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齐齐哈尔市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新人教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182.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4年齐齐哈尔市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新人教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齐齐哈尔市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新人教有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2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15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 A.‎ 燃放烟花 B.‎ 食物腐烂 C.‎ 剪贴窗花 D.‎ 钢铁生锈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食物腐烂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剪贴窗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2.(2分)下列有关试验操作正确的是(  )‎ ‎ ‎ A.‎ 稀释浓硫酸 B.‎ 液体过滤 C.‎ 点燃酒精灯 D.‎ 储存氢气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氢气的物理性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来判断;B、根据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判断;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来分析判断;D、根据氢气的密度来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缺少玻璃棒引流,故图示操作错误;‎ C、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去点燃,切不可引燃,故图是操作正确;‎ D、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盛放氢气的集气瓶应瓶口向下放置,故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浓硫酸的稀释,气体的储存,了解常用仪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掌握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 ‎ ‎3.(2分)(2011•娄底)食品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 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 ‎ A.‎ 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延长保存期 ‎ ‎ B.‎ 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以补充铁元素 ‎ ‎ C.‎ 用着色剂将过期馒头加工成“染色馒头”‎ ‎ ‎ D.‎ 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增加动物的瘦肉量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的性质判断,‎ B、根据铁元素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够帮助运输氧气进行分析,‎ C、根据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进行分析,‎ D、根据瘦肉精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A错误,‎ B、铁强化剂可以转化成人体所需的亚铁离子,以补充铁元素,故B正确,‎ C、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故C错误,‎ D、瘦肉精让猪的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4.(2分)(2012•绥化)面值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其正面正下方的数字“100”,采用了光变色防伪油墨印刷,垂直看为绿色,倾斜看为蓝色,防伪油墨中含有MgF2,其中F的化合价为(  )‎ ‎ ‎ A.‎ ‎+1‎ B.‎ ‎+2‎ C.‎ ‎﹣1‎ D.‎ ‎+3‎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MgF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镁元素显+2价,设氟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0,则x=﹣1.‎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 ‎ ‎5.(2分)(2013•绥化)二甲醚(CH3OCH3)可由H2和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4H2CH3OCH3+H2O,则X的化学式是(  )‎ ‎ ‎ A.‎ C2H5OH B.‎ H2O2‎ C.‎ C2H4‎ D.‎ CO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解答:‎ 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4H2CH3OCH3+H2O,反应物中氢原子个数为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6.(2分)(2013•绥化)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 B.‎ 无色酚酞试液遇稀盐酸变成红色 ‎ ‎ C.‎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 ‎ ‎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盐酸显酸性,遇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则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7.(2分)以下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 ‎ A.‎ 酒精用做燃料 B.‎ 石墨用做电极 ‎ ‎ C.‎ 干冰制造舞台效果 D.‎ 用活性炭进行制糖脱色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解:A、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燃烧放出热量,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酒精用作燃料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 B ‎、石墨用做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错;‎ D、用活性炭进行制糖脱色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把色素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A.‎ 点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 ‎ ‎8.(2分)(2011•泸州)下列化肥中,能促使植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是(  )‎ ‎ ‎ A.‎ 尿素CO(NH2)2‎ B.‎ 氯化钾KCl ‎ ‎ C.‎ 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 硫酸铵(NH4)2SO4‎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N肥、P肥、K肥、复合肥的作用考虑本题:N肥促进叶色浓绿;P肥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K肥缺乏易倒伏、常受病虫害欺负;复合肥有多种营养成分.‎ 解答:‎ 解:A、化学式中只有营养元素N属于N肥,故A错误;‎ B、化学式中只有营养元素K属于K肥,故B错误;‎ C、化学式中只有营养元素P属于P肥,故C正确;‎ D、化学式中只有营养元素N属于N肥,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各种肥料的作用和用途,知道了植物有什么毛病应该施用什么肥料.‎ ‎ ‎ ‎9.(2分)(2013•绥化)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 ‎ A.‎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 ‎ B.‎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 ‎ C.‎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 ‎ D.‎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考点:‎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的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生成物为盐和水,但反应物但不是酸和碱,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带负电,故选项说法正确.‎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中和反应、常见的带电的粒子、单质的概念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0.(2分)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 A.‎ 用洁厕精除掉马桶内壁的水锈 ‎ ‎ B.‎ 用PH试纸测定人口腔唾液的PH时,你可发现PH一般在6.6~7.1之间 ‎ ‎ C.‎ 用纯碱溶液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 ‎ D.‎ 用蔗糖、小苏打和柠檬酸自制汽水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 A、从洁厕精显酸性方面来回答;‎ B、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定溶液的pH值,不会测得PH一般在6.6~7.1;‎ 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溶解油污,从而清除油污;‎ D、柠檬酸加入后会与其中的小苏打(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汽水喝起来清爽宜人.‎ 解答:‎ 解:A、洁厕精显酸性,所以可以除掉马桶内壁的水锈,故A正确;‎ B、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定溶液的pH值,不可能测得PH一般在6.6~7.1之间,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清除油污,所以可以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C正确;‎ D、水作溶剂,蔗糖是溶质,在柠檬酸加入后会与其中的小苏打(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汽水喝起来清爽宜人,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此题所考查知识点较多较细,在解答时要明确题目所需解决的问题,善于联系所学知识并迁移到该题进行解答.‎ ‎ ‎ ‎11.(2分)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从t1℃升温至t2℃,下列有关t2℃时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c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 ‎ C.‎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 a的溶解度最大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 分析:‎ 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从t1℃升温至t2℃,可知: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a的溶解度最大等信息.‎ 解答:‎ 解:A、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故A正确;‎ B、c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说法错误,c溶液中还能再溶解其他溶质,故B错误;‎ C、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故C正确;‎ D、a的溶解度最大,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 ‎ ‎12.(2分)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大气资源中性质最稳定的物质氧气 ‎ ‎ B.‎ 海洋资源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镁 ‎ ‎ C.‎ 人类从矿石资源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 ‎ ‎ D.‎ 自然界中的水是循环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会减少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水资源状况;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海洋中的资源..‎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大气中氧气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C、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金属最多的是铁,‎ D、地球上水资源是丰富的,但是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均衡富裕.‎ 解答:‎ 解:A、大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中最稳定的是氮气;故A不正确;‎ B、海水中主要含氯化钠,所以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纳元素;故B不正确;‎ C、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金属最多的是铁,人类从矿石资源中提取量最大的也是铁,故C正确;‎ D、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均衡富裕,有的国家或地区淡水资源贫乏紧缺;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淡水资源在全球分布不均衡.‎ ‎ ‎ ‎13.(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u Fe 先加入稀盐酸,再过滤、洗涤 B NaOH溶液 Ba(OH)2溶液 先加入CuSO4溶液、过滤 C CO气体 CO2气体 先通过Ca(OH)2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Cu(OH)2固体 CuCl2‎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OH溶液和Ba(OH)2溶液均能与CuSO4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CO不与Ca(OH)2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u(OH)2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C.‎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4.(2分)用图象表示某个反应的过程,会给学习和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图是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绘制的四种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 ‎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晶体 ‎ ‎ B.‎ 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 ‎ D.‎ 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滴加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考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 分析:‎ A、在一定的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一个固定值,所以当达到溶解度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刚开始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所以没有沉淀;当硫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沉淀就会逐渐增大;当沉淀完全后即使再加入氢氧化钠,沉淀也保持不变.‎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溶液的PH逐渐减小.‎ D、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刚开始随着稀硫酸的增加,氢气的质量也随之增多;当氢气全部放出后,即使再加入稀硫酸氢气的质量保持不变.‎ 解答:‎ 解:A、在一定的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一个固定值,所以当达到溶解度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根据上述分析,图象中应该有一段垂直于纵坐标的直线,故A错误.‎ B、刚开始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所以没有沉淀;当硫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沉淀就会逐渐增大;当沉淀完全后即使再加入氢氧化钠,沉淀也保持不变,图象和分析一致,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PH>7;盐酸是酸性溶液,PH<7.所以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图象和分析一致,故C正确.‎ D、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刚开始随着稀硫酸的增加,氢气的质量也随之增多;当氢气全部放出后,即使再加入稀硫酸氢气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同质量的铁和镁与稀硫酸反应,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即镁的图象应该高于铁的图象,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学会把知识和图象紧密结合起来,看图象的方法是:寻找转折点,寻找曲线的走势.‎ ‎ ‎ ‎15.(2分)(2003•武汉)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锌,向右边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 ‎ ‎ A.‎ 分度盘的左边 B.‎ 分度盘的中间 ‎ ‎ C.‎ 分度盘的右边 D.‎ 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由金属活动性强弱镁>锌>氢,锌、镁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根据题意,通过比较10g金属锌、10g金属镁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大小,判断天平指针的指向.‎ 解答:‎ 解:10g金属锌、10g金属镁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大小为:(×10g)<(×10g),由于右边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镁放出氢气质量大于左边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锌所放出氢气质量,因此天平指针会偏向于左边;‎ 故选A.‎ 点评:‎ 天平是否平衡取决于两端所增加质量的大小,而增加质量大小又取决于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这是解答本题时所做判断的依据.‎ ‎ ‎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6.(4分)(2013•绥化)用适当的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三个亚铁离子 3Fe2+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 ‎(3)常用作干燥某些气体的酸是 H2SO4 .‎ ‎(4)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Ca(OH)2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写出其元素符号即可.‎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常用作干燥某些气体的酸,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4)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Fe2+.‎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常用作干燥某些气体的酸,其化学式为:H2SO4.‎ ‎(4)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故答案为:(1)3Fe2+;(2)O;(3)H2SO4;(4)Ca(OH)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 ‎ ‎17.(6分)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元素的名称为 钠元素 ,离子符号为 Na+ ;它是一种 金属元素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否 (能或否)由图示得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它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Cl 该化合物属于 盐 (酸、碱、盐等)‎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钠原子,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氯化钠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由原子结构示意图,无法得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氯化钠等,其化学式为NaCl,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属于盐(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钠元素;Na+;金属元素;否;(2)NaCl;盐(合理即可).‎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8.(4分)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说明下列问题:‎ ‎(1)提倡使用铁制炊具的原因 能给人体补充铁元素 .‎ ‎(2)盛夏,当天气闷热时,鱼池中常出现鱼儿“浮头”现象,其原因是 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度变小 .‎ ‎(3)配制刷墙的石灰浆用冷水的原因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 ‎(4)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原因是 CaO+H2O=Ca(O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1)铁制炊具能给人体带入铁元素;(2)温度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个因素;(3‎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来分析.‎ 解答:‎ 解:(1)铁与胃中的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补充铁元素;‎ ‎(2)温度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造成水中缺氧;‎ ‎(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4)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O=Ca(OH)2;‎ 故答案为:(1)能给人体补充铁元素;(2)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度变小;(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CaO+H2O=Ca(OH)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常见物质的性质的理解,以便灵活应用.‎ ‎ ‎ ‎19.(4分)(2005•南昌)如图是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已知甲、乙为化合物,丙为单质.根据图示关系回答:‎ ‎(1)CuCl2与物质丙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应 ;‎ ‎(2)请你推断物质X的化学式 MgCl2 ,物质甲的名称可能是 氧化镁 ;‎ ‎(3)写一个有X 生成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O+2HCl═MgCl2+H2O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元素与化合物;压轴实验题.‎ 分析:‎ ‎(1)根据盐类物质的通性,可判断CuCl2与单质丙发生置换反应;‎ ‎(2)根据CuCl2与单质丙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物质X,可推断X为氯化物;由MgSO4能与化合物乙也可生成物质X,根据盐类物质的通性可推断氯化物X为氯化镁;利用物质X为氯化镁,而盐酸与化合物甲反应生成氯化镁,根据酸的通性,可推断出物质甲为氧化镁或氢氧化镁或碳酸镁;‎ ‎(3)利用以上推断的所涉及的反应,写出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氯化铜为盐与单质丙能发生反应,根据盐类物质的通性可判断单质丙为活动性比铜强的金属,生成氯化物X和另金属单质铜,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2)由硫酸镁与化合物乙反应生成氯化物X,根据盐类物质的通性可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由该复分解反应交换成分的特点,可判断氯化物为氯化镁;由盐酸与化合物甲反应生成氯化镁,根据酸类物质的通性可判断化合物甲为含镁元素的氧化镁或或碱或碳酸盐,则物质甲可能为氧化镁或氢氧化镁或碳酸镁;‎ ‎(3)氧化镁或氢氧化镁或碳酸镁与盐酸发生的反应等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2HCl═MgCl2+H2O;‎ 故答案为:‎ ‎(1)置换反应;‎ ‎(2)氧化镁[或氢氧化镁、碳酸镁(答对一个名称即可)];‎ ‎(3)MgO+2HCl═MgCl2+H2O[或者Mg(OH)2+2HCl═MgCl2+2H2O或 MgCO3+2HCl═MgCl2+H2O+CO2↑].‎ 点评:‎ 本题的推断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推断时主要利用酸、盐类物质的通性,判断出符合转化关系的物质.‎ ‎ ‎ ‎20.(3分)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在反应后的方框内应填入下列微粒 C (选填序号)A. B. C.‎ ‎(2)写出符合微观图示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O22CO2 ‎ ‎(3)与两种物质在构成上的不同点是 每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不同 .‎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判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2)根据此反应的特征寻找符合的化学方程式:两个单质分子和一个单质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化合物分子.‎ ‎(3)图示的分子结构中原子的种类相同但个数不等.‎ 解答:‎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加上一个C粒子各原子个数正好相等.‎ 故选C.‎ ‎(2)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化学反应可以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2CO+O22CO2.‎ ‎(3)两种分子的含有原子种类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每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不同.‎ 故答案为:每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不同.‎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正确进行分析、判断方面的问题,同学们要抓住有用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解答.‎ ‎ ‎ ‎21.(4分)向Zn(NO3)2、Cu(NO3)2 和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可燃性气体产生,可燃性气体是 H2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Cu Ag Fe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Zn2+Fe2+ ,在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Cu2+Ag+ (均用符号表示)‎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混合溶液中,对应金属Zn、Cu、Ag的活动性Zn>Cu>Ag,则铁粉先与AgNO3反应,再与Cu(NO3)2反应,而Zn的活动性比Fe大,所以Zn(NO3)2不与Fe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可燃性气体产生,说明铁粉未完全反应.‎ 解答:‎ 解:‎ 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可燃性气体产生”,则铁粉有剩余,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Zn>Fe>Cu>Ag 则铁与Zn(NO3)2,而溶液中Cu(NO3)2和AgNO3被全部置换得到金属Cu和Ag,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Ag三种物质;Fe与Cu(NO3)2和AgNO3反应都生成Fe(NO3)2,而Zn(NO3)2不与Fe发生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Zn2+和Fe2+;溶液中Cu(NO3)2和AgNO3被全部置换得到金属Cu和Ag,所以滤液中不可能含有Cu2+、Ag+;‎ 故答案为:H2; Cu Ag Fe; Zn2+ Fe2+; Cu2+ Ag+‎ 点评:‎ 金属与混合溶液发生反应时,会先和金属活动性小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最后与金属活动性较大的金属离子反应.‎ ‎ ‎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22.(3分)家庭小实验:向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水.第一只玻璃杯用塑料保鲜膜包住杯口,第二只用报纸包,第三只敞口,如图所示,一个星期后,第三杯水最少,第二杯其次,第一杯水没明显变化.此实验说明塑料保鲜膜具有哪些性质?‎ 考点:‎ 塑料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塑料的透水、透气性很差的特点是回答.‎ 解答:‎ 解:有实验可知,塑料塑料是半透明材料,柔而韧,比水轻,无毒性、防水 有适当的强度和伸缩性和隔离空气性.‎ 故答案为:半透明材料,柔而韧,比水轻,无毒性、防水 有适当的强度和伸缩性和隔离空气性.‎ 点评:‎ 塑料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与之相关的物质分类,材料的分类,白色污染的产生和防治,塑料的特性,可降解塑料的研制,以及塑料这一传统材料的发展前景,都是化学考查的热点.‎ ‎ ‎ ‎23.(3分)(2012•绥化)一些食品再生产加工过程中常加入亚硝酸钠、柠檬酸、甜蜜素、色素等做食品添加剂,谈谈你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看法(从用量、作用、危害等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要根据添加剂的作用和用量来考虑,严禁食用非食品添加剂,再从过量使用的危害来考虑.‎ 解答:‎ 解:(1‎ ‎)应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不允许使用非食品添加剂充当食品添加剂,否则会引起中毒;‎ ‎(2)可延长食品保质期或保鲜增强口味或增加色泽,这都是添加剂的优点;‎ ‎(3)使用过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影响人体健康.‎ 故答案为::(1)应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不允许使用非食品添加剂充当食品添加剂;(2)可延长食品保质期或保鲜增强口味或增加色泽;(3)使用过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根据回答问题的要求:从用量、作用、危害等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 ‎ ‎24.(3分)2009年3月在北京召开两会,资源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资源要节约和合理利用,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矿物储量有限,而且不可再生.根据已探明的一些矿物的储藏量,并根据目前这些金属和消耗速度科学家初步估计一些矿物可开采年限如下图所示:‎ ‎(1)观察上图,请你推测21世纪金属的资源情况: 金属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且不能再生,但金属的开采和消耗速度是惊人 ‎ ‎(2)请你联系实际,作为时代的主人,看了上图后,想一想你有哪些感悟 我们要有危机感,要重视金属资源的保护 ‎ ‎(3)你提出一条节约资源的建议: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或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 考点:‎ 金属资源的保护..‎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回答.‎ ‎(2)从金属资源的储量和消耗速度的角度回答.‎ ‎(3)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回答.‎ 解答:‎ 解:‎ ‎(1)从图表提供的信息看出,开采时间最长的铝也只能再开采257年,所以21世纪,金属资源的储备已面临严峻挑战.‎ ‎(2)金属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且不能再生,但金属的开采和消耗速度是惊人的,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感,要重视金属资源的保护.‎ ‎(3)要节约资源,首先要防止金属锈蚀,导致金属的无谓消耗,还要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或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故答案为:‎ ‎ (1)金属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且不能再生,但金属的开采和消耗速度是惊人的.‎ ‎ (2)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感,要重视金属资源的保护.‎ ‎ (3)防止金属锈蚀(或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或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 在资源紧张的今天,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了解我国金属资源现状,掌握金属资源保护的措施是解题的前提.‎ ‎ ‎ ‎25.(3分)(2013•绥化)作为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关注能源、材料、环境等问题.‎ ‎﹙1﹚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煤、 石油 、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迫切要求人们开发新能源.‎ ‎﹙2﹚衣服通常是由纤维制成.棉花、羊毛等属于 天然 纤维﹙填“天然”或“合成”﹚.‎ ‎﹙3﹚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煤燃烧后能产生很多气体污染物,其中溶于雨水后,可以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SO2 ﹙用化学式填写一种即可﹚.‎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纤维包括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解答:‎ 解:(1)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迫切要求人们开发新能源.‎ 故填:石油.‎ ‎(2)棉花、羊毛等属于天然纤维.‎ 故填:天然.‎ ‎(3)煤燃烧后能产生很多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是其中的一种,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够被氧气氧化成硫酸,亚硫酸、硫酸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 故填:SO2.‎ 点评:‎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生,因此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 ‎ ‎ ‎26.(3分)我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减少白色污染 .新规定实行后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但是其危害作用并没有根本解决,为尽量减少其危害,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回收利用废旧塑料袋、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等 .‎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解答:‎ 解:因为白色污染是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我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为尽量减少其危害,我们可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回收利用废旧塑料袋、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等.‎ 故答案为:减少白色污染;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回收利用废旧塑料袋、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白色污染的概念和防止措施的掌握,由此可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 ‎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9分)‎ ‎27.(5分)走进化学实验室,会接触到很多的仪器,以下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几种仪器:‎ ‎(1)仪器b的名称是 烧杯 ,请你写出该仪器的一种用途 配制溶液(或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 ‎(2)实验室欲利用上述仪器完成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仪器的序号) acdgjkmn .在实验中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装置不严密或导管口刚放出气泡就开始收集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事先集气瓶中没注满水,留有气泡 .如果利用上述仪器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除了选用d、f、g、l之外,还应选用 e、h (填仪器的序号),这样可以方便地添加液体药品.‎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根据仪器的形状、结构和用途回答.‎ ‎(2)根据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依据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回答.‎ 解答:‎ 解:(1)仪器b常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用于配制溶液,叫烧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加热制气体的一套装置,用到a、c、j、m,收集方法用排水法用到 k、d、g、n,故全部仪器为a c d g j k m n;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装置不严密,使气体中含有空气,或没等导管口放出连续而均匀的气泡就收集,导管口刚放出的气泡中主要是装置中的空气,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事先集气瓶中没注满水,留有气泡,使收集的气体中有空气;如果利用上述仪器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除了选用d、f、g、l之外,还应选用e、h,用长颈漏斗添加液体药品比较方便.‎ 故答案为:(1)烧杯; 配制溶液((或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a c d g j k m n;装置不严密或导管口刚放出气泡就开始收集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事先集气瓶中没注满水,留有气泡;e、h.‎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名称、用途,以及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掌握常见仪器的用途,理解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依据是解题的先决条件.‎ ‎ ‎ ‎28.(8分)(2011•娄底)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有气泡冒出.‎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 (白色)沉淀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氢氧化钠(或NaOH)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 部分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 不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 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 浓盐酸(或浓硫酸、或澄清石灰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考点:‎ 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猜想与事实验证;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 压轴实验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 分析:‎ 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探究,由[实验探究1]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由[实验探究2]知,(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根据探究过程反思:(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如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是不行的,这样无法确定(2)步骤的实验结论,得不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如:具挥发性的药品、具吸水性的药品等.‎ 解答:‎ 解: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探究,由[实验探究1]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进行[实验探究2],(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从而得出[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如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是不行的,这样无法确定(2)步骤的实验结论,得不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最后[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如:具挥发性的药品(浓盐酸、氨水等)、具吸水性的药品(浓硫酸、生石灰等)、或澄清石灰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故答案为:‎ ‎[实验探究2](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或NaOH)‎ ‎[实验结论]部分 ‎[反思与评价](1)CO2+2NaOH=Na2CO3+H2O,(2)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具挥发性的药品(浓盐酸、氨水等)、具吸水性的药品(浓硫酸、生石灰、或澄清石灰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 此题考查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探究过程,各环节层层相连,设计丝丝相扣,探究环节合理慎密,涉猎知识及需解答问题科学合理,仔细玩味此题,其乐无穷.‎ ‎ ‎ ‎29.(3分)(2009•泰安)制作“叶脉书签”需要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10 g,水的质量是 90 g;‎ ‎(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 50 g.‎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的关系.‎ 分析:‎ 溶液在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定量表示溶液的方法多,化学上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式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使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例如本题谈到的制作“叶脉书签”,另外无土栽培也是利用溶液栽培作物的一门技术.‎ 解答:‎ ‎(1)解:由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得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 ‎=10(克)‎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100﹣10‎ ‎=90(克)‎ 故答案为:10克、90克 ‎(2)解:由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得 溶液的质量=‎ ‎=‎ ‎=50(克)‎ 故答案为:50克 点评:‎ 本题重在让学生体验溶液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类试题的设置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其问题设置的情境可使知识变“活”,更加贴近生活和生产,感受“生活处处有化学”.‎ ‎ ‎ ‎30.(1分)小颖同学听说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暴利,将普通大米染成黑色坑害百姓.她对妈妈在市场买回来的黑米的优劣产生了质疑,猜想有三种可能:有的全是优质的,有的全是染色的,有的是部分染色的.于是她上网查阅资料知道:黑米中含有花青素.花青素遇酸变红…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辨别黑米的优劣. 将黑米放入一个玻璃容器内,倒进白醋,黑米会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色,若浸泡的溶液为黑色,就是假冒的染色黑米.若浸泡的溶液为红色,就是优质的黑米 .‎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根据花青素遇酸变红以及醋酸显酸性进行解答.‎ 解答:‎ 解:花青素遇酸变红以及醋酸显酸性,所以鉴别真假黑米的方法是将黑米放入一个玻璃容器内,倒进白醋,黑米会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色,若浸泡的溶液为黑色,就是假冒的染色黑米.若浸泡的溶液为红色,就是优质的黑米.‎ 故答案为:将黑米放入一个玻璃容器内,倒进白醋,黑米会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色,若浸泡的溶液为黑色,就是假冒的染色黑米.若浸泡的溶液为红色,就是优质的黑米.‎ 点评:‎ 本题以生活中知识考花青素遇酸变红,注意化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 ‎ 五、计算(本题共2小题,31题6分,32题7分,共13分)‎ ‎31.(6分)(2012•绥化)如图是某药厂生产的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其溶质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试计算:‎ ‎ 葡萄糖注射液5%‎ ‎[规格]500ml ‎[适应症]补充能量和体液及全静脉内营养 ‎ ‎ 龙江市制药二场厂 ‎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80 ;‎ ‎(2)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6:1:8 ;‎ ‎(3)葡糖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0% ;‎ ‎(4)18g葡萄糖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是 9.6 g.‎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C6H12O6知,其相对分子质量=(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个数)+(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 ‎(2)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个数):(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 ‎(3)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4)根据“18g×葡萄糖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答:‎ 解:(1)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C6H12O6知,其相对分子质量=12×6+1×12+16×6=180;‎ 故填:180;‎ ‎(2)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 故填:6:1:8;‎ ‎(3)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C6H12O6可知: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 故填:40%;‎ ‎(4)18g葡萄糖所含氧元素的质量=18g××100%=9.6g;‎ 故填:9.6.‎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格式,计算要细心.‎ ‎ ‎ ‎32.(7分)(2012•绥化)将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20g加入到196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 ‎(1)该混合物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1)由于硫酸只与氢氧化钠反应,根据硫酸的质量直接算出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2)根据硫酸的质量算出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再加上原来的硫酸钠质量,再除以反应后总溶液的质量乘以百分之百.‎ 解答:‎ 解:196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含硫酸质量为196g×10%=19.6g,设与19.6g硫酸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则:‎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142‎ X 19.6g Y ‎(1)根据:解得X=16g,‎ ‎(2)根据:解得Y=28.4g;‎ 反应后硫酸钠总质量为:28.4g+(20g﹣16g)=32.4g;反应后溶液质量:20g+196g=216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5%;‎ 答:该混合物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6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计算反应后溶液质量分数,反应后溶质质量有两部分,原来的硫酸钠质量和新生成的硫酸钠质量,有的同学往往忽略原来的硫酸钠质量.‎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