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创新学校2015-2016初二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苏州创新学校2015-2016初二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八年级物理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 ‎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3.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的作用是 ( )‎ ‎ A.阻止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 B.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 ‎ C.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沸腾 D.阻止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沸腾 ‎4.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的是 ( )‎ ‎5.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 ‎6.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 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 D.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通过“土电话”小丽可以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7.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呜喇叭 ‎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8‎ 7‎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研究声音如何传播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物理学中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 )‎ ‎ A.推理法    B.类比法   C.替代法   D.转换法 ‎9.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2004年12月26日由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造成了数十万人员伤亡,被称为“世纪之灾”.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海啸”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 ‎ A.动物反映灵敏 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C.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D.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变化 ‎10.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 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 D.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1.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 )‎ 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 B.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 C.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 D.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 ‎12.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3.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小沈阳”在节目中分别模仿了刘欢、阿宝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特别是把阿宝的高音也能唱上去.从物理角度说,他是模仿乐 音三要素中的_______,其中“高音”是指_______ (音调/音色/响度)高.‎ ‎14. 夏天暴雨前,往往会电闪雷鸣.其中雷声是由于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空气的剧烈而产生的.如果人在看到闪电后3 s才听到雷声,已知当时气温为2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6 m/s,那么闪电处距人_______ 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15.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 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中,各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 ‎ 7‎ ‎(2)“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 ‎(3)“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 ‎ ‎17.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 ‎18.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先在冰箱外利用压缩机将氟利昂(一种容易液化的物质,因它对臭氧层有破坏,现已换成另外的物质)通过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而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液态氟利昂再流到冰箱内的蒸发器内_______成气体,从而吸热制冷,变成的气体再流回压缩机继续压缩循环使用.‎ ‎19.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 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 ‎(1)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_____.‎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 有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0.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21.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22.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3.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24.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25、如图1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该是(a)______(b)_______(c)________.‎ 图1‎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8分)‎ ‎26.(4分)观察下表,试写出两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 7‎ 在空气中 ‎ 在气、固、液体中(0℃)‎ 在15℃空气中 温度/℃‎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频率/Hz 声速/m·s-1‎ ‎0‎ ‎330‎ 氧气 ‎316‎ ‎2000‎ ‎340‎ ‎15‎ ‎340‎ 水 ‎1450‎ ‎1000‎ ‎340‎ ‎30‎ ‎349‎ 冰 ‎3160‎ ‎500‎ ‎340‎ ‎100‎ ‎386‎ 铁 ‎4900 -5000‎ ‎256‎ ‎340‎ 结论: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 ‎(1) ‎ ‎(2) ‎ ‎27.(3分)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着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4分)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 (1)请你在图7中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 温度关系的图像.‎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 ‎15℃时声速为_______m/s.‎ ‎29.(5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80‎ ‎0.76‎ D 钢 ‎80‎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7‎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为 _________.‎ ‎30.(4)如图15示,小明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盛可乐饮料的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 ____________。 图15‎ ‎③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另一方就不能听到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琴弦没有拉直而处于很松弛状态,则另一方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音.‎ ‎31.(6分)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 ‎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 ‎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作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东西作媒介.‎ ‎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两个小实验:‎ ‎ ①两张课桌紧紧地靠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 ②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 (4)小明、小华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的猜想__________是正确的.‎ ‎ (5)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你认为小明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 ‎32.(3分)如图6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 ‎ 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 ‎ (1)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6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时间/min ‎…‎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7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34.(3分)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35.(6分)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4 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海洋该处的深度是多少m(海水中的声速是1 500 m/s). ‎ 7‎ 八年级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A C B D B B C C B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32分)‎ ‎13、音色、音调 14、1038 15、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 、三种途径选一 ‎16、音色好、响度大、音调高 17、声源处、传播途、人耳 18、压缩体积、放热、汽化 19、液化、小水珠、水、升高 20、液化、上、水汽化吸热 21表面积、A C 22、大于 23、振动 、音调 24、350 能25、--18℃、37℃、--5℃‎ 三、实验题:(共38分)‎ ‎26(4分)1、在空气中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声速与频率无关 ‎27(3分)1、铃声减弱、2、铃声增强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8(4分)1、图略2、339‎ ‎29(5分)AB、BC、0.76‎ ‎30(4分)(1)棉线(固体)能传声 (2)细金属丝比棉线更容易传声 ‎ (3)手捏住线时,阻碍了振动在棉线上的传播 (4)不能 ‎31(6分)(1)声音产生的原因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或碎纸屑),观察小泡沫(或碎纸屑)的跳动情况 (4)第一次能听到轻敲桌面的声音,第二次几乎听不到 ① (5)E、A、D、B、C、G ‎32(3分)(1)温度计量程太小(或体温计的量程小于被测热水温度) (2)温度计上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3)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相平 ‎33.(6分)1、99、略、水量多 初温高 没加盖(合理即可)‎ ‎34(3分)高于20000Hz 、能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5(6分) 3000 ‎ 7‎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