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祖国统一大业》: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课标-《祖国统一大业》:

ID:40493

大小:19.4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标解读】 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具体地说,应引导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背景和基本内容、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大意义 2.了解港澳问题的由来、掌握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3.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交流的表现,理解党和政府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及其影响,正确认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树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设计意图】新课程视教材为一种重要的而非唯一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讨课程标准,因为它不但是教材编写、考试的主要依据,规定着每个学习单元的学习要点和应达到的程度,也存在着过于笼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解读课标理应是备课的首要环节,备课时要将课标所列学习要点细化,并领会其在识记、理解、应用能力层次上的要求。这样才能以审视的目光分析、理解教材,进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学目标】 1.师生共同欣赏《七子之歌》、一起诵读余光中《乡愁》,体验祖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与要求;小组合作分析、概括“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过程、基本内涵及其意义,习得分析、概括、评价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与方法。 2.阅读1982年英国出兵阿根廷维护其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殖民利益的一段资料,并完成关于香港回归的一道史料分析题,掌握香港回归过程、理解香港回归的原因和影响,获得站在一定的思想立场上运用已有的知识阐释历史事实的能力,深刻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小组合作完成两则学习思考题、观看两岸交流与发展的图片,掌握党和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采取的政策、措施及两岸关系新发展的重要事实,坚定“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祖国的图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 【设计意图】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了冷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在突出后两者的同时,既要防止“过程与方法”目标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又要防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贴标签”现象。为此,设计本课教学目标时,我并没有按三维目标的分类来书写,而是围绕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目标,以利于三维目标有机地渗透至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由来 1.课前播放《七子之歌》,课上师生共读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师生共同回顾台港澳问题的由来,引导学生思考台港澳与内地的根本区别,并以“基于台湾地区的现状,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才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疑问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课件打出思考题:“想一想,‘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的?‘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2.出示两个趣味题:“谁能说出‘一国两制’的英语翻译?”、“对比教材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何象征意义?”,以检查知识应用情况,并过渡到下一目的学习。 三、香港、澳门的回归 1.课件打出“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图片和同年英国出兵阿根廷维护其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殖民利益的一段资料:“1982年,阿根廷用武力收回了被英国强占了一百五十多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动用了皇家海军2/3的力量,在美国、法国的支持下,跨越13000千米,远征马岛,打败了一百多年未经历战争的阿根廷军队,夺回了马岛”。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艰巨性和决心。 2.课件出示下列关于香港回归的材料解析题,通过材料题引导学生学习香港回归的过程、原因和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 请回答: ①谈判开始时,为达到“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的目的,撒切尔夫人提出了什么方法,这一方法的实质是什么? ②“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指的是什么?试简要归纳香港回归的主要历程。 ③“我们是同一个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原因有哪些?香港回归具有哪些重大的历史意义。 3.采用谈话法,完成关于澳门回归的学习 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学生独立完成课件打出的思考题:党和政府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先后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交流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指导学习小组完成探究性问题:2005年5月16日报道:“陈水扁以‘九二共识’是国民党单方炮制出来的为借口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破冰尚需等待”。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陈水扁为什么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3.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汪辜会谈”、“大陆科学家在台湾参观”、江丙坤“经贸之旅”、连战“和平之旅”、宋楚瑜“搭桥之旅”等图片,以增进学生“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信心,坚定学生“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祖国的图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 五、存疑释疑 反思一下本课学习,想一想我还有哪些问题?师生讨论解决 六、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 A.邓小平访美期间的讲话 B.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C.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就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②香港和台湾也要进入社会主义③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台湾行使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3.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期间,英国政府支持港英当局,大肆宣扬“主权与治权分开”,其实质是(    ) A.归还中国对于香港的主权                   B.维护香港现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 C.以主权换治权,尊重中国人民意愿           D.继续维护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4.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表明(    )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坚决不妥协 B.中国享有极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D.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5.我国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6.香港回归影响深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B.香港人民从此过上了社会主义幸福生活 C.中国人民雪洗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D.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7.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 A.自治权限           B.与中央的关系           C.社会制度           D.生产力发展水平 8.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和澳门分别在(    ) A.1997年和1999年           B.1990年和1999年 C.1997年和2000年           D.1984年和1987年 9.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    )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②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③两岸相互投资建厂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下列表述不属于台湾当局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原因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及相应政策措施的影响 B.海峡两岸侨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共同努力 C.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等交流活动的促进 D.台湾当局放弃“台独”主张 11.1993年海协会会长江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得以举行主要是因为(    ) A.两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B.两岸授权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C.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D.江泽民提出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12.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 C.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自治权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有关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位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西北面广场。纪念碑柱身由206个石环重叠而成,代表香港在1842年至2047年的年份。其中代表1842年、1860年、1898年、1982年、1984年和1990年等6个年份的石环,采用较浅色的石料。柱身唯一嵌有光环的石环,是代表1997年的年份,突显香港在这一年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中提到的1997年前的几个年份中概括指出香港百年来的历史变迁,纪念碑柱身为何要把代表2047年的石环作为最后一个石环?   ②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表明香港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   (三)问答题 14.试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15.概述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于台湾问题的重大方针或政策。   【设计思路】 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研究课标、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将教材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以确保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 首先,可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或减、强化或弱化。“情境导入”部分,师生共同回顾台港澳问题的由来、并将之与大陆现状进行对比,既补了初中历史学习之缺,有助于学生理清“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发展过程,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起到了铺垫、渲染的作用。“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为”是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前者是人教版和人民版教材所共有的,后者只被人教版教材列为重要概念,故而只要求学生在“两岸关系和缓与交流的表现”这一问题中列举出来,被视为一般内容处理,而后者则通过“陈水扁为什么拒绝承认九二共识?”这一问题将之强化。 其次,要对教学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使之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一方面,我们要以审视的目光看待教材,不是简单沿袭教材思路,而是对教材资源进行重组,比如关于《乡愁》的一则“阅读与思考”题过于简单,适合初中学生,但与“课导入框”的《七子之歌》的价值相近,我便将二者合并,通过音乐和诗歌的烘托,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教材内外资源的结合,受教材长度和编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的史料(含图片、地图、图表等)难以纳入教材之中,教师就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检索并运用到教学中来,本课除了适当补充史料,以材料题的形式驱动学生学习外,还选用了两岸关系的最新材料,课末连战“和平之旅”、宋楚瑜“搭桥之旅”等图片的运用,对坚定学生“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祖国的图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信念起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当然,对教材内外资源的运用并不是机械照搬,而是通过适当的呈现方式,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这有利于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习得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港澳特别行政区区旗虽是教学细节,但也渗透了这种精神。学生看图片是感知,而“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点”则是理性思考,只有当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想,情感才得以升华、认知才得以发展。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