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合格考经典复习卷(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上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合格考经典复习卷(解析版)

ID:422897

大小:14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上海高中生物合格考复习卷一 一、选择题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 ①调节焦距 ②对光 ③观察 ④取镜和安放 ⑤复原与放回 ⑥安放玻片 A. ④②③①⑥⑤ B. ④②⑥①③⑤ C. ④②⑥③①⑤ D. ④①②⑥③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1 安放:显微镜应放在体前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的方向安放好。 2 对光:用低倍镜、较大光圈(遮光器上调);眼看目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得明亮。 3 放片:观察对象要正对物镜的孔,将玻片夹好之后再调焦。 4 调焦:先用低倍镜寻找物象,先降镜筒后升高镜筒,降低镜筒时要在侧面观察是否压片,升高镜筒时正对 着目镜寻找物像。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心,换用高倍镜观察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 5 观察: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用右眼画图。 【详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④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⑥安放玻片→①调节焦距→③观察→⑤复原与放 回。综上所述,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 B。 2.在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上能够清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 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操作顺序是: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换做高倍镜→调节细转焦螺 旋进行调焦。 【详解】在显微镜视野上能够清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说明光线过强,应该调暗视野,即换做平 面反光镜、缩小光圈。综上所述,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 D。 3. 下列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中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 B. 人体缺铁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 C. 人体血液中 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 D. 细胞中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一定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是合成叶绿素必需的元素,而不是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A 错误。 B、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缺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影响氧气的运输,进而影响有氧呼吸;B 正确。 C、抽搐是由于机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引起;C 正确。 D、无机盐的功能之一是可维持细胞的酸碱度;D 正确。 故选 A。 4.分析下表,可推测 溶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班氏试剂 甲 + - - 乙 - ++ - 甲、乙混合 + +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 甲溶液含有淀粉 B. 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 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 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班氏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 红色(沉淀)。班氏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 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 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甲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显色,说明含有蛋白质,而不是淀粉,A 错误; B、乙溶液加碘液显色较深,说明含大量的淀粉;而加入班氏试剂不显色,说明不含还原性糖,B 错误; C、甲、乙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碘液和班氏试剂都能显色,说明同时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还原 性糖,C 错误; D、甲溶液只含蛋白质,乙溶液只含淀粉,都不含还原性糖,但混合后却有还原性糖存在,说明混合溶液含 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还原性糖,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结果,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和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 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5.下列属于结合水的是 A. 切西瓜流出的汁 B. 挤菜馅挤出的菜汁 C. 蛋清里所含的水 D. 刚收获的种子晒干蒸发的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 转化。 【详解】A、切西瓜流出的汁主要是自由水,A 错误; B、挤菜馅挤出的菜汁主要是自由水,B 错误; C、蛋清里所含的水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主要是结合水,C 正确; D、刚收获的种子晒干蒸发的水主要是自由水,D 错误。 故选 C。 【点睛】种子晒干过程中丢失的主要是自由水,种子炒熟的过程中丢失的主要是结合水。 6.生物体内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并把细胞废物运送到有关器官,进而排出体外的物质是( ) A. 无机离子 B. 载体 C. 自由水 D. 结合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内一部分水分子与亲水性物质结合形成结合水,构成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大部分水分子以自由水的 形式存在,是良好的溶剂。 【详解】自由水是良好溶剂,为生化反应提供了反应介质,同时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并把细 胞废物运送到有关器官,进而排出体外。 故选 C。 7.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大多是由 20 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B. 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即具有正常的功能 C. 细胞内以及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D. 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所含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从蛋白质的组成单位、形成过程、多样性、合成场所等内容分析各个选项。 【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多种,不是每种蛋白质都有 20 多种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 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是不一样的。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在经过盘区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蛋 白质,A 错误; B、蛋白质分胞内蛋白质和分泌蛋白质。分泌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后, 才分泌出细胞外发挥它的生理功能,B 错误; C、细胞膜外糖蛋白与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有重要的关系,但传递的物质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就是固醇 类,C 错误; D、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的 DNA 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的表达,使得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 中所含的蛋白质可能不同,D 正确。 故选 D。 8. 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NA 和 RNA 中的五碳糖相同 B. 组成 DNA 与 ATP 的元素种类不同 C. T2 噬菌体 遗传信息贮存在 RNA 中 D. 双链 DNA 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答案】D 【解析】 的 【分析】 本题考查核酸的种类、结构与功能,明确 DNA 和 RNA 的结构、功能的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DNA 中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 中五碳糖是核糖,A 错误; B、DNA 与 ATP 元素都是 C、H、O、N、P,B 错误; C、T2 噬菌体遗传物质是 DNA,C 错误; D、双链 DNA 分子中两条单链对应的的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所以嘌呤数等于嘧啶数,D 正确。 故选 D。 9. 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A. 保护作用 B. 一定的流动性 C. 主动运输 D. 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考查,由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 细胞膜是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变形虫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存在细胞膜 的变化,因此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故选 B。 10.肺是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血液中的 CO2 进入肺泡细胞的方式是(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胞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 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 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甘油、O2、CO2 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 需要载体和能量,A 正确。 故选 A。 11. 下列结构中均能让某些大分子物质直接通过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 B. 细胞壁和核孔 C. 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D. 内质网和液泡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一般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胞吞或胞吐方式进出细胞,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细胞壁具全透性,大分子物质可通过。 故选 B。 12.下列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 噬菌体和根霉 B. 细菌和噬菌体 C. 蓝藻和酵母菌 D. 衣藻和变形虫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主要可以分为动物、植物和真菌,识记真核生物的种类是本题的解题 关键。 【详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A 错误;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噬菌体属于病毒,B 错误;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C 错误; D、衣藻是一种真细胞藻类,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都属于真核生物,D 正确; 故选 D。 13.下列反应属于合成反应的是(  ) A. 葡萄糖→丙酮酸+H+ B. 脂肪→甘油+脂肪酸 C 氨基酸→多肽+水 D. 麦芽糖+水→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氧化分解、释 放能量的一个环节。 2、甘油和脂肪酸是脂肪的组成单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麦芽糖是由 2 分子葡萄糖脱水形 成的,甘油和脂肪酸形成脂肪、氨基酸形成肽链、葡萄糖形成麦芽糖是合成反应,逆过程是水解反应。 . 【详解】葡萄糖→丙酮酸和 H+,是氧化分解反应,A 错误;脂肪酸→甘油+脂肪酸是水解反应,B 错误;氨 基酸→多肽+水是合成反应,C 正确;麦芽糖+水→葡萄糖是水解反应,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分子生物学中的水解反应、合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理解和识记。 14. 下列关于 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 和 ADP 相互转化是一种可逆反应 B. 细胞可以利用热能将 ADP 转化为 ATP C. ATP 转化成 ADP 时,所有的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 D. 动植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 ATP 作为能量通货的,说明了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ATP 是生物能够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ATP 和 ADP 之间转换物质是可逆的,但能量不可逆,活跃的化学能 或电能能形成 ATP,只断裂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所以 D 选项正确。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5.ATP 被喻为生物体的“能量货币”,这种比喻的依据是 A. ATP 是细胞中的储能多糖 B. ATP 是细胞中唯一的储能物质 C. ATP 与 ADP 的互相转化可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D. 在细胞内 ATP 与 ADP 的转化不需要酶催化 【答案】C 【解析】 ATP 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ATP 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ATP 与 ADP 可迅速相互转化,因其中 的高能磷酸键中很容易水解和合成,水解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故 ATP 被喻为生物体的“能 量货币”,故选 C。 16.叶绿体中色素的直接作用是( ) ①吸收光能 ②传递光能 ③转化光能 ④分解水 ⑤合成 ATP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光合色素的作用,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对光 能进行吸收和捕获,识记光合色素的作用和功能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参与光反应阶段,可以直接对光能进行吸收、传递和转化,但对水的分解和 ATP 的合成并不是直接由色素来完成。其中分解水需要利用色素转化后的光能再经历一系列复制的化学反应以 后才能完成,而 ATP 的合成需要将这些光能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转化为 ATP 中的活跃的化学能; 故选 D。 17. 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  ) A. 红光灯 B. 绿光灯 C. 白炽灯 D. 蓝光灯 【答案】B 【解析】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最少的可见光是绿光,所以为了尽可能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绿灯,选 B。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色素对光能的吸收 18.人体呼出的 CO2,其在人体内产生的部位是( ) A. 肺泡 B. 肾脏 C. 线粒体 D. 细胞质基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会经过血液循环系 统传递至呼吸系统呼出,根据题干“人体内产生的部位”得知该题考察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A、肺泡属于呼吸系统中发生外界环境和内环境气体交换的结构,此处的二氧化碳是血液运输而来, 并不是主要由此处的细胞产生,A 错误; B、肾脏参与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功能是排出尿液,肾脏细胞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但只是 一部分,B 错误; C、人体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在线粒体中,C 正确; 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法产生二氧化碳,D 错误; 故选 C。 19.某植物细胞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如果释放出 CO2 量大于吸入的氧气量,则此细胞进行的是( ) A. 无氧呼吸 B. 有氧呼吸 C. 酒精发酵 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释放的氧气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以 通过比较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若细胞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氧气,细 胞进行无氧呼吸,若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细胞吸收的氧气,则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若细胞释 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量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A 错误; B、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释放的氧气相等,B 错误; C、细胞进行酒精发酵不吸收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C 错误; D、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释放的氧气相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只释放二氧化 碳,所以如果释放的 CO2 量大于吸入的 O2 量,则此细胞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 正确。 故选 D。 20.下列代谢途径为糖类、脂肪、氨基酸代谢所共有的是( ) A. 合成糖原 B. 脱氨基作用 C. 产生尿素 D. 产生 H2O 和 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物体内,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大有机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联系这三大有机物代谢的纽带是呼 吸作用 人体内三大有机物分别为:糖类,脂肪,蛋白质,人体内三大类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物质是丙酮酸等中 间产物。 【详解】A、在动物体内葡萄糖和糖原可以相互转化,脂肪和氨基酸可转化为葡萄糖,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糖 原,脂肪和氨基酸可以在血糖浓度下降的条件下转化成葡萄糖被细胞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 错误; B、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的代谢途径,糖类和脂肪没有氨基,不存在脱氨基作用,B 错误; C、氨基酸中含有 N 元素,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尿素,糖类和脂肪不含有 N 元素,代谢过程不能产生尿素,C 错误; D、糖类、脂肪、氨基酸都可以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D 正确。 故选 D。 21. 下列关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相互转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三种营养物质都可经过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供能 B. 糖类、脂肪可以转变为各种蛋白质,蛋白质也可转变为各种糖类、脂肪 C. 二碳化合物是三者在体内相互转变的枢纽物质 D.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 【答案】B 【解析】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相互转变:糖类充足时可大量转变成脂肪,但是脂肪充足时只能少量转变成糖类;糖类 与氨基酸可以相互转化,糖类只能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可转变为脂肪,但是脂肪却不能转变成氨基 酸。B 错。故本题选.B。 22.在皮肤的各种感受器中,距表皮最近的感受器是( ) A. 温度感受器 B. 压力感受器 C. 痛感受器 D. 接触感受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产生多种感觉。一般认为皮肤感觉主要有四种,即由对皮肤的机械刺激引起 的触、压觉,由温度刺激引起的冷觉和热觉,以及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觉;不同感觉的感受区在皮肤表 面呈互相独立的点状分布。 【详解】在皮肤感受器中,神经末梢呈树枝状、据表皮最近的感受器是痛觉感受器; 故选 C。 23.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 会发生(  ) A. 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 关闭突触后膜的 Na+ 离子通道 C. 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 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答案】C 【解析】 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流动性没有消失,故 A 错误;突触后膜仍能产 生兴奋,故钠离子通道没有关闭,B 错误;中毒后,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仍然留 在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结合,那么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故 C 正确;有机磷农药没有作用于突触前膜,故 D 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 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反射 B. 反应 C. 应激 D. 负反馈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 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 动。 【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选 A。 25. 下列动物腺体中都能产生激素的是( ) A. 睾丸和垂体 B. 胰腺和唾液腺 C. 汗腺和甲状腺 D. 卵巢和唾液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能产生激素的是内分泌腺。 A.睾丸能产生雄性激素,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和促激素;正确。 B.唾液腺和胰腺的外部属于外分泌腺,胰腺内部的胰岛属于内分泌腺;错误。 C.汗腺属于外分泌腺,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错误。 D.卵巢能分泌雌性激素,而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错误。 考点:内分泌腺。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6.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抗体是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B. 在体内存留的时间有长有短 C. 一种抗体可以针对多种抗原发挥异性免疫作用 D. 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由浆细胞分泌,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可以与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识记抗 体的本质和作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特殊蛋白质,A 正确; B、不同 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也不相同,B 正确; C、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对应的一种抗原结合,C 错误; D、抗体的产生需要相对应的抗原刺激引起体液免疫,经过一系列细胞的呈递,使得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 胞,最终由浆细胞产生,D 正确; 故选 C。 27. 栽培的番茄,因某种原因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可用生长素溶液涂于花蕾上,此时生长素的作用是 ( ) A. 促进受精作用 B. 促进子房壁发育 C. 促进染色体加倍 D. 促进胚珠发育为种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 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 扦插枝条的生根等。 【详解】A、生长素不会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A 错误; B、生长素可以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从而得到无子果实,B 正确; C、秋水仙素可以促进染色体数目加倍,生长素不能促进染色体的加倍,C 错误; D、生长素不能促进种子的形成,D 错误。 故选 B。 28.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下碱基间不能配对的是( ) A. A 与 T B. A 与 U C. G 与 C D. G 与 T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 DNA 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 DNA 两条 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 A(腺嘌呤)一定与 T(胸腺嘧啶)配 对,G(鸟嘌呤)一定与 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DNA 的复制、转录和翻译、RNA 的复制和逆转录 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A、DNA 复制和逆转录过程中,A 和 T 配对,A 正确; B、转录和 RNA 复制过程中,A 与 U 配对,B 正确; C、中心法则的各个过程中,C 和 G 配对,C 正确; 的 D、G 只能与 C 配对,T 只能与 A 配对,D 错误. 故选 D.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9. 下列关于 DNA 的复制、转录、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 的复制和转录都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原料 B. 一种 tRNA 可以携带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酸 C. 所有的生物都可独立进行转录和逆转录的过程 D. 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 tRNA 来将它携带到核糖体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A、DNA 的复制和转录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A 错误; B、一种 tRNA 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B 错误; C、逆转录过程只发生在少数被逆转录病毒侵染的细胞中,C 错误; D、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 tRNA 来将它携带到核糖体上,D 正确。 故选 D。 【点睛】(1)DNA 复制:以亲代 DNA 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分子的过程; (2)转录:在细胞核内,以 DNA 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过程; (3)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 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30.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常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B. DNA 连接酶和 RNA 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 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 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质粒作为载体必须具有标记基 因,导入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还要进行修饰或者其他处理。 【详解】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目的是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便于目的基因和 质粒的连接。A 正确。 B、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只有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时必需的工具酶是 DNA 连接酶。B 错误。 C、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质粒或重组质粒,是利用了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即抗生 素抗性基因)。C 正确。 D、即使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也不一定能复制、表达。D 正确。 31.生殖是物种得以延续和进化的保证。下列各生殖方式中,能够增加变异、提高后代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是 ( ) A. 孢子生殖 B. 卵式生殖 C. 出芽生殖 D. 分裂生殖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亲代和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 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有性生殖是指在生殖过程中,有两 性生殖细胞融合现象的生殖方式,比较高等的生物一般是有性生殖,因为这种生殖方式能够获得父母双方 的遗传基因,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无性生殖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是因为是母本的单 性复制,所以后代不会出现变异,会引起遗传上的退化.所以有性生殖,能够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 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选项中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都属于无性生殖,而卵式生殖属 于有性生殖,故 B 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生殖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能 力。 32.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时,产生的四分体个数是 ( ) A. 46 B. 23 C. 4 D. 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分体的概念。四分体是指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的现象。联会和 四分体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形成四分体。 【详解】人体细胞中含有 46 条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时期细胞中有 46 条染色体,所以四分体 时期细胞中含有 23 个四分体。但题干中说的是有丝分裂,而有丝分裂中无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也无四分体 时期,所以无四分体,D 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四分体的概念,四分体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才出 现。 3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 ) ①DNA 的复制 ②形成赤道面 ③纺锤体出现 ④联会 ⑤着丝粒分裂 ⑥基因重组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⑥ D. ①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各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本题 的解题关键。 【详解】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即 DNA 复制,①正确; ②赤道面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界面,是人为定义的,②错误; ③在有丝分裂的前期会形成纺锤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也都会出现纺锤体,③正 确; ④联会只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是减数分裂的特有行为,④错误; ⑤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粒的分裂,⑤正确; ⑥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过程中会产生的一种可遗传变异,自然情况下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⑥错误; 故选 A。 【点睛】该题主要考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是本题的重点要 求,现将两者的对比总结如下: 分裂方式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分裂的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次数 两次 一次 同源染色 体的行为 (1)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 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2)同源染色体分离 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 会,不分离,无交叉互换 现象 不 同 点 非同源染色 自由组合 不出现自由组合 体的行为 子细胞染 色体数目 减半 不变 子细胞的名 称和数目 4 个精子或 1 个卵细胞和 3 个极体 2 个体细胞 子细胞间的 遗传物质 不一定相同 相同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 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的恒定 使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 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 的稳定性 34. 成人体内绝大多数处于分化终端的各种细胞( )。 A. 遗传信息相同 B. 基因表达相同 C. mRNA 种类相同 D. 蛋白质种类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成人体内各种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 改变,据此可推知:成人体内绝大多数处于分化终端的各种细胞遗传信息相同,A 项正确;基因表达存在 差异,B 项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 mRNA 和蛋白质种类存在差异,C、D 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网络结构的能力。 35.一对夫妻生了五个男孩,那么第六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是( ) A. 1 B. 1/2 C. 1/3 D. 1/4 【答案】B 【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伴性遗传,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性染色体决定,其中同型性染色体 XX 决定女性,异 型性染色体 XY 决定男性,确定遗传方式绘制遗传图解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该对夫妻中,父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母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母亲只能形成含有 X 染色 体的卵细胞,而父亲可以形成含有 X 或 Y 的精子,比例为 1:1,后续精卵细胞结合产生后代,每一个孩子 的出生都是独立的,生女孩的概率为 1/2; 故选 B。 36.下列关于 X、Y 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X、Y 染色体正常情况下不会同时出现在男性肌肉细胞中 B. X、Y 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有一部分是同源的 C. X、Y 染色体正常情况不会同时出现在精子中 D. X、Y 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X、Y 染色体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可以正常联会,X、Y 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存在 X 特有区段、Y 特有区段和 X、Y 的同源区段。 【详解】A、肌肉细胞为体细胞,同时含有 X、Y 染色体,A 错误; B、X、Y 染色体形态大小虽然不同,但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上,B 正确; C、精子中只含有 X 染色体或只含有 Y 染色体,C 正确; D、在减数分裂时,X、Y 染色体可以联会,属于同源染色体,D 正确。 故选 A。 37.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 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 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来自父母的基因重组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时期。另外,外源基因 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2、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详解】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A 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 正确; C、纯合体自交后代依然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不会出现性状分离,C 错误; D、同胞兄妹是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其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 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38. 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父母正常,子女患病,是因为致病基因自由组合形成 B. 21 三体综合征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 C. 产前诊断包括羊水检查,B 超检查等手段,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D. 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父母正常,子女患病,可能是因为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所致,A 错误; B、21 三体综合征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即患者体内 21 号染色体是三条,B 正确; C、产前诊断手段,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从而防止具有遗传病或先天疾病个体的 出生,C 正确; 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的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D 正确。 故选 A。 3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通过设计科学实验重现生物进化的历史来研究生物进化历程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 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从体型小→体型大 D. 从生物进化历程分析葫芦藓比海带高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现代对生物进化的研究主要是以化石等进行,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 接证据。生物的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进行,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 生。 【详解】A、不能设计实验重演生物进化的历史,因为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已经过去,不可能再 现,A 错误;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 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但不是唯一证据,B 错误; C、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 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 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因此不包括从体型小→体型大,C 错误; D、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因此,从 生物进化历程分析葫芦藓比海带高等,D 正确; 故选 D。 40.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A. 基因突变和重组 B. 自然选择 C. 共同进化 D. 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 响,共同发展形成的。 【详解】A、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 错误; B、自然选择学说可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能解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 错误; C、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C 正确; D、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物的多样性,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意易错选 B 项,错因在于对自然选择和共同进化的关系认识不清。共同进化不仅强调自然选择 的作用,还强调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二、综合分析题 如图为细胞某种生理活动过程图解,A、R、C、D、E 代表物质(其中 R 代表 ATP),①、②、③代表生 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41. 写出图中字母与数字所分别代表的物质与生理过程的名称:A_____、C_______①_____、②_____ 42. 在葡萄糖形成物质 A 之后,当细胞处在_____________条件时,物质 A 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首先氧 化成为_____,才能参与生理过程②。 43.生理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_____,能产生大量能量的生理过程是_____(填编号),该过 程发生的场所是 _____。 44. 如果该细胞为人体骨骼肌细胞,当剧烈运动时,则物质 A 可以形成_____;如果是植 物根细胞在受涝 时,物质 A 可以形成_____。 【答案】41. (1). 丙酮酸 (2). [H] (3). 糖酵解 (4). 三羧酸循环 42. (1). 氧气充足 (2). C2 43. (1). 细胞质基质 (2). ③ (3). 线粒体 44. (1). 乳酸 (2). 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细胞的呼吸作用,细胞的呼吸可以分为大致三个阶段,分别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电子 传递链。其中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进行,每 个阶段都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41 题详解】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进行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丙酮酸和[H]的过程,故①称为糖酵解过程。故 A 是丙酮酸,C 是[H];②过程是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二羧酸和三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 解,直至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为止,这个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 【 【42 题详解】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进行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丙酮酸和[H]的过程;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不能直接 进行三羧酸循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先要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 A(C2),再进入三羧酸循环。 【43 题详解】 过程①是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只有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44 题详解】 人体骨骼肌细胞当剧烈运动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植物根细胞在受涝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物 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进行有氧呼吸的条件,由于糖酵解过程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都可以进行产生丙 酮酸,所以丙酮酸进一步反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还是参与无氧呼吸,则取决于氧气是否充足。 如图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示意图之一,据图完成问题: 45. 该图为减数第_____次分裂过程中的___________期。 46. 该图中有_____条染色体,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有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有______ 个 DNA 分子。 47. 1 和 2 染色体,3 和 4 染色体的行为叫____________。其行为在四分体 时期可能会发生________。 【答案】45. (1). 一 (2). 四分体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46. (1). 4 (2). 1、2、3、4 (3). 8 (4). a、a′、b、b′、c、c′、d、d′ (5). 8 47. (1). 联会 (2). 非姐妹染色单体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细胞的分裂过程,突破点为题干指出该图为“减数分裂”过程图,因此通过细胞形态和染色体 行为判断细胞时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45 题详解】 据染色体的行为可知,图示为四分体时期,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46 题详解】 区分染色体数目可通过着丝点的个数,据图可知有 1、2、3、4 四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染色单体, 故共有 8 条染色单体;在图中显示可知姐妹染色单体分别为 a、a′、b、b′、c、c′、d、d′;此时一条染色体 上有两个 DNA 分子,因此 DNA 有 8 个。 【47 题详解】 同源染色体会出现配对的现象,此现象称之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联会的四分体之间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 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点睛】该题的难点在于判定细胞所处时期,由于题干给出信息“减数分裂”,因此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可以发现,其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行为,由此推断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