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安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查 高 二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 共50分)‎ ‎1、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                 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 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 ‎2、《韩非子·有度》记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法律维护社会自由平等            B.君主行为应受法律制约 C.法律可以规范社会秩序            D.法律实施可以杜绝乱世 ‎3、有人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一学派:“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下列言论代表了该学派主张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荀子说:“凡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都主张通过探求自然发展规律从而为研究人性服务 B.都认为只要明道德之善便可穷万物之真 C.与西方人本主义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D.是造成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 ‎5、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6、《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 A.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B.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 7 -‎ ‎7、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8、“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9、“明儒之学用以应事,清儒之学用以保身;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湿。……才智之士惮于文网、迫于饥寒,全身畏害之不暇,而用世之念汨于无形,加以廉耻道丧,清议荡然,流俗沈昏,无复崇儒重道,以爵位之尊卑,判己身之荣辱。”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清儒之学的转变 B.清儒之学的转变深受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影响了清儒之学的转变 D.清儒之学的转变为道光年间新思潮萌发奠定基础 ‎10、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中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根据顾炎武的认识,可取的是(  )‎ A.不可尽信圣人之言                  B.坚守理学教诲  ‎ 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               D.发扬孔孟之道 ‎11、农历纪年也就是干支纪年,俗称阴历。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方法是,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为4、5、6、7、8、9、10、1、2、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4、5、6、7、8、9、10、11、12、1、2、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的天干,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依此方法换算,民国元年为农历多少年?‎ A. 壬子年            B.甲子年         C.辛亥年        D.辛丑年 ‎12、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借助神威阐扬人本观          D.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 ‎13、学者查理·G·诺特在论述某事时说道:“各地发生的变化使人们对最近历史的遗产感到厌恶,有意识的接受理想化的希腊和罗马时代作为改革文学、教育的样板以及所有文化人的理想。”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最近历史的遗产”主要指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 B.此“意识”的实质是指理性精神 C.此事件的本质是借鉴古希腊民主和古罗马法制   ‎ D.此事件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 - 7 -‎ ‎14、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 A.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           B.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C.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           D.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 ‎15、瑞士牧师慈运理(Ulrich 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16、“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       D.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17、“再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了审查,甚至连《圣经》也被……”这种情况应指 A.中世纪时的欧洲 B.启蒙运动时的法国 ‎ C.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D.宗教改革时的德国 ‎18、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时,有人说:“(他)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匍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该思想家 A.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C.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主张建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19、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君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20、1989年美国修订的《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财产申报资料向社会公开,供大众查阅复印,以便接受社会监督。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该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的 A.社会契约         B.主权在民         C.自由平等              D.反对私有制 ‎21、阅读下表,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1601一1700年间英格兰精英人士兴趣取向中宗教与科学所占比例的对比表 项 目 ‎1601~1605‎ ‎1631~1635‎ ‎1651~1655‎ ‎1696~1700‎ - 7 -‎ 宗教(教士和神学家)‎ ‎7.0%‎ ‎6.3%‎ ‎5.4%‎ ‎1.9%‎ 科学 ‎1.7%‎ ‎4.6%‎ ‎7.0%‎ ‎5.2%‎ A.放弃宗教信仰的人数增多                B.科学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C.宗教改革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D.科学的进步彻底批驳了宗教神学 ‎22、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的证据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23、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A.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      B.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 C.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     D.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 ‎ ‎24、“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主要反映(   )‎ A.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和经济关系  ‎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 C.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    ‎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25、右图是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宇宙体系的理论模型示意图。该理论 A.准确地计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 B.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 C.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D.认为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不可能单独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思想、科技、政治制度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6分)‎ 材料二: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 间 欧 洲 时 期 中 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 - 7 -‎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清 ‎ ‎ ‎(2)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各有何特点。(6分)‎ ‎27、习近平说:我们的思想文化,既要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沃土之中,又要随着历史和传统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有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吕思勉对宋代文化在总体上还是相当推崇的,认为“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其学术思想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4分)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影响?(4分)‎ ‎(2)你会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只列看法,不说理由不得分)(8分)‎ ‎28、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蒙田(1533—1592):《论经验》‎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 材料二 - 7 -‎ ‎1439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1576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2)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识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6分)‎ 材料三、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6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C C D D A B C A C D A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7 -‎ 选项 B C D B D D B B D C A D 二、非选择题 ‎26、参考答案:‎ ‎(1)表现:思想: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理学;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形成;科技:四大发明的发展传播。政治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6分)‎ ‎(2)变化:由领先世界到落后。(2分)‎ 特点:①中国重经验,西方重实验②中国重实用,西方重理论(规律)③中国重综合,西方重分析。(任意两点6分)‎ ‎27、参考答案:‎ ‎(1)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焚书坑儒;‎ 严刑峻法等。(4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家思想上升为统治思想;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儒学地位上升,推动了中国的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4分,答出两点即可)‎ ‎(2)或同意费正清的看法。科举考试必须以朱熹所著《四书集注》作为答题的依据,束缚中国思想发展;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伦理和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压抑人性;理学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8分)‎ 或同意吕思勉的看法。学术思想上,宋开创了理学和心学,涌现出朱熹和陆九渊等大家,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文艺上,宋词繁荣,涌现了婉约派和豪放派等诗人:宋代书画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北宋都有名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8分)‎ ‎28、参考答案:‎ ‎(1)观点:肯定生命价值;热爱世俗生活。(2分)‎ 背景:基督教会及其神学的统治;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变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进一步了解非洲全貌(及亚洲东南部岛屿)。(2分)‎ 影响:冲击了西欧中世纪神学理论和教会权威;激发人们探索科学和世界的热忱;促进人文精神发展。(4分)‎ ‎(3)自然法则: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体系)(2分)‎ 意义: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自然科学的发展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提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 7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