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命题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共30分)‎ ‎1.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 周王 B. 鲁国国君 C. 卿大夫 D. 士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宗法制原则,包括大宗和小宗,而且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在鲁国国内处于大宗的是鲁国国君,卿大夫则是小宗,所以正确的是B项,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的“鲁国”这一范围的限制,所以CDA项不是鲁国国内的大宗。‎ ‎2. 西周初年的封国中,姬姓之国居多。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 A. 军功 B. 品德 C. 血缘 D. 才能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将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其中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故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血缘,C项正确。军功也是分封的依据之一,但与设问“主要”不符,排除A。西周没有以品德、才能作为分封的依据,排除BD。‎ ‎3.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种观点:‎ A. 力主推行分封制 B. 反对分封制 C.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推行世袭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的意思是说:天下之所以这以战斗不止,大家受苦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诸候存在。依赖祖宗积德,现在天下刚刚稳定了,如果又去分封诸候国,这是树立敌对势力吗?要想达到安宁,那就难了,为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废分封,故反对分封制。因此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4.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其中履行监察职责的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刺史 ‎【答案】C ‎【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中的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故答案为C项。刺史是汉朝设立的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的职位,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5.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 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 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 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答案】A ‎【解析】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常常因为大权独揽对皇权形成威胁,因此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分散相权的根本目的就是皇权的加强即专制主义的加强,故A项正确,C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B项中的民主政治的表 述有误; D项混淆了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6. 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疾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他们入仕的主要路途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地方推荐 D. 皇帝任命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解百姓疾苦的人才,进入到统治阶层的现象,汉朝实行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故C项正确。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卿世禄制度,与西汉不符,排除A。隋唐以来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排除B。皇帝任命与材料信息“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疾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不符,排除D。‎ ‎7.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 甲说、乙说 B. 甲说、丙说 C. 甲说、丁说 D. 乙说、丙说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甲,乙分别为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丙指的是元朝实行中书省和行省制度,丁指的是清朝实行军机处, 所以丙丁可排除。综上,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 ‎8. 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 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C. 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 D. 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制度始终没有取得合法地位,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是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没有决策权,故排除AB,D项正确。元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最高权力机关,明代内阁制度是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没有实权,排除C。‎ 点睛:关于属于概念型选择题,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度,需要掌握明代内阁制度的性质和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明代内阁制度的性质和特点的识记。‎ ‎9.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 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 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 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 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的几个选项都属于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的举措,但是吸取教训之后产生问题的只有A,因为西汉认为秦二世而亡是因为没有分封皇族子弟,所以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导致了王国问题的产生,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10.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B ‎【解析】唐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1. 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到21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二百多个报告,处理四百多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朱元璋忙碌和他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关 A. 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 实行八股取士 C. 组建特务机构 D. 废除行中书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二百多个报告,处理四百多件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朱元璋废丞相,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故A项正确。八股取士属于选官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组建特务机构是为了加强皇权,排除C。行中书省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12.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 C. 唐朝六部尚书 D. 明朝内阁大学士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秦朝御史大夫是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A项排除;汉朝丞相是正式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不符,故B项排除;唐朝的三省六部也是正式的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皇帝私人顾问”及“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的内阁制 ‎13. 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14. 以下叙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 B. 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高潮时期,各种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C. 梭伦改革时期按照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和担任官职 D. 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最终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时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雅典的民主制度,把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故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B错在“各种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如十将军除外,B项错误,符合设问。梭伦改革时期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和义务,C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 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终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D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材料中用 “不符合”来作为限制语,主要考查考生能否突破思维定式的限制。解答时要注意的两点是:(1)设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 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2)解答的关键是对四个选项基本史实(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认识。逐一分析即可知道答案。‎ ‎15. 某同学在复习了“雅典民主政治”后,制作了以下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D项中局限性:民主只属于自由民错误,应该是只属于公民才对。公民包括祖籍本邦成年男子,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排除在外。故答案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 ‎16. 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 A. 罗马公民之间 B. 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 C. 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 D. 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公民法的适用范围。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成为公民法,A项符合题意,正 确,BCD三项均排除。故选A。‎ ‎17. 英国的首相可以控制立法大权,原因在于首相为 A. 政府首脑 B. 下院多数党的领袖 C. 国家元首 D. 武装部队总司令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控制立法大权”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议会掌握国家立法大权;英国首相作为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可以通过控制下院的本党议员进一步控制立法权,B项正确。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体现在行政权方面,与材料中的立法权不符,排除A。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排除C。D项属于军事权力方面,与材料中立法权不符,排除。‎ ‎18.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 君主制和议会制 B. 君主制和共和制 C. 立宪制和共和制 D. 立宪制和议会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中“‘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表明英国政治制度中“尊严的部分”是指君主制,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即议会制,议会行使原来专制君主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上述分析不能对应,排除BCD项。‎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19. 下图漫画“驴象之争”是美国政治生活的生动写照,它直接反映了美国的 A. 联邦制 B. 总统制 C. 共和制 D. 两党制 ‎【答案】D ‎ ‎ ‎20.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 B. 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C.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 D. 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错误,因为议会制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已经建立。C错误,因为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对选民和宪法负责。D错误,因为德国议会虽有立法权,但它受到了皇帝的制约。而B正确,因为法国为议会制国家,总统的权力受到了议会的制约,故本题选B。‎ ‎21. 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 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皇是世袭的 C. 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是国家权力中心 D. 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都是资本主义政体,正确。B关于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产生的方式是符合法国和德国的现实的,正确。D项也是二者共同点,是符合历史史实的。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才有权解散众议院,C项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法国总统制的特点①总统同国会的议员分别由选民选举产生,不像议会制的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的首领担任,总统所属的政党与国会的多数党不一定相一致。②总统和国会均对选民负责,这同议会内阁制下的政府对议会负政治责任的情况不同。③国会和总统各有一定任期。国会除可以对总统依法行使弹劾权外,不能以不信任票迫使总统辞职,另一方面,总统亦不能解散国会。④政府成员一般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也可以由总统随时撤换。政府工作由总统独立负责,政府成员没有副署制和连带责任制。⑤所有政府成员均不能出席国会,议员也不能兼任政府成员。⑥国会立法需由总统公布,然后施行。‎ ‎22.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 浓厚的军事色彩 B. 专制独裁性 C. 民主性 D. 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已经设立议院,说明德国已不全是专制独裁,但是德皇的存在,使得议院的权利弱小,说明1871年宪法带有专制主义色彩,D项正确;浓厚的军事色彩与材料信息“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无关,排除A;B项专制独裁性与材料“设议院,议院之权薄弱。”不符,排除。议院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但1871年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排除C。‎ ‎23.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文中的好处是指俄国 A. 得到大量战争赔款 B. 取得许多通商口岸 C. 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 D. 割占中国大量领土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和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描述,俄国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是得到比参战国更多的好处,排除AB项;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的权力在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获得的,俄国在战争中没有参战,也不是俄国赚的更多好处的表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直接出兵,俄国趁火打劫,占领了中国领土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D项正确。‎ ‎24.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 赔款2100万银元 B.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C.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上海进出口贸易总值不断上升,与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有关,B项正确。赔款与材料中贸易变化无关,排除A。CD项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25.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 ‎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定都天京 ‎④安庆失陷 ‎⑤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A. ①③②⑤④‎ B. ①④②⑤③‎ C. ①③⑤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1856年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攻克南京,定都天京;1860年安庆失陷,天京西线屏障遂失,全局震动;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故正确顺序是①③②⑤④,排除BCD,所以选A。‎ 点睛:本题属于顺序式选择题,常规办法是首先确定每个事件的时间,然后进行排序。能否准确、牢固掌握时间概念是答好此种题型的关键。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指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即可。‎ ‎26.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②《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③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肩负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以往的农民战争仅反封建,①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和超前性,不具有时代性,②项错误。运动规模巨大不是时代赋予的新特点,③项错误。《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符合时代潮流,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排除ABD,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分析、比较和辨别等能力,命题切入点较广泛,可以是背景、原因、历程、结果、作用、特点、影响等。比较型选择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功能强大,是高考命题的常见题型。解答本题须找准比较角度,如设问要求“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逐一分析即可知道答案。‎ ‎27.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是 A. 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B.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 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 D. 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理解。B是在租界里的状况;C的依据是《南京条约》;A的依据是《辛丑条约》;D的依据是《马关条约》,所以选A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辛丑条约》‎ ‎28. 下列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 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 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 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时间上判断解答。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无论从赔款数额还是从危害上,都大大超过了《南京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B、C项符合史实;D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故选D .‎ 考点:《马关条约》‎ 点评:《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国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条约内容可以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埠”的口诀加深记忆。‎ ‎29. 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这一斗争兴起的直接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给日本而引发的,D项正确。ABC三项中的内容均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不符,排除。‎ ‎30. 举行纪念辛亥革命活动,最好的举办地点应是 A. 北京和天津 B. 武汉和南京 C. 上海和广州 D. 延安和遵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首先根据时间辛亥革命爆 发100周年可以大致推断题目描述的辛亥革命的地点,武汉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地方,南京是孙中山建立临时政府的地方,故B项正确;北京和天津辛亥革命没有波及地区,故A错误;C中上海不正确;D中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地点。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 ‎31. 法律和政治制度都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为奴隶。‎ 第5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英国《权利法案》条文(部分):‎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材料三:根据所学的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权利法案》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的提示,完成表格空白处的填充。‎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权组织形式、国家元首产生方式、议会权力三方面,比较美国和英国的异同。‎ ‎【答案】(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议会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①总统②最高法院③立法权④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4)同:政权组织形式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或国会)都拥有立法权。‎ 异:政权组织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美国是共和制或总统制,英国是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不同:英国是世袭,美国是民选产生。‎ ‎【解析】(1)关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罗马成文法的诞生、限制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等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等信息可概括为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议会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王地位、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方面分析作用即可。‎ ‎(3)联系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可知总统拥有行政,由选民选举产生;议会拥有立法权,议员选举产生;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法官由总统任命,必须经参议院同意。‎ ‎(4)关于比较美国民主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的异同。相同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掌握立法权等方面概括其相同方面。不同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权组织的具体表现形式(美国为总统共和制,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英国是世袭,美国是民选产生)等方面比较不同即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