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八中、澧县一中高三 11 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衡阳市八中、澧县一中高三 11 月联合考试
历史试卷
时量:9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它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与殷、周相比,明显地表现为王室之器物的减少,诸侯之器物的增多。
这说明当时( )
A.地方势力的增强 B.冶铜技术的提升
C.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D.等级观念趋于瓦解
2.关于道教有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
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一定
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
A.佛教道教逐渐渗透合为一体 B.外来文化借助本土文化扩大影响
C.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 D.早期中外交流以宗教为主要内容
3.汉武帝统治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较秦始皇统治时期有了发展,主要表现在( )
A.让身边工作人员等参与军国大事 B.实行察举制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颁布“推恩令”
4.秦法规定:“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汉法也规定:
“贩卖缯布不盈二尺二寸者,没入之。能捕告者,以畀(给予)之。”材料反映出秦汉时期( )
A.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B.通过立法确保产品质量
C.注重立法规范市场秩序 D.商品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5.北魏中后期,工商业者由原来与“皂隶”并称,不准与自由民通婚,不准衣袖、不准做官,上
升为与“吏民”同列,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这一变化( )
A.为民族间融合奠定了基础 B.推动了北魏工商业的发展
C.使北魏统治基础得以削弱 D.说明北魏抑商政策的松动
6.唐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监察,曾设立十道按察区(后增至十五道),由于部分按察使由驻州刺
史担任,故而监察事务与地方事务融为一体,“道”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材料表明( )
A.监察官不能由地方行政官员兼任 B.监察制度变革推动了地方机构的调整
C.加强对地方检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行政官员兼任监察官员成历史趋势
7.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使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剧了土地用养的矛盾。对养地投入
需求的增加推动了长期租佃制的逐渐盛行。南宋时期农民逐渐拥有了土地的永佃权,且可将租佃
权在土地市场上交换转让。土地租佃制的发展( )
A.减少了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 B.加剧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C.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D.消除了土地用养的矛盾
8.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 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
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这表明( )衡阳市八中、澧县一中高三 11 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A.道学背离了儒学价值观 B.道学缺乏应时趋新精神
C.新旧儒学思想冲突激烈 D.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动摇
9.明清政府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
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该措施( )
A.体现了民族歧视思想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推动了“改土归流”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10.明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进出口商船的登记、纳税、收买舶船带来的货物,具体的
商务则由“官设牙行与民贸易”。隆庆之后,牙行由纯粹的买卖中介成为报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
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牙行的出现( )
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反映出传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松弛
C.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D.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
11.在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市场上,棉纺织品始终是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 年至 1894 年 20
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 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 986.7%。以上现象表明(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B.外国棉纺织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C.洋布倾销遭到传统手工业的抵制 D.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12.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称日本为“蕞尔
三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士绅阶层逐渐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
近师普法”。据此可得出( )
A.甲午中日战争推动清政府实行彻底的变法改革
B.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中国人对国情有了新认识
C.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的意识彻底觉醒
D.社会心态变化取决于清朝士绅阶层心态变化
13.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 年,在延龄冠
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一变化( )
A.使丝织业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B.使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世界
C.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 D.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
14.1923 年,北京大学建校 25 周年纪念日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部分结果如下:
①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中国?国民革命 725 票,外国共管 19 票,军阀宰制 10 票;
②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俄国 497 票,美国 107 票。这反映了( )
A.苏联的建设成就使国人对其抱有好感 B.国民革命运动使人们思想收到了洗礼
C.“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D.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
15.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
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
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
A.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明确了农民阶级应掌握革命领导权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联合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16.辛亥革命后,川军因军阀割据和派系互斗,军纪涣散、装备拙劣,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军队”。
然而,从 1937 年全国抗战爆发开始,川军 40 万人出川抗战,此后 8 年中,加上各种支援人员共衡阳市八中、澧县一中高三 11 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计 350 万人,伤亡 64 万人之多,居全国之首,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赢得“无川不成军”的
赞誉!这有力地证明了( )
A.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B.四川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C.川军已成为各战场抗战主力 D.四川为抗战付出了惨重代价
17.“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现了新中国
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这次会议”召开的初衷是( )
A.实现中国与邻近国家友好发展 B.谋求国家不结盟对抗美苏控制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推动广大亚非国家间加强联系
18.1964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际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
见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试办 12 个托拉斯。之后,建立了如同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第一批专业性
大公司。到 1965 年,全国工业产值比 1962 年增长了 8.5%、成本降低了 9.5%,这表明中共中央
意在( )
A.采取具体措施纠正农村工作失误 B.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专业市场
C.缓解因经济困难带来的严重损失 D.利用有利国际形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19.据“文革”研究专家金大陆统计,“文革”十年间,有着上千万人口的上海,离婚率低得惊人,
平均每天只有不到 1.8 对夫妻离婚。当时人们对于离婚问题的认识,不包括( )
A.离婚反映资产阶级思想严重 B.离婚是蓄意给社会主义抹黑
C.离婚是想学“美帝国主义” D.离婚是与“两个凡是”唱反调
20.1984 年,我国国务院对国营企业职业奖金进行改革,实行奖金“上不封顶”的政策,并规定
对奖金超过两个半月标准工资的部分,实行分档征收奖金税。据此可知,这次奖金改革( )
A.有利于增强企业经济效益 B.遏制了企业滥发奖金现象
C.开始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D.避免了职工收入差距过大
21.在雅典,公民大会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20 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以讨论国家重大问
题。学者研究发现,由于公民大会历时短,每次能讨论的问题数量和能进行辩论的人数极其有限,
这与雅典“重大问题要获得充分讨论之后才付诸投票表决”的初衷使相违背的。这反映出公民大
会的决策方式( )
A.没有真正体现主权在民原则 B.未将轮番而治落实在实践中
C.使辩论成为重大决策的关键 D.不利于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22.1750 年,一位法国总督对他的继任者说:“这个地方的贵族非常贫穷。同他们过去的境遇相
比,他们受到莫大的耻辱。”一位法国贵族成员在 1755 年不禁感叹:“贵族每天都在破产、消亡,
第三等级却占有财富。”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扩展 B.法国国力的衰落
C.新航路的开辟 D.注重维护公平公正
2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48 年的《共产党宣言》提及:“随着工业发展,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
人口比人口和财富增长的还要快”。但 1892 年当恩格斯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序言时却
说“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
显。”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幅提高了工人工资水平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衡阳市八中、澧县一中高三 11 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C.西方国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24.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
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
这表明( )
A.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B.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
25.19 世纪 30 年代以后,随着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当内阁的意见提交给国王和议会时,就像
一个人的意见一样”。这表明( )
A.议会民主制遭到破坏 B.内阁权力独立性增强
C.国家权力重心已转移 D.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
26.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这不同于纯粹
的单向施舍,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除
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艺术家的感慨,主要缘于政府( )
A.全面推行以工代赈 B.关注民众艺术需求
C.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救济金 D.以立法形式调整劳资关系
27.1934 年 6 月 12 日,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允许总统对凡是同意对美国降低关税的国家
降低关税。到 1937 年,美国已和 16 个国家达成了降低关税的协定。美国这一举措( )
A.表明政府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B.造成经济危机向世界范围扩大
C.试图通过对外贸易缓解经济危机 D.继续坚持原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28.观察 1913 年—1937 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1913 年 1928 年 1932 年 1937 年年份
项目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拖拉机 不详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石油 3 2 2 1 2 1
钢 5 5 5 4 3 2
对上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 B.1932 年苏联形成了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数据客观上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作用
29.1948 年,为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成立了包含 16 个西欧国家和德国 3 个占领区的欧洲
经济合作组织;为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推出了莫洛托夫计划,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为东
欧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上述现象( )
A.美苏争霸加剧了欧洲分裂与对峙 B.冷战对欧洲经济发展既促进又阻碍
C.美苏借援助扩展其政治经济制度 D.欧洲一体化危机到各国独立自主
30.20 世纪 50 年代—80 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为实现“工业化”,先后选择
进口替代—一出口替代—一高级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实现较快发展,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下列有关亚洲“四小龙”发展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衡阳市八中、澧县一中高三 11 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A.因分享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繁荣而有较好基础
B.自然资源、市场、地理位置等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
C.主要得益于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D.抓住机遇并结合本地区情况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第Ⅱ卷(主观题 共 40 分)
二.主观题(本大题有三个小题,其中 31 题 15 分,32 题 13 分,33 题 12 分)
31.经济政策是左右国家发展关键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但 1433 年中国的远征(郑和下西洋)是这条航线的最后一次,3 年以后一项皇帝诏
书禁止建造海船……诚然这项决定有一种似乎有理的原因。帝国北部边疆再次遭受蒙古人的威胁,
把军事资源集中到这个比较脆弱的地区或许是谨慎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一种耗费
巨大的奢侈……中国倒退的关健因素是信孔子学说的官员们的保守性。这一保守性在明朝时期因
对蒙古人早先强加给他们的变化不满而加强了,所有重要官吏都关心维护和恢复过去,而不是基
于海外扩张和贸易的更光辉的未来。根据孔子学说的行为准则,战争是一种可悲的活动,而军队
只有在担心蛮族入侵或内乱时才有必要。达官贵人对军队(和海军)的厌恶伴随着对商人的疑虑。
私人资本的积累、贱买贵卖的做法、暴发户商人的铺张阔气,都冒犯了这些权贵士大夫……同样
禁止海外贸易和海洋渔业,更消除了刺激经济持续发展的另一潜在因素。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1914 年时的欧洲霸权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点能从欧
洲所实行的经济控制中察觉出来。欧洲已变成世界的银行,为建造横穿欧洲大陆的铁路、开凿沟
通海洋的运河、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提供所需的资金,欧洲不仅成了世界的银行,而且已成为
世界的工业工场。1870 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 64.7%。……欧洲资本和技术
大量输出的结果是全球经济空前统一:到 1914 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庞大的电报和电
话线路网外,已有总吨位为 5000 万吨的 3 万多艘船只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几条运河的开凿便
利了世界贸易,几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
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发展。1860 年至 1913 年间,世界工业产量至少增加了 6 倍,1851
年至 1913 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 12 倍。正如所预料的那样,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
多……据估计。1800 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区人均收入的差距大约是
3:1,而到 1914 年时这一差距则增加到约 7:1。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
消极影响。(7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霸权在广度、深度上的表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
济一体化实现的手段。(8 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 “洋务外交时代:弱国有外交”:变局观取代夷夏观,海防外交取代塞防外交成为中国
外交的重中之重,“外需和戎,内需变法”成为救国之策,……中国既蒙受了刻骨铭心的国耻,
外交上也实现了重大转型。
——袁南生《从鞠躬到握手:中国千年外交的历史轨迹》衡阳市八中、澧县一中高三 11 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材料二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对外政策上尝试以日本为外交中心谋求与日本建立一种
稳定的合作关系;1928 年日本制造济南事件后,国民政府奉行联美制日政策,借助英美制衡日本
在中国的扩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在事变初期实行不抵抗政策。……1935 年后,日本
提出旨在全面控制中国的“广田三原则”,并积极策动华北事变。在这种形势国民政府的对日政
策趋向强硬,抗日的外交政策初步形成。
一臧永祥《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探析》
(1)分析中国由夷务外交向洋务外交转变的主要原因,晚清时期有哪些事件体现了其“外需和
戎,内需变法”的?(6 分)
(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改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
变化的原因。(7 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诺贝尔奖于 1901 年首次颁发,建立之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
项,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1968 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 300 周年之
际,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 年首次颁发。2012 年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2015 年屠呦呦
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1-2016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国籍统计(截取)
序号 国籍 物理 化学 生理或医学 经济 文学 合计
1 美国 94 70 95 54 9 322
2 英国 24 25 30 7 11 97
3 德国 22 28 17 1 8 76
4 法国 13 8 10 2 15 48
5 瑞典 4 5 8 2 8 27
6 俄罗斯 9 1 2 2 5 19
7 瑞士 3 6 6 2 17
8 日本 13 6 3 2 24
9 荷兰 8 3 2 1 14
10 意大利 3 1 3 1 6 14
······
······
42 中国 1 1 2
43 印度 1 1
44 巴基斯坦 1 1
合计 204 178 205 72 113 772
(以获奖时国籍为准,双重国籍者以出生地所在国为准)
请根据上述表格中的信息,从中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
实准确、史论结合)(12 分)衡阳市八中、澧县一中高三 11 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衡阳市八中、澧县一中高三 11 月联合考试答案
1-5 ABACD 6-10 BACDD 11-15 CBDCC
16-20 ACCDA 21-25 DCDBD 26-30 ACDBD
31.
(1)原因:重视陆上防御、认为海军耗费巨大;孔子学说的的保守性,在外患严重形
势下得以泛滥;小农经济和传统文化对和平的需求;达官贵人对军队的厌恶;统治者
对商人和私人资本的疑虑(任意 4 点 4 分)
消极影响:海禁政策的推行,使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下,延缓了中国的发展步伐
(1 分) 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 19 世
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2 分)
(2)表现:是世界市场的中心,对全球实行“经济控制”;成了“世界的银行”,具有
金融中心地位;工业指标领先,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人均收入领先,民富国强;
在经济一体化中占主导地位;(5 分)
实现手段:国际贸易;殖民主义(2 分);资本和技术大量的输出;(1 分)
32.
(1)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船坚炮利:中外联系的加强;内忧外患(或:太平
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出现危机。(任意两点 2 分)
外需和戎:接受和签署《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任意两点 2 分)
内需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任意两点 2 分)
(2)改变:由谋求与日本合作到联合英美制衡日本;由不抵抗政策到对日政策趋向强
硬。(4 分)
原因:日本对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美英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稳固统治的
需要: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3 分,
任意三点即可)
33. 观点 1.从领域来看,诺贝尔奖更倾向于自然科学,其获奖人数也相对较多(2
分)。
说明:①历史传统。诺贝尔奖由欧洲人设立,而欧洲自古希腊时期便开始孕育理
性精神,在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洗礼之后,理性精神更是成为西欧
的主流思想之一,促进了西欧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②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伴随着
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科学理论能够越来越快的转化为生产力。伴随着世界市场最终
形成,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以及各国经济竞争的加剧,也为自然科学的快速发
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③战争需求的推动。自然科学对于武器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二
十世纪以来,人类先后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及美苏冷战,提高国防军事力量,成为推动
自然科学另一重要动力。(10 分)
观点 2:从获奖者国籍来看,诺贝尔奖的多数由发达国家获得;(2 分)
说明:英法美等发达国家,较早开始近代化进程,为其科技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
和基础。衡阳市八中、澧县一中高三 11 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
政治上,发达国家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且近代以来国内环境相对稳定,较
少受到殖民统治、战争等冲击,这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济上,海外殖民扩张及工商业的成长不断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与此同时它们
也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经济基础。
思想上,英法美等发达国家,通过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有助于推动
科技创新。(10 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观点 2 分,说明 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