联合抗日任重道远 B. 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 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D. 对大地主实行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抗战时期,约束地主不能因减租而撤租,强制地主不得撤租,说明抗日根据地限制 地主剥削,对地主实行控制,故 D 正确;抗战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实行双减双交政策, 调动了地主和农民的抗日积极性,没有反映“联合抗日任重道远”的内容,A 错误;材料的做 法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排除 B;材料突出反映了对地主的限制,C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抗战时期”“约束地主不能因减租而撤租”“强制地主不 得撤租”,联系所学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策分析解答。 7.“(辛多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 式的儒土阶级思想……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基于这一认识,陈独秀 A. 主张完全变革现有的民主政治体制 B. 呼呼彻底推动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 C. 在学生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 D. 由激进民主立场转而支持工农斗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材料反映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他对辛亥革命感到不满,认为其 仅仅完成了政治革命,但旧杜会的思想文化传统则“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因此他希望在思想 领域进行彻底的启蒙,故选 B。材料批评的是辛亥革命对思想改造不彻底的局限,而不是民主 政治体制,排除 A;材料中的陈独秀在当时还未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且材料中并未涉及马克 思主义学生和工农斗争,排除 CD。 【点睛】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学生在做题时要对历史人物的阶段性特征予以准确把握。8.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陆续设立南洋通商大臣和北洋通商大臣,由地方要员兼任,负责南 北的交涉通商、海防交通等。后来南洋大臣成为湘系的禁脔,北洋大臣成为淮系的专设交椅。 这反映出 A. 清廷抛弃天朝上国的腐朽观念 B. 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C. 清政府已具备完善的外交机构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洋通商大臣不仅能够办理对外交涉事务,并且由地方 督抚兼任,权势最重,特别是“后来南洋大臣成为湘系的禁脔,北洋大臣成为淮系的专设交 椅”,南北洋大臣的职位由湘系和淮系势力垄断,这都反映出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清政府仍由地方官员办理对外交涉事务, 体现出了天朝上国的观念;C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外交事务仍有北洋大臣和南洋大 臣等地方官员处理,“完善”一词表述错误;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半殖民地程度的 加深。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9.1921 年 2 月,蔡和森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 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主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 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这一论述 反映了 A. 中共成立初期的思想分歧 B. 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 C. 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选择 D. 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的概念混乱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的相关信息,对当时的各种“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这反 映了早期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选择。故答案为 C 项。A 项 1921 年 2 月中共尚未成 立,故该言论不能反映中共成立初期党内思想状况,排除;B 项蔡和森的言论立足于理清“社会主义”的概念,并不仅仅针对新文化阵营内部,排除;D 项蔡和森言论可以反映“社会主义” 这一概念在早期传播中的混乱和分歧,其目的在于理清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主 义思想的不同,不能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混乱,排除。 【点睛】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 b.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 思想基础; c.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模式相类似; d.中国特色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e.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随着中 国的发展,本土文化意识的回归也越来越强烈。 10.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部分城市人口数的调查统计,据其可判析,此时 1949-1957 年 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年末非农业人口数变动情况(不包括市辖县。单位:万人) A. 国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发展 B. 工商业调整导致人口迁移 C. 计划经济调整了工业布局 D. 重工业发展改变经济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到,兰州、洛阳、包头、太原等城市的非农业人口(相当于工业 人口)增长率非常高,再结合 1949 年到 1957 年新中国的相关史实可知,这些城市原本工业 发展水平低,是“一五”计划的工业发展布局改变了其工业水平,非农业人口数因此大增, 故选 C。材料没有涉及企业的性质分析,排除 A;非农业人口数的变化不是人口迁移造成的, 主要是因为一五计划的执行促使了工业的飞速发展,部分城市的人口从农业转为了非农业,排除 B;一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进而改变了经济结构,而不是重工业的发展改 变了的经济结构,D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11.有人说 1919 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 10 年一小变 30 年一大变 周期性变化。每隔 30 年 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 1919 年 1949 年和 1979 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下面有关这三个周期表述正确的是 A.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对我国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外政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B. 我国第三周期的外交政策开始由革命型外交转向国家利益型外交,实行不结盟政策 C. 在第一个周期内中国的国际地位总体呈下降趋势 D. 第二个周期内,中美关系由敌对到实现中美建交 【答案】A 【解析】 【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于 20 世纪 60 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是在 1991 年之后,所以多 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对我国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外政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 可知,第二周期的调整是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 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第三周期的调整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与世 界 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故 A 正确;我国的外交政策由革 命型外交逐渐转向以国家利益为主的国家型外交,不是从 1979 年开始的,B 错误;根据所学 可知,在近代后期中国的国际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C 错误;第三周期内,中美关系由敌对到 实现中美建交,D 错误。 12.下面为新中国 1950—1952 年的投资比重分布图,当时这种投资比重分布 A. 加速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的B.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D. 有助于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以看出,图片反映的是 1950—1952 年投资比重的状况,投资集中于工业 领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呈现的投资比例有利于优化原有产业结构,恢复国民经济, 故 D 项正确;投资领域集中于工业,无法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排除 A 项;从投资 比重的分布来看,国民经济比例没有严重失调,排除 B 项;这种有侧重的投资比例,有利于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排除 C 项。 13.“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 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 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这种观点认为 A. 应根据现实需要去得出历史认识 B. 认识历史应把握历史发展方向 C. 应从全球视野和文明角度认识历史 D. 认识历史应立足于历史时空 【答案】D 【解析】 材料“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反映了对历史的 认识,应该将其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与阶段去考查,故 D 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根据现实 需要去得出历史认识,而是从特定的历史时空考查,故 A 错误;材料未涉及把握历史发展方 向的问题,故 B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全球视野和文明角度,故 C 错误。故选 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 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特定的历史时空考查历史的角度出发, 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4.公元前 6 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 150 个到 170 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 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 A. 有利于削弱部落贵族的势力 B. 意在推动雅典公民群体扩大 C. 使雅典的权利运行臻于平衡 D. 一定程度阻碍公民个人自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主要内容为克里斯提尼改革,其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 使更多人得到公民权,扩大了民主范围,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故 B 正确;克里斯提 尼改革削弱了贵族的势力,但村社职能的扩大的直接影响是扩大了公民群体,A 不符合材料主 旨,排除;材料内容没有反映权利运行的问题,排除 C;进行村社机构的登记扩大了民主范围, 扩大了民主权利,D 错误。 15.(2018 年福建泉州高三质量检测)古罗马最初的法学家全部是僧侣贵族,解答法律的权力 也为他们垄断。奥古斯都执政时期,法律解答逐渐突破了僧侣贵族的垄断,若干法学家被授 予解答法律的特权。这一变化 A. 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提高平民地位 B. 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C. 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推动法学进步 D. 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提高平民地位是《十二铜表法》颁布所产生的意义, 故可排除 A;当时罗马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国家的法律维护的统治者的利益,不可能关注 奴隶利益,故排除 B;依据材料可知,法律解答逐渐突破了僧侣贵族的垄断这适应国家发展需 要,法学家解答法律问题则更为专业,从而推动法学进步,故选 C;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我们 无法得出“扩大统治基础”的结论,故排除 D。 16.史仲文的《世界全史》提到:英国 18 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 业;1750 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据此可知,英国 A. 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 B. 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C. 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 D. 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 自行扩展的程度”强调的是 18 世纪的英国已经具备了工业革命需要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和 市场等关键因素,D 选项符合题意;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 18 世纪中叶,但是与材料无关, A 选项排除;英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是在 1688 年光荣革命后,B 选项排除;C 选项是在第一次 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 17.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 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 这种变化说明 A. 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 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C. 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D. 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责任制内阁建立后,政府官职由胜选派成员担任,这样容易导致 政府官职经常轮换,不利于政策实施和国家政治的发展。改革后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 得参选议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施政措施的连续性,保证具体行政过程中的稳定。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政党通过议会选举执政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C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民主 制改革的根本在于君主立宪政体;D 选项错误,责任制内阁具有分权制衡的特征。故正确答案 为 B 选项。18.在 1869 年的“得克萨斯诉怀特案”的判决中,首席大法官素斯指出联邦内各州的联系是“经 由以联邦宪法为主的法律所保障的,而非人为的和任意的”,联邦只能是永久的和不可分解的, 这一判决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 B. 扩大了最高法院的权力 C. 否定了州权平等的理论 D. 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平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制。依据材料“联邦只能是永久的和不可分解的”结合所学可知, 该判决强调的是中央政府的权威,防止地方州权威胁联邦政府的权力,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 项错误,该判决突出的是联邦政府的权威,不是扩大最高法院的权力;C 选项错误,州权平等 强调的是无论大州还是小州权力相同,材料并未涉及;D 选项错误,该判决突出的是联邦政府 的权威,不是权力的制约平衡。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19.李工真教授说:“德意志市民资产阶级中 自由主义者,大都最终放弃自由主义的优先权, 转而拥护容克贵族集团建立和统治的德意志帝国。”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容克贵族资产阶级化迎合德国发展趋勢 B. 德国资本主义因起步晚而无力整合社会资源 C. 德国实现统一迅速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D. 工业革命推动德国近代宪政体制的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德意志民族的分裂与封建诸侯国林立的政治局面相 联系,自由主义者没有能力解决德国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即国家的统一,自由固然是现代政 体的基础,但没有统一的国家,自由就没有了前提,故自由主义者就会转而拥护容克贵族集 团建立和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就出现材料所述的现象,这主要是德国资本主义因起步晚而无 力整合社会资源所造成的,B 项正确。材料强调自由主义者的转变原因,而不是容克贵族资产 阶级化迎合德国发展趋勢,A 项错误。材料强调德国资本主义因起步晚而无力整合社会资源, 从而迫使自由主义者拥护容克贵族集团建立德意志帝国,C 项错误。D 项不是主要原因,且材 的料强调德国资本主义因起步晚而无力整合社会资源,从而迫使自由主义者拥护容克贵族集团 建立德意志帝国,故错误。 20.1530 年,马丁・路德建议政府把煽动暴乱和反私有财产的所有异教徒、所有宣扬基督是人 而不是神的异端……统统处以极刑。上述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A. 维护上帝权威 B. 思想具有非理性 C. 捍卫信仰自由 D. 仇视教会势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马丁・路德建议政府把煽动暴乱和反私有财产的所有异教徒、所有宣扬 基督是人而不是神的异端……统统处以极刑”可以看出,马丁・路德主张将异端的人统统处 以极刑,体现了其思想的非理性的局限性。故答案为 B 项。A 项,材料没有体现维护上帝权威, 排除;C 项,材料没有体现信仰自由,排除;D 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异端的人统统处以极刑, 不能说明马丁・路德仇视教会势力,排除。 21.近代欧洲,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运动,注重从各民族的生活中搜集文化经历的重要性。 在此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希望通过历史研究,从过去找到未来发展之路。这反映了近代欧洲 A. 殖民扩张引发民族认同危机 B. 社会发展推动民族意识觉醒 C. 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转型加快 D. 借鉴古代希腊罗马发展经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希望通过历史研究,从过去找到未来发 展之路,体现了社会发展推动民族意识觉醒,B 项正确。材料强调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没有 体现殖民扩张引发民族认同危机,A 项错误。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与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并 不是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转型加快,C 项错误。材料强调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没有涉及浪漫主 义借鉴古代希腊罗马发展经验,D 项错误。22.新政府面临着紧迫的任务,战争还在进行,彼得格勒面临德军威胁,农民在等待解决土地 问题,工业品比前一年减少了 1/3,粮食价格比战前上涨了 10 倍,士兵不听指挥,到处是难 民、逃兵、流浪者。上述材料描述的状况 A. 导致了沙皇政府的倒台 B. 加快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 C. 推动了国内战争的结束 D. 凸显了斯大林模式体制弊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新政府面临着紧迫的任务,战争还在进行,彼得格勒面临德军威胁”,联 系所学可知,1917 年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退出 一战,到 1917 年秋天,俄国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这些情况导致革命风暴在俄国大地上酝 酿成熟,最终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 B 正确;材料中的“新政府”是 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 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A 错误;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社会状况恶化的表现,不利于国内 战争的结束,C 项排除;斯大林模式体制形成于 1936 年,D 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新政府面临着紧迫的任务,战争还在进行,彼得格勒面临 德军威胁”,联系所学俄国十月革命后的社会背景分析解答。 23.美国就业部门构成的变化 据上表可知,战后美国A. 工农业发展逐渐走向衰败 B. 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已丧失 C. 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势增强 D. 在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二战以后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也不断下降,第 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说明战后美国的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势 增强,故 C 正确;二战以后,美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也不断下降,不能说明 美国工农业发展衰败,A 错误;从美国就业部门构成的变化看不出美国丧失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排除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美国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D 错误。 24.如图中的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历史事件,丘吉尔的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 对如图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创作目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 B. 该事件标志冷战开始 C. 漫画对该事件持否定的态度 D. 丘吉尔对希特勒不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丘吉尔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实际上反映出作者认为丘吉 尔思想的背后是法西斯主义思想,这反映了作者对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否定,故 C 项正确;根 据题干可知,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所以漫画创作的目的不是反对法西斯主义,故 A项错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故 B 项错误;二战结束希特勒已经死亡,故 D 项错误。 第 II 卷(非选择题)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 (1)“某朝”是指什么朝代?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2)历史往往充满矛盾和悖论。请以该朝的历史为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朝代:宋(1 分); 理由:中央分割兵权,枢密院主兵,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中央禁军和地方厢军、乡兵 等(1 分)。 (2)理解:军事上内稳定外积弱:通过文官体制,加强了皇权,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分裂割 据的隐患,开创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代;由于对武臣的防范过严,官僚不断增多和军队缺乏 训练,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现象,酿成了国家“积贫积弱”的恶果,导致北 宋中期的一系列改革。 经济文化强军事弱:经济繁荣,海上丝路全盛;儒学成熟,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梦溪笔 谈》成为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军事弱,对辽“澶渊之盟”、对夏、对金基本上以岁币买和平。 内弱外强:内弱——对辽《澶渊之盟》、对夏、对金基本上以岁币买和平;外强——海上丝路 全盛,。(本小题共 10 分,任两个角度,每个角度 5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 阅读和理解能力。结合图片中的枢密院、禁军等信息 可知,图片所述的朝代应为宋代。结合宋代史实可知,宋建立后为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的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中央分割兵权,枢密院主兵,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中 央禁军和地方厢军、乡兵等。 (2)本题需要理解清楚题意,题意强调为某一措施,在起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消 极影响,结合宋代史实可知,宋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也正是宋 初的措施,导致了北宋中期积弱积贫局面的出现,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结合相关史实加 以论证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宋代政治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产生了一些新的金融机构.最主要的机构就是钱铺,亦称钱店。钱 铺的原始业务是经营货币兑换。明代还有钱未铺、兑店、兑钱店、兑钱铺、钱桌等。钱米铺 是兼营货币兑换和粮食买卖的店铺:兑店,兑钱铺的经营业务主要是货币兑换。钱桌的最初 形式是在街头设摊的兑换者,后来发展到店铺,但仍保留原名。明末的钱铺已开始经营存放 款、汇兑及发行兑换券等业务。清代时北方还产生了一种金融机构——帐局。帐局既对工商 业放款也贷放京债,早期的帐局偏重于京债。帐局经营放债,也吸收存款,以扩大资本在钱 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产生了钱庄,到了清朝乾隆初年又被叫做银号,是发行汇票的主要机 构。后来还出现了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银号。清初时还出现了钱市经纪人,后因经纪人参 与了抬高钱价的活动,在乾隆三年被予以裁革,后来又予以恢复。 ——摘编自李东雷《中国古代信用和信用机构的发展轨迹》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阿姆斯特丹等西北欧城市崛 起。当时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阿姆斯特丹银 行发明了银行票据来解决这一问题。它还在标准的银行票据的基础上,发明了支票账务系统, 商人的货币交易直接通过转账完成。支票账务系统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这样阿姆斯特丹银 行发行的银行票据就充当了国际货币的角色。荷兰银行业极大地推动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向 金融资本主义过渡。荷兰人还创建了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 发明了期货、期权、掉期、卖空、买空、资产证券化、共同基金、对冲基金、永久年金等今 日为人们熟知的金融工具。金融制度方面的创新成就了荷兰帝国,也引起了欧洲的金融革命, 并直接刺激了英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诞生。 ——摘编自薛金福等《货币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新的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中国明清时期相比,荷兰近代早期金融业的不 同之处,并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 【答案】(1)主要特点:形式及名目繁多;以货币兑换、收放款和经营汇兑业务为主;受到 政府的干预。 历史意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商帮的发展和工商业市镇的 繁荣);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冲击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 有利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2)不同之处:服务于国际贸易;以近代银行为主要形式,其发行的银行票据及支票系统方 便了交易;形成了金融市场体系;创新了金融工具并沿用到现在;对欧洲及整个世界产生了 深远影响。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荷兰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北欧的荷兰等地;荷 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钱铺的原始业务是经营货币兑换。明代还有钱米铺、兑店、兑钱店、 兑钱铺、钱桌等。”、“明末的钱铺已开始经营存放款、汇兑及发行兑换券等业务。”、“帐 局经营放债,也吸收存款,以扩大资本来源。”、“清初时还出现了钱市经纪人,后因经纪人 参与了抬高钱价的活动,在乾隆三年被予以裁革,后来又予以恢复。”结合所学从形式及名 目种类、主营业务的内容、政府的态度等角度概括得出明清时期新的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 结合上述问题的作答结合所学可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利于资本 主义萌芽的生长、冲击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等角度分 析明清时期新的金融机构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当时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阿 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来解决这一问题。”、“它还在标准的银行票据的基础上,发明 了支票账务系统,商人的货币交易直接通过转账完成。”、“荷兰人还创建了世界上最早、规 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发明了期货、期权、掉期、卖空、买空、资产证券 化、共同基金、对冲基金、永久年金等今日为人们熟知的金融工具”、“引起了欧洲的金融革 命,并直接刺激了英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诞生。”结合所学从服务于国际贸易、以 近代银行为主要形式,其发行的银行票据及支票系统方便了交易、形成了金融市场体系、创新了金融工具并沿用到现在、对欧洲及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等角度指出和中国明清时期 相比,荷兰近代早期金融业的不同之处。依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 西洋沿岸”、“荷兰银行业极大地推动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过渡。”结合所学 从新航路开辟后荷兰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北欧的荷兰等地、荷兰资 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等角度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 27.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遣世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具有超触性时代性、 传承性和动力性的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精卫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 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鸣呼!君不见,西山木众鸟多,来燕去自成案。 注:该请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 年)。诗的内容取材于《山海经》,借精卫填海的故事来 表达诗人的志向。“精卫”是诗人的化身,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担露。 材料二 这个人(伏尔泰)生活的 84 年,处于君主制度的极点和大革命的之间。他出生 时,路易十四仍然在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登基;他的摇篮虽笼罩着伟大朝代的最后 一丝宝光,他的灵柩是那个地狱般的世界的第一丝微亮”,“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 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维克多·雨果在伏尔泰逝世 100 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 这次受到表彰的改革先锋,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发挥了突出的示 范引领作用,是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拥护 改革开放,坚持正确改革方向;他们冲破思想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国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 头,敢于涉险滩,奋斗在改革开放一线,引领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改革开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幸献,作风优良,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赞 誉。 ——《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2018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该诗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并简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 整一个时代”这句话。 【答案】(1)内涵:精神自由、拼搏进取、社会担当。时代背景:明清易代;专制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理学僵化。 (2)理解: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它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可知诗中 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联系所学可知,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结合该时期的政治,经济, 文化可知背景。 (2)依据材料“这个人(伏尔泰)生活的 84 年,处于君主制度的极点和大革命的之间。” 并结合启蒙运动,可从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推动了启蒙运动等 方面理解这句话。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姓名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又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反映。试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总结两条关于中人命名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示例:中国人命名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或受统治者喜好的影响。如西汉初期,统 治者在政治上吸取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同时也受道家养生之道的影响,追求长生,所以社会 上出现类似延年、益寿、千秋、万年等名字。汉武帝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特别是在东汉时期,社会上兴起尊儒读经的风气, 所以体现儒家思想追求人格、道德的字受到命名的青睐,如《三国志》中刘备张飞曹操的字 都不约而同出现了“德”字。唐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并存,体现在命名时,如李义府、狄仁 杰受儒家思想影响,李白号“青莲居士”则体现出其受佛家思想影响;而房玄龄的玄字则是 道家思想影响的体现。宋朝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所以取名偏爱美、德、善、行等字,如希 仁、守信、正道等。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小论文形式的考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依据材料体现的古代 命名的相关信息可知,中国人命名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或受统治者喜好的影响。然后依据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如西汉初期受道家思想影响,追求长生,所以社会上出现类似 延年、益寿、千秋、万年等名字;东汉受儒家思想影响,追求人格、道德的字受到命名的青 睐;宋朝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取名偏爱德、善、行等字。其他答案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 即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