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2016届高三历史12月阶段检测(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滕州市2016届高三历史12月阶段检测(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2月份阶段检测 历史试题 ‎ 2015年12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50分;第Ⅱ卷5至8页,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1.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2.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唐朝政治与以前不同之处,则为地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由此可见,唐代(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三省六部中吏部权力最大 C.君主权力空前强化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比较突出 ‎3.《日知录》中载:“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 中国古代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维护法律体系的尊严 B.维护和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C.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 D.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4.1900年,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此时,他可能( )‎ ‎ 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商货的关税 ②参观英人在重庆开设的工厂 ‎ ③在各国“势力范围”内自由贸易 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馆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6.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一位不识字的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 ) A.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 B.具有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 C.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 D.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 ‎7.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9‎ 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B.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 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8.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这说明( )‎ 战役名称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 A.国共合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B.中国军队战斗力强于日本军队 ‎ C.舆论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部分 D.因统计标准不同导致统计结果不同 ‎9.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①‎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③‎ ‎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 ‎ 系形成 ‎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 ‎ 国安邦的总章程 ‎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 ‎ 框架体系形成 ‎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0.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11.有众多史学家批评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国家管制经济思想,但是在统治者的政策实践中,却一直是以干涉主义经济政策为取向。《历代制度详说》中也指出,“自桑弘羊既开利孔之后,虽有贤君良相,多是因循不能变。”导致“因循不能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B.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 ‎ C.保证了官营产品垄断市场 D.顺应了重农抑商政策需要 ‎12.据学者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却只有6.9%。影响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封建经济日益衰落 9‎ ‎ C.商业环境的恶化 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 ‎13.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 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明清商帮势力强大 ‎14.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15.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概念 理解 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B 盐铁官营 官府对盐和铁的销售实行垄断 C 实业救国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16.胡绳说:“在近代中国前面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刘大年说:“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 )‎ ‎ A.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B.在反侵略战争中无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 ‎ C.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D.阻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 ‎17.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 ‎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ZXXK]‎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18. 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 )‎ ‎ 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 9‎ ‎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 ‎19.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解散。东印度公司的解散反映历史趋势是( )‎ ‎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英国开始丧失竞争优势 ‎ C.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 D.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盛行 ‎20.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 4%的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 B.西欧关税同盟的形成阻碍了东西欧联系 ‎ C.国际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推进 D.苏联模式的引入迟滞了东欧现代化进程 ‎21.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 ‎ A.世界本原之争 B.治学方法之争 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 ‎2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千八百里 西南夷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B 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 C ‎《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 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D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 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23.《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 )‎ ‎ A.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 B.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 C.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 D.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 ‎24.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 ‎ 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25.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 ‎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高 三 历 史 ‎ 2015.1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9‎ ‎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页,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第Ⅱ卷共3小题,其中26题20分,27题20分,28题10分,共50分。‎ 题 号 ‎26‎ ‎27‎ ‎28‎ 总 分 得 分 ‎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与雍正元年(1723年)“摊丁入地”政策的相继颁布、执行,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但是人口的迅猛增长毕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人口达到3.0148亿时,这种压力愈来愈明显了。……著名学者洪亮吉在1793年提出了他的人口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耕地的增长不及人口增长的速度;(二)他主张以“天地调剂之法”与“君相调剂之法”来解决过剩人口,即水旱瘟疫等灾害的自然淘汰,政府人为调整与救济,如移民、开荒等;(三)他认为听任人口激增会引起社会动乱。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6分)‎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相似点与不同点。(6分)‎ 9‎ ‎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和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8分) ‎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 9‎ 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二 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 ‎⑴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8分)‎ ‎⑵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6分)‎ ‎⑶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 9‎ ‎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本思想是在中国数千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文化,是维护皇权的一种柔情政治。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在英语中民主一词指Democracy,来自于希腊文Demokratia,字面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含义指的是,“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由此可见,民主指的是人民真正掌握国家的权力,按照人民的意志来实现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的权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区别进行论述。‎ ‎(要求:从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滕州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定时训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 1——10 CABCC ABCBB 11——20 AABDC CDADC 21——25 BCADC 二、非选择题 9‎ ‎26.(20分)‎ ‎⑴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国家统一,政局稳定;赋税政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和“摊丁入地”政策);高产物种(如玉米、番薯等)的引进;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等。(每点2分,答三点即可满分)‎ ‎⑵相似点:背景相似,都面临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内容相似,都指出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的矛盾;都指出了人口激增的危害;都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每点2分,共4分,答两点即可)‎ ‎ 不同点:理论体系完备程度不同,马尔萨斯人口论比洪亮吉的理论更系统更丰富;影响程度不同,洪亮吉理论的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马尔萨斯人口论在英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每点2分,共2分,答一点即可)‎ ‎⑶17世纪后的200年间,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推进工业革命以及开展对外贸易等措施,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 (每点2分,共4分,答两点即可)‎ ‎ 1978年底以来,中国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解放思想观念等措施,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 (每点2分,共4分,答两点即可)‎ ‎27.(20分)‎ ‎⑴古代中国:在君主专制的前提下,通过相权(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约君权。(4分)‎ ‎ 古代雅典:是奴隶制民主的组成部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交叉制约。(4分)‎ ‎⑵思想:法制;分权制衡。(2分)‎ ‎ 背景:防止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中世纪的相关经验。(4分,任意两要点即可)‎ ‎⑶演变:从传统的中央集权到近代的地方分权。(2分)‎ ‎ 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代中国军阀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4分,任意两要点即可)‎ ‎28.(10分)‎ 示例一:两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民本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的一种君本理念,通过重民、敬民、爱民等措施来维护统治,实现长治久安。民主是伴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古代希腊的民主就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抽签选举和公民大会等民主形式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的。到了近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民主制,提出了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主张,规划了资本主义的理性蓝图,资本主义代议制不断完善,公民主体地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得以强化。‎ 示例二:人民和执政者的关系不同。在民本理念中,民众和君主之间的地位是完全不平等的,君主是权力的中心,是权力的来源,民众是君主统治的对象,民众是被动的、消极的,民众的要求是否得以满足完全取决于君主的恩赐和怜悯。而在民主理念下,个体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执政者的权力来自人民,执政者和人民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民众是主动的、积极的。政府及各级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并服务于人民。‎ 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