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宁都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西赣州宁都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 祭祀祖先和赏赐记载是青铜器铭文的两项重要内容。商周人的家族观念相当浓厚,每位 家人的成就都与祖先有关;王被视为上帝的表现者,王所赏赐之物即“天恩”,领受天 恩者自然必须上告祖先,一同分享荣耀,祈求保佑,以使家族所受之天恩能永垂不朽。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君权神授”理论初步成熟 B.特定历史时期的治国之术 C.分封制确立天子“天下共主” D.政治运作体现神权高于王权 2. 战国时期,一个五口百亩之家,每年收获的粮食,除去什一税和口粮,所剩无多,远不 足以应付家庭的正常开支,生活过得非常艰苦。五十岁以上的可以穿丝,七十岁以上的 可以吃肉,全家可以吃饱饭,这是孟子所期望的他那个时代小农之家所能过上的最幸福 的生活。上述情形的出现 A.促使小农普遍使用铁制农具 B.推动小农生产耕织结构的形成 C.加剧当时人地关系紧张局面 D.引发农业生产技术根本性变革 3. 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 汉,黄金首先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 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交换媒介的这一变化 A.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表明政府加强对商业的管理 C.反映出商品经济呈现一定波折 D.源于对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4.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勤于听受、事必躬亲的皇帝,“留心治道,无惮疲劳”, “一日之内,酬答百司,至乃日旰忘食,夜分未寝,动以文簿,忧劳圣躬”。这反映出 A.完善政府运行机制的必要 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达到顶峰 C.政府行政效率有较大提高 D.隋朝科举选官制度亟待完善 5. 北宋时期,“枢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掌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 政,万世不易之法。”枢密院设枢密使和枢密副使,由文臣担任,三衙设殿前督指挥使 司、侍卫亲军马军督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督指挥使司,由武将担任,典型的“以文 制武”、“重文抑武”。这一设计   A.有助于增强北宋军事实力 B.实质是中央集权的强化 C.遵循分权与制约平衡原则 D.是政治制度创新的产物 6. 朱元璋多次表示:“诸蛮夷酋长来朝,涉履山海,动经数千里,彼既慕义来归,则赉 (赐,给)予之物宜厚,以示朝廷怀柔之意。”对这一朝贡贸易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推动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B.主张中外之间国家关系的民主化 C.儒家思想在外交领域的具体运用 D.直接扩大了明朝的政治统治版图 7. 明代是中国数学史上的特殊时期。民间出现大量数学书籍,各种公式和法则编成歌诀, 朗朗上口,珠算逐渐普及。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影响突出 B.科学理论研究氛围浓厚 C.士人价值取向呈现重大变化 D.工商皆本成为社会共识 8.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大批学者重视实证研究,致力于用考据方法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 形成了被称为“汉学”(因其研究儒学经典方法近似汉代儒生)的学风。相反,理学则 被称为“宋学”。这表明清朝初年 A.理学丧失了正统地位 B.鼓励学术的自由争鸣 C.孕育着对传统的反叛 D.试图复兴汉代新儒学 9.1842 年,在中国常年进口的物品总值中,鸦片居第一位,占 55.2%;棉花为第二位,占 20%;棉织品居第三位,占 8.4%。1867 年,棉织品跃居第二位,占 21%;鸦片仍居第一 位,但比重已下降到 46%。到 1885 年,棉织品已经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这种优势一 直持续到 20 世纪的 20 年代。中国近代前期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动说明 A.各阶级的救亡图存成效显著 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C.列强对华侵略呈现一定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10.1882 年 1 月 16 日,《申报》刊出该报驻京记者由天津拍发至上海的新闻专电,清廷正 在查办一名渎职人员。这表明当时中国 A.电报业务发展相对有限 B.新闻传递方式较为落后 C.通商口岸电话得到普及 D.新闻事业实现同步直播 11.中日甲午战争后,“文学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口号一个接一个被提了出 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界革命”、“史界革命”等接踵而 起,“文明结婚”、“文明脚”、“文明戏”等成为时髦词汇。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中体西用”的延续 B.维新变法与暴力革命之争 C.中国复兴之路的探讨 D.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体现 12.1924 年,上海一宗族修改族会章程,规定族人在族会中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族首领 由选举产生,不再由辈分、年龄等因素决定。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辛亥革命共和观念影响 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C.马克思主义为正统思想 D.国共合作北伐胜利进军 13.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时期内不同年份各民族工业部门资本占全国总资本比例示意图 (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1 为年份 1 的情况,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2 为年份 2 的情况,年份 2 较年份 1 晚些)。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清政府为支付对日巨额赔款,鼓励兴办实业 B.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内市场统一 C.政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华,发展战时生产 D.新中国成立在即,重工业所占比重迅速提升 14.据 1943 年美国外交官们报告:“(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当前政策与正统共产主义相去 甚远……已经举行了普遍选举,个人的经济自由相对而言未受限制,这一政权看来得到 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其说是共产主义的政权不如说是农业民主的政权更为准确。”材料 表明 A.中共坚持统一战线思想 B.百团大战赢得美国称赞 C.中共践行人民民主专政 D.中共出现“右”倾错误 15.1962 年与 1959 年相比,中国农产品收购价格,粮食、棉布、油料和生猪平均价格分别 提高了 20%、10%、13%和 26%;对粮食主产区实行超额收购加价的奖励,平均加价 5%。 上述做法 A.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 B.有利于扩大工业品的农村市场 C.消除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弊端 D.促使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加快 16.读 1952 年、1957 年各类所有制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示意图。该图直接反映出 1952 年、1957 年各类所有制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示意图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B.工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成果巩固 C.社会主义改造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D.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17.1993~200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中央文化管理部门陆续制定和颁发了 200 多部文化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或部门规章,如《著作权法》、《广播电视管理条 例》、《电影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管理条例》等。 材料表明当时中国 A.已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 C.“双百”方针的提出助推文化建设 D.文化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开始实践 18.历史学家欧伯尔指出,以雅典的政治文化为参数,问雅典人何以未能赋予妇女、奴隶和 外邦人政治权利,不如问他们如何能在成年男性公民中取得政治平等和限制精英的政治 特权。这表明雅典公民 A.倡导政治权利上的平等 B.崇尚三权分立运行机制 C.追求决策中平等发言权 D.积极捍卫直接民主政治 19.古希腊人对外部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常到国外去旅行……旅行时,他们总是保 持着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眼光。他们探究一切事物,将所有的问题都搬到理性的审判台 前加以考察。”这种好奇心表明古希腊 A.否认绝对权威,反对宗教迷信活动 B.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为对理性的崇拜 C.追求政治权利平等,反对精英政治 D.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文思想萌发 20.18 世纪中期的《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工艺详解辞典》共 35 卷,撰稿者多为具有 真知灼见的文化精英,提倡以进步去战胜谬误和偏见,代表着当时最高学术水平。这表 明,《百科全书》的编撰有利于 A.科学摆脱宗教神学束缚而独立 B.完成自然界认识首次理论综合 C.弘扬科学和理性推动思想解放 D.传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 21.学者丁建弘指出,德意志帝国初期的宰相主要职责大多数不是作为帝国首席大臣而是作 为普鲁士首相来履职的。1872 年,帝国首相俾斯麦试图将普鲁士首相一职交给罗恩, 但很快发现这是不明智的。德国宰相的这一特点 A.植根于帝国政治的特殊性 B.缘于落后的工业生产实力 C.反映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体现出浓厚军国主义色彩 22.有学者指出,苏联工业化期间,农民牺牲太多,建立起高度集中、一时也能行得通的模 式,这实际上是“军事(战时)共产主义模式的再版”。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推行余粮收集制增强实力 B.未能使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C.依靠中央计划的手段推行 D.始于应对战争的关键时期 23.20 世纪 30 年代,多数法国作家的小说不再是仅仅为了供读者得到某种消遣,而是 力求表现人类在世界上的处境,以及在这种处境下应当采取的态度,“人类处境”小说 应运而生。这类小说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A.存在共和政体和君主政体的激烈之争 B.受到危机的冲击,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面临接受美国援助和摆脱控制的选择 D.陷入法德和解与法德继续为敌的困境 24.1956~1957 年,美苏之间从直接对抗转变为对中东、非洲和亚非发展中国家施加影响 的竞争。在美国看来,其争取对第三世界影响的努力受到了中国的阻碍。同时,美国认 为中国在“觊觎”东南亚,是其在这一地区安全利益的最大隐患。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 一项是 A.美国奉行的杜鲁门主义获得新运用 B.中国通过联合国大会支持发展中国家 C.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D.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卷入了美苏冷战 25.根据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资本主义世界和第三世界 1936-1971 年分别占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比重情况如下表。该表反映出 1936-1971 年 占世界工业生产比重 占世界贸易比重 项目 1936-1938 年 1963 年 1971 年 1938 年 1948 年 1963 年 1971 年全体 76% 62% 61% 64% 59% 63% 68%资本 主义 世界 美国 32% 32% 33% 10% 16% 11% 13% 第三世界 5% 9% 13% 35% 36% 25% 22% A.布雷顿体系关贸总协定提升美国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差距渐趋缩小 C.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影响力逐步增强 D.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呈现变化态势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分,四小题) 26.(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贵族渐渐崩渍,而自由经商者乃渐渐兴起。子贡“不受命而货殖”,即自 由经商也。其后如范蠡、段干木、白圭诸人,类皆赖藉政府上之地位,……而干商贩之 新事业。……自春秋以迄战国中期,历时三、四百年,人口繁殖,耕地日辟,游牧之戎 狄渐次同化,或消灭,或避去,此疆彼界之封建,已变为壤地相连的几个大国,此皆当 时商业都市骤盛之原因也。举其著者,如临淄、邯郸、大梁、郢、陶等。其间惟陶因交 通关系,特殊发展,余皆各国之首都。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 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 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 率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机制”之一,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 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 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构 成动因的原点。 ——摘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三 从 1979 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 的结合或重叠。总结 1979 年至今 30 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 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 (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 (二)思想先行。……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兴起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 历史影响。(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17、18 世纪英国如何创造“三大机制”促 进社会转型。(3 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思想先行” 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史实予以说明。(4 分) 27.(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过分强调权利的个体性,反对公共权力对公民美德的 建构。但是共和主义却主张为了公共善与个体幸福,公共权力必须积极作为,加强公民 美德教育,而不是等待个体的道德自觉;此外,自由主义主张个体权利的天赋性,共和 主义的美国宪法却认为,个体对国家和他们所在的共同体所负的责任与义务更加具有优 先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宪法的制订者完全摈弃了自由主义,受自由主义大环境 的强势影响以及自由主义本身内在合理内核的存在,美国宪法共和主义不能也没有完全 抛弃自由主义。制宪者即要反对自由主义的个体主义,又要保护自由主义对个体权利的 适当诉求,以实现对自由主义的超越。 材料二 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 和国。新式者何?即化国为家是也。人人当去其自私自利之心,同心协力,共同缔造。 国家者载民之舟也,舟行大海中,猝遇风涛,当同心互助,以谋共济。故吾人今日由旧 国家变为新国家,当铲除旧思想,发达新思想。新思想者何?即公共心。 吾人今日欲改造新国家,当实行三民主义。何谓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之 主义是也。民族主义即世界人类各族平等,一种族绝不能为他种族所压制。民权主义, 即人人平等,同为一族,绝不能以少数人压制多数人。……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 俄国之今日均产主义。 ——摘编自 1921 年 12 月孙中山《在桂林广东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 (1)依据材料一比较近代西方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区别。(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发展法、美共和主义表现,并简要说明其对 中国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4 分) 28.(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鸦片战争后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后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翻译馆、上海同 文馆(均为淸政 府所办)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 》(亚当•斯密著)甲 午 战 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 启超自办)、译 书出版社(留日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 《社会契约论》学生自办)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民国以后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徳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时期或两个时期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 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9.(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武帝采用策问(考试)的方法,凡对策公开讲黄老刑名纵横的人一概罢黜不取, 独取董仲舒、公孙弘等儒生,都给好官做。从此诸子百家被黜,儒学独尊,特别是《春 秋公羊》学成为最通显的儒学。 武帝时下令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各级官吏荐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通过考核,择优录用。对那些确有才干而不肯出来作官的人,通过“征召”的方式,由 汉武帝亲自召见,即授给官职。同时,还利用上书言事的形式选官。天下官吏百姓都可 上书,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建树的,就视其所长,授予职位。 汉武帝采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立学校,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 选用。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京师的学校(太 学),五经博士当教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做博士弟子。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 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名额不定。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两等的 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吏做地方官府的卒史,职务是用经义装 饰政事。从皇帝丞相一直到地方官,都会讲经学,政治思想统一了。自从汉武帝立官学, 两汉学术上只有儒家派别间的争辩,不再有儒与非儒不同学派的斗争。这是封建国家统 一以后自然产生的结果。这个结果不利于学术思想的发展,但也有助于国家统一的巩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徐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8 分)历史答案 1—5. BBCAD 6—10. CACCA 11—15. CBCAB 16—20. BBCDC 21—25. ACBAD 26.(13 分) (1)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或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广);农业的发展(或大量土地开垦); 人口繁殖;民族融合;(3 分,任答 3 点即可) 影响:商人阶层的兴起,削弱了贵族势力;促进商业都市的兴起;推动了社会变革; 加强了各地联系,促进了国家统一。(3 分,任答 3 点即可) (2)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或“圈地运动”),建立起社会财富积累机制(1 分);通过 殖民战争,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庞大的海外市场获得了有效的市场流通机制(1 分);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提供了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1 分)。 (3)内涵:①体制转型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1 分) ②发展转型指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1 分) 举例:①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实行改革开放 奠定了思想基础;(1 分) ②1992 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奠定了思想基础。(1 分) 27.(10 分) (1)①自由主义过分强调权利的个体性;共和主义却主张权利的公共性。 ②自由主义主张个体的道德自觉;共和主义加强公民美德教育; ③自由主义主张个体权利的天赋性,共和主义强调国家共同的责任与义务。(每点 2 分, 共 6 分) (2)表现:主张建立人民的共和国;培养国家情感;实行新三民主义。(2 分,任答 2 点即 可) 影响: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2 分) 28.(12 分) 第一等(12—10 分):①论题符合材料主旨 ;②能准确理解材料;③逻辑严密,史 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达清晰。第二等(9~5 分)①论题基本符材料主旨;②基本能理解 材料;③阐述较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第三等(4~0 分)①论题不太符合材料主 旨;②对材料理解有偏差;③阐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示例一 论题: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2 分) 阐述: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社会,通过译书了解西方历史地理政治等概况,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通过译书学习西方“器物”,“师夷长 技以自强”,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富国强兵“勤远略”;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通过译书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民族民主意 识增强,推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掀起了救亡图存高潮,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 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一天天坏下去,通过译书,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开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迎 来了反帝反封建运动新局面。 (评分:任答两个时期,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每个时期 5 分共 10 分) 示例二 论题:近代以来学习西方呈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特点。(2 分) 阐述: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民族危机出现,通过翻译西方有关历史地理等书籍,初 步了解西方各国国情,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人们解放思想,以夷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重,通过翻译西方有关自然科学等书籍,学习西 方的“器物”,利于引进西方科技,推动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促进了 中国工业军事教育的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空前的危机,通过翻译有关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等书籍, 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促进了思想启蒙,推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进行,促 进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 辛亥革命失败后,民主政治的失败,社会混乱无序,促使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翻译 有关西方有关文学等作品,力求从文化思想层面寻找改造中国的新途径,掀起新文化 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 (评分:任答两个时期,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每个时期 5 分共 10 分) 示例三 论题: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 分) 阐述:(略) 29.(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特点:选用儒生做官;选官方式多元化;推荐与考核相结合;任人唯才;崇尚儒学教 育,培养后备官员。 (任答 3 点 6 分,答 4 点 7 分) (2)影响: 积极方面:提高了官员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人才基础;推动了 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6 分,任答 3 点即可) 消极方面: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