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培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七下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培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课三练·提能培优 知识点一 泌尿系统的组成 ‎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 ‎【解析】选D。本题考查肾脏的基本单位——肾单位。一个完整的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部分组成。‎ ‎2.人体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尿是间歇的,与之相关的结构分别主要是 ‎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识图可知①为肾脏,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②为输尿管,输送尿液;③为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为尿道,是尿液排出的通道。肾脏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尿液,暂时贮存在膀胱中。‎ ‎3.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 (  )‎ A.动脉血 B.静脉血 C.原尿 D.尿液 ‎【解析】选A。肾小球的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肾小球本身是毛细血管球,内流动脉血。肾小球内只发生物质的过滤,不发生物质交换。‎ ‎4.(2017·福安质检)下列对泌尿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每个肾脏都是由大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的 B.肾的肾皮质位于肾的浅层,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部 C.膀胱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D.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 10 -‎ ‎【解析】选C。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尿液产生的部位,作用最为重要。每个肾脏由大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脏内部的结构,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在肾纵切面可以看到,肾实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 ‎5.尿液在形成及排出过程中会依次流经不同器官,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流程图是 ‎ (  )‎ 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D.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 ‎【解析】选B。本题考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贮存,膀胱内贮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形成及排出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变式训练】‎ 下列关于泌尿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B.肾小管—过滤作用 C.尿道—排出尿液 D.膀胱—输送尿液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肾小球的功能是过滤作用;肾小管的功能是重吸收作用;膀胱的功能主要是贮存尿液。‎ 知识点二 尿的形成和排出 ‎6.尿液的形成全过程包括 (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收集管的收集作用 C.肾小体的重吸收作用 D.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析】选D。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二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余物质形成尿液。收集管的作用是收集尿液。‎ ‎7.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 A.氧气增加,尿素减少 - 10 -‎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解析】选D。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体内的尿素等代谢废物,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8.(2017·新乡质检)检测某人血浆、肾小管上段液体以及输尿管液体内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 (  )‎ 物质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A.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D.甲是尿素,乙是淀粉 ‎【解析】选C。由表格数据可知乙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上段出现,但在输尿管中消失,则可判断为葡萄糖,因为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葡萄糖全部被吸收回血液中;而甲物质浓度在输尿管中突然升高,则是由于肾小管中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回血液,从而导致甲在尿液中浓度升高,可判断甲为尿素。‎ ‎9.体检时,急性肾炎患者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其病变发生在 (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盂 D.膀胱 ‎【解析】选A。本题考查尿的形成。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而肾小管对红细胞、蛋白质没有重吸收功能导致的。‎ ‎【互动探究】上题中,若急性肾炎患者尿中出现葡萄糖,其病变部位是哪里?‎ 提示:肾小管。‎ ‎10.(2017·昆明质检)下列关于健康人原尿和尿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 B.膀胱中的液体是尿液 C.原尿和尿液都不含葡萄糖 D.尿液中尿素浓度比原尿高 ‎【解析】选C。原尿中含有葡萄糖,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膀胱中的液体是尿液;形成尿液过程中,原尿中的尿素没有被重吸收,而水被大量重吸收,所以尿液中尿素浓度比原尿高。‎ ‎11.人体中下列哪一种血管内流动着含尿素最少的血液 (  )‎ - 10 -‎ A.肺静脉 B.脐静脉 C.肾静脉 D.肾小管 ‎【解析】选C。人体的各部位组织细胞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尿素,随血液循环进入血管。根据肾脏的功能特点,形成尿液后尿素进入尿液中,从而离开肾脏的肾静脉中尿素含量最少。‎ ‎12.如图为人局部血液循环图,其中①③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①②③内流动的均为动脉血,则②的主要功能是 (  )‎ A.过滤作用 B.气体交换 C.吸收养料 D.分泌物质 ‎【解析】选A。根据①③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①②③内流动的均为动脉血,可得知②是肾小球,主要功能是起过滤作用。‎ ‎13.(2017·天水质检)下列对排尿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排出废物 B.维持体温恒定 C.调节水和无机盐含量 D.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解析】选B。通过排尿,可以排出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并且通过控制排出的尿量,及时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体温恒定是皮肤排汗的功能之一。‎ ‎14.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结构[G]________、[H]________和[C]________构成肾单位。‎ ‎(2)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两个生理过程,即图中的[A]________作用和[I]________作用。通过[A]过程形成的液体B为________,通过[I]过程形成的液体D为________。‎ - 10 -‎ ‎(3)与图中的G相连的小血管E为________,F为________。‎ ‎(4)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单位:g/100 mL)可知甲液体为________,乙液体为________,丙液体为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液体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甲 ‎97‎ 微量 ‎0.1‎ ‎0.03‎ ‎0.004‎ ‎0.9‎ 乙 ‎95‎ ‎0‎ ‎0‎ ‎1.8‎ ‎0.05‎ ‎1.1‎ 丙 ‎92‎ ‎7.5‎ ‎0.1‎ ‎0.03‎ ‎0.004‎ ‎0.9‎ A.血液     B.原尿     C.尿液 ‎【解析】本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 ‎(1)一个完整的肾单位包括[G]肾小球、[H]肾小囊、[C]肾小管三部分。‎ ‎(2)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小分子的水、无机盐和部分葡萄糖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二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余物质形成尿液。‎ ‎(3)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两侧分别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4)题表的突破点在于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乙中不含这两种物质,故为尿液;而丙中含蛋白质较多,则为血液;甲则为原尿。‎ 答案:(1)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 肾小管的重吸收 原尿 尿液 ‎(3)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 ‎(4)B C A 知识点三 其他排泄途径 ‎15.我们在寒冷潮湿的时候比温暖干燥的时候会排出更多的尿液,这是因为 ‎ (  )‎ A.寒冷潮湿的时候有利于肾脏发挥作用 B.温暖干燥的时候我们通过流汗排出一部分水 C.在寒冷潮湿的时候我们饮水较多 D.寒冷潮湿的时候血液流动更快 ‎【解析】选B。水分的代谢途径大体有三种:一是排尿,二是出汗,三是呼吸排出少量水分和CO2。寒冷天气出汗量较少,水分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故尿量较多。‎ - 10 -‎ ‎16.(2017·九江质检)关于皮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B.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仅由排列紧密的角质层细胞组成 C.生发层的细胞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D.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解析】选B。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真皮下面是皮下组织。皮肤还有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附属物。表皮位于皮肤的表面,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在角质层的下面,生发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汗腺能分泌汗液,具有排泄作用,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1.(2017·榆林质检)下表表示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部分成分的含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单位:克/100毫升) (  )‎ 部分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无机盐 ‎0.72‎ ‎0.72‎ ‎1.1‎ 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克/100毫升,而原尿中只有‎0.03克/100毫升,这是通过重吸收作用实现的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克/100毫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解析】选D。原尿是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的;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原尿,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作用的结果;尿液不含葡萄糖是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结果;尿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肾小管对尿素不重吸收引起的。‎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出球小动脉中的蛋白质浓度与入球小动脉中的蛋白质浓度相比较,正常情况下前者 (  )‎ A.与后者相同 B.较高 C.较低 D.时高时低 ‎【解析】选B。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后,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离开血液,大分子蛋白质却没减少,因此导致蛋白质浓度升高。‎ ‎3.肺、皮肤和肾脏都具有的功能是 (  )‎ - 10 -‎ A.排出二氧化碳 B.排出多余的水分 C.排出尿素 D.调节体温 ‎【解析】选B。水分的代谢途径:一是通过肺呼吸,二是通过皮肤出汗,三是通过肾脏排尿。‎ ‎4.(2017·聊城质检)如图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曲线B代表的物质是 (  )‎ A.尿素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图中曲线B表示该物质在流经肾小管时,逐步减少,直至消失;在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形成尿液,此过程中,葡萄糖的变化趋势符合曲线B的变化。‎ ‎5.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这部分水一定不会经过 (  )‎ A.下腔静脉 B.右心房 C.肺静脉 D.肾静脉 ‎【解析】选D。水分进入人体血液循环是在体循环中的胃、肠部毛细血管网,然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完成体循环。右心室开始进入肺循环,通过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再次进行体循环时由肾动脉进入肾脏,最终形成尿液排出。‎ ‎6.下图表示流入及流出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4种物质的相对含量,由此可判断该器官是 (  )‎ A.肝脏 B.肺 C.肾脏 D.小肠 ‎【解析】选A。由图中柱形图可知经过此器官后,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因此排除肺;葡萄糖含量减少,排除小肠;尿素含量增加,排除肾脏;只有肝脏符合条件。‎ - 10 -‎ ‎7.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形成尿液。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的样品A、B、C分别取自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克/100毫升)。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样品A 样品B 样品C 葡萄糖 ‎0.0‎ ‎0.1‎ ‎0.1‎ 无机盐 ‎1.1‎ ‎0.72‎ ‎0.72‎ 蛋白质 ‎0.0‎ ‎0.03‎ ‎8‎ 尿素 ‎1.8‎ ‎0.03‎ ‎0.03‎ ‎ ‎ ‎  ‎ ‎(1)图中结构[3]中流动的是________血,与结构[2]中流动的血液成分比较,含量增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你认为样品B应是______________,取自图中的[ ]__________部位,是经过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样品A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比样品B、C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样品C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______________作用进入样品C中,运送到组织细胞后主要在细胞的____________中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析】本题结合图表来考查尿的形成过程。‎ ‎(1)[3]为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与[2]入球小动脉相比,含量增多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样品C的蛋白质含量多,可判断其为血浆;样品B蛋白质含量微量,葡萄糖含量为‎0.1克/100毫升,可判断其为原尿;样品A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均为0,为尿液。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3)样品A为尿液,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的,因为水的大量减少(重吸收),无机盐和尿素的浓度升高。‎ ‎(4)样品C血浆的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产生的废物。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吸收作用进入血浆中的,运送到组织细胞后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1)动脉 血细胞和蛋白质(或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原尿 [4]肾小囊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 ‎(3)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水大量减少,无机盐和尿素的浓度升高 - 10 -‎ ‎(4)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产生的废物 吸收 线粒体 ‎1.(2017·桐城学业考)下表为血浆、肾小囊腔内和输尿管内液体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  )‎ 物质 血浆 ‎(克/100毫升)‎ 肾小囊腔内液体 ‎(克/100毫升)‎ 输尿管内液体 ‎(克/100毫升)‎ 甲 ‎0.03‎ ‎0.03‎ ‎2.00‎ 乙 ‎7.00‎ ‎0.03‎ ‎0.00‎ 丙 ‎0.10‎ ‎0.10‎ ‎0.00‎ A.尿素、葡萄糖、蛋白质 B.葡萄糖、尿素、蛋白质 C.尿素、蛋白质、葡萄糖 D.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解析】选C。肾小囊腔内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内的液体是尿液。原尿中的葡萄糖和尿素含量与血浆中的含量相同,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中尿素含量增加,尿液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因此,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丙是葡萄糖。‎ ‎2.(2017·兰州学业考)人体形成尿液的两个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 (  )‎ A.过滤作用和渗透作用 B.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吸收作用和过滤作用 D.重吸收作用和渗透作用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此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此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2017·威海学业考)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葡萄糖浓度降低 B.与1中液体相比,3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与2中液体相比,4中液体尿素浓度增加 D.与3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 ‎【解析】‎ - 10 -‎ 选B。本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图中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囊,4是小静脉,5是肾小管。3内的液体是原尿,与1内的液体(血液)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4.(2017·长沙学业考)患肾炎的张大爷经过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这分别是由于 (  )‎ 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重吸收作用与肾小管的过滤作用 B.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都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D.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因此,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2016·宿迁学业考)健康人体一昼夜形成的原尿约有‎180 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 L,主要原因是 (  )‎ A.消化作用 B.呼吸作用 C.重吸收作用 D.过滤作用 ‎【解析】选C。原尿形成多,而尿液形成少,主要原因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对原尿进行了重吸收。‎ ‎6.(2016·湘潭学业考)人体排泄的下列物质中,只通过一条途径排出的是 ‎ (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二氧化碳 ‎【解析】选D。水可以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无机盐和尿素可以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只能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 10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