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附解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附解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关于下列测量工具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 A.刻度尺使用前应观察零刻线是否磨损 ‎ B.天平在测量前应该调节横梁平衡 ‎ C.量筒在使用时不必观察刻度线 ‎ D.电压表应该跟被测用电器串联 ‎2.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3.如图所示是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高铁运行时刻表,根据表中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铁全程运行‎1318km ‎ B.高铁从北京南站至枣庄站的平均速度为‎250.8km/h ‎ C.高铁在无锡东站停车时间为10min ‎ D.高铁从南京南站到常州北站的运行速度比从北京南站至枣庄站的平均速度快 ‎4.晓彤利用节假日骑自行车到郊外旅行,经过不同的路段,有不同的速度。如图所示是晓彤在不同路段的路程﹣﹣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8‎ A.晓彤在A段的骑行速度最快 ‎ B.晓彤在D段的骑行速度最快 ‎ C.晓彤在C段处于休息状态 ‎ D.晓彤在B段的骑行速度为‎10m/s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吉他演奏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 B.小提琴和双簧管演奏同一乐曲的音色是相同的 ‎ C.所有的固、液、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的传播介质 ‎ D.噪声既有不利的地方,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 ‎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 C.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 ‎ D.透过一张透明塑料纸上的水珠看到的字放大了 ‎7.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B. ‎ C. D.‎ 38‎ ‎8.晓彤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提醒大家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否则容易引发森林大火,这是因为(  )‎ A.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折射后会聚到树木上 ‎ B.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折射到树木上 ‎ C.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反射到树木上 ‎ D.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反射后发散到树木上 ‎9.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又很快形成,原因是(  )‎ A.饮料瓶密闭不严,有饮料流出 ‎ B.饮料瓶中的饮料蒸发产生的 ‎ C.饮料瓶温度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产生的 ‎ D.饮料瓶温度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10.在“冰城”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嘴中呼出的“白气”是凝华现象 ‎ B.用雪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是汽化现象 ‎ C.雪的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 ‎ D.冰放在手上熔化了,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11.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图:墙上出现手影﹣手挡住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路径 ‎ B.如图:从不同角度能看见光屏上的实像﹣光发生镜面反射 ‎ C.如图:平行光经凹透镜后的现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 38‎ D.如图: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小猫,同时小猫通过平面镜也看到小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12.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  )‎ A.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C.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存在温差 ‎13.下列过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是(  )‎ A.将壶中的冷水烧成开水 ‎ B.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 ‎ C.反复捶打铁片 ‎ 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 ‎14.初春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 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 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 D.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 ‎15.关于热机的能量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 B.将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 C.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D.主要目的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16.如图所示,下面给出了四种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情形,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的是(  )‎ A. B. ‎ 38‎ C. D.‎ ‎17.关于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小磁针放在某一空间,若小磁针偏离南北方向,说明这个空间存在磁场 ‎ 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都不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 C.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一些曲线 ‎ D.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S极发出,回到磁体N级 ‎18.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禁止在市区建设移动通信基站 ‎ B.把家用电器集中安放在厨房 ‎ C.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 ‎ D.使用电器时,离电器越近,受电磁波的辐射越小 ‎19.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以下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出膛的子弹射穿木板,以更快的速度继续前进 ‎ B.电水壶里的水沸腾了,给该电水壶断电,水的沸腾却永远不会停止 ‎ C.两个斜面相对接,小球从左斜面滚下后,继续冲上右斜面 ‎ D.孤岛上被人们遗忘的一只机械表,默默地走了几十年 ‎20.下列关于原子核聚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 ‎ B.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 ‎ C.大量的氢原子核聚变时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 D.目前人类还不能有效控制原子核聚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50分)‎ ‎2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竹排“游”是以   为参照物,青山“走”又是以   为参照物。‎ ‎22.学习物理要学会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会科学地猜想与假设,要学习设计实验、   ,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还要学会合作交流、评估等这些科学探究的环节。‎ ‎23.如图所示是汽车里配有的速度计,指针所指的示数表示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km/h,若汽车保持这个速度行驶,经过3h能行驶的路程是   m。‎ 38‎ ‎24.在一张白纸上画片草地,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草地上,晓彤和小雪通过不同的操作使小球进人“洞”中,晓彤的方法是: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请你回答小雪使小球进人“洞”中的操作是:   ;晓彤和小雪的操作都能使小球进入“洞”中,说明   。‎ ‎25.如图所示,野兔在草地上以‎18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到达树洞所需时间是   s,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秃鹰若想追上野兔,其速度应不小于   m/s。‎ ‎2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我们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然后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发现随着钟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人钟罩内,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可得   。‎ ‎27.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的针孔照相机,它的成像原理是   ,使用该照相机给小雪照相,保持小雪及照相机的位置不变,若想使所成的像大一些,你的操作是   。‎ ‎28.如图所示,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0,则反射角是   ,如果平面镜围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10°,则反射角是   。‎ 38‎ ‎29.晓彤在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是‎5m。现在使用一个平面镜(如图所示),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是‎3m,晓彤到镜子的距离应该是   m;若此时哓彤向平面镜方向移动‎0.5m,则晓彤到平面镜中的视力表的距离是   m。‎ ‎30.小雪白天在家中完成作业时,看到正挂在竖直墙壁上的钟表在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平面镜中所成像如图所示,则钟表此时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时   分。‎ ‎31.在认识透镜的学习中,晓彤想知道手中的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于是用手摸镜片的办法来判断,晓彤的做法是   的(选填“合理”或“不合理”)。晓彤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凸透镜与太阳光的位置关系是   。‎ ‎32.如图所示是冰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冰的熔点是   ,图象中的   段跟冰的熔化过程相对应。‎ ‎33.在“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实验中,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如图所示),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当玻璃板恰好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玻璃板的重力,该实验说明   。‎ 38‎ ‎34.在玻璃试管里装上一小半的沙子,将温度计插在沙子中,如图所示。用力晃动试管十余下,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是用   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35.在荒岛上。鲁滨逊用甘蔗酿出了美味的甘蔗酒。如果从甘蔗酒中提炼酒精,需要经历的物态变化有   。‎ ‎36.在“测量矿石密度”实验中,从同一标本上取下三块矿石,通过测量分别得到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m1=‎12g,V1=‎2.5cm3,剩下的两组数据记录在纸上了(如图),请梳理出其中一组数据填入空中   (要带单位),梳理的依据是   。‎ ‎37.‎42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   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可将   kg水从‎20℃‎加热到‎80℃‎.[酒精的热值3.0×107J/kg,水的比热容4.2×103J/(kg•℃)]‎ ‎38.热机效率是   与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热机效率是用来描述   的物理量。‎ ‎39.用带电体去吸引轻小纸屑,有的纸屑接触带电体后又很快弹开,这是因为   。如图所示是闪电电流通过避雷针的示意图,此时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是   (选填“大地流向云层”、“云层流向大地”或“无法确定”)。‎ 38‎ ‎40.晓彤对家中晚上的用电情况进行测试。测试前,家中电能表的示数如图(a)所示,晚上家人都休息时,电能表是示数如图(b)所示,则该晚晓彤家消耗电能   kW•h,若以每度电0.51元计算,应缴电费   元。‎ ‎41.将标有“2.5V‎0.3A”和“3.8V‎0.3A”的灯泡串联在某电源上,两灯泡   都正常发光,将两灯泡并联在某一电源上,两灯泡   都正常发光(选填“能”或“不能”)。‎ ‎42.如果将两只标有“2.5V‎0.3A”的相同灯泡串联在2.5V电压的电路中,则每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若灯丝的电阻不变,每只灯泡的实际功率是   W。‎ ‎43.家庭电路触电多为低压触电(如图所示),只要   低压带电体,就不会发生低压触电事故;发生触电事故的第一时间应采取的措施是   。‎ ‎44.用λ表示电磁波的波长,f表示电磁波的频率,c表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则三者的关系式是   ;电磁波的应用虽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但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影响,已成为一种   。‎ ‎45.永动机不可能制作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违背了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而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说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   。‎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46.如图所示,太阳光跟地面成60°角,晓彤想用一个平面镜把太阳光竖直反射到井底,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38‎ ‎47.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方向,注明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48.如图所示,已给出人射光和出射光请你在(a)、(b)两盒内分别填上适当的透镜。‎ ‎49.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如图中的电灯、开关和插座(插座准备接大功率用电器)接入家庭电路中。‎ ‎50.请你在图中的方框内设计一个“病房呼叫电路”电路图,病人在病床按下开关,医护人员在值班室能够听到铃声,并通过灯泡的发光可以判断哪个病床在呼叫(两个病床即可)。‎ 38‎ ‎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关于下列测量工具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 A.刻度尺使用前应观察零刻线是否磨损 ‎ B.天平在测量前应该调节横梁平衡 ‎ C.量筒在使用时不必观察刻度线 ‎ D.电压表应该跟被测用电器串联 ‎【分析】根据对常见测量工具或仪表使用方法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A、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应从其它整格刻线量起。故A正确;‎ B、天平在使用之前首先要调节横梁使其平衡,然后才能正确测量物体质量。故B正确;‎ C、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使用量筒时要观察量筒的刻度线,明确量程和分度值。故C错误;‎ D、电压表是测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仪表,需要与用电器并联使用。故D错误。‎ 故选:C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测量工具、仪表使用方法的掌握,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 ‎2.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答】解:‎ A、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B、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38‎ C、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即处于运动状态。符合题意;‎ D、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关着的车门,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3.如图所示是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高铁运行时刻表,根据表中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铁全程运行‎1318km ‎ B.高铁从北京南站至枣庄站的平均速度为‎250.8km/h ‎ C.高铁在无锡东站停车时间为10min ‎ D.高铁从南京南站到常州北站的运行速度比从北京南站至枣庄站的平均速度快 ‎【分析】(1)(3)根据表格分析解答;‎ ‎(2)(4)从表格中读出相应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高铁从南京南站到常州北站的运行速度、从北京南站至枣庄站的平均速度,然后比较。‎ ‎【解答】解:‎ A、根据表中给出的信息可知,高铁全程运行‎1318km,故A正确;‎ B、据表可知,高铁从北京南站至枣庄站所用时间t1=9:31﹣7:00=2h31min,路程s1=‎627km,‎ 则平均速度为v1==≈‎249.1km/h,故B错误;‎ C、根据表中给出的信息可知,高铁在无锡东站停车时间为11:55﹣11:54=1min,故C错误;‎ D、高铁从南京南站到常州北站所用的时间t2=11:35﹣11:03=32min,路程s2=‎1153km﹣‎1023km=‎130km,‎ 则平均速度为v2===‎‎243.75km/h 38‎ ‎,比较可知,高铁从南京南站到常州北站的运行速度比从北京南站至枣庄站的平均速度慢,故D错误。‎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和公式的运用计算能力,基础性题目,注意单位的换算。‎ ‎4.晓彤利用节假日骑自行车到郊外旅行,经过不同的路段,有不同的速度。如图所示是晓彤在不同路段的路程﹣﹣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晓彤在A段的骑行速度最快 ‎ B.晓彤在D段的骑行速度最快 ‎ C.晓彤在C段处于休息状态 ‎ D.晓彤在B段的骑行速度为‎10m/s ‎【分析】由公式v=可知,在时间一定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在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解答】解:‎ AB、由图可知,A段、D段和E段的时间都为50s,但E段通过的路程最大,D段通过的路程最小,由公式v=知,E段的速度最快,D段的速度最慢。故A、B均错误;‎ C、由图知,C段的路程为0,所以其速度为0,说明处于休息状态。故C正确;‎ D、由图象知,B段的路程是‎1000m﹣‎500m=‎500m,运动时间是150s﹣50s=100s,‎ 因为v=,所以B段的速度:vB==‎5m/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路程时间图象的识别能力,某一段的速度应是图象中路程之差除以时间之差,不能是某一点的路程除以时间。‎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吉他演奏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 38‎ B.小提琴和双簧管演奏同一乐曲的音色是相同的 ‎ C.所有的固、液、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的传播介质 ‎ D.噪声既有不利的地方,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则吉他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小提琴和双簧管演奏同一曲子时,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有的固、液、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的传播介质,故C正确;‎ D、噪声是人们讨厌的声音,但是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是变害为利,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以及特征,传播,以及噪声的利用,是一道基础题。‎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 ‎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 C.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 ‎ D.透过一张透明塑料纸上的水珠看到的字放大了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是平面镜成像,属光的反射,不合题意;‎ 38‎ C、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透过一张透明塑料纸上的水珠看到的字放大了,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ACD。‎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注意“影子”和“倒影”的原理是不同的。‎ ‎7.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B. ‎ C. D.‎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A、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故A图不正确。‎ B、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B图不正确。‎ C、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故C图不正确。‎ D、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D图正确。‎ 故选:D。‎ ‎【点评】‎ 38‎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符合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8.晓彤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提醒大家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否则容易引发森林大火,这是因为(  )‎ A.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折射后会聚到树木上 ‎ B.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折射到树木上 ‎ C.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反射到树木上 ‎ D.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反射后发散到树木上 ‎【分析】透明圆塑料瓶装水后,中间后而边缘薄,类似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将太阳光折射后会聚到树木上,如果热量集中,容易引发森林大火,造成火灾。‎ 故选:A。‎ ‎【点评】此题联系实际考查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物理知识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同学们要注意思考、积累。因此在森林中旅游,导游向你建议,不要随意丢弃玻璃瓶,就是这个道理。‎ ‎9.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又很快形成,原因是(  )‎ A.饮料瓶密闭不严,有饮料流出 ‎ B.饮料瓶中的饮料蒸发产生的 ‎ C.饮料瓶温度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产生的 ‎ D.饮料瓶温度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又很快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子壁,在其外表面液化为小水滴。‎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0.在“冰城”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嘴中呼出的“白气”是凝华现象 ‎ B.用雪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是汽化现象 ‎ 38‎ C.雪的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 ‎ D.冰放在手上熔化了,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A、嘴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 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 D、冰属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1.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图:墙上出现手影﹣手挡住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路径 ‎ B.如图:从不同角度能看见光屏上的实像﹣光发生镜面反射 ‎ C.如图:平行光经凹透镜后的现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 D.如图: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小猫,同时小猫通过平面镜也看到小明﹣﹣‎ 38‎ 反射时光路可逆 ‎【分析】自然界中的光现象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筷子变弯、光的色散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墙上出现手影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明的手,在手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形成手影,故A正确。‎ B、从不同角度能看见光屏上的实像是漫反射,故B错误;‎ C、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光经凹透镜后变的发散,故C正确;‎ D、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的,如果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小猫,则小猫通过平面镜也看到小明,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路可逆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2.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  )‎ A.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C.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存在温差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1)物质是有分子组成;(2)分子之间有作用力;(3)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A、分子之间有作用力,但是分子之间有作用力不是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故A不正确;‎ 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于是产生了扩散现象,故B正确;‎ C、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的时候,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但这不是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故C不正确;‎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存在温差,这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与扩散现象无关。故D不正确。‎ 38‎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扩散现象的特点,是中考的热点。‎ ‎13.下列过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是(  )‎ A.将壶中的冷水烧成开水 ‎ B.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 ‎ C.反复捶打铁片 ‎ 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解:A、将壶中的冷水烧成开水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符合题意;‎ B、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跳动,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C、反复锤打铁片,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是压缩空气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是考查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是中考热点,属于易错题目。‎ ‎14.初春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 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 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 D.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 ‎【分析】水的比热容最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防止秧苗冻伤。泥土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比较快,有利于秧苗生长。‎ ‎【解答】解: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傍晚多灌水,当夜晚温度降低时,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水放出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比较少,不至于使秧苗受冻。‎ 在早晨把稻田内的水排出,稻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泥土的比热容小,泥土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快,有利于秧苗的生长。‎ 故选:B。‎ ‎【点评】本题利于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操作考查物理知识,体现了生产和物理的密切关系,体现了物理服务于生活生产。‎ ‎15.关于热机的能量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8‎ A.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 B.将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 C.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D.主要目的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在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热机就是把燃料燃烧得到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在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做功冲程中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热机工作提供动力,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以及燃料燃烧的能量转化,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16.如图所示,下面给出了四种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情形,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的是(  )‎ A. B. ‎ C. D.‎ ‎【分析】(1)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正确连接方式是连接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哪一段电阻丝被接入电路中是由下面的接线柱决定的,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就是下面被连接的接线柱与滑片P之间的部分。‎ ‎(2)当滑片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长,则电阻变大,变短则电阻变小。‎ ‎【解答】解:A、滑动变阻器接入了左半段,滑片左移,连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变小。不符合题意。‎ B、滑动变阻器接入了左半段,滑片左移,连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变小。不符合题意。‎ C、滑动变阻器接入了右半段,滑片左移,连入电路的电阻丝变长,电阻变大。符合题意。‎ D、滑动变阻器为定值电阻接入了电路,滑片移动,连入电路的电阻丝不变,电阻不变。不符合题意。‎ 38‎ 故选:C。‎ ‎【点评】①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取决于接入电路的下面接线柱,和上面接入电路的接线柱无关。‎ ‎②本题明确接入电路的部分,然后判断滑片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的变化,来判断电阻的变化。‎ ‎17.关于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小磁针放在某一空间,若小磁针偏离南北方向,说明这个空间存在磁场 ‎ 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都不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 C.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一些曲线 ‎ D.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S极发出,回到磁体N级 ‎【分析】(1)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即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放入小磁针的指向进行判断;‎ ‎(2)根据磁场的特点进行分析,即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作用发生的;‎ ‎(3)根据理想模型方法的思路进行分析,即为了人们可以形象直观的认识磁场,科学家通过想象引入了磁感线;‎ ‎(4)根据磁场的特点进行分析,磁场包括磁体内部和外部。‎ ‎【解答】解:A、因为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南北方向,所以如果偏离南北方向,一定有磁场作用,故A正确;‎ 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故B错误;‎ C、磁感线是科学家为了研究起来形象、直观,是通过想象而描绘出来的,所以不是真实存在的,故C错误;‎ D、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产生的,知道磁感线的由来,以及磁感线方向的确定。‎ ‎18.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禁止在市区建设移动通信基站 ‎ B.把家用电器集中安放在厨房 ‎ C.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 ‎ D.使用电器时,离电器越近,受电磁波的辐射越小 ‎【分析】过量的电磁波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据此分析每个选项。‎ 38‎ ‎【解答】解:‎ A、手机通讯就是利用移动通信基站的,距离通讯基站越近,手机的通话质量就越高,可以在市区建设移动通信基站,故A错误;‎ B、家用电器虽然会产生电磁波,但有些用电器不能安在厨房,比如电视机、空调等,故B错误;‎ C、手机能接受和发射电磁波,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故C正确;‎ D、使用电器时,离电器越近,受电磁波的辐射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和防止,是一道基础题。‎ ‎19.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以下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出膛的子弹射穿木板,以更快的速度继续前进 ‎ B.电水壶里的水沸腾了,给该电水壶断电,水的沸腾却永远不会停止 ‎ C.两个斜面相对接,小球从左斜面滚下后,继续冲上右斜面 ‎ D.孤岛上被人们遗忘的一只机械表,默默地走了几十年 ‎【分析】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 ‎【解答】解:A、子弹射穿木板的情景,子弹高速运动,说明子弹具有动能,由于摩擦生热会使动能减小,它的速度减慢,故A错误;‎ B、在电水壶的使用过程中,消耗了电能,而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断电后,水不再吸收热量,水的沸腾会停止,故B错误;‎ C、两个斜面相对接,小球从左斜面滚下后,由于具有动能,会继续冲上右斜面,故C正确;‎ D、机械表工作靠表内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机械能,几天就会消耗完毕,不会默默地走了几十年,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熟知能量守恒定律,并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20.下列关于原子核聚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 ‎ B.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 ‎ C.大量的氢原子核聚变时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 D.目前人类还不能有效控制原子核聚变 38‎ ‎【分析】(1)核聚变,即氢原子核(氘和氚)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氦)时放出巨大的能量。‎ ‎(2)在超高温条件下氢的原子核发生了聚变。‎ ‎(3)原子核在聚变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4)人们现在还不能进行受控核聚变,这主要是因为进行核聚变需要的条件非常苛刻。‎ ‎【解答】解:A、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不是任意的原子核就能发生核聚变,符合题意。‎ B、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发生聚变。不合题意。‎ C、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从一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不合题意。‎ D、发生核聚变需要在1亿度的高温下才能进行,因此又叫热核反应。可以想象,没有什么材料能经受得起1亿度的高温。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核聚变的知识,要认识核能、利用核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50分)‎ ‎2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竹排“游”是以 青山 为参照物,青山“走”又是以 竹排 为参照物。‎ ‎【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竹排相对于青山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照物;‎ 两岸的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不断变化,则“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青山;竹排。‎ ‎【点评】知道: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是解题的关键。‎ ‎22.学习物理要学会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会科学地猜想与假设,要学习设计实验、 制订计划 ,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分析论证,还要学会合作交流、评估等这些科学探究的环节。‎ ‎【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的掌握解答。‎ ‎【解答】‎ 38‎ 解: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细心观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其中交流与合作是贯穿整个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故答案为:制订计划;收集证据。‎ ‎【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一道基础题。‎ ‎23.如图所示是汽车里配有的速度计,指针所指的示数表示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60 km/‎h,若汽车保持这个速度行驶,经过3h能行驶的路程是 1.8×‎105 ‎m。‎ ‎【分析】根据标志牌读出汽车的速度,再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读出汽车的速度为v=‎60km/h,‎ 由v=得汽车保持这个速度行驶,经过3h能行驶的路程:‎ s=vt=‎60km/h×3h=‎180km=1.8×‎105m;‎ 故答案为:60;1.8×10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的计算和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24.在一张白纸上画片草地,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草地上,晓彤和小雪通过不同的操作使小球进人“洞”中,晓彤的方法是: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请你回答小雪使小球进人“洞”中的操作是: 小球不动,拉动纸板,使小球进入洞中 ;晓彤和小雪的操作都能使小球进入“洞”中,说明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要先确定研究对象,再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使小球进洞的方法: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以纸板为参照物,小球相对纸板运动;‎ 也可以小球不动,拉动纸板,使小球进入洞中,以小球为参照物,纸板相对小球运动;‎ 两种方法中小球的运动结果是相同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小球不动,拉动纸板,使小球进入洞中;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38‎ ‎25.如图所示,野兔在草地上以‎18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到达树洞所需时间是 2.8 s,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秃鹰若想追上野兔,其速度应不小于 ‎57.1 ‎m/s。‎ ‎【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分别求出秃鹰与野兔到达树洞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可求秃鹰若想追上野兔的最小速度。‎ ‎【解答】解:野兔跑的距离:s1=‎50m,野兔速度v1=‎18m/s,‎ 由v=得,野兔到洞口的时间:‎ t1===2.8s,‎ 秃鹰若想追上野兔,所用时间不能大于2.8s,‎ 秃鹰的最小速度:‎ v′===≈‎57.1m/s。‎ 故答案为:2.8;57.1。‎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秃鹰到树洞的距离是秃鹰到兔子的距离与兔子到树洞的距离之和是关键。‎ ‎2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我们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然后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发现随着钟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人钟罩内,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可得 真空不能传声 。‎ 38‎ ‎【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人钟罩内,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强,根据这个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此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可得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需要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也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27.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的针孔照相机,它的成像原理是 光的直线传播 ,使用该照相机给小雪照相,保持小雪及照相机的位置不变,若想使所成的像大一些,你的操作是 把内套筒远离小孔,像距变大,看到的像变大 。‎ ‎【分析】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明亮的室外,塑料薄膜在暗室内,让光线通过小孔进入筒内,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把内套筒远离小孔,像距变大,看到的像变大。‎ ‎【解答】解: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的针孔照相机,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明亮的室外,塑料薄膜在暗室内,让光线通过小孔进入筒内,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把内套筒远离小孔,像距变大,看到的像变大;使用该照相机给小雪照相,保持小雪及照相机的位置不变,若想使所成的像大一些,操作是把内套筒远离小孔,像距变大,看到的像变大。‎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把内套筒远离小孔,像距变大,看到的像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常见题目。‎ ‎28.如图所示,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0,则反射角是 60° ,如果平面镜围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10°,则反射角是 50° 。‎ ‎【分析】‎ 38‎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如果保持入射光线不动,使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动10°角时,即入射角减小10°时,则入射角变为60°﹣10°=5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变为50°。‎ 故答案为:60°;5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以及利用反射定律对反射角和入射角进行计算。‎ ‎29.晓彤在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是‎5m。现在使用一个平面镜(如图所示),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是‎3m,晓彤到镜子的距离应该是 ‎2 ‎m;若此时哓彤向平面镜方向移动‎0.5m,则晓彤到平面镜中的视力表的距离是 ‎4.5 ‎m。‎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要求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是‎5m,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距离是‎5m,已知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是‎3m,‎ 所以人在平面镜和视力表之间,视力表在人身后‎1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2m。‎ 若此时哓彤向平面镜方向移动‎0.5m,则此时晓彤距离平面镜为‎2m﹣‎0.5m=‎1.5m,‎ 则他到平面镜中的视力表的距离为‎1.5m+‎3m=‎4.5m。‎ 故答案为:2;4.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平面镜有两个重要的应用:一是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二是成像。检查视力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增大视觉空间。‎ ‎30.小雪白天在家中完成作业时,看到正挂在竖直墙壁上的钟表在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平面镜中所成像如图所示,则钟表此时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2 时 17 分。‎ 38‎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可以利用12减去表的时间可求;还可以利用12点与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 ‎【解答】解:镜子中的时间为9:43,‎ 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顺序颠倒,故钟表此时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12:00﹣9:43=2:17,‎ 故答案为:2;17。‎ ‎【点评】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实际问题。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掌握做题方法。解答此类题也可以把纸翻过来看。‎ ‎31.在认识透镜的学习中,晓彤想知道手中的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于是用手摸镜片的办法来判断,晓彤的做法是 不合理 的(选填“合理”或“不合理”)。晓彤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凸透镜与太阳光的位置关系是 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 。‎ ‎【分析】(1)中间厚、两边薄的说明是凸透镜(不提倡用手摸,可直接观察)。‎ ‎(2)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另一侧能得到最小最亮的点说明是凸透镜,出现一个暗圈的是凹透镜。‎ ‎【解答】解:不提倡用手摸,可直接观察,晓彤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光源)移动,另一侧能得到最小最亮的点说明是凸透镜,出现一个暗圈的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不合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 ‎【点评】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集中区别的方法:观察法,阳光聚焦法,成像法,放大镜法等等。‎ ‎32.如图所示是冰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冰的熔点是 ‎0℃‎ ,图象中的 BC 段跟冰的熔化过程相对应。‎ 38‎ ‎【分析】(1)在熔化图象中,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为熔点。‎ ‎(2)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为熔化过程。‎ ‎【解答】解:从图象上看,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的熔点为‎0℃‎,‎ 从图象上看,AB段还没有开始熔化,因此是冰吸热升温过程,BC段冰吸热逐渐熔化成水,此时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则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跟冰的熔化过程相对应。‎ 故答案为:‎0℃‎;BC。‎ ‎【点评】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考查经常是以图象题为主,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将图象与实际过程联系起来。是中考的常见题型。‎ ‎33.在“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实验中,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如图所示),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当玻璃板恰好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玻璃板的重力,该实验说明 分子间有引力 。‎ ‎【分析】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可以从分子间的作用力上来分析。‎ ‎【解答】解:‎ 由于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使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小于了分子直径的10倍;故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故答案为:大于;分子间有引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了解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38‎ ‎34.在玻璃试管里装上一小半的沙子,将温度计插在沙子中,如图所示。用力晃动试管十余下,观察到的现象是 温度计的示数升高 。这是用 做功 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解答】解:‎ 将装有一小半沙子的试管用力晃动多次,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升高,‎ 是由于沙子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沙子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做功。‎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内能的改变方法理解和掌握,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35.在荒岛上。鲁滨逊用甘蔗酿出了美味的甘蔗酒。如果从甘蔗酒中提炼酒精,需要经历的物态变化有 汽化、液化 。‎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用甘蔗酒中提炼酒精的主要工艺是“蒸馏”因为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加热后甘蔗酒中的酒精先由液态变为气态经历汽化过程,被收集起来的酒精正确,在放热液化为液态的酒精。‎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定义的理解,属于基础性的考查。‎ ‎36.在“测量矿石密度”实验中,从同一标本上取下三块矿石,通过测量分别得到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m1=‎12g,V1=‎2.5cm3,剩下的两组数据记录在纸上了(如图),请梳理出其中一组数据填入空中 m2=‎30g,V2=‎6.1cm3 (要带单位),梳理的依据是 ρ=和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 38‎ ‎【分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根据第一组数据,利用ρ=计算出矿石的密度,然后选择图中数据计算即可。‎ ‎【解答】解:矿石的密度是ρ===‎4.8g/cm3,‎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所以其质量与体积之比应为‎4.8g/cm3或4.8×‎103kg/m3时,‎ 计算可知,≈‎4.9g/cm3,与‎4.8g/cm3比较接近,‎ 所以,m2=‎30g,V2=‎6.1cm3。‎ 故答案为:m2=‎30g,V2=‎6.1cm3;ρ=和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点评】此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37.‎42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 1.26×106 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可将 ‎5 kg水从‎20℃‎加热到‎80℃‎.[酒精的热值3.0×107J/kg,水的比热容4.2×103J/(kg•℃)]‎ ‎【分析】知道焦炭的质量和焦炭的热值,利用公式Q放=mq可计算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又知道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度和末温度,根据Q放=Q吸=cm△t可计算水的质量。‎ ‎【解答】解:完全燃烧酒精放出的热量:‎ Q放=mq=‎0.042kg×3.0×107J/kg=1.26×106J。‎ 因为Q吸=cm△t=Q放,‎ 所以m===‎5kg。‎ 故答案为:1.26×106;5。‎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公式和吸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难度不大。‎ ‎38.热机效率是 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 与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热机效率是用来描述 热机性能 的物理量。‎ ‎【分析】根据对热机效率定义的理解可做出解答。热机的效率是判断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解答】‎ 38‎ 解:由热机效率的概念可知,热机效率是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热机效率是用来描述热机性能的重要物理量。‎ 故答案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热机性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热机效率的概念及物理含义的理解,属基础题。‎ ‎39.用带电体去吸引轻小纸屑,有的纸屑接触带电体后又很快弹开,这是因为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如图所示是闪电电流通过避雷针的示意图,此时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是 云层流向大地 (选填“大地流向云层”、“云层流向大地”或“无法确定”)。‎ ‎【分析】(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解答】解:‎ ‎(1)碎纸屑被吸引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有的纸屑接触带电体后“弹开”,是因为这些纸屑带上和带电体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缘故;‎ ‎(2)物理学中规定: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已知云层带正电荷,避雷针的尖端不断地向空中释放电子,电子运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因此电流的方向是从云层流向大地。‎ 故答案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云层流向大地。‎ ‎【点评】知道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电流方向的规定解决此类题目很关键。‎ ‎40.晓彤对家中晚上的用电情况进行测试。测试前,家中电能表的示数如图(a)所示,晚上家人都休息时,电能表是示数如图(b)所示,则该晚晓彤家消耗电能 4.8 kW•h,若以每度电0.51元计算,应缴电费 2.45 元。‎ 38‎ ‎【分析】b电能表的示数减去a电能表的示数,即为该晚晓彤家消耗电能,又知道电价,可求应缴的电费。‎ ‎【解答】解:‎ 由图知,晓彤家该晚消耗的电能:‎ W=1346.8kW•h﹣1342.0kW•h=4.8kW•h,‎ 晓彤家该晚应缴电费:‎ ‎0.51元/kW•h×4.8kW•h=2.448元≈2.45元。‎ 故答案为:4.8;2.45。‎ ‎【点评】本题考查了消耗电能和电费的计算,是一道基础题目。‎ ‎41.将标有“2.5V‎0.3A”和“3.8V‎0.3A”的灯泡串联在某电源上,两灯泡 能 都正常发光,将两灯泡并联在某一电源上,两灯泡 不能 都正常发光(选填“能”或“不能”)。‎ ‎【分析】(1)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2)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解答】解:(1)标有“2.5V‎0.3A”和“3.8V‎0.3A”的灯泡串联在某电源上,额定电流相等,实际电流也相等,两灯泡能都正常发光;‎ ‎(2)标有“2.5V‎0.3A”和“3.8V‎0.3A”的灯泡并联在某一电源上,额定电压不相等,实际电压相等,所以两灯泡不能都正常发光。‎ 故答案为:能;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以及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 ‎42.如果将两只标有“2.5V‎0.3A”的相同灯泡串联在2.5V电压的电路中,则每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0.75 W,若灯丝的电阻不变,每只灯泡的实际功率是 0.1875 W。‎ ‎【分析】知道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再利用欧姆定律求出两灯泡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后根据P=I2R求出灯泡的实际功率。‎ ‎【解答】解: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3A=0.75W,‎ 由I=可得,灯泡的电阻:‎ R===Ω,‎ 38‎ 则两只“2.5V,‎0.3A”的小灯泡串联以后接到2.5V的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I===‎0.15A;‎ 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I实2R=(‎0.15A)2×Ω=0.1875W。‎ 故答案为:0.75;0.1875。‎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43.家庭电路触电多为低压触电(如图所示),只要 不接触 低压带电体,就不会发生低压触电事故;发生触电事故的第一时间应采取的措施是 切断电源 。‎ ‎【分析】低压触电方式有:单线和双线触电,其实质都是形成通路有电流通过人的身体,人跟火线接触时,没有再接触到零线或大地,就不会形成通路,不会有电流通过人体,不发生触电。‎ ‎【解答】解:家庭电路触电多为低压触电,只要不接触低压带电体,就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为了避免间接接触火线再次发生触电事故,所以第一时间要切断电源。‎ 故答案为:不接触;切断电源。‎ ‎【点评】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用电安全也是中考中常常涉及的考点之一,应在平时多了解用电安全知识。‎ ‎44.用λ表示电磁波的波长,f表示电磁波的频率,c表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则三者的关系式是 c=λf ;电磁波的应用虽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但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影响,已成为一种 污染 。‎ ‎【分析】根据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填空。‎ 电磁波的发现揭开了现代通信的新纪无。电磁波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种电子产品和设备辐射出的电磁波。有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之一。‎ ‎【解答】解:电磁波的波速是一定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所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c=fλ。‎ 电磁波的应用虽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但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影响,已成为一种污染。‎ 38‎ 故答案为:c=λf;污染。‎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波长波速与频率间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45.永动机不可能制作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违背了 能量守恒定律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而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说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 方向性 。‎ ‎【分析】能量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解答】解: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的利用过程,本质是能量的转移或转化过程,在转移或转化过程中,总量是不变的;永动机不可能制作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但能量的转移或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人类可利用的能量不断减少,出现了能源危机。‎ 故答案为:能量守恒定律;方向性。‎ ‎【点评】能量虽然是守恒的,但是由于能量的转化及转移具有方向性,故有些有用能量会越来越少的,所以我们要有节约能源的意识。‎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46.如图所示,太阳光跟地面成60°角,晓彤想用一个平面镜把太阳光竖直反射到井底,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分析】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确定法线的位置,从而确定出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解:‎ 由题知,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60°角,而反射光线又竖直射入井底,‎ 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60°=150°,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150°=75°。‎ 先画出反射光线,过入射点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直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38‎ ‎【点评】明确两点:①法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②法线和镜面始终是垂直的,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7.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方向,注明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分析】光的反射规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或光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确定光线的方向。‎ ‎【解答】解:因为空气中有两条光线,因此空气中的两条光线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则水中的光线一定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可以确定空气中左边的光线为入射光线,右边光线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光路图和光的折射光路图的掌握情况,并会熟练应用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 ‎48.如图所示,已给出人射光和出射光请你在(a)、(b)两盒内分别填上适当的透镜。‎ 38‎ ‎【分析】凸透镜和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将图中的出射光与入射光的特点,与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质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 比较图中的出射光与入射光:‎ a图中,入射光是平行光,出射光会聚一点,出射光相对于入射光是会聚了,所以方框内应该是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故为凸透镜;‎ b图中,平行光入射,出射光是发散的,出射光相对于入射光是发散了,所以方框内应该是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故为凹透镜;如图所示:‎ ‎【点评】把握住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特别是乙图中,给人的感觉是发散了,应该是凹透镜,更要注意到两条入射光线出射时上下位置颠倒了,所以这是两条出射光线在方框内会聚相交后又发散的,故应为凸透镜。因此审题要仔细。‎ ‎49.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如图中的电灯、开关和插座(插座准备接大功率用电器)接入家庭电路中。‎ ‎【分析】(1)三孔插座的接法:上面接地线,左边接零线,右边接火线。‎ ‎(2)家庭电路中,火线首先过保险丝进入开关,然后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和灯泡的螺旋套相连,在更换灯泡时,断开开关,切断火线,操作更安全。‎ ‎【解答】解:(1)三孔插座的上面的孔接地线,左孔接入零线,右孔接火线;‎ ‎(2)电灯的接法:火线先过开关再入灯泡,然后接入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螺旋套。如图所示:‎ 38‎ ‎【点评】(1)掌握家庭电路中灯泡、开关、保险丝、两孔插座、三孔插座的接法。‎ ‎(2)三孔插座的接法记忆窍门:上孔接地线理解成﹣﹣“上帝”,左孔接零线理解成﹣﹣一切从零开始。‎ ‎50.请你在图中的方框内设计一个“病房呼叫电路”电路图,病人在病床按下开关,医护人员在值班室能够听到铃声,并通过灯泡的发光可以判断哪个病床在呼叫(两个病床即可)。‎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病人在病床按下开关,医护人员在值班室能够听到铃声,并通过灯泡的发光可以判断哪个病床在呼叫,说明两开关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且电铃位于干路,据此设计电路图。‎ ‎【解答】解:经分析可知,两灯泡并联,且两灯泡支路均有一个开关、电铃位于干路,设计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根据题意得出各电路元件的位置和连接方式是关键。‎ 38‎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