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丽水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浙江金华、丽水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 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 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 六氯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A、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错误;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7%<10%,正确;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35.5×6)=24:71,错误;D、一个六氯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错误。故选B。‎ ‎2. “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 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答案】B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O2=Hg+SO2;A、单质汞属于金属,故A错误;B、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故C错误;D、根据化学方程式HgS+O2=Hg+SO2,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故选B。‎ ‎3. 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 A.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 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 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A ‎4. 用所给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就能顺利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选项 相应实验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A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量筒 B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C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 8‎ ‎、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应加热蒸发水分,所需实验器材有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坩埚钳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故A错误;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然后对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故B错误;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故C错误;D、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可使用pH试纸,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可以完成该实验,故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5. 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CH4·nH2O)。‎ ‎(1)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会发生反应:CH4·nH2O=CH4+nH2O,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甲烷可制成合成气(CO、H2),再制成甲醇(CH3OH),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由合成气制甲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O+2H2CH3OH,由甲烷制成合成气有两种方法:‎ ‎①CH4+H2OCO+3H2 ②2CH4+O22CO+4H2‎ 从原料配比角度比较方法①和②,更适宜用于合成甲醇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 分解反应 (2). ②‎ ‎【解析】(1)根据“CH4·nH2O=CH4+nH2O”可知,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 由合成气制甲醇的反应方程式可知需要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对比两个方案,只有方案②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 ‎6. 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____________(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答案】 (1). Na2CO3+Ca(OH)2=CaCO3↓+2NaOH (2). Na2CO3、CuO、NaOH(或其它碳酸盐、金属氧化物、碱的化学式)三种中的任意两种 8‎ ‎【解析】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C、D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B会转化为A,C、D会与A、B反应,所以:(1)若C是二氧化碳,B为氢氧化钙,D为酸或可溶性的铜盐或铁盐等,B→A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A为盐酸,B为硫酸,则D为碳酸盐或碱或金属氧化物。‎ ‎7.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硝酸钡 D.氢氧化钠 ‎【答案】 (1). Ba(NO3)2 (2). ABD ‎【解析】(1)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2)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甲一定不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若甲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加入稀硝酸,碳酸钡沉淀会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固体质量会增大,根据图示可知,甲溶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钠。‎ ‎8. 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8‎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3)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排除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 (2). B中品红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 (3). CO2、SO2 (4). 有道理,CO2气体对CO气体的实验没有干扰 ‎【解析】(1) 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A的作用是: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排除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2)证明含有CO2的现象是B中品红溶液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3)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无法验证;(4) CO2气体对CO气体的实验没有干扰,故原装置中可以省略D装置。‎ ‎9. 小君和小英同学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8‎ ‎【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3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①~③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 ‎15‎ ‎30‎ ‎45‎ ‎34‎ ‎38‎ ‎42‎ 带火星竹签状况 亮 很亮 复燃 很亮 复燃 复燃 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_________%。‎ ‎【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继续探究】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请你提出实验改进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2). 连续、均匀 (3). 36 (4). 收集氧气前增加气体的干燥装置,再用排油法收集氧气 ‎【解析】【设计实验】据图可知,分液漏斗中是15%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大,会导致反应速率太快,故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实验研究】当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由第二组数据以及带火星竹签的燃烧情况,可选择在34-38间的36作为第⑦;【继续探究】因为氧气不溶于油,浓硫酸等能吸收水,故改进的措施:收集氧气前增加气体的干燥装置,再用排油法收集氧气。‎ ‎10. 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8‎ ‎(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_______质量。(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3.0‎ ‎3.0‎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3.8‎ ‎194.6‎ ‎193.6‎ 反应后总质量/克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质量/克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二氧化碳 (2). 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3). 70%‎ ‎【解析】(1)根据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2)根据NaHCO3+HCl=NaCl+H2O+CO2↑,可推测: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导致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3)由题意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93.8g-192.6g)+(194.6g-193.6g)(193.6g-192.5g)÷3=1.1g,设参加反应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8‎ x 1.1g ‎ ‎ x=2.1g,‎ 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100%=70%。‎ ‎11. 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气球“先膨胀,后变瘪”(或“先变大,后变小”)‎ ‎ ‎ 8‎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