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罗田县一中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阶段检测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北罗田县一中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阶段检测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 ★ 启用前 试卷类型 A 罗田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阶段测试卷 地 理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 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 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Ⅰ卷(共 25 道选择题,共 50 分)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 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 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由我国自行 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 550 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 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 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 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下图是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 理示意图。读图回答 1-3 题。 1.相比东北地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年均温更低,其原因主要是A.青藏高原冬季气温较高 B.青藏高原冬季气温较低 C.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高 D.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低 2.根据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及热棒图示,分析得出热棒的主要工作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图中显示热棒倾斜设置,究其原因主要是 A.利于路基散热 B.便于列车停靠 C.利于保护路基 D.更加美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 月后主要受降 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 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读图,回答 4-6 题。 4.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质因素 B.地形因素 C.气候因素 D.植被要素 5.4-6 月份,导致该河流深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温 ②降水 ③泥沙淤积 ④地壳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8 月份,河床抬高,其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降水量增加 C.水量减少 D.地壳抬升 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 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读图回答 7-9 题。7.勘察加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 A.受太平洋板块挤压 B.受美洲板块挤压 C.亚欧板块张裂 D.印度洋板块张裂 8.图中 a、b、c、d 四地中,降水量最少的最有可能是 A.a B.b C.c D.d 9.堪察加半岛地表植被南北差异较大,主导影响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地形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 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 10-11 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10.对图中所示地区 1936~2015 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11.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2008 年 2 月 26 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如下图)正 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读图回答 12-13 题。 12.选择仓库在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冷 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D.冷高压控制之下,多大风 13.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未来几十年内,种子库最有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是 A.冰雪融水渗入种子库 B.温度升高,种子发芽 C.海平面上升,淹没种子库 D.种子库坍塌,威胁其安全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 14~15 题。14.上图中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时段为 A.1910~1930 年 B.1930~1950 年 C.1950~1970 年 D.1970~1990 年 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 2003 年提出城市“精 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一 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 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 面影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为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据此完 成下列 16-18 题。 16.“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 A.人口密度 B.城市等级 C.城市面积 D.服务范围 17.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 A.保护城市边缘农田 B.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提高城市化水平 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18.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A.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 B.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 C.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 D.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 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 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 19-21 题。 19.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河流水量 B.谷地面积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20.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21.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该国甲地(位置见如下图)有“欧洲菜篮 子”之称,1971 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 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 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 品出口量加速增长。阅读图文资料,回答 22-25 题。 22.70 年代前,制约甲地发展温室蔬菜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23.70 年代,甲地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其主要优势条件是 ①水土条件优越;②生产成本较低;③瓜果蔬菜成熟早;④发展历史悠久。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下列不属于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优势的是A.利于新品种的推广 B.利于维护更新生产设备 C.利于及时运送产品 D.利于减弱农户间的竞争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 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 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 25 题。 25.下列选项中,关于该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杂物和废渣是该自动处理系统的原料 B.该系统能够实现零排放 C.厨余垃圾的合理分拣是该系统有效运转的前提 D.该系统安装成本低,可以在家庭厨房中广泛推广使用 第Ⅱ卷(共 25 道选择题,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 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 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2000 年 7 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 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 16 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高塔斜拉索桥) 组合的方案。下图为厄勒海峡周边区域及跨海大桥及其景观示意图。 ⑴该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而未采用跨海大桥的方式修建,主要目的是 。(2 分) ⑵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单选,2 分) A.提高通行速度 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 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⑶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4 分) ⑷结合图中材料,分析与 A 处相比,目前的位置修建跨海大桥的优劣势。(2 分)⑸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2 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下图为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⑴图中高压系统在低压系统的 (填方向),M 地风力 (填大于或小于)N 地,在下图中,绘制完成 MN 沿线锋面示意图(要求:绘制出锋面,并标注冷暖气团运动方向)。 (6 分) ⑵分析说明 T 时刻该锋面形成的原因。(3 分) ⑶预测 N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 分) ⑷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2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 分)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 ⑴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3 分) ⑵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3 分)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 分)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监测表 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属于贫营养湖,湖水非常清澈,居世界第二位。贝加尔湖沿 岸植被茂密,水生生物资源平富,钩虾等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的动物种类丰富。贝加尔湖湖 面常会出现 4 米以上的风浪,但距湖面 10 米以下的水体却是一片宁静。湖水随季节交替,水 体一年内会发生两次大循环(表层和底层湖水交换),属双循环湖(一般情况下,湖水水温在接 近 4℃时密度最大,当密度随深度增加时湖水稳定,反之则会产生对流循环)。每年 1 月至 5 月,湖面结冰。其周围,总共有大小 336 条河流注入,其中色楞格河是贝加尔湖最大的补给 河流,其河口处有面积达 500 平方千来的湿地,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叶尼塞河的支流安加 拉河。 ⑴从成因上来看,贝加尔湖属于 湖,从湖水含盐量或矿化度的多少上来看,贝加尔 湖属于 湖,湖底沉积层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了 。(单选)(3 分)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⑵贝加尔湖被称为冷暖双制的“天然空调机”,冬季湖面结冰 (填吸热或放热),使 湖区周围气温较本区其他地方气温 ;春季融冰 (填吸热或放热),使湖区 周围气温较本区其他地方气温 。(4 分) ⑶结合材料分析,分析贝加尔湖湖水清激的原因。(4 分) ⑷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主要原因。(2 分) ⑸说明贝加尔湖湖水双循环发生的季节,并分析原因。(4 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D C A B A A B B D A C A A B C A B B B C C B D C 26.⑴保证哥本哈根机场飞机起飞与降落安全(或保证航空运输安全)(2 分); ⑵D(2 分); ⑶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1 分);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1 分);区内拥有航空 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1 分);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1 分)。 ⑷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1 分);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 进区域经济发展(1 分)。 ⑸劣势:海峡较宽,工程量大(1 分);靠近哥本哈根机场,需要修建海底隧道,建设成本高; 优势:两岸城市规模大,交通需求量大(1 分)。 27.⑴西北(1 分),大于(1 分), (4 分) ⑵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1 分),气旋 逆时针旋转(1 分),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1 分)。 ⑶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1 分);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1 分);冷锋 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1 分);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1 分)。 ⑷中低纬度升温快(1 分),(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1 分),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 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28.⑴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 分);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1 分);丙:固沙阻浪(1 分)。 ⑵生物多样性减少(1 分);土地盐碱化(1 分);水污染(1 分)。 29.⑴断层/构造/断陷,淡水,C ⑵放热,高,吸热,低 ⑶由于贝加尔湖湖盆较深,10 米深处湖水宁静,利于颗粒物质沉降(1 分);属于贫营养湖,水 中的氢、磷等营养物质少,藻类植物的密度小(1 分);钩虾等动物能分解水和动物尸体,维持 湖水的清澈(1 分);沿岸植被茂密、河口处湿地广布,河流携带进入湖泊的泥沙少(1 分)。 ⑷湖泊深度深,储水量大(1 分);众多河流汇入,但只有一条河流流出。 ⑸第一次:秋季,(1 分)秋季气温下降快,表层湖水迅速降温,密度增大,表层湖水下沉,底 层湖水上泛(1 分)。第二次:春季(1 分),融冰时期,表层水温下降,密度增大,表层湖水下 沉,底层湖水上泛(1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