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绍兴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绍兴一中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盛(chéng)饭   噬啮(niè)     好莱坞(wū)     沐猴而冠(guàn)‎ B.歼灭jiān)      水泵(bàng)   血淋淋(xiě)    晕头转向(zhuàn)‎ C.偌大(ruò)       铩羽(shā)     压轴戏(zhòu)   模棱两可(léng)‎ D.笔杆(gān)      棕榈(lǚ)      露马脚(lòu)    令人咋(zé)舌 ‎1.【答案】 C ‎【解析】A项,坞wù; B项,泵bèng ; D项,杆gǎn榈lǘ ‎【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常用字的字音 ‎【难度系数】‎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南浔区从人民大会堂捧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证书,标志着南浔古老的蚕桑习俗文化正式挤身世界级文化殿堂。‎ B.雷军说在45岁生日当天他收到了两份大礼,一份是360投资结盟酷派,另一份是华为发布荣耀6plus,“这个行业的竞争恐怖得一踏糊涂”。‎ C.一个人着装时不拘礼节可能表示你对交流沟通的另一方的漠视,肮脏的牛仔裤与笔挺气派的西装会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印象。‎ D.记者从省文联获悉,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创作奖、获奖题名作品展”1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答案】 C ‎【解析】A.跻身 B.一塌糊涂 D.提名 ‎【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常用规范汉字 ‎【难度系数】2‎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     而成的节日。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      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图景。‎ ‎②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      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       ,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融合    关于    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B.融合    对于    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 C.融汇    对于    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D.融汇    关于    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3.答案:A.‎ ‎【解析】 融合:若干种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融汇:融合汇集。关于:突出相关性;对于:强调针对性。旷日持久:指耗费时日,拖延得太久。经年累月:指经历很长的时间。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南辕北辙:指行动与目的相反。‎ ‎【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词语(包括熟语)‎ - 9 -‎ ‎【难度系数】2‎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是有过《诗经》的民族,我们是有过诗意表达的民族。我们需要诗歌,需要意义, 我们需要生活;我们不光需要面包,还需要玫瑰。‎ B.从杭州的胡斌到保定的李启铭,再到西安的药家鑫,接二连三发生的驾车撞人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让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和责任感。‎ C.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D.为了避免广大教师在我省高中第一轮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不会无头绪、无目标,市教育局组织人员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 ‎4. 答案:B .‎ ‎【解析】A “我们……”语序不当,应改为“我们需要生活,我们需要诗歌,需要意义”,与后文的“面包”“玫瑰”对应;C“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一面对两面;D “为了避免……标”多重否定不当,不合逻辑,且缺少“避免”的宾语 ‎【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辨析并修改病句 ‎【难度系数】2‎ ‎5.仿照前后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 对久居城市的忙碌的人们而言,旅行的意义在于,你会踏上一段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呼吸到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遇见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碰不到的人……要知道,当你埋头做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在会议中吵架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在云端。‎ ‎5.答案: 示例: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澳大利亚的袋鼠正好跳跃在草原 ‎【解析】仿写涉及三个知识点:排比修辞手法;句子的连贯与呼应;语句表达。此题将修辞格的判断,句子连贯的选择等形式巧妙地融入语句仿写之中,重在考查表达能力。 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排比句形式;从句式角度看,测重于整句。分析所给例句,中心内容是倡导人们走出城市,亲近自然。句式特点是:当你在城市里从事某种活动时,自然界内某处的动植物正在悠然自得。‎ ‎【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 ‎6.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2分)‎ - 9 -‎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② ‎ 主持人:您觉得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答案】每句一分① 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② 老人缺少精神上的赡养。‎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分析整个语段,强调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即可。根据“一句话描述漫画”,考查介绍说明漫画内容。抓住漫画主题人物,看主体人物的言行举止:老人面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根据“这反映了社会问题”可以得知,孩子们忙,不能回家,当今社会空巢老人增多,反映了老人缺少孩子们的关爱。‎ ‎【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图文转换 ‎【难度系数】‎ ‎6.参考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共15分)‎ 红房子 (德)黑塞 ‎①从你身边经过,头一回经过时,我的流浪的乐趣就震颤地想起了它的对称极,我又一次奏起往昔经常弹奏的旋律:有一个家,绿色花园里的一幢小屋,周围一片寂静,远离村落;在小房间里,朝东放着我的床,我自己的床;在小房间里,朝南摆着我的桌子,那里我也会挂上一幅小小的古老的圣母像,那是我在早年的一次旅途中,在布雷西亚买到的。 ‎ ‎②正如白昼是在清晨和夜晚之间,我的人生也是在旅行的欲望和安家的愿望之间渐渐消逝的。也许有朝一日我会达到这样的境地,旅途和远方在心灵中属我所有,我心灵中有它们的图像,不必再把它们变成为现实。也许有朝一日我还会达到这样的境地,我的心灵中有家乡,那就不会再向花园和红房子以目送情了——心灵中有家乡! ‎ ‎③如果有一个中心,所有的力从这个中心出发向两端摆动。那是,生活会是多么不同啊! ‎ ‎④但是,我的生活没有这样一个中心,而是震颤地在许多组正极和负极之间摇摆。这边是眷恋在家安居,那边是思念永远在旅途中。这边是渴望孤独和修道院,那边是思慕爱和团体!我收集过书籍和图画,但又把它们送掉。我曾摆过阔,染上过恶戏,也曾转而去禁欲与苦行。我曾经虔诚地把生命当做根本来崇敬,后来却又只能把生命看作是功能并加以爱护。 ‎ - 9 -‎ ‎⑤但是,把我变成另一个模样,这不是我的事情。这是神奇的事情。谁要寻找神奇,谁要把他引来,谁要帮助它,它就逃避谁。我的事情是,漂浮在许多紧张对立的矛盾之间,并且做好了精神准备,如果奇迹突然降临到我头上的话。我的事情是,不满并忍受着动荡不安。 ‎ ‎⑥绿色中的红房子!我对你已经有过体验,我可不想再次体验了。我曾经有过家乡,建造过一幢房屋,丈量过墙壁和屋顶,筑过花园里的小径,也曾把自己的画挂在自己的墙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欲望——我也想按这种欲望来生活!我的许多愿望已经在生活中实现了。我想成为诗人,也真的成了诗人。我想有一所房子,也真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我想有妻室和孩子,后来也都有了。我要同人们谈话并影响他们,我也做了。可是每当一个愿望实现了以后,很快就变成了不满足。但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我于是怀疑起写诗来了。我觉得房屋变狭窄了。已经达到的目的,都谈不上是目的,每条路都是一条弯路,每次休憩都产生新的渴望。 我还会走许多弯路,还将实现许多愿望,但到头来仍将使我失望。总有一天一切都将显示它的意义。 ‎ ‎⑧那儿,矛盾消失的地方,是涅槃境界。可是,可爱的眷念的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 ‎7、通读全文,阐释“红房子”的两层意思。(2分)‎ ‎8、文章第⑧段划线句子应怎样理解,请具体说明。(4分)‎ ‎9、请概括本文中心思想。(不超过40字)(3分)‎ ‎10、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其特色,请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人称使用等方面分条举例赏析。(任选两个方面即可)(6分)‎ ‎【答案】:‎ ‎7.(1)实指红色的房子和舒适的现实生活;⑵象征实现了的理想、愿望。‎ ‎8 .“矛盾消失的地方”指人生不停追求的渴望和对安宁舒适生活向往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的境界; “可爱的眷念的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指在到达一个理想的境界、实现一个愿望之后,人又会产生新的愿望,永远不会满足。(每点2分)‎ ‎9.本文提示了对人生目标不停追求的渴望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 ‎10 .⑴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第①段中的比喻、第④段中的反复、第⑥段中的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⑵表达方式灵活多变。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相辅相成。⑶人称转换自由灵活。第①第⑥两段第二人称“你”似与“红房子”对面交流,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评分细则:3点任答两点即可,每点总说特点1分,举例分析2分,例子应具体。)‎ ‎【解析】‎ ‎7.本题考查对重要概念的含义的理解,“红房子”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答案都须结合文本所提供的具体语境来分析,联系下文,红房子的环境和内部设备,可以得知:红房子指红色的房子和舒适的现实生活。联系下文,文章中“我的心灵中有家乡,那就不会再向花园和红房子以目送情了——心灵中有家乡!”,“红房子”还有他的深刻内涵,深层含义,指“象征实现了的理想、愿望。”。‎ ‎8.理解句子含义,首先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矛盾消失”中,联系全文,“矛盾”指指人生不停追求的渴望和对安宁舒适生活向往之间的矛盾;“消失”指得到解决;“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 ,作者采用了 比喻的修辞方法。星星向我放光,指人又会产生新的愿望,永远不会满足。‎ ‎9.概况文章中心,要充分理解文章中概况性的语句,对文章层次进行划分后,抓住概况性的文字很重要。如文中提到的“我的事情是,漂浮在许多紧张对立的矛盾之间”‎ - 9 -‎ ‎,上文列举了很多物质上、精神上的矛盾,下文提到了对矛盾的感受和体验,结合标题“红房子”的双关含义,文章中心为“对人生目标不停追求的渴望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 ‎10.赏析文章的修辞手法,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然后,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如第四段中反复出现的“这边是 那边是”、“我曾”等语句,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表达方式分为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记叙几种。文中描写了红房子的内外环境,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目标不停追求的渴望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在描写、抒情之中,加有议论性的文句,点名文章主旨。多种手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赏析人称使用,要答叙述人称的作用。如第一段和第六段的第二人称“你”的运用,将“红房子”当做人来看待,与它面对面的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知识点】->‎ ‎【难度系数】‎ 二、 古代诗文阅读(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         ‎ 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             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俯冯夷之幽宫    ②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 C.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顾视,无可置者         ‎ 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 9 -‎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2)“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答案】 ‎ ‎11. B ‎12. C ‎ 13. A ‎14. (1)、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用来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2)、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 ‎【解析】‎ ‎11.A边走边唱,C提着衣襟,D筑在树梢处的鸟巢。‎ ‎12、A结构助词“的”,B跟随,C“可是”/“环视”,D恰好 ‎13.文中作者和友人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 ‎14、文言文句翻译强调字字落实:直译为主,不增不减。落实关键词语,找出得分点。一般的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重点虚词以及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查的重点。‎ ‎(1)“以”:用来;“子”:你;“不时之需”: 突然的需要。‎ ‎(2)“之”:你的底细;“畴昔”:昨天;“过”:经过。 ‎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 ‎【难度系数】4‎ 译文 ‎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 9 -‎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7分)‎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②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③觉霜毛一半加。‎ ‎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恩波:皇帝的恩泽。③斗:通“陡”。‎ ‎15、赏析第二联中“竞”“闲”二字的妙处。(3分)‎ ‎16、“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5.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绿竹、红花,色彩鲜艳、明快,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1分)“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1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1分);‎ ‎16.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1分)而已既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2分)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1分)‎ ‎【解析】‎ ‎15.炼字题首先要理解字义和句意,准确理解这一联的含义。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植物名,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学生可以通过律诗第二联的对仗的特点判断这是一种植物。答题的模型是:所炼词语的含义+两者的关系+表达的情感+对全诗情感表达的作用。“竞”指争相之意。“闲”指请先自得,联系句子,嫩笋争相滋生,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 ‎16.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内心深处复杂情感主要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包括注释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根据最后两句,抓关键词“未报恩波”“ 送生涯”,再联系注释中提到自己被贬的经历,写出诗歌的复杂情感。‎ ‎【知识点】诗歌鉴赏->诗 ‎【难度系数】4‎ 文学赏析 ‎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植物名,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 9 -‎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僻远荒冷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这种闲,由他的处境遭遇而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然而不免使人触景生情。身虽居闲地,心却一刻也没能摆脱朝廷的束缚,常常被“未报恩波”所烦扰,不能得闲,故而分外感慨。作者虽然写的是景,而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隐情,正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说:“寄悲正在比兴处。”‎ 诗的下半段叙事抒情,“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中,尚还想“未报恩波”,这表现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有了这一联的铺垫,下一联就容易理解。“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斗”同“陡”,是顿时的意思。“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一联写得委婉曲折,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似乎来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惟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并且写愁不说愁,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韵味醇厚。‎ 诗写僻境,以画意出之,写忧愤,以曲笔出之。诗人似乎尽力想把他那种激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潜流,读来为之感动,令人回味,形成了这首诗含蓄深沉的特点。‎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2) ,佳木葱茏而可悦。 ,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司马迁《报任安书》)‎ ‎(4)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 ‎【答案】:(1)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 (2)丰草绿缛而争茂 草拂之而色变 ‎ ‎(3)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4)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 (5)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名句默写要关注重点字,书写尽量工整,不能出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解答该题时应注意“鼎食”“ 舳”“ 缛”“ 长使”等字,一定要书写准确 ‎【知识点】名句默写->散文 ‎【难度系数】1‎ 二、 作文。(4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现代作家鲁文·达里奥讲过一个寓言:伊甸园里,有一株最美丽的玫瑰,有一个魔鬼对她说:“你的确很美。不过……你没有用。你看看为生灵提供食物的大树——玫瑰啊,美丽是不够的……”‎ - 9 -‎ ‎ 于是玫瑰像夏娃一样受了诱惑——想变得有用。她去请求上帝:“您能把我变得有用吗?‎ ‎ 上帝回答道:”如你所愿,我的孩子。”‎ ‎ 就这样,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选定角度,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略 ‎【解析】正确审题立意,要全面分析材料,确定主体人物,然后分析主体人物的言行举止,确定出题者的褒贬态度。综合考虑,确定主题。针对此材料,可以从玫瑰的角度立意,可以从上帝和魔鬼的角度立意。 ‎ ‎ 从玫瑰的角度可写:1.珍视自己存在的价值(核心) 2、坚持做自己 / 听从内心的声音 3、美丽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4、不要为实用理性所害 5、走出人生的围城 7、要学会独立思考 8、战胜诱惑 ‎ 从上帝与魔鬼的角度:1、万物皆有价值(核心) 2、没有谁是完美的、3、少一点分别心 3、羡慕的本质是无知 4、有用与无用之间 5、无用方有大用。‎ ‎【知识点】作文及写作->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5‎ - 9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