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南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线上)文数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河南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线上)文数试题(解析版)

ID:422379

大小:1.98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平顶山市 2020 届高三开学检测(线上)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则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对数不等式求得集合 ,由此求得两个集合的交集. 【详解】由 得 ,所以 . 故选:B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交集的概念和运算,考查指数不等式的解法. 2.若复数 z 满足 ,则复数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简复数,求得 ,得到复数在复平面对应点的坐标,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复数 z 满足 ,可得 , 所以复数 在复平面内对应点的坐标为 位于第一象限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运算,以及复数的几何表示方法,其中解答中熟记复数的运算法则,结合 复数的表示方法求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3.已知双曲线 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 ,则双曲线 的方程不可能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 { }1,2,3,6A = { }| 2 4xB x= > A B = { }6 { }3,6 { }1,2 { }2,3,6 B 22 2 4x > = { }| 2B x x= > { }3,6A B = 1(1 2 0)z i− = 2 4z i= + 1(1 2 0)z i− = ( ) ( )( ) 10 1 210 2 41 2 1 2 1 2 iz ii i i += = = +− − + z (2,4) C 60° C 2 2 13 x y− = 2 2 13 9 x y− = 2 2 13 12 y x− = 2 2 121 7 y x− =根据双曲线 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 ,可知双曲渐近线与 轴的夹角为 或 ,则渐近线方程为 或 ,排除法,即可. 【详解】依题意,双曲线 的渐近线方程为 或 ,观察可知.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注意两条渐近线的夹角转化为双曲渐近线与 轴的夹角时要分为 两种情况.属于中档题. 4.设向量 满足 ,现有如下命题:命题 的值可能为 9;命题 “ ” 的充要条件为“ ,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为( ) A. p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向量的模和数量积的运算公式,判定命题 为假命题,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判定命题 为真命题, 再结合复合命题的真假判定,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可得 ,(当向量 反向时, 取等号),所以 的最大值为 8,所以命题 为假命题; 当 时,则 , 解得 ,所以命题 为真命题, 所以命题 为假命题,命题 为真命题,命题 为假命题.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复合命题的真假判定,其中解答总数列应用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的模的运算公式, 以及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结合复合命题的真假判定方法求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计算能力, 属于基础题. 5.已知 ,且 ,则 ( ) C 60° x 30 60° 3 3y x= ± 3y x= ± C 3 3y x= ± 3y x= ± x ,m n  2, 3m n= =  : 2p m n−  :q ( 2 )m n m− ⊥   1, 3cos m n< >=  p q∧ ( )p q∧﹁ ( )p q∨ ﹁ p q 2 2 2 4 2 cos , 4 36 24 8m n m n m n m n− = + − ≤ + + =        ,m n  2m n−  p ( 2 )m n m− ⊥   2 2 4 2 2 3( 2 cos) , 0m m n m nn mm ⋅ = −− ⋅ = − × × =      1, 3cos m n< >=  q p q∧ ( )p q∧﹁ ( )p q∨ ﹁ ( )0,α π∈ 3sin 5 α = tan 4 πα + =  A. B. 7 C. 或-7 D. 或 7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按 和 分类讨论得 ,进而得 的值即可. 【详解】已知 ,且 ,当 ,∴cosα= = , 则 ,∴ ; 当 ,∴cosα= = ,则 ,∴ ; 综上: 或 7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合理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易错点是三角函数的符号容易出错, 属于基础题. 6.函数 在 上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1 7 − 1 7 − 1 7 0, 2 πα  ∈   ,2 πα π ∈   tanα tan 4 πα +   ( )0,α π∈ 3sin 5 α = 0, 2 πα  ∈   231 5  − −   4 5 sin 3tan cos 4 αα α= = 3tan tan 14 4tan 734 1 tan tan 1 14 4 παπα πα + + + = = =   − − × ,2 πα π ∈   231 5  − − −   4 5 − sin 3tan cos 4 αα α= = − 3tan tan 1 14 4tan 34 71 tan tan 1 14 4 παπα πα + − + + = = =   − + × tan 4 πα + =   1 7 ( ) 3sin 2 x x xf e x = + [ ]2 ,2π π−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判断函数 的奇偶性,排除 C;再验证 的值,排除 B,D,即可. 【详解】依题意, ,故函数 为奇函数,图象关 于原点对称,排除 C; , 排除 B,D.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问题.此类问题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特值检验,通过排除法解决.属于 中档题. 7.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1646 年-1716 年)于 1674 年得到了第一个关于 π 的级数展开式,该公式于明朝初年 传入我国.在我国科技水平业已落后的情况下,我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明安图(1692 年-1765 年)为提高我国的 数学研究水平,从乾隆初年(1736 年)开始,历时近 30 年,证明了包括这个公式在内的三个公式,同时求得了 展开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 6 个新级数公式,著有《割圆密率捷法》一书,为我国用级数计算 π 开创了先 河.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可以用莱布尼兹“关于 π 的级数展开式”计算 π 的近似值(其中 P 表示 π 的近似值), 若输入 ,则输出的结果是( ) ( )f x ( )4f π ( ) ( ) ( )3sin 2 x x xf x e − − + −− = ( )3sin 2 x x x f x e += − = − ( )f x 3 33 4 273sin 1 11 91 91 912 4 64 644 0.54 2.8 2.8 2.8 64 179.2 182ee f π π π π π  + + ++    = > > = = = > =  ×  10n=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执行给定的程序框图,输入 ,逐次循环,找到计算的规律,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执行给定的程序框图,输入 ,可得: 第 1 次循环: ; 第 2 次循环: ; 第 3 次循环: ; 第 10 次循环: , 此时满足判定条件,输出结果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的计算与输出,其中解答中认真审题,逐次计算,得到程序 框图的计算功能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8.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 n 项和为 ,且 , ,若 ( ,且 ),则 i 的 取值集合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根据题设条件,求得 ,得出 ,进而求得 ,再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 1 1 1 14(1 )3 5 7 17P = − + − +⋅⋅⋅+ 1 1 1 14(1 )3 5 7 19P = − + − +⋅⋅⋅− 1 1 1 14(1 )3 5 7 21P = − + − +⋅⋅⋅+ 1 1 1 14(1 )3 5 7 21P = − + − +⋅⋅⋅− 10n = 10n = 1, 2S i= = 11 , 33S i= − = 1 11 , 43 5S i= − + =  1 1 1 11 , 113 5 7 19S i= − + − + − = 1 1 1 14 4(1 )3 5 7 19P S= = − + − +⋅⋅⋅− { }na nS 3 3S = − 12 24S = 0+ =i ja a *,i j N∈ 1 i j≤ < {1,2,3} {6,7,8} {1,2,3,4,5} 6 7 8 }10{ 9, , , , { }na d 1 5 2,3 3a d= − = ( 6) 3n n nS −= 1 6 0a a+ = { }na d因为 , ,可得 ,解得 , 所以 令 ,解得 或 (舍去),即 , 又因为 ,所以 ,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 所以 i 的取值集合是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 性质,以及前 n 项和公式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等差数列前 n 项和 公式,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准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9.若 ,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取得 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得到答案. 【详解】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得 ,即 , 又由 ,所以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指数幂的比较大小,其中解答中熟记指数函数的性质,求得 的取值范围是解 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0.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曾经得出圆周率的平方除以十六等于八分之五.已知三 棱锥 的每个顶点都在球 的球面上, 底面 , ,且 , ,利用张衡的结论可得球 的表面积为( ) A. 30 B. C. 33 D. 【答案】B 的 3 3S = − 12 24S = 1 1 1 11 22 a d a d + = − + = 1 5 2,3 3a d= − = 1 ( 1) 5 ( 1) 2 ( 6)( )2 3 2 3 3n n n n n n nS na d n − − −= + = × − + × = 0nS = 6n = 0n = 6 0S = 1( ) 2 n n n a aS += 1 6 0a a+ = 1 6 2 5 3 4 0a a a a a a+ = + = + = {1,2,3} 0.60.5a= 0.50.6b= 0.52c= b c a> > c a b> > a b c> > c b a> > , ,a b c 0.5 0.5 0.61 0.6 0.5 0.5 0> > > > 1 0b a> > > 0.5 12c = > c b a> > , ,a b c A BCD− O AB ⊥ BCD BC CD⊥ 3AB CD= = 2BC = O 10 10 12 10【解析】 【分析】 由 判断出球心 位置,由此求得求的直径.利用张恒的结论求得 的值,进 而根据球的表面积公式计算出球的表面积. 【详解】因为 ,所以 ,又 底面 , 所以球 的球心为侧棱 的中点, 从而球 的直径为 . 利用张衡的结论可得 ,则 , 所以球 的表面积为 . 故选:B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几何体外接球表面积的计算,考查中国古代数学文化,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 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11.一个圆锥的母线长为 ,且母线与底面所成角为 ,则该圆锥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已知求得圆锥的底面半径与高,再由等面积法求出该圆锥内切球的半径,再由球的表面积公式得答案. 【详解】作出圆锥截面图如图所示,∵母线长为 ,圆锥的母线与底面的夹角为 ,∴圆锥底面半 径与高均为 . 设内切球的半径为 r,则利用轴截面的等面积可得 ∴r= ,∴该圆锥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4π× = . 故选:B. 的, ,BC CD AB BC AB CD⊥ ⊥ ⊥ π BC CD⊥ 7BD = AB ⊥ BCD O AD O 10 2 5 16 8 π = 10π = O 2 104 10 10 102 π π  = =    2 2 2+ 4 π 2π 8π 8 2 3 π ( )6 2 2 π+ 2 2 2+ 4 π 2 2+ ( ) ( ) ( ) ( )1 12 = 2 22 22 2 2 2 2 2 2 2+2 r+ + + × × × +  2 2 2 8π【点睛】本题考查该圆锥内切球的表面积,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定内切球的半径是关键,属于中档 题. 12.已知 是定义在 上的函数 的导函数,若 ,且当 时, ,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 已 知 条 件 , 构 造 函 数 , 求 导 得 在 上 递 增 , 又 , 得 在 上 是 偶 函 数 . 不 等 式 化简为 ,得 ,计算即可. 【 详 解 】 当 时 , 满 足 , 则 , 构 造 函 数 , 则 , 所以 在 上递增.且 在 上成立,又 , 所以 ,所以 在 上是偶函数. 则不等式 化简为 , ( )f x′ R ( )f x ( ) ( ) 3f x f x x= − + 0x ≥ ( ) 23 2f x x′ > ( ) ( ) 22 1 2 3 3 1f x f x x x+ − < + + 1 ,02  −   1, 2  −∞ −   1 ,2  +∞   1, 2  −∞   ( ) ( ) 3 2 xg x f x= − ( )g x [ )0,+∞ ( ) ( ) ( ) ( )3 3 02 2 x xg x g x f x f x− − = − − − − = ( )g x R ( ) ( ) 22 1 2 3 3 1f x f x x x+ − < + + ( ) ( )1g x g x+ < 1x x+ < 0x ≥ ( ) 23 2f x x′ > ( ) 23 2 0f x x′ − > ( ) ( ) 3 2 xg x f x= − ( ) ( ) ( ) '3 ' ' ' 23 02 2 xg x f x f x x  = − = − >   ( )g x [ )0,+∞ ( ) ( ) 3f x f x x= − + R ( ) ( ) 3 2 xg x f x− = − + ( ) ( ) ( ) ( )3 3 02 2 x xg x g x f x f x− − = − − − − = ( )g x R ( ) ( ) 22 1 2 3 3 1f x f x x x+ − < + + ( ) ( ) 23 3 11 2 x xf x f x + ++ − n n 2 < ABC∆ A B C a b c 52 sin cos cos2c A a B b A π + = +   A 3a b c= + ABC∆ ABC∆ 3A π= 2 3 52 sin cos cos2c A a B b A π + = +   2sin cos sinC A C= 1cos 2A = A ABC∆ 1R = 2 sin 3a R A= = 2 2( ) 3a b c bc= + − 8bc =【详解】(1)∵ ,∴ , 由正弦定理得, , ∴ ,又 ,∴ ,∴ ,又 ,∴ . (2)设 外接圆的半径为 ,则 ,由正弦定理和(1)得 , 由余弦定理得 ,且 ,即 ,∴ , ∴ 的面积 .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也考查了诱导公式和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的转化,属于基础题. 18.某农科所为改良玉米品种,对已选出的一组玉米的茎高进行统计,获得茎叶图(单位:厘米),设茎高大于或 等于 180 厘米的玉米为高茎玉米,否则为矮茎玉米. 抗倒伏 易倒伏 总计 矮茎 高茎 总计 (1)请完成以上 列联表,并判断是否可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0.01 的前提下,认为抗倒伏与玉米矮 茎有关? (2)为改良玉米品种,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抗倒伏的玉米中抽出 5 株,再从这 5 株玉米中选取 2 株进行 杂交试验,则选取的植株均为矮茎的概率是多少? 52 sin cos cos2c A a B b A π + = +   2 cos cos cosc A a B b A= + 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 sinC A A B B A A B C= + = + = 2sin cos sinC A C= 0 C π< < sin 0C ≠ 1cos 2A = 0 A π< < 3A π= ABC∆ R 1R = 2 sin 3a R A= = 2 2 2 22 cos ( ) 33a b c bc b c bc π= + − = + − 3a b c= + 3 27 3bc= − 8bc = ABC∆ 1 1 3sin 8 2 32 2 2S bc A= = × × = 2 2×参考公式: (其中 ) 参考数据: 0.10 0.05 0.010 0.001 2 706 3.841 6.635 10.828 【答案】(1)答案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数据填写出 的列联表,利用公式求得 的值,对照临界值,即可得到结论; (2)利用列举法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1)根据统计数据得 列联表如下: 抗倒伏 易倒伏 总计 矮茎 15 4 19 高茎 10 16 26 总计 25 20 45 由于 的观测值 , 因此可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0.01 的前提下,认为抗倒伏与玉米矮茎有关. (2)根据题意得,抽到的高茎玉米有 2 株,设为 A,B,抽到的矮茎玉米有 3 株,设为 a,b,c, 从这 5 株玉米中取出 2 株的取法有 AB,Aa,Ab,Ac,Ba,Bb,Bc,ab,ac,bc,共 10 种,其中均为矮茎的选取方法有 ab,ac,bc,共 3 种, 因此,选取的植株均为矮茎的概率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独立性检验的应用,以及古典概型及其概率的计算,其中解答中认真审题,准确 . 2 2 ( ) ( )( )( )( ) n ad bcK a b c d a c b d −= + + + + n a b c d= + + + ( )2 0P K k 0k 3 10 2 2× 2K 2 2× 2K 2 2 45 (15 16 4 10) 7.287 6.63519 26 25 20K × × − ×= ≈ >× × × 3 10利用公式计算,以及利用列举法求得基本事件的总数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 力,属于基础题. 19.已知首项为 的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为 ,且 , , 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对于数列 ,若存在一个区间 ,均有 ,则称 为数列 的“容值区 间”.设 ,试求数列 的“容值区间”长度的最小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 ,求出公比,即可得解; (2)对项数分奇偶讨论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区间长度的最小值. 【详解】(1)由题意可知: , 即 , ∴ ,即公比 又 , ∴ . (2)由(1)可知 . 当 为偶数时 ,易知 随 增大而增大, ∴ ,根据勾型函数性质,此时 . 3 2 { }na n ( )* nS n N∈ 22S− 3S 44S { }na { }nA M ( )1,2,3iA M i∈ = ⋅⋅⋅ M { }nA 1 n n n b S S = + { }nb 13 1 2 2 n na − = ⋅ −   1 6 3 2 42 2 4S S S= − + 11 2 n nS  = − −   3 2 42 2 4S S S= − + ( ) ( )1 2 3 1 2 1 2 3 42a a a a a a a a a+ + = − + + + + + 4 3 1 2 a a = − 1 2q = − 1 3 2a = 13 1 2 2 n na − = ⋅ −   11 2 n nS  = − −   n 11 2 n nS  = −   nS n 3 ,14nS  ∈   1 252,12n n n b S S  = + ∈  当 为奇数时 ,易知 随 增大而减小, ∴ ,根据勾型函数性质,此时 . 又 , ∴ . 故数列 的“容值区间”长度的最小值为 . 【点睛】此题考查等比数列基本量的求法,求解数列里项的取值范围,结合函数单调性解决问题. 20.已知 , ,直线 的斜率为 ,直线 的斜率为 ,且 . (1)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2)设 , ,连接 并延长,与轨迹 交于另一点 ,点 是 中点, 是坐标原点, 记 与 的面积之和为 ,求 的最大值. 【答案】(1) ;(2) . 【解析】 试题分析:(1)设 ,利用 求得点 的轨迹 的方程;(2)由 , 分别为 , , 的 中 点 , 故 , 故 与 同 底 等 高 , 故 , ,对斜率分类讨论,联立方程巧用维达表示面积即可. 试题解析: (1)设 ,∵ , ,∴ , , 又 ,∴ ,∴ , ∴轨迹 的方程为 (注: 或 ,如不注明扣一分). (2)由 , 分别为 , , 的中点,故 , 故 与 同底等高,故 , , n 11 2 n nS  = +    nS n 31, 2nS  ∈   1 132, 6n n n b S S  = + ∈   13 25 6 12 > 132, 6nb  ∈   { }nb 1 6 ( 2,0)A − (2,0)B PA 1k PB 2k 1 2 3 4k k = − P C 1( 1,0)F − 2 (1,0)F 1PF C Q R 2PF O 1QFO 1PF R S S 2 2 1( 2)4 3 x y x+ = ≠ ± 3 2 ( ),P x y 1 2 3 4k k = − , P C O R 1F 2F 2PF 1/ /OR PF 1PF R∆ 1PFO∆ 1 1PF R PF OS S∆ ∆= 1 1QF O PF E PQOS S S S∆ ∆ ∆= + = ( ),P x y ( )2,0A − ( )2,0B 1 2 yk x = + 2 2 yk x = − 1 2 3 4k k = − 2 2 3 4 4 y x = −− ( )2 2 1 24 3 x y x+ = ≠ ± C ( )2 2 1 24 3 x y x+ = ≠ ± 2x ≠ ± 0y ≠ O R 1F 2F 2PF 1/ /OR PF 1PF R∆ 1PFO∆ 1 1PF R PF OS S∆ ∆= 1 1QF O PF E PQOS S S S∆ ∆ ∆= + =当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时,其方程为 ,此时 ; 当直线 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 ,设 , , 显然直线 不与 轴重合,即 ; 联立 ,解得 , ,故 , 故 , 点 到直线 的距离 , ,令 , 故 , 故 的最大值为 . 点睛:点睛:在圆锥曲线中研究范围,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目 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在利用代数法解决最值与范围问题时,常从以下方面考虑:①利用判别式来 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②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关键 是两个参数之间建立等量关系;③利用隐含或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④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⑤利用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1.已知函数 ,其中 a 为非零常数. 讨论 的极值点个数,并说明理由; 若 , 证明: 在区间 内有且仅有 1 个零点; 设 为 的极值点, 为 PQ 1x = − 1 3 3 312 2 2 2PQOS∆   = × × − − =     PQ ( )1y k x= + ( )1 1,P x y ( )2 2,Q x y PQ x 0k ≠ ( ) 2 2 1 14 3 y k x x y  = + + = ( )2 2 2 23 4 8 4 12 0k x k x k+ + + − = ( )2144 1 0k∆ = + > 2 1 2 2 2 1 2 2 8 3 4 4 12 3 4 kx x k kx x k  + = − + − = + 2 1 21PQ k x x= + − = ( ) ( )2 22 1 2 1 2 2 12 1 1 4 3 4 k k x x x x k + + + − = + O PQ 21 kd k = + ( ) ( ) 2 2 22 11 62 3 4 k k S PQ d k + = = + ( )23 4 3,u k= + ∈ +∞ 2 3 1 4 46 u u S u − +⋅ = 2 3 3 2 31 0,2 2u u  = − − + ∈   S 3 2 ( ) ( )1 xf x alnx x e= − − ( )1 ( )f x ( )2 a e> ( )i ( )f x ( )1,+∞ ( )ii 0x ( )f x 1x的零点且 ,求证: . 【答案】(1)见解析;(2)(i)证明见解析;(ii)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先对函数求导,然后结合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对 a 进行分类讨论即可求解函数的单调性,进而可确定 极值, 转化为证明 只有一个零点,结合函数与导数知识可证; 由题意可得, ,代入可得, ,结合函数的性质可证. 【详解】解: 解:由已知, 的定义域为 , , ①当 时, ,从而 , 所以 在 内单调递减,无极值点; ②当 时,令 , 则由于 在 上单调递减, , , 所以存在唯一的 ,使得 , 所以当 时, ,即 ;当 时, ,即 , 所以当 时, 在 上有且仅有一个极值点. 综上所述,当 时,函数 无极值点;当 时,函数 只有一个极值点; 证明: 由 知 . 令 ,由 得 , 所以 在 内有唯一解,从而 在 内有唯一解, 不妨设为 ,则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 ( )f x 1 1x > 0 0 12x lnx x+ > ( )1 ( )( )2 i ( )' 0f x = ( )ii ( ) ( )0 1 0 0 f x f x  = = ′  ( ) 0 1 2 0 1 1 0 1 0 x x a x e alnx x e  − = − − = ( )1 ( )f x ( )0,+∞ ( ) 2 x xa a x ef x xex x −= − =′ 0a < 2 0xa x e− < ( )' 0f x < ( )f x ( )0,+∞ 0a > ( ) 2 xg x a x e= − ( )g x [ )0,+∞ ( )0 0g a= > ( ) ( )1 0a ag a a ae a e= − = − < ( )0 0,x ∈ +∞ ( )0 0g x = ( )00,x x∈ ( ) 0g x > ( )' 0f x > ( )0 ,x x∈ +∞ ( ) 0g x < ( )' 0f x < 0a > ( )f x ( )0,+∞ 0a < ( )f x 0a > ( )f x ( )2 ( )i ( )1 ( ) 2 xa x ef x x −′ = ( ) 2 xg x a x e= − a e> ( )1 0g a e= − > ( ) 0g x = ( )1,+∞ ( )' 0f x = ( )0,+∞ 0x ( )f x ( )01, x ( )0 ,x +∞所以 是 的唯一极值点. 令 ,则当 时, , 故 在 内单调递减, 从而当 时, ,所以 . 从而当 时, ,且 又因为 ,故 在 内有唯一的零点. 由题意, 即 , 从而 ,即 . 因为当 时, ,又 , 故 ,即 , 两边取对数,得 , 于是 ,整理得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问题,体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还综合考查了函数与导数的综 合应用,属于难题. (二)选考题:考生从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 22.在直角坐标系 中,曲线 的参数方程 ( 为参数).直线 的参数方程 ( 为参数). (Ⅰ)求曲线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普通方程; (Ⅱ)以坐标原点 为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当曲线 截直线 所得线段的中点极坐标 为 时,求直线 的倾斜角. 【答案】(Ⅰ) ;(Ⅱ) . 0x ( )f x ( ) 1h x lnx x= − + 1x > ( ) 1' 1 0h x x = − < ( )h x ( )1,+∞ 1x > ( ) ( )1 0h x h< = 1lnx x< − a e> 1lna > ( ) ( ) ( ) ( ) ( )1 1 1 0lnaf lna aln lna lna e a lna lna a= − − < − − − = ( )1 0f = ( )f x ( )1,+∞ ( )ii ( ) ( )0 1 0 0 f x f x  = = ′  ( ) 0 1 2 0 1 1 0 1 0 x x a x e alnx x e  − = − − = ( )0 12 0 1 1 1x xx e lnx x e= − 1 01 1 2 0 1 x xxlnx ex −−= 1 1x > 1 1 1lnx x< − 1 0 1x x> > 1 01 12 0 1 1x xx e xx −− < − 1 0 2 0 x xe x− < 1 0 2 0 x xlne lnx− < 1 0 02x x lnx− < 0 0 12x lnx x+ > xOy C 2 3 cos 2sin x y β β  = = β l 3 cos 1 sin x t y t α α  = + = + t C O x C l 2, 6 π     l 2 2 112 4 x y+ = 5 6 π【解析】 【分析】 (Ⅰ)利用 可将曲线 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Ⅱ)解法一:可直线曲线 截直线 所得线段的中点坐标为 ,设弦的端点分别为 , ,利用点差法可求出直线 的斜率,即得 的值; 解法二:写出直线 的参数方程为 ,将直线 参数方程与曲线 的普通方程联立,由 可求出角 的值. 【详解】(Ⅰ)由曲线 的参数方程 ( 为参数),得: , 曲线 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为: ; (Ⅱ)解法一:中点极坐标 化成直角坐标为 . 设直线 与曲线 相交于 , 两点,则 , . 则 ,②-①得: , 化简得: ,即 , 又 , 直线 的倾斜角为 ; 解法二:中点极坐标 化成直角坐标为 , 将 分别代入 ,得 . , 2 2cos sin 1β β+ = C C l ( )3,1 ( )1 1,A x y ( )2 2,B x y l α l 3 cos 1 sin x t y t α α  = + = + l C 1 2 0t t+ = α C 2 3 cos 2sin x y β β  = = β cos 2 3 sin 2 x y β β  =  = ∴ C 2 2 112 4 x y+ = 2, 6 π     ( )3,1 l C ( )1 1,A x y ( )2 2,B x y 1 2 32 x x+ = 1 2 12 y y+ = 2 2 1 1 2 2 2 2 112 4 112 4 x y x y  + =  + = ① ② 2 2 2 2 2 1 2 1 012 4 x x y y− −+ = ( )2 1 1 2 2 1 1 2 2 3 3 3 3 2 3 y y x x x x y y − += − = − = −− + × 3 tan3lk α= − = ( )0,α π∈ ∴ l 5 6 π 2, 6 π     ( )3,1 3 cos 1 sin x t y t α α  = + = + 2 2 112 4 x y+ = ( ) ( )2 23 cos 1 sin 112 4 t tα α+ ++ = ( ) ( )2 2 2cos 3sin 6sin 2 3 cos 6 0t tα α α α∴ + + + − =,即 . ,即 . 又 , 直线 的倾斜角为 . 【点睛】本题考查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 互化,同时也考查了中点弦问题的求解,可利用点差法求解,也 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法求解,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23.已知函数 . (1)求不等式 的解集; (2)若 的最大值为 , 、 、 为正数且 ,求证: .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分 、 、 去绝对值,分段解不等式 ,可得出该不等式的解集; (2)由(1)可将函数 表示为分段函数,可求出函数 的最大值为 ,可得出 ,然后利用柯西不等式得出 ,由此可证明出 . 【详解】(1)当 时, ,由 ,得 , 解得 ,此时 ; 当 时, ,由 ,得 , 解得 ,此时 ; 当 时, ,此时不等式 无解. 综上所述,不等式 的解集为 ; 的 1 2 2 2 6sin 2 3 cos 0cos 3sint t α α α α +∴ + = − =+ 6sin 2 3 cos 0α α− − = sin 3 cos 3 α α∴ = − 3tan 3 α = − (0, )α π∈ ∴ l 5 6 π ( ) 3 2f x x x= − − ( ) 2f x ≥ ( )f x m a b c a b c m+ + = 2 2 2 3a b c+ + ≥ 11, 3  −   0x ≤ 0 3x< < 3x ≥ ( ) 2f x ≥ ( )y f x= ( )y f x= 3m = 3a b c+ + = ( )( ) ( )22 2 21 1 1 a b c a b c+ + + + ≥ + + 2 2 2 3a b c+ + ≥ 0x ≤ ( ) ( )3 2 3 2 3f x x x x x x= − − = − + = + ( ) 2f x ≥ 3 2x + ≥ 1x ≥ − 1 0x− ≤ ≤ 0 3x< < ( ) ( )3 2 3 2 3 3f x x x x x x= − − = − − = − ( ) 2f x ≥ 3 3 2x− ≥ 1 3x ≤ 10 3x< ≤ 3x ≥ ( ) ( )3 2 3 2 3 6f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2f x ≥ ( ) 2f x ≥ 11, 3  −  (2)由(1)可知 . 当 时, ;当 时, ;当 时, . 所以,函数 的最大值为 ,则 . 由柯西不等式可得 ,即 , 即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因此, . 【点睛】本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考查了绝对值函数的最值以及利用柯西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在求解绝对值不等式时,一般利用零点分段法去绝对值来求解,考查分类讨论数学思想,属于中等题. ( ) 3, 0 3 3 ,0 3 3, 3 x x f x x x x x + ≤ =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