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射洪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考试(二)(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四川射洪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考试(二)(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适应性考试(二)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 化网络空间 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 权存在模糊认识。有人 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 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 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 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 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 息的自由流动。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 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 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 透到各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 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 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 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 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 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讯自由的 侵犯,而且被视为对 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 全球互联 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与之相反,网 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 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 络空间主权的理由。但是,在看到 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 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 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 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维 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 主 权。与此同时,各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也应深刻认识深化网络空间国际 合作、携手构 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网络空间秩序的主体责任,携手应对 网络安全问题。 网民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网民都生活在一定的主权国家 中,作为主 权国家的国民,都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义务,因而 也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 主权的义务。这就要求网民不能一味强调自身的网络通讯 自由。实践中,网民要维护网络空 间主权,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任意发布涉密 信息或通过网络渠道泄露国家机密。从现实情 况看,一些网民正是在这个问题上 触犯了国家法律,教训十分深刻。广大网民应切实增强保 密意识、国家意识,切实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摘编自洪谊雅、林怀艺《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 1.下列关于“网络空间主权”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具有排他性,这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不 相容。 B. “棱镜计划”是对他国网络通信自由和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它否定了国 家网络空间主权 的存在。 C.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全球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D. 网民作为主权国家的国民,有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但并不 否定他们的网络通 讯自由权。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文核心观点的前提条件和最终指向。 B. 文章第二段阐释网络空间主权与国家主权的紧密关系,有利于下文进一步展开论述。 C. 文章基于一些人存在的模糊认识及误区展开,使说理更具有针对性,富有说服力。 D. 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论述尊重网络空间主权的必要性,结构清晰,主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只有各国之间彼此尊重网络空间主权,才能携手构建起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B. 若听任“棱镜计划”这类事件发生,就谈不上维护健康的国际互联网新秩序。 C. 对网民进行网络安全应对与保密教育,是互联网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D. 各国进行网络空间治理既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也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 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 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 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 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 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 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 自穿行在墓地间看着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 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②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 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 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 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 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 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③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他成 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 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 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 成了一种摧残!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 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一 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 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 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 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⑤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 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 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 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 1953 年就任美国第 34 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 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 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 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 1957 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 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 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第①段环境描写写出了诺曼底战士墓占地广、坟墓数量多,冷清、肃穆,和平年代少有人 来,意在表明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他们,借此抒发对他们的敬意和惋惜之情,引出下方对战 争的反思。 B. 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 又用比喻义。 C. 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抒 发强烈的情感。 D. 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引 发读者思考。 5.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6 分) 6.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 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 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 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 2020 年,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 2.55 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 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 1.18 亿人左右。客观地讲, 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 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 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 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 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 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 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 “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 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 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 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 80%以上,甚至有 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 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 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 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 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 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 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 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 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 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 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 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 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A. 材料一表明,估计到 2020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将接近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 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许多困难。 B.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C. 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必将 获得有效解决。 D. 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 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 E. 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享受到了便利的“一键呼叫式” 养老模式。 9.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登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荐自代,诏赴行在所, 高宗特旨通判洋州。洋西乡县产茶。使者韩球将增赋以市宠,园户避苛敛转徙,饥馑相藉, 文若力争之,赋迄不增。再通判遂宁府。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 振活甚众。又力请于朝,除田租二万一千顷,筑长堤以捍水势,自是无水患。秦桧死,上访 蜀士于魏良臣,以文若对。二十六年,以光禄丞召,改秘书郎,为《文思箴》以献。自桧主 和,朝论讳言兵,故文若以此风焉。迁起居郎。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 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上屡为近 臣言唐文若无罪,可改近郡。知饶州,兴学宫。余干尝有剧盗,巡尉不能制,文若遣牙兵捕 而戮之。加直敷文阁,移知温州。三十一年,召为宗正少卿。金人犯边,文若求对,首建大 臣节制江上之议。时诸将北出,捷书日闻,上下有狃志,独文若忧之,图上元嘉北伐故事。 上谕文若以创业所历艰苦及敌情反覆甚悉,文若对曰:“愿陛下深察大势,趋策之长而避其 短,无循前代轨辙,则大善。”未几,诸军退守,金主自将,淮南尽没。诏百官廷议,文若 画三策,一请上亲征,二乞遣大臣劳军,三乞起张浚。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 不报。文若寻面对,上问曰:“今计安出,卿熟张浚否?”曰:“浚守道笃学,天下属望, 今四十年,天不死浚岭海,正为今日。”上矍然曰:“援浚者多,非卿无以发此。”数日, 缓亲征之期,起浚知平江府,盖上以浚虽忠悫,喜功,将士多不附。文若复言浚本以孤忠得 众,寻改浚镇建康府,将以为江、淮宣抚使,中沮之而止。乘舆幸江表,以起居郎兼给事中, 直学士院,同群司居守。驾还,迁中书舍人。孝宗嗣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 时以疾请外,除敷文阁待制,知汉州,寻改都督府参赞军事。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追赠左通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唐文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 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B.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 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C.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 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D.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 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行在所,省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专指天子外出巡狩或巡行所到的地方。 B. 改,指官职调动,是由一种职务改为另一种职务,“改”并不强调官职是升或者降。 C.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北伐讨魏失败后所改的年号,寓意不忘失败,从头再来。 D. 江表,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因从中原角度看,其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唐文若执政为民。任地方官时,他为百姓争取免除茶税田租,并积极修筑长堤以防水患。 B. 唐文若进谏有方。朝中讳言用兵之时,他为文讽谏;上下盲目乐观之时,他画图警示。 C. 唐文若富有谋略。金人来犯,他建议由大臣节制江上;淮南沦陷,他又谋划出三条计策。 D. 唐文若坚持举贤。他请求皇上重用张浚,但皇上只是起用,他又不失时机地力挺张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 (2)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不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 4 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 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 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 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 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甫在《登高》中写到他备尝艰难之苦,国难家愁,白发日多,因而感伤 “ ____________”,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故而吟叹“_____________”。 (2)当人们漫步秦淮河畔的乌衣巷中,除了会想起“乌衣巷口夕阳斜”,还会在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想起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 (3)《曹刿论战》中鲁庄公认为凭借他把衣食这类东西分给别人就可以一战,曹刿却反驳鲁 庄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诗经》中五百年风物流转, ,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一种诵读有韵、赓续至今仍富活 力的诗体形式。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 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诗经》是一条文字之河,( )。在古人 的吟诵中,我们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 这份诗意和美好,我们的后代也值得拥有,不是吗?因此,我觉得,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做 点什么,坚持点什么,尊重点什么。我认为,《诗经》不可丢弃,传统文化不能忘记。 我们阅读《诗经》不会产生 的经济效益,所能影响的人也非常有限,可是这是我们能做的,对抗粗鄙文化的方式,这也是我们能做的文化传承的方式。如果坚持学习且传播, 在今后的山河岁月里,我们的后代能看到每一部经典, ,都会有你我每一次挑灯夜读的 身影。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在我们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 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B.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 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C.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 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 D. 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 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 B. 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 C. 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D. 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天光云影 余音绕梁 卓有成效 言外之意 B. 天光云影 一咏三叹 立竿见影 字里行间 C. 浮光掠影 一咏三叹 卓有成效 字里行间 D. 浮光掠影 余音绕梁 立竿见影 言外之意 20.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某中学“巴蜀名人研学团”的同学所准备的解说词片段,其中有五 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5 分)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杜甫草堂”拜谒游览!今天由我担任导游,实乃荣幸 之至。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因为 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 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堂,观赏杜甫的风采吧!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21.请把下图的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 超过 100 字。( 6 分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 一件事。” 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记录了 170 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 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 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 D 2. A 3. C 4.D 5.“折取橄榄枝”,“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就意味着我们是在用战争换取和平,是以流 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和平环境已遭破坏。这句发人深省,告 诉我们只有彻底拒绝战争,才能真正拥有和平。 6.正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他们的追悼; 这里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或会有政客为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自 己心情的悲凉和复杂;虽然二次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年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 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深刻的反思。 7.A 8.AD 9.①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②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 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③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 入养老市场;④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 度。⑤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新的养老模式,如“一键呼叫式”。 10.D 11.C 12.A 13.(1)适逢大水,百姓很多都被淹死,唐文若到城墙上,拿出府库中的钱招募善游水的人, 救活的人很多。 (2)工部侍郎许尹赞同唐文若的计策,于是大家列名上奏他的意见,但(皇帝)没有回复。 参考译文: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考取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举荐他代替自己,(皇 帝)下诏令让他赶赴行在所,高宗颁特旨让唐文若任洋州通判。洋州西乡县出产茶叶。使者 韩球将要增加赋税来博取恩宠,种茶园户为逃避滥征赋税而辗转迁移,灾荒饥饿相逼,唐文 若极力争论此事,赋税最后没有增加。再次通判遂宁府。适逢大水,百姓很多都被淹死,唐 文若到城墙上,拿出府库中的钱招募善游水的人,救活的人很多。又极力向朝廷请求,免除 两万一千顷地的田租,修筑长堤以阻拦水势,从此没有过水灾。秦桧死后,皇上向魏良臣访 求蜀地的贤士,魏良臣以唐文若来回答皇上。二十六年,用光禄丞的之职征召他,改任为秘 书郎,(唐文若)做《文思箴》进献。自从秦桧主张讲和,朝廷里很多人都避讳谈论用兵,所 以唐文若用这篇《文思箴》讽谏。迁为起居郎。将要任命他起草制书,当时有替宣和时执政 官请求恩典的,被司谏凌哲弹劾,唐文若喜欢他的直率,作《禾黍诗》来赞美他。(但)侍御史周方崇认为这是在讥刺自己,于是弹劾唐文若狂妄放诞,之后(唐文若)被调出京城任邵 州知州。皇帝多次向近臣唐文若没有罪过,可以改任更近的州郡。担任饶州知州,兴建学宫。 余干曾经有厉害的强盗,巡尉官都不能制伏,唐文若派遣亲兵抓来杀掉他。加官入值敷文阁, 调任温州知州。三十一年,召还任宗正少卿。金人侵犯边疆,唐文若请求觐见奏对,首先提 出派大臣节制统率长江防务的建议。当时诸将北上出兵,每天都听得到捷报,朝廷上下都有 骄傲的表现,只有唐文若很担忧此事,于是画图奏上南朝时的宋文帝元嘉时北伐的旧事。皇 上对唐文若传谕说自己对于创业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敌人情况变化非常了解。唐文若回 答说:“希望陛下仔细审察天下大势,发扬长处而回避短处,不要重蹈前人的轨迹车辙,就 太好了。”不久,各路部队退守,金主亲自统率大军,淮南土地全部失去。下诏百官上朝商 议,唐文若筹划了三种方案:一是请皇帝亲自征讨;二是请派大臣慰劳军队;三是请起用张 浚。工部侍郎许尹赞同唐文若的计策,于是大家列名上奏他的意见,但(皇帝)没有回复。 唐文若旋即觐见,皇上问道:“如今计策怎样决定?你熟悉张浚吗?”唐文若说:“张浚坚 守正道笃信儒学,天下人寄予期望,现已四十年,老天爷不让张浚死在岭海,正是为了今 天。”皇上猛然省悟锐:“举荐张浚的人很多,不是你还不能启发这个道理(不是你还不能 让我做出这个决定)。”过了几天,皇帝延缓亲征的日期,起用张浚为平江府知府,因为皇上 认为张浚虽然忠实,但好大喜功,将士很多都不亲附于他。唐文若又进言说张浚本来就靠忠 贞自持得到众人信任,不久改命张浚镇守建康府,将要任命他为江、淮宣抚使时,因为宫中 有人阻止而作罢。皇上到江南,唐文若以起居郎兼给事中,入值学士院,同各部门留守京都。 车驾回朝,迁为中书舍人。孝宗继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当时因病请求补外, 授任敷文阁待制,任汉州知州,不久改任都督府参赞军事。授任鼎州知州,改任江州。乾道 元年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左通奉大夫。 14. B 15. (1)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 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 ②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 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 (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 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16.(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3)小 惠未徧 民弗从也 17. C 18. D 19. B 20.“女士们、先生们”改为“同学们”;“莅临”改为“来到”;“拜谒”改为“参观”; “荣幸之至”改为“非常高兴”;“观赏”改为“一睹”。 21.中美贸易战由美国主动挑战中国被迫应战,中美的应对措施分别是“开放国门,一带一 路”“树立壁垒,勒索盟友”;贸易战的应对后果是中国得道多助,美国失道寡助;贸易战 的解决之道是合作共赢。 22.专注成就梦想 何为专注?“专注乃专心注意,心神专注”。专注是王,心散是敌,知识与成功是百姓。 专注为何?专注为了不让敌人来称霸自己的位置,统一天下,从而把整个江山落在敌人 手上,最终导致知识与成功毁在敌人脚下,从而江山灭亡,一无所获,一事无成。 为何专注?在生活中专注可以集中你的精力,从而发挥你的想象,最终摘取一个硕果。在学 习中,专注可以使你忘掉不愉快之事,把你的思维集中到一点,之后送你一袋解决难题的金 钥匙,让你体会叩开知识之窗的喜悦。 失专注者,往往心不在焉,疲惫不堪,狼狈不已,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明知山有 虎偏向虎山行,视老师的教导为嘈杂的噪音,视教室的明亮为魔鬼般的地狱,身在福中不知 福。 得专注者,往往争分夺秒,精神倍加,全神贯注,并非人在教室心在外,而是咬定青山不放 松,他们视老师的教导为世界法宝,化教室的狭窄为宽阔的天空,所以他们读懂了梅花香自 苦寒来的原理,找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心态。 如果说,成功是一片辽阔的蓝天,那么,专注便是一颗颗高挂在蓝天之上的繁星点点, 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整个大地,装饰着每个人的梦。 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一向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 感到吃惊的成绩来”,正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你受到了专注的推 力,你就会得到成功的拉力,从而形成一种打开成功第一扇大门的合力。 蛹,它之所以能够破茧成蝶,张开阔大的翅膀,把美丽的颜色装饰在自己身上,那是因 为它具备吸收更多花蜜的目标,飞上蓝天的欲望,完成梦想,达成目标的专注。 墙上挂的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能掌管时间, 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它虽然没有目标,没有假期,也没有会思考的大脑,没有 能够体现喜怒哀乐的表情,更缺乏随意走动的人身自由权,但是,它有一个忠诚的伴侣,那 就是电子。它在电子的鼓励下专注于一项事业,它或许会因为过于专注而引来众多观众的追赶,或许会因为过于专注而悄悄从人们脚下溜走,可因为它的专注,才有了今天的成功人士, 今天的国家栋梁,今天的花花世界。 “天性的表露与发挥作用无需异常的境遇,它有多方面乃至黑暗也都能表现出来,无异于不 设幕的舞台一样”,人生的舞台充满奥妙,充满疑惑,只要你把专注化为前提,作为动力, 就可以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何乐,而不为呢?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