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市2016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南三市2016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2016.4‎ ‎24.《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材料说明井田制下 A.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B.农民拥有土地的支配权 C.土地经营相对公平 D.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试题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土地兼并现象,故A项错误;井田制下农民没有土地的支配权,土地所有权归天子,故B项错误;“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反映出土地经营相对公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故D项错误。‎ ‎【答案】C ‎25.《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课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B.“义门陈氏”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 C.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试题解析】材料中“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表明“义门陈氏”主要体现了宗法关系,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巨大影响”,故B项错误;“义门陈氏”主要体现了宗法关系,而非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朝廷教化百姓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 ‎【答案】A ‎26.“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知识点】宋明理学 ‎【试题解析】材料中“若公时,……若不公”表明是公不公,而非为不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格物致知,故B项错误;与材料中“存天理,灭人欲”“官无大小,凡事只是 一个公”相符,故C项正确;不畏权贵,与材料中“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7.按照史学家陈锋、张建民的观点:“宋代至清代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属于“明清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①商税收入开始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出现晋商、徽商等商帮 ‎③江南地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 ④传统商业发展,开始出现夜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明清“开始成为”不对,故①错误;依据所学,明清出现晋商、徽商等商帮,故②正确;依据所学,明清江南地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故③正确;宋朝时,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并非明清“开始出现”,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8.根据图5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图5‎ A.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B.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 ‎ 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D.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甲午中日战争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政治社团的组建 ‎【试题解析】根据题干图表信息,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战争后中国社会状况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明显不符合题干图表信息,甲午中日战争即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不存在“新建的洋务企业”一说;进一步分析可知,CD两项也不符合“1895-1911年间中国”的相关史实,排除CD。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加剧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国救民,系列政治社团陆续组建,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政治社团活动陷入低潮(主要源于清政府的镇压)。可知,C项符合史实,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29.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 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该思想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和洋务派思想一致 C.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识点】维新思想 ‎【试题解析】照搬西方,与材料中“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不符,故A项错误;洋务派主张以不改变封建制度为前提,与材料中“用西学……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不符,故B项错误;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与材料中“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相符,故C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中抵抗派的思想,与材料中“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30.1960年11月,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信中强调要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放手发动群众整风整社等。这表明 ‎ A.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 B.中央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悄然展开 ‎【知识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试题解析】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与材料中“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不符,故A项错误;1960年,面对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与材料中强调要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相符,故B项正确;1978年后,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故C项错误;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答案】B ‎31.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的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厉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材料表明 A.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B.将军判刑的依据是陶片放逐法 ‎ C.雅典政治体现天赋人权思想 D.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试题解析】材料中“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表明陪 审法庭的民主裁决不公正,故A项正确;"陶片放逐法"是指在公民大会上,如果公民们认为某人的行为威胁到城邦民主,投票通过,便被逐出国门十年,与材料中“陪审法庭严厉的审判”不符,故B项错误;体现天赋人权,与材料中“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不符,故C项错误;仅材料中的一个事例不能表明“必然导致”,故D项错误。‎ ‎【答案】A ‎32.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和摈弃的;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材料反映出他 A.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 C.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 D.倾向于采取自由市场制度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试题解析】亚当·斯密主张自由主义,反对重商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调整经济结构,与“利己”的主题不符,故B项错误;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生活在18世纪,迟于文艺复兴运动,故C项错误; ‎ 主张自由市场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所指引,与材料中“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33.旅美学者薛涌认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B.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统治地位 D.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知识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试题解析】欧洲“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与材料中“英国金融”“美国金融”不符,故A项错误;受益于殖民与材料中“北意大利金融”“美国金融”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表明欧洲中心被取代,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决定了“英国金融”,但与材料中“北意大利金融”“荷兰金融”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34.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了《社会保险法》,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保险金的来源,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联邦政府拨付。”材料主要表明 A.美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 B.美国已走出经济困境 ‎ C.基层民主政治趋于完善 D.新政注重缓和劳资关系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试题解析】材料中“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不能表明是高福利,故A项错误;“已走出”与材料中“罗斯福新政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是经济而非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中“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保险费,另一半则联邦政府拨付”表明缓和劳资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D ‎35.最近热卖的美国作家卡扎利亚的《后美国世界》提到,我们正在经历着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移。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的美国崛起;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被称之为“他者的崛起”也即“后美国时代”。下面不符合“后美国时代”的场景的是 A.中国大国崛起 B.美国走向衰落 C.民族主义的兴起 D.印度蓄势待发 ‎【知识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试题解析】材料中“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被称之为‘他者的崛起’也即后美国时代”,表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出现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崛起是多极化的表现之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与“走向衰落”不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民族主义的兴起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印度蓄势待发符合史实,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管子·入国》述周代实施“养疾之政”,专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病”;有“八十者,一子不从政(意为不服徭役);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一说。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北魏,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准许死囚在家“侍亲缓刑”,等家里老人去世后再服刑。《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贞观政要·孝友》又称,房玄龄“事继娘,能以色养(和颜悦色之意),恭谨过人”。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太祖朱元璋曾先后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对孤贫老人实行终身养老。‎ ‎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史料汇编》等 ‎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养老政策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重视养老的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8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周代……专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病”“八十者,一子不从政(意为不服徭役);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得出周朝在徭役和医疗方面优待老人及其家庭,据材料一“汉代……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得出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据材料一“北魏,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得出北魏,创“存留养亲”制度,据材料一“《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事继娘,能以色养(和颜悦色之意)”得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并注重精神养老,据材料一“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得出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据材料一“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对孤贫老人实行终身养老”得出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政策并对孤贫老人实行终身养老;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得出儒家思想家提出的“忠、孝、仁、义”等伦理思想对世人影响较大,统治阶级用孝道维护其统治,老年人是记载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 ‎ ‎(2)据材料二中“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得出养老保障法制化,据材料二“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得出养老金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分担,据材料二“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得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据材料二“厚生省、大藏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得出政府多个部门齐头并进,保障老年人权益,据材料二“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得出加强老年人保障的社会宣传。‎ ‎【答案】(1)特点:周朝在徭役和医疗方面优待老人及其家庭;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北魏,创“存留养亲”制度(宗法伦理道德规范直接提升为法律规范);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并注重精神养老;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政策并对孤贫老人实行终身养老。(一点2分,共12分) ‎ 原因: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家提出的“忠、孝、仁、义”等伦理思想对世人影响较大;统治阶级把孝道作为宗法制的理念,用以更好的维护其统治;老年人是记载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任意2点得5分) ‎ ‎(2)经验:养老保障法制化;养老金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分担;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政府多个部门齐头并进,保障老年人权益;加强老年人保障的社会宣传。(每点2分,共8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宋300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但另一方面,如邓广铭所言“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钱穆先生曾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莫有不变。”‎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宋朝社会转型角度,谈谈你对宋朝的认识。‎ ‎【知识点】全国卷41题 ‎【试题解析】据材料中“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得出宋朝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承上启下的变革转折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期;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贸易、民族关系等几个角度回答,如据材料“一直都是重文抑武”结合所学得出政治制度方面,据材料“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结合所学得出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贸易等方面,据材料“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结合所学得出民族关系方面。‎ ‎【答案】通观历史,宋朝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承上启下的变革转折时期。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期,表现在: ‎ 政治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文官政治形成,形成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体制,有效防止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 ‎ 经济方面:农业以租佃制为主,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坊市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市民队伍壮大;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思想文化方面:朱熹等人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创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 科技方面;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古代四大发明在宋代定型和发展; ‎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重心由路上丝绸之路转移到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税收是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 在民族关系: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长期对峙抗衡,形成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社会进程呈现大一统的趋势。(每点2分,共12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为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并指出俄、日两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9分)‎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西方的脚步”,据材料一“警告俄罗斯会因为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结合所学得出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第二小问“旧制度”,据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结合所学得出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 ‎(2)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从政治、文化方面分析得出: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崇拜;第二小问启示,据材料一“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结合所学得出要顺应历史趋势及时改革,据材料二“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结合所学得出要与本国国情结合。‎ ‎【答案】(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3分) ‎ ‎“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3分) ‎ ‎(2)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崇拜。(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6分) ‎ 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及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3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自然法适用于所有的人,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不偷窃,不杀人不淫乱,不撒谎、敬父母,重互助等,这些都是自然所颁布的法律。制定法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教会法,法律是政治的法律,是任意制订的、纯粹民政的法律,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他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 ‎——摘编自南开哲学院《启蒙时代的先驱:伏尔泰》‎ 材料二 自此以后,人类不再以宗教的眼光衡量世界的一切,反以发扬人的理性为主要价值。革命者大都相信人类可以透过理性的观察与设计,革除一切社会弊病,并获致无限的进步。科学方法除了应用在研究自然界的规律,也被拿来当做处理人类一切事物的不二法门,科学的地位也因此提高。相信人是理性的动物是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故必依据某些因素或条件行事,而社会科学家的工作即是找出这些因素或条件。‎ ‎ ——摘编自王宏治《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思想主张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的重要作用(9分)‎ ‎【知识点】启蒙运动;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试题解析】(1)据材料一“自然法适用于所有的人”得出肯定自然法学说,据材料一“制定法包括……出于自己的利益”“(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得出制定法是出于自身目的制定的,强调理性的价值。 ‎ ‎(2)据材料一“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材料二“《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得出宣传了理性观念,对推动法国大革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作用,据材料二“自此以后,人类不再以宗教的眼光衡量世界的一切”得出对于告别中世纪的神学观具有标志性意义,据材料二“科学方法除了应用在研究自然界的规律,也被拿来当做处理人类一切事物的不二法门”得出促进了科学方法在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的应用,据材料二“相信人是理性的动物是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得出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科学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对亚非拉美等国的民族独立运动产生过重大影响。‎ ‎【答案】(1)特点:肯定自然法学说;制定法是出于自身目的制定的,强调理性的价值。(6分) ‎ ‎(2)作用:宣传了理性观念,对推动法国大革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作用;对于告别中世纪的神学观具有标志性意义;促进了科学方法在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的应用;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亚非拉美等国的民族独立运动产生过重大影响。(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规定,三国的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其他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除出境。 ‎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开罗宣言》的上述规定必将实施,更将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 材料二 ‎1951年9月8日,美国、英国、法国等48个战胜国将中国排除在外,与日本私下达成了《旧金山和约》,将北纬29°以南的南西群岛(包括琉球群岛及大东群岛)等交由美国托管。所确定的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挟带其中。‎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日本政府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钓鱼岛所属关系的看法。(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日媾和的原因及合约签订的影响(9分)‎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试题解析】(1)据材料一中“《开罗宣言》规定……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开罗宣言》的上述规定必将实施”得出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书》,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据材料二“将中国排除在外,与日本私下达成了《旧金山和约》”“交由美国托管。所确定的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挟带其中”得出《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和约,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结合所学得出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1951年9月8日 ‎”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战争的爆发,据材料二“将中国排除在外,与日本私下达成了《旧金山和约》”“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企图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冷战前哨阵地;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将中国排除在外,与日本私下达成了《旧金山和约》”,结合所学得出,结束对日本战争状态,将日本拉入西方阵营,加据了亚洲的冷战;中日、苏日等双边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 ‎【答案】(1)看法: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书》,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和约,不仅不是全面的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置喙。(6分,每点2分) ‎ ‎(2)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战争的爆发;企图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冷战前哨阵地。(3分) ‎ 影响:结束对日本战争状态,将日本拉入西方阵营,加据了亚洲的冷战;中日、苏日等双边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姚莹(1785年~1853年),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殖民者侵占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中英谈判时,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枉杀其“遭风难民”,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以命抵偿”,否则“干戈复起”。1843年,姚莹被捕入狱。后经友人大力营救出狱,但仍被贬谪川、藏。面对政治打击,姚莹不改初衷,在出西藏后写出《康輶纪行》15卷。书中对西藏的宗教民俗、地理交通等皆有记录,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亦皆有所阐述,揭露英、俄两国对x藏的觊觎之心和相互之间的矛盾。书中对“西洋各国情节及诸教源流,尤深致意焉”,认为“知彼虚实”,“徐图制夷”,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咸丰帝即位后“复用姚莹,擢为广西按察使,剿粤匪之乱,病逝军中”。‎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姚莹五战五胜却被捕入狱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姚莹进行简要评价。(7分)‎ ‎【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政治家 ‎【试题解析】(1)据材料“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被捕入狱”得出晚晴政治腐败,据材料中“鸦片战争期间”“1843年”得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据材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得出投降派和英国特使的诬陷,据材料“1843年”结合所学得出中国司法主权开始丧失。 ‎ ‎(2)据材料“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得出抵抗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据材料“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得出主张学习西方,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据材料“剿粤匪之乱”得出镇压太平天国,体现了其阶级局限,结合所学,从正反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1)原因:晚晴政治腐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投降派和英国特使的诬陷;中国司法主权开始丧失。(8分) ‎ ‎(2)简评:抵抗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主张学习西方,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镇压太平天国,体现了其阶级局限。(7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