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圆的综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圆的综合(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专题七 圆的综合 毕节中考备考攻略 纵观近 5 年毕节中考数学试卷,圆的综合考查在每年的第 26 题出现,主要呈现等腰三角形模型、垂径定理模型 和直角三角 形模型,其中 2014 年第 26 题属 于直角三角形模型;2015 年第 26 题属于等腰三角形模型;2016 年第 26 题属于直角三角形模型和等腰三角形模型;2017 年第 26 题属于直角三角形模型和垂径定理模型;2018 年第 26 题属于等腰三角形模型和直角三角形模型,切线的判定为必考考点,2019 年第 26 题将继续考查. 解决圆的综合问题的几个要点: (1)已知圆周角或者圆心角的度数或等量关系,找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其他圆周角或者圆心角; (2)已知直径,找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3)已知切线或证 明相切关系,连接过切点的半径; (4)已知“弦的中点”和“弧的中点”,连接中点和圆心,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得出相关结果; (5)圆心是直径的中点,考虑中位线; (6)同圆的半径相等,连接两条半径,考虑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内的等腰三角形,计算线段长,考虑垂径定理; (7)角平分线、平行、等腰中“知二得一”. 中考重难点突破  垂径定理模型 例 1 (2018·郴州中考)已知 BC 是⊙O 的直径,点 D 是 BC 延长线上一点,AB=AD,AE 是⊙O 的弦,∠AEC=30°. (1)求证:直线 AD 是⊙O 的切线; (2)若 AE⊥BC,垂足为点 M,⊙O 的半径为 4,求 AE 的长. 【解析】(1)先得出∠ABC=30°,进而求出∠OAB=30°,∠BAD=120°,结论得证; (2)先求出∠AOC=60°,用三角函数求出 AM,再用垂径定理即可得出结果. 【答案】(1)证明:连接 OA. ∵∠AEC=30°,∴∠ABC=30°. ∵AB=AD, ∴∠D=∠ABC=30 °.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BAD=120°. ∵OA=OB,∴∠OAB=∠ABC=30°, ∴∠OAD=∠BAD-∠OAB=90°, ∴OA⊥AD. ∵点 A 在⊙O 上, ∴直线 AD 是⊙O 的切线;2 (2)解:∵∠A EC=30°,∴∠AOC=60°. ∵BC⊥AE 于点 M,∴AE=2AM,∠OMA=90°. 在 Rt△AOM 中, AM=OA·sin ∠AOM=4×sin 60°=2 3, ∴AE=2AM=4 3.  等腰三角形模型 例 2 (2018· 永州中考)如图,线段 AB 为⊙O 的直径,点 C,E 在⊙O 上, BC︵ =CE︵ ,CD⊥AB,垂足为点 D,连接 BE, 弦 BE 与线段 CD 相交于点 F. (1)求证:CF=BF; (2)若 cos ∠ABE= 4 5,在 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M,使 BM=4,⊙O 的半径为 6.求证:直线 CM 是⊙O 的切线.【解 析】(1)延长 CD 交⊙O 于点 G,如图,利用垂径定理得到 BC︵ =BG︵ ,则可证明CE︵ =BG︵ ,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得∠CBE= ∠GCB,从而得到 CF=BF; (2)连接 OC 交 BE 于点 H,如图,先利用垂径定理得到 OC⊥BE,再在 Rt△OBH 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得到 BH= 24 5 ,OH= 18 5 ,接着证明△OHB∽△OCM 得到∠OCM=∠OHB=90°,然后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得到结论. 【答案】证明:(1)延长 CD 交⊙O 于点 G. ∵CD⊥AB,∴BC︵ =BG︵ . ∵BC︵ =CE︵ ,∴CE︵ =BG︵ , ∴∠CBE=∠GCB,∴CF=BF; (2)连接 OC 交 BE 于点 H,如图. ∵BC︵ =CE︵ ,∴OC⊥BE. 在 Rt△OBH 中,cos ∠OBH= BH OB= 4 5,∴BH= 4 5×6= 24 5 ,∴OH= 62-(24 5 ) 2 = 18 5 .3 ∵ OH OC= 18 5 6 = 3 5, OB OM= 6 6+4= 3 5,∴ OH OC= OB OM. 又∵∠HOB=∠COM,∴△OHB∽△OCM, ∴∠OCM=∠OHB=90°,∴OC⊥CM, ∴直线 CM 是⊙O 的切线. 1.(2018·宿迁中考)如图,AB,AC 分别是⊙O 的直径和弦,OD⊥AC 于点 D,过点 A 作⊙O 的切线与 OD 的延长线交 于点 P,PC,AB 的延长线交于点 F. (1)求证:PC 是⊙O 的切线; (2)若∠ABC=60°,AB=10,求线段 CF 的长. (1)证明:连接 OC. ∵OD⊥AC,OD 经过圆心 O, ∴AD=CD,∴PA=PC. 在△OAP 和△OCP 中, {OA=OC, PA=PC, OP=OP, ∴△OAP≌△OCP(SSS),∴∠OCP=∠OAP. ∵PA 是⊙O 的切线,∴∠OAP=90°. ∴∠OCP=90°,即 OC⊥PC, ∴PC 是⊙O 的切线; (2)解:∵AB 是直径,∴∠ACB=90°. ∵∠ABC=60°,∴∠CAB=30°,∴∠COF=60°. ∵PC 是⊙O 的切线,AB=10, ∴OC⊥PF,OC=OB= 1 2AB=5, ∴CF=OC·tan ∠COF=5 3. 2.(2018·白银中考)如图,在△ABC 中,∠ABC=90°.4 (1)作∠ACB 的平分线交 AB 边于点 O,再以点 O 为圆心,OB 的长为半径作⊙O;(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判断(1)中 AC 与⊙O 的位置关系,直接写出结果. 解:(1)如图; (2)相切.过点 O 作 OD⊥AC 于点 D. ∵CO 平分∠ACB, ∴OB=OD,即圆心 O 到直线 AC 的距离 d=r, ∴⊙O 与直线 AC 相切.3.(2018·玉林中考)如图,在△ABC 中,以 AB 为直径作⊙O 交 BC 于点 D,∠DAC=∠B. (1)求证:AC 是⊙O 的切线; (2)点 E 是 AB 上一点,若∠BCE=∠B,tan ∠B= 1 2,⊙O 的半径是 4,求 EC 的长. (1)证明:∵AB 是直径, ∴∠ADB=90°,∴∠B+∠BAD=90°. ∵∠DAC=∠B,∴∠DAC+∠BAD=90°, ∴∠BAC=90°,∴AB⊥AC.又∵AB 是直径, ∴AC 是⊙O 的切线; (2)解:∵∠BCE=∠B,∴EC=EB. 设 EC=EB=x. 在 Rt△ABC 中,tan ∠B= AC AB= 1 2,AB=8, ∴AC=4. 在 Rt△AEC 中,EC2=AE2+AC2, ∴x2=(8-x)2+42,解得 x=5, ∴EC=5.  直角三角形模型 例 3 (2018·聊城中考)如图,在 Rt△ABC 中,∠C=90°,BE 平分∠ABC 交 AC 于点 E,作 ED⊥EB 交 AB 于点 D, ⊙O 是△BED 的外接圆.5 (1)求证:AC 是⊙O 的切线; (2)已知⊙O 的半径为 2.5,BE=4,求 BC,AD 的长. 【解析】(1)连接 OE,由 OB=OE 知∠OBE=∠OEB,又由 BE 平分∠ABC 知∠OBE=∠CBE,据此得∠OEB=∠CBE,从 而得出 OE∥BC,进一步即可得证; (2)证△BDE∽△BEC 得 BD BE= BE BC,据此可求得 BC 的长度,再证△AOE∽△ABC 得 AO AB= OE BC,据此可得 AD 的长. 【答案】(1)证明:连接 OE. ∵OB=OE, ∴∠OBE=∠OEB. ∵BE 平分∠ABC, ∴∠OBE=∠CBE. ∴∠OEB=∠CBE, ∴OE∥BC. 又∵∠C=90°,∴∠AEO=90°,即 OE⊥AC. ∴AC 是⊙O 的切线; (2)解:∵ED⊥BE,∴∠BED=∠C=90°. 又∵∠DBE=∠EBC,∴△BDE∽△BEC, ∴ BD BE= BE BC,即 5 4= 4 BC,∴BC = 16 5 . ∵∠AEO=∠C=90°,∠A=∠A, ∴△AOE∽△ABC,∴ AO AB= OE BC,即 AD+2.5 AD+5 = 2.5 16 5 , ∴AD= 45 7 . 4.(2018·柳州中考)如图,△ABC 为⊙O 的内接三角形,AB 为⊙O 的直径,过点 A 作⊙O 的切线交 BC 的延长线于 点 D. (1)求证:△DAC∽△DBA;6 (2)过点 C 作⊙O 的切线 CE 交 AD 于点 E,求证:CE= 1 2AD; (3)若点 F 为直径 AB 下方半圆的中点,连接 CF 交 AB 于点 G,且 AD=6,AB=3,求 CG 的长. (1)证明:∵AB 是⊙O 直径, ∴∠ACD=∠ACB=90°. ∵AD 是⊙O 的切线, ∴∠BAD=90°, ∴∠ACD=∠BAD=90°. ∵∠D=∠D, ∴△DA C∽△DBA; (2)证明:∵EA,EC 是⊙O 的切线, ∴AE=CE(切线长定理).∴∠DAC=∠ECA. ∵∠ACD=90°, ∴∠ACE+∠DCE=90°,∠DAC+∠D=90°. ∴∠D=∠DCE.∴DE=CE. ∴AD=AE+DE=CE+CE=2CE. ∴CE= 1 2AD; (3)解:在 Rt△ABD 中, AD=6,AB=3, ∴tan ∠ABD= AD AB=2. 过点 G 作 GH⊥BD 于点 H, 则 tan ∠ABD= GH BH=2,∴GH=2BH. ∵点 F 是直径 AB 下方半圆的中点,∴∠BCF=45°.∴∠CGH=∠CHG-∠BCF=45°, ∴CH=GH=2BH,∴BC=BH+CH=3BH. 在 Rt△ABC 中,tan ∠ABC= AC BC=2,∴AC=2BC. 根据勾股定理,得 AC2+BC2=AB2, ∴4BC2+BC2=9,∴BC= 3 5 5 .7 ∴BH= 5 5 ,∴GH=2B H= 2 5 5 . 在 Rt△CHG 中,∠BCF=45°, ∴CG= 2GH= 2 10 5 . 毕节中考专题过关 1.(2018·昆明中考)如图,AB 是⊙O 的直径,ED 切⊙O 于点 C,AD 交⊙O 于点 F,AC 平分∠BAD,连接 BF. (1)求证:AD⊥ED; (2)若 CD=4,AF=2,求⊙O 的半径. (1)证明:连接 OC,如图. ∵AC 平分∠BAD,∴∠OAC=∠CAD. ∵OA=OC,∴∠OAC=∠OCA, ∴∠CAD=∠OCA,∴OC∥AD. ∵ED 切⊙O 于点 C,∴OC⊥ED, ∴AD⊥ED; (2)解:设 OC 交 BF 于点 H,如图. ∵AB 为直径,∴∠AFB=90°, 易得四边形 CDFH 为矩形, ∴FH=CD=4,∠CHF=90°, ∴OH⊥BF,∴BH=FH=4,∴ BF=8. 在 Rt△ABF 中, AB= AF2+BF2= 22+82=2 17, ∴⊙O 的半径为 17. 2.(2018·北部湾中考)如图,△ABC 内接于⊙O,∠CBG=∠A,CD 为直径,OC 与 AB 相交于点 E,过点 E 作 EF⊥BC, 垂足为点 F,延长 CD 交 GB 的延长线于点 P,连接 BD. (1)求证:PG 与⊙O 相切; (2)若 EF AC= 5 8,求 BE OC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若⊙O 的半径为 8,PD=OD,求 OE 的长.   8 (1)证明:连接 OB,则 OB=OD, ∴∠BDC=∠DBO. ∵∠BDC=∠BAC=∠CBG, ∴∠CBG=∠DBO. ∵CD 是⊙O 的直径,∴∠DBO+∠OBC=90°, ∴∠CBG+∠OBC=90°,∴∠OBG=90°, ∴PG 与⊙O 相切; (2)解:过点 O 作 OM⊥AC 于点 M,连接 OA, 则∠AOM=∠COM= 1 2∠AOC. 又∵∠BFE=∠OMA=90°, ∠EBF= 1 2∠AOC=∠AOM, ∴△BEF∽△OAM,∴ EF AM= BE OA. ∵AM= 1 2AC,OA=OC,∴ EF 1 2AC = BE OC. 又∵ EF AC= 5 8,∴ BE OC=2× EF AC=2× 5 8= 5 4; (3)解:∵PD=OD,∠PBO=90°,∴BD=OD=8. 在 Rt△DBC 中,BC= DC2-BD2=8 3, cos ∠BDO= BD CD= 8 16= 1 2,∴∠BDO=60°, ∴∠OCB=30°,∴ EF EC= 1 2, FC EF= 3. 设 EF=x,则 EC=2x,FC= 3x, ∴BF=8 3- 3x. 在 Rt△BEF 中,BE2=EF2+BF2,BE= 5 4OC=10. ∴100=x2+(8 3- 3x)2,解得 x=6± 13. ∵6+ 13>8(舍去),∴x=6- 13, ∴EC=12-2 13. ∴OE=8-(12-2 13)=2 13-4. 3. (2018·襄阳中考)如图,AB 是⊙O 的直径,AM 和 BN 是⊙O 的两条切线, E 为⊙O 上一点,过点 E 作直线 DC 分 别交 AM,BN 于点 D,C,且 CB=CE. 9 (1)求证:DA=DE; (2)若 AB=6,CD=4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证明:连接 OE,OC,BE. ∵OB=OE,∴∠OBE=∠OEB. ∵CB=CE,∴∠CBE=∠CEB, ∴∠OBC=∠OEC. ∵BC 为⊙O 的切线, ∴∠OEC=∠OBC=90°. ∵OE 为半径,∴CD 为⊙O 的切线. ∵AD 切⊙O 于点 A,∴DA=DE; (2)解:过点 D 作 DF⊥BC 于点 F,则四边形 ABFD 是矩形, ∴AD=BF,DF=AB=6, ∴DC=BC+AD=4 3. ∵FC= DC2-DF2=2 3,∴BC-AD=2 3,∴BC=3 3. 在 Rt△OBC 中,tan ∠BOC= BC BO= 3, ∴∠BOC=60°. 在△OEC 与△OBC 中, {OE=OB, OC=OC, CE=CB, ∴△OEC≌△OBC(SSS), ∴∠BOE=2∠BOC=120°. ∴S 阴影=S 四边形 BCEO-S 扇形 OBE=2× 1 2BC·OB- 120 × π × OB2 360 =9 3-3π.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