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陕西西安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ID:422057

大小:51.24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 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 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 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 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 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 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 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 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 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 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 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 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 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 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 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 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 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摘编自《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 文学等方面理解和阐发其意义。 B. 因为传统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审美层面是相通 的。 C. 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其他传统节日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 思考 是相似的。 D.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节日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文学有责 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 双重作用。 B. 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 进行的。 C. 文章列举了王安石和杜牧 诗歌,旨在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 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D.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 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学艺术的功劳。 C. 文章论证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同时在工业化背景下,作者表现出了深深的焦虑。 D. 文章论证了文学和传统节日 关系,肯定了文学在传统节日的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 的 的 的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 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C 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三段内容:“这些 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不是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而是和“文学”相比。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 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 项,“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错误。根据第3 段的内容,中秋节与清明节、中元节,不是类比关系,而是对比的关系。类比论证的侧重点 是寻求两个同质同类的事物之间的共通性或相似点,对比则强调两个(可同类,也可不同类) 事物之间差异性。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 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 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不合逻辑,文学并不能直接引发人对生命本原的思考,而是要经由审美活动; B 项,奇大其词,“从根本上”于文无据,应该是起了重要作用或主要作用; C 项,张冠李戴,原文第 2 段论述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但并未表示“忧虑”或“焦虑” 之情,原文第 5 段分析了科学不断地对神话传说等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的“去魅”,乃至 造成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 不少光彩,对此作者有一定的担忧,但也不至于“深深焦虑”。 故选 D。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 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 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 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 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4 年 11 月,中国在浙江乌镇举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 一盛会吸引了全球目光。“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就很“响亮”。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 20 年来,由中国倡导并举办世界互联网盛会,还是第一次,彰显了互联网大国的自信。参加 这次盛会的嘉宾可谓“明星云集”。作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梳理全球互联网阶段 性发展成果,共商互联网业发展前景的高端会议,此次大会第一次汇集了来自全世界近 100 个国家和地区 1000 多名网络界领军人物共商发展大计。此次大会设置了 8 大板块、13 个分论 坛,涵盖网络空间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在分论坛议题的设置中,不仅第一次全景 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理念和成果、全方位展示中国网络企业的发展成就,而且就世界性的互 联网热点议题进行头脑风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 年 11 月 18 日) 材料二: 乌镇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结缘,古老历史与未来技术的牵手,赋予“万物智能互联”丰富 内涵——站在屏幕前,便可通过人工智能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幅有世界名画特色的艺术照;走 上传送带,就能跟随交互设计穿越到 5000 年前的良渚古城;听机械臂灵巧拔动“手指”演奏 《茉莉花》,化身航天员登陆“月球”……今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 25 周年。最新发 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9》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为 8.54 亿人;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31.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 34.8%。然而迈向“万物智能互联”,有 喜亦有忧。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 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 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努力做网络空间发展的贡献 者、网络空间开放的推动者、网络空间安全的捍卫者、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建设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 年 10 月 23 日) 材料三: 今年是互联网发展五十周年,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在这个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有望成为全球互联网再出发的新起点。全球互联网极大激发了社会传播能力,但是这个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充满着悖论。 一方面,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嵌入在传统、现代、后现代相混杂的整体政治经济格局中,延续 着不均衡、不对等、不具代表性的全球秩序。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主导的霸权话语却推崇同 一性的发展与治理模式,漠视全球各地差异化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诉求,其结果是该话语体系 与现实层面的断裂,既无法反映也无法解决全球范围内日益尖锐的危机和抗争。互联网发展 正进入下半场,技术发展需要追求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只有克服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 思维和霸权模式,互联网才能成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催化剂。 (摘编自洪宇《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光明网》2019 年 10 月 25 日)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从“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来看,这个名字就很“响亮”,吸引了全球目光,这充分 彰显了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自信。 B. 从参会的规模来看,首届互联网大会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和梳理全球互联网阶 段性发展成果搭建了共享平台。 C. 从大会涵盖的内容来看,这次盛会不仅全景展示了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网络企业发展状况, 而且对世界互联网热议问题产生重要意义。 D.全方位展示了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要情况,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我国首次举办这一 世界性盛会的自豪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用形象的描写和翔实的数据,阐述了“万物智能互联”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 作用,也表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B. 材料三用客观审慎的态度分析了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已经无法解决全球互联网背景 下的全球范围内的问题。 C.截至 2019 年,我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互联网 大国和强国的责任和担当。 D. 综合三则材料来看,以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主线将材料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并辩证地分析了 全球互联网发展中的喜与忧。 6. 从哪些方面加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C 6. ①保障互联网安全,消除网络公害,促进互联网领域均衡发展;②要在全球范围内克服遏 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③中国要继续发挥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在网络空间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④推动互联网格局的重构,健全互联网合理秩序,使技术进步与 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相匹配。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曲解文意或推断错误。“这 个名字就很‘响亮’,吸引了全球目光”,不是“彰显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自信”的依据, 依据是“中国接人国际互联网 20 年来”,由中国第一次倡导并举办世界互联网盛会。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 项,有两个错误:一是夸 大其词,根据材料二“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一句可知,“网络强国”于 文无据;二是错把“并列关系”当作“因果关系”,“截止……大会”是从材料三第一句得出 的,意在说明中国正在推动互联网新格局的建设,而此项后半句“彰显……责任和担当”是 从材料二概括出来的,意在说明中国针对互联网,领域相关问题,尤其是“世界范围内侵害 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互联网 全球公害,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两者之间,是分列陈述关系,而不是证明与 被证明关系。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 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加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相关内容。材料二“互联 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 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 公害”“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努力做网络空间发展的贡献者、网络空间 开放的推动者、网络空间安全的捍卫者、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建设者”,材料三“这个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充满着悖论”“技术发展需要追求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只有克服 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互联网才能成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催化剂”。据 此分条概括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城三月(节选) 萧红 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像地衣那样绿,透出在这里,那里。郊原上的草,是必须转折了 好几个弯儿才能钻出地面的,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 幸的钻出了土皮。放牛的孩子,在掀起了墙脚片下面的瓦片时,找到了一片草芽了,孩子们 到家里告诉妈妈,说:“今天草芽出土了!”妈妈惊喜的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抢 根菜的白色的圆石似的籽儿在地上滚着,野孩子一升一斗的在拾。蒲公英发芽了,羊咩咩的 叫,乌鸦绕着杨树林子飞,天气一天暖似一天,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杨花满天照地的 飞,像棉花似的。人们出门都是用手捉着,杨花挂着他了。 河冰发了,冰块顶着冰块,苦闷的又奔放的向下流。乌鸦站在冰块上寻觅小鱼吃,或者 是还在冬眠的青蛙。 天气突然的热起来,说是“二八月,小阳春”,自然冷天气还是要来的,但是这几天可热 了。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 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在榆树还没变黄之前,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 春来了,人人像久久等待着一个大暴动,今天夜里就要举行,人人带着犯罪的心情,想 参加到解放的尝试……春吹到每个人的心坎,带着呼唤,带着盅惑…… 我有一个姨,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恋爱了。 我这个姨,她不是我的亲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她与我的继母也没有血缘关 系了,因为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的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的原来 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翠姨还有一个妹妹,她的妹妹小她两岁,大概是十七、八岁,那么翠姨也就是十八、九岁了。 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 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她伸手拿樱桃吃的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可怜的样子, 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的捏着。 假若有人在她的背后招呼她一声,她若是正在走路,她就会停下,若是正在吃饭,就要 把饭碗放下,而后把头向着自己的肩膀转过去,而全身并不大转,于是她自觉的闭合着嘴唇, 像是有什么要说而一时说不出来似…… 那时候都流行穿绒绳鞋,翠姨的妹妹就赶快的买了穿上。因为她那个人很粗心大意,好 坏她不管,只是人家有她也有,别人是人穿衣裳,而翠姨的妹妹就好像被衣服所穿了似的, 芜芜杂杂。但永远合乎着应有尽有的原则。 翠姨,她没有买,她犹疑了好久,不管什么新样的东西到了,她总不是很快的就去买了 来,也许她心里边早已经喜欢了,但是看上去她都像反对似的,好像她都不接受。她必得等 到许多人都开始采办了,这时候看样子,她才稍稍有些动心。 这一天,我们去了店铺,没有。又去了几家小铺子。小铺子里有三、四双,非小即大, 而且颜色都不好看。翠姨有意要买,我就觉得奇怪,原来就不十分喜欢,既然没有好的,又 为什么要买呢?让我说着,没有买成回家去了。 过了两天,我把买鞋子这件事情早就忘了。 翠姨忽然又提议要去买。 从此我知道了她的秘密,她早就爱上了那绒绳鞋了,不过她没有说出来就是,她的恋爱 的秘密就是这样子的,她似乎要把它带到坟墓里去,一直不要说出口,好像天底下没有一个 人值得听她的告诉…… 在外边飞着满天的大雪,我和翠姨坐着马车去买绒绳鞋。 我们身上围着皮褥子,赶车的车夫高高的坐在车夫台上,摇晃着身子唱着沙哑的山歌: “喝咧咧……”耳边的风呜呜的啸着,从天上倾下来的大雪迷乱了我们的眼睛,远远的天隐 在云雾里,我默默的祝福翠姨快快买到可爱的绒绳鞋,我从心里愿意她得救…… 市中心远远的朦朦胧胧的站着,行人很少,全街静悄无声。我们一家挨一家的问着,我 比她更急切,我想赶快买到吧,我小心的盘问着那些店员们,我从来不放弃一个细微的机会, 我鼓励翠姨,没有忘记一家。使她都有点儿诧异,我为什么忽然这样热心起来,但是我完全 不管她的猜疑,我不顾一切的想在这小城里,找出一双绒绳鞋来。 我们的马车,因为载着翠姨的愿望,在街上奔驰得特别的清醒,又特别的快。雪下的更大了,街上什么人都没有了,只有我们两个人,催着车夫,跑来路去。一直到 天都很晚了,鞋子没有买到。翠姨深深的看到我的眼里说:“我的命,不会好的。”我很想 装出大人的样子,来安慰她,但是没有等到找出什么适当的话来,泪便流出来了。 注释:《小城三月》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对爱情、自由、幸福的向往与追求,以 及最终被传统的宗法制度所吞噬而香消玉殒的故事。本文节选自开头第一章。 7.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而这篇小说写翠姨却是 以动作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沉静、美好的形象。 B. 小说中翠姨的妹妹是个陪衬人物,她的急躁恰好反衬翠姨的犹豫,她的粗心大意反衬翠姨 的心思细腻:姐妹间的对比,更突显出翠姨这个人物形象。 C.翠姨对不十分喜欢的绒线鞋也“有意要买”,这是她的动摇与妥协;在受到“我”的劝说后, 她更坚定执着于自己的喜好,这也为后文买鞋未果的悲哀埋下了伏笔。 D.本文叙述了一件买鞋的小事,主人公翠姨却因没买到鞋而说自己“我的命,不会好的”,这 说明翠姨是一个被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的可悲的旧式女子形象。 8.有人这样评价萧红小说语言“有童真”“独具诗意”。这篇小说开头 5 段写景的语言很有特 点。请找出三处描写进行赏析。 9. 请分条简析这篇小说叙述翠姨故事的突出特点和表达效果。 【答案】7. D 8. ①“郊原上的草,是必须转折了好几个弯儿才能钻出地面的,草儿头上还 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动词运用鲜活生动,富有童趣。②“蒲公英 发芽了,羊咩咩的叫,乌鸦绕着杨树林子飞,天气一天暖似一天,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 思”,富有意蕴,句式整齐,音律和谐,亲切自然,有诗的意境和语言韵味。③“河冰发了, 冰块顶着冰块,苦闷的又奔放的向下流”,拟人修辞,生动形象,蕴涵情愫。④“小城里被杨 花给装满了,在榆树还没变黄之前,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比喻贴切 又新奇,以景衬情,情景相融。 9.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真实可信。②聚焦“买鞋”这样的生活琐事,没有激烈 的矛盾冲突,小说具有明显散文化特点。③景物描写与故事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具有诗意的 审美倾向。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一步,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画出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 者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的名称。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注意选项带出的要点 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对比排除,确定答案。根据“原文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 有“原文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艺术特色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本题中,D 项,“被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的可悲的旧式女子形象”错误,翠姨自幼丧父,寄人篱 下,心里脆弱、敏感而多愁善感。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语言的赏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 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 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还要结合具体文 章看有无独特的效果。解答本题,按题干要求找到相关景物描写细节,再赏析有表达特点的 语言,如“郊原上的草,是必须转折了好几个弯儿才能钻出地面的,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 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的钻出了土皮”,从动词的运用角度赏析,此处一连 使用了“钻出”“顶着”“发出”“钻出”等动词;“蒲公英发芽了,羊咩咩的叫,乌鸦绕 着杨树林子飞,天气一天暖似一天,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从整散句式的角度赏析,此 处运用整句;“杨花满天照地的飞,像棉花似的”“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 块”,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此处运用了比喻;“河冰发了,冰块顶着冰块,苦闷的又奔放的向 下流”“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此处运用了拟人手法。本题要求任三处,考 生选择时要从不同角度选择和赏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写作的特色分析和赏鉴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结合对题干的把握,在答 题的时候要注意作家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赏析,同时也要关注内容的现实意义。本题问叙述的 特点,可以从叙述视角(或叙述人称)、主要情节、叙述特点几个角度思考,每简析一个叙述 特点就对应分析这个特点的表达效果。本小说的叙述具有鲜明的散文化特点,这类小说情节 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 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考生可以从第一人称“我”的使用、散文化的故事叙述、 开头景物描写具有诗意的语言风格等角度赏析。 【点睛】散文化小说对学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 此类小说的阅读,既要立足文体(小说),又要对其特质(散文化)有所关照。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既要做整体把握阅 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做文本 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意,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 关联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述睿,越州人。曾祖昌宇,膳部郎中。祖舜,监察御史。父齐参,宝鼎令。述睿少与 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孤,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 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 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德宗践祚, 以谏议大夫银章朱绶,命河南尹赵惠伯赍诏书、玄纁束帛,就嵩山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 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 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峒山问道,渭水 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 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 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时令狐峘 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峘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贞元四年,命 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悫故也。九年,以疾 上表,请罢官。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五十匹,衣一 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 七十一。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B. 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C. 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D. 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曾祖,“九族”之一,指父亲的祖父。“九族”按顺序一般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 已身子孙、曾孙、玄孙。 B.践祚,即“践阼”,意指走上东阶而成为主位或主祭,后多用于帝王登基、寿诞册封等活动, 也做“践胙”。 C. 庶子,官名,与“妾生之子”意思不同,原本为掌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后为太子 官属。 D. 鱼袋,唐宋时官员佩戴之物,常与官服共同体现官阶等级。文中“紫金鱼袋”则表示官员 “着紫衣袍,佩金鱼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述睿孝顺好学。他少时与兄弟共同以孝顺闻名,又好学不倦,人以为其有先贤之风,多 次上表推荐。 B. 孔述睿喜好隐居。他曾隐居嵩山,代宗时虽屡授官职,但每受皇命,就先谢恩朝延,一月 后就称病告辞,重归山林。 C. 孔述睿颇受重视。皇帝曾命人携带诏书与束帛赴山中邀请他做官,并赐子宅第、马匹,以 诚心挽留他做官。 D. 孔述睿性格谦和。他与人交接淡静,每次亲朋好友欢聚,总是温顺恭谨的样子,似不善言 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峘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 (2)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令狐峘常用细碎小事去侵扰孔述睿,孔述睿始终不与令狐峘争斗,当时人们称孔述 睿为德高望重的人。 (2)按照旧例,退休还家的人都不赐了公车,德宗优待宠遇儒生,特地命令给了公车并且送 他回家。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 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划线句的翻译是:诏命不准许,回复他说:“我认为您的德行使朝廷敬重,品行 使风俗淳厚。这样不用言语的教导,还需长久地依赖您。我不能依从您回去的请求,料想您 应该都能理解吧。”“不许”为“不允许",“报”为“回复”,两个动词中间应断开,排除 AD;“所赖攸深”为“依赖长久”,不能拆开,排除 BD;“未依来请”为“不能依顺你的上表 之请”,不能拆开,排除 BD。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 项,“多用于帝王登基、寿诞、册封等 活动”错误,应只用于“帝王即位”。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 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 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本题中,B 项,“一月后就称病告辞”错误,“旬日” 为“十天”。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 其大概的意思。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 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 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语有:(1)侵,侵扰;竟,始终;长者,德 高望重的人。(2)故事,按照旧例;致仕,退休;公乘,公车;优宠,优待宠遇。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 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 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 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 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 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 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 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 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 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 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 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 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 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孔述睿,是越州人。曾祖孔昌宇,为膳部郎中。祖父孔舜,为监察御史。父亲孔齐参, 宝鼎县令。孔述睿年少时与兄长孔克符、弟弟孔克让,都因为侍奉父母孝顺而闻名。父母去 世后,都隐居在嵩山。孔述睿好学不知疲倦,大历年间,转运使刘晏多次上表推荐孔述睿有 颜回、闵子骞的品行,有子游、子夏的才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这个官职征召他,后转任 国子博士,多次升迁至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孔述睿每次受到皇恩之命,就暂且到朝 廷谢恩,十天后就因病推托,退回到旧日归隐的地方。德宗即位,以谏议大夫加银章朱绶的 官职,命令河南尹赵惠伯带着诏书、玄纁束帛,到嵩山以礼征聘。孔述睿到了京城后,德宗 在正殿以外的殿堂召见并要求他回答问题,特别赐予他宅第、厩马,兼任皇太子侍读。十天 后孔述睿多次上表坚决辞谢,依照前例乞求返回旧日山林。皇帝下诏回复他说:“您怀有伊 挚匡时济世的学问,有广成子合乎正道的隐者风骨。在山丘园林中修养保持本性,多次辞掉 官职。我就像崆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一样,您又何必一定要保持着勤恳谦虚的态度,坚决地 要求辞让官职呢!希望您不要违背我的旨意,姑且打开您的心吧。”孔述睿诚恳推辞却未能 获准,才去任职。过了很长时间,改任秘书少监,兼任右庶子,再加授史馆修撰。孔述睿精 通地理,在史馆时就重修《地理志》,当时人称赞内容详细考究。同时孔述睿又性情谦和退让,与世人无争,每次亲朋聚会,总是温顺恭谨的样子好像不能言谈,人们都尊敬他。当时令狐 峘也充任修撰,与孔述睿同职位。令狐峘常用细碎小事去侵扰孔述睿,孔述睿始终不与令狐 峘争斗,当时人们称孔述睿为德高望重的人。贞元四年,皇帝命令他带着诏书和御馔、衣服 数百套,前往平凉盟会处祭祀战死埋没的将士尸骨,这是因为孔述睿性情谨慎真诚的缘故。 贞元九年,因病上表,请求罢官。诏命不准许,回复他说:“我认为您的德行使朝廷敬重, 品行使风俗淳厚。这样不用言语的教导,还需长久地依赖您。我不能依从您回去的请求,料 想您应该都能理解吧。”孔述睿再三上表,才获得允许,于是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的身份 退休致仕,放还乡里。还赐帛五十匹,衣服一套。按照旧例,退休还家的人都不赐予公车, 德宗优待宠遇儒生,特地命令给予公车并且送他回家。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 部尚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春云吹散湘帘雨①,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瞑色笼鸳瓦②。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注】①湘帘: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②鸳瓦: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唐白居 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婉凄 迷的氛围。 B. “人在”两句,写主人公独立高楼之上,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登楼赏 春的雅兴。 C. “柳烟”两句,进一步写出杨柳青青,如烟似雾,暮色冥冥,烟笼鸳瓦,都如愁绪笼罩在 楼中人心头。 D. 这首词写景细腻生动,抒情含蓄委婉,末句以景语作结,不直接道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 想象空间。 15. 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4. B 15. ①“休近小阑干”,是因为凭栏远望看到夕阳下绵延不尽的远山,会引 起怀念远人的愁思,而思念的人更在远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能引起内心的尤尽伤悲罢了。②上文写人在玉楼、双飞蝴蝶、陌头杨柳楼上鸳瓦,已是思念深重,此时若再近小阑干,则 愁上更愁,悲上愈悲了,因此更需“休近小阑干”。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 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 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 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 项,“感受到从四面 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词人登楼赏春的雅兴”错误。雨收云散之后的春风,应该是料峭 凉风,而不是和煦的春风;此处写主人公在华美的高楼上,感受到清冷的寒风,流露出主人 公心中隐隐的凄迷伤感,而不是赏春的雅兴。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 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 物、景)蕴含的情感。本题要求分析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需要认真分析意 象,联系上下文。“伤春悲秋”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特有的情结,长久寄居于各种诗词歌 赋中,文人总多愁善感,大自然里的万物都有可能激起万千思绪。本词前文已借春雨玉楼、 双飞蝴蝶、陌头杨柳、楼上鸳瓦等意象,寄寓了主人公怀人之愁,因此,此时若再近小阑干, 则望远山、恨夕阳,愁上愈愁,颇见闺怨。 【点睛】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 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 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 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 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动作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心浮气躁的坏处。 (3)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五壮士开山的 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写出了蜀道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 【答案】 (1). 优哉悠哉 (2). 辗转反侧 (3). 蟹六跪而二鳌 (4). 非蛇鳝之穴无可 寄托者 (5). 地崩山摧壮士死 (6).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 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 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 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 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优哉、悠哉、辗转反侧、鳌、 蛇鳝、天梯石栈、钩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考工记》所表现的虚实结合的思想,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中国画很重视空白。如 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感到空。空白处 ________有意味。中国书家也讲究布白,要求“计白当黑”。中国戏曲舞台上也利用虚空,如 “刁窗”,不用真窗,________用手势配合音乐的节奏来表演,既真实又优美。中国园林建筑 更是注重布置空间、处理空间。这些都说明,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 庄。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________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 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如孔子讲“文质彬彬”,一方面内部结构好, 一方面外部表现好。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 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不 能摹仿,谓之神。________,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 是易经上的一阴一阳一结合。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更 却 如果 相反 B. 更 而 倘若 所以 C. 也 只 倘若 所以 D. 也 而 如果 相反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 B. 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虚,而是要从虚到实,发展到神妙的意境: C. 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割裂虚实,他们结合了老庄的思想: D. 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厚此薄彼,他们给虚实平等的地位: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 感到空。 B.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 C.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 D.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并不感到空。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多用排除法,这类题 目首先要浏览语段,了解大概内容,通过把握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确定关联词,答题时注 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首句意思可知,第一空应该是递进关系,故应填“更”,据 此排除 CD 两项;第二空处表现中国舞台的出人意料之处,用轻微的转折“而”更恰当,排除 AC;第三空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和“倘若”都可以;但第四空只能选择表示推断性因果 关系的“所以”,排除 AD。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 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 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后文引用部分可知,孔孟的思想从实到虚,衍生出神圣。 B 项,从虚到实,不符合文意; C 项,语意跳跃到文段的最后一部分,且不符合史实; D 项,曲解文意,儒家从实出发,是一条推理链条,虚与实并不存在“平等”的问题。 故选 A。 【19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 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 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原句有三处错误:“得名”和“之名”语意重复;“大量留白……” 的主语应该是“他的画”,中途易辙;“并不感到空”,主客问题,改为使动语意更加清楚, 综合以上,答案应为 C。 故选 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日晷由晷盘、晷针组成。带有刻度和文字的圆盘,称为晷盘。以晷盘中心为基点,均匀 的分出刻度,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地支”来表示 ____,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小时。穿过晷盘中心,与晷盘保持垂直角度的铜针,称为晷 针。晷针与地轴平行,起着“立竿”的作用,而当太阳光照到晷针上时,会在晷盘表面上 “_____”,根据针影位置所在的晷度,就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日晷计时简单可靠,却存 在连个缺陷:一是日晷依赖阳光,______,日晷就失去了计时作用;二是春分和秋分时节, 太阳运行轨道与赤道和晷盘平行,日晷上没有影子,也就无法标示时间。 【答案】 (1). ①十二个时辰 (2). ②见影 (3). ③如果在夜晚或者阴雨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 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 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 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阅读 语段可知,本语段主要介绍古代“日晷”计时。第 1 空,根据“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小 时”推出应填“十二个时辰”;第2 空,根据“当太阳光照到晷针上时”“针影”,推出应填“日 影”;第3 空,根据“日晷依赖阳光”“日晷就失去了计时作用”,推出应填“如果在夜晚或 者阴雨天”。 21.根据语言环境,根据要求修改并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书面材料:李吉林,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巨擘,尤以情境 教育见长。从教六十余载,李吉林先后出版《情境教育的诗篇》《为儿童的学习》及《情境教 育三部曲》(该书被世界著名出版公司斯普林格购买英文版权)。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不得缺漏、篡改原文信息。 语境转述:王老师最近很推崇情境教育,他向好朋友李老师介绍道: 【答案】李吉林,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的大师,在情境教育方 面尤有专长。从教六十多年以来,先后出版《情境教育的诗篇》《为儿童的学习》及《情境教 育三部曲》等多部情境教育专著,其中《情境教育三部曲》被世界著名出版公司斯普林格购 买英文版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具体考查语言得 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文格式的规定,语 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口语和书面语的运用等。本题要求“转述下面书面 材料的内容”,要符合口语特点。“系”,书面语,改为“是”;“巨擘”,书面语,改为“大 师或者专家”;“尤以……见长”书面语,改为“在……方面尤有专长”一类句子;“从教六 十余载”,书面语,改为“教书六十多年来”;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时代楷模”黄文秀 2016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自愿回到家乡——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 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 言。她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 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 年 6 月 17 日凌晨,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過难,献出了年仅 30 岁的宝贵生命。 黄文秀遇难后,她的事迹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你班拟召开“向时代楷模致敬” 的主题班会,你作为主题发言人之一,请你写一篇主题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向梦想出发 向时代楷模致敬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向梦想出发 向时代楷模致敬”。 2019 年 6 月 17 日,广西百色扶贫驻村书记黄文秀 30 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她 用自己的决心和生命,对“初心”做了最好诠释,为新时代年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 的当奉献做出了榜样,我们青年学子一定要向她学习,坚守梦想,不负韶华,用奋斗书写最美 青春。 青春代表着奉献。黄文秀同志毕业于北京高校,本可选择更为安逸和舒服的工作环境和 行业,2016 年研究生毕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百色,用所学服务建设家乡。2018 年作为驻村 第一书记投身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敬业爱岗,心系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她身上, 青春意味着付出和奉献。 青春彰显着使命。黄文秀以青春无悔的选择、坚韧不拔的毅力、永不懈怠的干劲谱写出 一曲芳华璀璨的青春之歌。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很漫长,但就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而言,却是 极为短暂的。有的人浑浑噩噩过了一辈子,有的人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有的人虽生命短暂, 人生却无比绚烂。黄文秀同志在短暂的人生路上,用奉献延展了生命的宽度,让青春色彩无 比绚烂,让人生无比精彩。 青春书写着奋斗。奋斗才是精彩人生。“无青春不奋斗”这句话用在黄文秀同志身上最 为贴切不过了,她的人生定格在奋斗的青春,脱贫攻坚忘我工作的青春,人生最美好的青春。 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年轻一代的人生追求和奋斗征程,为我们这些青年学子树立了楷 模,我们也将像她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 大贡献。 牺牲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赞歌,她用自己的 汗水乃至生命,铺就人民群众脱贫之路、幸福之路,也映射出伟大的奉献精神。也为我们塑 造了一名对党忠诚、勤勉为公的好党员,她将生命奉献给了扶贫事业,并化为扶贫攻坚路上 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扶贫的征程,也照亮了这个时代的天空,更是新时代青年的学习楷模。 黄文秀无声无息地离去了,可她的面容烙印在全国人民心中,那是最美的模样,她是青 春的榜样,她的精神成了一座丰碑,她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让我们在它的指引下继续向梦 想出发,创造,奔跑,奉献,拼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矢志奋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 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 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应准确审题,完成题目要求。材料主要讲述了黄文秀 的事迹,关键信息有“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自愿回到家乡”“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献出了年仅 30 岁的宝贵生命”。材料意旨有:一是引导 学生关注时代,把握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精准扶贫的时代脉搏;二是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时代 楷模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追求;三是 倡导学生大力弘扬先进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关注时代楷模的引领作用,为培育文明社会道 德风尚贡献力量。考生应明确写作任务:形式是“主题发言稿”,主题是“向时代楷模致敬”, 写作情境是“主题班会”。 参考立意:①青年一代应积极培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为指导,大力弘扬先进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③每个时代都需要榜样的引导;④青年人应 培养扎根基层、回报家乡的家园情怀;⑤生命的长度与宽度;等等。 参考素材: 1、敬仰她初心不改,一心为民的情怀。黄文秀是百色本地人,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放弃大城 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了家乡,积极响应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 村第一书记,投身到扶贫工作第一线。对黄文秀而言,她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建设家乡、报答 乡亲。她的初心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矢志不移,以村为家,把扶贫工作当成事业,一心为 群众脱贫着想,带领 88 户 418 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直至到生命最后,她用美好青春诠释了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一心为民的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2、敬仰她忠诚于党,敢于担当的精神。黄文秀曾对朋友说:“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 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可 见,黄文秀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事业心、责任心,这些都来源于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 贞,对信仰的忠贞不渝善始善终。黄文秀驻村以后,几乎把所有个人物品都搬到了村里,埋 头苦干,不为名利,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群众做实事,办好事。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没 有时间照顾有病的父母亲,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脱贫攻坚事业上,使百坭村贫困发生率下降 20%以上。黄文秀这种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不管在工作、家庭、 生活中面临多大压力,都要面带微笑、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这也正是黄文秀身上体现出的 那种新时代共产党人生命价值之所在。 3、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勤 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立足本职工作岗位, 更好地服务社会。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不畏艰险、忘我工作的优良作风,保持和发扬青年 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以克难攻坚、勇往直前的气概,以奋发进取、锲而不舍 的劲头,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4、学习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 没有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担当,再美丽的梦想都会失去颜色。曾经有同学问过黄文秀为什么 要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偏偏回到贫穷的家乡?黄文秀坚定地回答说“我就是要回来的 人”。当前,不少出生于山区农村的年轻同志,都把“走出这些山”“到条件好的大城市去” 作为梦想,在参加工作后更忘了仍然贫穷的家乡。但出生于革命老区百色的黄文秀,她从走 出那一片养育她的故土时,就下定了“要回来”的决心,并用实际行动予以践行。正如黄文 秀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的,“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 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黄文秀传承了老区的革 命精神,勇敢地担起了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 用担当和实干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5、学习她“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奉献。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 民的公仆,必须做到一心为民、一切为民、一生为民,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我。“脱贫攻坚, 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在担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一年多里,她帮助百坭村 发展电商,将当地的砂糖桔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百坭村申请通屯的路灯项目,让村 民走夜路不用再打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建档立卡户,清晰地记录每一户的致贫原因。 经过她和她的“百坭村乡村振兴地表超强战队”的努力,2018 年,百坭村 88 户贫困户成功实 现脱贫。为了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过上幸福日子,黄文秀把她最美的青春岁月献给了脱贫事业, 以忘我的奉献融入到了贫困群众之中,融入到了贫困村的发展之中,融入到了她心中的“长 征”之中。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群众舍身忘我、无私奉献的精神, 让党和人民群众记住我们最美的样子。 6、学习她“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奋斗。人立于世,总要有那么一股精气神的,而不 懈奋斗,就是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最强音”。正如《苔》这首小诗表达的,再小再卑微的 个体,即使没有阳光的照耀,也有属于自己的青春芳华,也要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绽放出 美丽的花朵。黄文秀很“小”,她只是全国数十万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中的一员; 黄文秀也很“大”,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颗赤诚之心带领群众实现了脱贫目标,用奋斗诠 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奋斗浇筑了最美的“生命之花”。年轻人作为党的事业接 班人,就要做到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 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既要“只争朝夕”,也要“久久为功”,要在平凡的岗位 上奋力实现“小我”向“大我”的升华。 的结构示例:“向梦想出发 向时代楷模致敬”,议论文文体。开篇简引黄文秀事迹,亮明主题: 青年学子要向黄文秀学习,坚守梦想,不负韶华,用奋斗书写最美青春。正文部分分三层: 青春代表着奉献,青春彰显着使命,青春书写着奋斗。结尾以高昂的激情讴歌楷模,向时代 楷模致敬,以时代楷模为旗帜矢志奋斗。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 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 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 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