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宣化市一中2019-2020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卷(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宣化市一中2019-2020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卷(Word版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第Ⅰ卷共 12 题,每题 4 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 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 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    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 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2.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各 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 ③雅典民主的重要条件 ④罗马法公正至上观念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 秦统一巴蜀后,“移秦民万家实之”, 秦灭六国后,“辄徙其豪侠于蜀”。这一措施 ①充实巴蜀人口,加强蜀地控制 ②削弱六国势力,巩固秦朝统一 ③促进蜀地开发,推动民族融合 ④强化皇权专制,实现社会流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 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对该作品的正确解读是 A. 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开始流行 B. 牛耕逐渐普及到了大江南北 C. 推动中国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D. 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发展 5. 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这一评价 主要是基于科举制度 A. 以官举士,择优选拔 B. 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C. 冲破门第,品德惟上 D. 自由报名,唯才是举 6.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杜甫《夔 州歌》)作为史料,该诗可用于研究古代四川 ①水路交通运输 ②魏晋商品经济 ③唐诗宋词盛况 ④地域文化特色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7.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史 实 推 论 A 甲骨文中记载祭祀蚕神的内容 纺织业在商代占有重要地位 B 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纸质地图 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书写用纸 C 唐朝后期扬州出现繁华的夜市 “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等理财措施 一定程度改变北宋积贫局面 8.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游历临安(今杭州)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 贵的城市”。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 A. 穿着棉布的市民 B. 阅读《水浒传》的文士 C. 吟唱京剧的艺人 D. 违反“海禁令”的囚犯 9 . 分 析 下 图 , 不 能 得 出 的 认 识 是 西汉商业城市分布图 唐朝商业城市分布图 明朝商业城市分布图 A. 城市的分布由北方向南方发展 B. 商业城市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 C. 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重心由北向南逐渐转移 D. 商业城市分布地区由北方地区向边疆地区发展 10.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 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 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A. “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 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 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 “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11. “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 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①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②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③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④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2.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写到:“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 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读史者应结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 ②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同情其所处环境③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具有批判意识 ④研究历史应神游冥想,充分发挥主观想象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无效。 第Ⅱ卷共 2 题。 13.(28 分)为预防和治理腐败,古今中外都做了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一、为政以德——防治腐败的德治经验 材料一 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五善”、“五 失”。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唐太宗曾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 贵”。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最早可见于《周礼》中的“八法”和“六 记”,前者考核官员政绩,后者侧重考核官德。对官员德行的考核,从先秦到明清历朝看来, 趋向于细化和严厉。例如唐代的“四善”就是把官员的道德修养放在考核的首位。 ——李丽珊《谈中国防治腐败的历史努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王朝为预防腐败、加强德治的主要措施?(8 分) 二、御史之名——防治腐败的监察经验 材料二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 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 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 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 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 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4 分)据此简要评价我国 古代的监察制度。(4 分) 三、分权制约——防治腐败的制度经验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 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 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政权机构的“分权”设置。(4 分)并说明 其与中国古代“分权”设置的本质区别。 (4 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的哪些经验教训? (4 分) 14.(24 分)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 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 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 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 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 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 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 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 关系的国家多达 60 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 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8 分)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 (2 分) 材料二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 3 世纪一直到 19 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 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 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 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 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 原因。(8 分) 材料三 广州十三行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6 分) 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又 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 舟片帆出海,乾隆二十二年宣 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 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人民版教材 国初海禁严 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 此事实大错 ——黄遵宪《番客篇》 历史试卷答案 第Ⅰ卷共 12 题,每题 4 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5BCADB 6—10CCADA 11—12DB 第Ⅱ卷共 2 题。 13.(28 分)(1)措施:为官-遵守行为规范;选官-重德行志节;教育-重视 对官员的廉政教育;考核-重德行政绩(共 8 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 超过 8 分。) (2)趋势:全面监察皇帝、宫廷、政府到只监察宰相与政府;制度发展逐 渐严密,监察制、谏官制相配合。(4 分) 评价:积极:有利于反贪防腐,加强中央集权;(2 分) 消极: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很难起到真正的监察作用(2 分) (3)古代希腊“分权”设置(4 分)——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执行机 构:(四)五百人会议;司法机构:陪审法庭 本质区别(4 分) 古代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不同政府部门的分工。 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4)经验教训: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分权制约,防 止绝对权力的出现;重视反腐廉政制度和法律建设。(4 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给分。) 14.(24 分)(1)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 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 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每点 2 分,共 8 分)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 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 态。(2 分) (2)目的:宣示国力的政治目的为主。(2 分)影响:逐渐形成以中华帝国 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 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加强与周边民族和国家政治联系; 儒家礼治思想的影响。(4 分,答出 2 点即可) (3)不同:①背景不同: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陆上丝绸之路 受到严重影响;清朝时面临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和西方殖民势力对沿海的侵 扰。②政策不同:宋代支持、鼓励海上贸易;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 外贸易。③影响不同:宋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刺激了 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清代海禁政策影响人民生计,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 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每点 2 分,共 6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