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靖江市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新人教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196.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4年靖江市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新人教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靖江市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新人教含解析)‎ ‎ ‎ 一、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第11题-第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 A.‎ 清洗葡萄 B.‎ 把葡萄捣碎 ‎ ‎ C.‎ 葡萄发酵成酒 D.‎ 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中的脏污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把葡萄捣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 ‎ ‎2.(1分)(2007•无锡一模)看图作答(  )‎ ‎ ‎ A.‎ B.‎ C.‎ D.‎ 考点:‎ 物质的简单分类..‎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混合物是含有多种物质的物质,利用此知识解决问题.‎ 解答:‎ 解:硝酸钾、铜以及蒸馏水中均含有一种物质,只有石灰水是溶液含有两种物质,是混合物.‎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一道物质分类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物质分类的相关知识,是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 ‎ ‎3.(1分)(2012•百色)实验室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 ‎ A.‎ 烧杯 B.‎ 试管 C.‎ 蒸发皿 D.‎ 量筒 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实验室仪器使用规则去做.‎ 解答:‎ 解:A、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A错;‎ B、试管能直接加热,故B正确;‎ C、蒸发皿不属于玻璃仪器,故C错;‎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来加热,故D错.‎ 故选:B.‎ 点评:‎ 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 ‎ ‎ ‎4.(1分)(2010•盐城)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 ‎ B.‎ 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 C.‎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 ‎ D.‎ 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深洞游览,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解答:‎ 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是隔绝了空气,能够灭火,故A正确;‎ B、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千万不要开灯、打开换气扇、不要用电,燃气具有可燃性,一旦用电容易产生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B正确;‎ C、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要用水扑灭,因为水可以使电器内部零件生锈或损坏容易使电器发生短路,故C错误;‎ D、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说明里面的二氧化碳太多,由于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要立即退出,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灭火的方法,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进入深洞前要做个灯火实验,否则容易由于二氧化碳过多而使人晕倒或死亡.‎ ‎ ‎ ‎5.(1分)(2011•南开区一模)以下是用8mL蒸馏水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环节是(  )‎ ‎ ‎ A.‎ 向10ml量筒中加水接近8ml B.‎ 再用滴管滴加水至8ml ‎ ‎ C.‎ ‎ 读取水的体积数 D.‎ ‎ 稀释浓硫酸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A、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用烧杯向量筒中加水,量筒倾斜,接近8ml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量筒内或接触量筒内壁.应垂直悬空在量筒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在读数时,量筒平放,视线与量筒中所需40ml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或作反应容器,故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与注意事项、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6.(1分)(2010•扬州)关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生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铁丝燃烧产生白烟 B.‎ 铁丝生锈是缓慢氧化 ‎ ‎ C.‎ 铁丝燃烧的产物是Fe2O3‎ D.‎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3O4‎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铁锈的主要成分..‎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铁丝燃烧是铁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铁丝生锈是铁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解答:‎ 解:A、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A错误;‎ B、铁丝生锈是铁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故B正确;‎ C、铁丝燃烧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故C错误;‎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铁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7.(1分)(2009•娄底)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图,参照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橘子汁呈碱性 B.‎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喝玉米粥 ‎ ‎ C.‎ 牙膏呈酸性 D.‎ 柠檬汁比西瓜汁的酸性强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pH实际上是水溶液中酸碱度的一种表示方法.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水呈中性;pH<7时水呈酸性,pH愈小,酸性愈大;当pH>7时水呈碱性,pH愈大,碱性愈大.‎ 解答:‎ 解:pH实际上是水溶液中酸碱度的一种表示方法.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水呈中性;pH<7时水呈酸性,pH愈小,酸性愈大;当pH>7时水呈碱性,pH愈大,碱性愈大.‎ A、橘子汁PH在3﹣﹣4之间呈酸性,故此选项错误.‎ B、玉米粥PH在7﹣﹣8之间呈碱性,能中和胃酸,故此选项错误.‎ C、牙膏PH在8﹣﹣9之间,呈碱性,故此选项错误.‎ D、柠檬汁PH在2﹣﹣3之间,西瓜汁PH在5﹣﹣6之间,所以柠檬汁比西瓜汁的酸性强,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是对溶液PH与酸碱性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知道PH的变化规律结合自身的识图分析能力,属常规基础知识考查题.‎ ‎ ‎ ‎8.(1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 ‎ ‎ A.‎ 产生新的物质 B.‎ 产生新的元素 C.‎ 产生沉淀 D.‎ 放出气体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产生新物质,而颜色变化、发光、放热、产生气体和生成沉淀以及状态变化等都是常常伴随的现象.‎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 ‎ ‎9.(1分)现在的社会对能量需求会很大,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开发和使用新能源上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街头路灯,每天只要短时间光照就能使用(如图),这种新能源是(  )‎ ‎ ‎ A.‎ 太阳能 B.‎ 风能 C.‎ 核能 D.‎ 氢能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根据对燃料的认识及能源间的转化的了解,判断路灯和指示灯使用的能源.‎ 解答:‎ 解:天然气、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因为该灯只要每天有短时间的光照就能使用,所以这种不用外接电源的路灯使用的能源是太阳能.‎ 故选:A.‎ 点评:‎ 能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 ‎ ‎ ‎10.(1分)(2010•河北)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 ‎ A.‎ 用①③制取氧气 B.‎ 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 ‎ C.‎ 用②④制取氧气 D.‎ 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 实验设计题.‎ 分析:‎ ‎(1)实验室可用给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因此既可选用装置①也可选用装置②.‎ ‎(2)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此只能选用装置②.‎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解答:‎ 解:(1)装置①②均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④⑤均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 ‎(2)实验室中只能利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只能用装置④收集二氧化碳.‎ 答案为:C 点评:‎ 气体的制取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的收集装置取决于所生成气体密度(与空气比较)和溶解性.‎ ‎ ‎ ‎11.(2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 ‎ A.‎ 用洗涤剂和水清洗附有植物油的试管 ‎ ‎ B.‎ 用水就能清洗附有食盐的试管 ‎ ‎ C.‎ 直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溶液中的NaCl和CaCl2‎ ‎ ‎ D.‎ 用稀盐酸清洗久置的装有石灰水的试管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依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分析解答;‎ B、依据食盐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C、依据两者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D、依据久置的装有石灰水的试管含有碳酸钙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由于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以使用洗涤剂和水清洗附有植物油的试管;‎ B、由于食盐能够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清洗附有食盐的试管的做法合理;‎ C、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一种方法,而NaCl和CaCl2均能够溶于水,所以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两者;‎ D、久置的装有石灰水的试管壁会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够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钙,故用稀盐酸清洗久置的装有石灰水的试管的做法可行;‎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选用的除杂试剂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所选试剂的量.‎ ‎ ‎ ‎12.(2分)铁和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 ‎ A.‎ 只有硫酸亚铁 B.‎ 只有铁 ‎ ‎ C.‎ 只有硫酸铁 D.‎ 有硫酸亚铁和硫酸 考点:‎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铁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是硫酸亚铁的溶液.另外,硫酸足量,所以溶液中还存在硫酸溶质.‎ 解答:‎ 解:铁与足量的硫酸溶液反应,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同时,由于硫酸过多,所得溶液中含有硫酸溶质.又由于硫酸亚铁溶液是硫酸亚铁溶于水后形成的.其溶质是硫酸亚铁.硫酸溶液的溶质是硫酸.‎ 故选D 点评:‎ 溶液包含溶质和溶剂,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 ‎ ‎ ‎13.(2分)与组成合金的各组分金属相比,合金具有硬度较大、熔点较低的特点,焊锡(锡铅合金)常用于焊接电子元件.下表是锡和铅的熔点数据,则焊锡的熔点约为(  )‎ 金属 锡 铅 熔点/℃‎ ‎231.9‎ ‎327.5‎ ‎ ‎ A.‎ ‎15~30℃‎ B.‎ ‎100~200℃‎ C.‎ ‎231.9~327.5℃‎ D.‎ 高于327.5℃‎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合金与组成合金的各组分金属相比,合金具有硬度较大、熔点较低的特点来解答.‎ 解答:‎ 解:合金与组成合金的各组分金属相比,合金具有硬度较大、熔点较低的特点来.焊锡是锡铅合金,故焊锡的熔点要即低于锡的熔点又低于铅的熔点;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表中各金属、合金提供的数据信息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4.(2分)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 ‎ A.‎ 氯化钠和水 B.‎ 硝酸铵和水 ‎ ‎ C.‎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 锌和稀硫酸 考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要快速产生大量的气体,使A装置内气压增大,依次分析下面四个选项,根据物质间的反应特征判断.‎ 解答:‎ 解:A、氯化钠溶于水无变化,故此项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后,温度降低不会出现喷泉现象,故此项错误.‎ 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快速释放出氧气,增加气压,使B瓶导管口产生“喷泉”,所以可以是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故此项正确.‎ D、锌与稀硫酸能反应生成氢气,导致A中的气压变大,能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所以可以是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故此项正确.‎ 故选CD.‎ 点评:‎ 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产生喷泉的原因是A中的气压变大,据此依据物质间的反应分析判断即可.‎ ‎ ‎ ‎15.(2分)如图,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则从反应开始到反应停止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 ‎ ‎ A.‎ 先向右偏后停留在分度盘中间 B.‎ 先向右偏后向左偏 ‎ ‎ C.‎ 先向左偏后停留在分度盘中间 D.‎ 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从酸过量和金属过量两个方面分析.如果硫酸是少量的,则产生的氢气量是由硫酸决定,产生相同的氢气,有金属剩余,天平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锌刚好反应完,铁有剩余.如果硫酸过量,则产生的氢气量由金属决定,由于金属的质量相同,产生的氢气量放入铁的多,最后天平指向放锌的一边.‎ 解答:‎ 解:天平的指针总是偏向质量大的一方;在两边的金属都没反应完时,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锌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率大于铁,因此,此段时间内,加铁一边因放出氢气的速度慢而质量大,天平指针偏向加铁一边即偏向图中的右边;当金属锌完全反应后,图中天平左边的质量不再减小,而铁继续与稀盐酸反应,最终放出氢气的多少将决定天平指针的偏转,两种金属都完全反应后,铁与盐酸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等质量的锌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所以,天平左边加锌的一端因放出氢气质量少而质量大于加铁的右边,天平指针最终将偏向加锌的左边;‎ 当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天平指针最终将停留在分度盘中间 故选:AB.‎ 点评:‎ 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快慢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而放出氢气的多少与金属的相对质量有关.‎ ‎ ‎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16.(9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氨分子 2NH3 ;3个钠离子 3Na+ .‎ ‎(2)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表中所示.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 和D.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A、B、C (填字母代号).‎ ‎②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O+2NO2CO2+N2  .‎ ‎③若反应后生成1.4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4.4 g.‎ ‎ 反应前 ‎ 反应后 ‎ A ‎ B ‎ C ‎ D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1内产生的气体是 H2 ,试管1、2的体积比约为 2:1 ,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氧元素 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电解水实验;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 分析:‎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①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进行解答.‎ ‎②该反应是一氧化氮的分子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氮分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进行正确解答;‎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由试管内气体多少,判断管内气体体积比;并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所得到的结论.‎ 解答:‎ 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氨分子可表示为:2NH3.‎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3个钠离子可表示为:3Na+;‎ ‎(2))①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根据这个条件,属于氧化物的有:ABC.‎ ‎②该反应是一氧化氮的分子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氮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 ‎③由图可知,ABCD分别为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氮气,已知氮气质量为1.4克,求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NO+2CO2CO2+N2‎ ‎ 88 28‎ ‎ x 1.4g ‎=‎ x=4.4g 答:生成C的质量为4.4g;‎ ‎(3)试管1中气体体积约为试管2中气体的两倍,可判断1、2两试管中气体体积比2:1;分别为氢气和氧气,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答案为:(1)2NH3;3Na+;‎ ‎(2)①A、B、C;②2CO+2NO 2CO2+N2 ;③4.4;‎ ‎(3)H2 2:1;氢元素、氧元素;2H2O2H2↑+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用微粒的变化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7.(9分)(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甲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氧气的获取和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请根据该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 ‎②实验室也可用氯酸钾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 ‎③在自然界中,CO2转化为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光合 作用.‎ ‎(2)为了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状混合物中,分离得到铜,并制备化工原料硫酸镁和硫酸亚铁,其过程如图乙所示.‎ ‎①金属A是 Fe 、金属B是 Cu ;‎ ‎②Y溶液是 稀硫酸, ,浅绿色溶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是 Fe2+ (写符号);‎ ‎③Ⅰ物理方法是: 用磁铁吸引 ;‎ ‎④反应Ⅱ、Ⅲ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应 .‎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高锰酸钾加热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能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在自然界中,CO2转化为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解答.‎ 解答:‎ 解:(1)①高锰酸钾加热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2KMnO4K2MnO4+MnO2+O2↑;‎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能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填:2KClO32KCl+3O2↑; ‎ ‎③在自然界中,CO2转化为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填:光合;‎ ‎(2)利用铁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通过操作Ⅰ可以将铁与镁和铜分开,故得到的金属A是铁;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故加入的X是硫酸铜,得到的金属B是铜;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Y是稀硫酸;‎ ‎①A是铁,B是铜,故填:Fe,Cu;‎ ‎②Y是稀硫酸,浅绿色溶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是亚铁离子,故填:稀硫酸,Fe2+;‎ ‎③Ⅰ是使用磁铁吸引,故填:用磁铁吸引;‎ ‎④反应Ⅱ是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反应Ⅲ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都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材料的应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的有关性质进行.‎ ‎ ‎ ‎18.(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空格:‎ ‎(1)①甲同学认为,试管A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必须全面观察A、B、C三只试管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上述结论;A、B试管对比得出铁的锈蚀一定需要 氧气 参加,A、C试管对比得出铁的锈蚀一定需要 水 参加.‎ ‎②B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防止氧气溶于水 ,A、B试管中用煮沸过迅速冷却的水,煮沸的目的是 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 ‎③要使A管中铁生锈速度快一些,可以在水中加一些 氯化钠(或酸性物质) .‎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在有盐类物质或酸类物质的环境中能加速铁的锈蚀,据此解答.‎ 解答:‎ 解:(1)①A试管中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B中铁只与水接触,AB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C中铁只与干燥的氧气接触,AC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填:氧气;水;‎ ‎ ②B试管中植物油能阻止氧气溶于水;将水煮沸能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故填:防止氧气溶于水,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 ③在有盐类物质或酸类物质的环境中能加速铁的锈蚀,故可以加入氯化钠或酸类物质,故填:氯化钠(或酸性物质).‎ 点评:‎ 本题考查了铁生锈的条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 ‎ ‎19.(4分)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CuO、MnO2、Fe3O4、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 MnO2 ,无色溶液是 过氧化氢 溶液. (只写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①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来检验试管中产生的气体.‎ ‎【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①写出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 ‎ ②原假设 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 考点:‎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提出假设】根据题中信息和标签的信息解答;‎ ‎【实验结论】①‎ 根据假设其中黑色粉末二氧化锰与双氧水混合能放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②由①解答.‎ 解答:‎ 解:‎ ‎【提出假设】标签的信息告诉我们溶液中溶质的一个微粒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且黑色粉末CuO、MnO2、Fe3O4、铁粉、炭粉中有一种能与无色液体混合后生成气体,符合条件的常见无色液体有双氧水(H2O2)和稀硫酸(H2SO4),其中黑色粉末二氧化锰与双氧水混合能放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故黑色粉末是MnO2,无色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结论】黑色粉末二氧化锰与双氧水混合能放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①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 ‎②由①可知原假设成立.‎ 答案:【提出假设】MnO2;过氧化氢;‎ ‎【实验结论】①2H2O2 2H2O+O2↑;‎ ‎②成立.‎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 ‎ ‎20.(8分)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除去表面的氧化膜等杂质 .‎ ‎(2)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化学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 ‎ ‎(3)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 .‎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1)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酸 性,(选填“酸”“碱”或“中”).‎ ‎(2)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振荡显红色,说明乙同学所得溶液呈 碱 性.‎ ‎【查阅资料】(1)镁能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2)冷水中氢氧化镁难溶于水,其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提出猜想】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 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使酚酞变红色;‎ 猜想Ⅱ:温度升高后镁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使酚酞变红色.‎ ‎【实践与思考】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 氯化镁 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乙同学为完成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请你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Mg+2H2OMg(OH)2+H2↑ .‎ ‎【结论】镁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镁与稀盐酸反应,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研究一:(1)依据镁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形成氧化镁保护膜进行分析;‎ ‎(2)依据反应时温度的变化分析反应时能量的问题,依据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及氯化镁书写方程式;‎ ‎(3)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分析;‎ 研究二:【发现问题】依据酸碱性溶液pH的大小进行分析判断,依据指示剂变色判断酸碱性;‎ ‎【实践与思考】根据甲乙同学的不同猜想分析两人必做的实验操作,以据反应的现象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应用对化学方程式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研究一:(1)镁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在其表面形成氧化镁保护膜,打磨后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及氯化镁,其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3)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影响反应的速率,温度越高,反应的速率越快.‎ 研究二:【发现问题】依据酸碱性溶液pH的大小进行分析判断;‎ ‎(1)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所以该溶液显酸性;‎ ‎(2)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振荡显红色,所以该溶液显碱性;‎ ‎【实践与思考】氯化镁溶液的酸碱性,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说明生成了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该反应的产物是氢氧化镁和氢气,其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故答案为:‎ ‎ 研究一:(1)除去表面的氧化膜等杂质;‎ ‎(2)放热;Mg+2HCl═MgCl2+H2↑;‎ ‎(3)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 ‎ 研究二:(1)酸;‎ ‎(2)碱;氯化镁;Mg+2H2O Mg(OH)2+H2↑.‎ 点评:‎ 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实验的过程,并结合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对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 ‎ ‎21.(5分)(2008•徐州)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86 g.‎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 ‎(1)反应后剩余物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的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0g+90g﹣97.14g=2.86g.‎ ‎(2)设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10g•x 2.86g ‎=,x=65%‎ 答:(1)2.86‎ ‎(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5%.‎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难度较大.‎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