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试题(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试题(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单选题 ‎1.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需区别的物质 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A 食醋与酒精 闻气味 B 空气与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C 水和双氧水 看颜色 D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2.可以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 B.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C.分别加入蒸馏水 D.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 ‎3.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有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 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 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4.为检验某混合气体成分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体积的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气体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物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是( )‎ A.HCl和CO B.HCl和H‎2 C.CH4和CO2 D.CO2和CO ‎5.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B.活性炭能够除去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可燃性 ‎ D. 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6.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将混合气体点燃 ‎ B.将混合气体通过入灼热的氧化铜中 9‎ C.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 D.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7.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D.分别加入蒸馏水 ‎8.8.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B. 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 C.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D. 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9.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 B. 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 C. 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 D.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10.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不合理、方案2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清洗铁制品 表面的铁锈 鉴别氯化钠 溶液和稀盐酸 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 混有二氧化碳气体 方案1‎ 加水溶解 加适量稀盐酸 加锌粒 点燃 方案2‎ 加稀硫酸 用水洗涤 加石蕊溶液 通入澄清石灰水 A. A B. B C. C D. 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冷蝶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以得到炭黑 B. 医疗上常采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C. 用NH4Cl和Ca(OH)2 同时施入农田,即解决了农田的肥料问题又中和了土壤的酸性 D. 洗涤剂和汽油都能清洗油污,二者原理相同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9‎ 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因为它能与铁的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 C.常温下,白磷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能自然的原因是白磷的着火点低于常温 ‎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13.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2MgO+X,则X的化学式为 A.CO B.C C.Mg(OH)2 D.MgCO3‎ ‎14.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二、综合题 ‎15.实验室现有提供的药品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稀盐酸、水以及下图中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用夹子夹住与导气管连接的胶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2)选用上述装置和药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你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利用制取二氧化碳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字母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要制取0.‎32g氧气,需要加热分解___g高锰酸钾。‎ ‎16.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_______(填序号)‎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 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 9‎ ‎(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 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3)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________.‎ ‎(4)若用‎50克稀盐酸与‎10克大理石(含杂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克二氧化碳,求稀盐酸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若学校实验室对你开放,请从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如何检验发生装置的气密性:____。‎ ‎(2)图F为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有洗气、贮气等用途的装置。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__(填“a”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 9‎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室内空气污染对人身体健康影响极大。房屋的装修不当,通常会使室内含有较多的甲醛(HCHO)、苯(C6H6)等有毒物质。‎ 材料2:铝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Al + 6H2O2Al(OH)3 + 3H2↑‎ 材料3:将燃着的镁条伸入到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剧烈燃烧,发出强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和一种白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 + CO22MgO + C ‎(1)甲醛、苯都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铝和水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将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生成物置于足量的稀盐酸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 ‎19.(8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仪器和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 。‎ ‎(2)用①②③组合可制备CO2,写出实验室用此装置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 ‎(3)收集CO2应选用装置 (填“④”或“⑤”)。‎ ‎(4)利用图⑥所示装置(集气瓶中预先装满CO2气体)来验证CO2的性质,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再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9‎ ‎(1) 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 。 ‎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燃着的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 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多功能的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 (填“b”或“c”)进入F中。‎ ‎21.在大自然中,CO2与O2能相互转换,以保持空气成分相对稳定。‎ ‎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_______效应。‎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XC6H12O6+6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2.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可以用F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应从 (a或b)通入。‎ ‎(3)A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 ‎(4)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 9‎ ‎。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 (填药品名称)的洗气瓶G。‎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所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填标号)。‎ ‎2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 ‎ ‎(1)仪器a的名称是 ;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3)实验室常用B装置和 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小龙同学利用吃完的碎碎冰饮料包装袋设计了图F的发生装置来代替B装置制取氢气,其优点是 ,他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下列装置的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填序号)。‎ ‎ ‎ A.b→c→d B.b→c→e ‎ C.c→b→d D.c→b→e ‎ ‎(5)小露同学利用草酸钠固体(化学式为Na2C2O4)加热分解制取一氧化碳,‎ ‎(6)并用C还原氧化铁。他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下: ‎ ‎①一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述所给装置中的 (填序号); ‎ ‎②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现象是 ; ‎ ‎③该装置中锥形瓶(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9‎ Ⅰ.检验并吸收生成的CO2;Ⅱ. 。 ‎ ‎24.‎ ‎(1)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 现象 文字表达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瓶底放少量细沙和水的原因是:‎ ‎(2)为了确定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如下操作。‎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结论 ‎①点燃蜡烛。‎ ‎② ‎ 现象: ‎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 ‎ ‎③将内壁蘸有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 ‎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四、科学探究题 ‎25.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如用焚烧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A.只有CO2 B.只有CO C.既有CO2,也有CO ‎ ‎【查阅资料】微量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装置C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2)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3)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除了CO2、CO外,还应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26.某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取反应后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静置,有不溶物出现,过滤。‎ ‎(3)向滤渣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 ‎(4)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未变浑浊, ‎ ‎①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开展了如下活动:‎ 分析原因: 可能是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也可能是生成的气体中除了有CO2外,还有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将生成的气体X通入图2装置。 ‎ 9‎ 装置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现象 ‎_________‎ 无明显变化 白色沉淀 试管3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试管2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 9‎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A.食醋和酒精的气味不同,故该方法正确;‎ B.氧气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该方法正确;‎ C.水和双氧水都是无色液体,故该方法错误;‎ D.一氧化碳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能灭火,故该方法正确;‎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鉴别物质就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的不同来区分物质,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答关键。‎ ‎2.A ‎【解析】‎ 试题分析:鉴别不同的物质,应抓住物质性质的不同,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若熄灭为二氧化碳,若燃烧更旺为氧气,若无现象,为空气,故选A 考点:物质的鉴别 ‎3.C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气体,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以用来做灭火剂;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以进行人工降雨;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选C。‎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以用来做灭火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做气肥,但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 ‎4.B ‎【解析】‎ 试题分析:将一定体积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无二氧化碳,气体总体积减小,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易溶解于水的气体或能与石灰水反应且无现象的气体;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物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有水生成,则混合气体中有含氢元素的可燃性气体。A、一氧化碳不含氢元素,错误;B、氯化氢极易溶解于水,氢气燃烧生成水,符合题意,正确;C、气体中应该无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错误;D、气体中应该无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B 考点:物质成分的探究 ‎5.C ‎ ‎【解析】‎ 试题分析: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还原性,而不是可燃性。故选C. ‎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6.B ‎【解析】‎ 试题分析:混合气体点燃,CO燃烧不了,A错误; 混合气体通入水中,CO2溶于水,CO不能,B错误;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CO2与石灰水反应,CO不能,D错误;将混合气体通过入灼热的氧化铜中,利用CO的还原性,B正确。‎ 考点:物质的除杂。 ‎ ‎7.B ‎【解析】‎ 试题分析:A.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空气和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故A错误;‎ B.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 ,可以 鉴别开,故B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和空气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错误;‎ D.分别加入蒸馏水,都无明显现象,故D错误.‎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8.D ‎【解析】A. 用过滤的方法不可以使硬水软化,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故A错误;B. 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物理变化,木炭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C错误;D. 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硬水泡沫少,软水泡沫多,故D正确。‎ 点睛∶过滤不可使硬水软化,活性炭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视频 ‎9.A ‎【解析】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B.酸雨的产生是空气污染无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硝酸导致的。C.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就像一个大棉被盖在半空中,使大气不断变暖,使得地球平均气温越来越高,这就是温室效应。 D.拉瓦锡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发现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空气体积减少了1/5左右。拉瓦锡又把加热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中再加热,得到汞和氧气,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中减少的空气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导入前一个容器,所得气体和空气性质完全相同。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用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其中的1/5.选A ‎10.D ‎【解析】A氢氧化钠、碳酸钠都能与硫酸反应,都能溶于水;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的氯化铁和水而被除掉;用水洗涤会加速锈蚀;C、盐酸和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而产生气泡,氯化钠和锌不反应;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盐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二氧化碳不可燃,不能用点燃的方法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 混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于验证二氧化碳。选D ‎11.A ‎【解析】A. 蜡烛在燃烧时会发生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炭黑;‎ B. 医疗上常采用蒸馏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C.根据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解答;‎ D. 洗涤剂除油污是乳化,汽油除油污是溶解,二者原理不同。‎ 解:A.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会观察碟子底部出现黑色固体,这是蜡烛在燃烧时会发生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炭黑,此项正确。‎ B. 医疗上常采用蒸馏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故说法错误;‎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这样会降低肥效,故错误;‎ D. 洗涤剂除油污是乳化,汽油除油污是溶解,二者原理不同,故错误。‎ 故本题选A。‎ ‎12.D ‎【解析】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组燃性,故错误,B、一氧化碳可用于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错误,C、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而发生自燃,故错误,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正确,故选D ‎13.B ‎【解析】从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反应前有2个镁原子、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除X外有2个镁原子和2个氧原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中有1个碳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 ‎14.A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H2O + CO2== H2CO3。①二氧化碳溶于水,气压下降,水倒吸入试管内,液面上升,正确;②生成的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正确;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不符合实际,错误;④试⑤管内溶液变蓝,不符合实际,错误。因此选A。‎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15. 一段时间后,水柱高度不变(水柱高度稳定或水柱稳定等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AE 或BE C 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O2 ↑ 158 3.16‎ ‎【解析】(1)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回答;(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及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分析解答;(3)根据固液混合常温型装置适合于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解答;(4)根据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解答;(5)根据高锰酸钾的化学式及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结合需要制取的0.32g氧气的质量计算解答。(1) 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用夹子夹住与导气管连接的胶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水柱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混合,反应条件是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故应选择固液混合常温型发生装置A或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择E装置。因此选择的装置是AE 或BE。(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4) 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故选择的发生装置为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5) 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55+(16×4)=158;‎ 设制取0.32g氧气,需要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x ‎‎0.32g ‎ ‎ x=‎‎3.16g ‎16. AC 长颈漏斗 ②⑤ Na2CO3+2HCl=2NaCl+H2O+CO2↑ D 能控制反应速率 氢气(或氧气) 7.3%‎ ‎【解析】(1) 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进行解答;(2)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以及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解答;(3)根据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以及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的反应进行解答;(4) 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稀盐酸中HCl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故选AC;(2)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不需要酒精灯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也不用⑤;(3)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D,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能控制反应速率;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或氧气);‎ ‎(4)设参与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73          44 x         ‎2.2g ‎ x=‎‎3.65g 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7.3%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 ‎17. BD/BF 关闭止水夹,向锥形瓶中加水至液面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液柱且一段时间后液柱不回落,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 ‎【解析】(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选择装置B,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BD或BF,检验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锥形瓶中加水至液面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液柱且一段时间后液柱不回落,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用F装置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剩余的水较少时,易从a端排出,故气体从b处导管通入。‎ ‎18.(1)有机物 (2)置换 (3)白色固体溶解(1分),黑色固体不溶解(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酸的性质。‎ ‎(1)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碳酸盐等),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甲醛(HCHO)、苯(C6H6)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根据铝和水的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故属于置换反应。‎ ‎(3)由题意可知,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生成了氧化镁和碳,其中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碳不与稀盐酸反应且不溶于酸,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溶解(氧化镁),黑色固体(C)不溶解。‎ ‎19.(1)长颈漏斗;(2)CaCO3+2HCl==CaCl2+H2O+CO2↑;‎ ‎(3)④;(4)变大;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变小;‎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用①②③组合可制备CO2,实验室用此装置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收集CO2应选用装置④,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4)利用图⑥所示装置(集气瓶中预先装满CO2气体)来验证CO2的性质,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变大;反应方程式为: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再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变小;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装置内的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空气压入气球膨胀,加入盐酸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把气体压出气球。‎ 考点: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的验证 ‎20.(1)长颈漏斗 ‎(2)B 2H2O2 MnO22H2O +O2↑‎ ‎(3)A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4)B 2Mg+ CO2点燃2MgO+C(5)c ‎【解析】‎ 试题分析:(1)常见仪器的识记:长颈漏斗 ‎(2)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2H2O +O2↑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故发生装置应选择A;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燃着的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单质为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CO2点燃2MgO+C ‎ ‎(5)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多功能的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短管,即c端进入F中 考点:常见仪器的识记,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1. 21% 温室 H2O ‎【解析】(1)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2)过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和氧气,方程式为6CO2 + 6H2OC6H12O6 + 6O2.‎ ‎22.(1)酒精灯 ‎(2)2H2O22 H2O+ O2↑ 、B 、氧气不易溶于水、 正、 a ‎(3)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的末端逸出出。‎ ‎(4)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充满、 浓硫酸 ‎(5)A和E ‎【解析】试题分析:(1)作为加热热源的是酒精灯;‎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 2H2O22 H2O+ O2↑;固液常温型制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 ‎(3)A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的末端逸出出。‎ ‎(4)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充满,浓硫酸可作CO2的干燥剂。‎ ‎(5)根据反应原理和气体的性质选A、E 考点: 实验探究。‎ ‎23.(1)长颈漏斗 (2)略 C ‎ ‎(3)E 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 ‎ ‎(4)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结束 B ‎ ‎(5)①A ②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③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气 ‎ ‎【解析】‎ 试题分析:(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物是高锰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即2KMnO4K2MnO4+ MnO2+O2↑,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排水法即C ‎(3)CO2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下进行,且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故装置组合为BE,反应为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 ‎(4)图F的发生装置来代替B装置制取氢气,其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下列装置的连接顺序正确的是:从F装置中产生的氢气通过b导管进入浓硫酸中干燥,通过c导管导出后,通过e导管导入集气瓶中.‎ ‎(5)小露同学利用草酸钠固体(化学式为Na2C2O4)加热分解制取一氧化碳,并用CO还原氧化铁.他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图3:①因为利用草酸钠固体制取一氧化碳需要加热,因此一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述所给装置中的A装置;②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③该装置中锥形瓶(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Ⅰ检验并吸收生成的CO2;Ⅱ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24. ‎ ‎(1)‎ 实验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瓶底放少量细沙和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点燃蜡烛。‎ ‎②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水生成 ‎ ‎③将内壁蘸有 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解析】‎ 试题分析:(1)‎ 实验 现象 文字表达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瓶底放少量细沙和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2)‎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结论 ‎①点燃蜡烛。‎ ‎②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水生成。 ‎ ‎③将内壁蘸有 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考点:铁丝燃烧;石蜡燃烧。‎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铁丝燃烧,瓶底放少量细沙和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现象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25. 黄色试纸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将尾气收集到气囊中(或将尾气点燃) 水(或H2O)‎ ‎【解析】【实验探究】如生成物中既有一氧化碳,又有二氧化碳,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中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讨论】(1)对尾气一氧化碳进行处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尾气点燃,二是将尾气收集到气囊中,前者处理彻底,比较常用;(2)聚乙烯塑料含C、H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时可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26. CaCO3CaO+CO2↑ CaCO3 CaCO3+2HCl=CaCl2+H2O+CO2↑ HCl 白色沉淀 CO2+Ca(OH)2=CaCO3↓+H2O 检验HCl气体是否完全吸收 ‎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 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CaO+CO2↑。(2)取反应后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静置,有不溶物出现,过滤。(3)向滤渣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CaCO3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未变浑浊。①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②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开展了如下活动:分析原因: 可能是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也可能是生成的气体中除了有CO2外,还有.HCl,澄清石灰水已变质不会产生白色沉淀,HCl溶于水即得盐酸,使溶液局部呈酸性,也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实验探究: 将生成的气体X通入图2装置。‎ 装置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现象 白色沉淀,硝酸银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 无明显变化,通过试管1氯化氢已反应完全。‎ 白色沉淀,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白色沉淀。‎ 试管3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试管2中试剂的作用是检验HCl气体是否完全吸收。‎ 点睛∶这是一道实验探究题,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方法是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