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易错热点排查练四(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生物易错热点排查练(四) 含答案.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高考生物易错热点排查练四(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考生物易错热点排查练四(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www.ks5u.com 易错热点排查练(四)‎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报告]‎ 知识点 题号 细胞的有丝分裂 ‎1、2、3、4、5、6、13‎ 减数分裂 ‎7、8、9、14‎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10、11、12、15‎ 一、选择题(12×5=60分)‎ ‎1.下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NA数目加倍发生在A中的2时期 B.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G时期 C.在H时期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出现C过程 D.在2时期用射线处理可诱发基因突变 C [图中A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分裂期,E、F、G、H分别表示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2为DNA分子复制的时期。间期DNA分子复制之后,DNA分子数目加倍;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体形成在前期(E时期),H时期纺锤体已经形成,因此在E时期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出现C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2017·齐鲁名校调研)如图为细胞分裂过程部分结构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C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在识图分析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题图中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核膜在解体,说明该过程为有丝分裂前期。]‎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3.(2017·淄博一模)右图是某二倍体植物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根尖细胞示意图,该细胞(  )‎ A.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C.一定发生了隐性基因突变 D.其突变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 D [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生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染色体,可根据同一种大小、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不区分颜色)就有几个染色体组快速判断此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故A错;根尖细胞不是生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故B错;该图中A与a所在染色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分裂后产生的,所携带的基因本应相同,现在不同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而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故不可能是交叉互换引起。有可能是A突变成a,也可能是a突变成A,故C错;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故D正确。]‎ ‎4.(2017·山东淄博一中期中)某同学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某一细胞由后期逐渐过渡到末期,形成细胞板 D.在部分细胞中能清晰地看到中心体和染色体 B [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观察不到染色体,A错误;不同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B正确;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已被杀死,不能看到细胞由后期逐渐过渡到末期,C错误;洋葱根尖细胞中不含中心体,D错误。]‎ ‎5.(2017·湖南三十校联考)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是2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 A.5条  B.40条  C.20条  D.10条 C [DNA有两条链,由于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所得的DNA分子中有一条链被3H标记,另一条链中不含3H,这样的一条DNA分子在不含有标记的环境中再复制一次,将得到两条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被标记,而另一条DNA分子中有一条链被标记。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在40条染色体中有20条被标记,另外20条没有被标记。]‎ ‎6.动物细胞培养中存在“接触抑制”现象,如果清除一部分贴壁细胞,邻近细胞又迅速分裂重新填满这一区域,然后再次停止分裂。据此做出的假设,不合理的是(  )‎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A.清除部分细胞,邻近细胞释放某种信号分子重新启动细胞周期 B.细胞接触后,为动物细胞停止分裂离开细胞周期提供了信号 C.细胞周期是有其内在节律性的,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细胞膜表面上可能存在接受邻近细胞信号的受体 C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在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分析信息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接触抑制”是细胞接触时会出现停止分裂的现象,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如果将一些贴壁细胞清除,细胞又重新分裂,分裂到一定程度接触时再次停止分裂,原因可能是邻近细胞释放某种信号分子被其他细胞上的受体识别,从而重新启动细胞分裂,细胞接触后又因为某种信息传递而停止分裂,A、B、D说法正确;细胞周期受周围环境影响细胞释放的一些信息分子的调控,C说法错误。]‎ ‎7.(2017·山西四校联考)正常情况下,同一动物体中染色体组数一定相等的细胞是(  )‎ A.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 B.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 C.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难度中等。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加倍,染色体组数也加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染色体组数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一半;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是体细胞的两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与体细胞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染色体组数与体细胞相同。]‎ ‎8.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C [间期DNA复制,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加倍;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而DNA数目不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9.某研究小组分离得到动物精巢中部分细胞,测定每个细胞中DNA含量,并且统计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A.甲组细胞中DNA复制后将成为乙组细胞 B.乙组细胞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C.丙组细胞中染色体正在复制 D.丁组中有一部分细胞正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 [甲组细胞中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可知为精细胞,该细胞中DNA不能进行复制,A错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都存在与体细胞中含量相同的DNA数,B正确;丙组细胞中DNA正在加倍,染色体正在复制,C正确;丁组细胞中DNA含量为4n,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细胞,D正确。]‎ ‎10.如图所示人体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类功能细胞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细胞分化成为各类功能细胞只发生在胚胎时期 B.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是细胞内产生了不同的蛋白质 C.图中细胞形态功能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 D.这些细胞在人体内能够转化为干细胞继续增殖分化 B 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的进程中,只是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表达,使不同的细胞内产生了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使细胞形态和功能产生差异。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与细胞分化无关。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这些细胞在人体内是不能转化为干细胞继续增殖分化的。‎ ‎11.(2017·江苏四市模拟)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细胞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各种组织、器官 B.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C.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D.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其过程受基因控制 B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B错误。]‎ ‎12.(2016·天津高考)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 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D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正常细胞相比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A选项正确;用同位素标记Art,通过检测其放射性,可确定Art是否进入细胞,B选项正确;要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应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C选项正确;不能通过饲喂的方式来检测凋亡蛋白Q的作用,因为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饲喂后会在相关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失去其功效,D选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40分)‎ ‎13.(13分)图甲表示小鼠肠上皮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4个阶段(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质;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终止,合成RNA及蛋白质;M期是细胞分裂期)。‎ 图乙表示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甲中所示字母与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______。‎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发出星射线。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____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在________期。‎ ‎(3)图乙中细胞数量呈现两个峰值,左侧峰值表示图甲中的____期细胞,右侧峰值表示图甲中的____期细胞,两个峰值之间(不含峰值)的细胞对应图甲中的____期细胞。‎ ‎(4)若向小鼠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期的细胞不受影响。现测得小鼠肠上皮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如下表所示:‎ 分裂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总计 G1‎ S G2‎ M 时间(h)‎ ‎3.4‎ ‎7.9‎ ‎2.2‎ ‎1.8‎ ‎15.3‎ 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解析】 (1)细胞周期从上一次分裂完成开始。(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发出星射线。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的时期为前期和中期。(3)DNA含量为2的细胞为DNA复制前的G1期,DNA含量为4的细胞为DNA复制后的G2和M期。两峰值之间为DNA复制的S期。‎ ‎(4)加入胸苷后S期被抑制,G2期细胞到S期的时间为G2+M+G1,即2.2+1.8+3.4=7.4 h。‎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答案】 (1)G1→S→G2→M (2)中心体 后 前、中(缺一不给分) (3)G1 G2和M(缺一不给分) S ‎(4)7.4‎ ‎14.(12分)(2017·肇庆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猪产生配子时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相关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注:图中只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 ‎(1)图1过程表明,通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________。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显示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产生异常配子①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3表示卵原细胞,该卵原细胞经图4形成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则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1表示正常减数分裂的亲代细胞及其产生配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由图2可知,配子①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只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现了差错,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同一极,导致出现了异常配子。‎ ‎(3)如果形成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则说明在图4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是Ab、ab、aB。‎ ‎【答案】 (1)减半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移向细胞同一极 ‎(3)Ab、ab、aB ‎15.(15分)(2017·贵州七校联考)为探究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设计思路:‎ 第一步,进行实验分组:甲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阿霉素、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阿霉素。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每组所加心肌细胞数相同。‎ 第二步,各组样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胞数。‎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若干次,统计计算________(即实验因变量)。(填在第1小题)‎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不具保护作用。‎ ‎(3)与实验动物相比,采用离体心肌细胞为实验材料,可以避免实验动物的心脏活动受____________调节的干扰。‎ ‎(4)上述实验还可以增加一组,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型生物实验的设计,意在考查考生在实验分析、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结论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1)实验探究的是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生物制剂Q,因变量为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或心肌细胞的存活率。(2)阿霉素能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则甲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高于乙组。如果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则丙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也高于乙组;如果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不具保护作用,则丙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与乙组接近,并且都低于甲组。(3)离体心肌细胞的活动不受神经—体液调节,这样可以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4)除了甲、乙、丙三组实验外,还可以增加“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一组实验,通过该组实验与甲组实验对照,可以检测生物制剂Q是否对心肌细胞的凋亡有影响,如果该物质对心肌细胞凋亡没有影响,根据甲、乙、丙三组实验的结果就可以确定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 (1)心肌细胞的存活率 ‎(2)①甲组和丙组的存活率均高于乙组的存活率 ‎②乙组和丙组的存活率接近,均低于甲组 ‎(3)神经—体液 (4)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