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高邮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苏扬州高邮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试题(含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届高三年级阶段性学情调研 ‎ 语文试题 2019.09‎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文学教师是作品与读者两个主体间对话的中介,他既要准确地捕捉作者 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还要敏锐地 、及时地接受学生的情绪信号,并娴熟地运用情绪协调技能,将两者情感调整到适宜的距离,从而创造出 、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A.渗透探测物我同一 B.浸透探测物我同一 C.渗透侦察物我统一 D.浸透侦察物我统一 ‎2.下列两首近体诗□内,依诗意、格律而言,最适合填入的词语是(3分)‎ 甲.草色青青柳色口,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口。‎ 乙.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口。好是满江□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A.黄/尝/偏/涵 B.凉/长/暗/映 C.凉/尝/酣/映 D.黄/长/衔/涵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文学创作的真实不等于历史考订的事实, ,恰像不能天真地靠文学作品来供给历史的事实。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 ,算不得考据, ,所谓穿凿附会; ,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 ,抛弃了它的创造的职权。考订只断定已然,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诗歌、小说、戏剧比史书来得高明。‎ ‎①否则它就没有尽它的艺术的责任 ‎②因此不能机械地把考据来测验文学作品的真实 ‎③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 ‎④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 ‎⑤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的隐藏的本质 ‎⑥或者变成不安本分、遇事生风的考据 ‎②④⑥⑤①③ B.④①⑥③②⑤‎ ‎②①⑥④⑤③ D.④②⑥③①⑤‎ ‎4.阅读右图,对照相机原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焦距是指从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成像面(焦点)的距离。‎ B.焦距越长,则越能将远方的物体放大成像。‎ C.焦距越短,则越能够拍摄更宽广的范围。‎ D.照相机主要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成像,而不是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教战守策》‎ 苏轼 ‎ ①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 ②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 ‎ ③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蚝,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祿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 ④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 ⑤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臣欲使 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 ⑥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 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有刪减)‎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擎于游戏酒食之间 豢 安养 B.而唐室固以微矣 微 微小 C.而求之者无厌 厌 同“餍”,满足 D.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邀 邀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B.又挠以军法 其责己也重以周 ‎ C.知安而不知危 骄豪而多怨 D. 庶人之在官者 蚓无爪牙之利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1)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2分)(《教战守策》) ‎ ‎▲‎ ‎(2)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3分)(《越州赵公救灾记》) ‎ ‎▲‎ ‎(3)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3分)(《留侯论》) ‎ ‎▲‎ ‎(4)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3分)(《祭十二郎文》)‎ ‎▲‎ ‎8.根据文本,请简要概括作者针对哪些情况提出“教战守策”。(3分)‎ ‎▲‎ 三、古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②为通!‎ ‎【注】①晁衡,日本人。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任秘书监。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②若:如何。‎ 比较分析“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与《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中写景句的不同。 (6分)‎ ‎▲‎ ‎10.司空图曾评价此诗“语不涉难,已不堪忧”。请概括出“难”的具体内容。(3分) ‎ ‎▲‎ 四、名句名篇名著填空(10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3) ▲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4) ▲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攀栖鹘之危巢, ▲ 。(苏轼《后赤壁赋》)‎ ‎(6) ▲ ,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7) ▲ ,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韩愈《送董邵南序》)‎ ‎(8)吾生也有涯, ▲ 。(《庄子》)‎ ‎(9)下面两句话分别出自《子夜》中哪个人物之口?‎ ‎①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 ‎ ‎ ▲‎ ‎②中国人办工厂,没有外国人帮助,都是虎头蛇尾。 ‎ ‎▲‎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蒲香永远流传 七色槿 ‎ 兜兜他爹带着兜兜从安徽老家一路讨要来到小蒲河村的那天,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村里 的贫协主任到镇上开会正好看见,就把爷俩带回村里,让他们在饲养处边上废弃的铁匠棚里住下了。‎ ‎ 再后来改革开放,兜兜去了南方,一时间跟小蒲河村失去了联系。十来年后,没有消息的兜兜又回到了村里,大婶们叫他搬到村外河边上的机井房去住。沿路上看热闹的大婶们亲 热地跟他打着招呼。走到村东头,狗剩他爹在家门口叫住了他,抱出来几棵白菜给他装在车上。‎ ‎ 第二天清晨,当房顶的烟囱第一次冒出炊烟的时候,兜兜和媳妇跑出屋外观看,高兴得像两个孩子似的。小蒲河满槽的春水哗哗地在身边流过,河水淹没了河边的卵石和草地,两岸边干枯的蒲苇茎中已经冒出了黄绿色的嫩芽。太阳还没有露脸,远处的杨树林子后面喷射出耀眼的霞光,河水被早霞映成了粉红色。一群鸟儿在河边觅食,听到他俩的欢笑声,它们 像喊齐了号令似的扑啦啦飞起来,随即调转方向向东飞去,在霞光中由灰褐色变成粉红。‎ ‎ 小屋的门前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每到集日,兜兜会带着他做出来的物件往蒲河桥那边的集市去卖,平日里也会在河堤上的柳树下摆上几个。这让村人们有些不是滋味,村街上闲唠嗑的人们就有了新的话题。‎ ‎ 有人说:“他一个祖传逃荒要饭的也想发财?祖坟上没那根蒿子。”‎ ‎ 有人说:“没良心的兜兜,跑回来空手套白狼赚咱们的钱来了,当年青黄不接时候他爷俩来咱村,我可是给舀了两瓢苞米的,算是喂了狼啦。”‎ ‎ 接下来的几天,先是兜兜家摆在柳树下的水壶丟了一个,第二天又丟了两个簸箕。兜兜 媳妇不敢在河堤上摆摊了,她把东西都搬回到屋里。接下来兜兜家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人,是镇上工商所的,要兜兜拿出营业执照。‎ ‎ 那天夜里,睡在温热的火炕上,兜兜跟他媳妇闲说话,兜兜说:“从我爹那辈起,我们就把小蒲河当成老家了,安徽的老家倒没怎么挂在心里。出去那几年也一直是想着它,念着它。可我现在心里慌慌的,闹不清是咋回事了,也没做错了什么,村里人为啥待咱跟以前两样了 呢? ”‎ ‎ 兜兜跟村里人疏远了,村街上很少见到他的身影,安静地生活在村外小蒲河边上的房子里。‎ ‎ 中秋节那天,一个背着三个相机的艺术家来河边拍夜景。他看见月光在波光粼粼的小蒲河上铺了一条谁也不能走的路,河面上水雾弥漫,天上一轮满月明媚而安详。河岸边有一长溜的稻田,随着秋风摇摆的稻秧像海浪一样,有一间小屋子就像停泊在海上的船。小屋的窗子透出鹅黄色的灯光,窗玻璃上长出一排蒲草,还有两个肥壮的蒲棒,还有栩栩如生的蝴蝶、‎ 蜻蜓挺立在蒲草上。美呀,真美,艺术家惊呆了。‎ ‎ 第二天,艺术家带来了他的老朋友,一位研究民俗的学者,也是艺术馆的馆长。那位研究民俗的学者看到了兜兜媳妇压在炕席底下的全部剪纸,老先生像对待珍贵文物一般,带上白手套一张一张捧起来欣赏,他说从那些剪纸中闻到了醉人的蒲香,他从中挑选出几张带回去,并坚持留下五千元钱作为定金。他让兜兜媳妇剪一套小蒲河的四季。‎ ‎ 兜兜家几张破纸卖了五千块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村里,这下子村民们彻底愤怒了。全村空前一致地统一起来,要共同对付那个异类了。‎ 河边上的那间小房子像磨盘一样压在村民们的心上,人人都觉得沉甸甸的。人们盼望着河水暴涨冲垮那间房子,盼望着平地起炸雷炸塌那间房子,盼望着那块地面裂开一道缝再合上,让那间房子彻底消失。‎ ‎ 不知从谁开始,晚上有人到河边挖沟了,就对着兜兜家的小房子挖。全村在家的汉子们晚上都去了兜兜家屋外挖沟。沟是挖得够深够宽了,但是渗出来的水却不多,村民们等不及了,把手上的锹镐换成了水桶,从河里提水往沟里灌。女人们也加入进来了,小蒲河的夜晚充满了令人心悸的泼水声。‎ ‎ 人们往河那边看去,那间房子黑着灯,窗户大敞着像睁大的眼睛,玻璃上的窗花撕得乱七八糟的。‎ ‎ 兜兜两口走了。‎ ‎ 很快就是冬天了,没有遮掩的小蒲河显得更宽了,被灌水的人们踩烂的蒲苇没来得及长起来,露着干枯的根。‎ ‎ 小蒲河村又恢复了祥和平静。‎ ‎(有刪改)‎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如将兜兜前后生活境遇进行对比,将小蒲河村村民对兜兜前后态度进行对比,将兜兜对待小蒲河村的前后情感进行对比。‎ B.文章将目光和心灵的触角深入到偏僻乡村的角角落落,展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平庸与悲哀。‎ C.小说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世道在变,人心不古。作品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揭示出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部分乡村的淳朴之风受到了冲击。‎ D.小蒲河村村民看到原本赤贫的兜兜开始发家致富,心理失衡,表达了作者对渴望共同富裕而不得的村民们的同情。‎ ‎13.请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6分)‎ ‎▲‎ ‎14.小说以“小蒲河村又恢复了祥和平静”结尾,有何作用?(6分)‎ ‎▲‎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 乐黛云 ‎ ①1937年,林语堂用英文写了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生活的艺术》。书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持续52个星期位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在美国重印40多次,被翻译成10多种不同的文字。直到今天,我国书籍还很少在国际上出现过如此盛况。这种现象说明世界需要于中国的,是不同于他们自己原有思想的另一种思想,不同于他们惯常生活方式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 ②但是,百余年来,我们很少有这样的自觉。中西文化对话中,中国面对的往往是强势文化的灌输和覆盖。中国现代文化和当代学者在国际上也常受轻视。今天,是根本改变这种局面的时候了。对中国文化来说,通过今人的自觉,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中国新思想”,是根本之道。‎ ‎ ③当代世界深陷各种冲突之中。从军事战争到经济战争,从资源争夺到社会斗争,从国际冲突到文化对峙,如何克服冲突、形成合作,是人类一直未能解决的最大问题。‎ ‎ ④中国先哲认为,个人无法独立生存,人的初始状态就是与父母和他人的关系,这首先就是一种社会合作状态。因此,社会的基因不是个人,而是人与人的关系。所谓“礼”,就是讲社会关系中的人如何存在,而非强调抽象的人。我国学者从中国文化的这个立场出发,参与世界大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种出发点已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中国学者李泽厚在《伦 理学纲要》中,更提出了中国文化的“情本体”,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的“情理”与西方“理性”的讨论,也引发西方文明对自身的反思。‎ ‎ ⑤作为欧美对外政策基础的“帝国理论”,曾经带来三个世纪的战争灾难,已经走到尽头。中国哲学家赵汀阳,几年前出版《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描述了一个不同于 帝国理论的、拥有普世正当性的中国的世界秩序模式。中国古代的“天下”,不同于西方以 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利益博弈模式,而是一个“至大无外”的思考单位,从“天下一国一家” 这样由大至小的方向,思考如何实现各个层次的和谐。‎ ‎ ⑥“天下体系”不承认存在着无法被理解的“绝对他者”,而相信每个他者都是这个至大无外的“天下”的组成部分,因此就排除了不可通约的、绝对的“文明的冲突”,而这种 认识正是今日世界所急需的。从此,“天下体系”作为不同于长期拥有文化霸权的“帝国理论”的另一种可替代的概念和思考方式,逐渐引起世界思想界重视。当然,其中也不乏质疑和不同意见,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学者从中国文化引发出来的新思想,已经引起世界性的重视和讨论。‎ ‎ ⑦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而是在长期互动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双向自由选择逐渐形成的。中国文化面向世界, 与他种文化进行对话沟通,已有悠久的历史。18世纪以来,中国文化通过伏尔泰、莱布尼兹、 荣格、白璧德、布莱希特等人吸收,包括误读和改写,才真正进入西方文化主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 ⑧当西方学者吸收中国文化时,首先不是大量知识的掌握,而是一种灵感的共鸣,需要从各自的需要和文化处境出发。我们必须重视长期以来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尊重对方的处境、意愿和兴趣,而不是主观地强加于人。同时也必须看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识,虽然本来就是真知与误解并存,自有其片面性,但这些认识也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异文化视角,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认识。‎ ‎ ⑨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必须看到我们所说的复兴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发展,这种复兴和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我们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也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这就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的根本出发点。‎ ‎(摘编自《人民网》2013年8月6日,有刪减)‎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语堂写了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书,被翻译成英文和10多种不同的文字,在美国重印40多次。‎ B.在中西文化对话中,中国面对的往往是强势文化的灌输和覆盖,中国文化和学者在国际上常受轻视。‎ C.“天下体系”否认无法被理解的“绝对他者”的存在,认为每个他者都是“天下”的组成部分。‎ D.从中国文化的立场出发,我国学者参与世界大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已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列举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的事例,说明世界需要多元思想。‎ B.通过今人的自觉,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中培育出“中国新思想”,是中国文化改变与西方文化对话地位的根本之道。‎ C.当代世界深陷各种冲突之中,说明作为欧美对外政策基础的“帝国理论”,已经走到尽头。‎ D.中国文化只有通过西方文化精英的吸收,包括误读和改写,才真正对西方文化产生较大影响。‎ ‎17.请简要概括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的原因。(6分)‎ ‎▲‎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潜水钟:古老的水下呼吸装置 夏爱兰 ‎ ①水下世界神秘莫测,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生物,还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宝藏”,令众多探险家心驰神往。探寻水底的秘密,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 ‎ ②1637年,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便有关于当时潜水技术要领的记载,但由于那个时期并未发明橡胶,人们潜水时所穿的衣服仅仅是常规的衣服而已,主要作用是保温,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潜水服。‎ ‎ ③16世纪,人们发明了一种叫潜水钟的装置,其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水下呼吸装置。潜水钟因其底部开口,形似钟,故得此名。事实上,关于类似于潜水钟结构的设想,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他曾设想将一个巨大的“壶”倒置后沉入海底,在水压的作用下,壶中的空气体积会有一定程度的压缩。而潜水者可以在水中通过苇管呼吸壶中的空气,从而延长在水下的时间。‎ ‎ ④其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说明。将一根蜡烛固定在一个罐头盒子上,点燃蜡烛后拿一只玻璃杯将蜡烛罩住,按入水中,会观察到蜡烛依然保持燃烧状态。这是因为水 将玻璃杯中的空气隔离,空气无法排出杯外,在有氧气的环境下蜡烛可持续燃烧。潜水钟的原理亦是如此。‎ ‎ ⑤然而这些潜水钟有着一个明显的缺点,钟内空气有限,潜水人员无法在水中停留较长时间。因此,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往钟内供应新的空气,才能延长潜水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难点,1771年,一位英国工程师约翰•斯梅顿便发明了一种空气泵。它可以通过软管连接到潜水钟上,向钟内源源不断地提供空气。但它累赘的设计,还是大大限制了人类在水下世界大展 拳脚。就在空气泵诞生后的第二年,法国科学家菲雷米内特就设计出了一个可以让人自由活动,并能实现“再呼吸”的装置。能让人实现在水底的“循环呼吸”。在头盔上,菲雷米内特设置有两根管子,一根用来吸气,另一根用来呼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独立封闭的氧气装置。‎ ‎ 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潜水钟也有了较大的改进。现代潜水钟能潜入更深的海域,用于接送潜水员进出水下工作场所,类似于升降机,潜水员可走出舱外,开展水下建筑工程、海上钻油台的维修工作,以及海上救援工作。现代潜水钟的设计更加优良且复杂,舱内有供气控制台、照明灯、潜水电话和潜水装置,并通过一根带子与水面工作船相连。一般在外表面还设有观察窗,用于潜水钟里的人员对外面正在工作的潜水员进行监护。‎ ‎ ⑦在长达4个世纪的时间,各式各样的潜水装置被人们发明出来,比如水肺、氧气瓶、潜水服、空心潜水球、载人潜水器等。装备的不断完善,使得潜水纪录也在不断被人们刷新,人类对水下世界也有了更好的认识。‎ ‎(摘自《新华网》2019年8月20日,有改动)‎ ‎18.下列对文中“潜水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6世纪人们发明的一种叫潜水钟的装置,其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潜水装置。‎ B.亚里士多德曾将一个巨大的“壶”倒置后沉入海底,而潜水者可以在水中通过苇管呼吸壶 中的空气,从而延长在水下的时间。‎ C.1771年法国科学家菲雷米内特就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台独立封闭的氧气装置。‎ D.现代潜水钟能潜入更深的海域,用于接送潜水员进出水下工作场所,用途更广泛。‎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便有关于当时潜水技术要领的记载,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探索潜水技术。‎ B.起初的潜水钟钟内空气有限,潜水人员无法在水中停留较长时间,因此后来的发明者对此不断进行了改良。‎ C.在长达4个世纪的时间,各式各样的潜水钟被人们发明出来,比如水肺、潜水服等。‎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潜水钟的设计更加优良且复杂,潜水钟活动范围更广,功能更强。‎ ‎20.根据文本,概括1771年前的古代潜水钟的特点。(6分)‎ ‎▲‎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 鸦片战争虽已走进历史,《辛丑条约》似乎也成回忆。然而当下的国内外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南海局势波谓云诡,西方敌对势力咄咄相逼;内有港独箱狂暴力,台独挟洋自重…… 尽管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考验,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势头锐不可当。‎ ‎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会是一马平川。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