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上)综合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移动时,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细绳上的拉力将( )
A.先增大后减小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逐渐增大
2.如图所示,三个重均为100N的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各接触面水平,水平拉力F=20N 作用在物块2上,三条轻质绳结于O点,与物块3连接的绳水平,与天花板连接的绳与水平方向成45°角,竖直绳悬挂重为20N的小球P.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物块1和2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B.水平绳的拉力大小为15N
C.桌面对物块3的支持力大小为320N
D.物块3受5个力的作用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0 B. C.g D.
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重4N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的细线拴在斜面上端的小柱上,整个装置保持静止,斜面的倾角为30°,被固定在测力计上,如果物块与斜面间无摩擦,装置稳定以后,当细线被烧断物块下滑时,与稳定时比较,测力计的读数:(g=10m/s2)( )
A.增加4N B.增加3N C.减少1N D.不变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上,物体距传送带左端的距离为L.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的速度逆时针转动(v1<v2),稳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1、F2;若剪断细绳时,物体到达左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 B.F1=F2 C.t1一定大于t2 D.t1一定等于t2
6.如图所示,木块b放在一固定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木块a放在b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a,a、b均保持静止.则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7.将可看作质点的物体A与物体B叠合在一起,二者处于静止状态,弹簧上端与O点等高,如图,弹簧自由伸长时上端与C点等高,现用一力作用于A,将AB往下压至一定程度,然后撤去该力,关于以后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最低点到C点所在的高度,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从最低点到C点所在的高度,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
C.AB将在弹簧到达C点所在的高度时分离
D.分离后A向上运动,B向下运动
8.如图,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两图线交点时刻为t1,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两球在t=t1时相距最远
C.两球在t=8s时相遇
D.两球在t=2s时速率相等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1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
9.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然后测出其自然长度,在其下端悬挂砝码.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所挂砝码质量m与弹簧的长度l作出的m﹣l图线,如图所示.
(1)由图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 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弹簧原长是: c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0.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①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平衡摩擦力的具体操作为:取下 ,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并反复调节,直到轻推小车后,小车能沿木板做 运动.
②在实验过程,某次打出纸带如图2,相邻计数点A、B、C、D、E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该纸带对应的加速度为: m/s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某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这些数据在图3坐标图中描点并作出a﹣图线.从a﹣图线求得合外力大小为 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kg﹣1
a/m•s2
4.0
1.2
3.6
1.1
2.0
0.6
1.4
0.4
1.0
0.3
11.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取g=10m/s2)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N,与水平方向成45°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12.质量为m=0.5kg、长L=1m的平板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某时刻质量M=1kg的物体A(视为质点)以v0=4m/s向右的初速度滑上平板车B的上表面,在A滑上B的同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若F=5N,求从开始到二者共速所需时间,和该时间内A相对B滑行的距离;
(2)若F=5N,在同一坐标系内,定性画出A在B上滑动全程二者的v﹣t图线(无需计算数值,但必须在图线上标明A、B物体,未标明的不得分);
(3)如果要使A不至于从B上滑落,求拉力F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二)选考题【物理选修3-3】
13.汽车拉着拖车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两车加速运动,则人在车厢内竖直向上抛一个小球后,球将落在起抛点的后方
B.若两车加速运动,则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C.两车的速度增加后将更难以停下来,说明车的惯性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D.若两车匀速运动,则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受地面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E.若汽车与拖车脱钩,则拖车会慢慢停下来,这是由于摩擦力比惯性大
14.如图所示,A、B为竖直墙面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内,∠AOB=120°,∠COD=60°.在O点处悬挂一个重量为G的物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试求:
(1)绳AO所受的拉力F1和杆OC所受的压力F2;
(2)若在O点施加一个力F(图中未画出),要使两根绳AO和BO中的张力为零,杆CO位置不变,则F的最小值为多大?
2016-2017学年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上)综合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移动时,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细绳上的拉力将( )
A.先增大后减小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逐渐增大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分析小球受力情况:重力G、斜面的支持力F1和细绳的拉力F2三个力作用.画出力图,作出支持力F1和拉力F2的合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它们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保持不变.分别作出细绳在位置1、2、3三个位置的合成图,分析选择.
【解答】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到重力G、斜面的支持力F1和细绳的拉力F2三个力作用.画出力图,作出支持力F1和拉力F2的合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它们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保持不变.分别作出细绳在位置1、2、3三个位置的合成图,由图可知:
细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故选:C.
2.如图所示,三个重均为100N的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各接触面水平,水平拉力F=20N 作用在物块2上,三条轻质绳结于O点,与物块3连接的绳水平,与天花板连接的绳与水平方向成45°角,竖直绳悬挂重为20N的小球P.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物块1和2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B.水平绳的拉力大小为15N
C.桌面对物块3的支持力大小为320N
D.物块3受5个力的作用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分析】对绳子的连接点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并运用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水平绳的拉力;先后对物体1,物体1、2整体、物体1、2、3整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求解12之间的摩擦力.
【解答】解:A、对物体1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假如受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则不能保持平衡,故物体1与物体2间的摩擦力为0,A错误;
B、对绳子的连接点受力分析,受到三根绳子的三个拉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有:
x方向:T2cos45°=T1
y方向:T2sin45°=mg
解得:T1=mg=20N
即故水平绳中的拉力为20N.B错误;
C、对物体1、2、3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向左的拉力为20N、绳子a的拉力也为20N,竖直方向:N=3mg=300N,故C错误;
D、对物体1和物体2整体研究,受重力、支持力、向左的拉力F和向右的静摩擦力f23,根据平衡条件得:f23=F=20N;1、2间摩擦力0,23间摩擦力20N,则3与桌面间摩擦力0,故3受重力、支持力、压力、2给的摩擦力、绳子拉力,共5力作用,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0 B. C.g 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木板撤去前,小球处于平衡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先求出各个力,撤去木板瞬间,支持力消失,弹力和重力不变,求出合力后即可求出加速度.
【解答】解:木板撤去前,小球处于平衡态,受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F﹣Nsin30°=0
Ncos30°﹣G=0
解得
N=
F=
木板AB突然撤去后,支持力消失,重力和拉力不变,合力等于支持力N,方向与N反向,
故加速度为:
a=
故选B.
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重4N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的细线拴在斜面上端的小柱上,整个装置保持静止,斜面的倾角为30°,被固定在测力计上,如果物块与斜面间无摩擦,装置稳定以后,当细线被烧断物块下滑时,与稳定时比较,测力计的读数:(g=10m/s2)( )
A.增加4N B.增加3N C.减少1N D.不变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
【分析】本题中原来物块和斜面体处于静止状态,故测力计的读数等于物块和斜面体的总重量,剪短细线后,沿斜面小球加速下滑,处于失重状态,对小球和斜面体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解答】解:对物块和斜面体整体受力分析,受总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时,有
N﹣(M+m)g=0…①
加速下滑时,再次对物块和斜面体整体受力分析,受总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竖直方向:(M+m)g﹣N′=masin30°…②
水平方向:f=macos30°…③
对物块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0°=ma…④
有由①②③④得到:
N﹣N′=masin30°=mg(sin30°)2=0.4×10×0.25=1N
故选C.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上,物体距传送带左端的距离为L.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的速度逆时针转动(v1<v2),稳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1、F2;若剪断细绳时,物体到达左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 B.F1=F2 C.t1一定大于t2 D.t1一定等于t2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两种情况下木块均保持静止状态,对木快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列式分析出绳子拉力大小关系;绳子断开后,对木块运动情况分析,可比较出运动时间.
【解答】解:A、B、对木块受力分析,受重力G、支持力N、拉力T、滑动摩擦力f,如图
由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速度无关,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情况完全相同,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必然有:
F1=F2
故A错误、B正确.
C、D、绳子断开后,木块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合力等于摩擦力,水平向左
加速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
解得:
a=μg;
故木块可能一直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先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到速度与皮带速度相同,然后一起匀速运动;
由于v1<v2,故
①若两种情况下木块都是一直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tl等于t2
②若传送带速度为v1时,木块先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到速度与皮带速度相同,然后一起匀速运动;传送带速度为v2时,木块一直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t1>t2
③两种情况下木块都是先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到速度与皮带速度相同,然后一起匀速运动,则t1>t2,
故C,D错误.
故选:B
6.如图所示,木块b放在一固定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木块a放在b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a,a、b均保持静止.则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先对a、b整体受力分析,分析出整体与斜面间摩擦力情况;然后对a受力分析,得到b对a的作用情况;最后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分析b物体的受力情况.
【解答】解:先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拉力、支持力,可能有静摩擦力(当F≠mgsinθ时);
对a受力分析,受拉力、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处于平衡状态;
最后分析b物体的受力情况,受重力、a对b的压力、a对b向右的静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斜面对b可能有静摩擦力,也可能没有静摩擦力,故b受4个力或者5个力;
故选CD.
7.将可看作质点的物体A与物体B叠合在一起,二者处于静止状态,弹簧上端与O点等高,如图,弹簧自由伸长时上端与C点等高,现用一力作用于A,将AB往下压至一定程度,然后撤去该力,关于以后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最低点到C点所在的高度,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从最低点到C点所在的高度,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
C.AB将在弹簧到达C点所在的高度时分离
D.分离后A向上运动,B向下运动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由题意知,当AB具有相同加速度时,AB都将一起运动,所以分离时也就是AB加速度不同的时候,由最低点向上运动时要注意弹力减小,物体的合力发生变化,知道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
【解答】解:ABC、点是弹簧的原长,故从最低点到C的过程中,弹簧弹力由最大值减至零,当弹力大于物体重力时,物体所受合力向上,随着弹簧形变量减小,物体弹力减小,所受合力减小,故物体向上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弹力小于重力时,物体所受合力方向向下,随着弹力减小,物体的合力增大,物体向上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由此分析可知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A正确,B错误;
C、分离时A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故当AB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时,AB都将一起运动,故当物体运动到C时,弹簧恢复原长,弹力为零,两物体的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再向上运动则弹力开始向下,B的加速度将大于重力加速度,故此时AB开始分离,故C正确;
D、分离前AB一起运动,分离后AB都将向上减速运动,只是B的加速度大于A,不改变B向上运动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AC.
8.如图,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两图线交点时刻为t1,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两球在t=t1时相距最远
C.两球在t=8s时相遇
D.两球在t=2s时速率相等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通过分析两个物体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球间距的变化,确定何时相距最远、何时相遇.
【解答】解:A、甲、乙两球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解得:甲、乙的加速度分别为 a甲==﹣10m/s2,a乙==m/s2,可知加速度大小大小不等.故A错误.
B、从t=0时刻到两球速度相等的过程,乙物体向负方向运动,甲物体先向正方向后负方向运动,它们的间距在增大,直到速度相等时,即t=t1时相距最远,故B正确误.
C、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两球在t=8s时,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同,通过的位移相同,所以两球在t=8s末相遇,故C正确.
D、两球在t=2s时刻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20m/s、﹣20m/s,所以它们的速率相等,故D正确.
故选:BCD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1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
9.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然后测出其自然长度,在其下端悬挂砝码.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所挂砝码质量m与弹簧的长度l作出的m﹣l图线,如图所示.
(1)由图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 0.26 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弹簧原长是: 8.6 c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分析】该题考察了应用弹力与弹簧长度关系的图象分析问题.由胡克定律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根据弹力为零时的长度即可求出原长.
【解答】解:根据胡克定律可知,mg=k(x﹣x0)
则可知m=(x﹣x0)
由图象可知,x0=8.6cm;
=N/m=0.26N/m;
故答案为:(1)0.26; (2)8.6.
10.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①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平衡摩擦力的具体操作为:取下 沙桶 ,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并反复调节,直到轻推小车后,小车能沿木板做 匀速直线 运动.
②在实验过程,某次打出纸带如图2,相邻计数点A、B、C、D、E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该纸带对应的加速度为: 0.60 m/s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某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这些数据在图3坐标图中描点并作出a﹣图线.从a﹣图线求得合外力大小为 0.30 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kg﹣1
a/m•s2
4.0
1.2
3.6
1.1
2.0
0.6
1.4
0.4
1.0
0.3
【考点】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分析】(1)明确实验原理,了解具体操作步骤的含义,尤其是实验中如何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3)由F=ma可知,在a﹣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
【解答】解:①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砂桶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这样便平衡了摩擦力.
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a====0.60m/s2.
③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如下所示:
由F=ma可知,在a﹣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有图象可知其斜率为k=F==0.3N,故所受合外力大小为0.3N(0.28~0.32均可).
故答案为:①沙桶;②0.60;③0.30
11.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取g=10m/s2)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N,与水平方向成45°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摩擦力的大小,从而通过滑动摩擦力公式求出动摩擦因数.
(2)设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小车先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加速t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减速t'秒到达B处,速度恰为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正交分解求出加速度,再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解答】解:(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L=at02得:
a==m/s2=10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解得:f=30﹣2×10N=10N.
则动摩擦因数:μ===0.5.
(2)设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小车先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加速t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减速t'秒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牛顿定律Fcos45°﹣μ(mg﹣Fsin45°)=ma
则a==m/s2
a′=
由于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因此有:at=a′t′
则t′=
由题意得:L=
解得:t=
答:(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5;
(2)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为.
12.质量为m=0.5kg、长L=1m的平板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某时刻质量M=1kg的物体A(视为质点)以v0=4m/s向右的初速度滑上平板车B的上表面,在A滑上B
的同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若F=5N,求从开始到二者共速所需时间,和该时间内A相对B滑行的距离;
(2)若F=5N,在同一坐标系内,定性画出A在B上滑动全程二者的v﹣t图线(无需计算数值,但必须在图线上标明A、B物体,未标明的不得分);
(3)如果要使A不至于从B上滑落,求拉力F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首先分析物体A和车的运动情况:A相对于地做匀减速运动,车相对于地做匀加速运动.开始阶段,A的速度大于车的速度,则A相对于车向右滑行,当两者速度相等后,A相对于车静止,则当两者速度相等时,物体A在小车上运动时相对小车滑行的最大距离.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以及速度相等的条件,分别求出A与车相对于地的位移,两者之差等于A在小车上运动时相对小车滑行的最大距离.
(2)A与B的速度相等后,A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变成向前,所以A也做加速运动,但小于B的加速度,由此画出v﹣t图象即可;
(3)要使A不从B上滑落,是指既不能从B的右端滑落,也不能左端滑落.物体A不从右端滑落的临界条件是A到达B的右端时,A、B具有共同的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以及速度相等的条件,可求出此时F,为F的最小值.物体A不从左端滑落的临界条件是A到达B的左端时,A、B具有共同的速度,可求出此时F的最大值,综合得到F的范围.
【解答】解:(1)物体A滑上平板车B以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μN=MaA
又:N=Mg
得:aA=μg=2 m/s2
平板车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F+μN=maB
得:aB=14 m/s2
两者速度相同时有:v0﹣aAt=aBt
解得t=0.25s
对A:
对B:
相对运动距离:△s=sA﹣sB=0.5m
(2)由以上的分析可知,A与B的速度相等前,A做减速运动,B做加速运动;当它们的速度相等后,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所以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
(3)①当F较小时,物体A不滑落的临界条件是A到达B右端时,AB具有共同的速度v,则sA=sB+L,即:
得t'=0.5s
所以:
代入数据得:
又由F1+μMg=maB得F1=1 N
②当F较大时,在A到达B的右端之前,就与B具有相同的速度,之后,A必须相对B静止,否则A会从B的左端滑落,则
对整体:F2=(m+M)a
对物体A:μN=Ma
解得:F2=3 N
综上所述,拉力F大小应满足的条件是1 N≤F≤3 N
答:(1)若F=5N,从开始到二者共速所需时间是0.25s,和该时间内A相对B滑行的距离是0.5m;
(2)定性画出A在B上滑动全程二者的v﹣t图线如图;
(3)如果要使A不至于从B上滑落,拉力F大小应满足的条件是1 N≤F≤3 N.
(二)选考题【物理选修3-3】
13.汽车拉着拖车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两车加速运动,则人在车厢内竖直向上抛一个小球后,球将落在起抛点的后方
B.若两车加速运动,则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C.两车的速度增加后将更难以停下来,说明车的惯性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D.若两车匀速运动,则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受地面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E.若汽车与拖车脱钩,则拖车会慢慢停下来,这是由于摩擦力比惯性大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竖直上抛运动;惯性.
【分析】从车厢内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有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结合车厢的运动规律确定落点的位置.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出汽车拉拖车的力和拖车拉汽车的力.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质量,与速度无关.根据拖车的受力,抓住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判断.
【解答】解:A、若两车加速运动,人在车厢内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球将落在抛出点的后方,故A正确.
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故B正确.
C、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若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对拖车而言,汽车拉拖车的力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E、拖车慢慢停下来,是由于拖车受到摩擦力,做减速运动,不是摩擦力比惯性大,故E错误.
故选:ABD.
14.如图所示,A、B为竖直墙面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内,∠AOB=120°,∠COD=60°.在O点处悬挂一个重量为G的物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试求:
(1)绳AO所受的拉力F1和杆OC所受的压力F2;
(2)若在O点施加一个力F(图中未画出),要使两根绳AO和BO中的张力为零,杆CO位置不变,则F的最小值为多大?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1)以O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由平衡条件求出AO和BO的合力F大小和方向,再将F进行分解,求出绳AO所受拉力的大小.
(2)以O点为研究对象,O点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对力F大小进行分析,即可求出F的最小值.
【解答】解:(1)以O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采用合成法,根据几何知识:
F2cos30°=G
2 F1 cos60°=F2sin30°
解得:F1=
F2=
(2)当F与CO垂直时,F最小,即F=Gsin30°
F最小=G
答:(1)绳AO所受的拉力F1为G,杆OC所受的压力F2为;
(2)若在O点施加一个力F,要使两根绳AO和BO中的张力为零,杆CO位置不变,则F的最小值为G.
2016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