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区2015-2016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题(附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广州越秀区2015-2016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题(附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千姿百态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鸡蛋放得太久变臭了 B.居民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 C.铜制水龙头用久了形成一层绿色物质 D.雨后天晴地面上的水很快消失了 ‎ ‎ ‎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 ‎ ‎3.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防腐保护气 D.空气中的各组成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不同地区不会有什么差别 ‎ ‎ ‎4.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方法.请判断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26‎ A.澄清的石灰水、高锰酸钾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蒸馏水、矿泉水 D.大理石、天然气 ‎ ‎ ‎5.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是(  )‎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 ‎ ‎6.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石灰石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 B.在做镁条燃烧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所得的白色固体质量比镁条小,是生成了比镁轻的物质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 ‎ ‎ ‎7.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式正确的是(  )‎ A.氧化钾 KO B.两个氢分子 2H C.氯化镁 MgCl2 D.铁离子  Fe+3‎ ‎ ‎ ‎8.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有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也就是生成了一种白色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细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 ‎9.以下有关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对生活现象的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物质能够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洗后的衣服,晾在太阳下比晾在阴凉处容易干,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是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后,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结果 D.物质能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并且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 ‎ ‎10.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 ‎ 26‎ ‎11.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一类叫做酯类的物质,丁酸乙酯(C6H12O2)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丁酸乙酯中含有20个原子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 ‎ ‎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4Fe+3O2 2Fe2O3 B.C+FeO Fe+CO2↑‎ C.2H2O═2H2↑+O2↑ D.CuO+H2 Cu+H2O ‎ ‎ ‎13.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能达到实验本身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是(  )‎ A.‎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B.‎ 量取35mL液体 C.‎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 收集氢气 ‎ ‎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B.用石蕊溶液可区分N2和CO2‎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是相同的 26‎ D.碳能燃烧,说明碳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 ‎ ‎15.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 ‎16.北京奥运会进行的火炬接力活动,所用的“祥云”火炬用的燃料CxH8,它燃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它燃烧造成污染,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3CO2+4H2O,x的数值是(  )‎ A.1 B.2 C.3 D.4‎ ‎ ‎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 A.CaO B.Al2O3 C.SiO2 D.Fe3O4‎ ‎ ‎ ‎18.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S中的“2”表示硫化氢中含有2个硫原子 D.S2﹣中的“2”表示﹣2价的硫元素 ‎ ‎ ‎19.下列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的方法,不恰当的是(  )‎ A.分别通人澄清的石灰水 B.分别通人紫色石蕊溶液 C.比较密度大小 D.用燃着的木条试验 ‎ ‎ ‎20.实验1和实验2用于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仍会继续燃烧 B.实验1中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热水的温度比铜片的低 D.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 ‎ 26‎ ‎ ‎ 二、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30分.‎ ‎21.用化学用语表示:‎ ‎(1)4个钙离子      ;(2)氢氧化亚铁      ;‎ ‎(3)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碳酸钾      .‎ ‎ ‎ ‎22.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主要)含有哪种成分?(用化学式填写)‎ ‎(1)可燃物能在空气中燃烧      ;‎ ‎(2)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      ;‎ ‎(3)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 ‎(4)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      .‎ ‎ ‎ ‎2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其基本反应类型:‎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反应);‎ ‎(2)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四氧化三铁反应      (       反应).‎ ‎(3)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通常留有少量的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燃烧的现象      .‎ ‎ ‎ ‎24.有下列物质:①食用酱油②硝酸铵③铜④石油⑤氯化铁 ‎⑥二氧化锰⑦活性炭⑧天然气⑨豆浆⑩氮气.请用序号填空:‎ 属于混合物的有      ;‎ 属于化合物的有      .‎ ‎ ‎ ‎25.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内容,学习化学用语不仅要能够熟练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还要能运用它们进行相关计算.例如:‎ ‎(1)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2)160g硝酸铵中所含的氮元素的质量为      .‎ ‎ ‎ ‎26.如同氧元素一样,碳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实际中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材料石墨烯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太空电梯”缆线的构想,金刚石、石墨、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请你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一条即可)      、      .‎ ‎(2)氧化铜和炭粉的混合物3.44g加热后恰好完全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可得到白色沉淀2.0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      克.‎ ‎(3)焦炭是工业上高炉炼铁的重要原料之一,它们在高炉中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CO使氧化铁转化为铁,就是最重要的反应之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小章同学准备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其中:‎ ‎①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主要有:      、      .‎ 26‎ ‎②装置图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其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 ‎ ‎ 四、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 ‎27.学习的目的是在于应用.请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以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1)要区分硬水与软水,可以使用的物质是      ;‎ ‎(2)进行水的净化时,除去其中的难溶性杂质应采用的方法是      ;‎ ‎(3)要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4)为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须做      试验;‎ ‎(5)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进行      .‎ ‎ ‎ ‎28.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      .(填标号)‎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 ‎ ‎29.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      (填字母,下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其化学反应类型      .‎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用      装置收集氨气.(填写字母)‎ ‎ ‎ ‎30.虽然我们刚刚接触化学,但本学期我们除了了解了不少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外,还掌握了一些基本计算和实验探究的方法.怎么样?试试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吧:‎ 26‎ ‎(1)知道在实验室用什么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吗?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吧      ‎ ‎,如果需要制取2.2g二氧化碳,理论上需要纯净的固体反应物的质量是      .‎ ‎(2)假如实验桌上有一个集气瓶,其中收集满了某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只写一种)‎ 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能证明猜想正确的实验现象 ‎ ‎ ‎ ‎ 26‎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千姿百态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鸡蛋放得太久变臭了 B.居民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 C.铜制水龙头用久了形成一层绿色物质 D.雨后天晴地面上的水很快消失了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A、鸡蛋放得太久变臭了,有有毒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天然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铜制水龙头用久了形成一层绿色物质是由于铜在空气中生锈,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雨后天晴地面上的水很快消失了,没有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了解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26‎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酒精灯点燃方法考虑;‎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D、根据量筒量取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解:A、酒精灯点燃时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误;‎ B、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能与试管接触,也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故C错误;‎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要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避免由于错误操作造成误差和危险.‎ ‎ ‎ ‎3.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防腐保护气 D.空气中的各组成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不同地区不会有什么差别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空气中的各组成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不同地区不会有什么差别错误,不同地区会略有差别.‎ ‎【解答】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错误,是氮元素,故选项错误;‎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错误,是体积不是质量,故选项错误;‎ C、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选项正确;‎ D、空气中的各组成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不同地区不会有什么差别错误,不同地区会略有差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4.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方法.请判断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26‎ A.澄清的石灰水、高锰酸钾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蒸馏水、矿泉水 D.大理石、天然气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本质区别来做题: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澄清的石灰水中有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属于纯净物,所以A错误;‎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只有一种物质,都属于纯净物;‎ C、蒸馏水属于纯净物,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所以C错误;‎ D、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也属于混合物.‎ 故选B.‎ ‎【点评】通过解答本题可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能准确的判断物质的分类,并能灵活运用.‎ ‎ ‎ ‎5.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是(  )‎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由题目中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离子种类.‎ ‎【解答】解:由题目中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规律:“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离子种类为阴离子.‎ 故选C.‎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特点.‎ ‎ ‎ ‎6.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石灰石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 B.在做镁条燃烧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所得的白色固体质量比镁条小,是生成了比镁轻的物质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6‎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解答】解:A、石灰石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逸出后致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故A不适合;‎ B在做镁条燃烧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所得的白色固体质量比镁条小,是因为部分白色固体散失到空气中,使质量变小.故B适合;‎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不适合;‎ D、白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由于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D不适合.‎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 ‎ ‎ ‎7.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式正确的是(  )‎ A.氧化钾 KO B.两个氢分子 2H C.氯化镁 MgCl2 D.铁离子  Fe+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K O 元素的化合价,利用十字交叉法,写出其化学式;‎ B、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C、根据Mg,Cl 元素的化合价,利用十字交叉法,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D、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K O 元素的化合价,利用十字交叉法,氧化钾化学式为K2O;故A错误;‎ B、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氢分子表示为:2H2;故B错误;‎ C、根据Mg,Cl 元素的化合价,利用十字交叉法,其化学式为:MgCl2;故C正确;‎ D、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铁离子表示为:Fe3+;故D错误; ‎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 ‎ ‎8.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有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也就是生成了一种白色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细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6‎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硫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C、木炭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D、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这种白烟是白色固体.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正确;‎ D、细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9.以下有关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对生活现象的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物质能够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洗后的衣服,晾在太阳下比晾在阴凉处容易干,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是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后,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结果 D.物质能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并且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本题就是让我们根据分子的性质来解释实际问题,要求熟练的掌握分子的三个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和分子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物质热胀冷缩的解释错误,分子大小是不变的,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故A错误;‎ B、太阳底下温度较高,湿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的速度加快,所以容易晒干,故B正确;‎ C、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为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为氧分子,故C正确.‎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间隔很大时,物质呈气态,间隔很小时,物质呈固态或液态.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只有掌握了微观粒子的特征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10.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26‎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专题】常规题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反应物接触面积等知识,仔细分析各选项发现,只有D项中把铜片和铜粉看成是不同反应物种类是不合理的.‎ ‎【解答】解:A、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大了.故A正确;‎ B、碳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故B正确;‎ C、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故C正确;‎ D、铜片与铜粉都是铜,铜片不易燃烧是因为它的体积大温度升高慢,而铜粉体积小温度升高快很快达到了着火点,并不是由于反应物的种类不同.故D不合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考察了学生通过现象总结本质的能力;D答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但只要撇开形状不同的现象看到都是铜的实质就不难得出结论.‎ ‎ ‎ ‎11.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一类叫做酯类的物质,丁酸乙酯(C6H12O2)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丁酸乙酯中含有20个原子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丁酸乙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丁酸乙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2=116,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丁酸乙酯是与丁酸乙酯分子构成的,1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丁酸乙酯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2)=18:3:8,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12:2=3:6: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4Fe+3O2 2Fe2O3 B.C+FeO Fe+CO2↑‎ C.2H2O═2H2↑+O2↑ D.CuO+H2 Cu+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26‎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2FeO 2Fe+CO2↑.‎ 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2H2↑+O2↑.‎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 ‎ ‎13.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能达到实验本身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是(  )‎ A.‎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B.‎ 量取35mL液体 C.‎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 收集氢气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测量容器-量筒;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操作分析;‎ 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26‎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体不会明显减少;‎ D、收集氢气根据氢气的溶解性和密度考虑 ‎【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能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且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A能达到目的,故A正确;‎ 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图中的视线不对,测量结果会偏大,图中操作错误,故B错;‎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应用的原理是用所选药品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从而进入水来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而在C中用木炭来做实验,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集气瓶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所以不能达到目的,故C错;‎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D错.‎ 故选A.‎ ‎【点评】我们在选择所做实验能否完成时,一定要熟悉所实验的内容,也就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课本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B.用石蕊溶液可区分N2和CO2‎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是相同的 D.碳能燃烧,说明碳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还原性;‎ B、氮气不溶于水,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D、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 B、氮气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错误;‎ D、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通常情况下不能与其它物质方式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不一定相同;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但是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 ‎ ‎15.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26‎ 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判断反应类型,从图示分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并根据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 ‎【解答】解:A、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则由图示信息可知反应物中有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 B、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物质.而由图示可知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故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C、由图示中分子的结构可知:反应前后存在四种不同的分子,则就存在四种不同的物质;‎ D、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的图示也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不变,也可以反映出该梵音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C.‎ ‎【点评】根据变化示意图及分子由原子构成、反应类型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和反应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 ‎ ‎16.北京奥运会进行的火炬接力活动,所用的“祥云”火炬用的燃料CxH8,它燃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它燃烧造成污染,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3CO2+4H2O,x的数值是(  )‎ A.1 B.2 C.3 D.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xH8+5O23CO2+4H2O,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推断反应中反应物CxH8的分子构成、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中x的值.‎ ‎【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xH8+5O23CO2+4H2O,反应后3CO2、4H2O中含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10,而反应前CxH8、5O2中含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x、8、10,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推断反应中反应物CxH8的x的数值是3;‎ 故选C.‎ ‎【点评】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 ‎ ‎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 A.CaO B.Al2O3 C.SiO2 D.Fe3O4‎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确定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依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 O;在化合物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这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故选:B.‎ 2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了解元素的分类、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8.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S中的“2”表示硫化氢中含有2个硫原子 D.S2﹣中的“2”表示﹣2价的硫元素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2Cu中的“2”表示2个铜原子,故错误;‎ B、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正确;‎ C、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错误;‎ D、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S2﹣中的“2”表示每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题目较易.‎ ‎ ‎ ‎19.下列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的方法,不恰当的是(  )‎ A.分别通人澄清的石灰水 B.分别通人紫色石蕊溶液 C.比较密度大小 D.用燃着的木条试验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首先了解两种气体的性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于水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氧气不能燃烧,但可助燃,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方法恰当,故不可选;‎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石蕊试液变红,氧气不能使石蕊变红,方法恰当,不可选;‎ C、测定它们的密度,可操作性复杂,方法不恰当,故可选;‎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使它燃烧更旺,方法恰当,故不可选.‎ 故选C ‎【点评】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 ‎ 26‎ ‎20.实验1和实验2用于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仍会继续燃烧 B.实验1中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热水的温度比铜片的低 D.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本题必须通过比较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我们先分析一下不同的药品分别处于的环境: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能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水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实验2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与氧气接触.‎ ‎【解答】解: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环境一样,只能说明是温度达不到的原因,即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实验2中温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提供氧气,即能燃烧,说明是与氧气有关,同样如果撤了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A、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不会继续燃烧,故A错误;‎ B、实验1中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B正确;‎ C、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水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故C错误;‎ D、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水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可以燃烧,而不是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对比的方法验证了燃烧条件,人们往往认为可燃物在水中不能燃烧.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可燃烧.‎ ‎ ‎ 二、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30分.‎ ‎21.用化学用语表示:‎ ‎(1)4个钙离子 4Ca2+ ;(2)氢氧化亚铁 Fe(OH)2 ;‎ ‎(3)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P2O5 ;(4)碳酸钾 K2C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已知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氧根为﹣1价,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如五氧化二磷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可表示为:P2O5;‎ ‎(4)已知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为﹣2价,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 ‎【解答】解:(1)若表示多个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个钙离子表示为4Ca2+;‎ 26‎ ‎(2)氢氧化亚铁的化学式书写:已知铁元素化合价+2价,氢氧根﹣1价,则标注化合价,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故其化学式为Fe(OH)2;‎ ‎(3)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3P2O5;‎ ‎(4)碳酸钾的化学式书写:已知钾元素化合价+1价,碳酸根﹣1价,则标注化合价,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故其化学式为K2CO3‎ 故答为:‎ ‎(1)4Ca2+;‎ ‎(2)Fe(OH)2;‎ ‎(3)3P2O5;‎ ‎(4)K2CO3‎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 ‎ ‎22.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主要)含有哪种成分?(用化学式填写)‎ ‎(1)可燃物能在空气中燃烧 O2 ;‎ ‎(2)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 N2 ;‎ ‎(3)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CO2 ;‎ ‎(4)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 H2O .‎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并了解空气各组成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1)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回答即可;‎ ‎(2)氮肥是含氮元素的肥料,根据空气的成分回答即可;‎ ‎(3)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回答即可;‎ ‎(4)根据水蒸气的物理性质回答即可.‎ ‎【解答】解:(1)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因为氧气支持燃烧;‎ ‎(2)制氮肥需要氮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3)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4)酥脆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故答案为:O2;N2;CO2;H2O.‎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 ‎ ‎2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其基本反应类型:‎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22P2O5 ( 化合 反应);‎ ‎(2)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四氧化三铁反应 4CO+Fe3O43Fe+4CO2 ( 不属于基本  反应).‎ ‎(3)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通常留有少量的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燃烧的现象 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26‎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1)根据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解答】解:(1)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该反应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属于化合反应;‎ ‎(2)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3Fe+4C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质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反应基本类型;‎ ‎(3)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集气瓶中通常留有少量的水,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燃烧的现象是: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答案为:(1)4P+5O22P2O5,化合;‎ ‎(2)4CO+Fe3O43Fe+4CO2,不属于基本;‎ ‎(3)S+O2SO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 ‎ ‎24.有下列物质:①食用酱油②硝酸铵③铜④石油⑤氯化铁 ‎⑥二氧化锰⑦活性炭⑧天然气⑨豆浆⑩氮气.请用序号填空:‎ 属于混合物的有 ①④⑦⑧⑨ ;‎ 属于化合物的有 ②⑤⑥ .‎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①食用酱油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②硝酸铵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③铜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④石油中含有多种烷烃,属于混合物;‎ ‎⑤氯化铁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⑥二氧化锰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⑦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 ‎⑧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 ‎⑨豆浆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⑩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④⑦⑧⑨.故填:①④⑦⑧⑨.‎ 属于化合物的有②⑤⑥.故填:②⑤⑥.‎ 2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25.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内容,学习化学用语不仅要能够熟练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还要能运用它们进行相关计算.例如:‎ ‎(1)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70% ;‎ ‎(2)160g硝酸铵中所含的氮元素的质量为 56g .‎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2)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0%‎ ‎(2)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160g×=56g;‎ 故答案为:70%;56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 ‎ ‎26.如同氧元素一样,碳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实际中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材料石墨烯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太空电梯”缆线的构想,金刚石、石墨、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请你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一条即可) 可燃性 、 还原性 .‎ ‎(2)氧化铜和炭粉的混合物3.44g加热后恰好完全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可得到白色沉淀2.0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 3.2 克.‎ ‎(3)焦炭是工业上高炉炼铁的重要原料之一,它们在高炉中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CO使氧化铁转化为铁,就是最重要的反应之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4)小章同学准备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其中:‎ ‎①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主要有: 红色固体变黑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②装置图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产物二氧化碳 ,其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0 .‎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铁的冶炼;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26‎ ‎【分析】(1)根据碳的单质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进行解答;‎ ‎(2)根据题意,发生的反应是:2CuO+C2Cu+CO2↑和 CO2+Ca(OH)2═CaCO3↓+H2O,二者之间可通过二氧化碳相联系,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以找出氧化铜、碳和碳酸钙之间的关系,利用关系式法计算较为简便;‎ ‎(3)可以根据炼铁原理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和实验中的实验现象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由于碳的单质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所以,石墨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和还原性;‎ ‎(2)根据题意,由发生的反应:2CuO+C2Cu+CO2↑和 CO2+Ca(OH)2═CaCO3↓+H2O可以得出氧化铜、碳和碳酸钙之间的关系是:2CuO~C~CaCO3.‎ 设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是x 则 2CuO~C~CaCO3‎ ‎ 160 100‎ ‎ x 2.0g 解得:x=3.2g ‎(3)仔细分析炼铁高炉中反应可知,碳首先生成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热量,可供还原铁矿石提供热量,然后和焦炭反应生成CO,然后再还原还原铁矿石.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4)①由于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主要有: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装置图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产物二氧化碳;则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0‎ ‎③故答案为:(1)可燃性和还原性(2)3.2g;(3)Fe2O3+3CO2Fe+3CO2.‎ ‎(4)①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检验产物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0.‎ ‎【点评】本题考查了高炉炼铁的原理以及实验中的注意点(先通气体后加热,尾气处理)和实验现象(粉末由红变黑,石灰水变浑浊).‎ ‎ ‎ 四、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 ‎27.学习的目的是在于应用.请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以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1)要区分硬水与软水,可以使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 ;‎ ‎(2)进行水的净化时,除去其中的难溶性杂质应采用的方法是 过滤 ;‎ ‎(3)要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或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看溶液是否变红,合理即可) ;(写一种即可)‎ ‎(4)为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须做 灯火 试验;‎ ‎(5)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进行 验纯 .‎ ‎【考点】硬水与软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水的净化;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26‎ ‎【分析】(1)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用方法回答.‎ ‎(2)根据过滤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回答.‎ ‎(3)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回答.‎ ‎(4)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回答.‎ ‎(5)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回答.‎ ‎【解答】解:(1)向等量的两种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2)过滤是把不溶性的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分离和除杂的操作,所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用过滤的方法.‎ ‎(3)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故可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可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看溶液是否变红(合理即可).‎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易聚集于久未开启的菜窖,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死亡,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须做灯火实验.‎ ‎(5)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故答案为:‎ ‎(1)肥皂水;‎ ‎(2)过滤;‎ ‎(3)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或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看溶液是否变红,合理即可);‎ ‎(4)灯火;‎ ‎(5)验纯.‎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 ‎ ‎28.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CO2 .‎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 D .(填标号)‎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CO可作燃料 .‎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C+O2CO2 .‎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可从H2CO3入手,因为其性质单一,主要是不稳定性和酸性,所以可推出X为二氧化碳.其它题可根据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化合反应的概念去作答.‎ ‎【解答】解:(1)根据X与碳酸的转化关系可以推出X为CO2;‎ 26‎ ‎(2)CO是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CO属于氧化物,选D;‎ ‎(3)CO可作燃料(或CO2用于人工降雨;C用作燃料;CO作还原剂等);‎ ‎(4)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C+O2CO2(或2C+O22CO;C+CO22CO;CO2+H2O═H2CO3;2CO+O22CO2)‎ 故填::(1)CO2;‎ ‎(2)D;‎ ‎(3)CO可作燃料(或CO2用于人工降雨;C用作燃料;CO作还原剂等)‎ ‎(4)C+O2CO2(或2C+O22CO;C+CO22CO;CO2+H2O═H2CO3;2CO+O22CO2)‎ ‎【点评】本题考查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以及氧化物的概念和反应类型.对一些简单的知识如物质的用途等也应该多加注意.‎ ‎ ‎ ‎29.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集气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 A (填字母,下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其化学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 ‎(2)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选用 D 装置收集氨气.(填写字母)‎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①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仪器名称,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高锰酸钾受热的反应特点属一变多的类型,应属于分解反应.‎ ‎②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型制气,装置应该选择B,因其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反应后剩余物是水与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锰,与回收二氧化锰主要的操作是过滤.‎ ‎(2)氨气是两种固体加热制取装置为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1)①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仪器名称,a是集气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高锰酸钾受热的反应特点属一变多的类型,应属分解反应.‎ 26‎ 故答案为:集气瓶;A;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②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因其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答案为:氧气不易溶于水,2H2O22H2O+O2↑.‎ ‎(2)氨气是两种固体加热制取装置为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A;D.‎ ‎【点评】①实验室制气的两种常用装置 第一种装置: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时需加热,简称“固固加热型”.‎ 第二种装置: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时不需加热,简称“固液不加热型”.‎ ‎②过滤是分离液体与固体的常用方法.‎ ‎ ‎ ‎30.虽然我们刚刚接触化学,但本学期我们除了了解了不少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外,还掌握了一些基本计算和实验探究的方法.怎么样?试试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吧:‎ ‎(1)知道在实验室用什么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吗?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吧 CaCO3+2HCl=CaCl2+CO2↑+H2O ‎ ‎,如果需要制取2.2g二氧化碳,理论上需要纯净的固体反应物的质量是 5g .‎ ‎(2)假如实验桌上有一个集气瓶,其中收集满了某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只写一种)‎ 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能证明猜想正确的实验现象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设计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需要物质的质量.检验一种气体的步骤是:首先根据气体的性质设计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看到实验现象,从实验现象判断是什么物质.‎ ‎【解答】解:(1)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如果制取2.2g二氧化碳,需要纯净的固体反应物的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2.2g x=5g ‎(2)根据气体的性质,我们可以猜想是氧气,然后用氧气的验证方法,把带火星的木头伸入瓶中,根据现象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还可猜想是二氧化碳,按照以上程序回答.‎ 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 5g ‎ ‎(2 ‎ 猜想 验证方法与操作 能证明猜想正确的实验现象 ‎①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即可证明猜想正确 26‎ ‎②是二氧化碳 将此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若石灰水变浑浊即证明猜想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还考查了检验气体的方法.‎ 2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