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333290

大小:32.2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0分钟  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2)斯是陋室,__________(3)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_(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被妹,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 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 jué):笑谈,笑话。    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持论快彻           彻:透彻    B.叙先贤遗迹           遗迹:留下踪迹    C.圣人诏我矣           诏:教导D.自称无方之民         无方:不行礼义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    )3分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    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⑥椭狡零星,手自摹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B.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C.帆山子有仁爱之心,有五个朋友,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D.帆山子是一位隐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个“真气盎然”的人。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3分)             ②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3分) (三)古诗文鉴赏(6分)绝句        石柔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6.(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4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7(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A.赵伯韬表面上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表示“和解”,实际上是在一步步完成吞并吴荪甫的计划。但吴毫不屈服,决定孤注一掷,做最后的决斗。吴在公债市场上彻底失败了,面对已去的大势,携妻离开上海。(《子夜》) B.吴老太爷死后,吴府大办丧事。各界客人纷至沓来,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是打听战况,或是谈生意搞社交。这时,吴荪甫也与赵伯韬商淡筹办“益中信托公司”。他拿着“益中公司”的草案,踌躇满志,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不禁微微地笑了。(《子夜》) C.聂赫留朵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检察官谢列宁的帮助,上告御状,把玛丝洛娃的案件由服苦役减刑为在西伯利亚近处流放。他迫不及待地想把好消息告诉给玛丝洛娃。他带着御前办公室的减刑公文副本去探监,典狱长拒绝他探监(《复活》)D.吴荪甫与杜竹斋正在小客厅里谈论朱吟秋的事情时,吴少奶走进小客厅,她们气色不太好,可是一心想着公债的吴荪甫没有过问她的身体,就匆匆与杜竹斋出去了。正当吴少奶奶失落时,她的昔日恋人——雷参谋突然来访,他向她倾诉了爱意,并赠给她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子夜》)E.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西蒙松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他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这使他十分震惊。他回想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与交往的经过,认为白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决定帮助玛丝洛娃。但由于在陪审团讨论时一时疏忽,导致玛丝洛娃被无辜判罪。           (《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1)简述吴荪莆家乡双桥镇的农民暴动.(2)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先后三次去监狱探访时,玛丝洛娃的不同表现。经典阅读9、文化经典阅读,阅读《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   《论语学而篇》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②,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③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梁惠王上》1)【注】①有:同“又”。②善与人同:与人共同做善事。③与人为善:与,偕同。(1)孔孟在对待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时态度如何?(2分)                                                                                                                   (2)结合上面两个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孟子所说的“与人为善”的理解。(4分)  三、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完,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指出,我国国学的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故学、文学。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与认同。全球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日趋同质化和一体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各个特殊群体渴望认同自身的过程。正是随着全球化过程的进行,这些群体产生了要在全球——人类环境的关系中认同自身的愿望。每一个群体都必须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又保持其认同感。现代性并未给予人类以明确的方向,它充其量提供无方向的方向——追逐眼前利益。正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我们才迫不得已从自己的过去中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 国学就是我们古人对他们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其中有的只有历史价值,但也有的有永恒的价值,具有相当的现代相关性。人类今天生活在现代性危机之中,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说:“我们第一次面临全球崩溃的危机。”这并不仅仅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这种全体毁灭的手段,更是因为现代性已经将毁灭的价值固子渗进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性有其自身的逻辑,从它自身的逻辑是无法跳出它的毁灭进程的。好在我们的古人(并不只是中国古人,而是所有人类的古人),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维的逻辑,提供了今天人们需要的思想和智慧。任何传统,如果不能不断注入新的内容的话,就舍失去生命。宋儒在佛学的刺激下,借鉴了佛学的某些固素更新了儒掌。包容与开放是国学的品格;要恢复国学的活力,必须给它注入新的生命,因此,今天的国学决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要开新。   (选自张汝伦《国学与当代世界》,略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其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放学、文学等。    B,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与认同,摆脱现代性危机,是“国学”重新得到关注的内在原因之一。    ‘C.  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现代性并未给予人类明确的发展方向,反而将毁灭的价值因子渗透进人类的生活。D.人类总是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种种问题,古人对问题的思考逻辑,为当今的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另一种智慧和思想。E.本文探讨国学与当代世界的关系,主要目的在于强调中国国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11.研究国学有哪些意义,请根据原文作简要概括。(2分) 答:                                                              12简要谈谈你对“包容与开放是国学的品格”这句话含意的理解。(2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豆花情缘        朱向青叮叮当当,小巷悠长……不用探头看,就知道准是卖豆花的来了,说也奇了,据母亲讲,过去,漳州一带,卖豆花的人,挑着豆花担,走街串巷,不用吆喝,只需一只手的手指夹着瓷碗、瓷匙,一摇晃,一碰撞,就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招引顾客,每每这时,楼里就飞出几个快乐的小毛孩,攥着钱,拎着碗,领了大人之命,直奔那担而去。到我记事时,豆花就设点摆摊了,来了客人,摊主就掀起瓷缸的木盖,拿一把铜勺,将浮在豆花表面的水珠捞起泼掉,舀出白花花、粉嫩嫩的豆花,拌入透亮的粉丝加以熬制的骨汤,滴上酱油,洒上味精,又有那细心的摊主将油葱、菜脯切得细细碎碎,吃时随着豆花粉丝一滑入肚……思念就从这一碗一毛几分钱的美味开始,记得,冬日的下午,盼啊,放学了,快快的来上一碗,热热的吃了下去,“风卷残云”,那个舒服!不过瘾,怎么办?我们几个凑在一起商量,咸了就加汤,淡了就加盐,校门口那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任着我们添了又添,一毛钱吃出几大碗……这样的小摊,鲜活在我的记忆,遍布漳州的街巷……多少年了不变,却又悄悄地改变,忽然案头多出各色卤料,香肠、粉肉、卤蛋、猪肺、豆干,味儿更足,摊儿更旺……林荫树下,你会常常见到一个勤快的妇人,一辆简朴的推车,车上锅碗盂盆,热气腾腾,每每,客人来不及放好车子就先喊“阿香”或是“阿芬”,“来一碗”!也难怪,慢一步,人就满了,先到的,捧着碗,得胜似的在你面前香飘而过,你只好挤到摊前,心急的看着“阿香”“阿芬”们麻利的将一勺勺豆花轻扣在碗里,又飞快地将一把把芫荽末、芹菜丁、虾米碎飘洒在汤上,你听着“阿香”和人熟络的招呼:“要哪样,卤大肠、咸猪肺、脆笋干” ?又亲热的唤着,“下一个,到你了”,你的肚子啊,早已唱起了空城计……就这么着,豆花伴我走过好些年,成了我日日不变的早点,每天,我都到小区边的豆花摊,吃上一碗清鲜爽滑的咸豆花,真巧,这个摊主也叫“阿香”,却又与众“阿香”格外不同,那些“阿香”呢,将豆花制好后就装进大瓷缸,外层保温,吃时盛出,这个阿香,却是将豆花舀出后连同粉丝送到小炉上,咕咕冒泡,滚开,才加汤放料,浇上自家特制的辣酱,五色缤纷,吃着啧啧烫嘴呀,闻着阵阵浓香……可惜,入秋来小区前修了条大道,大道通了,小吃却撤了,听说,那儿,要改成街心公园。又是一个秋晨,远远望见大道边,一临街的店面新开张,人头攒攒,近了一看,赫然几个大字:“阿香豆花店”,豆花摊旧貌换新颜,果真不同凡响,靠墙,一色的红桌绿椅;店员,一色的蓝裙白衣,整洁光鲜,颇有些麦当劳肯德基的做派,一坐下,就有人来招呼,一点好,就等着人送来……奇怪,老板不是阿香,柜台上一对年轻夫妇吆喝着,忙碌着,男的眉眼和阿香几分相似,是儿子儿媳吧?正琢磨着,看到阿香怯怯的立在穿梭的店员间,不知干啥好,走向豆浆机,好奇的摸摸,却惹来儿媳慌忙喊:“妈,别按!调好了!”想帮着盛碗豆花,刚捞起勺子,就有店员笑眯眯抢下:“您坐,有我们呢!”阿香转了几个圈,终于怅怅的走开。豆花送来了,精致的瓷碗,玲珑的托盘,漂亮的小勺,我有些认不得了,舀一口,似乎,味道淡了点……自那后,好久没见到阿香,那店,倒也热闹,红火,渐渐的,大家喜欢了那里的干净齐整,渐渐的我也成了那里的常客,豆花是我永远的早点,虽然,我还念念不忘那粗的瓷碗,大的汤勺,长的茶几,矮的板凳……秋天的傍晚,我走在这日日经过的大道,拐过街角,习惯的又一瞥,那辆熟悉的推车再也不见,现在就成了街心公园,夕阳,绿草,长椅,老人,小孩,笑声,阿香也在里边。注:豆花,漳州传统名吃,因吃时,将豆腐脑连同佐料搅拌成絮花状而得名。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本文通过对与豆花有关的往事的追忆与描写,告诉读者为文要细心观察生活,有所感悟,从中提炼出真实、生动的细节或场景,加以描摹,必将自然鲜活。B.此篇选入报刊时,划线句子曾被编辑以“报刊版面排不下,此处略显多余”删去,理由合理。 C.作者写阿香到新开的店里去帮忙,却被新店员支开了,终于“怅怅的走开”,这里的“怅怅”是因痛惜豆花传统工艺的流失而表现出的对后辈的责怪之情。 D.作者写到原来吃豆花的地方修了条大道,小吃摊早已撤了,还要改成街心公园。这样写的用意是表现社会生活的变化冲击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E.文章结尾描写了秋天的傍晚,阿香在街心公园里和老人小孩嬉笑玩闹的画面,意在表明阿香渐渐适应了现代社会的生活规律,生活仍在美好的追求中不断发展。14、此篇题为“豆花情缘”,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15、结尾“渐渐的我也成了那里的常客,豆花是我永远的早点,虽然,我还念念不忘那粗的瓷碗,大的汤勺,长的茶几,矮的板凳”,既然念念不忘过去,为何又成了豆花店的常客,这句话有矛盾吗,请说说它的含义。(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我不是一个“超女”狂热的fans,但是我喜欢网友:嘉宾李双江同志也支持超女,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就喜欢自充高雅,难道几亿中国人都那么低俗吗?徐世丕:关于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或者大众艺术,其实从“五四”以来一直就有争议。这不过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我认为高雅和通俗只是一种艺术审美观的差异,或者说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差异。这里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分,只有文野之分。高雅和通俗的划分或认同,绝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总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比如最早的《诗经》,那里面的风、雅、颂的划分,实际上就很鲜明地表达了通俗和高雅的观念。说到近现代就更明白了。京剧最早就是特别通俗或者说特别平民化的大众艺术,甚至于更早得多的昆曲,最初也是大众艺术。如果昆山的民间艺术家魏良辅不用十年时间研究创造出他的“水磨调”,昆剧也可能不会步入高雅艺术的殿堂。任何高雅艺术都是大众艺术或者通俗艺术在长期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集中、积累了大众的智慧、艺术家的智慧与才华产生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应该贱视大众艺术,看不起通俗艺术,尤其不应该忘了它所拥有的庞大的受众基础。当然,大众艺术通俗艺术实际上是内涵丰富的概念。从不同的审美观点看问题,各自都会发现自己所喜爱的东西。通俗艺术不等于低俗艺术,不能认为通俗就等同于低俗。比如说“超女”,近来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应该尊重每个人对于文化现象的看法,尤其是不同意见的表达权。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不同意见的客观借鉴意义值得肯定,因为它会让我们的文化发展得更好。我不是一个“超女”狂热的fans,但是我喜欢看,这里有一些文化原生态的东西,有一些预示着文化艺术未来发展趋势的东西。湖南电视台推出的“超级女声”,如果说从文化为产业角度来看,它实际上是流行音乐表演借助电视传播媒体展开的一场成功的市场拓展。它揭示了音乐艺术演出的观众基础和市场价值的巨大的开发前景,也揭示了表演艺术业与现代传播媒体有机联合以后对演艺业的市场拓展会产生多么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文化民主、文化创新的时代。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应该为文化发展提供比其他社会制度更为宽松、更加民主的发展环境,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我的观点是,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应该在我们的国家获得发展的天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下里巴人,就没有阳春白雪。没有大众艺术,就没有高雅艺术。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还带着某种幼稚、粗糙,甚至于某些媚俗、低级的东西,而全盘否定它。对于文化主管部门来说,他们的责任应该是积极引导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及时地推出一些大众需要的、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超女”当然上新事物,从文化发展的意义看,“超女”的成功实际上是平民大众体验自己的文化权利,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预转变的结果。多年来,我们的文化官方色彩很浓,在潜意识中也许带着某种为民众提供文化的责任理念,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正确的,政府作为公众权利机构,应该为老百姓为人民大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但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大众,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离退休老人们,还有正在工作岗位上的男女青壮年,都应该获得实现自己文化权利、参预文化活动的公平机会。这也是当今国际社会关于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内涵。13.下面对徐世丕答网友谈话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高雅艺术都是大众艺术或通俗艺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集中、积累了大众智慧、艺术家智慧与才华产生出来的。B.通俗艺术不等于低俗艺术,不能认为通俗等于低俗。即使是某些媚俗、低级的东西,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它。C.应该尊重每个人对文化现象不同意见的表达权,否定“超女”就是否定民主,否定新事物。D.传统的音乐、表演艺术借助现代传媒可以拓展出巨大的市场,服务于更广大的消费群体,展示更大的市场价值。E.平民大众都应该获得实现自己文化要求的权利和参预文化活动的公平机会。14.从艺术审美、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三个角度概括徐世丕对“超女”现象的基本观点。(4分) 15.“关注、尊重、肯定大众”是徐世丕在访谈中表现出来的文化情怀,请分析谈话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徐世丕这一文化情怀。(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16.下面是一厂家附在产品包装袋里的“回函卡”中的一段文字,符合准确、得体要求的一项是(   ) (3分)  亲爱的顾客,谢谢您的惠顾。本厂产品刚刚面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顾客,请您对本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并寄回该厂,以便我们改进。我们将回赠薄礼,请多多海涵。A. 谢谢您的惠顾        B. 对本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C. 并寄回该厂        D. 我们将回赠薄礼,请多多海涵17.请用“风”“帆”“船”三物,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为你的朋友发一条祝贺生日快乐的手机短信。(3分)           18.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1:2009年1月24日,台湾创世、华山、人安策略联盟在全台8个县市同步举办“街友独居老人尾牙(除夕前一天的俗称)席”1200桌,给街友、独居老人等送上温暖的爱心。20年前,创办人曹庆先生因看到流浪的游民新年无处吃饭,便号召义工送出爱心便当,次年就在万华火车站前开办尾牙席。材料2:2009年1月24日,20名顺昌孤儿和河南的13名艾滋孤儿会合后一起从深圳出境。走至尖沙站时,香港巴士之家的义工们早已等候在红色双层巴士前。孤儿们到巴士之家会议室里,收到义工们分发的红包和小礼物后,陆续被爱心人士接回家去,他们将住在香港的爱心人士家里,度过2009年春节(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以上行动有何看法?请用120字左右简述。(5分) 19、作文(70分)不同的人对财富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澳大利亚人认为,如果给财富按先后顺序排列,那么,第一大财富便是健康。第二大财富是接受高等教育。 第三大财富是有幸福的家庭。第四是有金钱。请你以《 最大的财富是              》为题 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不少于800字      3、文体限于议论文或记叙文         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15分)2.(3分)B(旧事,往事。“迹”意为事迹。)3.(3分)B(①思想不受束缚,③臧否古人,率性而为,不受束缚,⑤衣着随意体现其不受束缚。②言其善谈,④言其为人节制、自尊、坦荡,⑥言其爱洁净)4.(3分)C(“呜呼,仁哉!”是作者赞叹江吟香的话。张冠李戴)5.(6分)⑴(3分)帆山子读经书(古代经典)都能通晓(明白),终究不被(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卒”1分,“为……所”1分,基本意思1分)⑵(3分)善于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推求(探究、探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究”1分,“设教”1分)6、答(1)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表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 (2)①诗人借物(景)抒情,托物言志。借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或②对比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7、BE 答案B.①“与赵伯韬商谈筹办”有误,吴荪甫是与杜竹斋等人一同筹办“益中信托公司”;②筹办“益中信托公司”是在双桥镇暴动之后而不是在“这时”。 E项“西蒙松”应该是“聂赫留朵夫”。)(5分,答对一项得3分,全对得5分。)8.(1)略  ⑵第一次探监时,马斯洛娃认出了涅赫柳多夫,并盘算怎样利用他,同时跟他要了十卢布;第二次涅赫柳多夫把要与她结婚的决定告诉了她,遭到回绝;第三次马斯洛娃同意了调去医院做护士的建议,并已经戒酒。     【参考答案】10、.(5分)      A  E(A.对“国学”概念的理解有误,将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国学”与我国的“国学”混淆了。E“主要目的在于强调中国国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有误。)11.(2分)   传承传统思想和智慧,使我们能有不同于现代的另一种思维逻辑,在全球化时代找到具有自己文化特性的坐标和发展方向.让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立于天地之间。12.  (3分)    答案示例:提倡和研究国学,决不是文化保守主义.也不是文化民族主义,而是在保持本国文化特性的同时,借鉴外来文化、学术,更新和发展国学。(甲)答案解析:13、B C(B.此处写幼年时期吃豆花的童真画面, 捕捉细致而有情趣,以细节描写强化对与豆花有关的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思念之情,故不宜删除。C.这里写阿香被新店员支开,是表明后辈有足够的经营能力,阿香的“怅怅”仅是自己不能帮后辈做些什么的内疚之情,从全文看,也是阿香对过去手艺的一种留恋,而非责怪。答对一题3分,两题5分。)14答案解析:从儿时流动的豆花担,到求学时校外设点的豆花摊,从老一辈简易的豆花车,到年轻一代临街的豆花店,我与豆花间,变化的是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变的是永远的豆花情缘。(2分)。通过我与豆花的情缘,追忆往昔生活中豆花给予我的温暖,感念岁月和生活同步进行中的变迁,有一丝怀旧情愫中的感动,也带点渐失文化本真的怅惘(2分)。15答案解析:没有矛盾,豆花还是豆花,或许随着人的情愫、时代的变化,早年吃豆花所特有的氛围已悄逝,故而,失落也属必然。(2分)。最后,坚持将豆花作为我永远的早点,是坚持自己心中的感觉,即对伴着自己长大的豆花的一丝感念。(2分)。人总要朝前走,结尾,“我”也许找到了新的生活内容,也许仍是惆怅眷恋,无论生活如何变化,心中的善与爱始终不变,就让那份憾意恬淡的存于字里行间。(2分)。(本题6分,注重探究,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给分)(乙)答案示例     16.【答案】B.(A.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谢谢您的惠顾”宜为“感谢您使用本厂产品”; C.该:那,着重指出前面说过的人或事物。“该厂”宜为“本厂”;D. 海涵:敬辞,比喻人度量宽大,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请多多海涵”宜为“以示感谢”17.事例:心愿是风,快乐是帆,祝福是船。让心愿的风吹着快乐的帆,送着祝福的船,飘向永远幸福的你。轻轻地问候一声:生日快乐! 18.(1) 参考答案:台湾香港民间兴起春节爱心行动(意思对即可)2)答案示例1:台湾香港的爱心人士春节不忘爱心行动,这种精神值得发扬光大。他们牢记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时时刻刻向弱势群体奉献自己的爱心,使传统佳节更增添了浓烈的喜庆色彩。 答案示例2:民间爱心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台湾香港爱心人士经常开展扶助弱势群体活动,尤其在春节到来之际,伸出无私的援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爱心让人温暖,又会让更多的爱心萌芽。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