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2016-2017高二语文2月调研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唐山一中2016-2017高二语文2月调研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唐山一中高二年级2017年2月份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郭兰光 王丽丽 审核人:吴国梁 说明:‎ ‎1.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单选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笔答题用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间内,不能超出答题区间。‎ ‎3.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 卷Ⅰ(单选题 共36分)‎ 一.基础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计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肐察(gē) 装殓(liǎn) 髭须(zī) 铿尔(kēng)  熨帖(yùn) 求之靡途(mǐ) ‎ B.胡诌(zōu) 滑稽(jī)   埋怨(mán) 祈祷(qí)  孤骛(wù) 诘屈聱牙(jí)‎ C.精髓(suǐ) 舂(chōng)米 庶几(jī) 喧阗(tián) 巢穴(xué) 酩酊大醉(mǐng)‎ D.拱券(quàn) 哺育(bǔ) 角色(jué) 弱冠(guàn) 蹩脚(bié) 身陷囹圄(wǔ)‎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 )‎ ‎①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②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③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④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⑤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⑥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获得了助学金,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教育局的文件,信息闭塞的徐玉玉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⑤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程度,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B.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育人,更在于传授技能,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 C.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D.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②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 ‎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如何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 ‎⑤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⑥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③①⑥⑤②④       B.③⑥⑤②①④‎ C.④⑥③②⑤①       D.④③⑥⑤②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成家而致汝 (安家) 技经肯綮之未尝(筋骨结合的地方)‎ ‎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年长的人)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 ‎ B.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隔阂) 而征一国者(取信)‎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自夸) 或植杖而耘耔(扶着)‎ C.迨诸父异爨 (分灶做饭) 洎牧以谗诛(及,等到)‎ 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向西征战)‎ D.乃中《经首》之会 (会合)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帽子) 驼业种树 (以……为业,作动词)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指姿态的美好) ‎ ‎6.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扫取寒梢万尺长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何为而在吾侧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 C.洎牧以谗诛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D.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农人告余以春及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计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富民不仅向佃户提供土地、耕牛、种子、农具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投入大量生产成本,而且对生产过程也非常关心。苏洵说富民对佃户“鞭笞驱役”,应有言过其实者,但其所反映的富民驱使督促佃客耕种土地,并对相关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则应是租佃制下富民群体之共同行为特征。胡宏言,“夫客户,依主户以生,当供其役使,从其约束者也”。其所谓“约束”者,当是指富民主户对客户的日常管理。他还列举了一些不从“约束”的表现,其中一条便是“习学末作,不力耕桑之业”。由此可见富民对佃客的日常“约束”,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与监督。 这还可用宋代官田出租的“监庄”之制观照加以说明。官府将系官之田出租给佃户,招募上三等富户充当“监庄”来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可影响到其秋成收入;官府根据所收秋成之多寡推赏,实质是对富民“监庄”之功效高低的酬奖;官府只招上三等富户充当监庄,说明富民已具备相关“监庄”之经验,而其经验的获得,当与他们对其私有庄田出租管理的实践密不可分。进而言之,富民将私田出租,其监督与否及管理水平之高低,应同样会影响其收成之多寡,也就决定了富民一般会对其佃户生产进行“监庄”性质的管理。实际上,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实施的监督与管理是全面而细致的,包括收获环节也不放过,即使遭遇酷暑天气时也是如此。正因为富民参与到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其田“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提高了粮食产量与品质,增加了收成,与“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由此难获“美稼”的少地自耕者形成鲜明对比。 ‎ 从佃客方面来讲,虽然取得完整的土地佃权进行经营是其根本利益之所在,但由于其贫困的经济状况,需要富民“借贷赒给无所不至”,甚至“借贷种种,与夫室庐牛具之属,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而富民关心佃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本望租课,非行仁义”,为保证其收成所得,他们往往要考虑对佃户的生产过程进行干预,迫使佃户接受一些影响其自主经营的契约条款。且随着丧失土地的小农数量日渐庞大,“于是形成了一个竞争性租佃市场”。这个市场存在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由于竞争,使佃农不得不考虑如何种好自己承佃的土地,以保证自已租佃权的稳定”,同样也会加重佃户自主经营权的非完整性,让佃户接受富民对自己生产活动的管理与干预,上引苏洵与胡宏所言就可见一斑。在宋代的两浙和江东路等地区,定额租逐渐取代分成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态,佃户虽然因此而增加了收入风险,可其经营自主性却得到了加强。但即使是在这种租佃模式下,主家也当不会完全放弃对其佃客生产活动的管理与监督。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A.富民向佃户投入大量生产成本,为了保证其收成所得的实际利益,他们必然关心佃户的整个生产过程,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督促管理。 B.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全面细致,特别是遭遇酷暑等恶劣天气时,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监督与管理会更加严格。 C.佃客难以获得完整的自主经营权,这是因为即使他们不需要富民的帮助,富民从自己的利益考虑,也会对他们的生产过程进行干预。 D.随着丧失土地的小农数量越来越多,佃户之间为了租用富民田地形成竞争,这样,富民对佃户生产活动的管理与干预也就更容易了。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不管是苏洵说的“鞭笞驱役”还是胡宏说的 “约束”,实际上都是指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的管理与监督行为。 B.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严格监督与管理,决定了富民收成的多寡,在地租形态由分成租转变为定额租之后也是如此。   C.佃客希望取得完整的土地佃权,但很多方面需要富民的帮助与支持,因而他们不得不接受富民对生产过程的干预。   D.随着丧失土地的小农数量日渐庞大,佃农在租佃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被削弱,因为他们要考虑如何拥有稳定的租佃权。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由于富民具有管理庄田出租的经验,官府将官田出租给佃户时,会招募上三等富户充当“监庄”来代为监督与管理。  B.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全面而细致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了粮食产量与品质,增加了收成,这是少地自耕者难以企及的。 C.在租佃关系中,富民根据佃户所需,也会给他们提供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帮助,这是富民为了保证自己的收成所得。  D.定额租取代分成租形态,增加了佃户收入的风险,而主家每年都有固定收成,从而加重了富民对佃户的剥削程度。‎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①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②,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③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一·陈登云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科举选才、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意同移病。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这些人都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带上库银前去赈恤百姓。‎ 卷Ⅱ(单选题 共5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 阙题 ‎ 刘眘虚 ‎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刘眘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15.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6分)‎ ‎ ‎ ‎ ‎ ‎ ‎ ‎ ‎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6分)‎ ‎(1)《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谪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 , ‎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3)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直接写出了通行蜀道的动作和情态感受。‎ ‎(4)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5)苏轼《赤壁赋》一文,作者先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洞箫之声,然后用 “ , ”两句夸张地表现洞箫之声的悲凉。‎ ‎(6)《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 , 。‎ ‎(7)《琵琶行》中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 ”的佳句描绘了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8)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 一代通儒顾炎武 ‎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警“能人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 ‎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相关链接 ‎①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顾炎武之所以不顾家庭,离家出游,固然有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实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的理想。‎ B.顾炎武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沿途考察人文地理,验证文献记载,搜集著述材料,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结合在一起,大大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 C.顾炎武南北往返,在二三万里的旅途中,览书万余卷,写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著作,终成一代大家。‎ D.顾炎武足迹半天下,广交贤豪长者,又在《广师》中对十位“同学之士”推崇备至。他的弟子潘耒称赞他,天下无贤不肖,无不知道顾炎武为通儒。‎ E.顾炎武一生奔走,始终以豪杰自视,虽没有完全实现他“救民水火”“兴太平之事”的雄心壮志,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 ‎18.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 ‎ ‎ ‎ ‎ ‎ ‎ 五、书写 ‎19.抄写下面这首诗的内容,要求不空格、不加标点,共80字。(7分)‎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六、写作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等词形容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为人治学要谦虚,谈人论事切忌污言秽语。但不久后郝同学又发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极度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近日,学校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绝”是否合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调研考试答案:‎ ‎1.答案:C A装殓(liàn)熨帖(yù)B胡诌(zhōu)孤鹜D拱券(xuàn)身陷囹圄(yǔ)‎ ‎2.答案:D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广开言路:广:扩大;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外圆内方:圆:圆通;方:方正。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 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3.答案:A B递进关系不当,应该是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C杂糅D短期和一时重复。‎ ‎4.答案 B 解析 ③是总说,⑥与③衔接说明“作用”,⑤与⑥衔接解释原因,②①④说明要适当运用表扬。‎ ‎5、答案:B A长人者:做官的人 C 归宁:出家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D会:节奏 ‎6、答案: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不是特殊句式 ‎7. B  原文“即使遭遇酷暑天气时也是如此”强调监管的全面与细致,而不是这样的天气影响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 ‎8. B  原文“同样会影响其收成之多寡”换成“决定其收成的多寡”,夸大其词;“定额租”对富民收成的多寡没有影响。 9. D  选项绝对化,剥削程度与“定额”的高低有关。‎ ‎10.C(参见译文。注意常见关联词“且”“用以”的用法) ‎ ‎11.C(吏部不管科举) ‎ ‎12.B(“这些人都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错)‎ ‎13.‎ ‎(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职鄢陵知县,又受朝廷征召升任御史。出京巡查辽东,上疏言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快兑现给建立首功者的赏赐。后改任山西巡抚。回到京城,恰好朝中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不能早早决定,原因是贵妃家人暗中阻挠。万历十六年六月陈登云就借天生异常灾害直言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太子之位。而且广泛交结江湖道士之流。以前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就每每扬言事情是由她揭发的,以此来恐吓功臣权贵,用巧言迷惑朝中之人。不但惠安遭逢他们残暴的气焰,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都谨慎地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经很久了,这当然是崇尚德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每对人说起,都认为那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朝廷重大的典章制度,蓄积隐藏个人邪恶的阴谋,那么他以后有什么事会干不出来呢?”奏疏呈入朝廷,贵妃、郑承宪都非常气怒,同僚也都认为陈登云遇到危险了,可皇上却留下奏章,不交议也不批答。过了好久,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中大官们都很怕他。当时,正逢考选科道,陈登云于是上疏说:“近年来的朝中的监察官谏议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也变谄媚了。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可这些人受不了官场倾轧,大多没有能让自身安宁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而被提升为京官的百人中也只有一两个人罢了。那些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追逐所好又求人怜悯,就像所谓的‘七豺’、‘八狗’一类,可其中监察官和谏议官就占了一半。朝中监官谏官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却让人轻视辱没到这种地步,怎能指望他们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家除掉大奸贼、消灭大蛀虫呢!与其因误用他们而贬退,还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 ‎ 于是条陈了几件事献给皇上。出任河南巡抚。那年发生大饥荒,人们相互咬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就装进袋子拿给陈登云看,陈登云立刻派人送到朝廷。皇上也立即派寺丞钟化民带上库银前去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依法行事,非常严厉。按其年资经历应当提升为京官,但屡次都被宫中扣下不发,于是他以生病为由上书告假回到老家。不久就去世了。‎ ‎14. A、C(B“孤寂”应该为“宁静”。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E“淡淡的忧伤”错。) 15.“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2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2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 ‎16、默写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8)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17.BD。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得分。注意回答三项或者三项以上不给分。‎ 思路点拨:A项,“‘不顾家庭’,不完全准确,且离家出走的两个原因文中没有区分哪一个是主要的。原文为:“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C项,“顾炎武南北往返,在二三万里的旅途中,览书万余卷,写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著作”,错,在南北往返的旅途中,写成的著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E项,“始终以豪杰自视”错,且“始终以豪杰自视”也并非是成就他著述事业的不可缺少的原因。‎ ‎18.①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 ②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 ④这一观点基友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 答出一点给2分。‎ 五、19.答案略 六、‎ ‎20.作文【题目解析】‎ 这是一篇取材于现实的新材料作文。材料叙述的事实分为五个阶段:郝同学出言不逊;孙教授看到后提醒;郝同学又发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学校评估“断绝”的合理性。综合起来看,材料的中心内容是:孙教授宣布与郝同学断绝师生关系。只要不脱离这个中心立意,都可视为符合题意。‎ 从孙教授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宣布与郝同学断绝师生关系,赞扬其坚守尊师重教的原则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也可以批评其逐出师门的方式简单粗暴,指责其违背了“诲人不倦”的教育原则等。‎ 从郝同学的角度看,可以批评其口无遮拦,言辞轻率,目无师长;也可以肯定其勇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等。‎ 从学校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其恪守校规、遵章办事的行为,突出学校的育人功能;也可以批评其平时疏于师生管理,才导致出现封建家长式的老师和如此胆大无礼的学生等。‎ 也可以整体把握材料谈尊师重教与个性张扬、学术自由的关系,等等。‎ 以下角度,可视为基本符合或不太符合题意:‎ ‎(1)从微信朋友圈的角度谈如何对待“私人空间”里的言行;‎ ‎(2)从知名的史学教授的角度谈老师学高德劭才能赢得尊敬等。‎ ‎(3)谈适度必须扣住“惩罚”,最好是教育方面的惩戒;谈“耐心”也必须扣住“教育”,如泛泛而谈“做事要有耐心”,不超过42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