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时作业(有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时作业(有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3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2014·龙岩质检)下表反映了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1913‎ ‎1920‎ ‎1925‎ ‎1929‎ ‎1933‎ ‎1938‎ 汽车产量 ‎39万辆 ‎223万辆 ‎427万辆 ‎536万辆 ‎193万辆 ‎249万辆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解析] 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2.(2014·淄博质量抽测)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 亿美元,修建了37 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长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 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D.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得出,胡佛时期针对大危机,实施了国家干预,材料无法说明其采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同时材料只是局部信息,无法说明其对经济干预是“全面”干预,故B项错误;比较胡佛、罗斯福,二者都对经济进行了国家干预,故罗斯福借鉴胡佛是可能的,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4·宜昌调研)1937年罗斯福总统呼吁法院改革时说道:“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一个政策机关了。”由此可见,罗斯福推动法院改革的现实意义在于 (  )‎ A.改革分权制衡的体制  B.减少推行新政的阻力 C.全面扩张总统的权力  D.反对法院的越权行为 ‎[解析]‎ - 7 -‎ ‎ 1937年正值罗斯福新政时期,当时最高法院的几名法官属于顽固派,坚信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反对国家干预,一再宣布新政的法令违宪,不利于新政措施的执行,由此可见,罗斯福推动法院改革的现实意义在于减少推行新政的阻力,故B项正确;A、C两项与“现实意义”的题意不符,故A、C两项错误;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不属于越权行为,故D 项错误。‎ ‎[答案] B ‎4.(2014·宜宾一诊)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史与论,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每小时最低工资为10美分 有利于提高就业率 B 企业纷纷接受政府提出的“蓝鹰”行动计划 体现了企业的自由选择权 C 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生活保障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 ‎1936年凯恩斯提出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 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最大规模的实践 ‎[解析] 规定工人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有利于缓和劳资关系,故A项错误;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发起“蓝鹰”行动,凡遵守法规的企业在其产品上贴“蓝鹰”标志,以示守法和致力于复兴,由此可见,企业接受“蓝鹰”行动计划并不是出于自由选择,而是政府干预的结果,故B项错误;为老人、残疾人、孤儿提供生活保障,有利于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D项史实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凯恩斯结束了西方经济思想史上自由放任的统治地位,史实与结论不一致,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4·南京、盐城一模)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 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 B.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C.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D.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政治的危险 ‎[解析] 该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选择了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对新政持否定态度,这说明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实质上是在坚持自由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最终维护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A、B、D三项错误。‎ - 7 -‎ ‎[答案] C ‎6.(2014·宁德质检)“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丧失理智的、毫无道理的畏惧心理……使我们无法由退却转为进取。”面对美国民众的这种心理,罗斯福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开展蓝鹰运动,复兴工业 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调整农业,稳定粮食价格 D.以工代赈,解决就业问题 ‎[解析] 从题干可知是经济危机引发的美国大萧条,罗斯福实行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新政的首要措施是整顿金融业,故B项正确;A、C、D三项是新政措施,但不是首要措施,故A、C、D三项错误。‎ ‎[答案] B ‎7.(2014·泸州一诊)有学者指出,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其依据是罗斯福(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B.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 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故A项正确;B项“社会主义”说法错误,C项的放弃之说说法错误,D项否定之说错误,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 A ‎8.(2014·台州质量评估)《道德经》有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调节工业,悬挂蓝鹰标志 B.农业减产,政府予以补贴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解析] 罗斯福新政措施之一是“蓝鹰”运动,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无蓝鹰标志的产品会遭到民众抵制,“蓝鹰”运动体现了诚信机制,故A项正确;B项是调节农业生产措施,保证农民利益,故B项错误;兴办公共工程对缓解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主要是克服金融危机,故D项错误。‎ ‎[答案] A ‎9.(2014·苏锡常镇联考)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林德贝克批评说,“这种经济患上了‘动脉硬化症’,对劳动缺乏刺激作用,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放慢或停滞”。他所批评的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高度发达的福利经济 - 7 -‎ ‎[解析] “对劳动缺乏刺激作用,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放慢或停滞”体现了福利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0.(2014·常德期末)下面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C.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积极开展新科技革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B、C三项错误。‎ ‎[答案] D ‎11.(2014·淄博质量抽测)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  )‎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 ‎[解析] “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一现象是福利国家政策所导致的,“示威骚乱”说明该政策已导致很多负面问题,故D项正确;A项夸大了福利国家政策的危害,故A项错误;B项抹杀了福利国家政策的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政策增加了财政负担,但不必然导致财政、政治危机,故C项错误。‎ ‎[答案] D ‎12.(2014·长春)1976‎ - 7 -‎ ‎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 A.自由放任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放松国家干经济   D.仿效计划经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指出“一个社会既不能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也不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应实行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据此结合“1976年”这一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判定,弗里德曼的主张体现了在1973年经济危机后西方国家主张放松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2014·江西新课程适应性考试)亚当·斯密《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两次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的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现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总统演说 材料三 “百日维新”的最后一项立法,是‎1933年6月16日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工人可以和雇主进行集体谈判,并将作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使劳工获得了某种保护。‎ ‎……新的改革的头一个立法,是1935年元月17日通过的《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1)对失业者、老人、病人和无丈夫的母子户,每年发给最低救济金;(2)由联邦雇主支出工资额征税,所得款项作为失业保险基金;(3)同意建立保险制度的州,可抽取这笔税款的90%供其支配;(4)由工人和雇主各付工人工资的1%,构成工人的老年保险金,到65岁以后可以领取退休金。‎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 7 -‎ ‎(2)材料二中胡佛有关市场经济制度的看法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胡佛的竞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变革”和“新政”。‎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亚当·斯密所称的两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解析] 第(1)问,据“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的应用于工人阶级”、 “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等信息即可解答缺陷;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的大危机的背景进一步分析思考。第(2)问,胡佛的“自由放任”与其对手罗斯福的新政成对比。解答本题需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第(3)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缺陷:弱势群体生活缺乏必要保障(没有社会福利机制);缺乏政治诉求的渠道。‎ 影响:劳动人民购买力下降,影响市场购买力的扩大和供需平衡;造成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分化严重。(只笼统回答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适当扣分) ‎ ‎(2)看法:反对变革和新政,认为对市场的干预会产生专制。‎ 说明:规定最高工时与最低工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重申工人权利,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举办公共工程帮助人民就业;进行大规模救济。(笼统回答《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适当扣分,且与具体措施不重复加分)‎ ‎(3)关系: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约束。‎ ‎14.(2014·郑州质量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40年代和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要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Neil Gilbert,Paul 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 7 -‎ 材料二 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1995年,法国社会保障总赤字达1200亿法郎。瑞典政府1994年的财政赤字为1900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1995年起也出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50年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10年。‎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 ‎[解析] 第(1)问,首先抓住材料信息“退休、失业和工伤”、“覆盖全民”、“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然后从社会福利效果、覆盖种类、覆盖人群、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概括成就。第(2)问,首先抓住材料信息“财政赤字”、“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均寿命上升”,然后从财政危机、企业成本、失业危机、人口老龄化等方面概括危机。第(3)问,结合福利国家制度的成就和危机,辩证地去分析即可。‎ ‎[答案] (1)成就:大规模失业现象受到遏制,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社会福利项目覆盖到人生的各种风险;社会福利覆盖的人群从一部分人扩展到全民;社会福利的水平逐渐提高。‎ ‎(2)危机:福利国家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沉重的福利开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欧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失业危机严重;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 ‎(3)认识:积极作用:保持政局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资合作;改善人类福利。‎ 消极影响:增加政府负担;滋生惰性。‎ - 7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