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 A. 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B. 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 C. 电影和报纸已经很普遍,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能看到          D. 照相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2.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 詹天佑一一京张铁路                                           B. 侯德榜一一侯氏制碱法 C. 林则徐一一《天演论》                                       D. 魏源一一《海国图志》‎ ‎3.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  ) ‎ A. 京师同文馆                       B. 时务学堂                       C. 天津中西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4.中国近代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的是(  )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邓世昌                                 D. 李鸿章 ‎5.在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豪情地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这条铁路是(    ) ‎ A. 平汉铁路                           B. 滇越铁路                           C. 淞沪铁路                           D. 京张铁路 ‎6.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百度网站上输入“1909年、中国、詹天佑”,你可能搜索到的是(  ) ‎ 16‎ A.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B. 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典礼举行 C. 张謇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                                    D. 《申报》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 ‎7.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 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8.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报纸是(  ) ‎ A. 《中外纪闻》                        B. 《国闻报》                        C. 《民报》                        D. 《申报》‎ ‎9.“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0.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创作了大量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抗日救亡歌曲,如图中的旋律选自于他的哪首代表作(  )‎ A. 《毕业歌》                B. 《卖报歌》                C. 《铁蹄下的歌女》                D. 《义勇军进行曲》‎ 16‎ ‎11.‎2017年2月11日,上海市举办了 “起步——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下列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  ) ‎ A.土地改革房产证 B.商务印书馆褒奖状 C.小岗村“生死文书” D.中共七大代表证 ‎12.某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在该书中,描写1912年时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 ①女子缠足   ②男子剪掉辫子   ③穿翎顶补服   ④跪拜礼   ⑤鞠躬、握手礼   ⑥“老爷”“大人”等称呼   ⑦“先生”“君”等称呼 ‎ A. ①②③④                              B. ②⑤⑦                              C. ③⑤⑥⑦                              D. ①③⑤‎ ‎13.作为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的梦想是“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学成回国后,他用京张铁路圆了自己的梦。这里的“他”应是(  ) ‎ A. 詹天佑                                  B. 张謇                                  C. 严复                                  D. 侯德榜 ‎14.清末有一位状元,面对民族危机,毅然弃官怀乡,走“实业救国”的道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 ‎ A. 陈独秀                                 B. 李鸿章                                 C. 张骞                                 D. 张之洞 ‎15.“他是我国化学工业先驱,生产出我国的第一批精盐,打破了英国和日本商人对中国精盐市场的垄断;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打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生产合成氨的联合企业……”材料中的“他”是(  ) ‎ 16‎ A. 张謇                                 B. 荣宗敬                                 C. 范旭东                                 D. 侯德榜 ‎16.2017年8月,“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主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此研讨会是为了纪念商务印书馆创办距今(    ) ‎ A. 120年                                  B. 110年                                  C. 100年                                  D. 90年 ‎17.他生于民国20年,正在给孙子讲他过去的故事,下列可能出现的故事内容有(    )①同学之间可以照相 ②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 ③穿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 ④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 ‎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8.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下列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是(  ) ‎ A.康有为 B.鲁迅 C.陈独秀 D.张謇 ‎19.下图中服装的款式最早出现于(  ) ‎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2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是指(  ) ‎ A. 洋务运动至清朝末年           B. 辛亥革命成功后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抗日战争后 二、材料分析题 ‎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政府建立后,仿照西方国家模式,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据有关统计,1912年至1921年6月的10‎ 16‎ 年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764家,资本总额近28540万元,与1911年前相比,企业总数增长1倍左右,资本总额增长了近2倍。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1928年——1936年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南京国民政府大事记(部分)‎ 时间 内容 ‎1928年6月 宣布与各国所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应进一步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 ‎1929年6月 通令国内工业品按一物一税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即可通行全国,不再征收其他税捐,如有重征可申请退税。‎ ‎1929年7月 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法,对近代新兴工业及生产当时需要迫切的产品的工业,按工业种类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专利、免税、减低运费等奖励。‎ ‎1931年5月 制订实业建设六年计划,建议以兴办急需的基本工业为主。‎ ‎1937年2月 五届三中全会制订的五年建设计划,强调立即举办钢铁、机器、电力、制酸、炼油等重工业与基本化学工业。‎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 ‎ ‎(2)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有哪些? ‎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22.实现国家富强一直是中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 1914年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材料二:“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 16‎ 材料三: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写出张謇救国的主要行动。 ‎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两点以上) ‎ ‎(3)材料三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主要是在哪几个行业开展的? ‎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23.“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国之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99年5月23日 16‎ ‎,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它为什么这样引人注目?因为纱厂的创办人,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 材料二:如图6,图7所示。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闲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摘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 ‎(1)材料一中所述状元实业家是谁?《马关条约》签订后,面对中华民族危机,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 ‎(2)材料二中图6,图7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哪一事件拉开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大幕? ‎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的是材料二图6的哪一阶段(写出序号)?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外因是什么? ‎ ‎(4)近代民族工业在经历两次短暂发展后,其进程均被打断。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打断民族工业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企业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 16‎ 答案解析 ‎ 一、选择题 ‎1.【答案】C ‎ ‎【解析】【分析】A项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可能出现,商务印书馆是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不符合题意。 B项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电影和报纸已经很普遍,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能看到说法不正确,因为电影是随着西方文明传入中国的,但并不是很普遍,报纸也是有钱人才能买的起,主要在城市发行的,农村人大多都不认识字,买不起报纸,所以符合题意。 D项照相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描述准确,因为照相术在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后,19世纪晚期,照相这一西方科技文明成果开始走进清朝宫廷生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答案】C ‎ ‎【解析】【分析】A项詹天佑一一京张铁路搭配正确,、詹天佑支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不符合题意。 B项侯德榜一一侯氏制碱法搭配正确,侯德榜撰写《制碱》一书,打破欧美各国对碱业的垄断,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不符合题意。 C项林则徐一一《天演论》搭配不正确,《天演论》是严复的译述,符合题意。 D项魏源一一《海国图志》搭配正确,鸦片战争失败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反击外来侵略,  《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人物事迹的识记能力。‎ ‎3.【答案】D ‎ ‎【解析】【分析】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A项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不符合题意。 B 16‎ 项时务学堂是清末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最早一批建立的新式学校,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不符合题意。 C项天津中西学堂是1895年创办的,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不符合题意。 D项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的识记能力。‎ ‎4.【答案】B ‎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强烈批判闭关锁国政策,对封建顽固派自甘落后,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加以猛烈抨击。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D ‎ ‎【解析】【分析】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他于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识记京张铁路的知识。‎ ‎6.【答案】B ‎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09年、中国、詹天佑”这些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1909年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A项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不符合题意。 B项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典礼举行,符合题意。 C项张謇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不符合题意。 D项《申报》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京张铁路的识记能力。‎ ‎7.【答案】B ‎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依仗清政府取得垄断权”,“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可知, ‎ 16‎ 选项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属于洋务企业; 选项B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符合题意; 选项C项中的“自由竞争”与材料信息不符; 选项D外来势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需熟悉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缝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1912—1919年:(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一战后:挫折;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衰落。‎ ‎8.【答案】D ‎ ‎【解析】【分析】《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A项《中外纪闻》创刊于1895年8月17日,不符合题意。 B项《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不符合题意。 C项《民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不符合题意。 D项《申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申报》的识记能力。‎ ‎9.【答案】B ‎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变迁,提到了服装、发饰、缠足、时间、礼节的变化,这是辛亥革命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引起了许多社会习俗的变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知识要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废除旧习的法令。‎ ‎10.【答案】D ‎ ‎【解析】【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A项《毕业歌》,不符合题意。 B项《卖报歌》,不符合题意。 ‎ 16‎ C项《铁蹄下的歌女》,不符合题意。 D项《义勇军进行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义勇军进行曲》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11.【答案】B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务印书馆的创立。A项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与题意不符; B项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距今120周年; C项小岗村“生死文书”出现在1978年,与题意不符; D项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题干信息关键词“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 ‎12.【答案】B ‎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①③④⑥是辛亥革命之前的陋俗,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1912年时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现象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信息“描写1912年时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②⑤⑦是1912年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现象。‎ ‎13.【答案】A ‎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张铁路的设计者是詹天佑,是我国自主设计并修建的第一条铁路。B项创办了大生纱厂,实业救国;C项倡导维新变法思想;D项研制出了侯氏制碱法。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还要掌握本题选项中另外三位人物的事迹。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C ‎ ‎【解析】【分析】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张謇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族轻工业,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A项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工业企业,不符合题意。 C项张骞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符合题意。 D项张之洞属于洋务派,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工业企业,不符合题意。 ‎ 16‎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张謇的识记能力。‎ ‎15.【答案】C ‎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 A项张謇是民族实业家,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A不合题意; B项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主要生产面粉和棉纺织品,B不合题意; C项范旭东1915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生产出中国本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20年代初,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30年代,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生产合成氨的联合企业——永利化学公司錏厂,C符合题意; D项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耪,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纯碱。他还撰写《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之于世,打破了碱业的垄断,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其中化学工业先驱范旭东,为中国的制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6.【答案】A ‎ ‎【解析】【分析】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2017年商务印书馆创办120年(2017-1897=120)。 A项120年,符合题意。 B项110年,不符合题意。 C项100年,不符合题意。 D项90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务印书馆的识记能力。‎ ‎17.【答案】B ‎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他生于民国20年”这一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民国20年指1911+20=1931年。照相技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中山装成为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 ①同学之间可以照相可能出现,符合题意。 ②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不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 ‎ 16‎ ‎③穿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可能出现,符合题意。 ④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可能出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的变化。‎ ‎18.【答案】C ‎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内容。面对近代以来列强的侵略与掠夺,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兴办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19.【答案】D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服饰变法的准确识记,题干中图片是中山装,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中山装是辛亥革命后,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要掌握辛亥革命后生活习俗的变化。本题难度不大。‎ ‎20.【答案】C ‎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一个发展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需熟悉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它的发展是曲折和短暂的。这是常考题目,需熟练掌握。‎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增长或者上升。 (2)制定计划;重订新约;收回主权;立法;召开会议。 (3)政府的推动作用。 ‎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据有关统计,1912年至1921年6月的10年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764家,资本总额近28540万元,与1911年前相比,企业总数增长1倍左右,资本总额增长了近2倍”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呈现出的发展趋势是增长或者上升。 (2)根据材料二的背个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制定计划;重订新约;收回主权;立法;召开会议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 16‎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政府的推动作用。 【点评】识记近代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及重大事件,识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本题难度较大。‎ ‎22.【答案】(1)①实业救国。②创办大生纱厂。 (2)①工业化。②第一个五年计划。③成果:鞍山钢铁公司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川藏等公路。 (3)①事件:三大改造。②行业: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大力发展重工业;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搞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正确处理内部矛盾。 ‎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 “救国……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可见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材料一: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材料一中的 “创立了大生纱厂”即是张謇救国的主要行动。 (2)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中的“工业化……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见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工业化。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在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3)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三中的“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等信息可知,指的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大力发展重工业;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搞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等。 故答案为:(1)①实业救国。②创办大生纱厂。 (2)①工业化。②第一个五年计划。③成果:鞍山钢铁公司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川藏等公路。 ‎ 16‎ ‎(3)①事件:三大改造。②行业: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大力发展重工业;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搞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正确处理内部矛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相关知识。‎ ‎23.【答案】(1)张謇,实业救国。 (2)特征:发展进程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洋务运动。 (3)序号: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第一次:帝国主义的侵略.第二次: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 (5)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薄弱。 ‎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大生纱厂”可知状元实业家是指张謇,在当时,“状元办厂”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兴办民族工业。辛亥革命的成功,给民族资产阶级以极大鼓舞,同时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2)据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变化图》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后,由于列强的入侵和经济上的排挤,持续发展缓慢,一战时期发展较快,一战后,我国民族工业又持续走低,之后也是挫折不断,总起来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发展进程艰难曲折.据图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重》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购买外国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建设军事工业需要大量费用,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洋务运动拉开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大幕。 (3)图中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大体出现在一战时期(序号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内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外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4)近代民族工业在经历两次短暂发展后,其进程均被打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帝国主义的侵略打断了我国民族工业的第一次短暂发展,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争的破坏打断了我国民族工业的第二次短暂发展。 (5)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据图片三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薄弱。 ‎ 16‎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以及特点。本题难度较大。‎ 1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