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二中2015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南昌二中2015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南昌二中2015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 ‎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卷是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1.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缀,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B.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C.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D.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2.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 ‎ ‎ ‎ ‎3.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 C.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 ‎4.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A.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 C.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 ‎5.“雅典政事的决断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取决于群众”。这说明苏格拉底殉道引发人们广泛的思考,包括法律形式上的正义先于、优于实质的正义,从死亡中获得新生的思想的永恒,舍生取义为实现法的价值的精神值得当今社会尊崇等内容。苏格拉底 ‎ A.敬告人们恪守道德底线 B.鼓励人们要理性思考 C.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D.引导人们遵法守规 ‎6.以下是明清时期部分地区州县与集市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明清时期 ‎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经济重心呈现南移之势 B.满清沿袭明制以笼络汉人 C.农产品的商品化不断加强 D.地方行政机构相对稳定 ‎7.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宗教改革运动 6‎ ‎8.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法国、葡萄牙、荷兰四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表中的“乙”是指 国家(代称)‎ ‎1500—1599‎ ‎1600—1700‎ ‎1701—1800‎ 甲 ‎705‎ ‎371‎ ‎196‎ 乙 ‎65‎ ‎1770‎ ‎2950‎ 丙 ‎—‎ ‎811‎ ‎1865‎ 丁 ‎—‎ ‎155‎ ‎1300‎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A.英国 B.法国 C.葡萄牙 D.荷兰 ‎9.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述的国家依次是 A.法、英、美、德 B.英、法、美、德 C.英、德、美、法 D. 法、德、美、英 ‎10.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统治者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结盟,从政治上加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该经济政策 A.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步确立 B.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支持 C.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 D.有助于缓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11.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首先宣布废除封建贵族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由此岸到彼岸,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推动了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 ‎12.“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 A.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C.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 D.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13.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这一说法 A.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 B.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C.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4.在成立上海织布局的时候,李鸿章就规定:“查泰西通例,凡新创一业,为本国未有者,例得畀以若干年限。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李鸿章这样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 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保护洋务派的垄断利益 C. 维护新技术的知识产权 D. 促进新技术的全面推广 ‎15.“这些年来,正是这个叛逆集团把大清帝国的统治推到了被颠覆的边缘”。然而,“这两兄弟”却“扮演了希腊战神阿伽门农和斯巴达王的角色”,“各种荣誉和官职像流星雨般落到他们头上”,“如此高贵的爵位一直是属于满族独享的荣耀,在满族人征服汉人以后,还没有把这种称号授给汉人的任何先例”。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A.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改变 C.晚清中央集权危机出现 D.“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 6‎ ‎16.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作家包天笑曾回忆道:“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当时“民族思想的发动”主要体现在 A.“开眼看世界” B.主张“中体西用” C.倡导“实业救国” D.宣传维新变法 ‎18.1925年,时任黄埔军校长的蒋介石发表演说:“‘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明白地说,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他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说明 A.国共合作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B.国共两党的社会基础趋同 C.国共两党经济纲领基本一致 D.国民党右派极力伪装革命 ‎19.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这个弯路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当时中共的设想是 A.希望通过和平激进方式争取民主 B.通过重庆谈判,建立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政府 C.控制联合政府,打破一党专政 D.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20.下表中,不同年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正确的一组是 ‎1952年 ‎1956年 ‎1978年 ‎1992年 ‎2004年 A ‎49.7‎ ‎99.1‎ ‎86.4‎ ‎92.9‎ ‎31.3‎ B ‎21.3‎ ‎92.9‎ ‎99.1‎ ‎86.4‎ ‎49.7‎ C ‎49.7‎ ‎21.3‎ ‎92.9‎ ‎99.1‎ ‎86.4‎ D ‎21.3‎ ‎49.7‎ ‎86.4‎ ‎92.9‎ ‎99.1‎ ‎21.在乌鲁木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大会上,王震针对新疆形势提出了许多细则,“对于两种民族形成租佃关系的地区,减租时,一般应采取双方协商的办法进行,不应采取斗争方式,以免引起民族间的仇视”;“对于宗教寺院出租的土地,一般均应按照减租条例依法减租,但在执行中……群众要求减则减之,愿少减者则可少减,不愿减者可暂不减”。这些“细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2.‎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 D.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2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英国 B 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 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C 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D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 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 ‎24.某一国际组织的资格要求是:必须是一个能够管理其本身的对外事务,并且愿意而且能够履行该组织协定条款——它的宪章——所规定的成员义务的国家。按照这些义务,成员国在实施其汇率政策和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时必须以协定条款为依据,并提供所要求的经济和金融信息。成员国还必须支付认缴款。该国际组织 6‎ A.对生产领域投资使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发展 B.需对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紧急资金融通 C.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 D.有权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 ‎25.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成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以下类型的文学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理性王国的建立催生了浪漫主义作品 B.现实主义作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的尖锐 C.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产生了现代主义 D.在苏联卫国战争的背景下,诞生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白银经历了从官方非法货币到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过渡的时期.隆庆元年(1567年)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这条法令是明朝在白银货币化客观现实下,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1581年,明朝正式推广“一条鞭法”,鼓励民众用白银支付税款,不仅直接导致白银成了当时经济社会的主导货币。也影响了之后200年全世界白银的走向。中国自身的白银产量和存量与"-3时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导致的货币需求量相差很大,从1592年到l7世纪初,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l: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l:l2.5到1:14,外国白银向中国流入就成为当时贸易和走私的重要目的。l493--1800年,全世界85%的白银和70%的黄金都出自美洲,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了30,000吨,日本大约生产了8,000吨,总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7,000吨到l0,000吨。l7世纪30年代,西属美洲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和出口的衰减则使银和铜、银和粮食之间的比价上升,沉重打击了中国货币流通与政府支付体系,明朝政府在征集租税以及供养军队方面遇到严重的困难,导致了崇祯政权的倒台。‎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 材料二 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l934年5月美国实行购买白 银法案,实施禁止白银出口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又使国际银价大涨。l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严重缺乏支付工具,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在美国留学,对西方金融制度相对了解,强力主导推进币制改革。l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顶住日本强大压力,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立即国有化,停止出口,切断白银与国际汇率关系;同时立即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法币先后与英镑和美元确立固定汇-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官方合法货币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原因及影响。(9分)‎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经济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空前规模的人为的环境污染,有的已酿成公害事件。这些公害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公民的骚动,也震动了当时的执政者。在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开始制定防止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单行法规。‎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不少国家制定了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还有很多国家在宪法里增加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的内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各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上引进了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预防为主方针的各项法律制度,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许可证制度等。 ‎ ‎ ——摘编自金瑞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材料二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击,带来了自然环境、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严重破坏。进入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在极“左”‎ 6‎ 思想影响下,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对环境污染具有天然免疫力的谬论,在发展的同时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使环境污染在失控的状态下迅速蔓延。在国际环境事件的警示和国内环境恶化的双重严峻形势下,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拟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并由国务院发布实施。1974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个防治沿海海域污染的法规。1978年我国首次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国家根本大法,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 ‎ ‎——摘编自薛惠锋等《世界、历史双重背景下的中国环境资源立法》‎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工业国家与现代各国在环境立法方面有哪些不同?(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推动早期工业国家和现代各国进行环境立法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改革开放前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4分)并指出我国这一时期环境资源立法的特点。(3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 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 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潮。……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摘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决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据《巨变1978—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和特点方面比较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两者的异同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和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所造成的影响。(6分)‎ ‎29.(8分)【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时,以募役法取代此前的差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西转运使程能请定诸州户为九等,著于籍,上四等量轻重给差,余五等免之。……命官、形势(权贵)占田无限,皆得复(免除)役。……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募法……募者执役,被差者得散去。……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 ‎ ——《宋史·食货》‎ ‎(1)相对于差役法,募役法有哪些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向者役人皆上等户为之,其下户、单丁、女户及品官僧道,本来无役,今更使一概输钱,则是赋敛愈重,非所以宽之也。‎ ‎ ——《司马光奏议》卷32《乞罢免役状》‎ ‎(2)司马光对募役法的评价是否恰当?为什么?(4分) ‎ 6‎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5 DBCAD 6-10 CDDAC ‎ ‎11-15 DDCBC 16-20 BDAAB 21-25 CDCBB ‎26.(1)原因:政府政策的变化;商品经济的繁荣;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白银供给量增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共3分)‎ 影响:推动了工商业及城市的发展;打破了政府的货币垄断权;对进口白银的依赖影响政局稳定;导致世界白银价格的波动加大,客观上影响了国际关系及一些大国的兴衰。(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共3分)‎ ‎(2)原因:国际银价大涨,国内白银外流,经济危机严重;国民政府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与准备抗战的需要;近代金融人才的推动。(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影响:积极:统一了币制,推动货币管理现代化;建立了抗日战争的货币支撑体系;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刺激经济复苏;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3分)‎ 消极:便利英美对中国金融及经济的控制;加强了金融垄断,为国民政府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开了方便之门。(2分)‎ ‎27.(1)不同:早期以防治污染为主,现代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预防为主方针;早期采用单行法规形式,现代各国制定了许多环境保护基本法,甚至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宪法层面;早期主要针对当时的环境污染,现代各国加强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早期仅限于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现代各国普遍都通过立法保护环境。 (每点1分,共4分)‎ 原因:早期:工业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引发公害事件;公害事件引起群众的不满,危及社会的稳定;社会文明的进步。(任答两点,共2分)‎ 现代: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 (任答两点,共2分)‎ ‎(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影响;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每点1分,共4分)‎ 特点:环境资源立法整体比较滞后;环境资源立法规格高(环境保护被列入宪法),发展快;以行政法规为主。(3分,每点1分)‎ ‎28.(1)相同点:都发生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1分)物价上涨迅速,上涨幅度大,上涨持续时间长;(1分)‎ 不同点:西欧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带来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大幅度增加;西欧物价上涨加剧了社会分化(2分)。中国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价格机制改革(经济改革),市场的初步放开;同时,民众的恐慌心理也加剧了物价上涨。(2分)‎ ‎(2)影响:西欧: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或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3分)中国:全国性抢购风潮的出现,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使经济体制改革遭遇困境;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3分)‎ ‎29. (1)改革:政府出钱雇人服役,由当役人户轮流服役改为输钱雇役;扩大了承担差役的人户范围。(2分)作用:不误农时,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原有应役人户的赋役负担。(2分)‎ ‎(2)不恰当。募役法相对增加了原来无役的下户、单丁、女户等的负担。但是品官、权贵之家富有家资,理应去除免役特权,分担役钱。(4分)‎ 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