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四地七校2018届高三历史2月联考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北四地七校2018届高三历史2月联考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2018届高三2月联考 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育”甲骨文写作 ,(人,指女人),(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 A.汉字是可读的图画文字        B.汉字构造音形义相结合 C.汉字书法独具艺术特色        D.汉字演变由繁复到简洁 ‎25.宋代《图画见闻志》:“尝试论之,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精”的要义在于 A.绘画技法高雅传神 B.生动体现事物特质 C.忠实再现事物全貌 D.理想化的道德人格 ‎26.雍正年间官方记载:江苏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官方追回六万亩;广东“田亩之欺隐颇多,富户之悭吝更甚”,“种百亩之地,不过报数亩之田”。这些记载反映了官方 A.鼓励农业生产       B.关心粮食供应 C.重视政府税收       D.促进边地开垦 ‎27.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河北户 占河北耕地 山东户 占山东耕地 河南户 占河南耕地 ‎10亩以下 ‎51.4%‎ ‎14.6%‎ ‎57.4%‎ ‎19.8%‎ ‎55.0%‎ ‎15.2%‎ ‎10-50亩 ‎41.1%‎ ‎49.6%‎ ‎37.8%‎ ‎52.2%‎ ‎38.4%‎ ‎49.9%‎ ‎50-100亩 ‎5.8%‎ ‎20.3%‎ ‎3.9%‎ ‎16.9%‎ ‎5.0%‎ ‎19.2%‎ ‎100亩以上 ‎1.7%‎ ‎15.5%‎ ‎0.9%‎ ‎11.1%‎ ‎1.6%‎ ‎15.7%‎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 ‎ A.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 C.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    D.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 ‎28.1979年广东省委负责人习仲勋建议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答复说:“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说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主要是因为当时陕甘宁边区 A.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B.自主决定经济政策 C.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D.是全国抗日总后方 ‎29.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经济建设中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 B.代价成本高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 C.国家干预经济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 D.计划经济难以有效地合理配置资源 ‎30.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 图8‎ A.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 B.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 C.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D.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31.公元前349年,一位雅典政治家指出城邦的危机:“雅典公民们,你们曾经拿起武器反对斯巴达,保卫希腊的权利。但现在,你们不情愿作战,拖延缴纳要保卫你们自己财产的战争税。你们过去常拯救希腊人,现在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却仍坐以待毙。”雅典面临的危机主要是 A.城邦内部矛盾激化 B.斯巴达崛起与竞争 C.公民精神逐渐沦丧 D.民主制度由盛转衰 ‎32.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B.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C.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D.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33.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 甲说:“发生在1871年的‘统一’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 乙说:“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只不过俾斯麦明白,普鲁士若要以强权姿态迎向未来,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国这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人。”‎ 下列选项与论者观点一致的是 A.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 B.乙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理想高于普鲁士意识 C.都肯定普鲁士自始至终追求德意志统一的说法 D.两位史家关于德意志统一动因的看法相互冲突 ‎34.“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 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基于此,罗斯福政府的施政 ‎ A.加强了对经济全面干预 B.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 ‎ C.使美国避免了法西斯化 D.采取了“以工代赈”措施 ‎ ‎35.2017年,欧盟有两件大事相伴而来,却背道而驰。一是除英国之外的欧盟27国领导人在罗马举行特别峰会,隆重纪念标志欧洲一体化起步的《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二是英国全民公决“脱欧”。罗马特别峰会的关键词是“团结”,而英国“脱欧”的关键词是“分手”。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对全球化地区化带来的挑战的回应 ‎ B.地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趋势 C.欧盟成员在发展程度上存在的差异 ‎ D.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 世界贸易数据表 年份 年均增长率 年份 年均增长率 世界贸易额(亿美元)‎ ‎1913-1948‎ ‎0.5%‎ ‎1990-1995‎ ‎10%‎ ‎1950年:607‎ ‎1973年:5,740‎ ‎2003年:91,000‎ ‎1950-1973‎ ‎10.3%‎ ‎1996‎ ‎6.7%‎ ‎1973-1980‎ ‎3.6%‎ ‎1998-2001‎ 负增长 ‎1981-1982‎ 负增长 ‎2002-2003‎ ‎3%左右 ‎1983-1989‎ ‎6.2%‎ ‎2004‎ ‎8%左右 ‎                            ——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 材料二 ‎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1863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高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期,王韬等人提出“商战”和“翼护”外贸利权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亿美元,2016年达到3.68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廖良辉《对外贸易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1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一点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 ——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解读材料,围绕“制度变迁与人类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 ‎1887年,基督教传教士傅兰雅、狄考文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1890年共编出教科书98种。1897年,师范生陈懋治等人合编《蒙学读本》,“是为我国人自编教材之始”。1898年吴稚晖等人在无锡亦自编教材,凡分七编。“前三编,就眼前浅近之物,引起儿童之兴趣。四编专重德育。五编专重智育,采辑子部喻言。六编注重作文修辞。七编选史汉诸子及唐宋名家论说。”庚子以后,随着大批日文西书的译介,特别是成套教科书的引进,经过许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中国新式教科书的体系才真正建立起来。其间,商务印书馆和文明书局做出了重大贡献。1906年,学部公布审定通行的教科书名单,蒙学教科书主要为文明书局所出。‎ ‎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蒙学教科书的特点。(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蒙学教科书发展的意义。(6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 毋庸置疑,亚洲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然而,除了成为世界经济重心之外,亚洲还是世界的潜在政治火山。亚洲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会超过欧洲,但是在地区的政治发展方面却存在着突出的缺陷。亚洲缺乏欧洲已有的合作性多边结构。这种结构在欧洲的政治形势中占着主导地位,并对欧洲那些较为传统的领土、种族和民族冲突加以淡化、缓解和遏制。亚洲没有类似欧洲联盟或北约的组织。……今天的亚洲是世界上新近觉醒且日益发展的群众性民族主义最主要的集中地。这种民族主义之所以被煽动起来,是因为亚洲国家突然可以接触大众通讯工具。而使这种民族主义更加活跃的是日益增长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所造成的日益加大的社会期望值。人口和城市化的爆炸性增长和发展则使得这种民族主义更加易于发展成为政治性的涌动。亚洲国家扩充军备的规模使得上述情况变得更加不祥。简而言之,东亚地区充满了活力,迄今为止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正将这种活力引导到和平的方向。但是到某个时候,一旦某些突发事件,哪怕是相对来说比较小的事件引起政治激情的释放,安全阀就有可能被冲垮。‎ ‎ ——摘编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东亚地区的形势特点及其具体表现。(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东亚地区形势形成的原因。(8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 初唐时,饮茶风尚局限于东南、西南等地,北方饮者较少。8世纪初,饮茶风气开始在北方蔓延,“自邹、齐、沧,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启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全唐诗》中涉及茶事的诗作有600余首,诗人达150余人次。安史之乱,陆羽流落江南,潜心研究茶事,阖门著述《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陆羽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影响历代的茶人纷纷效仿创作茶书。1191年,《茶经》传到日本,使茶学在日本广泛传播,目前,《茶经》已经译成日、英、韩、德等多种文字。‎ ‎——摘编自《中国唐代茶文化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陆羽著《茶经》的社会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陆羽《茶经》的影响。(7分)‎ 历史参考答案 ‎24.【考点】中国传统文化,汉字。‎ ‎【解析】“育”由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说明汉字构造音形义相结合。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故A错。材料没有反映汉字书法艺术,排除C。由繁到简是汉字书体演化的总趋势,“育”字变化不大,排除D。‎ ‎【答案】B。‎ ‎25.【考点】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史料的解读,材料引自北宋郭若虚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著作,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将艺术与人格理想联系在一起。本材料无法支持A、B结论。C项偏离题旨。‎ ‎【答案】D。‎ ‎26.【考点】古代经济政策。‎ ‎【解析】清朝赋税制度按田亩征税,清查田亩直接关系到政府税收。材料与A、B、D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C。‎ ‎27.【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通过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判断农村经济的特点。30年代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中共在华北地区没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A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结构相似,省际差异不大,总体比较分散,可排除B、D项。C符合材料。‎ ‎【答案】C。‎ ‎28.【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特区。‎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以及运用知识,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陕甘宁边区在中共领导下,一方面服从抗日大局,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政治、军事、经济路线,故选C。陕甘宁边区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排除A。B项从属于C项。陕甘宁边区和国统区都是抗日后方,排除D。‎ ‎【答案】C。‎ ‎29.【考点】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到市场。‎ ‎【解析】材料从多个方面指陈计划经济体制在配置资源上存在的问题,其立论必然是指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正确。B、D都只看到材料的表面含义,非材料主旨。国家干预经济为世界各国通行,干预的手段方式多样,C错。‎ ‎【答案】A。‎ ‎30.【考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成就。‎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非文本材料的理解能力。图中分别反映的是1997年中国、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的出口结构,中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占比87%,高于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说明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工业品出口总额,因此排除A、B。C项错在“工业产业结构”。‎ ‎【答案】D。‎ ‎31.【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你们不情愿作战,拖延缴纳要保卫你们自己财产的战争税。”表明公民精神逐渐沦丧,故C正确。A、B、D不符合材料。‎ ‎【答案】C。‎ ‎32.【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解析】“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表现为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与材料中“从神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A项错误;人与上帝直接沟通是宗教改革运动,但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B项错误;宇宙运行的奥秘是科学而非个人的解放,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的主体地位,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33.【考点】德意志的统一。‎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分析史料的能力。A项与B、C、D三项是互排的关系。‎ ‎【答案】A。‎ ‎34.【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理解。基于材料的观点,可以判断这与罗斯福政府推动社会保障和社会立法有直接关联,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践。A、C、D三项虽然都与罗斯福新政有关,但并非材料所针对。‎ ‎【答案】B。‎ ‎35.【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此题以现实感很强的热点材料考查考生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问题的理解。材料中,2017年欧盟发展史上两个相伴而来却背道而驰的重大事件,本质上是欧盟成员国对于当今世界全球化地区化挑战所做出的不同回应。而B、C、D都是全球化地区化过程中面临挑战的具体方面。‎ ‎【答案】A。‎ ‎41.【考点】近现代世界贸易的发展。‎ ‎【解析】此题以近现代中国和世界贸易的发展切入,综合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完整、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显示,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是“波动增长”,分析原因要从“波动”和“增长”两个方面展开思考。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要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属性,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加以概括。中国入世以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案居高不下,成为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受害国,这与中国经济快速崛起,欧美经济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等因素有关,据此,所提合理化建议要有针对性,同时,要牢牢站稳中国立场。‎ ‎【答案】‎ ‎(1)发展趋势:波动、增长。(一点1分,共2分)‎ 波动原因:周期性经济(金融)危机;两次世界大战;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一点2分,共4分)‎ 增长迅速原因: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发育;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世界经济体系化)的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一点2分,共6分)‎ ‎(2)特点:海禁政策被打破,贸易主权沦丧;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贸易地位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管理体制和贸易思想逐渐近代化。(一点2分,共6分)‎ 建议:充分利用世贸规则维护权益,争取国际经济秩序的话语权,推进贸易自由化;自主创新,加快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结构 转型以增强商品竞争力;建设“一带一路”,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7分,至少写出三个言之有理的观点)‎ ‎42.【考点】史料实证 ‎【解析】本材料包括三层次,分别指出制度变迁对于政治、社会、经济三方面的重要影响,学生在答题时任选一个方面或同时选择三方面皆可认为解读准确,观点如:制度变迁推动经济效益提升(政治效率发展、社会生活变迁皆可),也可具体化为如:制度变迁推动中国近代化等。具体得分标准如下:‎ 一等(12~9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8~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答案】示例:观点:制度变迁推动中国近代化(3分)‎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促进了政治民主化;中华民国提升资产阶级的地位,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法令,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促进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思想理性化;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社会习俗日趋现代化。(9分)‎ ‎45.【答案】‎ ‎(1)特点:深受西方影响;教科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儿童心理特征;体现中国近代化特征;仍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一点3分,共9分)‎ ‎(2)意义: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一点2分,共6分)‎ ‎46.【答案】‎ ‎(1)特点:和平发展与潜在战争风险并存。(1分)‎ 发展的表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风险的表现:领土、领海、主权争端不断;朝鲜半岛局势严峻;日本“右倾”势力沉渣泛起。(一点2分,共6分)‎ ‎(2)和平成因:东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融合;区域集团化组织的迅速发展;中国等大多数国家对和平的坚持。(4分)‎ 动荡成因:美国霸权主义,干涉亚太事务,加剧本地区紧张局势;东亚缺乏成熟的多边合作机构;东亚地区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盛行且复杂;扩军备战与军备竞赛有所加剧;中国崛起引发的误解。(4分)‎ ‎47.【答案】‎ ‎(1)背景:唐代大一统与民族融合有利于饮茶风气的传播;制茶业的兴盛;文人对饮茶的推崇;儒家思想的影响;江南经济的繁荣;安史之乱之后,江南较为安定。(一点2分,共8分)‎ ‎(2)影响: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茶学的发展,为后世茶文化提供了典范;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向外传播。(一点3分,三点7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