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时训练(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时训练(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时训练(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1题。‎ ‎1.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考查铁路运输的特点。铁路运输具有运输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的优点,但是也具有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的缺点,所以②错误,④正确;铁路运输适合大宗、笨重货物的长距离运输以及长途旅客运输,①正确;运输快捷,灵活方便是公路运输的特点,③错误,所以答案为C选项。‎ 铁路运输供需缺口=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网长度(DL)-已建成的铁路网长度(SL)。据图回答2~3题。‎ 8‎ ‎2.根据图示判断,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是(  )‎ A.T1 B.T2‎ C.T3 D.T4‎ ‎3.T4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变化趋势表明(  )‎ A.经济发展严重衰退 B.区域间贸易往来减少 C.工业化程度提高 D.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发展 ‎【答案】 2.C 3.D ‎【解析】 第2题,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应该是铁路运输供需缺口最大的阶段,结合图示可知T3阶段的缺口最大。第3题,T4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逐渐变小,说明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应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结果。‎ 下图为沿87°E所绘的局部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铁路 C.航空 D.管道 ‎5.影响该地区交通线路走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地形 ②技术 ③石油 ④绿洲 A.①② B.①④‎ 8‎ C.②③ D.③④‎ ‎【答案】 4.A 5.B ‎【解析】 第4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新疆,公路运输是新疆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第5题,本题考查了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建设公路、铁路的重要目标,而新疆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分布在绿洲;新疆地区复杂的地形,成为影响公路、铁路选线的重要因素。‎ 读下图,完成6~7题。‎ ‎6.图示运输线路最可能是(  )‎ A.高压输电线路 B.水路运输线路 C.铁路运输线路 D.管道运输线路 ‎7.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运输方式特点的是(  )‎ A.机动灵活 B.损耗小、连续性强 C.运量大、投资少 D.速度快、效率高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图示运输线路为我国川气东送线路,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运输。第7题,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管道运输的特点是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好,连续性强和管理方便。‎ ‎2013年12月28日‎,沪汉蓉铁路渝(重庆)利(利川)段开通,至此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全线贯通。该专线经过多种地形区,多次跨越江河,修建难度大。据了解,目前唯独宜昌至利川段未开行动车。读图,完成8~10题。‎ 8‎ ‎8.促使沪汉蓉铁路渝利段开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技术因素 B.政策因素 C.经济因素 D.自然因素 ‎9.宜昌至利川段未开行动车的主要原因是(  )‎ A.沿线资源丰富,运量大,难以提速 B.沿线地形条件复杂,桥梁、隧道居多 C.沿线人口稠密,地表崎岖,气候条件复杂 D.沿线经济落后,为联系更多的小城镇 ‎10.关于沪汉蓉铁路修建的主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交通更完善,前来务工、旅游等的客流将加速流动 B.增大了铁路联网效应,直接缓解了长江沿江货运压力 C.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圈联系更密切 D.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十”‎字铁路结构,从武汉到全国各大城市更快捷 ‎【答案】 8.C 9.B 10.B ‎【解析】 第8题,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因此当前影响我国铁路修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9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宜昌至利川段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条件复杂,多桥梁、隧道,难以提速,故一直未开行动车。第10题,该铁路为客运专线,故不会直接缓解长江沿江货运压力。‎ 读下图,回答11~12题。‎ 8‎ ‎11.若该图为运价随运输距离变化示意图。在南京,主城区的投币公交车在城区内票价均为1元(空调车2元);地铁一号线则是多个站点,票价2~4元不等。则(  )‎ A.a是公交——距离比例定价 B.b是地铁——均一定价 C.c是地铁——远距离递减定价 D.d是公交——均一定价 ‎12.若图中a、c代表公路与水路运价与运输距离的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运输方式可实现从门口到门口 B.c运输方式线路投资大 C.a运输方式适合长途运输 D.c运输方式适合短途运输 ‎【答案】 11.D 12.A ‎【解析】 第11题,公交车在城区内收费均为l元(空调车2元),即均一定价,图中d曲线运价不随距离变化,应代表公交车。地铁的定价在不同区段不一样,即区段定价,对应图中b曲线。第12题,公路运输短途运费较低,水运长途运费较低,故a代表公路运输方式,可实现从门口到门口,适合短途运输;c代表水运,适合长途运输。‎ 读某地区货运流量示意图,回答13~14题。‎ 8‎ ‎13.由A市至C市和由C市至A市,大宗货运最适宜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 A.公路和铁路 B.铁路和公路 C.铁路和水运 D.管道和公路 ‎14.A、B、C三地之间何种货物的运输是浪费运力的(  )‎ A.钢材 B.煤炭 C.棉布 D.机械 ‎【答案】 13.B 14.B ‎【解析】 第13题,从A市运至C市的货物有钢材、机械和棉花,并且以钢材、机械为主,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中宜选择铁路运输;在从C市运到A市的货物构成中蔬菜的量最多,蔬菜属于鲜货,宜采用公路或铁路运输,从C市至A市根据比例尺计算,其距离大约有‎200千米,路途不太长,利用公路运输更具有灵活性。第14题,C、B两地的煤炭均运往A地,而A地也向B地运送煤炭,故煤炭的运输是浪费运力的。‎ 二、综合题(共44分)‎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下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8‎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 ‎(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答案】 (1)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横向)水运通道。沿海多沼泽,海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 ‎(2)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低平,多沼泽(湿地、海湾)。‎ ‎(3)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避免海浪和海风影响。‎ ‎(4)(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H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M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 ‎【解析】 本题主要以沿海运河的开凿为材料考查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第(1)题,要求分析运河开凿前图示地区的水运条件,可以从河流和沿海区域进行分析。河流流向:由图可以看出,运河开凿前,该地区的自然河流基本都是由北向南流,陆上缺少东西向水运交通;沿海区域: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国沿海地区多沼泽,河流含沙量大,海域水浅,风浪较大,不利于航运和建港口。第(2)题,主要考查运河开凿的区位条件,运河的开凿应主要考虑地形和水文条件。由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沿海地区地势低平,为河流的冲积平原,且多沼泽,开凿运河的工程量小。第(3)题,运河航道航运的优势要从水位稳定性及沿海风浪的影响方面分析。由图可以看出沿海运河既与海湾相连,又与多条河流相连,因此其水位相对比较稳定;有陆地部分与海洋隔开,避免海浪和海风的影响。第(4)题,主要考查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一般要从自然和经济方面进行分析。由图可知该国为美国,其南部沿海地区缺少港口,H港可以依托沿海运河,成为美国南部沿海的贸易港;从经济方面来看,H港位于M河(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M河流域面积大,腹地广阔,河道运输繁忙;该港口处于枢纽位置,即处于沿海运河、海运和M河三者的枢纽位置,从而使其发展成为美国南部沿海最大的港口。‎ ‎16.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下图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6分)‎ 8‎ ‎(1)从城市化角度指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作用,并分析原因。‎ ‎(2)对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理由。‎ ‎【答案】 (1)作用: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提高城 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原因:高铁建成后,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扩大经济腹地;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原因:三选二)‎ ‎(2)(只答①线或②线方案,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①线方案:理由:①线与②线比,①线所经地区地形较平坦,施工难度较小,投资较少;①线所经的城市较多,人口较密集,经济效益较高。‎ 或②线方案。理由:②线与①线比,②线所经地区占用耕地较少;②线所经的城市较少,人口较稀疏,征地费用较低。‎ 8‎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