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5-2016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上海市2015-2016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金山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一 阅 读(60分)‎ ‎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3分)‎ ‎①最近几年来,我在许多文章中和发言中,都宣扬一个观点: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我是根据历史事实和现实情况有感而发的,没有丝毫主观成分。‎ ‎②在这里,关键是一个“交”字,一边倒,向一边流,不能称之为“交流”。古往今来,地球上不知道有多少国家,多少民族。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创造。文化不论大小,一旦出现就必然向外流布。我认为,这可以算是文化的一个特点,全体人类都蒙受了这个特点之利。如果没有文化交流,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人民生活水平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③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从蒙昧的远古起,几乎是从一有文化起,中国文化中就有外来的成分。中国古书上说:“有容乃大”。中国人民是最“有容”的,我们肯于和善于吸收外来的好东西,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只要对我有利,我们就吸取。海容百川,所以能成其为大。我们能吸收各种文化,所以才能创造出这样光辉灿烂的文化。鲁迅先生提倡“拿来主义”,正表示了这种精神。‎ ‎④但是,中国不但能“拿来”,我们也能“送去”。历史上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送到外国去,送给世界人民。从全世界范围内历史和现状来看,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辉煌的程度,中国人民与有力焉。‎ ‎⑤可惜的是,西方国家自从产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世界上其余的国家都争先恐后地向西方学习。即以中国而论,我们今天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甚至衣着打扮,从头到脚,哪一件不是从西方来的?中国素以美食名扬全球;然而,就是在这方面,我们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其余的更不必说了。于是乎西化之声洋洋乎盈耳,响彻全球矣。西方人大都自我感觉极为良好,以“天之骄子”自命。他们在下意识中大概认为,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今后也将永远是这个样子。‎ - 11 -‎ ‎⑥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指战争而言。其实在其它方面也是这样。今天,中国人民对西方的了解远远超过西方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在西方,不但有一些平民老百姓对中国毫无所知;有的人甚至认为今天中国人还在裹小脚,吸鸦片。连一些知识分子也对中国懵懂无知。一旦世界有事,我们中国是处在“百战不殆”的位置上的。有识之士,必须承认这一点的。‎ ‎⑦我曾在上面说过,中国人不但能“拿来”,也能“送去”。在历史上的“送去”,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是,在今天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既然西方人不肯来拿,我们只好送去了。想要上纲上线的话,我们可以说,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们必须认真完成的。我们必须把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分送给世界各国人民,使全世界共此凉热。‎ ‎⑧还有一个问题,我必须在这里指出,这就是,把中国文化介绍出去,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我们过去都把它看得过分简单了。我最近读了几篇关于李约瑟的文章,才清晰地意识到,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上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仁、义、礼、智、信等,都是很难译为外文的。一个最重要的“道”字,就简直无法翻译。在历史上长期的环境影响下,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内容,都与西方迥异。想介绍中国文化让外国人能懂,实在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头脑清醒。‎ ‎ ——季羡林《总序》‎ ‎1.根据文章的观点,文化交流既需要□□,也需要□□。(2分)‎ ‎2.文章第⑤段中作者为 感到可惜。(2分)‎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东学西渐丛书》的编纂目的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B.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文化中从来就不缺少外来优秀文化的元素。‎ C.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辉煌的文明,而如今我们的文化创造力已经落后。‎ D.由于语言的差异和障碍,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4.作者倡导文化交流有哪些理由?(4分)‎ ‎5.结合文章⑤—⑦段,对作者关于“东学西渐”的认识作简要评析。(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11分)‎ 木车的激情 张炜 ‎①‎ - 11 -‎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 ‎②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 ‎③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 ‎④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 ‎⑤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得木车声中,听到 “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个阶层诉说她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得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 ‎⑥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 ‎⑦这是一首长大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 ‎⑧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却是由车轮和双足携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 ‎⑨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 ‎⑩‎ - 11 -‎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 ‎⑾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 ‎⑿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 ‎⒀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他它的源头,忽略了她们正真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 ‎⒁也许当我们现在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 ‎6.“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 ‎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 文作简要分析。(3分) ‎ ‎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高 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 B. 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 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 C.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 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 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 想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 ‎9.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3分) ‎ ‎ ‎ ‎(三)默写。(5分)【任选5空,超过5空,按前5空评分】‎ - 11 -‎ ‎10.(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 ‎(2)白云回望合, 。 (王维《终南山》)‎ ‎(3)千岩万转路不定,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吴宫花草埋幽径,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5)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6) ,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7)蓬生麻中,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1-13题。(7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一名《雨过至城西苏家》。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1.黄庭坚,字鲁直,号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1分)‎ ‎12.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 黄庭坚开创了江西诗派,诗风大都奇硬拗涩。本诗是清新晓畅的佳作。‎ ‎ B.诗歌描写了雨后土涤净,紫烟渐散,红花沾雨,柳色葱翠的景象,景色怡人。‎ ‎ C.诗人在雨后初晴前去探访友人,内心愉悦。‎ ‎ D.本诗以乐景衬哀情。尾联诗人借酒遣怀,抒发了眼见他人忙碌,而自己独闲的失 意落寞之情。‎ ‎13.结合诗句分析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1分)‎ 游褒禅山记 - 11 -‎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4.《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字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1分)‎ ‎15.解释加点词。(4分)‎ ‎①始舍于其址 ( ) ② 名之曰褒禅 ( )‎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④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16.选出“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其孰能讥之乎?‎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11 -‎ ‎17.本文前半部分记游,右半部分议论。试联系全文,分析记游和议论是怎样结合的。其所阐发的道理,对你有何启发?(4分)‎ ‎(六) 阅读下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第18-22题。(13分)‎ ①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 ‎…… ‎ ②求知扬州。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 ③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④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 ⑤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 ‎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 ‎18.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 ‎②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 A.①且  ②则  ③所          B.①以  ②于  ③因 C.①且  ②则  ③因          D.①以  ②于  ③所 ‎ ‎19.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 ‎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 11 -‎ ‎ ‎ ‎20.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 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22. 刘敞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特点?结合选文分析作者用什么手法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3分)‎ 二 写 作( 7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800字。⑵不要写成诗歌。⑶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 11 -‎ 金山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3分)‎ ‎1.(2分)拿来;送去。‎ ‎2.(2分)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国优秀文化如今正在失去其影响力。‎ ‎3.(2分)B ‎4.(4分)从总体上看,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文化本身看,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创造;‎ 从历史看,中华文化和世界其它文化的交流成就了世界文明的辉煌;‎ 从现实看,缺乏文化交流导致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无知。‎ ‎5.(3分)答案示例:作者认为,当今我们必须把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分送”给全世界。‎ 正面的看,这能够让中国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全面正确地了解中国,并以此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然而从“百战不殆”、“共此凉热”等语句上看,作者对“送去”的认识又有一厢情愿的判断和强加于人之嫌。‎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11分)‎ ‎6.(2分)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7.(3分)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对其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焦急苦恼,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8.(3分) C ‎9.(3分)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 ‎ ‎(三)默写。(5分)答案 略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1-13题。(7分)‎ ‎11.(1分)山谷道人 - 11 -‎ ‎12.(2分)D ‎13.(4分)‎ ‎  ①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 ‎②化虚为实,运用“通感”,将虚幻的“香”转化为实在的“湿”。‎ ‎③描绘动景。‎ ④运用对仗、比拟等修辞格。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 ‎  ( 感情: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1分)‎ ‎14.(1分)介甫 ‎15.(4分)‎ ‎①筑屋居住 ② 命名 ③辅助 ④ 非同寻常 ‎16.(2分 ) B ‎ ‎17.(4分)记游为前呼,议理为后应,记游借议理得到了升华,议理可从记游中一一找到依据。后半部分阐发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启发:略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3分)‎ ‎18.(2分) B ‎19.(2分)尧禅之以位/ 天地享之/ 百姓戴之/ 非有他道/ 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 ‎20.(4分)‎ ‎(刘敞)亲自追究审问王甲。王甲得知(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把事情)禀告(刘敞)。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百姓)互相传颂(此事),都认为(刘敞)神圣英明。‎ ‎ 翻译对一个句子给一分。注意“按问”、“直”的翻译和省略成分要补充完整。‎ ‎21.(2分)D ‎ ‎22.(3分)‎ ‎ 品质:①以民为本,还利于民 ‎②扬善惩恶,善于断案 ‎③讽谏国事,深受器重 - 11 -‎ ‎ 手法:①正面描写——语言描写等 ‎②侧面描写 ‎ s - 11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