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葫芦岛兴城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理综下学期模拟试题(PDF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辽宁葫芦岛兴城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理综下学期模拟试题(PDF版含答案)

ID:425193

大小:2.86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理科综合 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14 Na -23 Cl-35.5 P-31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126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真核细胞中,部分复合物仅由核酸与蛋白质组成。研究发现,某毒素只能与这些复合物结合,并阻止复合 物中的核酸发挥相应的作用。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毒素,随后细胞内( ) A.染色体和 DNA 数目都加倍 B.产生水的化学反应过程均不再进行 C.tRNA 丧失识别与携带氨基酸的能力 D.代谢减弱,与凋亡相关的基因的活动减弱 2.如表表示生物体内的一些高能磷酸化合物和它们的主要用途,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豆根尖细胞内合成 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B.在糖原、脂肪和磷脂的合成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均不能来自 ATP C.ATP 分子中所有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可得到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在学习和思考问题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可由 ATP 直接提供 3.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DNA 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在生殖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 RNA 和 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 DNA 末端重新加长。端粒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人体生殖细胞和癌细胞以外的细胞不含端粒酶基因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能够催化染色体 DNA 的合成 C.细胞衰老与染色体 DNA 随复制次数增加而缩短有关 D.抑制端粒酶的作用可抑制癌细胞增殖 4.为揭示动作电位产生的生理机制,科学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将蟾蜍的神经元浸润在由低至高的三种浓度 氯化钠溶液中,然后给予相同的刺激,记录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形成动作电位,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实验结果表明膜外钠离子浓度越高,动作电位峰值就会越大 C.如果某种药物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也会发生变化 D.某种不能引起兴奋的物质能与兴奋性递质争夺受体,增加递质的含量有利于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5. 图甲表示果蝇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 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染色体上的 d 基因一定来自基因突变 B.基因 D、d 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种类、数目不同 C.图甲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不能发生自由组合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图甲中 A/a 基因可能突变成 D/d 或 E/e 基因 6.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对生态系统的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如通过施用农家肥改良农田,能体现图 1 中 d 成分在物质循环 中的作用 B.“维莠骄骄”描述了农田中狗尾草生长的现象,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为图 2 中的① C.“数罟不入洿池,鱼鳌不可胜食也“描述了不用密网捕捞,有利于种群年龄组成形成图 3 中的Ⅱ类型 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描述了农业生产中防治虫害,可利用图 2 中的②、④来防治害虫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14-18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错 的得 0 分;19-21 至少有两项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 14. 人们设想未来深空探测器是以光压为动力的。让光垂直薄膜光帆照射并被全部反射,从而产生光压。 设探测器在轨道上运行时,每秒每平方米获得的光能 E=1.5×104J,薄膜光帆的面积 S=6.0×102m2,探测器的 质量 m=60kg。已知光子动量的计算式为 hp  ,那么探测器因光压而得到的加速度大小最接近( ) A.0.001m/s2 B.0.01m/s2 C.0.0005m/s2 D.0.005m/s2 15.在上海世博会上,拉脱维亚馆的风洞飞行表演,令参观者大开眼界若风洞内总的向上的风速风量保持不变, 让质量为 m 的表演者通过调整身姿,可改变所受的向上的风力大小,以获得不同的运动效果,假设人体受风力 大小与正对面积成正比,已知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积最大,且人体站立时受风力面积为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 积的 1/8,风洞内人体可上下移动的空间总高度为 H.开始时,若人体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倾斜时,受风力有 效面积是最大值的一半,恰好可以静止或匀速漂移;后来,人从最高点A开始,先以向下的最大加速度匀加速下 落,经过某处 B 后,再以向上的最大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刚好能在最低点 C 处减速为零,则以 下说法正确的有( ) A.由 A 至 C 全过程表演者克服风力做的功为 mgH B.表演者向上的最大加速度是 3 4 g C.表演者向下的最大加速度是 4 g D.B 点的高度是 4 7 H 16.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开始了对月球背面区域的科学考察之 旅。由于月球在绕地球的运行过程中永远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导致地球上的任何基站信号都无法直接穿透月 球与嫦娥四号建立联系,为此,我国特意于 2018 年 5 月 21 日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如下图所 示,若忽略除地球和月球外其他天体的影响,运行在地月第二拉格朗日点(L2 点)的“鹊桥”的运动可简化为 同时参与了以 L2 点为中心的自转和与月球一起绕地球的公转两个运动,以确保嫦娥四号和地球之间始终能 够正常的进行通讯联系。以下关于月球和中继星“鹊桥”运动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鹊桥”的自转的周期一定等于其绕地球公转的周期 B.“鹊桥”的公转周期一定大于月球的公转周期 C.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其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一定是相同的 D.“鹊桥”绕 L2 点自转的向心力一定是地球和月球对其万有引力的合力 17.在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小球从 A 点竖直向上抛出,其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小球运 动的轨迹上 A、B 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M 为轨迹的最高点,小球抛出时的动能为 8.0J,在 M 点的动能为 6.0J,不计空气的阻力,则( ) A.从 A 点运动到 M 点电势能增加 2J B.小球水平位移 x1 与 x2 的比值 1:4 C.小球落到 B 点时的动能 24J D.小球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动能有可能小于 6J 18.如图所示,小球 A 置于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柱体上,小球 B 用水平轻弹簧拉着系于竖直板上,两 小球 A、B 通过光滑滑轮 O 用轻质细线相连,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B 球质量为 m,O 点在半圆柱体圆 心 O1 的正上方,OA 与竖直方向成 30°角,OA 长度与半圆柱体半径相等,OB 与竖直方向成 45°角,则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小球 A、B 受到的拉力 TOA 与 TOB 相等,且 TOA=TOB= B.弹簧弹力大小 C.A 球质量为 D.光滑半圆柱体对 A 球支持力的大小为 mg 19.一个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不计重力)。从 0 时刻起运动依次经历 0t 、 02t 、 03t 时刻。其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 时刻与 02t 时刻电子在同一位置 B.0 时刻、 0t 时刻、 03t 时刻电子所在位置的电势分别为 0 、 1 、 3 , 其大小比较有 1 0 3   C.0 时刻、 0t 时刻、 03t 时刻电子所在位置的场强大小分别为 0E 、 1E 、 3E ,其大小比较有 3 0 1E E E D.电子从 0 时刻运动至 0t 时刻,连续运动至 03t 时刻,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20.如图所示,电阻不计、间距为 l 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于磁感应强度为 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 磁场中,导轨左端接一定值电阻 R。质量为 m、电阻为 r 的金属棒 MN 置于导 轨上,受到垂直于金属棒的水平外力 F 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外力 F 与金属 棒速度 v 的关系是 F=F0+kv(F0、k 是常量),金属棒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 好。金属棒中感应电流为 i,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FA,电阻 R 两端的电压为 UR,感应电流的功率为 P,它们随时间 t 变化图像可能正确的有( ) 21.在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水平台面上,存在有平行于水平面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 为 E.水平台面上放置两个静止的小球 A 和 B(均可看作质点),两小球质量均为 m,带正 电的 A 球电荷量为 Q,B 球不带电, AB、 连线与电场线平行. 开始时两球相距 L,在电 场力作用下,A 球开始运动 (此时为计时零点,即 0t  ),后与 B 球发生正碰,碰撞过程中 AB、 两球总动能无 损失.若在各次碰撞过程中, AB、 两球间均无电荷量转移,且不考虑两球碰撞时间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则 ( ) A.第一次碰撞结束瞬间 B 球的速度大小为 2QEL m B.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 B 小球向右运动了 2L C.第二次碰撞结束瞬间 B 球的速度大小为 2QEL m D.相邻两次碰撞时间间隔总为 22 mL QE 第Ⅱ 卷(非选择题 共 174 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 题~第 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 题,共 129 分) 22 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 1m 、 2m 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2m 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同时 1m 向上 运动拉动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 获取的一条纸带,其中 0 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未标出的点,计数点间的距离如 图中所示。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Hz , 1 50gm  , 2 150gm  ,取 210m / sg  。完成以下问题。(计算结果 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 5 时的速度 5v  _____ m / s 。 (2)在打 0~5 点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 kE______ J ,系统势能的减少量 pE_____ J ,由此得出的结 论是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本实验原理作出的 2 2 v h 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  ______ 2m / s 。 2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图.其中包括电源 E,开关 S1 和 S2,电阻箱 R,电流表 A,保护电阻 Rx.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1)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合适的数值,闭合 S1、S2,读出电流表示数为 I,电阻箱读数 为 9.5 Ω,断开 S2,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示数仍为 I,此时电阻箱读数为 4.5Ω.则 保护电阻的阻值 Rx=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S2 断开,S1 闭合,调节 R,得到多组 R 和 I 的数值,并画出 1 RI 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电源电 动势 E=_______V,内阻 r=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本实验中,内阻的测量值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真实值,原因是__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间距为 L 、光滑的足够长的金属导轨(金属导轨的电阻不计)所在斜面倾角为 ,两根同材料、 长度均为 L 、横截面均为圆形的金属棒 CD 、 PQ、 放在斜面导轨上,已知CD 棒的质量为 m 、电阻为 R , PQ、 棒的圆截面的半径是CD 棒圆截面的 2 倍.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向上, 两根劲度系数均为 k 、相同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导轨的下端,另一端连着金属棒CD .开始时金属棒CD 静止, 现用一恒力平行于导轨所在平面向上拉金属棒 PQ、 ,使金属棒 PQ、 由静止开始运动,当金属棒 PQ、 达到 稳定时,弹簧的形变量与开始时相同.已知金属棒 PQ、 开始运动到稳定的过程中通过CD 棒的电荷量为 q , 此过程可以认为CD 棒缓慢地移动,已知题设物理量符合 4 sin5 qBk mgBL  的关系式,求此过程中(要求结果 均用 mg , k , 来表示): 1. CD 棒移动的距离; 2. PQ、 棒移动的距离; 3.恒力所做的功 25..如图所示,在边界 OP、OQ 之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直角三角形 abc 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 匀强磁场。从 O 点以速度 v0 沿与 Oc 成 60°角斜向上射入一带电粒子,粒子经过电场从 a 点沿 ab 方向进人磁 场区域且恰好没有从磁场边界 bc 飞出,然后经 ac 和 aO 之间的真空区域返回电场,最后从边界 OQ 的某处 飞出电场。已知 Oc=2L,ac= 3 L,ac 垂直于 cQ,∠acb=30°,带电粒子质量为 m,带电量为+q,不计粒子 重力。求: (1)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2)粒子从边界 OQ 飞出时的动能; (3)粒子从 O 点开始射入电场到从边界 OQ 飞出电场所经过的时间。 29. (9 分)为探究番茄光合作用所需的最适光照强度,取 7 株各有 5 个叶片、株高相近的某种番茄幼苗,分 别放在 7 个 25℃的密闭玻璃容器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开始先测定室内 CO2 浓度,然后分别以 7 种不 同光照强度(正常自然光照为 100)的光分别进行 12 小时光照,再测定容器中 CO2 的浓度,实验结果见表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热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光照强度应在______%之间。第 2 组中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 场所为_______________。 (3)光饱和点是指植物在一定光强范围内,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该实验中,若进一 步增加光照强度,12 小时后容器中的 CO2 浓度保持在 0.279%,则在该温度下的光饱和点____(选填“、≥、 ≤、=”)95%的光照强度。 (4)如果每组光照强度不变,继续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一定时间后,容器中的 CO2 浓度不再继续下降,此时制 约番茄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0.(8 分)如图是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前后体内由下丘脑参与的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血糖来源于___________,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体内激素 a 分泌 会增多,该激素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与激素 a 互为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 图中下丘脑调节激素 a 分泌的方式为_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2)由于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使运动员尿量减少,这是下丘脑通过激素 b 调节的结果,则激素 b 是_______, 尿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赛结束后进入吹着冷气的休息室,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 A 分泌激素 d 作用于_____________等 主要器官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该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______________调节。 31.(12 分)森林中的枯枝落叶是森林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枯枝落叶的分解,对于提高森林生产力有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枯枝落叶分解后为森林树木提供了___________(至少两项)等物质,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 了森林的生产力。枯枝落叶的分解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参与枯枝落叶分解的土壤生物包括营 腐生生活的________和微生物。 (2)微生物种类、环境温度、湿度及 pH 等均会对枯叶的分解速率产生影响,不同地块的微生物种类存在差异。 现欲证明不同地块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速率不同,请以碘液作为检验试剂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 结果。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 32.(10 分)萤火虫曾被视为七夕的浪漫礼物。如今却由于人们的大量采集与买卖而导致数量锐减,拯救萤火 虫,刻不容缓。回答下列问题: (1)萤火虫的发光需要荧光素、荧光酶及 ATP 等多种物质,其中 ATP 主要在细胞的_______(填具体的生物膜 结构)产生,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远离由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 (2)萤火虫的体色由位于 2 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 A+(红色)、A(黄色)、a(棕色)控制,且 A+A+个体 在胚胎期致死;只有基因 B 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表现为黑色。现有红色萤火虫(甲)与黑色萤 火虫(乙)杂交,F1 中红色:棕色=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1 中棕色个体交配产生 F2 中黑色个 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欲判断 B、b 基因是否位于 2 号染色体上,现利用 F1 萤火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不考虑交叉互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 45 分。请考生从给出的 2 道物理题、2 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 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计分;多答则每学科按所答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 3_3】( 15 分 5+5+5) 1.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出发,经过等容过程 ab 到达状态 b,再经过等温过程 bc 到达状态 c,最后经 等压过程 ca 回到状态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过程 ab 中气体的内能增加 B.在过程 ca 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C.在过程 ab 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在过程 bc 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E.在过程 ca 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2.—种测量稀薄气体压强的仪器如图(a)所示,玻璃泡 M 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通两竖直玻璃细管 1K 和 2K 。 1K 长为 l,顶端封闭, 2K 上端与待测气体连通;M 下端经橡皮软管与充有水银的容器 R 连通。开始测量时,M 与 2K 相通;逐渐提升 R,直到 2K 中水银面与 1K 顶端等高,此时水银已进入 1K ,且 1K 中水银面比顶端低 h,如图(b)所 示。设测量过程中温度、与 2K 相通的待测气体的压强均保持不变。已知 1K 和 2K 的内径均为 d,M 的容积为 V0,水银的密度为 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求: (1)待测气体的压强; (2)该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压强。 34.【物理——选修 3_4】( 15 分 5+5+5), 1. 水面下深 h 处有一点光源,发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光 a 和 b,光在水面上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一个有光线射出的 圆形区域,该区域的中间为由 a、b 两种单色光所构成的复色光圆形区域,周围为 a 光构成的圆环。若 b 光的 折射率为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中,a 光的波长比 b 光小 B.水对 a 光的折射率比 b 光小 C.在水中,a 光的传播速度比 b 光大 D.复色光圆形区域的面积为 2 2 π 1 h n  E.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比 b 光窄 2.地心隧道是根据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所设想出的一条假想隧道,它是一条穿过地心的笔直隧道,如图所示。 假设地球的半径为 R,质量分布均匀,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已知均匀球壳对壳内物体引力为零。 (1)不计阻力,若将物体从隧道口静止释放,试证明物体在地心隧道中的运动为简谐运动; (2)理论表明: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周期 2πT m k ,其中,m 为振子的质量,物体的回复力为 F=-kx。求物体 从隧道一端静止释放后到达另一端需要的时间 t(地球半径 R=6400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为 g=10m/s2)。 37.【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 近年来,化肥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及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固氮菌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气, 提高土壤的氮含量,因而分离得到自生固氮菌(不与植物形成共生体)用以对土壤进行接种已成为一个新的 研究方向。下表是微生物培养时常用的两种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固氮菌选用___(填“甲”或“乙”)培养基。从土壤深度看,选______(填“表层”或“深层”) 的土壤容易得到自生固氮菌的菌种,获得的土样用______溶解后备用。 (2)接种前,将灭过菌的培养基放在 37℃的恒温箱中培养 24h,目的是___________。 (3)用接种环蘸取少许稀泥浆,在培养基表面轻点 15-20 处,此操作过程中需对接种环进行______次灼烧灭 菌。接好种的培养皿要在__________处写明实验内容、接种人和日期。培养 34 天后可在接种的稀泥浆周围 看到黏膜液状培养物,这是含有自生固氮菌的标志。 (4)某特定染液能使自生固氮菌着色,挑取黏液,用该染液染色后制成涂片,制成的涂片在__________(填 “低倍”或“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固氮菌的形态特征。筛选到的菌落需进一步分离纯化,纯化自生固氮菌 的培养接种方法最常用的两种是___________。 38.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 分) 逆转录病毒载体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动物基因工程载体之一。运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插入到受体 细胞染色体,使外源基因随染色体 DNA 一起复制和表达。研究发现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的核心部分包括三个基 因:Gag 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pol 基因(编码逆转录酶)、env 基因(编码病毒的表面糖蛋白)。位 于这些基因的两端有 LTR 序列(含有启动子、调节基因等),控制着逆转录基因组核心基因的表达及转移。 下图是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用于培育转基因小鼠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逆转录病毒主要组成物质有__________。 (2)催化过程①的酶是________,过程②③中需要的工具酶分别是___________,过程④⑤常用的导入方法是 _____________。 (3)过程③中,外源基因一定要插入到病毒 DNA 的 LTR 序列中的启动子后,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过程④中,导入病毒蛋白编码基因(Gag、pol 和 env)的目的是_____。 (5)如利用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胰岛素,则应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使目的基因与__________等调控 组件重组在一起,一般导入牛_______细胞中,最终牛的乳汁中就含有人胰岛素。 理综参考答案 生物部分 1-6 DDADCB 29.(9 分,除注明外,每空 2 分) (1)减少光源产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的变化是由不同的光照强度引起 (2)0-10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答全得分,1 分) (3)≤ (4)CO2 浓度 30. (8 分,每空 1 分) (1)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胰岛 A 胰岛素 神经调节 (2)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肝脏、骨骼肌 “反馈调节/分级调节”均给分 31. (12 分) (1)无机盐、CO2(多答水不扣分) (2 分)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只答物质循环也得分)(2 分) 动物(2 分) (2)实验思路:用不同地块的土制成等量土壤浸出液分别与等量淀粉溶液混合(2 分),在相同并适宜的温 度、湿度及 pH 下作用相同时间(1 分),用碘液检测并观察变蓝程度(1 分) 预期结果:不同的组别变蓝的程度存在差异(合理即可)(2 分) 32.(10 分) (1)线粒体内膜(1 分) 腺嘌呤和核糖(1 分) (2)A+aBB 和 A+abb(2 分) 1/4(2 分) (3)实验方案 1:取 F1 中多只红色萤火虫与棕色萤火虫相互交配,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2 分) 预测结果和结论:如果子代红色:棕色:黑色=3:3:2,则 B、b 不在 2 号染色体上; 如果子代红色:棕色:黑色=2:1:1,则 B、b 在 2 号染色体上(2 分) 实验方案 2:取 F1 中多只红色雌雄萤火虫相互交配,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2 分) 预测结果和结论:如果子代红色:棕色:黑色=2:1:1,则 B、b 不在 2 号染色体上; 如果子代红色:黑色=2:1,则 B、b 在 2 号染色体上(2 分) 37.(15 分,除注明外,每空 2 分) (1)乙 表层 无菌水 (2)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3)两 皿底 (4)高倍(1 分) 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 38 .(15 分,除注明外,每空 2 分) (1) RNA 和蛋白质 (2) 逆转录酶 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 显微注射法 (3) 控制外源基因的表达与转移 (4) 合成组成病毒的蛋白质 (5) 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受精卵(1 分) 化学参考答案: 7-13: D C A D B D C 物理参考答案 14.A 15A 16.C 17.D 18.C 19.AC 20.ABD 21.AD 22.2.4 0.58 0.60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12mm、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9.7 23.【答案】5.0 3.0 2.2 大于 电流表也有内阻 24. 答案:1.开始时弹簧是压缩的,当向上的安培力增大时,弹簧的压缩量减小,安培力等于CD 棒重力平行于斜 面的分量时,弹簧恢复到原长,安培力继续增大,弹簧伸长,由题意可知,当弹簧的伸长量等于开始的压缩量时 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弹力与原来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弹簧向上的弹力等于CD 棒重力平行于斜面 的分量.即 2 =mgsinkF  ,弹簧的形变量为 sin 2 mgx k  ,CD 棒移动的距离 sin2CD mgSxk     2.在达到稳定过程中两棒之间距离增大 s ,由两金属棒组成的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动 势为: B S BL sE tt   感应电流为: 0 4 5 E BL sI r R t   所以,回路中通过的电荷量即 CD 棒中的通过的 电荷量为: 4 5 BL sq I t R    由此可得两棒距离增大值 5 4 qRs BL PQ、 棒沿导轨上滑距离应为 CD 棒沿斜面上滑距离和两棒距离增大值之和 PQ、 棒沿导轨上滑距离为: 5 sin 2 sin 4PQ CD qR mg mgs s s BL k k         3. CD 棒受力平衡,安培力为 sin 2 2 sinBkF mg F mg   金属棒 PQ、 达到稳定时,它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向上的恒力等于向下的安培力和重力平行于斜面的分量, 即恒力 sin 6 sinBF F mg mg   恒力做功为 22 sin 12( sin )6 sinPQ mg mgW F s mg kk      . 25.【详解】 (1)从 O 点到 a 点过程的逆过程为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 012 cosL v t 竖直方向: 2 1 1 32 at L 加速度: qEa m 可得: 2 03 8 mvE qL , 1 0 4Lt v , 粒子进入磁场后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设半径为 r,由几何关系得, 3sin30 rrL, 洛伦兹力等于向心力: 2vqvB m r 0 0 cos60 2 vvv  解得: 03 2 mvB qL 在磁场内运动的时间: 2 0 23 3 rLt vv  . (2)粒子由真空区域进入电场区域从边界飞出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1( 3 2 ) 2kqE L r E mv   解得: 2 0 4k mvE  (3)粒子经过真空区域的时间, 3 0 4 83 3 L Lt vv. 粒子从真空区域进入电场区域到从边界飞出经过的时间为 2 44 1( 3 2 ) 2t L r at , 解得: 4 0 43 3 Lt v . 粒子从入射直至从电场区域边界飞出经过的时间 1 2 3 4 0 20 4 3 2 3 3t t t t t Lv      33..答案:1. ABD 2. (1)水银面上升至 M 的下端使玻璃泡中气体恰好被封住,设此时被封闭的气体的体积为 V,压强等于待测 气体的压强 p。提升 R,直到 2K 中水银面与 1K 顶端等高时, 1K 中水银面比顶端低 h;设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 1p ,体积为 V,则 2 0 1 π4V V d l ① 2 1 1 π4V d h ② 由力学平衡条件得 1p p gh ③ 整个过程为等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 11pV pV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  22 2 0 π 4 π gh dp V d l h   ⑤ (2).由题意知 hl ⑥ 联立⑤⑥式有 22 0 π 4 gl dp V  ⑦ 该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压强为 22 max 0 π 4 gl dp V  ⑧ 34:1.BCD 2.(1)以 地心为平衡位置,设某时刻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x,万有引力提供回复力,则有 2 '= MmFGx回 又 34' 3Mx 解得 4 3F G m x  回 而 4 3 G m k  为常数,即物体做简谐运动 (2)在地球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2 MmG mgR  地球的质量 2 'MmG mgR  又 2 mT k 解得 2 RT g 物体从隧道一端静止释放到达另一端需要的时间为半个周期,则 代入数据,可得 2 TRt g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