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天津市七校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秋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天津市七校有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天津市七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联考 语 文 第卷(选择题 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祈祷(do)   潦(lio)水  央浼(mi)     圭臬(ni)   酒馔(zhun)‎ B.尴(gn)尬   赍(j)发    傩(tn)戏     泅(qi)水   发轫(rn)‎ C.拮据(j)    埋(mi)怨 珐(f)琅     悖(bi)时   角隅(u)  ‎ D.懿(y)范    耘耔(z)   踯躅(zh)     迤(y)逦    讥诮(qi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浚理   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差强人意 B.纯粹   人杰地灵   矫首暇观  陈陈相因   胁肩谄笑 C.玷辱   滚滚诸公   碎琼乱玉  余音绕梁   得天独厚 D.朔风   或棹孤舟   渔舟唱晚  臭名昭著   彤云密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_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__。‎ A.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作茧自缚     B.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 C.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D.作茧自缚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升级版的天津终身学习网可为市民提供包括生活保健、家庭教育等在内的14类2000余节高清微课程学习资源。‎ B.普京表示,多名美国外交官将不得不离开俄罗斯的原因是华盛顿对俄不友好造成的。‎ C.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受到查封整顿、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惩罚。‎ D.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项目,改良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态,不仅有助于打破贫困地区代际固化的僵局,更有助于物质脱贫。‎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的文学创作以小说成就为最,其中长篇小说《子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林语堂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动人的北平》以白描的手法写出北平的宏阔与丰富,体现其文笔清雅、闲适的特点。‎ C.“朝菌不知晦朔”,古时常常把阴历每月最后一日叫朔;把阴历每月的第一日叫晦。“御六气之辩”,这里的“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 D.契诃夫小说的总体特点是:运用出色的幽默讽刺手法,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揭露社会的各种病态,抨击沙皇专制制度,向往新生活的到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 上世纪末,散文创作空前繁荣。其中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思辨化、大型化,即所谓“大散文”,如文化散文、思想随笔等;一方面呈情感化、软化、细化趋向,即所谓“小散文”,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小散文”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消解了文学的审美性,而呈现出一种所谓的“散文的消费性格”: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也有人把它归纳成一种模式——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加上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上模糊不清的小感悟,给在快节奏、重功利、轻人情的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一种廉价的抚慰。同样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所谓“明星写作”。它因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而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不过,就整个发展趋势看,“小散文”也好,“明星写作”也好,轰动的热潮都不会维持很久。相反的,那些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的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倒是有着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它们或者采用平实、自然的话体风格,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使人感受到冬天炉边闲话、夏日豆棚啜茗的艺术氛围;或者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流露着一种浓酽的文化乡愁;或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文化散文的兴起,有其现实的、社会的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加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的主体意识、探索意识、批判意识、超越意识大大增强,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学艺术的含义与功能随之也发生了转换。文学观念趋向多样与宽容,各种文学话语、理论话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放弃以往散文创作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摆脱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对文学的扭曲,致力于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终于使散文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 由于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也好,读者也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这构成了今日散文繁荣兴盛的基础。‎ ‎(节选自王充闾《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 ‎6.下列关于“小散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散文”具有情感化、软化、细化的趋向,其特点是侧重于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 B.“小散文”的“消费性格”表现为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其共有模式是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加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模糊不清的小感悟。‎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小散文”虽然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它同时也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和文学的审美性。‎ D.“小散文”能给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带来廉价的抚慰,但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它和“明星写作”一样,所引起的轰动热潮不会维持太久。‎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星写作”能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既是因为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又是因为它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 B.尽管具有思辨化、大型化特点的“大散文”是上世纪末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之一,但它却不及“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 C.“大散文”选材多样,可以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可以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也可以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D.因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和读者中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之所以具有长久的文学生命力,是因为它们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能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 B.以往的散文创作追求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受到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的扭曲,而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 C.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球化的浪潮,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们审美趣味、文化观念、生活观念的变化等都对文化散文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D.对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的探索,使散文能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李昶,字士都,东平须城人。昶颖悟过人,读书如夙习,无故不出户外,邻里罕识其面。初从父入科场,侪辈少之,讥议纷纭,监试者远其次舍,伺察甚严。昶肆笔数千言,比午,已脱稿。释褐,授征事郎、孟州温县丞。正大改元,超授儒林郎、赐绯鱼袋、郑州河阴簿。三年,召试尚书省掾,再调漕运提举。‎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居数岁,忠济怠于政事,贪佞抵隙而进。昶言于忠济曰:“比年内外裘马相尚,饮宴无度,库藏空虚,百姓匮乏,若犹循习故常,恐或生变。惟阁下接纳正士,黜远小人,去浮华,敦朴素,损骑从,省宴游,虽不能救已然之失,尚可以弭未然之祸。”时朝廷裁抑诸侯,法制寝密,忠济纵侈自若。昶以亲老求解,不许。俄以父忧去官,杜门教授,一时名士若李谦、马绍、吴衍辈,皆出其门。‎ 岁己未,世祖伐宋,次濮州,闻昶名,召见,问治国用兵之要。昶上疏,论治国,则以用贤、立法、赏罚、君道、务本、清源为对;论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为对。世祖嘉纳之。明年,世祖即位,召至开平,访以国事,昶知无不言,眷遇益隆。世祖尝燕处,望见昶,辄敛容曰:“李秀才至矣。”其见敬礼如此。‎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至元元年,迁转之制行,减并路、府、州、县官员,于是谢事家居。五年,起为吏礼部尚书,品格条式、选举礼文之事,多所裁定。凡议大政,宰相延置上座,倾听其说。六年,奸臣阿合马议升制国用使司为尚书省,昶请老以归。七年,诏授南京路总管兼府尹,不赴。八年,授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务持大体,不事苛细,未几致仕。二十二年,昶年已八十三,复遣使征之,以老疾辞,赐田千亩。二十六年卒,年八十有七。‎ ‎(节选自《元史·李昶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授征事郎           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省宴游                   省:醒悟 C.世祖伐宋,次濮州         次:驻扎 D.复遣使征之               征:征召,朝廷征用人才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忠济怠于政事                                   奉晨昏于万里 B.贪佞抵隙而进                                   门虽设而常关 C.则以用贤、立法、赏罚、君道、务本、清源为对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以老疾辞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 昶为经历 B.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C.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D.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昶从小聪明过人。读新书文如同过去经常学习的一般熟悉。参加科举考试时能一上午奋笔写数千字。‎ B.李昶能积极进善言。他极力劝说懒于处理政事的严忠济接纳忠正之士,罢黜疏远奸邪小人。‎ C.李昶聪明懂礼,即便皇帝闲居退朝,他见了也都非常礼敬。因此世祖常高兴采纳他的疏谏,向他询问国事。‎ D.李昶才干非凡,官员的品级和选举,朝廷的礼仪,很多是他裁定的。宰相常请他商议朝廷大事。‎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3分)‎ ‎13.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3分)‎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分)‎ 虽不能救已然之失,尚可以弭未然之祸。(3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对月寓怀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注:这是《红楼梦》中一个穷书生寄居葫芦庙时,在中秋月夜酒后吟出的抒怀之诗。‎ ‎(1)根据诗作内容,请简要概括书生的形象。(3分)‎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赏读经典的诗文,不仅可以观赏自然景观的雄奇与秀丽,更能让灵魂得到感悟与启迪。如果我们和王勃同登滕王阁,就可以品味“    ,彩彻区明”的清爽明媚;欣赏“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明丽浩淼;感受“潦水尽而寒潭清,    ”的清寒悄怆。和陶渊明隐居田园,过着理想中的“    ,临清流而赋诗”的田园生活之时,很自然地坚定了“    ,鸟倦飞而知还”的决心,但有时也会发出“善万物之得时,    ”的感叹。当我们被李密“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的亲情打动。人,作为“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不断被经典的力量影响、感召。‎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9题。‎ 乡村的节奏 路 军 我喜欢乡村的节奏,每次回乡,就像离巢久了的鸟儿,落在那儿,被一种浸润心魂的温暖融化,缓缓地、静静地拥抱乡村。古老的乡村像一块沉积了千年的磁石,不管外界怎样喧嚣,内心的尘垢都在那一瞬间剔除掉了。乡村,我的乡村,你的脚步不会慌乱,不会迷茫,不会在现代的包裹中逝去,她坚定地走着,内心的包容力量谁也不可小觑。‎ 我不喜欢时下乡村会走向没落的荒诞论调,即使城市再无限制地扩延,也难以吞没乡村的广袤。‎ 行走于乡村,既是一种膜拜,也是一种回归,精神宁静的安养,心灵倾斜的抚慰,思想的反刍与咀嚼。‎ 炊烟依然,缓缓地上升,在早晨的阳光里散发着植物的味道,玉米味、槐树味和松香味混合在空气中,随着时光的飘转发酵,扩散到村庄四面的丛林中。一代一代的坚守,虽然偶有烟煤的污气从远远的城市飘来,试图包裹山野的昏暗,但在山山川川的绿色的屏障中,在原始一般的炊烟中还是败下阵来,灰溜溜地走了。我试图从生物学的循环系统中找到答案,那是很遥远的解释,只有眼睛和思维落在泥土地中,落在乡村强大的生命力上,谜底也就不成为谜底。‎ 在雾霾如此猖獗的时刻,多看一看乡村的早晨的炊烟脚步,或许有所裨益。虽然我隐隐还有些担心。街巷中,老头、老太太安详地坐在树下,坐在石台上,细数着岁月的影像,饱经沧桑的脸庞就像意蕴深厚的诗行,他们的语调如平缓流淌的溪水,舒缓的波痕轻轻卷过你的心头。那是岁月沉积的大度与包容,是酸甜苦辣咸——人生滋味浸润的智慧。‎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不知何时,孩子们蹦蹦跳跳出来了,仿佛一个个小精灵钻来钻去,又像一只只轻盈的蝴蝶时而安静,时而翩翩而飞。一位女孩子的马尾辫在清风中左右甩着,如蝴蝶头上触摸春天气息的触角。有的孩童滚着铁圈,有的抛着纸飞机,有的吹着柳笛,还有的放着风筝,一根长长的线系着一颗放飞的梦想。老与少,安详与灵动,在乡村融合成一幅和谐的图景。‎ 农田里,古老与现代的音符飘来飘去。从春天飘到冬天,从冰冻飘到花开。在暖洋洋的天气,春天的田野热闹起来,乡亲们有的手扶犁杖,犁杖弯弯的尖头上顶着圆圆的柳筐,筐里压着一块厚重的河卵石,以手紧紧地握住犁杖前的横柄,沿着整齐的田垄弹拨音节,那新翻开的泥土气息在田垄上微微荡漾,与不远处山上的春草花香融化在心底,就在农人的心头氤氲起一个个美丽的秋收之梦,仿佛那一株株迎风而立的饱满玉米就在他们的眼前炫耀。若是累了,便蹲下身子,坐在地边矮矮的石墙上,吸一袋纸烟;或者目视太阳打几个响响的喷嚏,从地头的柳筐里取出早早预备的山泉水,咕咚咕咚驱赶劳累。‎ 快到中午了,太阳爬得老高,一位位小商贩好像赴约而来,在杨树底下,在街巷中,放开喉咙吆喝,粗犷的,高亢的,悠长的,沙哑的,“小米煎饼呦!”“家做的大豆腐。”此起彼伏,一些农妇步出家门,买好食物,很快消失在街巷深处。袅袅炊烟渲染乡村的祥和与温暖。‎ 短暂的静谧在太阳的游走中悄悄流逝,不久,乡村又回到了她自己的节奏中行走。‎ 我喜欢乡村的节奏,那是纯净无瑕的,是沉淀许久的厚重与瓷实,是历经沧桑后的 大度与从容,每当我的双脚踩在生我养我的乡村,我都喜欢融入这种节奏的行走中。‎ ‎(选自《廊坊日报》2014年3月28日)‎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用“像离巢久了的鸟儿”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回乡的喜悦之情,作者坚信城市再怎么扩张,乡村也不会走向没落。‎ B.作者用“你的脚步”“她坚定地走着”“乡村又回到了她自己的节奏中行走”来写乡村,运用拟人,变换人称,给人一种亲切感。‎ C.作者在文章开头、结尾点题,首尾照应,并且含蓄蕴藉地抒发了对乡村的节奏的喜爱之情。‎ D.文章借助一幅幅画面来刻画乡村的和谐与温馨,也写了“小商贩放开喉咙吆喝”这一打破乡村宁静的不和谐的情境。‎ E.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乡村节奏的纯洁无瑕、厚重与瓷实、大度与从容的特点。‎ ‎17.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6分)‎ 古老的乡村像一块沉积了千年的磁石,不管外界怎样喧嚣,内心的尘垢都在那一瞬间剔除掉了。‎ 行走于乡村,既是一种膜拜,也是一种回归,精神宁静的安养,心灵倾斜的抚慰,思想的反刍与咀嚼。‎ ‎18.作者在文章主体部分描绘了哪几幅乡村图景,请简要概括。(5分)‎ ‎1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不断地扩张,乡村在不断地被挤压,不少农民离开土地,涌进城市。有人认为“乡村会走向没落”,请结合本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认识。(6分)‎ 六、(10分)‎ ‎20.根据下面一段材料,请概括诵读国学经典另外的四个意义。(要求:每条不超过6个字。4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国学经典中蕴涵着传统美德,诵读经典的孩子,不仅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而且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孩子,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而且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甚至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其阅读兴趣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高出许多倍。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1)优化人格,提高生活品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请问吟诗人是谁,并简要描述葬花原因和这四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6分) ‎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在北京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以假乱真的仿生机械蜻蜓、机械水母,“三头六臂”的智能协作机器人,还有会弹钢琴的机器人、变脸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快递无人机、机器人“书法家”等,萌翻了参观者。与会专家说,“它一边‘高大上’引领社会趋势,一边‘接地气’改变你我生活”,从2013年起,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但也有人担忧,当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人们也将感受到机器人对人们工作“全面入侵”的威胁。‎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校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卷(选择题  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A潦水(lo);B傩nu ;C埋怨mn,隅y。)‎ ‎2.D(A.钟鸣鼎食;B.矫首遐观;C.衮衮诸公。)‎ ‎3.C(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作茧自缚”侧重“结果使自己受困”,第一句中说的“圈住的定会是自己”是“自缚”的体现,故适合;“自食其果”强调的是“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第二句中说“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就是“自食其果”)‎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A(B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C项,搭配不当,不能说“企业负责人受到查封整顿”;D项,逻辑不当,“不仅……更……”关联的内容应互换。)‎ ‎5.C(朔、晦的理解刚好相反)‎ 二、(9分,每小题3分)‎ ‎6.C(以偏概全,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 ‎7.B(无中生有,说“大散文”“不及‘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原文中无此信息。)‎ ‎8.B(说法绝对,原文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意味着散文还没能完全摆脱外在影响,达到彻底的自觉,所以说“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过于绝对。)‎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省:减少,节约)‎ ‎10.D(介词,介进原因。A项:介词,对于;到。B项:承接关系;转折关系。C项: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表示转折,“可是”“却”)‎ ‎11.C(断句处翻译:蒙古军攻下黄河以南后,他侍奉父母回到家乡。行御史台长官严实,征聘他,授任为都事,后又改任行军万户府知事。严实死后,他的儿子严忠济继承爵位,提升李昶为经历。)‎ ‎12.C(原文并未说他懂礼,“其见敬礼”说的是他被皇帝敬重,而且皇帝采纳他的建议也不是因为他懂礼)‎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3分)‎ ‎13.‎ ‎(1)对亲人们的知心话感到快乐,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采分点为“悦”、“乐”、“琴书”,3分)‎ ‎(2)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童仆。(采分点为“内”、“外”,1分;“期功强近”1分)‎ ‎(3)虽然不能挽救已经发生的过失,但还可以消除还没有发生的灾祸。(采分点为“已然”“失”“弭”,3分)‎ ‎14.(1)曹雪芹笔下的这个人物是一个虽身处落魄之境(“身处逆境”“贫困潦倒”“不被重用”)、但有才干、有抱负(“有野心”“名利之心极重”“对现实处境的不甘心”“不甘久居人下”“野心勃勃”)的读书人形象。(3分)‎ ‎(2)托物言志。借万众仰看一轮明月来暗寓自己对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渴望之情。烘托,以“人间万姓仰头看”烘托出十五圆月的皎洁、美丽。细节描写或描写,通过“仰头看”这一特定动作,写出了 “圆月” 对百姓的吸引力。比拟,将月亮从地平线缓缓升起这一自然现象比拟为地平线将月亮“捧”出,形象描绘出一轮圆月冉冉而升的静美之态。借代,以“万姓”借代万民,诙谐,俏皮。(答出其中四点即给满分)(4分)‎ ‎15.(8分)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烟光凝而暮山紫  登东皋以舒啸  云无心以出岫  感吾生之行休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 五、(21分)‎ ‎16.B E(A.“坚信城市再怎么扩张…走向没落”是无中生有;C.不是“含蓄蕴藉”;D.不是“不和谐”,而是“和谐与温馨”。每项2分,共4分。)‎ ‎17.运用比喻,写出乡村的从容、纯净、宁静、和谐,(1分)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给人精神上的抚慰与升华(2分)。(意思相近即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行走于乡村,是对安静灵魂的膜拜。(1分)乡村让人看到真实而清澈的自己,是对纯净的回归,是走向心灵的宁静,是对心灵的抚慰,是思想的升华。(2分)(意思相近即可)‎ ‎18.(5分)早晨炊烟图老人安详图 孩子嬉戏图 农田耕耘图 商贩吆喝图(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9.(示例)我认为乡村不会走向没落。尽管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农民涌进城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是,仍有许多农民像作者一样热爱生育他的家乡,热爱养育他的土地,固守这片家园。不管是被子女接进城去的老人,还是在城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的农民工,依然深深思念着家乡,心系乡村,渴望回到乡村的怀抱。乡村的节奏纯洁无瑕、厚重瓷实、大度从容,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许多城里人不是也利用节假日纷纷涌向农家乐,陶醉在乡村的美丽世界中吗?因此,乡村不会走向没落。‎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共6分。观点明确1分、言之成理4分、表述有逻辑1分)‎ 六、(10分)‎ ‎20.(2)提高专注力;(3)提升记忆力;(4)增强阅读兴趣;(5)提升理解力。(每点1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给分,且顺序可以颠倒。)‎ ‎21.吟诗人是林黛玉;(1分)原因是:黛玉去怡红院,丫鬟不给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于是来到沁芳桥畔,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愁含泪葬花;(3分)(大意对即可)‎ 前两句诗体现了她冰清玉洁、不愿受辱、不甘低头的孤傲;后两句诗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和绝望。(2分)(大意对即可)‎ 七、作文(60分)‎ ‎22题:‎ ‎1.正反两面结合,辨证分析者,高分。例如:(1)正确看待人工智能,迎接智能社会;(2)我们要提升信息素质,保证智能机器人为人服务而不是操控人;(3)面对即将被信息奴役的现实困境,人们要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救赎。‎ ‎2.可以侧重单方面立意。‎ ‎3.展现思维的想象力、创造性、深刻性的某一方面,就可以高分。‎ ‎4.文体特征要鲜明。文体不分者在及格左右。‎ ‎5.学生写作方向举隅:‎ ‎1)厉害了,我的国 ‎2)科技引领生活 ‎3)智能机器人,使人类生活更轻松 ‎4)机进,人更高(有更高的工作能力)‎ ‎5)中国要成为机器人创新大国 作文切入分:42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