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共12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共12套新人教版)》 共有 1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下面为1949—1952年中国私营工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统计表(单位:%)。据表可知,当时的中国()‎ 项目 ‎1949‎ ‎1950‎ ‎1951‎ ‎1952‎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比重 ‎11.88‎ ‎28.83‎ ‎42.71‎ ‎56.04‎ 自产自销比重 ‎88.12‎ ‎71.17‎ ‎57.29‎ ‎43.96‎ A.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 国家对国民经济影响力增强 C. 私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 开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4、“一五”计划从1951年初开始酝酿,至1955年2月基本定案,历时4年多,共编制了5次。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九五三—一九五七)》,至此,“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最终完成。材料反映了( )‎ A.党内对实行计划经济存在分歧 B.“一五”计划有利于恢复经济 C.新中国对经济建设探索的迷茫 D.新中国对经济建设探索的谨慎 7‎ ‎5、1953年至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年均达到92.36%,高于经济恢复时期年均84.7%的水平;消费资料所占比重仅为7.64% ,较经济恢复时期的15.3%有较大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发展加大消费资料供给 B.经济建设深受外来模式影响 C.生产关系变革减少进口需求 D.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已经打破 ‎6、1954年初,按照中央提出的合营一批“较重要和较大企业”的方针,占全国总产值三分一的私营企业实现合营,中小工业企业在面对合营企业竞争时处境更加困难。针对这一情况,中央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B. 稍微放缓国有化的进程 C. 加强国家资本主义力量 D. 制定政策保护中小企业 ‎7、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主要是依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我国当时生产力状况 ‎8、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9、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的一个报告中写道:“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这一决议(   )‎ A.利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B.标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旨在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7‎ D.反映当时劳动力市场的活跃 ‎10、“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是“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这一分配政策( )‎ A.开始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C.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 D.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 ‎1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下对改革开放以来“40年”历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废除土地私有以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标志着沿海开放地带形成 D.国家给海南等第一批经济特区较大经济管理权限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现代经济的转变。‎ ‎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7‎ ‎——《剑桥中华民国史》‎ ‎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 ‎14、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曾这样评价无锡荣氏家族:“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材料一 1902年起,荣氏家族第一代代表人物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成长迅速,其产量占到其时天下面粉产量的29%。‎ ‎  材料二 下图是1956年1月20日,拥护公私合营的荣毅仁陪同毛泽东、陈毅视察公私合营申新第九棉纺织厂,该厂公私合营前为荣毅仁的私营企业。‎ ‎  材料三 1979年的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不久,他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以上材料摘编自《荣氏家族百年神话》‎ 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荣氏家族企业在1912年至1922年间的发展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荣氏家族企业得以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当时开展的什么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什么政策,从而实现了和平过渡?‎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 ‎(4)综观上述材料荣氏家族的发展历程,你认为影响近现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答案 ‎1.B 解析:1949—1952年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A排除;私营工业产品的销售当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比重上升,说明国家对国民经济影响力增强,故B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私营工业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故C排除;1949—1952年并未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D排除。‎ ‎2.A 解析:根据题中的关键信息“单家独户的经营” “互助组”,可以判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于土改后的个人私有农业进行改造,故A项正确;“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没有出现互助组,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出现了公社,公有化的程度比合作社还要强,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改革开放以后的举措,是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并没有出现互助组,故D项错误。‎ ‎3.B 解析: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在1953-1954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食用油、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1953-1954年仍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尚不发达, 难以达到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的情况,A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1949-1952年,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符,D项错误。‎ ‎4.D 解析:材料中“一五”计划从1951年开始酝酿,到1955年才定案,而当时计划经济建设已经开始,这实际上说明中共中央对计划经济的推行方案不断地修改论证,是对国家发展的重 7‎ 视,体现了新中国对经济建设探索的谨慎,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材料未体现,排除;当时新中国正在努力发展经济,体现出积极的一面,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D。‎ ‎5.B ‎6.D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措施,当时为了克服中小企业面对合营企业竞争的压力,国家采取的措施是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国有化的进程并没有放缓,排除B项;当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要消灭资本主义,排除C项;D项与当时改造的史实不符合,排除D项。‎ ‎7.D ‎8.D 解析:题干表述的是“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反映了农村中出现的“单干风”。当时这一探索没有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于1953—1956年,故B项错误;1961年还属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才开始,不能说成效显著,故C项错误。题干中所说的“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属于生产责任制的探索,可以理解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 ‎【名师点睛】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点。原有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1978年安徽和四川两省率先自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充分地调动农民积极性。本题以新材料新视角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故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用信息。‎ ‎9.A ‎10.D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D。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未涉及承包土地等,故排除A、B、C三项。‎ ‎1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现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三大召开的时间是1987年10月,距离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有将近十年的时间,而在改 7‎ 革一开始就着力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故A项错误;合理的分配制度,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防止贫富悬殊,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进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故B项正确;这一分配政策强调“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因此不会加大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故C项错误;中共十三大召开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故D项错误。‎ ‎12.B ‎13.(1)原因:过于发达的小农经济;列强入侵(鸦片战争);重农抑商;“海禁”或闭关锁国;国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2)成效:在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引进先进的技术,是工业化的起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的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3)战略: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的“遏制和孤立”,为巩固国防;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借鉴苏联经验);重工业发展后反哺农业和轻工业 ‎14.(1)成就:规模扩大;成长迅速。‎ 有利外部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运动: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 政策:和平赎买。‎ ‎(3)主要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社会环境、政府政策、经济体制改革等。‎ 7‎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